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末寅初(京韵大鼓)-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合集下载

丑末寅初京韵大鼓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课件

丑末寅初京韵大鼓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课件

腰系丝绦 足下蹬着福履 怀里包着书包
一步三摇 脚步儿仓皇
他是走进了这个书房
8 绣房的佳人要早起
我只见她面对着菱花 云分两鬓
鬓上戴着鲜花 花枝招展那她是俏梳妆
9 牧牛童儿不住地连声声唱
我只见他头戴着斗笠 身披着蓑笠 下穿水库
足下蹬着草鞋 腕挂藤鞭 倒骑牛背
口横短笛 吹的是自在逍遥
吹出这个山歌儿是野调无腔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 丑末 寅初 日转扶桑 我猛抬头 见天上星 星共斗 斗和辰 它是渺渺茫茫 恍恍惚惚 密密匝匝 直冲霄汉那 减去了辉煌
2 一轮明月 朝西坠 我听也听不见 在那花鼓谯楼上 梆儿听不见那敲 钟儿听不见那撞 锣儿听不见那筛 这个铃儿听不见那晃 那些值更的人儿他沉睡如雷 梦入了黄梁
❖ 被誉为“金嗓歌王” 。 1989年获“金唱片” 大奖。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 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 ❖ 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 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丑末寅初》
——中国传统曲艺
“丑末寅初”是指哪个时间段?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这不绕过了小溪旁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抬头 见天上星 星共斗 斗和辰
它是渺渺茫茫
恍恍惚惚 密密匝匝
直冲霄汉那 减去了辉煌
5. 打柴的樵夫就把这个高山上 遥望见山长着青云 云罩着青松 松藏古寺 寺里隐着山僧 僧在佛堂上 把那木鱼敲得响乒乓 他是念佛烧香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丑末寅初
——京韵大鼓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欣赏:☆丑末寅初(片段)》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欣赏:☆丑末寅初(片段)》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欣赏:☆丑末寅初(片段)》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欣赏:☆丑末寅初(片段)》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曲艺及《丑末寅初》为例的有关背景及名家。

2.通过引导让学生聆听京韵大鼓唱段,感受其主要演唱特征并参与模仿实践。

3.通过聆听不同年代的《丑末寅初》,让学生初步感受曲艺音乐的传承性及时代性。

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独立思考及团队合作的能力上突出,在具有小学、第一课时等相对曲艺背景的基础上,感受及欣赏京韵大鼓还是会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当然,在引导方向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特点及兴趣,律动设计务必简单实用,通过引导、讨论等多途径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曲艺《丑末寅初》感受京韵大鼓主要特点及时代特征。

教学难点:带有特点地模仿感受京韵大鼓。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初听师语:同学们了解戏曲么,能举例戏曲种类么? (学生回答)【设计意图】简单了解戏曲,重点把握戏曲的综合性,为对比曲艺做好准备。

聆听《丑末寅初》片段,回答以下小问题1) 该乐曲片段分别传唱于北方地区还是南方地区?2)该乐曲片段是否属于戏曲?师语:的确,从方言特点来看,北方地区所传唱更显字正腔圆,而南方就变得吴侬软语。

那同学们,刚才我们所聆听到唱段是戏曲么?好像不一样,更像你们爷爷奶奶收音机里听的“说书唱戏”,这一类较为戏曲更为平民,形式简易的我们称之曲艺。

让我们来看看戏曲与曲艺的介绍(课件展示)。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讨论传唱于华北、东北地区,在中国北方曲艺音乐乃至全国曲艺音乐中都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地方曲种——京韵大鼓!。

花城版高中《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学设计说明

花城版高中《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学设计说明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学设计一、年级高中一年级二、教材版本花城《音乐鉴赏》三、教学理念总书记曾说过:“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同时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中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等教学理念应贯穿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因此我设计将我国传统曲艺中具有代表性的京韵大鼓带入音乐课堂。

京韵大鼓是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种,同时在全国的曲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希望学生通过京韵大鼓的学习和艺术实践,了解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我通过采用问题驱动和情境创设,邀请同学们做啦啦队员加油助威,点燃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通过学科整合,借助语文学科“书空”手势体验京韵大鼓的唱腔特点,用微课前置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检验基础鼓点的学习。

将多种音乐实践活动,贯穿全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直接体验。

学习与京韵大鼓的相关知识,在提升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能力的同时,增强艺术表现能力。

四、教学目标(一)审美感知1、能听音乐的同时借助语文学科“书空”手势方法,用手划唱词声调等方式,感受京韵大鼓是用方言演唱,同时依字行腔说唱结合的唱腔特点。

2、通过对比三首不同的京韵大鼓曲目的前奏旋律,能发现固定旋律这一京韵大鼓的前奏特点。

3、通过观看视频琴书《长寿村》和京韵大鼓《剑阁闻铃》这两种类似的曲艺能根据伴奏乐器、固定前奏、传统鼓点等方面准确辨别出《剑阁闻铃》是京韵大鼓。

(二)艺术表现1、能基本依字行腔地演唱《丑末寅初》第一句,体会唱腔特点。

2、左手拿直尺做的模拟书板,同时右手拿笔模拟鼓箭子,能双手配合演奏出京韵大鼓的基本鼓点“老七点”和“双七点”,并能用基本鼓点为《丑末寅初》的前奏音乐作前6小节的伴奏。

(三)文化理解1、了解京韵大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住打击乐器书鼓、书板,伴奏乐器三弦、四胡、琵琶和京韵大鼓著名表演艺术家骆玉笙。

初中音乐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

初中音乐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

初中音乐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初中音乐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一、教学目标⒈学科目标:聆听京韵大鼓代表曲目,初步了解我国说唱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⒉同时目标:通过聆听与赏析,加深对京韵大鼓风格的体验;同时了解相关历史、艺术家等曲艺文化,感受和体验唱段中所表现出的情绪,并对我国说唱音乐产生兴趣。

二、教学内容⒈知识点:京韵大鼓知识点定义: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鼓”,是在清朝时河北省河间府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京韵大鼓、顶真、加垛⒉相关知识:京韵大鼓、顶真、加垛⒊技能点:京韵大鼓的特点技能定义:京韵大鼓的特点①一人站唱。

②自己打鼓击板伴奏。

③伴奏乐器:三弦、四胡。

④题材是说故事的。

技能分解:跟随录音哼唱、分析伴奏特点⒋相关技能:聆听、模唱、分析等,以加深对京韵大鼓风格的体验。

⒌审美点或者审美词:曲调、唱腔等京韵大鼓的韵味。

三、教学材料⒈典型材料:京韵大鼓《丑末寅初》⒉延伸材料:说唱音乐的历史音乐文化⒊检测材料:京韵大鼓的风格⒋教具:快板⒌设备仪器:多媒体教学系统⒍教学环境布置:四、教学过程及方法⒈导入师:(播放相声《旧曲新歌》片段,)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想一想这是哪种艺术形式?生:(观看录像片段,在幽默诙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走进说唱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观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相声属于说唱音乐。

这一单元,我们来深入的了解我国的说唱音乐。

⒉知识点揭示,指向教学目标师:认真聆听一段录音,请同学们来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曲种?(播放京韵大鼓《丑末寅初》的片段)生:京韵大鼓。

师:京韵大鼓原称“京音大鼓”是在清朝时,河北省河间府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我国幅员辽阔,说唱音乐在南方的代表是弹词;北方的代表是鼓词,而鼓词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就是京韵大鼓。

⒊知识点强化,接近教学目标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唱一唱《丑末寅初》的一个小片段。

(幻灯片播放《丑末寅初》的第一个段落上下句谱例。

京韵大鼓“丑未寅初-赏析

京韵大鼓“丑未寅初-赏析

京韵大鼓“丑未寅初”赏析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用北京的语音声调发音吐字,并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遂成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本文将浅析家喻户晓、传唱不绝的《丑末寅初》(又名《三春景》)这一传统唱段。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律两地。

在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将其在吐字发音上用北京音调代替,并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之为京韵大鼓。

与刘宝全同时并起的艺人有张小轩、白云鹏。

京韵大鼓在五四运动时期,曾出票友张云肪等人编写厂一些新曲目,由白云鹏、崔子明等人演唱。

期间,崔子明创滑稽大鼓,成为京韵大鼓的一个支派.唱腔以一板三眼的慢中板和有板无眼的紧板为主,必要时穿插一些一板一眼的板式,基本腔调有平腔、高腔、落腔、甩腔、起伏腔。

京韵大鼓唱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有的加入了嵌字、衬字及垛句。

每篇唱词约一百四五十句左右。

用韵以北京十三辙为准,一个唱段一般是一韵到底。

京韵大鼓的唱腔,经过刘宝全和弦师韩永禄、白凤岩、韩德福等人的革新创造而丰富多彩。

基本唱腔包括〔慢板〕和〔紧慢板〕。

京韵大鼓是唱中有说,说中有唱,所以韵白(包括在板眼节奏之内的韵白和没有板眼节奏的韵白)在演唱中也有重要的位置。

韵白讲究语气韵味,要半说半唱,与唱腔自然衔接。

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

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主要伴奏一般为三人,所操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有时是低胡。

京韵大鼓曲目基本属短篇唱段,传统曲目有继承于木板大鼓的《单刀会》、《战长沙》、《博望坡》等数十段,有由刘宝全、庄荫棠、白云鹏等人根据子弟书作品整理的《刺汤勤》、《白帝城》、《探晴雯》、《黛玉焚稿》等,还有一些写景抒情的小段,如《丑末寅初》、《风雨归舟》、《八爱》等。

经常演唱的只有三十多段。

其代表曲目《丑末寅初》,又名《三春景》,是京韵大鼓历经几代艺人传唱不绝,脍炙人口的传统唱段。

一份经典的初中音乐教案:京韵大鼓《丑末寅初》

一份经典的初中音乐教案:京韵大鼓《丑末寅初》

一份经典的初中音乐教案:京韵大鼓《丑末寅初》》京韵大鼓是京剧中的一种流派,它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是京剧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演形式。

《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中的一部经典剧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大宝库。

本文将结合这部剧目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设计一份初中音乐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取《丑末寅初》中的“客家姑娘千枝竹”这个片段作为教学内容,这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二人唱,曲调流畅动听,旋律婉转柔和,表现出客家姑娘的纯真和坚强,是初中音乐课程中难得的珍品。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京韵大鼓的演唱技巧和历史渊源;2.掌握“客家姑娘千枝竹”的歌词和曲调,理解歌词的含义;3.通过唱、说、听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发扬民族文化。

三、教学步骤1.导入向学生介绍京韵大鼓的起源和演唱技巧,用视频或音频辅助讲解。

让学生感受京韵大鼓的独特风格和古老传承。

播放《丑末寅初》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客家姑娘千枝竹》的美妙旋律和深刻情感。

2.理解歌词和曲调教师逐句解读歌词,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

教唱《客家姑娘千枝竹》的曲调,让学生跟唱。

在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各个音符的要领和技巧,同时强调曲调中情感的变化和表现方法。

3.联想发挥通过将客家姑娘的情感与大家平常见到的事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例如,让学生思考困难的时候该怎么办,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情感等等。

4.集体合唱学生通过唱歌、说话,和合唱奏响这首歌曲。

同时,要求学生注重动态的变化和音乐情感的表现。

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演唱,以展示他们的成果。

四、教学效果在这个教案中,学生将掌握京韵大鼓的基本技巧,了解其演唱经验和发展历程;领会歌曲的音乐意义,掌握唱、说、听等一系列训练方法,提高其音乐感知能力;同时,进一步认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尤其是华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格,增长了情感和审美经验,培养了感知、欣赏和表达民族音乐文化的能力,相信这些都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和生命素养有良好的作用。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丑末寅初(京韵大鼓)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丑末寅初(京韵大鼓)

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曲艺篇——品南北之精华课程性质:校性公开课授课班级:高二音乐班一、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欣赏和学唱曲艺代表作京韵大鼓《丑末寅初》和粤曲《荔枝颂》,剖析其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从而学会辨识“曲艺”类型。

2、艺术表现:学唱《丑末寅初》和《荔枝颂》音乐片段,感受“曲艺”音乐旋律与语言的关系,体验南北曲艺不同的音乐风格;根据“曲艺”的艺术特点,尝试曲艺旋律创编。

3、文化理解:学习曲艺的发展历程,感受曲艺在中国不同地域的音乐特点,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剖析曲艺中京韵大鼓《丑末寅初》和粤曲《荔枝颂》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三、教学难点:根据“曲艺”的特点,进行学唱和创编。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实践法等五、教学准备:视频制作课件制作口风琴等六、教学过程:(一)讲授内容:1、了解“曲艺”及其发展历程。

2、欣赏、分析和学唱《丑末寅初》,归纳京韵大鼓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1)介绍京韵大鼓及其代表人物——骆玉笙(2)欣赏并剖析《丑末寅初》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完成表格)(3)学唱片段3、欣赏、分析和学唱《荔枝颂》,归纳粤曲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1)介绍粤曲(2)通过创作、填词和学唱音乐片段,体验唱词与旋律的关系(3)欣赏粤曲代表作《荔枝颂》,剖析其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完成表格)4、总结:什么是“曲艺”?“曲艺”有什么特点?(二)练习:播放视频,辨析声乐作品类型,(三)作业:作业一:根据曲艺的特点,用潮汕方言尝试创作一段曲艺《夸潮汕》敲起竹板笑呵呵手敲竹板口唱歌歌唱家乡潮汕美山明水秀绿满坡溪口出名甜杨桃澄海出名狮头鹅东津出名好窑土棉阳出名拍铜锣作业二:收集潮汕地区的曲艺作品。

教案精选:初中音乐《丑末寅初》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音乐《丑末寅初》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音乐《丑末寅初》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初中音乐《丑末寅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⒈学科目标:聆听京韵大鼓代表曲目,初步了解我国说唱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⒉同时目标:通过聆听与赏析,加深对京韵大鼓风格的体验;同时了解相关历史、艺术家等曲艺文化,感受和体验唱段中所表现出的情绪,并对我国说唱音乐产生兴趣。

二、教学内容⒈知识点:京韵大鼓知识点定义: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鼓”,是在清朝时河北省河间府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京韵大鼓、顶真、加垛⒉相关知识:京韵大鼓、顶真、加垛⒊技能点:京韵大鼓的特点技能定义:京韵大鼓的特点①一人站唱。

②自己打鼓击板伴奏。

③伴奏乐器:三弦、四胡。

④题材是说故事的。

技能分解:跟随录音哼唱、分析伴奏特点⒋相关技能:聆听、模唱、分析等,以加深对京韵大鼓风格的体验。

⒌审美点或者审美词:曲调、唱腔等京韵大鼓的韵味。

三、教学材料⒈典型材料:京韵大鼓《丑末寅初》⒉延伸材料:说唱音乐的历史音乐文化⒊检测材料:京韵大鼓的风格⒋教具:快板⒌设备仪器:多媒体教学系统⒍教学环境布置:四、教学过程及方法⒈导入师:(播放相声《旧曲新歌》片段,)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想一想这是哪种艺术形式?生:(观看录像片段,在幽默诙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走进说唱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观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相声属于说唱音乐。

这一单元,我们来深入的了解我国的说唱音乐。

⒉知识点揭示,指向教学目标师:认真聆听一段录音,请同学们来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曲种?(播放京韵大鼓《丑末寅初》的片段)生:京韵大鼓。

师:京韵大鼓原称“京音大鼓”是在清朝时,河北省河间府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我国幅员辽阔,说唱音乐在南方的代表是弹词;北方的代表是鼓词,而鼓词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就是京韵大鼓。

⒊知识点强化,接近教学目标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唱一唱《丑末寅初》的一个小片段。

(幻灯片播放《丑末寅初》的第一个段落上下句谱例。

《第五单元曲苑寻珍欣赏丑末寅初》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曲苑寻珍欣赏丑末寅初》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上册

《欣赏丑末寅初》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欣赏丑末寅初》,以了解并深入学习中国音乐经典曲目为主题,以第一课时的欣赏教学为主线,以引导学生领略音乐艺术的魅力为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丑末寅初》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学会通过音乐作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的融合。

3. 掌握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对《丑末寅初》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表达音乐所传递的情感与文化内涵。

3. 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发言情况,评价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检测学生对音乐欣赏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其他音乐作品的欣赏。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短介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引出《丑末寅初》这一作品及其作者简介。

2. 作品欣赏:播放《丑末寅初》全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与节奏。

3. 背景介绍:详细讲解《丑末寅初》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风格。

4. 分段欣赏:将作品分为若干段落,逐一播放并引导学生分析各段落的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分享各组观点。

6. 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并深入剖析作品内涵。

7. 拓展延伸:介绍其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欣赏。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丑末寅初》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音乐要素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对本次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对本次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所学知识及自己在欣赏过程中的感受,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中学教育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

中学教育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

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周冬丽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材版本:花城出版社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我国曲艺音乐产生兴趣,并乐于了解其历史发展,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2、对比聆听《丑末寅初》和《蝶恋花-答李淑一》,感受南北有代表性的说唱音乐的特点。

3、能分辨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和山东快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示范法、对比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欣赏《丑末寅初》和《蝶恋花-答李淑一》,感受这两首曲艺作品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京韵大鼓和苏州弹词及山东快书的有关知识,能分辨出各曲艺音乐。

教学思路:通过地方性曲艺山东快板的引入,了解曲艺这一艺术形式。

课堂中学生通过聆听、鉴赏、学唱体验来感受京韵大鼓和苏州弹词的风格特征,更好的理解曲艺艺术的独特和韵味,进而达到对南北曲艺的分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的才艺表演导入。

教师:这是一段什么表演形式?(山东快书《锉大姐》)山东快书(快板),过去叫“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而来,经常见景生情,口头即兴编词,宣传自己的见解,抒发感情。

演出形式:主要有一个人演唱和两个人对口演唱形式。

二、引出课题——曲艺教师:曲艺是各种说唱音乐的总称。

曲艺音乐是指曲艺中的唱腔与伴奏部分,它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有说有唱,一种是只说不唱。

常由一人演唱,多则三五人。

演出形式简便灵活,以第三人称的叙事为主,第一人称的代言为辅,具有“一人多角”的特点,并自兼乐器伴奏,略带表演动作来演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

下面我们来学习两种有代表性的曲艺形式:京韵大鼓和苏州弹词。

1、聆听体验京韵大鼓——《丑末寅初》(完整聆听并思考)(1)表演者是谁?(骆玉笙及简介: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艺名“小彩舞”。

自幼学习京剧,17岁改习京韵大鼓,后创骆派,在京韵大鼓界独树一帜。

她的音域宽广、音质醇厚、吐字清晰、韵味浓郁。

骆派唱腔注重行腔中的颤音、滑音技巧的运用,以演唱悲曲见长。

《第五单元曲苑寻珍欣赏丑末寅初》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曲苑寻珍欣赏丑末寅初》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上册

《欣赏丑末寅初》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欣赏《丑末寅初》这首曲目,理解其音乐内涵和艺术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加深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丑末寅初》的旋律美和节奏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难点则在于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准备以下内容:一是《丑末寅初》的音乐作品及背景资料;二是音响设备及播放工具;三是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如音乐欣赏指导手册等;四是为学生准备足够的讨论和交流时间,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在课程的开始,我们将通过一个轻松的互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首先,教师将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一段关于夜晚到清晨的转变的小故事,以此引出本课的主题——音乐作品《丑末寅初》。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夜晚到清晨的自然声音,如虫鸣、犬吠、鸟叫等,让学生在听觉上有所感受。

接着,教师将询问学生:“你们觉得夜晚和清晨的交替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2. 作品介绍与背景分析接下来,教师将详细介绍《丑末寅初》这首作品的背景和作者信息。

首先,教师将解释“丑末寅初”这个时间点的含义,并解释这首作品是如何描绘这个特殊时刻的。

随后,教师将介绍作品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介绍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作品的片段,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作品的旋律和节奏。

3. 音乐欣赏与讨论在学生对作品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们将进入音乐欣赏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音乐欣赏。

首先,教师将播放整首作品,让学生感受作品的完整性和情感表达。

接着,教师可以分段播放作品,让学生对每个乐段进行讨论和分析,讨论其音乐特点、情感表达等。

花城出版社高中音乐选修:音乐鉴赏丑末寅初(京韵大鼓)

花城出版社高中音乐选修:音乐鉴赏丑末寅初(京韵大鼓)
❖ 被誉为“金嗓歌王”。 1989年获“金唱片” 大奖。
❖ 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 ❖ 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 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
《丑末寅初》——中国传统曲艺
“丑末寅初”是指哪个时间段?
欣赏《丑末寅初》片段,说说几种伴奏乐器。
三弦
音量宏大 、 粗犷豪放。
音质清脆明亮、 富于颗粒性
作业: 搜集其他京韵大鼓的乐曲。
音质清脆明亮富于颗粒性性四胡与二胡清脆悠扬清脆悠扬独具草原独具草原风格风格柔美抒情浑厚圆润家庭幼儿园社区是孩子发展的三大环境但长期以来在狭隘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下大多数人认为孩子的教育即幼儿园教育忽视了家庭社区两大环境的存在陷入了幼儿教育的误区
丑末寅初(京韵大鼓)
❖骆玉笙(1914年—
2002年),艺名小彩 舞,她那甜美的嗓音, 宽广的音域,尤其是 带有一种自然悦耳的 颤音,创造形成了令 人喜爱的“骆派”京 韵大鼓。
独清
具脆 草悠
四胡与二胡
原扬
风、Biblioteka 格柔美抒情、 浑厚圆润
《丑末寅初》形象 地描述了在丑末寅初这 一时辰里,中国古代人 民的生活景况,犹如一 幅生动古朴的画卷。
丑末寅初,日转扶桑。 我猛抬头,见天上星,星共斗,斗和辰。 它是渺渺茫茫, 恍恍惚惚,密密匝匝。 直冲霄汉那,减去了辉煌。
一轮明月,朝西坠。 我听也听不见,在那花鼓谯楼上。 梆儿听不见那敲,钟儿听不见那撞。 锣儿听不见那筛, 这个铃儿听不见那晃, 那些值更的人儿他沉睡如雷, 梦入了黄梁。
说唱音乐与语言声调的关系:
唱词的声调往往制约着旋律线的走向,直 接影响着旋律的进行。
更加凸显出语言的艺术性和方言的性格特 征。
“字正腔圆”
“依字行腔”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丑末寅初京韵大鼓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丑末寅初京韵大鼓

曲艺篇教案
课型:音乐鉴赏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音响
教学理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1)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学习的本身是创造。

(2)如何合理的设计学生律动及创作活动,让鉴赏课不单一不枯燥,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空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感受和体验活动,感受京韵大鼓、苏州弹词、粤剧三种曲艺的音乐风格特点,愿意探索相关戏曲音乐
的文化知识,并乐于参与各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2)朗诵《丑末寅初》的唱词,体会语言的特点,再听演唱,体会语言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3)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热
爱地方文化情感。

(4)学唱粤剧《荔枝颂》的音乐片段。

(5)粤剧念白节奏的整理与分析,探索粤剧念白运用于节奏训练的方法,并通过具体谱例来说明粤剧念白所具有的丰富节奏元素,通过表演说明粤剧念白中所具有的独特身段和表情特点,培养学生对节奏韵味的协调能力和表现力,从而使节奏训练变得生动、有趣。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掌握曲艺音乐的基本内容,了解、认识、掌握京韵大鼓与苏州弹词的相关知识。

(2)通过学唱粤剧《荔枝颂》片段,让学生把握和识辨粤剧唱腔的特征。

教学过程:。

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欣赏《丑末寅初》教案

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欣赏《丑末寅初》教案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丑末寅初》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丑末寅初》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音乐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丑末寅初》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5. 例题五:《丑末寅初》的伴奏பைடு நூலகம்器有哪些?
答案:《丑末寅初》的伴奏乐器包括笛子、二胡、琵琶等,这些乐器都是我国民族乐器,能够很好地衬托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补充说明:
1. 旋律特点:在解答旋律特点时,可以让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走向、音阶、节奏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2. 节奏特点:在解答节奏特点时,可以让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变化、拍子、强弱等,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节奏美。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丑末寅初》新课呈现结束后,对《丑末寅初》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丑末寅初》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丑末寅初》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行为习惯方面,九年级的学生普遍比较自律,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遵守课堂纪律。但是,由于学业压力较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对音乐课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对音乐课的态度和兴趣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果他们对音乐课感兴趣,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反之,则可能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态度,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丑末寅初(京韵大鼓)》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丑末寅初(京韵大鼓)》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二单元《丑末寅初(京韵大鼓)》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
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聆听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感受作品的演唱特点。

2、鉴赏、体验骆派京韵大鼓的演唱风格特点。

3、了解有关京韵大鼓的基础知识。

2学情分析
被流行音乐笼罩的学生,对京韵大鼓、苏州弹词的了解的并不多,拖着长腔的音调也不是很喜欢。

对学生所了解的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尤其是曲艺、戏曲部分我做了一些调查:60%~~70%的学生并不是很了解,有10%~~20%的学生是从姊妹艺术侧面了解的:如影视歌曲的民族风格元素,电影《霸王别姬》中的戏曲人生;或是郭德纲的相声等等,有5%~~10%的学生浅显的了解一些,但也知之甚少,课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的特点努力跟随老师学习。

3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感受作品的演唱特点。

难点:鉴赏、体验骆派京韵大鼓的演唱风格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引趣
课件中罗列的艺术种类,请学生挑选属于曲艺的艺术形式。

教师演唱两段:天津时调《秋景》
京韵大鼓改编的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第一篇: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篇一:2014九年级上音乐教案九年级音乐教案歌唱美丽的家乡教学目标1、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西南民族音乐的实践活动,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唱美丽的家乡》,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

3、了解“飞歌”及其特点重点;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唱美丽的家乡》难点:了解“飞歌”及其特点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随宋祖英《大地飞歌》音乐进教室师:非常高兴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音乐二、情景导入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一首民歌《大地飞歌》。

中国是具有五千余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这些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音乐就是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内容丰富。

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地民歌在语言、风俗、审美和文化传统上形成了不同特点。

这些文化因素融入了当地的民歌创作中,使各地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构成了不同的美感效应,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地方色彩。

现在,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民歌,感受一下它的特点。

播放《歌唱美丽的家乡》师:谁能说一下,这首民歌有什么特点呢?生:节奏宽广、旋律起伏师:同学们说的不错,这首民歌的名字叫做《歌唱美丽的家乡》,是我国苗族地区的一首民歌。

三、新课教学1、介绍苗族概况(幻灯片显示苗族聚居地的自然风光,背景音乐《歌唱美丽的家乡》)师: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2、介绍“飞歌”师:这首《歌唱美丽的家乡》就是典型的苗族“飞歌”(幻灯片显示“飞歌”),“飞歌”的特点是只在山岗林野与田间地头演唱,音调高昂,气势雄伟。

特征是节奏宽广自由、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以尽气息延长,句间可以任意延长休止,句内喜用滑音级进,句尾收腔惯用甩音,终止时常附带一声高昂的呐喊声3、学唱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1)师逐句教唱,生逐句学唱。

初中丑末寅初教案

初中丑末寅初教案

教案名称:《丑末寅初》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丑末寅初》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丑末寅初》,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和氛围。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光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1. 分析作品中所描绘的春节习俗和氛围。

2. 鉴赏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

3. 探讨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光辉和道德观念。

教学难点:1. 作品中所描绘的春节习俗和氛围的理解。

2. 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的鉴赏。

教学准备:1. 教材《丑末寅初》。

2. 相关资料:关于春节习俗的介绍、文学作品鉴赏方法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春节习俗和氛围,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春节有什么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春节的感受和经历。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丑末寅初》,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针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作品鉴赏(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

2. 让学生举例说明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并进行交流讨论。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中所展现的春节习俗和氛围。

2. 提醒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作品中的春节习俗和氛围。

2. 提问:“你们认为作品中的春节习俗和氛围有哪些特点?”,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二、深入探讨(15分钟)1. 让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光辉和道德观念,如亲情、友情、奉献等。

2.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光辉和道德观念,并进行交流讨论。

三、作品鉴赏(20分钟)1. 引导学生从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角度,深入鉴赏作品。

2. 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并进行交流讨论。

初三【音乐(人音全国版)】《丑末寅初》 教学设计

初三【音乐(人音全国版)】《丑末寅初》 教学设计

19分新授2.基本鼓点:老七点
(1)读节奏
(2)敲击节奏
3.伴奏乐器:大三弦
4.固定前奏
(1)听前奏
(2)视唱前奏
(3)听辨前奏
5.小结
【设计意图】在音乐实践中,了解京韵大鼓的艺术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对音乐能力的训练。

三、欣赏《丑末寅初》
1.简介作品
2.学唱第一句
(1)教师示范
(2)学生模仿
(3)对比唱词音调与旋律的关系,感受依字行腔
(4)讲授曲艺的概念
(5)聆听名家演唱,体会拼唱、归韵的行腔方式
(6)模仿演唱
【设计意图】在模仿演唱中,加深对唱腔韵味的体会和感受。

3.完整欣赏作品
思考:作品描写了什么情景?曲调、唱词有什么风格?
【设计意图】在聆听、探究中,深刻感受作品的文学、艺术特点及创作风格。

4.简介骆玉笙及其艺术贡献
5.对比刘宝全、骆玉笙演唱风格的不同,感受京韵大鼓的传承与发展。

【设计意图】感受艺术名家的唱腔风格,了解骆玉笙的艺术贡献,认识曲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丑末寅初(京韵大鼓)-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以花城版京韵大鼓剧目中的《丑末寅初》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从中感受京韵大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本课程适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等相关教育领域。

二、课程目标
1.了解京韵大鼓的起源、发展、特色和艺术价值;
2.通过音乐鉴赏,感受京韵大鼓的节奏、旋律、唱腔等艺术元素;
3.通过分析京韵大鼓剧目中的歌词、故事情节等内容,了解京韵大鼓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4.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中国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
1. 京韵大鼓的概述
1.1 起源和发展
京韵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形式,起源于元朝时期的南戏,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1.2 特点和艺术价值
京韵大鼓以其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唱腔独特、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等特点,被誉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它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丑末寅初》剧目的音乐鉴赏
2.1 《丑末寅初》的剧情介绍
《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剧目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讲述了疫病流行时期,丑角在医生的帮助下调查案件的故事。

2.2 《丑末寅初》剧目中的音乐元素
通过对《丑末寅初》剧目中部分唱段进行音乐鉴赏,让学生了解京韵大鼓中的旋律、节奏、唱腔等艺术元素,并从中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3. 《丑末寅初》剧目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3.1 京韵大鼓剧目的文化内涵
京韵大鼓剧目不仅具有娱乐性,更是一种表达文化、传递价值观念的载体。

通过对《丑末寅初》剧目中的歌词、台词等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京韵大鼓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3.2 《丑末寅初》剧目的人文价值
《丑末寅初》剧目为观众呈现了疫病流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应对策略,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尊。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京韵大鼓的概述、特点、历史背景等基础知识。

2.听讲法:通过听唱京韵大鼓剧目《丑末寅初》中的唱段,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节奏、旋律、唱腔等艺术元素,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分析法:通过解读《丑末寅初》剧目中的歌词、台词等内容,让学生理解京韵大鼓剧目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以及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剧目中的歌词、情节等文化内涵。

2.设计音乐鉴赏测验,考查学生对于《丑末寅初》中的唱段能否进行准确、细致的分析和评价。

3.培养学生分析和总结能力,让他们撰写关于《丑末寅初》剧目的音乐鉴赏和文化解读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