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决定理论剖析
自我决定理论

要,而且会限制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师如何激发应用自我决定理论 二、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价值,促进外部学习动机的内化与
Part 2
理论内容
德西的实验研究
在该研究中,开始对所以被试都不奖励。接着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学 生,每解答完一道智力难题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另一组学生不给任何奖励。 然后在两组学生的休息或自己活动时间里,实验者观察到尽管奖励组学生在 有奖励时解题十分努力。但在自由活动时间时却只有少数人在继续自觉地解 答。无奖励组的学生却有更多的人热衷于尚未解出的智力难题。 总的来说,奖励组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减少,而无奖励刺激的学生对解 答难题的兴趣比有奖励刺激的学生更浓厚。该结果充分说明如果进行一项对 于被试而言感兴趣、自发性的活动,如果同时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 减少这项活动参与者的吸引力。
Part 1
理论基础
以有机辩证元理论(Organismic- Dialectical Metatheory)为其元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是一种积极的生物,生来就具有心理发展和自我 决定的潜能。自我决定是个体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 上,对行为做出的自由选择。这种自我决定的潜能可引导人们从事感 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并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
习价值的内化。
教师如何激发应用自我决定理论 三、 合理设计、安排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胜任力需要。
譬如:在课堂上呈现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反例:如果教学程序安排不合理使得探究时间不充分,学 习内容的新颖性与目标预设性超出或不及学生能力的最近发 展区等等,这都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胜任感的丧失,挫伤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兴趣、好奇心和满足感等内在原因而进行某种行为,而外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外部压力、奖励或惩罚等外在原因而进行某种行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更为持久和有效,因为它能够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自我决定理论还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内在动机:自主性动机、胜任力动机和归属感动机。
自主性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对行为过程的控制感和自我决策的满足感而进行某种行为;胜任力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对自身能力和技能的挑战和提升而进行某种行为;归属感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对他人认同、接受和归属的渴望而进行某种行为。
自我决定理论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教育、管理、健康和心理学等。
在教育领域,自我决定理论强调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在动机,通过提供自主性、胜任力和归属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管理领域,自我决定理论认为管理者应该通过提供自主性、胜任力和归属感来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在健康领域,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应该关注自身的内在动机,通过自主性、胜任力和归属感来激发个体的健康行为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自我决定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解个体行为动机的理论框架,强调了内在动机的重要性以及自主性、胜任力和归属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通过满足个体的基本心理需求,我们可以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提高其行为表现和幸福感。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简称SDT)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个体行为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该理论由心理学家瑞恩(Edward L. Deci)和瑞安(Richard M. Rya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强调了自主性、胜任力和归属感这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对个体行为的重要性。
自主性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兴趣、好奇心和满足感等内在原因而进行某种行为。
这种动机能够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个体更加投入和享受所从事的活动。
《自我决定理论》课件

3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自我决定
创造开放、支持性和鼓励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机会探索、创新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自我决定理论在职场中的运用
1 保持内在动机
2 创造积极的组织文化
3 让员工拥有更强的自
给员工创造专业发展的机会,
不断推陈出新,营造一个富
我决定能力
让他们有机会尝试和实践新
有挑战性、自由、和谐的工
赋予员工更多的职责和自主
的想法、探索性工作。
作环境,让员工自主决定工
权,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和
作方式和目标。
实现目标的制定。
自我决定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发现自己的内在动机和兴趣
尝试新的体验和活动,发现自己真 正热爱和感兴趣的方向。
保持对自己的自我决定
尝试积极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需求和情感,不害怕批判和反对。
积极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互动中积极表达自己、倾听 和尊重他人,建立持久和谐的人际 关系。
结论
自我决定理论的价值在于它提醒我们,我们可以自己决定我们的行动和生活方向。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尽可 能地满足自己和他人的自主性、成功和归属感,从而获得更积极、更有意义的生活和工作经验。
自我决定理论的三个基本需求
自主性
追求独立、自由,自己做决定的 自由度越高,越必然会更有存在 感、支配感、自我肯定感。
成功和能力
追求成长和自我实现,成功的实 现需要方法、技能、学识、经验 等。
归属感
希望与他人产生联系,通过参与 群体获得认同和安全感。
自我决定理论的三种动机类型
内在动机
出于兴趣、满足感或个人价值观而 参与活动,是最积极的动机。
外在动机
出于外在奖励或惩罚而参与活动, 如获得奖学金、承认或避免惩罚。
《运动员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_自我决定理论视角》

《运动员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_自我决定理论视角》运动员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_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一、引言在体育竞技领域,运动员的应对方式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关系不仅关乎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和竞技状态,也影响着他们的运动表现和职业生涯的持久性。
本文将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运动员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深化我们对运动员心理机制的理解。
二、自我决定理论框架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是一种强调个体内在动机和自主性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动机源于内在需求,包括自主性、能力感和关系感。
在体育领域中,这一理论特别关注运动员的内在动机、自主性以及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的应对方式。
三、运动员的应对方式运动员的应对方式是他们在面对训练和比赛中的压力、挑战和失败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这些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如正面思考、情绪调节)和消极应对(如逃避责任、逃避挑战)等。
积极应对往往能提高运动员的心理韧性,促进他们取得更好的运动表现,而消极应对则可能削弱他们的信心和情绪状态。
四、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和感受,包括情感体验、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等。
在体育领域中,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运动生涯的满意度。
五、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在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下,运动员的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当运动员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时,他们更可能感受到自主性和能力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内在动机,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相反,消极应对方式可能导致他们感到无助和沮丧,进而降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因此,运动员的应对方式不仅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也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六、实证研究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积极应对方式的运动员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取得更好的运动表现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自我决定理论

外在动机
• 外在动机指的是个体由于行为本身伴随着一个另 外的结果而实施行动。人们可能出于被动的顺从、 履行个人承诺或者为了达到上级的要求而行动。 • 外在动机的四种类型是:外部动机( external motivation )、接受动机( introjected motivation )、 认同动机( identified motivation )和整合动机 ( integrated motivation )( Ryan & Deci,2000 )。
个体的表现依赖于唤醒的水平 改变外在的奖赏可以改变个体 的行为 强调人格中的认知方面 对成就的需要是人类习得的
大体上是机械论
行为由生理唤醒水平所决定 外在奖赏是个体行为的主要 决定因素 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他 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产生 行为是习得的,并且建立在 对结果期望的基础上
Deci( 1975 )
外部动机
• 外部动机指人们执行某种行为是为了获得奖赏、 回避惩罚或者出于顺从。许多操作性行为主义者 的实验大多数都是关注这种类型的动机。在我们 的真实生活中,有许多外在动机驱动人们行为的 例子。如布置一项任务,如果在要求时间内没完 成,就会受到处罚。或者父母亲要求子女在写完 作业后才能出去玩。外部动机是最少自我决定的 外在动机形式。个体的行为由外部控制( 奖励,惩 罚 )。一个学生参加运动是为了获得表扬或者是为 了避免与老师对抗。
不同动机对行为表现的影响
• 对于内在动机的产物,Collins & Amabile ( 1999 ) 认为内在动机能促使个体产生更高水平的创造性 劳动。具有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 候更具有坚持性,能够在新颖的任务上表现更好, 能够运用更深层和更有效的学习策略,并且喜欢 中等难度的任务( Elliot & McGregor,2001; Dweck,1999;Nicholls,1984 )。DeBacker & Nelson ( 2000 )发现高成就的学生比低成就的学 生更喜欢有学习目标。内在动机对学习结果和学 习策略的使用有积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解析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自我决定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涉及到个体内在动机和外部刺激之间的关系,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进行解析,探讨其理论内涵、相关概念和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瑞恩和德希西亚(Ryan & Deci)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内在动机和外在激励的影响,而内在动机是人类自我激励系统的中心。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个体的行为可以分为自主性、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无意识四种类型,其中自主性和内在动机是最有利于个体学习和发展的。
其次,自我决定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
首先是自主性(autonomy),指的是个体有能力自主选择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受外在压力和限制。
其次是能力(competence),指的是个体对于某项活动或任务有足够的能力和技能去完成。
再次是归属感(relatedness),指的是个体与他人的联系和关系对于其自我认同和发展的重要性。
这三个概念构成了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促进个体的内在动机和激励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自我决定理论在教育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育者可以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力和归属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和发展潜力。
教育者还可以注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反馈和激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认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对于理解个体行为的动机和激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自我决定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可以促进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成长。
希望本文的解析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自我决定理论的内涵和应用,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自我决定理论:揭示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当我们探讨人类行为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会做出某些选择和行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了自我决定理论,一个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动机理论。
本文将介绍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概念、应用、实验研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内在动机和环境支持对行为的重要影响。
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受三种基本需求驱动:能力需求、关系需求和自主需求。
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就会感到自我决定的力量,从而更加积极、持久地投入到行为中。
自我决定理论的应用自我决定理论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心理学中,该理论有助于理解个体行为的内在动机,如为什么有些人会积极应对挑战,而有些人则不会。
在社会学中,自我决定理论可用于解释社会规范、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在管理学中,自我决定理论为组织行为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如如何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投入等。
自我决定理论的实验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涉及到自我决定理论。
这些研究分析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如何促进或阻碍自我决定过程。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当个体在完成任务时得到自主支持时,他们的内在动机和绩效会提高。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当个体的能力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会更加愿意投入困难的任务中。
自我决定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尽管自我决定理论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未来的研究仍需要解决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精确定义自我决定的需求,以及如何衡量这些需求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普遍性。
此外,未来的研究还应探索自我决定理论与其他动机理论(如成就动机理论)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如教育、健康和工作环境中的问题。
结论自我决定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框架,强调了内在动机和自主支持对行为的重要作用。
该理论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为我们如何激励个体、提高工作投入和社会规范提供了指导。
自我决定理论

二、自我决定理论的理论基础及构成
内部动机:由活动本 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引起的,
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
外在动机:由活动外部因素 引起的,个体在外界的要求与 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行为动机
(二)认知评价理论
认知评价理论是在关于报酬对 个体内部动机的影响研究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探讨内 部动机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社会 环境因素对内部动机的影响。
(一)外部奖励或绩效工资与员工内在动机存在负 相关
如Deckop,Cirka(2000)的现场研究表明,在非盈 利组织中,绩效工资制度降低了员工的自主性和内 在动机。
(二)管理者的自主支持能使员工产生高的 工作绩效
所谓管理者的自主支持,即指管理者能够 认可员工的视角,用一种非控制性的方式提 供相关信息,员工可以较为自由的选择合适 的方式完成工作,而不是迫于管理者的压力。 管理者的这种行事风格会提升员工的工作满 意度,提高对组织管理的信任度,激发员工 更积极的工作态度。
(三)管理者的自主支持能更好的满足员工 的能力、归属和自主性需要,进而提升员工 的工作满意度,使员工产生更高的绩效评价, 更好的工作持久性,更易于适应组织变革, 以及具有更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另外,Ryan, Chirkov(2003)等人的研究发现,无论在集体 主义文化还是在个体主义文化中,员工的三 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对激发工作动机,提 高工作绩效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心理需要理论basicpsychologicalneedstheory阐述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二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evaluationtheory研究社会环境对内在动机的影响三有机整合理论organismicintegrationtheory研究外在动机的内化四归因定向理论causalityorientationtheroy研究人对自主性行为及支持自主性行为的环境的适应性方面的个体差异这四个子理论分别从有机体内在心理需要外部社会环境个体发展以及个体差异四个方面描述人的发展强调个体自我选择自我决定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四个子理论共同构成了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1 引言自我决定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产生,由美国两位心理学家Deci和Ryan一起创立,之后又取得一系列进步与发展。
自我决定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建构的理论,现在还具有强大生命力。
自我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也是其四大“子理论”为:因果定向理论、有机整合理论、认知评价理论、基本心理需要理论。
目前,自我决定理论依然在不断发展,Deci和Ryan也在继续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以求更全面地阐述和解释自我决定理论。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自我决定理论的相关研究和理论假设都很多,本文试图从自我决定理论的产生背景、理论研究、应用和评价对自我决定理论的诸多研究和理论进行整理。
从而更好地为后续研究服务。
2 自我决定理论的产生背景自我决定理论在研究主题上具有某些人文科学的特点,如研究价值观、幸福感、自由等主题;而其研究方法又是实证的方法,具有科学实证主义传统,强调用实证的方法对一些主观性比较强的课题进行研究。
2.1 哲学背景自我决定理论在哲学上受到现象学、存在主义、实证主义的影响。
2.1.1 现象学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影响首先,现象学中的意向性学说强调人的意识能构造“对象”,启示自我决定理论要重视自我的主体性;其次,现象学中“生活世界”学说有关自我世界的观点被自我决定理论吸收,自我决定理论以自我为研究对象,关注“整合”,注重对个人内在需要的研究;最后,现象学认为本质即现象,受其影响,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过程重视整体性、关联性、情境性,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
2.1.2 存在主义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影响存在主义将“人的存在”当作全部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重视和强调人的意志、责任心等(林烨,2008),受其影响,自我决定理论强调要研究人的内在及其个人特征。
表现为:自我决定理论关注人的价值观问题、同一性和辩证性问题、自由问题。
2.1.3 实证主义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影响实证主义强调要获得实用、有用、精确的知识,强调理论命题只有被经验证实或证伪才是有意义的(林烨,2008)。
运动领域的自我决定理论

1、玩平衡器,评估初测自由活动时间内选择体育活动的时间 2、继续玩平衡器活动,对照组给奖励,实验组无奖励 3、4天后再次测量自由活动时间内选择体育活动的时间 • 实验结果:
奖励条件下儿童在自由活动时间内选择体育活动的时间比初测减 少,无奖励条件下的儿童在自由活动时间内选择体育活动的时间比初 测时增加。
运动领域的自我决 定理论
所有人都存在心理成长、自我整合和规 范自我行为的固有倾向。人是积极和成长 导向的,天生乐于寻求最佳挑战,拓展自 己,能通过自如地应用其天赋和能力来努 力学习和掌握新技能。
三种心理需求
• 自主的需要:个体在从事各种活动中能 够根据自我的意愿进行选择。
• 能力的需要:个体控制环境的需要,即 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中,需要体验到一 种胜任。
得到激励后,第二天这群人更加高兴地跑来大叫:“犹太人!犹 太人!”裁缝微笑着给了每个人五分硬币(他解释说今天只能付这么 多)。这群年轻还是很满意的离开了,毕竟5分钱也是钱。
接下来几天,犹太裁缝就只给这群年轻人每人1分钱,并再次解 释他付不起更多的钱了。当然了,1分钟不再那么有激励作用,一些 年轻人开始向裁缝抗议。
事件的控制性功能
• 事件的控制性高,人们就会感到自我决策 的可能性小,感到因果关系是由外部因素 决定的。
• 事件的控制性低,人们就会感到自我决策 的可能性大,感到因果关系是由内部因素 决定的。
事件的信息性功能
事件的信息性功能(information function): 与人们的能力体验有关。能力信息可能是积极的, 也可能是消极的。积极信息提示着具备某种能力并 可促进能力的提高,消极信息则提示着或确证能力 不足。
自我决策 能力信息
可能性大 (低控制)
《自我决定理论》课件

02 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概念
内在动机
01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和热爱,而不仅仅是 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
02
内在动机能够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个体更加投入和
专注于任务,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内在动机可以通过培养个体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感等方式来
03
特点
SDT关注个体在满足内在需求时所经 历的动机过程,强调自主性、胜任感 和关联感等基本心理需求对个体行为 和发展的驱动作用。
自我决定理论的重要性
激发内在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有助于理解个体行 为的内在动机,帮助个体发现和 追求真正感兴趣的目标,提高工 作和学习效率。
促进心理健康
满足个体的基本心理需求有助于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
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
建立积极、支持性的组织文化,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 适当的挑战和反馈,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健康领域
1 2 3
促进健康行为
通过了解个人的内在需求和目标,制定个性化的 健康计划和行为改变策略,提高健康意识和行动 力。
改善心理状况
通过自我决定理论的应用,帮助个体克服心理障 碍和情绪问题,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压力的能 力。
给予个体及时、具体的反馈和肯 定,使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从而提高内在动机。
如何提高自主性
尊重个体意愿
尊重个体的选择和决定,避免强迫和过度控制,提高其自主性。
提供选择机会
给予个体一定的选择权和决策权,使其感到自己的行动是出于自 己的意愿,而非外部压力。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帮助个体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够自主规划、安排自己的活 动和时间。
自我决定现状研究报告总结

自我决定现状研究报告总结自我决定现状研究报告总结自我决定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种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在行为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它强调个体的内在需求、价值观和自我规划等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的发生和持续是基于个体自我决定的结果。
本报告主要总结自我决定理论的现状研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自我决定与外在激励、自主性与外部控制等。
许多研究表明,当个体的行为符合其内在需求和价值观时,其自我决定性就较高,而受到强制、奖惩等外在激励时,其自我决定性则降低。
自主性是指个体在行为过程中体验到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外部控制则体现为个体受到外部因素的限制和约束。
在教育领域中,自我决定理论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我决定的支持时,其学习动机和成就表现都会更好。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具有挑战性、自主性、选择性的学习任务,以及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给予适当的支持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性。
此外,研究还发现,教师的控制性行为会降低学生的自我决定性和学习动机,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避免过度控制和压力。
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自我决定性也有重要影响,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会促进孩子的自主性发展。
在工作和组织管理领域中,自我决定理论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研究发现,当员工在工作中获得自主性、挑战性和成长机会时,其工作动机和绩效都会提高。
同时,领导者的支持和激励方式也会对员工的自我决定性产生影响。
与此相反,过度监督、规章制度过多和奖惩机制等会削弱员工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性,进而影响其工作动机和满意度。
在体育运动领域中,自我决定理论也被运动心理学家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运动员的自我决定性在体验流畅、专注和取得良好表现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当运动员感受到自主性、挑战性和掌控感时,其运动动机和表现都会更好。
此外,教练员的支持和激励方式也会对运动员的自我决定性产生影响。
研究还发现,过于关注结果和赢球的压力会降低运动员的自我决定性和乐趣,因此需要重视运动员的内在需求和心理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上是机械论
行为由生理唤醒水平所决定 外在奖赏是个体行为的主要 决定因素 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他 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产生 行为是习得的,并且建立在 对结果期望的基础上
Deci( 1975 )
内在动机
• 内在动机是指人类完成一项任务是因为从任务自 身获得快乐和满足( Deci,et al.,1991 )。 • 对于内在动机的产物,Collins & Amabile ( 1999 ) 认为内在动机能促使个体产生更高水平的创造性 劳动。具有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 候更具有坚持性,能够在新颖的任务上表现更好, 能够运用更深层和更有效的学习策略,并且喜欢 中等难度的任务( Elliot & McGregor,2001; Dweck,1999;Nicholls,1984 )。DeBacker & Nelson ( 2000 )发现高成就的学生比低成就的学 生更喜欢有学习目标。内在动机对学习结果和学 习策略的使用有积极的作用。
接受动机
• 接受动机会促使个体去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他 们去执行行动是为了避免内疚、焦虑或者获得自 我的提高( 如自豪,避免内部惩罚和获得内部奖 赏 )。因此,接受动机所驱动的行为是自我控制的, 但是只有行动的部分原因是属于自我的。 • 接受动机指个体认可外在的规则。行为的驱力受 自我加以的约束( 如害羞、内疚 )所控制。举例: 一个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是因为他想参加, 而是因为他觉得一个好学生就应该参加( 自我内 疚 )。
整合动机
• 整合动机指个体完全内化了外部规则,与内在动 机有相似之处,不过行为本身还是具有工具性价 值。 • 例如,有些人在空闲的时候看书纯粹是因为兴趣, 而另外一些人闲时看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 另外一方面,丰富知识可能是个体以生俱来的( 这 时时内在动机 )也可能是整合外部的规则( 具有个 人重要价值 )。到底是自身具有的,还是整合外部 的只能从概念上区分,实际上在测量的时候很难 区分它们。
动机的测量
• SRQ–A量表在不同的年龄水平和文化中被 广泛的使用,包括北美( Grolnick,Ryan, & Deci,1991;Ryan,1995;Vallerand, 1997 ),德国( Wild & Krapp,1995 )和日 本( Hayamizu,1997;Yamauchi & Tanaka,1998 )。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Miserandino( 1996 )研究中四个分量表的内 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78、0.75、0.61、 0.85。
自我决定理论中变量的测量
• 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包括实验室研究以及 在不同情境下的实证研究,近三十年来, Deci及其研究团队开发了许多的问卷来测 量理论中所包含的各种变量。这些测量工 具在许多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心理测量学 指标。
各种变量的测量
• • • • • • • • • 一般归因定向量表(GCOS) 自治支持感氛围问卷. 自我调节问卷 (SRQ) 能力感量表 (PCS) 内在动机调查表 (IMI) 健康护理自我决定理论问卷 (HC-SDT) 基本心理需要量表(BPNS) 自我决定量表 (SDS) 对父母的感知量表(自治vs 控制)
动机分类
• 个体由内在动机驱动的行为与由外在动机驱动的行为相比, 两种行为给个体带来的体验和成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完全 内在动机驱动的行为是自我决定的行为:“这些行为完全 是由个体凭自己意志决定的,是个体在没有外界要求、限 制和功利的压力的情况下,出于兴趣而产生的” ( Deci & Ryan. 1994 )。 • 内在驱动的行为与好奇心、探索、自发性和兴趣有关。外 部动机驱动的行为与行为之外的事件有关,如取得好成就, 避免消极结果等。许多的研究( Blais,et al.,1990; Goudas,Biddle,& Fox,1994;Villacorta,Koestner, & Lekes,2003 )在不同的领域检验并支持了SDT关于动机 的这种分类。
动机的测量
• 内在动机的测量 1.自由选择测量法(Deci,1971) (free-choice measurement) 2.自我报告兴趣法( Harackiewicz ,1979) (self-reported interest/enjoyment) 许 多 的 研 究 者 应 用 了 这 种 方 法 ( Harter , 1981; Gottfried, 1985;Boggiano et al., 1992)。
人本主 义
Maslow( 1970 )
自我决定理论(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 )
• SDT根据个体的动机在自治水平上的不同, 把动机看作以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为两个 端点的连续体。 • 内在动机指个体出于兴趣和活动本身的快 乐而行动。外在动机指的是个体由于行为 本身伴随着一个另外的结果而实施行动。
外在动机
• 外在动机指的是个体由于行为本身伴随着一个另 外的结果而实施行动。人们可能出于被动的顺从、 履行个人承诺或者为了达到上级的要求而行动。 • 外在动机的四种类型是:外部动机( external motivation )、接受动机( introjected motivation )、 认同动机( identified motivation )和整合动机 ( integrated motivation )( Ryan & Deci,2000 )。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
武汉大学 张荣华
动 机
• 研究者常常寻找促使人们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从简单的 生理上的活动如饮食到复杂的活动如完成一个世界级水平 的运动项目。这些行为的原因就是动机。“动机”一词来 源与拉丁文“movere”,有“去行动”的意思( Lefton & Brannon;2003 )。 • 动机是行为的动力方面,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同于外 部刺激的作用( 这里的刺激指的是不需要通过心理过程就 能够产生行动的,如受声音刺激产生听觉,而外部的刺激 能够必须通过人的内部心理过程来产生行为则不在此之列。 如奖励等引起的行为是通过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产生的 ), 它与人格联系密切。动机是实现一定目的的行为原因,从 事任何的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人的行为动 机。
行为的指向由生物、学习和 认知的交互作用决定
深受进化论的影响 大体上是机械论
驱力
Hull
Miller( 1944 )
唤醒 学习 Hebb( 1955 ) 斯金纳 班杜拉 认知 McClelland ( 1961 )
动机中的冲突,强调个 体的选择
最佳唤醒 强化 自我调节,观察学习 成就动机
冲突可以分为三类:趋近-趋 近,回避-回避和趋近-回避
内在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 ) 内在动机是自我奖励的,因为 它会让个体有胜任感
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的 习得 个体对食物和安全的基本需要 满足后,就能够去自我实现和 实现高水平的心理发展
对于有兴趣的活动,个体有 内在动机,但是外在奖励可 能破坏内在动机
认知 各流派的动机理论( Lefton & Brannon,2003 )
认同动机
• 认同动机指的是个体发自内心的接受外部 规则。例如学生努力学习是因为这样做可 以进好的大学。这时候个体是有选择的自 由的,行为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个人自身的 想法和决定。和学生自身的兴趣相比,认 同动机所驱动的行为具有工具性和实用性 的特点,因此,它也是有部分外在的属性。 一个学生认为运动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 方法,并参与运动,这时候这个学生展现 的就是认同规则。
动机理 论
代表人物
主要的观点
核心思想
对行为的看法
本能
Freud
Cosmides和 Tooby( 1997 )
力比多
动机就是本能,有益于 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学习是通过刺激-反应 的联结和驱力的减弱而 产生的
生物本能给个体行为提供能量 和产生冲动
人类的本能比动物多 动态平衡-有机体寻找生理上 的平衡
外部动机
• 外部动机指人们执行某种行为是为了获得奖赏、 回避惩罚或者出于顺从。许多操作性行为主义者 的实验大多数都是关注这种类型的动机。在我们 的真实生活中,有许多外在动机驱动人们行为的 例子。如布置一项任务,如果在要求时间内没完 成,就会受到处罚。或者父母亲要求子女在写完 作业后才能出去玩。外部动机是最少自我决定的 外在动机形式。个体的行为由外部控制( 奖励,惩 罚 )。一个学生参加运动是为了获得表扬或者是为 了避免与老师对抗。
这种动机分类的证据
• 许多研究支持了这种动机的分类。在一系列的研 究( Grolnick & Ryan,1987,1989;Grolnick, Ryan,& Deci,1991 )中发现,小学生从事学校 相关的活动时,有外部的、接受的、认同的和内 部的原因( 分别对应着外部动机、接受动机、认同 动机和内在动机 )。 • 有研究表明这个动机的分类也具有跨文化的一致 性( Hayamizu,1997;张荣华,2007 )。同时这 种动机的分类和结构受到不同领域研究的支持, 如教育( Ryan & Connel,1989 ;张荣华, 2007 )、体育( Chatzisarantis,et al.,2003 )。
动机分类
• 在外部动机上,个体自我决定的行为最少,更容易受外部 的影响。由接受动机产生的行为虽然部分受外部控制,但 是也受个体内部的奖励和惩罚的影响,例如自我提高,内 疚和责任。进一步地,整合动机与内在动机有少许的差异, 虽然行为也是由外部原因导致的,但是个体完全认同自己 的行为。整合动机还划在外在动机的范畴,是因为这种动 机虽然完全出于自己的意志,但是它具有工具性的作用而 不是完全出于追求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Deci & Ryan,2000 )。专门地:“内在动机是出于活动本身的兴 趣,而整合动机是出于活动的结果对于个体来说有价 值”( Deci,et al.,1991 )。也就是说,从外部动机到内 在动机,个体所受外界的控制越来越少;个体自治和自我 决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