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决定理论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与个体的内在动机_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实证研究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与个体的内在动机_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实证研究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与个体的内在动机_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实证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与个体的内在动机: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实证研究引言:自我决定理论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 是指学者德西和瑞恩于1985年提出的一种理论框架,用于解释个体在执行任务时的动机和自主性。

该理论认为,人们的动机可以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而内在动机被视为个体自主性的根本动力。

在任务设计中,通过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研究者可以提高个体对任务的参与度和持续性,从而促进任务执行效果。

本文旨在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探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任务设计与个体的内在动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相关理论。

一、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与任务设计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的内在动机是其自我确定性的表现,可以通过满足三个基本的心理需求来提高内在动机。

这三个基本的心理需求分别是:自主性、能力感和人际关系需求。

任务设计过程需要考虑这些心理需求,以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

如何设计任务以满足这些心理需求?一方面,可以提供个体更多的自主性,让其能够自主选择任务的方式和内容。

另一方面,可以设置一定的挑战和目标,使个体感到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同时,任务设计还需要注重个体与他人的互动,以满足人际关系需求。

二、认知神经科学视角下的任务设计与内在动机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内在动机的实现涉及到多个大脑区域的协同工作。

这些区域包括额叶、背侧前扣带回皮层和中脑多巴胺系统等。

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研究者可以通过了解这些区域在内在动机实现中的作用,设计更加符合个体认知和脑机制需求的任务。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技术观察参与者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脑活动。

通过对脑活动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脑区在内在动机实现中的作用。

这样的研究可以为任务设计提供指导,以刺激特定脑区的活动,从而提高个体的内在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一、引言自我决定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个体内在动机的发展和支持。

该理论探讨个体在行为和决定背后的动机,并提供了洞察力,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背后的驱动力。

二、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概念1. 自主性自主性指个体对其行为和选择的主动性,其内在驱动力是个体内部的需求和欲望。

自主性是自我决定理论中核心概念之一,强调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权。

2. 立场感立场感是指个体对于某个行为或决定的内在认同感。

当个体感到立场感,他们更有可能持续和投入到这个行为或决定中,因为这符合他们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欲望。

3. 外部激励与内部动机自我决定理论将动机分为外部激励和内部动机两种类型。

外部激励来自外部的奖励和惩罚,而内部动机则是个体内在的需求和欲望驱动的行为。

三、自我决定理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1. 自我决定支持自我决定支持会提升个体的内在动机,促使其更多地实现自己真实的愿望和目标。

这种支持可以来自他人的鼓励、社会环境的认可,以及个体内部自我肯定的力量。

2. 自我决定阻碍自我决定阻碍会负面影响个体的内在动机,造成个体不愿意投入到某种行为或决定中。

这种阻碍可能来自外部限制、强制性的要求,或个体内部自我怀疑和不安全感。

四、自我决定理论在教育和工作中的应用1. 教育中的应用在教育领域,了解自我决定理论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促进他们更深入地学习和探索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和鼓励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立场感。

2. 工作中的应用在工作场所,自我决定理论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促使他们更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地工作。

领导者可以通过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参与决策的机会,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表现。

五、结论自我决定理论提供了对个体内在动机的深入理解,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内在动机对行为和决定的影响。

了解和应用自我决定理论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提升其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自我决定动机研究综述

自我决定动机研究综述

自我决定动机研究综述摘要:自我决定论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动机理论, 代表着当下动机理论研究的趋向。

文章综述了自我决定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及具体内容,归纳了典型领域研究成果,分析了未来研究的走向,并对该理论的发展进行了讨论与评价。

关键词:自我决定动机;测量;应用领域动机问题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论题之一,它涉及人类行为的基本源泉、动力和原因,最能反映人类行为的目的性、能动性特征, 而自我决定论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动机理论, 代表着当下动机理论研究的趋向。

准确理解自我决定动机理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动机的理解,并为动机问题研究的前景指明道路。

一、自我决定动机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 和Ryan提出的,它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是自愿的和自我决定的。

自我决定理论是人本主义的一个动机理论,它假设人是积极的有机体,人天生就具有追求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倾向,努力去应对持续的挑战,并把外部经验与自我感进行整合。

根据个体自我决定的程度不同,自我决定理论把人的动机分为:缺乏动机、控制动机和内在动机。

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包括四个小型理论:有机整合理论主要阐述外部动机发展为内部动机的过程经历了哪些不同类型的动机;基本需要理论主要归纳了人类先天存在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以及它们与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关系;认知评价理论主要解社会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于内部动机的影响;因果定向理论主要描述人们的先天倾向中的个体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怎样影响个体对于环境的选择和适应。

上述四个小型理论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并未得到同等程度的发展,多数的研究主要围绕前三个小型的理论展开,重点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动机对行为的影响,考查了社会环境中的不同因素对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影响,研究了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又是怎样影响到自主动机的。

二、自我决定动机的测量随着人们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关注,相关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者相继编制了一些量表,用于研究不同人群的自我决定动机。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中学教师工作动机研究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中学教师工作动机研究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中学教师工作动机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深入研究中学教师的工作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是由Deci和Ryan 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它着重于理解个体如何在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自我动机。

这一理论为理解教师工作动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框架,有助于我们理解教师如何被激励,以及这些激励如何影响他们的教学行为和职业发展。

本研究将对中学教师的工作动机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他们的工作动机来源、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因素。

我们将结合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要素,如自主性、胜任感和关联感,来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教师的工作动机。

我们还将关注教师的个人和职业成长目标,以及他们如何在工作环境中实现这些目标。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有关如何激发和维持教师工作动机的实用建议。

我们也希望本研究能够促进教师对自我动机的理解和反思,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最终,我们期望通过提升教师的工作动机,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文献综述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是近年来在心理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理论框架,尤其在动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和Ryan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它强调个体在追求自我实现和满足内在需求的过程中,自我决定的重要性。

自我决定理论主要包含了认知评价理论、有机整合理论、因果定向理论以及基本心理需求理论等四个子理论,这些子理论共同构成了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内容。

在教育领域,特别是针对中学教师工作动机的研究,自我决定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传统的教师动机研究多从外在奖励和惩罚的角度出发,忽视了教师内在需求的满足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而自我决定理论则强调,教师的工作动机不仅来源于外在的奖励和惩罚,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内在的自我实现和需求的满足。

自我决定理论下的自主支持教学策略研究

自我决定理论下的自主支持教学策略研究

自我决定理论下的自主支持教学策略研究自我决定理论是目前心理学领域中比较先进的理论之一,其研究的是人类的自主性。

学习是人类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一环,如何实现优质的教学效果,就成了每一位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而在自我决定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以运用自主支持教学策略来掌握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了人的自主性,即人的行为来自于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因此,教师应该遵循学生自主性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自主有转移的学习环境。

自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成为自己学习过程的主人。

自主支持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1.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差异性,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来创造学习氛围。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 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性。

学生的自主性在学习中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安排教学任务和自主选择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保证教学任务的明确性和学习内容存在的必要性。

3. 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配合任务完成,同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激励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让他们能够自己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任务。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反馈,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及时的帮助。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下的学习动机研究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下的学习动机研究
YOU NG 青年与社会

理论探索
基 于 自我决定理论下的学 习动机研究
戴凌

张媚 赖 丽 朱 詹基 伟
( 广 东金 融 学 院 劳动 经 济 与人 力 资 源 管 理 系 ,广 东 广 州 5 1 0 5 2 1)
要 :本研 究 旨在研 究学习动机和 自我决定理论之 间的关 系。进行 实验的前测和后 测后 ,提取潜在组 中和 实验组 中的 3 0份
的有效问卷。结果表明:1 、在实验组中,大学生内 在学习动机在内观干预前后差异显著,潜在组差异不显著; 2 、自 我效能感
与 内生动机呈现显著的正相 关关 系,与外 生动机呈现显著的负相 关关 系;3 、 自我 决定理论 中的对学 习动机有影响的三个基本 因素 与学习动机均无显著相 关关系。 关键词 :学习动机 ;内观疗 法; 自我 决定理论


引 言
( 一 )学习动机 国内外研究现状 H a t t e r 等人认为 ,动机是 内在动 ̄ 0 L N# f , 在动机 的一个连 续体 。基于这种观点 ,H a r t e r 和C r i s t i n e等将动机划分为 内在 动机 、内化动机和外在动机 。 学习动机能将学生 的学习行为引 向某一特定 目标 以及维 持 、推动此行为。池丽萍和辛 自强的研究显示 ,自我效能感 越高 ,内在学习动机越高 ;而外在学习动机与 自我效能感无 显著相关 。 ( 二 )自我 决定理论国 内外研 究现状 自我决定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 ,主要 关注于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 提升教育 的价值以及增强学生 的 自信 。 J o h n m a r s h a l l R e e v e ,H y u n g s h i m J a n g研究 发现 ,能够提供 自主支持的教师 的指导行为和学生感知 的自主呈正相关 ,控制类型 的教师的

自我决定理论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贡献

自我决定理论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贡献

自我决定理论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贡献一、本文概述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是由心理学家Deci和Rya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该理论旨在解释和预测个体在何种条件下会表现出自我激励和积极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自我决定理论在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自我决定理论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贡献,通过概述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观点、研究现状及其在积极心理学中的应用,揭示自我决定理论在促进个体积极发展、提升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未来积极心理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强调人的内在动机和自主性在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该理论认为,个体具有追求自我实现和成长的内在倾向,这种倾向在适当的外部条件下可以得到激发和满足。

当个体在行为中感受到自主性、胜任感和关联感时,他们的内在动机将被激发,进而表现出更加积极和自主的行为。

这一观点与积极心理学倡导的关注个体优势和潜能的理念相契合,使得自我决定理论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工具。

在研究现状方面,自我决定理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研究者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个体的内在动机和自主性对于其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自我决定理论也为教育、工作、家庭等领域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个体在追求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过程中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和生活质量提升。

在积极心理学领域,自我决定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我决定理论为积极心理学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论基础,使得积极心理学能够更好地解释和预测个体的积极行为和情感体验;自我决定理论关注个体的内在动机和自主性,为积极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成果为积极心理学提供了有效的干预手段和方法,帮助个体在追求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过程中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和生活质量提升。

05 自我决定认知动机理论研究概述_暴占光

05  自我决定认知动机理论研究概述_暴占光

2005年第6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 16 2005总第218期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Sum No 1218 [收稿日期]2005-08-20 [作者简介]暴占光(1972-),女,吉林白城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博士研究生;张向葵(1958-),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我决定认知动机理论研究概述暴占光,张向葵(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自我决定论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人类认知动机理论。

人类在从事活动中追求胜任感、自主性和归属感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并把从事活动的动机看作以外在调节和内在动机为两个端点的连续体,以此来划分不同内化程度的动机水平。

外在动机内化的程度是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支持程度的函数。

[关键词]自我决定;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动机内化 [中图分类号]B84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5)06-0141-06 西方心理学对动机的研究时间较长,并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研究领域。

动机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即本能理论时期、驱力理论时期、认知理论时期。

本能理论关注人类行为的本能力量;驱力理论则强调体内平衡、需要满足对行为的动机作用;七八十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使动机心理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充分关注了人类认知信念对人类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作用[1](P26-31)。

伴随着动机流派的发展,对动机结构区分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

认知心理学者先后用不同的分类来描述这一结构:如趋向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来描述成就动机;外部动机、内部动机的划分也是普遍认可的分类方法。

人们在普遍认可这种二分法或三分法的动机分类的同时,也对动机由外部向内部的转化趋势以及动机转化过程的动态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幸福感研究

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幸福感研究

*收稿日期:2009-11-04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与幸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AA080081)、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幸福指数与和谐社会-心理学实证研究》(08JY03)成果。

**作者简介:苗元江(1963-),男,湖南东安人,南昌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cision theory ,SDT )是Ryan 和Deci [1]等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流派。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

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

该理论使用经典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人格发展和行为自我调节、人的内在资源释放与变化的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是基于人的自我决定需要的一种认知动机理论,它强调自我调节在动机过程中的作用。

本文介绍自我决定理论中的基本心理需要理论、认知评价理论、有机整合理论,并讨论它的幸福感观点与研究成果。

1基本心理需要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根据大量实证研究,区分出人的三个基本需要:能力需要(Competence )、关系需要(Belonginess )、自主需要(A utonomy )[2]。

这些需要的满足导致人们幸福感和社会发展,因此是人内在的生活目标。

基本需要不仅仅是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社会必须提供给人们的以促进人格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基本养料,阻碍这些需要的满足会导致消极的心理后果。

能力需要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同义,指个体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或行动能够达到某个水平的信念,相信自己能胜任该活动。

关系需要即个体需要来自周围环境或其他人的关爱、理解、支持,体验到归属感。

自主需要即自我决定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个体在某个活动上的自我决定程度高时,体验到能主宰自己活动的知觉,此时人们行为的内在动机就很高。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08数学 刘汮
提出者: (美)德西&瑞安 理论基础:人是积极的 有机体,具有与生俱来 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动 力,使其努力掌控环境 中的挑战,并将整合到 自己的自我观念中
德西 (Deci Edward L.)
一、自我决定概述
1、基础: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 信息 2、是个体对行动做出自由的选择
3、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 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 力展的行为,以及形成与社会环境的灵 活适应
2、德西的研究
结果说明:如果进行一项对于被试而言 感兴趣、自发性的活动,如果同时提供 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 参与者的吸引力。 结论:外在动机使用不当会导致内在动 机的抵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莱泊尔等人的研究
第一组
事先告知 有奖励
第二组
未告知 意外得到 奖励
第三组
没奖励
结果发现:受到奖励的第一组儿童用 于绘图的时间是第二、三组儿童所用 时间的一半
生活中,很多动机的形成都是来自于自我 决定,例如: ①开学初,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学英语要 考四级、六级,大家觉得买英语周报可能 会有帮助,经过考虑,最后有些同学就买 了,所以他们的自我决定是产生买英语周 报动机的原因。 ②我决定今天下午去逛街,所以我的决定 是我产生去逛街动机的原因。
个体的能力 自我决定
个体的需要
该理论认为:
人类有 争取 自主性 自我决定感 机体 他人归属感 满足
胜任感 自主性 归属感
体验到成就效能+感觉到行为是由自我决定的= 促进内在动机 任务的完成中,威胁、最终期限、指令、压力 性评价、强制性目标等,削弱内在动机
二、实验研究
1、瑞安等人发现:

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

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

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人类行为和动机背后的动力和原因。

本文将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人们的自我决定程度对行为和动机的影响,并通过实例说明自我决定理论的实际应用。

一、自我决定理论概述自我决定理论由心理学家理查德·瑞恩和愈·迪西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主要关注人类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之间的关系。

根据该理论,自我决定是指个体在行动时感到自主、自发、内心自愿的状态,而非受到外界压力或强制的结果。

二、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概念1. 内在动机:个体基于兴趣、乐趣、满足感等内在因素而进行行为,这些行为本身就带来了满足感和成就感。

2. 外在动机:个体基于外界奖励、惩罚、社会压力等外在因素而进行行为,这种行为是为了获得外界的赞美、回报或避免惩罚。

3. 聚焦于认同、自主和有趣: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在满足个体的内在需要,即自主、与他人的关系和成就感方面,会增强其内在动机,促进更有成效的行为。

4. 心流体验:在自我决定理论中,心流是指一种深入投入活动,沉浸在其中,对时间和自我消失的状态,这种状态会增强个体的内在动机。

三、自我决定理论的实际应用1. 教育领域:在教育中,通过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并与其个人价值观和兴趣相对应,可以增强其内在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 组织管理:在组织中,领导者可以提供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工作任务,给予员工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以增强员工的内在动机,提高工作投入和绩效。

3. 跨文化研究: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表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的自我决定水平可能存在差异。

比如,个人主义文化中更注重个体自主,而集体主义文化中更注重社会关系和集体利益。

四、自我决定理论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自我决定理论的发展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自我决定的程度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社会文化背景对于自我决定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外在动机
• 外在动机指的是个体由于行为本身伴随着一个另 外的结果而实施行动。人们可能出于被动的顺从、 履行个人承诺或者为了达到上级的要求而行动。 • 外在动机的四种类型是:外部动机( external motivation )、接受动机( introjected motivation )、 认同动机( identified motivation )和整合动机 ( integrated motivation )( Ryan & Deci,2000 )。
个体的表现依赖于唤醒的水平 改变外在的奖赏可以改变个体 的行为 强调人格中的认知方面 对成就的需要是人类习得的
大体上是机械论
行为由生理唤醒水平所决定 外在奖赏是个体行为的主要 决定因素 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他 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产生 行为是习得的,并且建立在 对结果期望的基础上
Deci( 1975 )
外部动机
• 外部动机指人们执行某种行为是为了获得奖赏、 回避惩罚或者出于顺从。许多操作性行为主义者 的实验大多数都是关注这种类型的动机。在我们 的真实生活中,有许多外在动机驱动人们行为的 例子。如布置一项任务,如果在要求时间内没完 成,就会受到处罚。或者父母亲要求子女在写完 作业后才能出去玩。外部动机是最少自我决定的 外在动机形式。个体的行为由外部控制( 奖励,惩 罚 )。一个学生参加运动是为了获得表扬或者是为 了避免与老师对抗。
不同动机对行为表现的影响
• 对于内在动机的产物,Collins & Amabile ( 1999 ) 认为内在动机能促使个体产生更高水平的创造性 劳动。具有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 候更具有坚持性,能够在新颖的任务上表现更好, 能够运用更深层和更有效的学习策略,并且喜欢 中等难度的任务( Elliot & McGregor,2001; Dweck,1999;Nicholls,1984 )。DeBacker & Nelson ( 2000 )发现高成就的学生比低成就的学 生更喜欢有学习目标。内在动机对学习结果和学 习策略的使用有积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解析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解析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自我决定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涉及到个体内在动机和外部刺激之间的关系,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进行解析,探讨其理论内涵、相关概念和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瑞恩和德希西亚(Ryan & Deci)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内在动机和外在激励的影响,而内在动机是人类自我激励系统的中心。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个体的行为可以分为自主性、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无意识四种类型,其中自主性和内在动机是最有利于个体学习和发展的。

其次,自我决定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

首先是自主性(autonomy),指的是个体有能力自主选择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受外在压力和限制。

其次是能力(competence),指的是个体对于某项活动或任务有足够的能力和技能去完成。

再次是归属感(relatedness),指的是个体与他人的联系和关系对于其自我认同和发展的重要性。

这三个概念构成了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促进个体的内在动机和激励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自我决定理论在教育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育者可以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力和归属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和发展潜力。

教育者还可以注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反馈和激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认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对于理解个体行为的动机和激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自我决定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可以促进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成长。

希望本文的解析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自我决定理论的内涵和应用,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自我决定理论:揭示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当我们探讨人类行为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会做出某些选择和行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了自我决定理论,一个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动机理论。

本文将介绍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概念、应用、实验研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内在动机和环境支持对行为的重要影响。

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受三种基本需求驱动:能力需求、关系需求和自主需求。

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就会感到自我决定的力量,从而更加积极、持久地投入到行为中。

自我决定理论的应用自我决定理论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心理学中,该理论有助于理解个体行为的内在动机,如为什么有些人会积极应对挑战,而有些人则不会。

在社会学中,自我决定理论可用于解释社会规范、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在管理学中,自我决定理论为组织行为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如如何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投入等。

自我决定理论的实验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涉及到自我决定理论。

这些研究分析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如何促进或阻碍自我决定过程。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当个体在完成任务时得到自主支持时,他们的内在动机和绩效会提高。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当个体的能力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会更加愿意投入困难的任务中。

自我决定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尽管自我决定理论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未来的研究仍需要解决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精确定义自我决定的需求,以及如何衡量这些需求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普遍性。

此外,未来的研究还应探索自我决定理论与其他动机理论(如成就动机理论)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如教育、健康和工作环境中的问题。

结论自我决定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框架,强调了内在动机和自主支持对行为的重要作用。

该理论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为我们如何激励个体、提高工作投入和社会规范提供了指导。

自我决定理论下的自主支持教学策略研究

自我决定理论下的自主支持教学策略研究

自我决定理论下的自主支持教学策略研究引言自我决定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内在动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有天生的内在需求,包括自主性、能力感和社交相关性。

在教育领域,自我决定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自主性。

本文旨在探讨自我决定理论下的自主支持教学策略,并提出相关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自我决定理论简介自我决定理论由心理学家德西与莱恩(Deci和Ryan)于1985年提出,该理论主张人们天生具有实现自我决定和内在动机的需求。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人们在行为中追求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主性(autonomy)、能力感(competence)和社交相关性(relatedness)。

自主性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感,能力感是针对自己技能和能力的认知评价,而社交相关性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归属感和关系。

当这三种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会体验到更高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自主支持教学策略1. 提供选择自主支持教学策略的关键之一是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内容、学习方式、作业形式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选择权。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在作业安排上,教师可以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作业形式,比如口头报告、书面作业或多媒体展示。

通过提供选择的机会,学生可以更自主地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其对学习的投入和积极性。

2. 提供理由在自主支持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为什么需要学习某一课程内容或者采用某一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方法对知识掌握的帮助。

通过理性的解释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意义和目的,从而增强其对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投入。

3. 提供支持在自主支持教学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关怀。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习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支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社交相关性满足的学习环境。

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分类及其在外语研究中的应用

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分类及其在外语研究中的应用

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分类及其在外语研究中的应用自我决定理论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着重于解释个体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愿,认为个体行为是基于其内在和外部激励的力量而形成的。

自我决定理论提出了三种动机分类: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自我内化的动机。

在外语研究中,自我决定理论可应用于探究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成绩等方面。

首先,内在动机指个体因为兴奋,好奇或者个人兴趣而参与行为的动机。

内在动机的主要特点为行为的自主性,即这种动机来源于个体的自我感受和觉得对这个行为关注度较高。

在外语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兴趣爱好,想自己探究一下其他语言和文化,对学习语言产生兴趣。

比如,一些学生可能喜欢阅读英文文学,这种阅读行为是源于其个人内在好奇心和兴趣,而不是为了追求高分而读的。

研究表明,内在动机作为一种自我推动的动机,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满意度,更容易维持长期学习动机。

其次,外在动机是学生的行为是基于外部因素的激励,如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

外在动机可以分为外部奖励和外部惩罚两种形式。

外在奖励包括成绩、奖项和嘉奖等,而外在惩罚则包括低分和批评等形式。

在外语学习中,例如在学校里面设置的奖励机制和惩罚制度,作为外在动机可以通过奖励学生的良好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而给学生的惩罚可能会对一些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降低其学习积极性。

此外,在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外部激励也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如父母的期望和社会尊重等,都可能促进学生外在动机的提高,推动学生向着学习目标进行努力。

最后,自我内化的动机是指当个体的行为动机已经完全由自身的价值观和信仰所内化时,这种动机称为自我内化的动机。

在外语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因为语言是重要的沟通媒介,自己希望通过学习外语来更好地与世界沟通,这种学习行为形成了他们内在的信仰和价值观。

自我内化的动机是一种最高级别的动机类型,它代表了个体已经完全内化了自己的行为动机,并且在行为塑造过程中完全具有自主性。

综上所述,自我决定理论提出了三种动机类型,分别是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自我内化的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研究社会环境对内在动机的影响 (三)有机整合理论(Organismic Integration Theory)
研究外在动机的内化 (四)归因定向理论(Causality Orientation Theroy)
研究人对自主性行为及支持自主性行为的环境的适应性方面的个体差异
这四个子理论分别从有机体内在心理需要、外部社会环境、个体发展以及 个体差异四个方面描述人的发展,强调个体自我选择、自我决定在人的发 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四个子理论共同构成了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自我决定理论的理论基础及构成
(一)基本心理需要理论 自我决定论认为,个体存在着一种发展的需 要,这种需要不是后天习得的,而是先天的, 本质上是心理性的,即人类的基本心理需要。 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鉴别出人类三种基本 心理需要:自主需要(autonomy)、能力需要 (competence)和归属需要(relatedness)。
二、自我决定理论的理论基础及构成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简称 SDT)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和Ryan Richad M.等人提出的一种认知动机理论。 该理论关注人类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是自愿的或自我 决定的,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重视 个体的主动性与社会情境之间的辨证关系。
事的活动。或者使个体知道如何更好的胜任该活动。这类性质的奖励能 增强内在动机。
(3)去动机事件 去动机事件意味着无效的事件,经历着去动机的个体产生无胜任能力
的感觉,削弱了内在动机。例如:负面的反馈。
研究者围绕控制性质的奖励对内在动机的影响进行 了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威胁性的惩罚、设置 期限、强制性目标、竞争等各因素都会削弱个体的 内在动机;而增强个体对活动的情感认可度及自我 决定的机会可以增强个体行为的内在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述评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述评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1年1月20日Jan.20 2021第41卷 第1期Vo1.41 No.1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1.003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述评赵宏玉 王红霞(济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摘 要:自我决定理论是研究人类动机与人格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强调人的内在成长倾向与外部环境的辩证关系,认为外部环境对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归属需要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支持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营养物质,对于激发内在动机、促进外在动机内化与提高个体行为的自我决定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自我决定理论是由6个分支理论组成的元理论。

然而当前研究中缺乏对该理论的系统梳理,难以厘清各分支理论间的内在联系,因而有必要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整合分析,并进一步指出该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基本心理需要;内在动机;内化;目标性质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1-0005-03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Richard M. Ryan和Edward L. Deci 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研究人类动机与人格发展的元理论,强调人类不断发展的内部心理资源对人格发展与行为自我调节的重要性。

SDT认为自我决定不仅是人的一种能力,更是一种需要,因此该理论的研究重点是对人的内在成长趋势和内部心理需求的探究。

然而,SDT同样指出,人的这种内在成长趋势不会自动地起作用,它需要从社会环境中汲取营养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功效。

支持个体健康成长与发展的营养是对其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1]。

经过近40年的发展,SDT逐渐完善为6个分支理论,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一、引言《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传统的课程教学往往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本文试图探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效。

二、自我决定理论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自我决定理论是一种关于动机和人格发展的理论,强调了个体对于自我行为的调节和决定。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人的动机可以分为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内在整合动机三种类型。

内在整合动机是最高级别的动机类型,强调了个体对于行为的内在调控和整合。

课程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其真正成为自主、自律的学习者。

在《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可以运用自我决定理论的相关观点和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小组探究、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心理学研究的乐趣和挑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驱动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探索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充分体现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意愿,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可以探索以下几种教学模式:1. 渐进式教学模式渐进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在适当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在《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将复杂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分解为多个小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

2. 合作式学习模式合作式学习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合作和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合作和交流,促进学习成果的共享和协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