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答案1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阅读答案1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
1、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答案: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写景物,为下文做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
上一段写景,下一段写情,突出情为景设,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2、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
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做阅读的注意事项
1、语文阅读以及作答的时候,一些基本的技巧要掌握。
比如段落,掌握段意较为方便的办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说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或者文章的脉络主旨,有的文章标题就说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明;有的则通过主要事件来表达,只要根据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确定......阅读理解答题里面也是有很多套路,也就是相对固定的回答方式,总之平时要多留意,梳理总结。
2、阅读作答之后,可以与参考答案作比较:有哪些点是你没想到的?又有哪些点是回答得不够准确的?不要看了答案之后只是“哦,原来是这样”就过了,一定要学会分析你为什么没答上来,比如审错题意、阅读抓取关键信息能力差等方面。
3、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大多得益于课外阅读。
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只依靠课内的阅读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
文言文阅读答案2
人虎说
莆田壶山下,有路通海,贩鬻者由①之。
至正②丁未春,民衣虎皮,煅利铁为爪牙,习其奋跃之态,绝类。
乃出伏灌莽中,使侦者缘木③而视,有负囊至者,则啸以为信。
虎跃出,扼其吭,杀之,或脔其肉为噬啮状。
裂其囊,拨④其物之尤者,余封密如故,示人弗疑。
人竞传壶山有虎,不食人,惟吮其血,且神之。
已而民偶出,其妇守岩穴。
闻木上啸声急,意必有重货,皮而搏之。
妇质脆柔,贩者得与抗。
妇惧,逸去,微见其?⑤,人也。
归谋诸邻,噪逐之。
抵穴,获金帛无算。
民竟逃去。
呜呼!世之人虎,岂独民也哉?
【注释】
①由:经过。
②至正:元惠宗年号。
③缘木:爬树。
④拨:挑选。
⑤?(zhì):足跟,脚掌。
【翻译】
莆田的壶山之下,有路通向大海,贩卖(货物的)商人(都必须)经过那。
至正丁未年的春天,有一个村民,穿上老虎皮,锻造出锋利的铁器作为爪牙,练习老虎跳跃的动作形态,特别像(了)。
就出来躲在灌木草莽之中,派探察的人爬到树上观看,有背着行囊的人,就(学动物)啸叫作为信号。
(便像)老虎一样地跳出来,掐他(路人)的喉咙,杀了他,有的就将其肌肤刺成被噬咬的样子。
打开他的行囊,挑选那里面最好的东西,剩下的密封如初,给人看了不起疑心。
人们竞相传言壶山有老虎,不吃人,专门吮吸人血,并且传得神乎其神。
后来(有一天)民偶尔出门,他的老婆守在岩洞里。
听到树上啸叫的声音甚急,心想必定是有贵重的货物,穿上虎皮去搏杀路人。
妇女的体质单薄而软弱,商人得以有和她反抗之力。
妇人害怕了,(就)逃跑,(商人)稍微看到(一点)脚掌,(原来)是人啊。
回去和邻居谋划,(便来)呼喝着追逐她。
来到岩洞,缴获金银锦帛无数。
民终究还是逃跑了。
唉!世上的人伪装成虎的,又岂止一个民吗?
【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字
(1)绝类()
(2)有负囊至者()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人竞传壶山有虎,不食人,惟吮其血,且神之
(2)闻木上啸声急,意必有重货,皮而搏之
3.“民竟逃去”说明了什么道理?
4.“世之人虎,岂独民也哉”这句话能否删掉?说说理由。
【答案】
1.(1)像(2)背
2.(1)人们竞相传言壶山有老虎,不吃人,专门吮吸人血,并且传得神乎其神
(2)听到树上啸叫的声音甚急,心想必定是有贵重的货物,穿上虎皮去搏杀路人
3.用欺诈的手段迫害他人的人终究会被人识破,他们绝没有好下场
4.作者矛头直指那些当权者,说明那些统治者才是真正的“人虎”,使这篇文章具有了批判的力度
文言文阅读答案3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
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於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
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若勾君说之,则众能为之。
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选自《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之与家之相篡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贼:偷窃
C.何以易之易:改变 D.士闻鼓音,破碎乱行碎:聚集
2.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体现墨子兼爱思想的一组是()(3分)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开篇,墨子先说明,仁人的事业就是兴利与除害,然后围绕什么是害什么是利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B.墨子认为,害就是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君对君不惠,臣对臣不忠,父对子不慈爱,子对父不孝顺,兄弟之间不协和,并且认为这是天下祸篡怨恨的源起。
C.墨子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才是除害兴利的最好办法,只要普遍地不分远近不分亲疏互相施爱,互相使对方得到好处,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就不会发生。
D.墨子认为,天下士君子不懂得兼相爱交相利的好处,分辨不清事情的得失,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要越王勾践好士之勇的故事,就是最有力的例证。
4.将下面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2)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参考答案:
1.B(贼:残害)
2.C(③⑥不能直接表现)
3.D(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要越王勾践好士之勇的故事,主要用来证明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4.(1)为别人做好事的人,别人也一定会因此为他做好事;憎恨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憎恨他。
(2)这又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国君不按照这一准则来处理政事,而士人不实行这一准则的缘故啊。
文言文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
父克勤,洪武中循吏,自有传。
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
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
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
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空印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
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
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
礼遣还。
后为仇家所连,逮至京。
太祖见其名,释之。
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
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
除汉中教授,日与诸生讲学不倦。
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每见,陈说道德。
王尊以殊礼,名其读书之庐曰正学。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
孝孺曰:事急矣。
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
北军不长舟楫,决战江上,胜负未可知也。
帝遣庆成郡主往燕军,陈其说。
燕王不听。
帝命诸将集舟师江上。
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时六月乙卯也。
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
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乙丑,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
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成祖颔之。
至是欲使草诏。
召至,悲恸声彻殿陛。
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
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成祖怒,命磔诸市。
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
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之孙镛与其弟铭,检遗骸瘗聚宝门外山上。
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
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
永乐中,藏
孝孺文者罪至死。
门人王稌潜录为《侯城集》,故后得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改)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人目为小韩子目:示意
B.父克勤坐空印事诛坐:由而获罪
C.此庄士,当老其才老:用到老
D.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尤:怪罪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礼遣还中的礼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B.读书日盈寸
C.当死社稷 D.成祖颔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孝孺自幼聪颖,读书特别多,被称作小韩愈。
B.宋濂门下有名的人后来都向方孝孺学习,以他为师。
C.因为姚广孝的求情,成祖也认为方孝孺是著名的才子,所以没打算杀他。
D.方孝孺的文章很好,但在明朝永乐年间,他的文章被官方禁止。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下划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人性质长短,岂责具美于六途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7分)
(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3分)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4分)
参考答案:
16.(3分)参考答案:A、目,看作
17.(3分)参考答案:B都是名作状。
其他都作动词。
18.(3分)参考答案:B.皆出其下,即都不如方孝孺。
19.(3分)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每错一处扣0.5分,扣
完3分为止。
)
译文:士人君子立身处世,贵在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不仅仅蚊帐谈阔论,左边摆着琴,右边放着书,虚耗君主赐给他的俸禄职位,国家要用的人才,大约不过六个方面只是人的秉性各有短长,怎可以强求这六个方面都做好呢?只要对这些都通晓大意,而做好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没有惭愧的事了。
(暑假作业十八)
20.(1)(3分)参考答案:方孝孺却轻视文辞写作的技巧,常常把阐明王道、获得天下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
(重点词:顾,却;末视,轻视;恒,常常)
(2)(4分)参考答案:方孝孺竭力请求守住京城来等待救兵,假如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国家而死。
(重点词:即,假如;济,成功;死,为而死;社稷,国家)
文言文阅读答案5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账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
(4分)
(1)项为之强()(2)徐喷以烟()
(3)见藐小之物()(4)果如鹤唳云端()
【小题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2分)
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我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你愿作一个富于情趣的人吧!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下面的几个词营造出一份物外之趣!(3分)
湖水斜阳流云
答案
【小题1】(1)同“僵”,僵硬(2)用(3)的(4)鸟鸣
【小题1】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这四个词语,有实词有虚词,还有一个是通假字,考查面较广,但都是文下注解里的重点字。
“强”是通假字,“以之”为虚词,根据语境很易推断意思。
“唳”为动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此句中的关键词有“故”“ 时”‘ 物外之趣’等。
“故”是因此的意思,“时”是时常,经常的意思,‘物外之趣’是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的意思。
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1】试题分析:首先理解物外之趣的意思,即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因此在写句子的时候要加以想像。
如把湖水想像成一面镜子、一片蓝天,流云想像成是缀在镜子上的一美女、逃生的囚犯,斜阳是一道道利箭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点评:运用给出的词语造句,要注意题目的要求,还要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寻找与之特征相近的事物加以联想、想像,写得合情合理又富有情趣即可。
文言文阅读答案6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回答后面问题(共11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词。
(4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不蔓不枝
③亭亭净植④相与步于中庭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3】语段【乙】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体会它的妙处。
(3分)
【小题4】请比较以上两篇选文。
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周敦颐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苏轼被贬谪后的态度。
(2分)
答案
【小题1】考虑;长枝节;立;一起(各1分)
【小题2】我唯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水里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
(2分)
【小题3】作者把月光比作清水,生动地表现了月光澄净、空明的特点(1分),以竹柏之影与月光相互映衬,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1分),写出了苏轼被贬官后达观的心境(1分)。
【小题4】托物言志(1分);旷达乐观(1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如:“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
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这里注意关键词“濯”“妖”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此处月光比作清水,生动地表现了月光澄净、空明的特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4】
试题分析:了解常用的托物言志等写作手法,明确每一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学生作答时能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合理表述即可。
一般用这里运用了……写作手法,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考点:分析作品抒情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言文阅读答案7
白水素女
[东晋]陶渊明
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
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
始出居①,未有妻,邻人共愍②念之,规为娶妇,未得。
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
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
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
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
端谓邻人为之惠也。
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
邻人曰:“吾初不
为是,何见谢也。
”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
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
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③为守舍炊烹。
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
而卿无故窃相窥掩。
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
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
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
”端请留,终不肯。
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释】①出居:单独居住。
②愍(mǐn):同情、可怜。
③权:暂且、姑且。
1.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3分)
(端)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
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被好心的邻居收养,一直到了十七八岁,后来因为触犯了法律,他就搬出来独立生活了。
B.邻居们都很关心谢端,按照乡里的规矩,给他娶了一个妻子,但是谢端因为家中一贫如洗,没有能够留住这个妻子。
C.白水素女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自愿下凡来帮助他。
D.白水素女的身份暴露后,必须回到天庭,不能再帮助谢端致富了,临走前她留下了田螺壳,让谢端有取之不尽的米谷。
3.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尾声,顺序被打乱了,请排出正确的顺序(只填写序号)。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