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地球知识点梳理讲解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之行星地球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之行星地球行星地球知识点一: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八大行星分类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行星地球知识点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行星地球知识点三: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2. 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 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一)昼夜交替1. (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
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l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l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l 天体系统的层次: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l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l 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l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l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l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三、存在生命的行星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④安全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l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l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H——Hel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促进水、大气的运动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l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黑黑子:光球层上温度比其他地方低;影响气候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每当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风:日冕层上高能带电粒子流磁暴,极光? 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l 注意:太阳对地球的最大影响是太阳辐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l 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l 地轴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l 自转的方向、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l 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l 自转角速度:除两极,角速度相同,15度每小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重要的知识点和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重要的知识点和记忆点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宇宙中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
2. 天体系统:由运动中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包括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更广阔的宇宙。
二、行星地球的特征1.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具有类地行星的特征,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上有生物存在,这是其特殊之处。
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
三、地球的运动与结构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绕地轴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
这些运动对地球的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现象产生重要影响。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层次,每层都有其独特的物质组成和特性。
四、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包括黑子、耀斑等,这些活动对地球的电离层、磁场和大气层都有影响,可能干扰无线电通讯、引发磁暴和极光等现象。
五、地图与经纬网1. 经纬网:用于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和方向,是经线和纬线交织形成的网格系统。
2. 地球仪:模拟地球形态和运动的仪器,通过地球仪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
六、地球的圈层结构1. 大气圈:包围地球的气体层,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2. 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等水体,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场所。
3.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通过掌握这些关键记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行星地球”这一章的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层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和五带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3°26′S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常识“八大行星”知识点
【常识】“八大行星”知识点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和公转方向一致,为自西向东。
唯有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其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一、行星的定义1.必须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2.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3.这个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清理其轨道上的其它物体)。
注:冥王星因为第三条不符,且冥王星的卫星(冥卫一)过于巨大,形成了双行星系统,所以根据这个定义,冥王星被除名为矮行星。
二、分类按其物理性质可以分为两组,一类为类地行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较少,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四者也因密度大被称为固态行星。
另一类为类木行星:体积大,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较多,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四者也因密度小被称为气态巨行星三、具体介绍(一)水星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量小的行星,也是昼夜温差最大的行星,常和太阳同时出没,中国古代称之它为“辰星”。
(二)金星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太阳系中温度最高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有时是晨星,黎明出现于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又是昏星,黄昏后出现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
(三)地球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也是太阳系第五大行星,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行星,地球的天然卫星是月球,也是地球仅有的天然卫星。
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卫星。
(四)火星火星是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在中国古代又称荧火。
(五)木星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中国古代称为岁星,是太阳系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一颗,被称为“太阳系行星之王”,拥有着全太阳系中最快的自转速度。
八大行星按照质量从大到小排列是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六)土星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为“镇星”,是太阳系密度品小的行星,可以浮在水上。
行星地球---知识要点
行星地球---知识要点
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笔记资料分解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要点梳理】1. 天体的概念、类型2. 天体的判断:第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当中。
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第二,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
3. 天体系统的判断第一,天体之间要构成天体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要相互吸引,二要相互绕转。
如北斗七星各恒星之间没有相互绕转关系,就不能形成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的层次注意: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总星系的半径约200亿光年,总星系是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可见范围),而不是宇宙,宇宙的范围要比总星系大。
5.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②运动特征:八大行星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
③结构特征: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
6.关于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有下列共同特点:①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天体;②本身一般不发光;③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④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使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2)地球与其他八颗行星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
7.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外部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适合生物生长的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形成原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形成原因: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有液态水。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要点梳理】1、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行星地球知识点梳理
线凸向高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 B 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
考点 6:昼夜交替与晨昏线
1.晨昏线的六个特点
(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 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α)变化范围为 0°~23°26′,且与太阳直 射点的度数相同,即图 2 中∠α=∠β。 (5)晨昏线只有在二至日时才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的移动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方向相反。 2.晨昏线的主要应用
速度快
速度慢
太阳直射南半球
太阳直射北半球
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 后),北半球昼最短、 夜最长
夏至日(6 月 22 日前 后),北半球昼最长、 夜最短
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 后),由南回归线向南 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 最大值,物影最短
夏至日(6 月 22 日前 后),由北回归线向南 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 最大值,物影最短
3.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方法
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 A 地起飞,经过 m 小时飞行,降落在 B 地,求飞机降落时 B 地的时间。
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1)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 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2)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 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一、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空间分布及成因图示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层结构 及主要活动类型
对地球的影响
(1)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 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
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点概括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 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 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 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 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地震波
横波 纵波
传播速 度 慢 快
传播介质
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
固体
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
固体、液体、 大;穿过古登堡界面横波消
气体
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2.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 圈层。
圈层名 位置 称
厚度
特点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 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 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 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行星地球每集知识点总结
行星地球每集知识点总结第一集:诞生这一集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诞生过程。
知识点包括:1. 太阳系的形成:介绍了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从星云到原行星盘的演化,直到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知的太阳系。
2. 地球的形成:介绍了地球是如何从尘埃和碎片中形成的,讲述了行星的形成过程,包括尘埃团聚、行星形成等过程。
3. 地球的构成:介绍了地球的构成,包括地壳、地幔和核心等层次,以及地球的大小、质量等基本特征。
第二集:地球运动这一集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运动规律。
知识点包括:1. 平均运动:介绍了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运动,讲述了地球绕太阳公转和自转带来的影响,包括四季变化、白昼和黑夜的交替等。
2. 不规则运动:介绍了地球运动中的一些不规则现象,例如赤道的轨迹更长、北半球和南半球季节相反等。
3. 其他运动:介绍了地球的其他运动规律,例如地球的倾斜轨道、岁差等现象。
第三集:地球内部这一集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特点。
知识点包括:1. 地壳:介绍了地球的地壳结构,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讲述了地壳运动、地壳板块等现象。
2. 地幔:介绍了地球的地幔结构,包括软流圈和固态流圈等,讲述了地幔的热对流、地震等现象。
3. 地核:介绍了地球的地核结构,包括外核和内核,讲述了地核的自转、磁场等现象。
第四集:地球的气候这一集主要介绍了地球的气候变化。
知识点包括:1. 大气层:介绍了地球的大气层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等,讲述了大气层的温度、气压等特点。
2. 气候变化:介绍了地球的气候变化规律,包括气候带、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等。
3. 气象灾害:介绍了地球上的一些气象灾害,例如台风、龙卷风、雷暴等,讲述了这些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第五集:地球的生命这一集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生命现象。
知识点包括:1. 生命起源:介绍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包括原始生命的形成、生命的演化等过程。
2. 生态系统:介绍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等,讲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行星地球讲解
中国周代《周髀》上说: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古代埃及人认为:
大地是漂浮在水上的
古代希腊人认为:
“大地下有支柱支撑着”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 天体 1、天体的类型: 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云 2、天体的定义: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考考你
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BD )
A人类的家园地球 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C轮廓模糊的星云 D待发射的人造卫星
(二) 天体系统 1、定义: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 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
宇宙(总星系)
其他恒 星系统
其他行 星系统
宇宙(总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 星系统
地月系
天体体系系统统的的级级别别
太阳系
地月系
地球 月球
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统
星
其他恒星系统
系
河外星系
银 河 系
俯 视 图
河外星系
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月系的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2、下列地理事物具有包含关系的是
A、地球、火星、木星 B、太阳、地球、月球 C、银河、太阳、彗星 D、地月系、太阳系、
宇 一颗普通行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宙
八大行星运动特征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中
的
地
本身
球
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
存在生命 的行星
外界
稳定的太阳光照
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出可 见光的球状天体.
高一地理行星地球知识点
高一地理行星地球知识点高一地理:探索行星地球高中地理课程中,行星地球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地球作为我们所处的星球,其形成、结构、地壳运动、地理变化等方面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内容。
本文将就地球的形成、结构与运动、地理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助于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加全面。
一、地球的形成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后,随着星云互相碰撞和聚合,逐渐形成了行星系统。
地球是宇宙中唯一一个被赋予生命的行星,这得益于其适宜的距离、物质组成和稳定的环境。
地球有多个构成部分,主要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层,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以下的层,由上层软流圈和下层固态流圈组成。
地核是地幔之下的部分,包括外核和内核,其中外核是液态的,内核则是固态的。
二、地球的结构与运动地球的结构分为静止区域和不断变化的区域。
静止区域指的是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它们相对稳定且不随时间而变化。
不断变化的区域主要是地幔和地核,它们会对地壳产生影响,形成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现象。
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旋转和公转两种。
旋转指的是地球自转的运动,即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天。
而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运动,一年为一个公转周期。
地球的旋转和公转使得北半球和南半球交替出现昼夜和四季的变化。
三、地球的地理变化地球的地理变化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和天气气候的变化。
地壳运动分为构造运动和地质作用两种形式。
构造运动主要指的是地壳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导致了地震、火山和地形变化等地质现象。
地质作用则是大地构造的变化,比如隆起、沉降和抬升等。
天气气候的变化是地球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导致的。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和角度不同,形成了热带、温带和寒带等不同气候带。
此外,大气环流、洋流和地形等也会对天气气候产生影响。
地球作为我们所处的星球,其形成、结构与运动、地理变化等方面都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地球的实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球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地理行星地球知识点
地理行星地球知识点地理行星地球知识点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要点梳理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统称。
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正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天空实验室等称人造天体。
天体的类型:卫星:质量小,不发光;彗星:呈云雾状独特的外貌;流星体: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星际物质:极其稀薄。
2、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1)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2)八大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
(3)八大行星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
4、关于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有下列共同特点:①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天体;②本身一般不发射可见光;③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④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使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2)地球与其他八颗行星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
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和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表面温度的影响,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表增温、冷却不至于过分剧烈,从而保证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存在与发展。
地球外围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形成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__________ 「地月系r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__________ , 「丨银河系丨I昏他恒星系
总星系彳-----------
L河外星系
2.太阳系八(或九)大行星的顺序:
①八大行星由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②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1)同向
性_ ;(2) _共面性;(3)—近圆性。
③八大行星的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2)巨行星_木星、土星;
(3)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亠
3.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①稳定的光照条件
②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适宜的温度条件__________ (原因:离太阳距离适中)
④适宜的大气条件__________ (原因: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⑤____________ 液态水______ (原因:地球内部水汽通过火山逸出)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2、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 氢 ____ 和氦;能量来源来自太阳内部的
核聚变_反应。
3、太阳辐射能的分布: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_。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内到外) ___ 层
色球层— ______ 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黑子_和_耀 斑一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_。
3、太阳活动的周期:_11年;黑子分布在 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
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 磁暴” 与高空稀薄大气碰撞,两极 产生 极光 (4)对地球的其他影响 与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等有关
5、影响太阳辐射量多少的因素
① —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 强_。
② —海拔因素: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 小—,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小,获得的太 阳辐射越—多阳坡比阴坡辐射量 多_。
③ 天气状况:云量大,太阳辐射 —少 迎风坡比背风坡太阳辐射—多_。
④ 日照时间长短:日照长,太阳辐射 多_。
太地阳活动对地球球的影响讯减弱或中断
(2)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3)对高空大气的影响
对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运动包括—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两种基本形式。
(二)、自转:
1、绕转轴:_地轴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看:逆时针、从南极看:顺时针; 周期:—恒星一日(地球自转真正周期:23时56分4秒)
太阳日(地球实际自转已超过一
周:_24 _小时)
2、自转的速度:角速度:南北极点为—0,世界各地一样为 _____________ 15 ° /
h ________ 。
线速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_。
60 °纬线上的点线速度刚好是赤道上的 _____ 一半。
3、自转的意义:
①N昼夜更替:
②.晨线与昏线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
由昼半球过渡到夜
半球的分界线是—
昏线—,由夜半球
过渡到昼半球的分
界线是晨线。
③.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
线—垂直—
晨昏线只有 ______ 春分、秋分—日才与经线重合;
晨昏线只有 ______ 夏至、冬至—日才与极圈相切
④.地方时:经线不同,地方时就不同。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早。
经度差15度,时间差1小时;经度差1度,时间差_4分钟
I 地万时计算公式: 所求地万时二已知地 方时土两地经度差
n 计算步骤:
i 确定经度差(同在东(或西)经度 相减;分别在东经度和西经度则相加)同 减异加;
ii 确定地方时差
iii 确定早晚(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东经度在东,西经
度在西;如160° E
比120 ° E 时间
早,120 ° W 比
160° W 时间早,
120° E 比 120°
W 时间早)
116° E )的地方时为
20:00时,此刻纽 约
(75° W )的时 间是(
)
B 、22 时 44 分
C 、 例题:已知北京( A 、12时44分
仃时16分D、7时
16分
皿光照图上时间确定:太阳直射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
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
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_24点;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占・
八\、)
判断出图1和图2下列点所在经线的地方
A 24时
B 12时
C 6时
D 18时
⑤、区时:全球共分为_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_1个小时;跨15° 的经线区域内只用一个时间:即—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
时土时区差
计算步骤:
i确定时区序号:时区序号二—已知经度/15 ° (余数小于7.5,商就是时区;反之,商+1)
ii计算时区差:同减异加(同在东(或西)时区相减,分别在东时区和西时区相加)
iii判定早晚:东早西晚,东加西减;东时区的时间比西时区早,(如东九区比西九区早)
iv若计算结果大于24,表示第二天;
若小于0,表示前一天。
例题:已知北京时间为15:00 (东八区),
此刻纽约(西五
区)的时间是
(A)
A、2 时 B 、12 时C、15 时D、7时W日界线
国际日界线基本与—本初子午线(0° 经线)重合(但有三处波折),自西向东跨国日界线日期_减去一天,自东向西跨过日界线日期加上一天。
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是 _______________ 24点和—180°
经线。
③地转偏向力:南半球—向_ 左—,北半球向右,(即南左北右)赤道上—不偏_
(三)、公转
1.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回归年(365日5时4
分46秒)
公转的速度:近日点速度快,时间为_J—月初;
远日点速度慢,时间
7 —月初
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_
2.黄赤交角目前度数为23° 26 '
假若黄赤交角变大,则太阳直射范围—变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3.公转的意义:
写出各点表示的日期;A6月22日前后B 9月23日前后
C 12月22日前后
D 3月21日前后②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弧与夜弧的长短比较)
I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i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_长_夜—短_(昼大于12小时,夜小于12小时),纬度越高,昼越_长—夜越_短—。
ii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
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iii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_南_半
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昼小于12小时,夜大于12小时),纬度越高,夜越_长—昼越—短 _。
iv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
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V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各为12 小时。
vi赤道全年都是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v同一纬线上的各点,昼长—相等夜长也相等—。
n昼长与夜长计算:
i已知昼弧所跨经度,昼长计算公式:___ 昼弧所跨经度/ 15°
夜长计算公式:—夜弧所跨经度/ 15°ii已知日出时间:昼长计算公式:昼长=(24—日出时间)一日出时间_ 已知日落时间:昼长计算公式:
昼长=日落时间一(24—日落时间)—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I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i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递减—
如果某地纬度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
高度角越_大 ,反之越小。
ii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_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_小—值。
iii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_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iv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n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已知直射点纬度,求任意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_H=90 ° —/当地纬度土太阳直射点纬度/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内部圈层:
图中的S 波代表横波,速度慢,在
固体 __________ 中传播
P 波代表纵波,速度_ 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图中的D 代表—莫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界面,E 代
— r 1 1 1 P' I 1 “ L J —・ 1
tOQO 0 3 6 9 12 1^ C :岩石圈,包括:
快 __ 在_固
地壳和软流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