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指南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诊疗指南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诊疗指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严重的胎儿免疫系统紊乱和肠道损伤引起的疾病。
它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最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也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NEC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胎儿早产、吸入胃液、感染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重点介绍NEC的临床诊疗指南。
一、临床表现:1.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现腹部膨胀、喂养困难、呕吐、出血性腹泻等症状。
2.患儿精神状态异常,有发热、呼吸急促等全身症状。
3.腹部触诊可感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肠鸣音高亢等。
二、诊断:1.临床症状:符合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典型症状。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D-二聚体等。
3.影像学检查:B超、X线、超声等。
三、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禁食,并给予双怀疑抗生素治疗(头孢四烯类药物+抗氧化药物)。
2.手术治疗:对于病情恶化、肠道穿孔或坏死等严重情况,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肠切除、结肠造瘘等。
四、并发症:1.肠穿孔:导致腹内感染、脓毒症等严重后果。
2.消化道短肠综合征:NEC患儿在手术治疗后,因肠切除,导致消化功能障碍。
3.肝功能不全:NEC患儿常伴有肝功能异常,需及时监测和处理。
五、预防与护理:1.坚持母乳喂养:经过充分母乳喂养后的婴儿患NEC的风险较低。
2.引产儿的保暖:保持室温适宜,避免婴儿感冒,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
3.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婴儿,应及时就医。
六、护理措施:1.注意保持婴儿的清洁和保温,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
2.加强营养支持,确保水分和营养的补充。
3.监测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NEC的临床诊疗指南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并发症以及预防与护理等方面。
准确的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患儿存活率的关键。
同时,积极进行预防和护理工作,加强婴儿的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指南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指南一、疾病概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新生儿期多种原因所致的小肠,结肠局限性或广泛性坏死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腹泻、便血、严重者发生休克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X线检查以肠壁囊性积气为特征。
NE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胎龄及体重的增加而减少。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一些早产儿发生率低的国家,NEC的发病率很低,如日本仅为0.27%。
近年来随着VLBW儿死亡率下降,NEC的发病率逐渐增多。
该疾病死亡率较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本病的病死率为10-50%。
与NEC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1)缺氧缺血:如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病、脐动脉插管、红细胞增多症、低血压、休克等;2)饮食因素:如高渗乳汁或高渗药物溶液可损伤肠粘膜,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细菌生长和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氢气;3)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梭状芽胞杆菌等过度繁殖,侵入肠粘膜造成损伤,或引起败血症及感染中毒性休克加重肠道损伤。
4)早产:由于肠道功能不成熟,血供调节能力差,肠蠕动弱,食物易滞留发酵,导致细菌易繁殖,同时肠道内SIgA低下,也利于细菌侵入及繁殖。
二、诊断1、临床表现:NEC的临床表现轻重差异较大,即可表现为全身非特异性败血症症状,也可表现为典型胃肠道症状腹胀、呕吐、腹泻或便血三联征。
1)腹胀:腹胀一般最早出现且持续存在,一般先出现胃潴留,最后全腹膨胀,肠鸣音减弱。
2)呕吐:呕吐先为奶汁,逐渐出现胆汁样或咖啡样物。
3)腹泻或血便:往往出现较晚,血便可为黑便或鲜血。
4)其他:可出现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嗜睡、休克等感染中毒症状。
2、生化检查1)血常规:感染性血象,血小板多降低。
2)粪常规: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潜血试验阳性。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诊疗指南
预防 NEC 的喂养策略
• 1.乳类选择 • 推荐意见 1:推荐首选亲母母乳喂养,当其不足或缺乏时,使用捐赠人乳替代
(B 级证据,强推荐)。 • 推荐意见 2:在亲母母乳或捐赠人乳不足或缺乏情况下,推荐使用标准配方奶,
不推荐常规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奶(C 级,弱推荐)。 • 2.母乳强化剂的使用 • 推荐意见 1:推荐按个体化原则添加母乳强化剂(HMF)(B 级证据,强推
荐)。 • 推荐意见 5:推荐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肠道氧合(C 级证据,弱推荐)。 • 推荐意见 6:不推荐常规检测粪钙卫蛋白(C级证据,弱推荐)。
NEC 内科常规治疗
• 推荐意见 1:推荐对疑似及确诊 NEC 患儿禁食(D 级证据,强推荐)。 • 推荐意见 2:推荐对疑似及确诊 NEC 患儿进行胃肠减压(D 级证据,强推荐)。 • 推荐意见 3:推荐对疑似及确诊 NEC 患儿可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C 级证据,
NEC 的诊断
• 推荐意见 1:推荐临床疑似 NEC 患儿行腹部X 线检查(C 级证据,强推荐)。 • 推荐意见 2:推荐超声检查用于动态观察腹部体征改变(C 级证据,强推荐)。 • 推荐意见 3:推荐监测血常规、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
胞介素 6(IL-6)及血气分析(C 级证据,强推荐)。 • 推荐意见 4:推荐疑似肠穿孔伴腹水患儿行诊断性腹腔穿刺(C 级证据,强推
强推荐)。
NEC 外科手术治疗
• 推荐意见 1:推荐外科手术绝对指征:肠穿孔(C 级证据,强推荐)。 • 推荐意见 2:推荐外科手术相对指征: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C 级证据,
弱推荐)。 • 推荐意见 3:推荐具有手术指征且能耐受手术的 NEC 患儿,首选剖腹探查术,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期特有的一种累及回肠和/或结肠的肠道炎症坏死性疾病,在早产儿中尤为多见,是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最常见疾病之一[1,2,3]。
近年来,随着早产儿救治技术的不断进步,早产儿病死率不断下降,但随之带来了NEC 发病率的迅速升高。
据统计,在出生体重低于1 500 g的早产儿中NEC 发病率为5%~10%,病死率可达20%~30%,其中超过30%~50%的NEC患儿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1]。
目前临床上在NEC手术时机的掌握、手术方法的选择、肠造瘘方式、肠造瘘术后的营养支持、肠造瘘关闭时间的选择及术后并发症处理等仍面临难点及挑战[4]。
因此,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外科学组系统分析国内外文献报道,结合我国现状及专家经验,对NEC外科手术时机、手术方法,肠造瘘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达成共识,供同仁参考。
一、NEC手术时机(一)NEC急性期手术时机NEC急性期手术干预应在明确肠坏死出现后尽早进行[5]。
但临床上早期缺乏判断肠坏死的特异临床征象及辅助检查方法,往往很难及时明确是否存在肠坏死,而更多的是依靠接诊医生的经验判断,因而极易造成手术时机判断的偏差。
图1NEC急性期手术时机1.绝对的手术指证腹部X线片提示气腹,是目前公认的NEC绝对手术指证[5,6,7]。
但对于发生气腹征象而临床暂时不能很好耐受手术的NEC患儿可以在积极非手术治疗的前提下,密切观察24~48 h,同时结合反复腹腔穿刺结果,在患儿各项实验室指标好转、内环境相对稳定而临床气腹症状没有消失或好转情况下,再考虑进一步手术探查[8]。
推荐意见:对于出现气腹且腹腔穿刺液中可见粪汁或胆汁的NEC病例均应选择积极手术探查,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病例应积极加强非手术对症支持治疗,并在具备手术麻醉条件下积极手术探查。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一)定义。
是由围生期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坏死性肠道疾病。
(二)病因。
1.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不成熟2.肠粘膜缺血缺氧。
3.感染4.喂养不当5.其他:渗透压较高的药物,使大量液体由血管渗入肠腔,减少肠粘膜的血流灌注。
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浓缩红细胞输注可能会增加NEC的发生风险。
(三)临床表现。
于生后2周( 2~12 天)内发病,极低出生体重儿可延迟至2个月,足月儿一般在生后1周内发病。
典型症状为腹胀、呕吐、便血,病初表现为胃储留增加、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的症状,以及呼吸窘迫、呼吸暂停、嗜睡、体温波动等全身症状。
随后出现大便性状改变、血便。
(四)治疗。
1.禁食需绝对禁食,Ⅰ期72小时,Ⅱ期7—10天,Ⅲ期14天或更长。
待其临床表现好转,大便潜血转阴,X片异常征象消失后逐渐恢复经口喂养。
禁食期间需进行胃肠减压。
2. 抗感染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若细菌不明时可用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如为厌氧菌首选甲硝唑。
疗程7—10天,重症14天或更长。
3. 支持疗法和其他治疗禁食期间应予以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能量需求。
出现休克时给予抗休克治疗。
4. 外科治疗气腹或腹膜炎是外科治疗的指针。
通过手术切除坏死肠段后再行肠吻合。
(五)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细菌毒素有关2.舒适度减弱:腹胀与肠壁组织坏死有关3.腹泻:与肠道炎症有关4.体液不足:与液体丢失过多及补充不足有关(六)护理措施1.监测体温2.减轻腹胀、腹痛,控制腹泻①立即禁食,肠胀气明显者行胃肠减压,观察腹胀情况及引流物色、量、质。
观察有无呕吐,呕吐时应侧卧位,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床单位的舒适,清洁。
②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3.密切观察病情4.补充液体,维持营养5.健康教育(七)治疗本病相关药物及药物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注射用氨苄西林钠①足月新生儿:按体重一次12.5~25mg/kg,出生第1、2 日每12小时1次,第三日~2周每8小时1次,以后每6小时1次。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指南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指南一、疾病概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就是新生儿期多种原因所致的小肠,结肠局限性或广泛性坏死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腹泻、便血、严重者发生休克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X线检查以肠壁囊性积气为特征。
NEC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随胎龄及体重的增加而减少。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一些早产儿发生率低的国家,NEC的发病率很低,如日本仅为0、27%。
近年来随着VLBW儿死亡率下降,NEC的发病率逐渐增多。
该疾病死亡率较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本病的病死率为10-50%。
与NEC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1)缺氧缺血:如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病、脐动脉插管、红细胞增多症、低血压、休克等;2)饮食因素:如高渗乳汁或高渗药物溶液可损伤肠粘膜,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细菌生长与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氢气;3)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梭状芽胞杆菌等过度繁殖,侵入肠粘膜造成损伤,或引起败血症及感染中毒性休克加重肠道损伤。
4)早产:由于肠道功能不成熟,血供调节能力差,肠蠕动弱,食物易滞留发酵,导致细菌易繁殖,同时肠道内SIgA低下,也利于细菌侵入及繁殖。
二、诊断1、临床表现:NEC的临床表现轻重差异较大,即可表现为全身非特异性败血症症状,也可表现为典型胃肠道症状腹胀、呕吐、腹泻或便血三联征。
1)腹胀:腹胀一般最早出现且持续存在,一般先出现胃潴留,最后全腹膨胀,肠鸣音减弱。
2)呕吐:呕吐先为奶汁,逐渐出现胆汁样或咖啡样物。
3)腹泻或血便:往往出现较晚,血便可为黑便或鲜血。
4)其她:可出现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嗜睡、休克等感染中毒症状。
2、生化检查1)血常规:感染性血象,血小板多降低。
2)粪常规: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潜血试验阳性。
3)微生检验:大便可见致病细菌。
4)细菌培养:血、粪、腹腔穿刺液可培养出相应细菌。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的分期 Classification 全身症状
胃肠道症状
典型影像学征象
III期, NEC进展期 I 期和 II 期症状,加上
休克 混合性酸中毒 呼吸抑制 低血压 DIC 粒细胞减少 I 期和 II 期症状,加上
腹膜炎 显著的腹胀,腹部张力 气腹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3.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日供给液体量120150ml/kg,根据胃肠道丢失再作增减;由于禁食时间较长, 给予胃肠外营养,保证每日378~462kJ(90-110kcal/kg) 的能量供给;有凝血机制障碍时可输新鲜冰冻血浆,严重 血小板减少可输注血小板;出现休克时给予抗休克治疗。
4.外科治疗:约20%~40%的患儿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肠 穿孔是NEC手术治疗的绝对指征,但通过内科积极的保守 治疗,临床表现持续恶化,出现腹壁红斑、酸中毒、低血 压等也意味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腹腔引 流、剖腹探查术、坏死或穿孔部分肠切除肠吻合术及肠造 瘘术。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临床表现
多见于早产儿,发生时间和胎龄相关,胎龄越小,发病 时间越晚。足月儿可在生后1周内发病,而早产儿主要 在生后2-3周发病,呕吐和血便,多数初起表现为胃潴留 增加、腹胀和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的症状,以及呼吸窘迫、 呼吸暂停、嗜睡、体温波动等全身症状。随后出现大便 性状改变、血便。严重者最后发展为呼吸衰竭、休克、 DIC甚至死亡。查体可见肠型、腹壁发红,部分患儿右 下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重者发生腹膜 炎和肠穿孔。
治疗
1.禁食:需绝对禁食及胃肠减压,I期72小时,Ⅱ期7-10 天,Ⅲ期14天或更长。待临床情况好转,大便潜血转阴, X片异常征象消失后可逐渐恢复经口喂养。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指南.doc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指南一、疾病概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新生儿期多种原因所致的小肠 ,结肠局限性或广泛性坏死性炎症 ,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腹泻、便血、严重者发生休克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 ,腹部X线检查以肠壁囊性积气为特征。
NE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胎龄及体重的增加而减少。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在一些早产儿发生率低的国家 ,NEC的发病率很低 ,如日本仅为0.27%。
近年来随着VLBW儿死亡率下降 ,NEC的发病率逐渐增多。
该疾病死亡率较高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本病的病死率为10-50%。
与NEC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1)缺氧缺血:如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病、脐动脉插管、红细胞增多症、低血压、休克等;2)饮食因素:如高渗乳汁或高渗药物溶液可损伤肠粘膜,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细菌生长和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氢气;3)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梭状芽胞杆菌等过度繁殖,侵入肠粘膜造成损伤,或引起败血症及感染中毒性休克加重肠道损伤。
4)早产:由于肠道功能不成熟,血供调节能力差,肠蠕动弱,食物易滞留发酵,导致细菌易繁殖,同时肠道内SIgA低下,也利于细菌侵入及繁殖。
二、诊断1、临床表现:NEC的临床表现轻重差异较大 ,即可表现为全身非特异性败血症症状 ,也可表现为典型胃肠道症状腹胀、呕吐、腹泻或便血三联征。
1)腹胀:腹胀一般最早出现且持续存在 ,一般先出现胃潴留 ,最后全腹膨胀 ,肠鸣音减弱。
2)呕吐:呕吐先为奶汁 ,逐渐出现胆汁样或咖啡样物。
3)腹泻或血便:往往出现较晚 ,血便可为黑便或鲜血。
4)其他:可出现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嗜睡、休克等感染中毒症状。
2、生化检查1)血常规:感染性血象 ,血小板多降低。
2)粪常规: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潜血试验阳性。
3)微生检验:大便可见致病细菌。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缺血缺氧、喂养不当等因素有关。
【诊断】
• (一)临床表现 • 1.病史: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可有窒息、肺透明膜病、肠道感染
或败血症史,高渗乳汁喂养史等。 • 2.症状及体征:发病日龄与胎龄呈负相关,足月儿发病日龄为生后
3~4天,而胎龄<28周者发病日龄为生后3~4周。
(一)临床表现
• ①腹胀常为首发症状,早期出现反应差,拒食,胃排空延迟,随之出现 腹胀,进行性加重,重症可出现肠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 ②呕吐物常含有胆汁及咖啡渣样。无呕吐者可从胃管内抽出以上 物质。
• ③腹泻、血便,大便隐血阳性或有鲜血、果酱样或黑粪。 • ④其他病情发展快,严重者体温不升、休克及DIC。 • 可并发肠穿孔及腹膜炎。
(二)腹部×片
• 为诊断NEC确诊依据。 • 非特异性表现包括:肠管扩张、肠壁增厚和腹腔积液。 • 具有确诊意义的表现包括:①肠壁间积气,表现为肠壁间有条索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为 小肠、结肠局限性或广泛性坏死性炎症,以腹胀、呕吐、血便为主 要表现。
• 腹部平片以动力性肠梗阻、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为特征。 • 多见于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其发病与早产肠道功能不成熟、感染、
样积气,呈离散状位于小肠浆膜下部分或沿整个小肠和结肠分布。 ②黏膜下“气泡征”,类似于胎粪潴留于结肠的征象。 • ③门静脉积气,自肝门向肝内呈树枝状,特异性改变多在4h内消失。 ④气腹征,提示肠坏死穿孔。
(三)实验室检查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症状,腹部X线片以门静脉充盈、肠壁囊样积气为特点,病理改变以小肠和结肠的坏死为特征,是新生儿期严重疾病之一,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多见。
【诊断提示】1.临床表现(1)低出生体重儿伴有缺氧、感染、高渗乳汁喂养、换血输血等情况时多见。
(2)多发生于生后2〜12丸(3)主要症状和体征:腹胀,呕吐物带胆汁或咖啡样物;发病初期大便可正常或便秘,以后转为稀水样便,带血或黏液;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发热或体温不升;四肢厥冷,面色苍白,阵发性呼吸暂停,心率慢,皮肤有瘀点。
(4)严重者并发肠穿孔、败血症或DIC。
2.X线片早期显示气液面及肠腔扩大,肠壁水肿,肠腔内积气,进而肠曲固定。
肠穿孔者有气腹。
(1)肠曲胀气:出现最早,可早于临床症状,以小肠为主。
(2)肠壁积气:肠壁内可见泡沫状或沿肠壁的线条状、环状透亮影。
(3)门静脉积气:肝内门静脉呈细小树枝透亮影,从肝门向外围伸展。
(4)腹腔积液或气液影。
【治疗措施】1.禁食需立即禁食,胃肠减压,至腹胀消失。
大便隐血阴性时可试行喂养(以母乳为佳,对只可喂配方奶者,乳品需从稀到浓,从少到多,逐渐增加),如进食后又出现腹胀呕吐,则应继续禁食至症状消失,再重新开始喂养。
2.补液及纠正酸中毒总液量为120~150ml/(kg∙d)o轻度酸中毒,可给5%碳酸氢钠3〜5ml∕(kg•次)。
胃肠减压者含钠液可用生理盐水补充,及时测定血钠、氯、钾浓度以调整输液成分。
补充热量209.2~418.4kJ/(kg∙d)[50〜100kcal/(kg∙d)],除10%葡萄糖外,给予复方氨基酸溶液,为增加热量还可给予脂肪乳,以中长链脂肪乳为宜,并注意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补充,选用中央静脉维持营养。
3.抗感染按败血症处理。
4.对症与支持治疗伴休克者可予右旋糖酎-4010πιl∕kg,并输血浆或全血,可静滴氢化可的松10~20mg/(kg∙次),1〜2次/d。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二、病因
3.饮食因素 不合理喂养,如高渗乳汁、奶量增加太快被认为 是NEC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病因
4.缺氧缺血 不少学者认为是发病的直接因素。肠粘膜是全身 代谢最活跃的器官之一,一旦发生缺氧缺血,全 身血流重新分布,肠道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肠 粘膜上皮细胞缺氧→肠壁细胞代谢障碍,组织损 伤。
三、临床表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池州市人民医院 方秀萍
一、概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的严重 胃肠道急症,临床以腹胀、呕吐,腹泻和便血为主要症状, 小肠很少受累,腹部X线平片部分肠壁囊样积气为特点, 最常发生在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目前,国内本病的病死 率为10%~50%。
二、病因
病因、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目前认为早产、 感染、摄食、缺血、氧合不足、损伤、血管内置血管 、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通过影响肠粘膜血液供应、肠 粘膜局部缺血致肠蠕动减弱,食物淤积,影响肠道功 能并导致细菌繁殖,产生大量炎性介质,最终引起肠 壁损伤甚至坏死穿孔。
六、护理
3、喂养
严格按医嘱进行禁食及喂养,禁食期间做好标识,给 予非营养性吸吮。
可进食时应按循序渐进原则喂养,严禁过快过多或高 渗透压配方奶喂养。
六、护理
4、胃肠外营养
严格无菌操作 ,宜选PICC 通道
六、护理
5、加强基础护理
常规基础护理。 长期禁食及抗生素的使用,易合并鹅口疮及维生素缺乏性 皮炎。鹅口疮给予制霉菌素液擦拭,皮炎在做好消毒隔离 的同时,勤更换体位,保护皮肤清洁干燥。
四、诊断检查
2.X线平片检查 为诊断依据。可表现为三个阶段:早期、典型期和 晚期。
四、诊断检查
3、其他 血常规和CRP 血气、血生化 B超
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治
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治2014年骨干医师培训学员:XXX责任导师:XX副主任医师培训基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学员单位:重庆市XX县人民医院摘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主要病变部位是小肠,结肠急性坏死性炎症发病急骤,病死率高,常需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在新生儿病率中亦占1-3/1000,农村发病较城市高,多数病例散在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它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最严重,最常见的肠道疾病之一。
其发病特点为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复杂、并发症多,诊断较为困难,容易发生误诊、漏诊、误治,临床迅速准确的诊断、有效的抢救措施、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抢救患儿生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尤其是早产儿易发NEC,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疾病。
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高达13.6%。
据国内外最早报道其病死率最高达98%,现已降低至0~55%。
一、临床特点及表现男婴多于女婴,以散发病例为主,无明显季节性,出生后胎粪正常,常在生后2~3周内发病,以2~10天为高峰,在新生儿腹泻流行时NEC也可呈小流行,流行时无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差别。
1.腹胀和肠鸣音减弱患儿先有胃排空延迟,胃潴留,随后出现腹胀,轻者仅有腹胀,严重病例症状迅速加重,腹胀如鼓,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早产儿NEC腹胀不典型,腹胀和肠鸣音减弱是NEC较早出现的症状,对高危患儿要随时观察腹胀和肠鸣音次数的变化。
2.呕吐患儿常出现呕吐,呕吐物可呈咖啡样或带胆汁,部分患儿无呕吐,但胃内可抽出含咖啡或胆汁样胃内容物。
3.腹泻和血便开始时为水样便,每天5~6次至10余次不等,1~2天后为血样便,可为鲜血,果酱样或黑便,有些病例可无腹泻和肉眼血便,仅有大便隐血阳性。
4.全身症状NEC患儿常有反应差,神萎,拒食,严重者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休克,酸中毒,黄疸加重,早产儿易发生反复呼吸暂停,心律减慢,体温正常或有低热,或体温不升。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科普知识
康复后的新生儿需要定期随访,监测生长发 育及肠道功能。
家长应与医生保持沟通,关注孩子的健康变 化。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对家长的建议
家长应提高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认识,密切观 察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如发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是关键。
总结与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病因机制、早期识别和治疗 方法的改进上。
该病症主要表现为肠道组织的缺血及坏死,可能 导致肠穿孔和败血症。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简介
谁会受到影响?
该病主要影响早产儿,尤其是出生体重低于1500 克的婴儿。
早产儿的肠道发育不成熟,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缺 血的影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简介
何时发生?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几天至 几周内发生。
早期识别症状对于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症状 症状的严重性
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迅速恶化,甚至 导致死亡。
因此,家长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健来自状况。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原因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原因
病因是什么?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 与肠道缺血、细菌感染及肠道屏障功能不全有关 。
在住院观察的婴儿中,病发率较高,尤其是接受 母乳喂养的婴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症状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症状 主要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包括腹胀、呕吐、腹泻、血便和食 欲减退。
这些症状可能会迅速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症状 如何识别?
医生通常通过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和X光等方 法进行诊断。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科普知 识
演讲人:
目录
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简介 2.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症状 3.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原因 4.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 5. 总结与展望
儿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诊疗护理
其他处理
第三期除上述处理外,要加强呼吸管理,必要时予机械通气。 由于 感染重、肠壁水肿、腹腔渗出,要重视补液,输血浆10 mL/kg 以 维持血容量,血压下降时除补充血容量外,尚可滴注多巴胺 5~ 10μg/(kg·min)。当PaO2、PaCO2正常而代谢性酸中毒不能纠 正时,要考虑血容量不足。
特征性改变,肠襻固定表明该段肠壁病变重。 (3)门静脉积气:自肝门向肝内呈树枝状透亮影,可在 4 h 内消失,提示病情较重。 (4)腹膜外积气或胃壁积气:有时可见。 (5)其他;可有腹腔积液或气腹影,仰卧位水平投照可显示并发肠穿孔所致游离气体。
诊断
辅助检查
B超检查。可发现肝区及门静脉内的气泡。
纠正贫血,血细胞比容保持在 40%左右。
随访血常规、血小板、血电解 质、血浆蛋白及血气分析。
其他处理
除上述基本处理外,对第一期(可疑 NEC)的细菌培养若阴性,且 小儿一般情况也恢复正常,同时腹部平片也正常,则处理3~4 d后 可停用抗生素并开始恢复进食。可先试喂 5%糖水,无呕吐及腹胀 再喂少量稀释的乳汁,若能耐受则逐渐增加摄入量。若有呕吐、腹 胀等症状,则应暂停哺乳一次,然后再减量试喂。
作,并发腹膜炎或肠穿孔。
诊断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感染性血象,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升高或降低,后者提示病情严重。 血小板多降低。
约半数患儿血小板计数低于 60×109/L。 (2)粪常规: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潜血试验阳性。 (3)血气分析:可有代谢性酸中毒,病情严重者有呼吸性酸中毒及 PaO2降低。 (4)细菌培养:血、粪、腹腔穿刺液可培养出相应细菌。1/3患儿血培养阳性。 (5)腹部 B超:肝及门脉系统可有微小气泡。 (6)其他检查:目前进行的呼吸道氢气、尿液血液中 D乳酸盐,粪便中a-抗胰蛋白酶含量测定有助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疗方案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疗方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由围生期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坏死性肠道疾病。
多见于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腹部X线片以部分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病理以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的坏死为特点。
【诊断要点】(1)病史:病因不十分明确,可能与早产肠黏膜缺氧缺血、全身或肠道严重感染、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失调、高渗奶方或高渗药物直接刺激等有关。
(2)症状与体征:多见于早产儿,发生时间与胎龄有关,足月儿可在出生后1周发病,早产儿多在出生后2~3周发病。
早期症状可能与新生儿败血症相同。
轻者仅表现为腹胀,重者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拒奶、腹胀明显、呕吐,腹泻呈水样便,数日后排血便,体温不升,休克,严重者可有DIC。
腹壁皮肤常发红、发硬或发亮,可见肠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有时有移动性浊音。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小板计数降低。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腹水常规提示渗出液,腹水培养细菌(+),涂片见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血培养与粪便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4)X线检查:腹部X线片对本病诊断价值较大,提示肠腔高度充气或充气不均匀,肠襻扩张固定,肠壁有泡沫状囊性积气和门静脉积气,若并发肠穿孔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5)腹部超声:有时可见肝实质内及门静脉内间隙出现微小气泡。
【治疗要点】(1)禁食:对有可能发生NEC的患儿可先禁食1~2d,观察病情的发展,计划下一步治疗。
对确诊的患儿,症状轻者禁食5~7d,重者禁食7~10d。
禁食期间须常规胃肠减压。
待临床情况好转,大便潜血转阴,X线片异常征象消失后可逐渐恢复经口喂养。
以新鲜母乳为宜。
从少量开始(每次3~5ml),逐渐缓慢加量,如胃中有积乳则不加量或降至前一次量。
加奶后如症状复发,需再次开始禁食。
(2)抗感染:一般可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或第3代头孢菌素,如血培养阳性,参考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如为厌氧菌首选甲硝唑,肠球菌考虑选用万古霉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指南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指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简称NEC)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肠道疾病,严重时可以危及婴儿的生命。
其主要特征是小肠和结肠发生坏死性炎症,导致肠道穿孔和腹腔感染。
诊断:NEC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人工喂养和感染都是NEC的危险因素。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胀、腹泻、腹部压痛、烦躁、呕吐、纳差等。
而影像学检查通常通过腹部X线,可以观察到肠道积气、液气平面、肠道壁增厚、肠道扩张等特征。
治疗:NEC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应根据病情和患儿的情况来决定。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NEC患儿和早期病变的患儿,可以尝试保守治疗。
该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暂停饲料:停止给予患儿进食,可以通过静脉给予液体营养支持。
2.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或直肠管放置,减少肠道内积气。
3.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常用的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药物。
4.补液和电解质平衡:根据患儿的情况进行补液和纠正电解质失衡。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导致肠道坏死和穿孔的患儿,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清除坏死组织、修复穿孔、排除腹腔感染。
手术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切除坏死肠段、结肠造瘘、肠道吻合术等。
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避免NEC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护理。
同时,母乳喂养被认为是预防NEC 的重要方式,母乳中的免疫物质可以帮助婴儿的肠道发育和抵抗感染。
总结:NEC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肠道疾病,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诊断。
治疗方面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取决于病情和患儿的情况。
预防NEC的关键是注意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尽量推行母乳喂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指南
一、疾病概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necrotizingenterocolitis ,NEC)是新生儿期多种原因所致的小肠,结肠局限性或广泛性坏死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腹
泻、便血、严重者发生休克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X线检查以肠壁囊性积气为特征。
NE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胎龄及体重的增加而减少。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一些早产儿发生率低的国家,NEC的发病率很低,如日本仅为0.27%。
近年来随着VLBW
儿死亡率下降,NEC的发病率逐渐增多。
该疾病死亡率较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本病
的病死率为10-50%。
与NEC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
1)缺氧缺血:如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病、脐动脉插管、红细胞增多症、低血压、休
克等;
2)饮食因素:如高渗乳汁或高渗药物溶液可损伤肠粘膜,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细
菌生长和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氢气;
3)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梭状芽胞杆菌等过度
繁殖,侵入肠粘膜造成损伤,或引起败血症及感染中毒性休克加重肠道损伤。
4)早产:由于肠道功能不成熟,血供调节能力差,肠蠕动弱,食物易滞留发酵,导致细菌易繁
殖,同时肠道内SIgA低下,也利于细菌侵入及繁殖。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NEC的临床表现轻重差异较大,即可表现为全身非特异性败血症症状,也可表现为典型胃肠道症状腹胀、呕吐、腹泻或便血三联征。
1)腹胀:腹胀一般最早出现且持续存在,一般先出现胃潴留,最后全腹膨胀,肠鸣音
减弱。
2)呕吐:呕吐先为奶汁,逐渐出现胆汁样或咖啡样物。
3)腹泻或血便:往往出现较晚,血便可为黑便或鲜血。
4)其他:可出现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嗜睡、休克等感染中毒症状。
2、生化检查
1)血常规:感染性血象,血小板多降低。
2)粪常规: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潜血试验阳性。
3)微生检验:大便可见致病细菌。
4)细菌培养:血、粪、腹腔穿刺液可培养出相应细菌。
5)其他检查:目前进行的呼吸道氢气、尿液血液中D乳酸盐,粪便中a1—抗胰蛋白酶
含量测定有助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诊断。
3、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
①连续动态观察X线腹部平片:每8—12小时作腹部X线检查,典型征象如下。
肠胀气:小肠为主,有多个液平(立位腹平片),肠曲间距增宽。
②肠壁积气:肠壁内可见泡沫状、线状、环状透亮影。
③门静脉积气:自肝门向肝内呈树枝状透亮影,可在4小时内消失。
④腹膜外积气或胃壁积气:有时可见。
⑤可有腹腔积液或气腹影。
2)腹部B超:肝及门脉系统可有微小气泡。
4、鉴别诊断
1)新生儿其他胃肠道疾病:很少出现肠壁积气征,但可见各种急性及慢性腹泻病,这在营养不
良中尤其常见。
其他如先天性巨结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肠系膜静脉血栓等患儿也可能出现肠壁积
气。
2)肠扭转常见足月儿,而且常发生在生后较晚期,可伴各种畸形,同时存在剧烈呕吐
胆汁样物,X线检查可发现近端十二指肠梗阻征象,中段扭转很少有肠壁积气现象.
3)与间质性肺气肿、气胸、纵膈积气造成的胸腔向腹腔漏气鉴别,后者常见于呼吸机
辅助通气患儿,如无法鉴别,应做穿刺或上消化道造影除外肠穿孔。
三、治疗
1、内科治疗
1)禁食:轻症或疑似病例往往需绝对禁食72小时,病情较重的患儿严格禁食7—14 天,严重者可延长至第3周。
恢复喂养应从水开始,再用稀释奶、逐渐过渡到正常。
2)胃肠减压:可用胃管定期抽吸减压。
3)抗生素:目前推荐氨苄西林与第三代头孢合用,如果病程进展至中晚期推荐加用克
林霉素或甲硝唑,已覆盖厌氧菌。
4)支持疗法
(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
(2)输注血浆、全血或白蛋白,保证肠道外静脉营养的实施。
(3)静滴肠上皮生长因子(EGF),促进肠上皮再生及肠粘膜修复,目前尚处于研究论证阶
段。
(4)防治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溶血等。
(5)时有疼痛及严重应激状态的患儿,国外应用鸦片类止痛剂,而不用担心其呼吸抑制
作用。
2、外科治疗
1)对出现腹水或腹膜炎的患儿行腹腔穿刺放液。
2)对极低体重或有肠穿孔的患儿采用腹腔引流结合内科治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临时措
施。
3)若引流液污浊、或腹腔内出现脓肿等需开腹手术。
四、预防
1、针对病因预防:如防止早产、感染、红细胞增多症及缺氧缺血等。
2、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是首选,加奶量不宜过快,对于有合并NEC危险因素的VLBW儿在最初10天
保持奶量在20ml/kg.d以下,可刺激胃肠激素的早期分泌,营养肠黏膜,促进胃肠动力成熟,有利于预防NEC。
五、预后
一般轻度及中度NEC的长期预后良好。
经内科保守治疗即治愈存活率达80%,经手
术治疗存活率在50%左右,其中25%有胃肠道的长期后遗症,如胃酸分泌过多、短肠综合
征、肠道狭窄等。
早产儿NEC存活者可伴有脑室出血、休克及败血症等。
也可出现神经发
育障碍,需定期随访智力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