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花之君子10芙蕖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芙蕖》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10 芙蕖[教学要点]1.体会本文的立意特点。
2.掌握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些多义词。
3.了解本文运用的拟人/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重点掌握本文的立意。
2.文言文的一些语法常识。
[教学时数]2课时。
[预习]1.诵读并抄写课文。
2.参照注释,口译课文。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诵读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学习课文。
[导入示例]莲花,这一种寻常的植物,在我国清代戏曲家李渔看来,却是浑身都是宝,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平常。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样来展示这一切的。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段。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1)予(我)夏季倚(依仗)此为命者(表停顿,提起下文)(2)“效颦”是“东施效颦”的简化说法。
比喻生硬地胡乱效仿,效果很坏。
(3)可人(适合人的心意)4.文段赏析:问题:就这一段来说,你认为这是一篇说明文,还是散文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这篇文章从结构来看,似乎是说明文,笔法不太像散文。
开头第一句:“芙蕖与草木诸花似觉稍异”,也就是说,把它拿来和同类相比,着眼在它的“异”,而不是它的同。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抓住特点。
先是引用花谱上的文字,指出其植物属性。
这种写法,比较客观,有知识性,是典型的说明文的写法。
接下来,又说自己依之为命,为什么呢?因为“可人”。
这种行文方法,又不是客观的知识,而是主观的感情了。
把主观的感情作为文章的意脉,就是散文的写法了。
“备述之”,全面展示,可能是流水帐,乃散文之大忌,但却是说明文的基本办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第10课《芙蕖》译文及知识点举要素材北师大版
《芙蕖》译文及知识点举要【译文】芙蕖给人感觉似乎跟各种草本花稍有不同,但是它有根却没有本质茎,一年一个生长周期,这个性质与各种花是相同的。
花谱上说:“生长在水域中的叫做草芙蓉,生长在陆地上的叫做旱莲。
”那就不能说它不是草本了。
我在夏季里,依靠它才能活命,这并不是故意向茂叔胡乱模仿,因袭古人早已有了的说法,而是因为芙蕖称人心意,它的长处不止一种,请让我来全面地说一说。
各种花当令的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这以前或以后,就都是无人过问的时候了。
芙蕖却不是这样:铜钱似的小荷叶露出水面的那一天,它就替人们装点绿波,等到它茎叶一长出水面,就又一天比一天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向上长;一天比一天向上长,就一天比一天更好看。
有风的时候,固然作出飘荡摇曳的娇态,没有风的时候,也呈现出苗条柔美的丰姿,这样,我在荷花未开的时候,就先享受到了无穷的悠闲情趣。
等到苞蕾开成花,妩媚可爱的姿色就象要滴落下来,一批接着一批,从夏天一直开到秋天,这在荷花是本职应做的事,在人却是应得的享受。
待到花儿凋谢,它也可以向主人宣告自己的无罪了;却又在花蒂下面生出莲蓬,在莲蓬中结出莲子,莲蓬高高地挺立着,仍象没有开放的花,和翠绿的荷叶一同挺立着,不到深秋露水结成白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就不会呈献完毕。
这些都是讲它适合子眼睛观赏方面的事。
适合于鼻子的嗅觉的,那就有荷叶的清香,荷花的特殊香味;避暑,暑气就因它而消退,乘凉,凉气就随它而产生。
至于它适合人的口味的,那么莲子和藕都是一道列为盘中餐,使人的牙齿和嘴边都感到芳香的呀。
只有霜露季节中衰败的荷叶,零零落落使人感到不好受,似乎成了可抛弃的废物了;可是把它采摘下来收藏着,又可供一年中包裹东西之用。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合于人们耳目的观赏,没有一丝一毫不具备着家常的用处。
它有当五谷之用的实际,却没有五谷的名气;它兼有百花的长处,却摒弃了百花的短处,种植作物的利益,有比这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第10课《芙蕖》课件(51张PPT)
无如酷好一生: 无奈
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大概;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任意处置
情景导入
莲花,这一种寻常的植物,在我国清代戏曲 家李渔看来,却是浑身都是宝,一切都显 得那么不平常。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他是 怎样来展示这一切的。
整体感知课文,列出结构提纲
一、朗读课文第一段,从中找出全文
总起句,说说全文抓住这一句中哪两 个字来写。 二、 课文第二、三、四段分别从哪 些方面写了“芙蕖”的可人之处?详 略如何? 三、哪一段话总结了上文所写的几个 方面? 四、概括末段内容
物之用
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 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目
口
鼻
用
内容和结构
全文七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篇。简明扼要地说明主题。 第二部分(第二至五段),分说。具体说明芙蕖的种种优 点。这部分把生长过程和多种功用结合在一起写,既按 “花开之前”、“花开之时”、“花谢之后”时序作纵 的描述,又按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种功用作横的 说明。纵横交错,有条不紊。 第三部分(第六七段),结尾。抒发感慨,揭示中心。
课文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这篇文章选自《李笠翁一家言· 笠翁偶集》。《笠翁偶 集》中诸篇,属于明清笔记小品一类文章。这类文章, 直抒胸臆,不拘格套,不避俚语俗字,无论是内容或 形式,都力求写得清新活泼。李渔的小品文尤其具有 这种特征。他自己的诗文取名为“一家言”,并解释 说:“凡余所为诗文杂著,未经绳墨,不中体裁,上 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下不觊传于后,不过自 为一家,云所欲云而止。”他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 “尽丧其为我”。可见他在写作上所抱的力求创新、 力求显出自己的灵性的态度。这就使他的小品文和明 清其他小品佳作一样,无论是内容或格调,都与一般 正统古文不同。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第10课芙蕖课文注评素材北师大版20190617330
《芙蕖》课文注评【作者介绍】李渔(——约),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
字笠鸿,又字滴凡,号笠翁,又号觉世稗官、别署笠道人、随庵主人、新亭樵客、澹慧居士、湖上笠翁等,时有才子之誉,称李十郎。
原籍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县),生于雉皋(今江苏省如皋县)。
前半生家庭生活富裕,清人入关后,家道衰败。
他自幼聪明好学,曾参加过几次乡试,屡不及第,从此醉心于小说,戏剧的创作。
家设戏班,常往各地达官贵人门下演出。
曾居杭州年,后又居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达年,经营书铺,名“芥子国”,以刊书闻于时。
所作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全称《笠翁十种曲》。
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一名《觉世名言》),诗文杂著《李笠翁一家言》等。
【题解】本文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的“种植部”“草本类打中的《芙(ú)蕖(ú)》一文。
《李笠翁一家言》是李渔的诗文杂著总集,共十六卷。
其中的《笠翁偶集》原名《闲情偶集》或《闲情偶寄》,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包括戏剧理论、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的内容,大都是作者多年实践的心得,尤以戏曲部分,颇多独到见解,对戏剧理论有所丰富发展。
本文以说明为主,辅之以讨论、慨叹,和纯粹的说明文有所不同。
芙蕖,亦作“芙渠”、“扶蓉”。
郑玄说:“未开日菡萏,已发目芙蕖。
”芙蕖即荷花,又称芙蓉,藕花,莲花等。
【注评】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草本:即草本植物,有草质茎的植物。
诸:众,各种。
然有根无树,然:但是,可是。
连词,表示转折。
树:木本植物的总称,此指木质茎,即木质部发达,质地比较坚硬的茎。
一岁一生,一年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开花、结实、植物体死亡)。
岁,年。
其性同也。
其性:它的本性。
同:指与草本诸花相同。
○提出说明对象,从茎质、生活周期说明芙蕖与草本诸花性质相同。
文章起笔从“稍异”宕开,收束于“性同”,曲折生动。
【推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第10课芙蕖课文解析北师大版.doc
Word文档,精心制作,可任意编辑《芙蕖》课文解析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
”(芙蕖和其他各种草本花卉似乎有点不同,但有根没树,一年生一次,这些特点却是相同的。
花谱上说:“生于水中的叫草芙蓉,生于陆地的叫旱莲。
”)[然:然而,但是。
岁:年。
说:当指花谱。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这就不能不说是草本的了。
我在夏天里把它当做活命的依靠,并不是故意装模作样地仿效周敦颐,因袭前人的现成说法,(而是)因为芙蕖讨人喜欢,其可爱远不止一处,请让我详细道来。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就不能说不是草本了。
故:故意。
效颦:“东施效颦”的简化说法。
比喻生硬地胡乱效仿。
袭:套用。
以:因为。
可人:适合喜欢。
备:全部。
]【段析】先引用花谱上的文字,指出其植物属性,客观,富有知识性。
“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点明文章主旨,总领全文。
“可人”,表达了作者主观的感受,囊括了“可目”“可鼻”“可口”等项,紧接着用“不一而足”一语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对种种可人之处的兴趣,最后用“请备述之”一语提起下文。
[段析]提示文章主旨,总领全文。
不在果腹却芳香满口,虽在食用也不脱雅人之趣味。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目,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各种花儿的观赏佳期,只在开花的那几天,我这之前之后,就都算是过期而无人过问了。
)[葩:花。
秋:这里指时间。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荷花可不是这样:从铜钱似的小荷叶出水的那一天起,就点缀着荡漾的碧波;等到茎叶生长,就又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漂亮。
)[上:向上。
日:一天天。
]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飘飖(yáo):随风摇摆。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花之君子10 芙蕖北师大版练习题八十一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10 芙蕖北师大版练习题八十一第1题【填空题】从说明对象来看,《芙蕖》是一篇______的说明文,从表现方法来看,是—篇______的说明文。
【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填空。
《芙蕖》的说明顺序:由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芙蕖》______(朝代),作者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语言表达】辨析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①其事不一而足②在花为分内之事【答案】:【解析】:第8题【语言表达】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后先相继,自夏徂秋①秋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②秋【答案】:【解析】:第9题【语言表达】翻译: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答案】:【解析】:第10题【语言表达】句子翻译。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答案】:【解析】:第11题【语言表达】解释词语意思。
①菡萏(hàndàn)②异馥(fù)③袅娜【答案】:【解析】:第12题【语言表达】解释文中词语意思。
①荷钱②逸致③迨(dài)④目?【答案】:【解析】:第13题【翻译】翻译句子。
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
""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答案】:【解析】:第14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语文八下第10课《芙蕖》课件(2)
2、语言生动形象,不避俚俗 全文信手写来,不用一典,不堆砌词藻,不 避民间口语,读起来晓畅明白,与有些正统 派古文不同。这是李渔“贵显浅”主张的具 体表现。文中奇句与偶句交互使用,使语句 声调和谐动听。特别是一些偶句颇能抓住事 物特点,两两对照,相得益彰。如:“有风 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避 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遂之生”;“有五 谷之实而设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等等。总之,一方面不避俚俗,一方面迭用 奇偶,使语言生动形象,俚俗而不觉无文, 质朴而不觉笨拙。
干莲子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达 62%,蛋白质的含量高达16.5%, 钙、磷、铁质及维生素B1、B2和胡 萝卜素的含量也相当丰富。荷梗、荷 花、莲蕊、莲须中还含有各种生物碱, 荷叶还是很好的包装材料。
荷花的各部分都可入药。莲须, 有固肾的功能;莲子,有收敛镇静之 用;莲蕊,有清心、利尿、降压降烦 之效;花托、花瓣,有活血祛痰之妙; 花蒂(叶中央近叶柄部分)能清暑利 尿……
说明,介绍了莲 的花叶根实带给 人的实际好处
同一事物不同旨趣—立意新,不因袭前人
拓展迁延
与莲相关的诗文知多少?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世间花叶不相论,花入金盘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住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
李商隐《赠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h
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S=ah÷2
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 一个平行四边形
高
底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h
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S=ah÷2
把一个三角形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高的一半 底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a×(h÷2)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s=a×h÷2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芙蕖》课件 (共49张PPT)
第一节译文:
荷花与其它草本植物似乎有些不同,但也
有根没有树干,一年生一次,这些特点是 相同的。花谱上说:“生长在水中的叫草 芙蓉,生长在陆地上的叫旱莲。”就不能 不说是草本植物了。我夏天视它为生命, 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以因袭前人现成的说 法,而是因为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 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导入:
古往今来,莲花常常被人们所青睐推崇,文人雅士对莲更 是爱得痴狂,周敦颐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杨万里 爱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明艳;李渔酷 爱莲花,竟然以此为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 就来学习李渔的《芙蕖》。
芙
蕖
作者:李渔
芙蕖
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二、认真体会课文结构、语言、立意方面 的特点 三、背诵课文
芙蕖可不这样,从初生的荷叶出水的时候起,(初生的荷叶)就点缀在碧 绿的水面上。 妍:美丽 及:等到 既:已经 上:向上 等到茎和叶长出以后,就一天比一天天高,一天比一天漂亮 飘飖:随风摇摆 袅娜:婀娜秀美 逸致:飘逸的情趣 是:这样
这样,我们在荷花还未开的时候,(就已经)先享受(它那)无穷的 飘逸的情致
第二节译文: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 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 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 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 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 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 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 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 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 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 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 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 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 (在水面上),不到白露结为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 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 面。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 花之君子 10 芙蕖
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获得了芙蕖的哪些信息?
合作探究
1、全文概括芙蕖总特点的句子是哪一句?抓住哪两字 来写?
2、文中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描述芙蕖的特点?试从文中 找出相关语句概括。作者详写的是哪方面?
3、第六段写了什么?有何作用?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深厚感情? 请举例。
心如莲花,人生才会一路芬芳。
齿颊者也。
读 ➢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 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 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 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
我 ➢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来 ➢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
互芬齿颊者也。
读 ➢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 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 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作业布置
春天,各种植物都呈现出不一样的风采,请 任选一种,仔细观察,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短文。
芙蕖 李渔
标
1、 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芙蕖的特点。 2、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说明顺序。
我 “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 “群葩当令时”
来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 读 “迨至菡萏成花”
“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 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
我 ➢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来 ➢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
推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0芙蕖教学课件北师大版
味芬芳。
果实
最新中小学课件9悟读质疑,生生话课文: 只有霜中败叶,
译文: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 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
零落难堪,似成弃物
矣;乃摘而藏之,又 备经年裹物之用。 ▲ 预备、准备
最新中小学课件
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
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10
悟读质疑,生生对话 课文: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 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 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译文:
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
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 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
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
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 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
1.总起句:“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 而足,请备述之” 2.“可人”。
最新中小学课件
12
品读探究,多元对话
1.芙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芙蕖的可 人的? 2.本文中哪一段话总结了上文?
可目、可鼻、可口、可用。
【精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0芙蕖(北师大版)教案68
第 10 课芙蕖第 1 课时(二)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的立意特点。
2.掌握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些多义词。
3.了解本文运用的拟人、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
(三)重难点: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重点掌握本文的立意。
2.文言文的一些语法常识。
(四)教学过程:【导入环节】(3分钟左右)莲花,这一种寻常的植物,在我国清代戏曲家李渔看来,却是浑身都是宝,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平常。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样来展示这一切的。
【目标出示】(2分钟左右)【自学环节】1.自学指导(5分钟左右)(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写法。
2.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1)理解字词口头翻译课文。
(2)分析各段内容和文章结构。
(3)分析课文赏析各段主要写法。
(4)分组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共同赏析精彩语段。
【导学环节】(15分钟左右)1.就第一段来说,你认为这是一篇说明文,还是散文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这篇文章从结构来看,似乎是说明文,笔法不太像散文。
先是引用花谱上的文字,指出其植物属性。
这种写法,比较客观,有知识性,是典型的说明文的写法。
接下来又不是客观的知识,而是主观的感情了。
把主观的感情作为文章的意脉,就是散文的写法了。
“备述之”,全面展示,可能是流水帐,乃散文之大忌,但却是说明文的基本办法。
可见,本文以说明为主,兼有散文的笔法。
2.请说出第2段中一些抒情语句的表达效果。
3.请说出文章第3—7段的说明顺序。
明确:首先言其可鼻,再次言其可口,最后言其可用。
4.在分别写了四个方面以后,李渔又作了一个总结:这一段文字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内容?明确:从结构上来看,这完全是议论文的句法,把荷花的好处,几乎说到了极致。
5.文章到此,可以说是到了高潮,无以复加了。
但是,李渔却在最后来了一笔真正的散文:殆所谓不善营生,而草菅其命哉。
“不善营生”,尚是对自己的批评;而“草菅其命”,则对自己的调侃了。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0芙蕖word教案(1)
第五单元《花之君子》芙蕖教案课前预习:写出阅读时遇到的生字词并注音。
(写在书上)《芙蕖》作者_____,字___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著有《_________》,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总结性的书。
芙蕖的别名还有哪些?请写出来并分别写出含有该别名的诗句。
课程标准:了解课文涉及的作家作品知识。
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积累文言词语。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学目标:评价任务:1、掌握文中文言词语的意思。
2、对照注释准确地翻译课文,流畅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观点。
3、体会作者对荷花的赞美、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古往今来,莲花常常被人们所亲睐推崇,那端坐莲花宝座的佛祖成了参禅悟道之人心中至善至美的化身,而寻常百姓将“鱼戏莲叶间”的画面赋予了“连年有余”的美好愿望,文人雅士对莲更是爱得痴狂,周敦颐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杨万里爱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明艳,清朝戏曲理论家李渔酷爱莲花,竟然以此为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李渔的《芙蕖》。
二、明确目标(展示课件)三、文本研读1、初读课文,感知文本(1)、范读课文,要求①、注意字音②、注意节奏(2)、学生自读课文,巩固字音、节奏。
2、再读课文,理解文本。
要求(1)、结合注释,同位合作,翻译课文,圈出难以理解的字词。
(2)、师生共同解决重点字词。
诸、岁、性、得、倚、故、袭、备令、秋、日高日上、妍、迨、徂、资、结实、馥、逐芬堪、备、经适、五谷之实、塞责、病、怠、菅3、三读课文,解读文本(1)、划出中心句,理解结构。
①、读课文,划出中心句,思考A、找出总起全文的一句,并回答全文抓住了这一句中的哪两个字来写?(可人)B、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芙蕖的可人的?(可目、可鼻、可人、可用)C、本文中哪一段话总结了上文?这一自然段的句子各照应了2-5自然段哪些方面?A\中心语句依次是:“芙蕖之可人,不一而足”——“可目”——“可鼻”——“可口”——“备经年裹物之用”(可简化为“可用”)——“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可改为“种植之利莫大于此”)——“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芙蕖》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芙蕖》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芙蕖》的主旨–掌握比喻的用法–掌握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学会推理和思考–通过语文课堂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文本朗读和讲解,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感恩意识,关注周围的人和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芙蕖》的主旨和比喻的用法,掌握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比喻的用法,掌握抒情诗的基本语言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播放一段与《芙蕖》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学习比喻1.讲解比喻的概念,课前通过课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比喻的特点和用法。
2.请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分析比喻的表达方式和含义,探讨作者传递的信息。
3.理解抒情诗的基本语言特点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抒情诗的基本语言特点。
2.学生自主分析古诗中的韵律、格律以及字词运用。
3.学生通过朗读古诗体验诗的形式与韵律之美,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特点。
4.理解《芙蕖》的主旨1.学生理解课文,梳理课文的线索和结构,找出文中的主旨。
2.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出自己对《芙蕖》的主旨的理解。
3.学生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5.和扩展1.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
2.拓展课外阅读,推荐一些抒情诗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诗歌之美。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文阅读。
2.围绕比喻和抒情诗的基本语言特点,自选一个话题进行创作。
3.查找一些经典优美的古诗,背诵并朗诵给同学听。
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阅读古诗和分析比喻及抒情的基本语言特点等方式,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了古代文人的思考方式和文化内涵,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艺术欣赏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吸收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10芙蕖》word教案 (4).doc
《芙蕖》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2.理解重点字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重点掌握本文的立意。
2.文言文的一些语法常识。
教学时数:1课时。
预习要求:1.诵读并抄写课文。
2.参照注释,口译课文。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1.检查诵读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背景知识导入作者介绍:李渔(1611——约1679),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
字笠鸿,又字滴凡,号笠翁,又号觉世稗官.别署笠道人.随庵主人.新亭樵客.澹慧居士.湖上笠翁等,时有才子之誉,称李十郎。
原籍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县),生于雉皋(今江苏省如皋县)。
前半生家庭生活富裕,清人入关后,家道衰败。
他自幼聪明好学,曾参加过几次乡试,屡不及第,从此醉心于小说,戏剧的创作。
家设戏班,常往各地达官贵人门下演出。
曾居杭州10年,后又居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达20年,经营书铺,名“芥子国”,以刊书闻于时。
所作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全称《笠翁十种曲》。
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一名《觉世名言》),诗文杂著《李笠翁一家言》等。
题解:本文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的“种植部”“草本类打中的《芙(fú)蕖(qú)》一文。
《李笠翁一家言》是李渔的诗文杂著总集,共十六卷。
其中的《笠翁偶集》原名《闲情偶集》或《闲情偶寄》,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包括戏剧理论.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的内容,大都是作者多年实践的心得,尤以戏曲部分,颇多独到见解,对戏剧理论有所丰富发展。
本文以说明为主,辅之以讨论.慨叹,和纯粹的说明文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