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的成语
稷下的成语
稷下的成语
摘要:
一、稷下学宫的历史背景和地位
二、稷下学宫与诸子百家的关系
三、稷下学宫对后世的影响
四、稷下学宫中的成语故事
正文:
稷下学宫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学府,位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都城临淄。
它被誉为“百家之长”,是诸子百家的学术中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稷下学宫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齐威王为了招贤纳士,振兴齐国,在都城临淄创建了稷下学宫。
这座学府汇集了当时众多的学者和思想家,如孟子、荀子、邹衍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稷下学宫,各种学派可以自由辩论,互相切磋,共同推动了学术的发展。
稷下学宫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开创了自由辩论、兼容并蓄的学术风气,为后世学术繁荣奠定了基础。
同时,稷下学宫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和政治家,如孟轲、荀況、邹衍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稷下学宫中,发生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例如,“鸡犬不宁”这个成语就源于稷下学宫。
故事发生在孟子与学生公孙丑的一次对话中,孟子用这个故事来形容国家政治混乱,人民不得安宁的状况。
另一个源于稷下学宫的成语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这个成语出自《荀子·劝学》。
意思是说,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如果只听信一方的
意见,就容易陷入偏见。
这个成语启示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总之,稷下学宫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语典故
1.匡衡凿壁(匡衡凿壁)【出处】匡衡,字稚圭。
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西京杂记》卷二【释义】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勤学【近义词】凿壁偷光【押韵词】舳舻相继、舍身取义、安心乐意、英英玉立、河山带砺、率性任意、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胡天胡帝、不食之地、微言精义【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成语举例】因效匡衡凿壁之义,于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书房壁》2.老泪纵横(老泪纵横)【出处】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唐·杜甫《羌村三首》【解释】纵横:交错。
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用法】作谓语、定语;常与“泣不成声”连用【结构】主谓式【相近词】满面泪痕、泪如雨下【反义词】笑逐颜开、眉开眼笑【同韵词】电照风行、心和气平、兵无常形、官止神行、赫赫之名、肆虐横行、事无二成、少年老诚、一气呵成、便宜施行【成语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种惨境。
邻居问他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并诉说家乡的苦难:地没有耕种,孩子们被逼去打仗……说到伤心处,乡亲们老泪纵横,杜甫只好仰天长叹3.无中生有(无中生有)【出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释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把没有的说成有。
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凭空捏造【结构】主谓式【相近词】造谣生事、信口雌黄、捕风捉影【反义词】确凿无疑、铁证如山、事出有因【押韵词】眠花卧柳、齐大非耦、十字街口、霹雳手、食不充口、帖耳俯首、鲐背苍耈、红灯绿酒、一介不苟、引领翘首【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大哲学家老子提出他的宇宙论。
道家趣闻典故
道家趣闻典故1.田齐尊黄重老战国时田齐尊黄重老的行为,是黄老道家形成的根源。
稷下黄老之学产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
黄是指黄帝,老是指老子。
它的基本体系是由稷下学者首先建立的,是老子之后影响最大的道家学派,以致现在人说道家一般指的就是黄老道家。
稷下黄老之学与老子无为的道治差别很大,学术特征为“道法结合、兼采百家”,道家是其哲学基础,法家是其基本的政治主张,兼采百家则是其政治主张的辅翼。
稷下黄老之学产生后曾两度“显学”,战国中后期曾是田齐政权的官学,西汉初年特别是文帝、景帝时期曾一度成为西汉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田齐政治和西汉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稷下黄老之学之所以产生于齐,兴盛于齐,是因为田齐统治者大力提倡的结果。
为什么田齐统治者一上台之后就不遗余力、大张旗鼓的尊崇黄帝、宣扬黄帝的学说呢?除了尊祖之外,主要原因是为了寻找代姜齐的政治借口。
田氏代姜齐后,为了摆脱篡逆的指责,也为了笼络民心、巩固政权,他们抬出了自己的祖先黄帝,想借黄帝战胜炎帝的历史,为自己正名(田齐的祖先是黄帝、大舜、陈国国君、陈完;姜齐的祖先是炎帝、伯夷、四岳、姜太公)。
为什么田齐统治者又尊崇老子,褒扬他的道家思想呢?因为田齐统治者与老子是同乡。
据《史记》记载,老子是“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而苦县本属陈国,只是到了春秋时期陈国被楚国所灭,才属楚国。
老子的故乡是陈国,田齐统治者的故乡也是陈国;老子的学说是“道”,而齐国从姜太公立国起就有重“道”、“道统”、“道术”的传统;田齐统治者将祖宗、同乡老子的“道”与齐国本土的“道”加以整合扬弃,推行一种讲究通权达变的新道学——黄老之学。
2.曹参无为之贤相曹参为西汉开国之君刘邦的丰沛故旧,在三年的反秦战争和四年的楚汉战争中立下不世之功,当时汉廷诸臣论功名,曹参位次仅次于萧何。
陶渊明《拟古》的原文译文赏析
陶渊明《拟古》的原文译文赏析拟古九首其一∶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未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其二∶辞家夙严驾,当往至无终。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其三∶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其四∶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其五∶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
其六∶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其七∶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其八∶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其九∶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3.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①。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②。
翩翩新来燕③,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④。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⑤。
乐极生悲的故事
乐极生悲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威王很小就继承了王位,他一味贪图玩乐,在都城临淄建造“稷下”宫,让能言善辩的人陪他聊天。
一次楚国侵略齐国,淳于髡凭口才请来赵国救兵解围。
齐威王摆酒庆功,淳于髡趁机给他讲乐极生悲的道理,帮他成为明君。
【注音】lèjíshēngbēi
【典故】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史记·滑稽列传》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淮南子·道应训》【解释】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高兴到极点就生灾
【近义词】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反义词】乐而忘返、乐不可支
【同韵词】暴戾恣睢、长傲饰非、治乱扶危、蕙折兰摧、凤皇于蜚、招事惹非、大雪纷飞、双宿双飞、早出暮归、物是人
非、......
【成语举例】谁知乐极生悲,一朝触犯了朝廷,阖门待勘,未知生死。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
【成语造句】
◎忽而乐极生悲,抚膺长叹;转瞬柳暗花明,雀跃不已……呵呵,十年浩劫,对许多人来说是生命中可怕的空白,而他呢?自学了英语和德语,先后搞成二十余项重大技术革新,设计或参与设计六台非标准设备,其中有一项国际性的突破--制造了中国式的转向器蜗杆!此外,还同专家合著了一部近五十余万字的《专用机床的设计与制造》,自己写了一部三十万字的《数控机床》。
◎笑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笑要因人而异,并且要注意场合,要有限度,否则会乐极生悲。
一言九鼎的成语故事
一言九鼎的成语故事:话说东周有一国宝,九鼎,是君临天下的象征,世人都想拥有它。
当时的周朝势微,又想保住这个鼎,又不敢得罪各个诸侯强国。
秦国仗自己兵多马壮,想用武力来强迫周王交出宝鼎,周王应为周显王〈前321年〉非常害怕,但又不敢真得罪秦国,这时周出了一个能人,名叫颜率,能言会道,对大王说:“大王,你不用担心,我向东边的齐国借兵求救就可以了。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
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
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是贵国的大幸。
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5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无奈地撤了兵。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王又忧心忡忡了。
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
”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次在贵国的义举下,我们国家才得到保全,所以我们愿意让出九鼎,但是从我们国家到东齐要经过好几个国家,大王打算借哪条道将鼎运过来呢?”齐王回答:“寡人准备借道梁国。
”颜率说:“万万不可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
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
”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
”颜率回答说:“这也行不通,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
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
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那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
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
当初周武王伐商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9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
春秋战国成语
春秋战国成语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发生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变革。
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和语言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成语作为汉语独特的表达方式之一,也在这个时期形成和流传起来。
本文将介绍一些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
1. 鸿沟(hóng gōu)成语“鸿沟”源自《左传·昭公元年》。
当时,鲁国公族内部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国君应该全权处理国事,另一派认为委派贤臣掌管国政更为妥善。
因此,两派在一次国会上发表激烈的言论,最终导致鲁国内部分裂,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势力,干戈相见。
这个故事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的政治状况。
2. 一念之差(yī niàn zhī chā)成语“一念之差”原意指一个念头上的不同选择会引发不同的后果。
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晋国有一个叫做智伯的大臣,他原本可以继承晋国的政权,但因为一念之差,错失了继位的机会。
从此,他和他的子孙只能充当晋国的执政者而不能成为国君。
这个故事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权谋之间微妙的变化和命运的转折点。
3. 战胜强敌(zhàn shèng qiáng dí)成语“战胜强敌”是指在战争或竞争中战胜强大的对手。
《史记·韩长孺疏》记载了晋国和楚国的一次战争。
当时,楚国派出名将子反率领大军攻打晋国。
晋国派出了晋阳大夫荀息作为代理国君,挑选了最为精锐的士兵,最终战胜了楚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只要合理应对,便有可能获得胜利。
4. 赴汤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成语“赴汤蹈火”意指为了追求正义、真理而毫不犹豫地舍弃生命。
其中一个典故来源于《左传·哀公十一年》的故事。
当时,鲁国的孔子被困在蒙城的水潭中,除了他的学生颜回外,没有其他人愿意冒险救援。
颜回毫不犹豫地赴汤蹈火,最终救出了孔子。
这个故事表达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胜过一切困难和危险的精神。
成语故事户枢不朽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户枢不朽的成语故事户枢不蠹(hù shū bù duò)这个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下》。
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梁惠王问稷下的孟子,如何治理长平之乱的故事。
成语意为房梁上的枢纽不生虫,喻指有才干的人永垂不朽。
根据史书的记载,战国时期长平之乱是发生在齐国的一场农民起义,由收税官员殴打农民而引发的。
农民劫持了齐国的国都,形成了一个临时政权。
齐国国内一片混乱和恐慌,人心涣散,国家似乎陷入了无法挽回的困境。
面对这一局势,齐国的国王梁惠王非常苦恼,他想找到一个人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向稷下的孟子请教。
孟子对梁惠王说,想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解决人心涣散的问题。
他提出了一个比喻:“故枢纽动摇,则万机不得正也。
纰漏叠见,则技艺不加也。
故国君之官,犹室之户也。
户者,悬根而无戴棱之限者也。
案枢纽而百戴棱之,固势不蠹焉。
人情亦然,皆以利害相倾摇。
是故国家欲治,未可得也。
”意思是说,比喻一个家庭的房梁上的枢纽不论如何摇摆,都不会生虫,国家的治理也是如此,需要找到一个人像房梁上的枢纽一样稳定和持久。
孟子的比喻深入人心,梁惠王听后大为敬佩。
他明白了人心的重要性,开始下令放居民的债务,减税助农,改善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同时,他通过讲学、推崇儒学等方式来提升国民的道德水平,并且加强了文化教育的推广,重塑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不久之后,齐国的长平之乱被顺利平息,国家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而梁惠王也因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仁君。
这个成语就是因为梁惠王通过正确的治理措施,使得国家得到了稳定,成为了稳定国家的重要象征。
户枢不蠹这个成语的意义不仅仅是指一个人的手腕能力或者言行不容置疑,更是指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为人正直,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和诱惑,都能保持一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直的人品。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行为准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户枢不蠹这样的成语故事来启迪自己。
比如,我们可以从梁惠王的行为中学到如何正确的对待他人,关心他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彰显中华文明五千多年传承的成语
彰显中华文明五千多年传承的成语北望神州,生而威仪。
龙镇九鼎,华夏之名。
火树银花,歌舞不歇。
文词妙笔,句赋无竭。
普天同庆,华夏生诞。
喜迎欢畅,妙哉人心。
国之昌盛,民之所幸。
革命建造,社会实践。
理论指导,科学发展。
百舸争流,党之领导。
一心勇得,小康之家。
昔以何年,物是昨非。
往日之贫,具以青史。
今时繁盛,笑语涟涟。
称合心意,付诸墨端。
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泱漭大地,巍荡难名。
苍旻遐缅,广漠无双。
列岳峥嵘,岿然高峙。
柔以望舒,万象在前。
兀自云间,苍山负雪。
烟雾萦怀,微昧玉琼。
九曲逆折,訇磕喧豗。
彼营生母,普度文明。
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浩汤长江,纡馀逶迤。
逝者漾漾,水波粼粼。
汩溟纵澜,沆溉跳沫。
趋浥东注,徒留长情。
静波畔野,花相竞艳。
素雅馨兰,妖娆仙瑰,绰约青竹,富贵牡丹,雪巘古梅,烟堤高柳。
江山如画,盛世华夏。
炎黄之名,神州之子。
脚踏一地,头顶一天。
黄色皮肤,共诉一语。
笔墨传香,汉字传承。
一笔一划,和乐且湛。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汉家衣裳,着我衣膀。
襟带连天,琴音做响。
广陵散曲,五弦铮铮。
釉色渲染,如水青瓷。
笔墨丹青,气韵天成。
一唱三叹,唐诗情辞。
繁丽丰腴,雍容秾华。
堂庑阔大,深情远韵。
哀感低吟,宋词豪雅。
花间婉约,酝藉空灵。
慷慨豪放,壮怀高唱。
隽永神韵,诗词清风。
本草药典,千金贵方,司南宣纸,千载文明。
汉家传承,思哲并世。
道之一字,衍生万物,紫气东来,青牛西行,清净无为,恪守本心,天地不仁,道法自然。
修身齐家,鸿儒之始,周游列国,仁者无敌,杏坛布料,当仁于师,有教无类,万世师表。
浩然正气,仁施万里。
稷下学宫,人定胜天。
千古一帝,崇法推新。
百家争鸣,万葩艳世。
惊其千古,绝唱华夏。
学海潢漾,徐徊逍遥。
恶其战野,火光韬离。
士魂离躯,家舍茫踪。
铁血子弟,守望家园。
白骨迭累,生血铸城。
征战万里,死无其所。
喜也斗乱,燎原姿态。
己亥挽颓,奈其贪黜。
钟鼎默喑,王朝晚咏。
列匪图强,红党破之。
干城之具,烈焰神州。
昔日亵仇,罗缕记存。
成语一鸣惊人
成语一鸣惊人一鸣惊人出自《韩非子·喻老》。
比喻平时没有什么特殊表现,一做起来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成语故事淳于髡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案和思想家。
他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是稷下学宫中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对齐国的振兴与强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淳于髡出身卑贱,身材矮小,其貌不扬。
但是他博闻强记,能言善辩,并多次用隐言微语讽谏齐威王,使其居安思危,革新朝政。
齐威王刚即位时,齐国内政混乱,军队不振,政局岌岌可危。
齐威王却沉迷于酒色,不理国政。
因此,齐国政局动荡不安,再加上各诸侯国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国内形势日渐严峻。
虽然齐国有些大臣很担心国家安危,但因为不了解这位新君的秉性,都不敢进言劝谏。
其实,齐威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很喜欢用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
所以,他不喜欢听别人生硬的劝谏,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
淳于髡知道齐威王的爱好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某国有只大鸟,栖息在大殿之上,三年不飞不鸣,只是慵懒地蜷缩着。
大王,您知道这只鸟是怎么回事吗?”齐威王胸怀大志,只是暂时消沉,并非昏庸无能之辈,淳于髡的讽谏下子点醒了他。
他决定改过自新,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
于是,他也用隐语回答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淳于髡的讽谏促使齐威王下定决心变法图强。
从此,齐威王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开始整顿国政。
他首先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人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
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加强军力,提高国家的威望。
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归还给了齐国。
稷下的成语
稷下的成语
1. 稷下学宫:古代诸子学宫的代称,被誉为古代最高学府。
2. 稷下之盟:指春秋时期齐国丞相晏婴与大司马晏平仲等人在稷下互相约定事项的盟约。
3. 稷山黍稷:形容农业丰收,国家繁荣富裕。
4. 稷黍之丰:指谷物丰收,寓意国家繁荣富强。
5. 稷下松柏:比喻人才辈出,学术繁荣。
6. 稷官司空:指担任官职的人,职务繁重。
7. 稷契:古代指国家和百姓的契约,表示国家重视农业生产。
8. 稷米糠秕:比喻真伪不分,杂乱无章。
9. 昆山虎穴、豪迈自宏、华山论剑、孟母三迁、天下无双:这些成语都是出自《庄子》,而《庄子》是产生于稷下的文化珍宝。
10. 稷血不改:比喻背离初心、背叛本源。
以上是一些与稷下相关的成语,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禾的成语大全集
禾的成语大全集1. 禾不秀则秀2. 禾盛养土3. 禾声鼎沸4. 丰收硕果5. 粒粒辛苦,颗颗硕果6. 叶叶飘香,穗穗直立7. 黍离恨别,稻秧离情8. 粟车中科9. 稗叶飘零10. 麦苗连天11. 麦秆箍垛12. 稷下种田13. 稗草无情14. 禾抱阳光15. 禾稼庇民16. 禾稼肥美17. 禾稼满仓18. 禾苗茁壮19. 禾苗秧花20. 禾丰沃土21. 禾重于秕22. 禾丰屋巷23. 粟米连篇24. 稻禾飘香25. 拔苗助长26. 拔山盖世27. 拔刀相助28. 穿针引线29. 穿云破雾30. 穿壁引光31. 穿堂风32. 举案齐眉33. 举世闻名34. 举足轻重35. 千里送鹅毛36. 千锤百炼37. 千姿百态38. 万里长城39. 万世不磨40. 万无一失41. 万籁俱寂42. 一触即发43. 一言九鼎44. 一日千里45. 一路顺风46. 一毛不拔47. 一声不吭48.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49. 一鸣惊人50. 一目了然51. 一步登天52. 一刻千金53. 一衣带水54. 一丝不苟55. 一枝独秀56. 一手遮天57. 一针见血58. 一日三秋59. 一举两得60. 一往无前61. 一箭双雕62. 一蹴而就63. 一见钟情64. 一念之差65. 一败涂地66. 一路平安67. 一石二鸟68. 一矢中的69. 一心一意70. 一清二白71. 一刀两断72. 一丝不挂73. 一毛不拔74. 一醉解千愁75. 十室九空7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77. 半推半就78. 半途而废79.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80. 一步一个脚印81. 滴水般的坚持82.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83. 坚韧不拔84.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85. 磨砺出钻石86. 治病救人87. 展翅高飞88. 真金不怕火炼89. 苦尽甘来90. 养生之道91. 天人合一92. 中流砥柱93. 忍辱偷生94. 五谷丰登95. 人面桃花96. 雪中送炭97. 四海一家98. 飞黄腾达99.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100. 坚持不懈。
自郐以下的成语故事
自郐以下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自幼精通音乐,他访问鲁国时,鲁国请他欣赏周代的乐舞。
鲁国的乐工演奏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乐曲,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褒贬评论,但从演奏郐国的《郐风》以后,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了。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自郐以下
成语拼音:zì kuài yǐ xià
成语解释: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
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
典故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自郐以下无讥焉。
”
成语例句: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大规模搜集民歌问题》:“后来的史官更是自郐以下了。
”。
劝学教案简约版
劝学教案简约版20____劝学教案关于劝学教案范文八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劝学教案8篇,与保藏。
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是完善自我,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2、了解比方、对比在表达中的详细作用。
3、在理解文意,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精确背诵。
教学重点与难点1、辩证相识学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详细理解比方和对比手法在语境中的作用。
3、了解文中“于”“之”“而”以及“绝”“劝”“日”“知”的意义及用法。
课时支配: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1、阅读题注,明确须要记忆的文学常识:荀况,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系荀子和门人共同编著。
2、补充介绍(1)稷下:古地名,故址在今____临淄旁边,是战国齐都临淄西边南首门,一称稷门。
因地近稷山,设馆其下,故名稷下。
为战国各学派荟萃的中心。
荀子曾三次担当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
(2)兰陵令:春申君任命荀子为兰陵令,起先了他一生中短暂的仕途生涯。
兰陵在今________西南兰陵镇,原为鲁地,鲁灭亡后归于楚。
荀子在兰陵一边做官,一边著述,同时收徒讲学,进入学术创建的一个高潮。
(3)孙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荀子为孙卿。
三、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是“劝勉”的意思。
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说明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学问,发展才能,培育高尚的品德。
四、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l、比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2、给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学问,结合练习,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老师点拨指正。
五、研读第一段1、诵读的打算。
杯盘狼藉成语相关典故
杯盘狼藉成语相关典故杯盘狼藉的意思是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
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你知道关于成语的典故具体有哪些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杯盘狼藉的典故,供大家参考。
一、杯盘狼藉成语解释杯盘狼藉一般情况下用来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是一个中性词,无褒贬意思。
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二、杯盘狼藉成语典故淳于髡是战国时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位著名学者,他能言善辩,说话风趣,曾多次代表齐国出使诸侯国,从来没受到冷落和屈辱。
当时,齐国是齐威王执政,他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乐之中,不理政事,各国趁机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
一天,齐威王又在后宫摆酒设宴,召请淳于髡饮酒。
威王问:“先生能饮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说:“我饮一斗也醉,一石也醉。
”齐威王又问:“先生饮一斗就醉了,怎么能饮一石呢?你能把道理说给我听吗?”淳于髡说:“当着大王面饮酒,我非常害怕,喝不了一斗就醉了。
如果父亲有贵客到家,我席前侍奉酒饭,客人时常把喝剩的酒赏给我,喝不到两斗就醉了。
如果老朋友久别重逢,喝上五六斗就醉了。
若乡里间聚会,男女杂坐,巡行酌酒劝饮,猜拳行令,握手不受罚,眉目间传情不禁止,面前有坠下的耳环,背后有失落的簪子。
我内心喜欢这情调,大约喝上八斗只醉二三分。
饮到晚上,一部分客人散去。
于是男女在一起,促膝而坐,鞋子混杂一起。
桌上的杯子、盘子横七竖八的摆放在那里,堂上的灯烛灭了,主人留下我而把客人送走。
女人的衣襟已经揭开,隐约能闻到香气,这时我心中最快乐,能喝一石酒。
所以说:酒喝得太多就容易发生乱子,欢乐到极点就会感到悲哀。
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
”淳于髡以自己的经验感受,现身说法,劝谏齐威王,齐威王方得醒悟,深感淳于髡所言之善,于是感慨道:“你说得很好!”从此停止了彻夜饮酒的做法。
把精力用在治理国家上来,进行全方位改革,齐国经济迅速得到发展。
齐威王也成了“一鸣惊人”的有为国君。
稷下??[jìxià]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稷下[jìxià]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
么?
稷下[jì xià]
[稷下]基本解释
指战国齐都城临淄西门稷门附近地区。
[稷下]详细解释
1.指战国齐都城临淄西门稷门附近地区。
齐威王、宣王曾在此建学宫,广招文学游说之士讲学议论,成为各学派活动的中心。
汉应劭《风俗通·穷通·孙况》:“ 齐威、宣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尊宠之。
” 晋陶潜《拟古》诗之六:“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故稷下扇其清风,兰陵郁其茂俗。
”
[稷下]百科解释
稷下:战国时田齐的学宫。
稷下学宫是养士之风的一个缩影,虽然由齐国提供教学活动的经费,但他基本上是私学,是一家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
刘向《别录》以为齐都临淄有稷门,稷门附近称稷下,谈说之士皆期会于此。
但《齐地记》以为齐地有侧系水,侧、稷音近,稷下由此得名。
虞喜则以为和稷山有关。
一般认为后两说都不确,仍以刘说为是。
更多→ 稷下
[稷下]英文翻译
Jixia
[稷下]相关词语
丰富热闹萌发紧张勤劳泥潭困难蛊虫担心安静平坦快活[稷下]相关搜寻
稷下先生稷下学士稷下亭。
四字成语:安步当车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
安步当车的意思: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
以从容的步⾏代替乘车。
【词⽬】:安步当车 【感情⾊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同义词】:缓步当车、缓步代车 【近义词】:从从容容、安贫乐道、安贫守道、缓步徐⾏、少安⽏躁 【反义词】:匆匆忙忙、急于求成、迫不及待 【同韵词】:肥吃肥喝、⼀枕南柯、祝鲠祝噎、⼭耶云耶、豪厘不伐 【开头相同(词汇)】:安全剃⼑ 安富尊荣 安定 安⾝⽴命 安辑 安札 安哥拉 安仁鬓秋 安曼 安⾷ 安⾏ 安⽮ 安陵 安息⽇ 安⾔ 安佚 安着 安穆 【结尾相同(词汇)】:辑安 苟安 尉安 清安 撰安 不安 延安 台安 兴安 ⼊⼟为安 稳稳安安 抚安 闲安 偏安 怀安 燕安 理安 归安 【成语接龙(前)】:坐卧不安 买静求安 惶惶不安 国富民安 局促不安 随遇⽽安 动荡不安 转危为安 磐⽯之安 居⽆求安 被甲据鞍 苟合取容 马不解鞍 ⼀马⼀鞍 【成语接龙(后)】:车马如龙 车马骈阗 车在马前 车马辐辏 车尘马⾜ 车笠之盟 车马盈门 车⽔马龙 车量⽃数 车尘马迹 详细释义 慢慢地步⾏,就当是坐车。
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晚⾷以当⾁,安步以当车,⽆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虞。
” ⽰例 1、反正路不远,我们还是安步当车吧! 2、李⽼师上下班从不坐车;他风趣地说:“我这是安步当车,⾃享其乐。
" 3、我家离⼯⼚不远;上下班都是安步当车。
4、每⽇到局只要把照例的公事办完,⽴刻回公馆吃饭,⼀到下午,便⼀个⼈安步当车,出门逍遥⾃在去了。
◎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七回 5、粤剧《搜书院》第三幕:“安步当车回书院。
” 6、由码头去学校,路是很近,穷酸的教员,当然“安步当车”了。
7、她起早摸⿊,安步当车,饱经风霜,只为养育她的孩⼦。
8、《黄⾦世界》第⼗五回:“早上出门时,安步当车,先过洋泾桥。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 兼爱
第7课兼爱晨读时光1.成语积累(1)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2)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3)死不旋踵: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也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4)孔席墨突: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5)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
(6)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2.名句集锦(1)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墨子·亲士》译文好弓难以拉开,然而可以射得高射得深;良马难以驾驭,然而可以负重行远;贤良的人才不好驱使,但是能够使国君更加受人尊敬。
(2)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墨子·修身》译文一件事情都不能做到有始有终,就不必去操持其他的事情;一个事例都不明白,就不必去追求见多识广。
(3)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墨子·亲士》译文所以,天地不夸耀自己的明亮,大水不夸耀自己的清澈,大火不夸耀自己的炎烈,有德之君不夸耀自己德行的高远,这样才能做众人的领袖。
(4)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墨子·亲士》译文长江、黄河的水,不是来自一个源头;价值千镒的裘皮大衣,不是一只狐狸的纯白皮毛做成的。
3.文化常识(1)盗和贼的区别窃货曰盗。
——《荀子·修身》害良曰贼。
——《荀子·修身》盗:①偷窃;②偷东西的人;③谗佞小人。
贼:①祸害人的人;②杀,暗杀;③作乱、肇祸等危害国家的人;④强盗;等等。
“盗”的侧重点在偷窃,骗取;“贼”的侧重点在祸害,作乱。
“窃国大盗”一般指通过欺骗而篡夺国家政权的人,“国贼”一般指通过叛乱夺取国家政权、危害国家或出卖国家主权的败类。
康庄大道成语解释
:康庄大道:kāng zhuāng dà dào: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于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借指前途。
:康庄:平坦,通达。
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
常用以比喻光明美好的前途。
:阳关大道、前程似锦、通衢大道、光明大道;:羊肠小道、坎坷不平、羊肠鸟道;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康庄大道”原作“康庄之衢”。
稷下,是春秋时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
齐国曾在此设稷下学宫,招揽文学游士数千人,成为战国时赫赫有名的学术中心。
齐威王时,为嘉许聚集于稷下讲学议论的文学游士: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等人,任命为列大夫,并且为功成名就的他们建筑高大的屋宅、平坦畅达的大路,倍受尊重、恩宠。
后来“康庄大道”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四通八达的大路。
亦用来比喻光明的前途。
出现“康庄大道”的书证如: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答聂文蔚》:“譬之驱车,既已由于康庄大道之中,或时横斜迂曲者,乃马性未调,衔勒不齐之故。
”清.吴沃尧《恨海》第五回:“原来是一条康庄大道,那逃难的人马络绎不绝。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庄大道,马来车往,络绎不绝。
”周恩来《建设与团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了,中国人民翻了身,这就给中国的科学和科学家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无限广阔的康庄大道。
” 茅盾《夜读偶记》五:“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繁荣,己经给世界人民指出了康庄大道。
”天下父母心,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迈向康庄大道,过着安居乐业,无忧无虑的日子。
摆在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面前的似乎是一条可以大显身手的康庄大道,他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