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与个体的内在动机_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实证研究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引言学习一直被认为是人类个体发展和成长的核心过程。
而学习动机则是驱使人们主动学习的内在力量。
学习动机理论研究了人们对学习有兴趣和参与的原因,以及这些原因如何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和成就。
本文将介绍几种重要的学习动机理论,包括自我决定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期望-价值理论,并探讨这些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是由心理学家迈克尔·迪齐与理查德·莱恩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探讨了人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认为学习动机是源于个体的自我决定。
自我决定理论将学习动机分为三种类型: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内在性动机。
外在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外界的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参与学习活动。
内在动机则是指人们出于内心的兴趣和乐趣而主动参与学习。
而内在性动机则是基于个体对学习活动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决定,追求内在的成就感和自我满足。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例如,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提供学术选择权,并给予学生表达意见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自我决定的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是由心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探讨了人们对学习成就的追求和努力。
成就动机理论将学习动机分为任务动机和比较动机。
任务动机是指个体对完成具体学习任务的内在兴趣和动机。
而比较动机则是个体与他人的比较和竞争,追求比他人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反馈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此外,赞扬和认可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也是建立积极成就导向的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
期望-价值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埃克森德里克·笛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探讨了人们对学习结果的期望和对学习活动价值的感知,作为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期望-价值理论将学习动机分为成就动机、兴趣动机和代价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于学习结果成功的预期和期望。
兴趣动机则是指个体对于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和享受。
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分类及其在外语
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分类及其在外语汇报人:2023-11-20CATALOGUE 目录•引言•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分类•动机分类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结论与启示引言01自我决定理论概述定义自我决定理论是由Deci和Ryan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它强调个体内在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性,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其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共同驱动的。
动机分类自我决定理论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无动机三种类型。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兴趣和乐趣而自发地从事某项活动;外在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从事某项活动;无动机则是指个体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意愿,无法持续从事某项活动。
动机强的学习者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外语,对学习内容更感兴趣,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
影响学习态度影响努力程度影响持久性动机强的学习者更愿意克服困难,不怕失败,愿意付出更多努力来提高外语水平。
动机强的学习者更容易坚持学习,不易放弃,能够在遇到挫折时保持积极心态。
030201外语学习中的动机重要性汇报目的和结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自我决定理论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并分析如何通过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动机来提高外语学习效果。
文章首先介绍自我决定理论和外语学习中的动机重要性,然后探讨如何在外语教学中运用自我决定理论,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
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旨在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分类02追求自我提高:学习者渴望不断提高自己的外语能力,关注个人进步和成长,重视自我实现。
内在动机源于个体内部的兴趣和满足感,它是由个体的内在需求驱动的行为。
在外语学习中,内在动机表现为对学习过程的热爱、对语言文化的兴趣以及对自我提高的追求。
具有内在动机的学习者能够享受学习过程,积极投入时间和精力,持续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兴趣驱动:学习者对学习外语充满热情,享受语言学习的过程,愿意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
外在动机是由外部因素(如奖励、惩罚、社会认可等)驱动的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与作动机【终稿】
自我决定理论与作动机【终稿】
自我决定理论是由心理学家爱德华·迈斯特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取决于他们对自己行为的动机和意愿程度。
自我决定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基本需求:自主性、能够掌控自己行为的感觉;能力感,即认为自己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归属感,即与他人建立关系和感到被接纳的需求。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人的行为动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自主性动机。
外在动机指的是人们为了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进行某种行为。
内在动机是因为人们对某项活动本身感兴趣、乐在其中而进行该项活动。
自主性动机是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目标和意义产生内在满足感。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满足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这三种基本需求可以提高个体的作动机,促进积极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反之,如果这三种基本需求受阻碍,个体的作动机会受到影响,表现为消极或抑郁的行为。
在教育和工作环境中,自我决定理论也有一定的应用。
给予学生或员工在课程或工作中的选择权,鼓励他们参与决策过程,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力感,提高他们的学习或工作动机。
此外,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也能增强个体的归属感,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人的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对行为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满足这些基本需求可以促进作动机的理论模型。
这一理论在教育、工作和个人发展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中学教师工作动机研究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中学教师工作动机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深入研究中学教师的工作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是由Deci和Ryan 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它着重于理解个体如何在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自我动机。
这一理论为理解教师工作动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框架,有助于我们理解教师如何被激励,以及这些激励如何影响他们的教学行为和职业发展。
本研究将对中学教师的工作动机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他们的工作动机来源、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因素。
我们将结合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要素,如自主性、胜任感和关联感,来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教师的工作动机。
我们还将关注教师的个人和职业成长目标,以及他们如何在工作环境中实现这些目标。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有关如何激发和维持教师工作动机的实用建议。
我们也希望本研究能够促进教师对自我动机的理解和反思,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最终,我们期望通过提升教师的工作动机,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文献综述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是近年来在心理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理论框架,尤其在动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和Ryan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它强调个体在追求自我实现和满足内在需求的过程中,自我决定的重要性。
自我决定理论主要包含了认知评价理论、有机整合理论、因果定向理论以及基本心理需求理论等四个子理论,这些子理论共同构成了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内容。
在教育领域,特别是针对中学教师工作动机的研究,自我决定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传统的教师动机研究多从外在奖励和惩罚的角度出发,忽视了教师内在需求的满足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而自我决定理论则强调,教师的工作动机不仅来源于外在的奖励和惩罚,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内在的自我实现和需求的满足。
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评估——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视角
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评估——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视角摘要: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西部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
免费师范生政策的顺利实施与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密切相关。
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角度,对于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学生可能的学习动机情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改进建议:建立灵活的退出机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增加教师职业吸引力。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自我决定理论;教育政策2007年,教育部、人事部、财政部、中央编办共同出台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在几年的执行过程中,各部属师范大学进行了各种尝试和改革,来推进免费师范生的教育。
2010年5月18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以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相继出台,为保障免费师范生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提供了支持。
作为国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免费师范生政策从平衡地区基础教育资源差异和高等师范院校改革同时着手,成了融合未来教师培养和农村教师队伍更新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对于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影响重大。
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L.和Ryan RichardM.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是动机研究的新发展。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
自我决定就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自由的选择。
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
”[1]本文将站在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上,对于免费师范生政策从动机层面进行分析。
一、自我决定理论角度分析免费师范生政策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需要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存在先天的、心理性的发展的需要,研究者在检验环境影响因素行为的过程中,区分出三种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能力和归属感。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下的学习动机研究
,
理论探索
基 于 自我决定理论下的学 习动机研究
戴凌
摘
张媚 赖 丽 朱 詹基 伟
( 广 东金 融 学 院 劳动 经 济 与人 力 资 源 管 理 系 ,广 东 广 州 5 1 0 5 2 1)
要 :本研 究 旨在研 究学习动机和 自我决定理论之 间的关 系。进行 实验的前测和后 测后 ,提取潜在组 中和 实验组 中的 3 0份
的有效问卷。结果表明:1 、在实验组中,大学生内 在学习动机在内观干预前后差异显著,潜在组差异不显著; 2 、自 我效能感
与 内生动机呈现显著的正相 关关 系,与外 生动机呈现显著的负相 关关 系;3 、 自我 决定理论 中的对学 习动机有影响的三个基本 因素 与学习动机均无显著相 关关系。 关键词 :学习动机 ;内观疗 法; 自我 决定理论
一
、
引 言
( 一 )学习动机 国内外研究现状 H a t t e r 等人认为 ,动机是 内在动 ̄ 0 L N# f , 在动机 的一个连 续体 。基于这种观点 ,H a r t e r 和C r i s t i n e等将动机划分为 内在 动机 、内化动机和外在动机 。 学习动机能将学生 的学习行为引 向某一特定 目标 以及维 持 、推动此行为。池丽萍和辛 自强的研究显示 ,自我效能感 越高 ,内在学习动机越高 ;而外在学习动机与 自我效能感无 显著相关 。 ( 二 )自我 决定理论国 内外研 究现状 自我决定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 ,主要 关注于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 提升教育 的价值以及增强学生 的 自信 。 J o h n m a r s h a l l R e e v e ,H y u n g s h i m J a n g研究 发现 ,能够提供 自主支持的教师 的指导行为和学生感知 的自主呈正相关 ,控制类型 的教师的
学习动机内化研究综述——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
陈
【 摘
筠 仇 妙 琴
要1学 习动机 内化是认 知心理学动机研 究的热点 问题 。本 文基 于 自我决定理论 关
于动机 心理学研 究的新进展 ,综述 了学习动机 内化的相 关理论 研 究和 实验研 究 。指 出 当前 学习动机 内化研 究的不足 ,探 究国 内动机研 究的新发展。 。
的学习投入水平 ,间接制约着学生 的学习效果和能
自我 调节的一种积极 的学习过程 。 该 理论假定人
们天生具有整合 经验 的倾 向,即个体能够将某些社
会规则 、价值等整合为 自我 的一部分 。在内化 的过
程 中,由于 自我决定程度不 同,个体 的外在动机可 以划分不 同的类 型 ,并可 以依 据 自我决定 的程度进 行排列 ,形成一个连续体 。
二、学习动机 内化研究成 果回顾 ( ) 一 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关系 的理论研究
力提高。受认知心理学的影 响 ,学习动机研究开始 将 内部 主体条件和客观环境 因素进一步结合 ,重新 审视内在动机和外在 动机 的关系 ,力图做到在动机 连续体上实现外在动机 由表及里 的内化 ,实现动机 对行为 的可操作性干预 。
2 1 年第 1 00 2期 ( 第 1 4期 ) 总 7
沈 柱 青 丝
TH E M 0D ERN ED U CATI N J U RN A L O O
No I , 01 .2 2 0
G e r , o. 4 ne alN 17
学 习动机 内化研 究综述
— —
基于 自我决定理论 的视角
( )折扣 定律 。K ly 为多数 人不 太清楚 1 ee认 l 自己行为 的动机 ,好像我们是 自己行为的旁观者 , 用解释他人行为的理 由解释 自己的行为 ,个体倾 向
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
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人类行为和动机背后的动力和原因。
本文将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人们的自我决定程度对行为和动机的影响,并通过实例说明自我决定理论的实际应用。
一、自我决定理论概述自我决定理论由心理学家理查德·瑞恩和愈·迪西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主要关注人类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之间的关系。
根据该理论,自我决定是指个体在行动时感到自主、自发、内心自愿的状态,而非受到外界压力或强制的结果。
二、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概念1. 内在动机:个体基于兴趣、乐趣、满足感等内在因素而进行行为,这些行为本身就带来了满足感和成就感。
2. 外在动机:个体基于外界奖励、惩罚、社会压力等外在因素而进行行为,这种行为是为了获得外界的赞美、回报或避免惩罚。
3. 聚焦于认同、自主和有趣: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在满足个体的内在需要,即自主、与他人的关系和成就感方面,会增强其内在动机,促进更有成效的行为。
4. 心流体验:在自我决定理论中,心流是指一种深入投入活动,沉浸在其中,对时间和自我消失的状态,这种状态会增强个体的内在动机。
三、自我决定理论的实际应用1. 教育领域:在教育中,通过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并与其个人价值观和兴趣相对应,可以增强其内在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 组织管理:在组织中,领导者可以提供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工作任务,给予员工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以增强员工的内在动机,提高工作投入和绩效。
3. 跨文化研究: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表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的自我决定水平可能存在差异。
比如,个人主义文化中更注重个体自主,而集体主义文化中更注重社会关系和集体利益。
四、自我决定理论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自我决定理论的发展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自我决定的程度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社会文化背景对于自我决定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自我决定理论:揭示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当我们探讨人类行为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会做出某些选择和行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了自我决定理论,一个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动机理论。
本文将介绍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概念、应用、实验研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内在动机和环境支持对行为的重要影响。
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受三种基本需求驱动:能力需求、关系需求和自主需求。
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就会感到自我决定的力量,从而更加积极、持久地投入到行为中。
自我决定理论的应用自我决定理论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心理学中,该理论有助于理解个体行为的内在动机,如为什么有些人会积极应对挑战,而有些人则不会。
在社会学中,自我决定理论可用于解释社会规范、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在管理学中,自我决定理论为组织行为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如如何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投入等。
自我决定理论的实验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涉及到自我决定理论。
这些研究分析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如何促进或阻碍自我决定过程。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当个体在完成任务时得到自主支持时,他们的内在动机和绩效会提高。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当个体的能力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会更加愿意投入困难的任务中。
自我决定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尽管自我决定理论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未来的研究仍需要解决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精确定义自我决定的需求,以及如何衡量这些需求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普遍性。
此外,未来的研究还应探索自我决定理论与其他动机理论(如成就动机理论)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如教育、健康和工作环境中的问题。
结论自我决定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框架,强调了内在动机和自主支持对行为的重要作用。
该理论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为我们如何激励个体、提高工作投入和社会规范提供了指导。
自我决定理论下的自主支持教学策略研究
自我决定理论下的自主支持教学策略研究引言自我决定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内在动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有天生的内在需求,包括自主性、能力感和社交相关性。
在教育领域,自我决定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自主性。
本文旨在探讨自我决定理论下的自主支持教学策略,并提出相关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自我决定理论简介自我决定理论由心理学家德西与莱恩(Deci和Ryan)于1985年提出,该理论主张人们天生具有实现自我决定和内在动机的需求。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人们在行为中追求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主性(autonomy)、能力感(competence)和社交相关性(relatedness)。
自主性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感,能力感是针对自己技能和能力的认知评价,而社交相关性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归属感和关系。
当这三种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会体验到更高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自主支持教学策略1. 提供选择自主支持教学策略的关键之一是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内容、学习方式、作业形式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选择权。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在作业安排上,教师可以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作业形式,比如口头报告、书面作业或多媒体展示。
通过提供选择的机会,学生可以更自主地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其对学习的投入和积极性。
2. 提供理由在自主支持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为什么需要学习某一课程内容或者采用某一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方法对知识掌握的帮助。
通过理性的解释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意义和目的,从而增强其对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投入。
3. 提供支持在自主支持教学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关怀。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习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支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社交相关性满足的学习环境。
自我决定理论与作动机【终稿】
自我决定理论与作动机摘要自我决定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决定因素。
本文将介绍自我决定理论的背景和主要概念,并探讨其与作动机之间的关系。
通过深入了解自我决定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行为的驱动力,提高工作和学习的动机。
1. 引言作动机是人们行为的动力来源。
为了更好地理解动机的本质和影响,自我决定理论应运而生。
自我决定理论由心理学家德西与莱恩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其核心概念是个体的自我决定性和心理需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自我决定理论与作动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自我决定理论来提高个人的工作和学习动机。
2.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的动机源自于满足三种心理需要:自主、能力和人际关系。
自主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的自主选择和控制的需求;能力是指个体通过挑战和成长来满足自身能力的需求;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联系和归属感的需求。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当个体满足这些心理需要时,他们的动机会更强,表现更积极。
3. 自我决定理论与作动机自我决定理论与作动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个体的作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类型。
内在动机源自于个体对于活动的兴趣和享受,而外在动机则源自于外部奖励和压力。
研究发现,内在动机与自我决定理论中的自主需要密切相关。
当个体感到自己在活动中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控制时,他们更有可能体验到内在动机。
这意味着,个体在工作和学习中感到更自主的时候,他们更可能表现出更高的动机水平和积极性。
相反,外在动机往往会削弱自主性和满足自我决定理论中的自主需要。
当个体在工作或学习中感到受到外部奖励或压力的驱使时,他们的动机往往会下降。
因此,为了提高作动机,我们应该关注个体的自主性需求,为其提供更多自主选择和控制的机会。
4. 应用自我决定理论提高作动机了解自我决定理论的原则和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工作和学习环境,从而提高个体的作动机。
以下是一些应用自我决定理论的方法:4.1. 提供选择给予个体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可以增强他们的作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与内在动机的心理规律
自我决定理论与内在动机的心理规律自我决定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旨在解释个体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和规律。
自我决定理论主要由心理学家Edward L. Deci和Richard M. Ryan在1985年提出,他们认为个体的内在动机是自主性与内在的驱动力量,而不是外部的压力和奖惩机制。
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个体对于自身行为的控制和主导,自主性是一个基本的人类需要,也是个体内在动机的根源。
个体在具备自主性的环境中,感到被尊重和认可,能够主动参与决策过程,从而更有可能产生持久的内在动机。
相反,如果个体感到受到强制或者限制,他们的内在动机可能会受到破坏,从而导致行为的放弃或者效果的降低。
在自我决定理论中,个体的内在动机被归类为三种不同的心理需求:自主性、能力感和人际关系。
自主性需求指个体渴望自由地做出选择和决定,而非被外部的约束所限制。
能力感需求指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领域内的能力和成就感的愿望。
人际关系需求则指个体对于与他人建立关系、获得他人认可和支持的需要。
研究表明,当个体的这三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更有可能表现出积极、持久的内在动机,从而更加专注和投入于所从事的活动中。
而当个体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较低的内在动机,从而对所从事的活动缺乏兴趣和动力。
为了满足个体的心理需求,创造一个有益于内在动机发展的环境至关重要。
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给予个体自主性和选择权、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以及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另外,强调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以及给予认可和奖励也对于激发内在动机具有积极的影响。
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将自我决定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教育和工作环境中。
他们认识到,通过创造有利于内在动机的环境,可以提升个体的学习动力、工作满意度和创造力。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并提供适当的反馈和支持。
在工作中,领导者可以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性和决策权力,通过认可和赞赏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从而提升工作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分类及其在外语研究中的应用
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分类及其在外语研究中的应用自我决定理论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着重于解释个体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愿,认为个体行为是基于其内在和外部激励的力量而形成的。
自我决定理论提出了三种动机分类: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自我内化的动机。
在外语研究中,自我决定理论可应用于探究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成绩等方面。
首先,内在动机指个体因为兴奋,好奇或者个人兴趣而参与行为的动机。
内在动机的主要特点为行为的自主性,即这种动机来源于个体的自我感受和觉得对这个行为关注度较高。
在外语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兴趣爱好,想自己探究一下其他语言和文化,对学习语言产生兴趣。
比如,一些学生可能喜欢阅读英文文学,这种阅读行为是源于其个人内在好奇心和兴趣,而不是为了追求高分而读的。
研究表明,内在动机作为一种自我推动的动机,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满意度,更容易维持长期学习动机。
其次,外在动机是学生的行为是基于外部因素的激励,如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
外在动机可以分为外部奖励和外部惩罚两种形式。
外在奖励包括成绩、奖项和嘉奖等,而外在惩罚则包括低分和批评等形式。
在外语学习中,例如在学校里面设置的奖励机制和惩罚制度,作为外在动机可以通过奖励学生的良好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而给学生的惩罚可能会对一些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降低其学习积极性。
此外,在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外部激励也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如父母的期望和社会尊重等,都可能促进学生外在动机的提高,推动学生向着学习目标进行努力。
最后,自我内化的动机是指当个体的行为动机已经完全由自身的价值观和信仰所内化时,这种动机称为自我内化的动机。
在外语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因为语言是重要的沟通媒介,自己希望通过学习外语来更好地与世界沟通,这种学习行为形成了他们内在的信仰和价值观。
自我内化的动机是一种最高级别的动机类型,它代表了个体已经完全内化了自己的行为动机,并且在行为塑造过程中完全具有自主性。
综上所述,自我决定理论提出了三种动机类型,分别是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自我内化的动机。
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角度解读自我认识动机
从 自我 决定理论 的角度解读 自我认 识动机
。 曰萨坷 白萨琦
(内蒙古 师 范大 学 教 育 科学 学 院 , 内蒙古 呼和 浩特 0 1 0 0 2 2 )
[ 摘 要] 社会心理学家 乔纳森 布朗 认为人们认识自 我的动机有三种, 分别是自 我提高 动机、 准确动机和
一
致性动机。本文讨论 了认识 自我 的情境 , 三种动机 的含 义 , 以及从 自我 决定理论的 角度对这三种动机的解读 。
后 会产生新的 自我 同一性 。例如 , 妇女在怀 孕期 间开始探索
认为, 每个个体都有一 种基本的心理需要 , 就是 发展的需求 。
这种需求 中包含三 种最 基本 的心理 需要 : 自主需要 、 能 力需
要 和归属需 要 。 【 4 J 7 如果 个体 的基 本心 理需 要得 到满 足 , 那 么就 会沿着健康和最佳选择 的道路 发展 , 并 且能够体 验到
乔 纳森 布朗在解 释准确动机时说 , 人们有 时想知道 自己 的真实样子 , 无论 好或 是坏 。他继续 解释说 , 这 样 的了解 有 可能是 出于人们想 减少有关 自己的不确定 性 , 然后 体验 由于
定理论 , 作为一种认知 动机 理论 可以从新 的视角对此 问题进 行解释 。 自我决定理 论认 为 , 心理 发展和 自我 决定 的潜 能是 人类与 生俱 来的倾 向和 能力 。 自我决定 是个 体在 充分认 识 个人需 要和环境 信息的基础上 , 对行为做 出的 自由选 择。这 种 自我决定 的潜 能可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 的 、 有益 于能力发
展 的行 为 , 并构成 了人类行为 的内在 动机 。 [ 3 】 1 “ ”
了解到真是 自己而体验到的幸福感; 或是出于责任感, 认为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高校产学研教师动机因素分析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高校产学研教师动机因素分析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产学研教的融合成为了当下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发挥着关键作用的,他们的动机因素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职业发展,同时也影响着高校的整体发展。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本文将对高校产学研教师动机因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自我决定理论是由Deci和Ryan于1985年创立的,其核心思想是人们在活动中具有自我决定、自我实现和自我认同的基本需要。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基于其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的综合效果而产生的。
在高校产学研教中,教师的动机因素也可以从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内在激励方面,教师的教学研究兴趣与课程设计理念是其内在动机的体现。
在产业界或其他学术领域一样,高校教师是具有自主决定权和思辨权的专业人士。
他们在教学、科研中常会遇到自己的“研究点”和“难点”,因而构建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体系或教学模式,这也是他们在这一领域内获得成功与满足的一种内在动机。
另外,在内在动机方面,教师的自我任务认同也是影响其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自我任务认同指的是教师本身对于教育事业的理解和价值观。
如果教师本身认为教育事业是一项有意义和生命追求的事情,那他们的内在动机和职业激情就会比其他人更加强烈。
然后是外在激励方面,教师的工作环境、师资评价、职业前景也是其动机因素的表现。
事实上,与许多行业一样,教师也受到了工作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师生关系、清晰的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科研业绩的培训机会等都是提升教师动力的重要环境因素。
师资评价是一个制度性设计,其如何刻画教师能力、定位教学职责、挑战教师潜力,直接影响教师教学与教研的成果,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因素。
职业前景则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另一大方面,如事业编制、地位提升、学术影响力等因素都是教师外部动机的体现。
以上,便是高校产学研教师动机因素的简要分析。
总之,内在激励因素和外在激励因素的综合效应下,影响着教师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态度,质量和效率。
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编制
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编制一、本文概述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其学业成就、个人发展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对于评估和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的编制过程,通过文献回顾、量表设计、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逐步构建出一套符合大学生特点、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自我管理量表。
文章首先概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接着详细介绍了量表编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最后对量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工具。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自我管理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等过程,实现对自身行为、情感和思想的有效控制。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自主性的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受到了广泛关注。
编制一份针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量表,不仅有助于评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能为高校教育者提供有效的教育手段。
在理论基础上,本文借鉴了社会认知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目标设定理论等多个心理学领域的理论框架。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自我决定理论则关注内在动机和自主性对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而目标设定理论则强调了明确、具体的目标对自我管理行为的指导作用。
这些理论为量表的编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文献综述方面,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等方面,而国外研究则更加注重自我管理的心理机制和神经生物学基础。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发现现有研究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估方面尚存不足,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工具。
因此,本文旨在编制一份针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量表,以弥补这一研究空白。
本文在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编制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胜任需要挫败的“双刃剑”效应及干预策略:行为和认知神经科学视角
胜任需要挫败的“双刃剑”效应及干预策略:行为和认知神经
科学视角
方慧;付辉建;张慧君
【期刊名称】《心理科学进展》
【年(卷),期】2022(30)5
【摘要】胜任需要挫败是指个体觉得自己很失败或者感觉不能胜任工作。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生代知识型员工在工作中遭受了短期或长期的胜任需要挫败。
在经历胜任需要挫败后,员工在后续的工作中会越挫越勇还是一蹶不振?如果员工会越挫越勇,如何强化这一积极效应?如果员工会一蹶不振,如何规避这一消极后果?已有研究无法清晰地解答这些问题。
因此,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综合运用行为实验、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和现场实验的方法,依次考察短期和长期的胜任需要挫败对后续任务自主动机的跨期影响,进而探讨并检验组织层面的发展性反馈、自主性支持以及个体层面的成就目标导向等干预策略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拓展了胜任需要挫败和自主动机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指导企业对员工的胜任需要挫败问题进行科学管理和干预,有益于员工有效应对胜任需要挫败,充分激发其自主工作动机。
【总页数】13页(P1005-1017)
【作者】方慧;付辉建;张慧君
【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9;C93
【相关文献】
1.关系行为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双刃剑效应
2.信息干预视角下闲置物品回收行为的溢出效应研究
3.“赋能”还是“负担”?领导者授权行为对员工工作行为影响的双刃剑效应探究
4.仁慈型领导对员工工作偏离行为的双刃剑效应研究
5.自恋的潜在类别及其对大学生行为影响的双刃剑效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与个体的内在动机_认知神
经科学视角的实证研究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与个体的内在动机: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实证研究
引言:
自我决定理论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 是指学者德西和瑞恩于1985年提出的一种理论框架,用于解释个
体在执行任务时的动机和自主性。
该理论认为,人们的动机可以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而内在动机被视为个体自主性的根本动力。
在任务设计中,通过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研究者可以提高个体对任务的参与度和持续性,从而促进任务执行效果。
本文旨在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探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与个体的内在动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相关理论。
一、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与任务设计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的内在动机是其自我确定性的表现,可以通过满足三个基本的心理需求来提高内在动机。
这三个基本的心理需求分别是:自主性、能力感和人际关系需求。
任务设计过程需要考虑这些心理需求,以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
如何设计任务以满足这些心理需求?一方面,可以提供个体更多的自主性,让其能够自主选择任务的方式和内容。
另一方面,可以设置一定的挑战和目标,使个体感到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同时,任务设计还需要注重个体与他人的互动,以满足人际关系需求。
二、认知神经科学视角下的任务设计与内在动机
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内在动机的实现涉及到多个大脑区
域的协同工作。
这些区域包括额叶、背侧前扣带回皮层和中脑多巴胺系统等。
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研究者可以通过了解这些区域在内在动机实现中的作用,设计更加符合个体认知和脑机制需求的任务。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技术观察参与者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脑活动。
通过对脑活动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脑区在内在动机实现中的作用。
这样的研究可以为任务设计提供指导,以刺激特定脑区的活动,从而提高个体的内在动机。
三、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与内在动机的实证研究
现有的实证研究已经探讨了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与个体内在动机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项实验通过结合自我决定理论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了自主性任务和非自主性任务对参与者内在动机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在自主性任务中,参与者表现出更高的内在动机水平。
同时,脑活动分析显示,在自主性任务中,额叶和背侧前扣带回皮层的活动明显增加,表明这些脑区在内在动机的实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通过调节任务目标的设定,研究者发现,在自主性任务中,适当的挑战和目标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内在动机水平。
结论: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与个体内在动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任务设计需要考虑个体的自主性、能力感和人际关系需求,以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
通过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者可以深入理解内在动机的脑机制,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个体认知需求的任务。
实证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可以提高个体的内在动机水平。
在未来的研究
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任务设计与个体内在动机的关系,并尝试设计更加有效的任务,促进个体的参与度和任务执行效果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与个体内在动机之间的实证研究显示,自主性任务在提高个体内在动机水平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关的脑活动分析结果表明,额叶和背侧前扣带回皮层在内在动机的实现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适当的挑战和目标设置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个体内在动机水平。
因此,任务设计应考虑个体的自主性、能力感和人际关系需求,以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
通过深入了解内在动机的脑机制,我们可以设计更符合个体认知需求的任务。
这些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可以提高个体的内在动机水平,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任务设计与个体内在动机的关系,并尝试设计更有效的任务,以促进个体的参与度和任务执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