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案的构建和使用
初中化学课程体系建设(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课程体系建设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程体系建设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课程体系建设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理念、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初中化学课程体系。
我们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中化学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学会使用化学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能力。
具体包括:•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化学用语;•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化学实验操作;•了解化学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包括:•学会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交流和分享。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化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包括:•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课程主线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应以物质的变化为主线,涵盖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等方面。
具体包括:•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反应的原理与规律。
2.2 课程模块根据课程主线,将初中化学课程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常见化学物质;•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技。
2.3 课程拓展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课程内容应适当拓展,涉及化学史、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保等方面。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具体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初中化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关于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已经成为了教师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生身处青春期,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也常常缺乏自制力和毅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入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科学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结合有趣的化学故事或者历史事件,也可以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二、课程内容设计构建高效的化学教学课堂,课程内容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在化学教学中,课程内容既要符合教材要求,又要贴近学生生活,使其易于理解、易于接受。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
还可以引入一些现代科技相关的内容,如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等,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关键之一。
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看法,积极互动。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解答问题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引导式”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交流,提高他们学习效果。
四、实践教学化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教学实践JIAOXUESHIJIAN初中化学教㊃学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㊀张㊀倩㊀㊀ʌ摘㊀要ɔ初中化学作为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效率对学生的成绩将产生很大影响,教师需要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㊂教㊃学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将教师的教学活动㊁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统一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得 教 学 评 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三者具有共同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机融合㊁相互促进,为学生创造多元评价的互动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㊂ʌ关键词ɔ初中化学㊀教㊃学㊃评一体化㊀教学模式一㊁教㊃学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一)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初中化学的教材特点,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将其分为两个部分,包括单元过程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教师在确定单元过程目标时,要以整个教学活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㊁教学过程的组织㊁教学方法的制订㊁教学结果的评价等方面都将产生一定影响㊂笔者根据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㊁碱㊁盐“设定的单元过程目标(见表1),以科学探究为主线,根据各节知识特点进行整体性规划,在此过程中融合评价体系,使得教学活动更为合理科学㊂表1㊀‘应用广泛的酸㊁碱㊁盐“单元过程目标各节内容过程目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第1节:溶液的酸碱性 ɿɿɿ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 ɿɿɿ第3节:几种重要的盐 ɿɿɿ基础实验:溶液的酸碱性ɿɿɿɿɿɿ基础实验:酸与碱的化学性质ɿɿɿɿɿɿ㊀㊀教师在确定课时学习目标时,要注重发挥目标的导教㊁导学㊁导评功能,为学生的自学设计更为完善的学习环境㊂学习目标,不是直接叙述出来的㊂可以以问题的形式或以其他方式提出学习目标,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也能为学生梳理出清晰的学习目的和动机㊂例如,九年级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描述为: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灭火的原理是什么?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哪些?(二)制订评价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后,就要制订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有了科学的评价标准才能让学生明白怎么好才是足够好,怎么做才是优秀的,什么样的叫不合格,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教师也可以在明确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找到具体评价学生表现的 证据 ,真正体现出评价设计的科学性㊁合理性与贯穿性㊂结合初中化学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制订如表2所示的评价标准(见表2)㊂表2㊀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标准提出问题问题的个数问题与情境的相关性问题的可探究性问题的表述没有问题 0分一个问题 3分两个问题 5分三个问题 7分四个问题及以上 10分猜想与假设猜想的个数猜想与问题的针对性猜想的合理性猜想的表述没有猜想 0分无依据的猜想 5分有依据的猜想 10分设计实验方案方案的可行性变量控制的合理性无方案 0分方案完整且可行性高 5分方案不完整可行性较低 10分实施实验步骤操作步骤正确性实验现象观察全面性实验现象记录完整性实验现象获取相关性无记录 0分有错漏 5分填写完整㊁正确 10分㊃97㊃新课程教学2021年第12期续表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交流实验结论实验观点的表达对他人观点的倾听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无记录㊁无收获 0分错漏1点扣2分全对且内容正确 10分二㊁教㊃学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一)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可以感受到轻松愉悦㊂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容易投入学习活动中,知识在教学情境中得到进步与发展㊂所以,化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为学生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㊂比如,通过典型的图片㊁实验㊁科学史㊁精心设计的活动来创设情境,再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学习经验㊁体验学习乐趣,在思想碰撞中擦出火花,对学生理解知识㊁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㊂例如,在‘物质的燃烧条件“实验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点燃酒精灯,然后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猜想1:燃烧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猜想2:燃烧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或空气;猜想3:燃烧条件之一是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㊂针对上述3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促使学生通过思考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㊂(二)教㊃学㊃评一体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要通过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初步收集㊁捕捉发现有用的教学资源,并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挖掘,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结构性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有序地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的讨论㊁交流㊁比较㊁评价㊁修正,通过认知差异对比㊁思维碰撞等方式,带领学生从多种角度对自身思维进行培养,从而促使教㊃学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形成㊂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后,教师通过巡视找到学生实验方案中的漏洞,挑选出较为典型的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㊂学生验证猜想1的实验方案,将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㊂教师:对于这个设计,有没有不同看法的?学生2:虽然这个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验证猜想1,但是实验没有对比性,使实验的可信度降低㊂教师:那么可以如何改进此实验?学生3:用棉花蘸取酒精和水,分别放到酒精灯上燃烧,观察实验现象,蘸取酒精的棉花燃烧㊁蘸取水的棉花不燃烧,才能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㊂教师:很好,实验确实需要对比,否则实验就存在漏洞㊂按照这样的节奏,开展余下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树立科学㊁谨慎的实验精神㊂(三)课后反思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就需要让学生了解明确的评价标准,而不是去猜测教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教师在给予明确的评价后,要求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自身课堂表现进行反思㊂无论是化学实验方案设计㊁实验的实施㊁得出的结论还是最后的交流与表达,都在评价的范围内,所以学生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㊁评价,然后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促使学生实现学习质量的掌握监控,实现自主发展㊂当整个实验活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各自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反思,结合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依靠教师给的评价标准反思和改进实验设计方法,形成一定的实验设计经验,同时养成良好的实验设计习惯,对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㊂三㊁结语教㊃学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中,不仅能促进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㊁学生分类评价思维的发展,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进而促进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㊂参考文献[1]杨玉琴. 教㊁学㊁评一体化 下的目标设计与达成:基于2017版课标附录案例的批判性思考[J].化学教学,2020(9).[2]李英.化学 教㊁学㊁评 一体化的认识与实施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40).[3]马泽燕,傅兴春.基于新课标的教㊁学㊁评一体化研究进展[J].化学教与学,2020(5).㊃08㊃。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构建
杯 中放 入 一个 鸡 蛋 , 蛋 在盐 酸 中 发生 化学 反 应 时 , 鸡 就好 像 在跳 舞 . 生对 这 一化 学现 象 充满 了好奇 。因此 , 师可 利用 学 生 的 学 教 这 一心 理 激励 其 探究 其 中 的奥 秘 ,并 及时 把学 生 的 好奇 心 转 移 到 教学 任务 和控 制 目标 上来 , 发和 强化 学生 的学 习 内动 力 。 诱 2利用 生 活体 验 创 设 教 学 情 境 . 教 师 可 以 利 用 学 生 的生 活 体 验 来 创 设 教学 情 境 以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如 在教 学 “ 物质 的构 成 ” 一 课 内 容 时 , 利 用 这 我 学 生 在 生 活 中 常 见 的 空 气 清 新 剂 来 做 教 学 工具 以 激 发 学 生 的 学习兴趣 , 问学 生 : 大 家 闻 到 的 是 什 么 气 味 ? ” “ 学生 回答 : 香 “ 味 。 “ 为 什 么会 闻 到 香味 呢? 在 与学 生 的互 动 、 流 中 , 问 ”那 ” 交 把 题的答案引导到化学中“ 构成 物 质 的 粒 子 在 不 停 的运 动 ” 上 这 来 。 再 提 问 :你们 可 以看 见香 水 粒 子进 入 自己 的鼻子 吗 ? 学 我 “ ” 生 回答 :看 不见 。…为 什么 呢 ? “ 为构 成香 水 的粒 子的 质量 和 “ ‘ ”因 体 积都 非常 小 , 肉眼 是看 不 见的 。” 样 的教 学方 式 , 这 不仅 学生 容 易 接受 . 而且 在潜 移 默 化 中激 发 了学 生对 化学 学 习的 兴趣 。 ( ) 用 分 层 次 的教 学 原 理 , 化 学 生 的 学 习过 程 。 二 运 优 学 生 相 互 之 间 存 在 差 异 ,如 何 针 对 学 生 之 间 的 个 体 差 异 因材 施 教是 保 证 初 中化 学教 学 有 效 性 的 重要 前 提 。因 此 , 师 教 应 正 确认 识 学 生 的 学 习 能力 差 异 , 对 学 生 的 特点 和心 理 发 展 针 需 要 . 行 分 层 次 教学 。如 将 不 同学 习能 力 的 学 生分 成 三 个 层 实 次 , 成 第 一 组 ( )第 二 组 ( ) 第 三组 ( ) 个 不 同 层 次 学 分 上 、 中 、 下 三 生 的 学 习小 组 . 就是 所 谓 的异 质 分 级 分组 。 此 基础 上 , 学 也 在 从 生 的 实 际 情 况 出 发 , 课 堂教 学 时 . 对 各 个 层 次学 生 的 接 受 在 针 能 力 和学 习需 要 , 合 教 材 的 教 学要 求 , 结 明确 不 同的 教 学 目标 , 有 针 对 性 地 对 各 个 层 次 的学 生 给 予 不 同层 次 的 教 学 指 导 和训 练 , 组 织 不 同层 次 的教 学 检 测 , 各 个 层 次 的 学 生 在 各 自的 并 使 “ 近 发展 区” 到 应 有 的发 展 , 鼓励 其 向更 高 的层 次进 步 。 最 得 并 就 拿 课 堂 提 问 来 说 .教 师 应 结 合 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学 习 能 力 差 异情 况 . 置 不 同 的 问题 来 提 问 不 同 学 习 层 次 的 学 生 , 设 以 提 高 学 生 回答 问题 的 准 确 率 , 强 学 生 的 学 习 信 心 。 如 在 “ 增 氧 气的实验 室制法” 课 教学 中, 师针对 第三组 ( ) 这 教 下 的学 生 , 设 置 一些 较 为 基础 、 接 下 来 作 铺 垫 的 问 题 对 其 进 行 提 问 : 为 实 验 室 用来 制 氧 气 的 物 质 是 什 么 ? ( 三 组 学 生 回 答 ) 是 化学 第 这 变 化 还是 物理 变 化 ? 第 三组 另 一 学 生 回答 ) 针 对 第 二组 ( ) ( 。 中 的 学 生 . 计 较 有 难 度 的 问题 对 其 进 行 提 问 : 态 氧 变 为气 态 设 液 氧 是 属 于 什 么 变化 ? 第 二 组 学 生 回答 ) 问 : 什 么 ? 第 二组 ( 追 为 ( 另 一 学生 回答 ) 。而针 对 第 一 组 ( ) 学 生 可 以 让 其 对第 二组 上 的 学 生 的 回答 进 行 点 评 , 由教 师 进 行 最 后 的 总结 及 题 目拓 展 , 并 自然 过渡 到教 师本 节 课 要 讲 授 的 教 学 内容 。 分 层 次教 学 法 不仅 能 强 化 学 生 的 学 习 信 心 ,而 且 有 利 于 培养 和锻 炼 每 个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能 力 、 自我 发 展 能力 、 践 能 实 力 和创 造 能 力 。 面 实 现 素 质教 育 的要 求 和 目标 。 全 综 上 所述 。 中作 为学 生化 学 学 习生涯 的启 蒙 阶段 。 高其 初 提 教学 的有效 性不 仅是 教 师提 高教学 质 量 的需 要 . 而且 是学 生 今后 化学学 习 的重要 基础 。教 师实 施 多样化 的教学 策 略 , 构建 有 效性 的初 中化学 教学 , 是有效 性 教学 的关键 。因此 , 师应通 过创 设多 教 样
高中化学课本人教版教案
高中化学课本人教版教案
科目:化学
年级:高中
教材:化学课本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并进行相关实
验操作。
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3.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1. 初学者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
2. 初学者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化学反应的例子,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化学的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3. 示范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相关化学实验操作,实践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四、讨论(10分钟)
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探讨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原理。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
维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化学问题,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提纲教案设计思路
高中化学提纲教案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过程
等内容。
三、教学难点:化学反应的平衡反应、溶液浓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及平衡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2.讲解: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定义等,并讲解化学中的一些
基本规律,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
3.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培养学生
的实验操作能力。
4.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化学反应的机理及一些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和创新思维。
5.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形式:讲授结合实验、讨论与总结相结合,采用因材施教、因时施策的方式进行
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作业设计: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并提供
一些拓展题目,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探索和思考。
七、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技能等来评价学生对化学
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将学生分为优秀、良好、一般等级别。
高中化学教案课程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案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化学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化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掌握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分子结构等基本知识;
3. 能够用化学术语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化学概念的应用和实践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化学教材
2. 实验器材:实验室玻璃仪器、化学试剂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教师引入化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思考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化学基本概念(20分钟)
1. 原子结构:讲解原子的基本组成、电子、质子、中子等概念;
2. 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元素的分类;
3. 分子结构:讲解分子的组成、化学键等基本概念。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教师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实践化学实验,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四、讨论总结(15分钟)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化学基本概念的应用和实践,加深对化学相关知识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拓展化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生命视域下初中化学课堂的构建
生命视域下初中化学课堂的构建因沈丽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教师要奉行生命至上的价值观,将学生的幸福成长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宗旨,要关注学生的生命需要与生命质量,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
初中化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生命教育的内容,教师应让化学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去感悟生命、爱惜生命、呵护生命。
一、提升生命教育素养,彰显生命价值教师要带领学生理解生命价值、感悟生命意义,就需要具有强健的体魄、美好的心灵、向上的力量,要学习生命教育的理论,具有关怀生命的能力。
教师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不仅要有授业、解惑的能力,还要塑造灵魂,用自己的学识去点燃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信念,用自己的生命价值观去浸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价值判断的能力。
(一)树立生命意识教育过程是彼此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师能从实践中获得情感的愉悦、生命的成长,自身也能获得满足感,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在成就自我。
学校如果忽视了对教师的生命关怀,教师就难以体验到生命的尊严,就难以产生创造的活力。
学校管理要走出技术理性的桎梏,要以平等、民主、宽容的心态去关怀教师,对教师进行引领、激励,让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温馨家园。
(二)关心师生生活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场所,所以要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要多鼓励、少责难,多协商、少专制,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教师之间也要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
教师每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通过相互激励、相互关怀,能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
教师要时常对学生说些暖心的话语,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
(三)促进专业成长教师要将专业成长作为内在追求,将教师职业当作终身事业,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但专业化的过程是一个由外及内的过程,教师要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要不断反思教学现状,寻找自身发展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向目标不断迈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个性态度等融入教学过程中,让教学过程成为生命创造的过程。
学生具有主体性,课堂要成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自我构建的场所,才能让化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充满灵性。
高中化学教材教法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教材教法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推导酸碱中和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3. 掌握常见的酸碱中和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及应用;
4. 能够解决相关的计算和问题。
教学内容:
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常见酸碱中和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4. 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玻璃烧杯、磁力搅拌器、PH试纸、酸碱指示剂等;
2. 教学课件:包含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方程式等;
3. 教学活动设计:包括实验演示、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展示实验演示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二、讲解: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理解反应过程。
三、实验演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演示,观察颜色变化并解释原理。
四、小组讨论:讨论常见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五、问题解答:提出相关计算和问题让学生思考与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问题或实验报告的作业,加深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教学扩展:
通过实验、实例分析等方式扩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索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考查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全面提高化学学习水平。
无机及分析化学数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无机及分析化学数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无机及分析化学,如同探索化学世界的钥匙,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和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构建数字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效果,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无机及分析化学数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如同为教育插上了翅膀,使之能够更加高效地培养出具有化学素养和实验能力的人才。
这样的构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化学素养,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无机及分析化学数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这些挑战,如同教育发展的障碍,需要我们逐一克服。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构建无机及分析化学数字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要改革教学内容,从传统的化学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实践体验和数字化教学的教学内容转变。
这样的教学内容,如同化学教学的土壤,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其次,我们要丰富教学方法,从传统的单一讲解向更加注重实践体验和互动讨论的教学方法转变。
这样的教学方法,如同化学教学的翅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化学素养。
此外,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更加注重化学素养和数字化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转变。
这样的师资队伍,如同化学教学的灵魂,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提升他们的化学素养。
在构建无机及分析化学数字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与课程思政的结合。
课程思政,如同化学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和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与课程思政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数字化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实施。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个性化培养,如同化学教学的钥匙,是提升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无机及分析化学数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的设计与教学应用研究
-032-2020年第47期(总第247期)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
随着高中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教材中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创新性实验。
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力也是新形势下的化学教育的重大课题。
对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并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探讨,检验其可行性,提出改进方法,就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方法。
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通过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8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7-0032-0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能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破除迷信,反对伪科学;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科核心素养也明确提出“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现以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几个实验为例,分析“创新实验”的创新价值。
一、实验装置(器材)的创新教材中出现的实验装置都是经过专家设计,并经实验反复验证过的科学的有效的装置,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它不一定完全满足教师教学需要。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启发学生对一些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改进。
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为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学习,这对于更好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 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中有关CI2的实验室制法中,其装置图就相对简单,它没有除杂和干燥装置。
我们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分析,找出杂质气体HCI和H2O,用装有饱和食盐水、浓H2SO4试剂的大试管,为该装置添上除杂及干燥装置。
初中化学建构理论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建构理论教案模板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建构理论的基本概念,能够应用该理论解释化学现象。
教学重点:化学建构理论的概念、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教学难点:化学建构理论的应用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PPT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引入化学建构理论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什么是化学建构理论,为什么需要了解这个理论。
2. 老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什么是原子结构?为什么元素的性质不同?二、讲解(15分钟)1. 老师通过PPT演示文稿介绍化学建构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等内容。
2. 老师讲解原子的组成,如质子、中子、电子,以及原子核结构。
3. 老师讲解分子的组成,引导学生认识分子的构成以及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三、实验(20分钟)1.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化学实验,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从而理解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概念。
2. 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化学建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讨论(10分钟)1. 老师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解释化学反应背后的原因和分子结构的影响。
2.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应用化学建构理论的方法和技巧。
五、复习与总结(10分钟)1. 老师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强化学生对化学建构理论的理解。
2. 学生进行小结,总结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强化化学建构理论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回答书面题或思考问题,加深对化学建构理论的理解。
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建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加深了他们对化学现象的认识。
但是在实验环节需要更多的耐心引导学生,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化学教学设计方法漫谈
化学教学设计方法漫谈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设计。
作为传授化学信息的化学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传输信息,并通过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在反复调控中使教学系统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点。
因此,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应主要围绕一个中心,即用化学知识信息,构建学习者的心理结构;抓住两条线,即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重点在教学准备、原则、内容、方法及模式方面提出标准蓝图。
教学设计的方法应以分析与综合为主,采用系统分析与综合、功能分析与综合、结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具体设计中应从三个层次入手:1、化学教学的典型活动中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
如对于某一化学概念,应把他讲到理解水平,并以此为出发点确定教师与学生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活动,然后,把活动的步骤程序化。
2、从落实化学教学目标的过程进行任务分析。
如让学生掌握加热操作技能,这是一项教学任务。
怎样才能完成此项任务呢?这就必须分析一下加热操作使用什么仪器,每种仪器如何使用,加热的程序如何,这一切都属于仪器分析。
3、从逐项落实教学任务中进行教材分析。
一本好的教材可以成为教师实施的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分析基础上,分析出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
综上所述,可确定六种教学设计的方法。
1、理论分析综合法。
如设计培养目标时,可将目标进行分析综合,提出新的培养目标,结合实际需要,提出有创新意义的设计思想。
2、素质归纳演绎法。
教育对象的素质有多种提法,我们可遵照某一标准对素质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素质提出要求。
如把素质分为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及智能结构素质等四个方面,然后,确定具体要求和培养规格。
3、系统分析综合法。
系统分析法即是将一个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即而研究各个系统的运行过程的方法。
如认知目标、品德和能力目标的确立与落实,皆可采取此类方法。
如设计教学方案或设计课时计划时,把知识系统、认知系统、、原则及方法都统一在教学逻辑系统之中。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摘要: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化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对课本知识原理有效论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关键。
在时代不断进步发展的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学教学要求和目标,采用创新形式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是实现化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也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方面具有显著含义与价值。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引言在时代发展和教育模式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教学模式改革的严峻考验。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化学教学模式改革后,学生可以将理论学习模式与实践教学模式相结合,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模式的效果。
1.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原则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将注重三维教学目标原则。
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应设置不同种类的化学实验目标,培养学生基础化学知识素养、综合能力和情感态度。
二是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由于每个学生对基础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应构建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全体学生进行统一化教学指导。
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化学实验过程的探究精神,在化学实验过程与结果中深刻领悟化学知识带来的学习吸引力。
三是要遵循稳重求进原则。
高中化学教师开展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让学生不断积累学科知识和实验经验,对化学实验探究过程深刻理解,不要催促学生施加过多学习压力。
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稳中求进的学习状态保持着。
2.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措施2.1构建化学实验探究思路,准确把握实验节奏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化学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教学的主导作用,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创设问题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化学实验教案:分子模型的构建
化学实验教案:分子模型的构建一、引言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子结构及其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化学教学中,分子模型的构建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如何编制一份高质量的化学实验教案,具体内容为分子模型的构建。
二、背景知识在进行分子模型的构建之前,首先需要向学生介绍有关原子和键的基础概念。
例如,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在化合物中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相互连接形成分子或离子晶格。
此外,对于常见元素的电子排布、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推导也需逐步讲解。
三、实验目标实验目标是明确实验的目的并指导学生迈向预期结果。
我们可以设定以下几个实验目标:1. 了解原子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排列对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2. 学会使用简单材料搭建不同类型分子模型。
3. 探究不同类型分子模型之间存在的异同,并找出规律。
四、所需材料进行分子模型构建实验所需的材料一般可以在实验室或者学校化学教具库中找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所需材料:1. 带孔棍状球体或塑料模型球体2. 磁性原子模型(可使用磁铁吸附)3. 彩色软质小球(表示不同元素)4. 小磁铁(用于合成有机化合物)5. 硬纸板和剪刀(用于制作基座)五、实验步骤1. 介绍分子结构和键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如何根据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来搭建分子模型。
2. 根据提供的分子式,先由学生自主尝试搭建分子模型,然后与同组同学进行讨论,寻求最佳构建方法。
3. 学生们通过对比不同类型分子模型之间的异同以及其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推断出规律并展示给全班。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第一,避免导致任何伤害。
2. 细心处理小零件,避免损坏或误食。
3.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材料,并注意保存实验用具,以便下次实验使用。
七、效果评估在实施完分子模型构建实验之后,可以进行效果评估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下面是一些建议的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分子模型构建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化学实验教案:分子模型的构建
化学实验教案:分子模型的构建一、引言在化学教学中,分子模型的构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项目。
通过构建分子模型,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本实验教案将介绍如何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分子模型,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分子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并掌握分子模型的基本原理;2. 学会使用合适材料和方法制作分子模型;3. 提高学生对分子结构特征及其与化学反应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所需材料:彩色泡沫球(表示原子)、竹签(表示化学键)、卡纸等。
2. 将彩色泡沫球和竹签按照所需氢、氧原子等元素进行分类。
3. 挑选出需要构建的分子,在卡纸上绘制正确且比例合适的示意图。
4. 使用胶水将彩色泡沫球连接在一起,形成示意图上所示的分子结构。
5. 将竹签剪成合适长度,并将其插入泡沫球中,表示化学键。
6. 完成所有分子结构的制作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位置进行展示。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害到自己和他人。
2. 材料使用完毕后,要加以妥善保管,并及时清理工作区域。
3. 在选择材料和制作分子模型时,要尽量准确地符合实际分子结构的比例和形状。
4. 构建过程中,可以请学生根据需求调整泡沫球的大小或竹签的长度。
5. 将分子模型展示在明显可见的位置,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实验教案的指导和操作实践,在完成分子模型构建后,学生将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分子结构、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及其性质。
同时,通过展示分子模型,学生之间也能够互相分享知识与经验。
六、拓展应用1. 建议将本实验与其他相关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通过构建蛋白质或DNA 等大分子结构来拓展应用范围。
2. 鼓励学生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和素材,尝试构建更复杂的分子结构,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3. 提倡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独特的分子模型设计和构建经验。
七、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实验,学生在制作分子模型过程中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原子之间的联系和结构。
如何撰写化学教案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撰写化学教案是我们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好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如何撰写一份好的化学教案呢?一、充分准备撰写化学教案需要充分的准备工作。
我们需要先明确考试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同时,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熟悉各章节的内容、知识点、实验方法和操作流程。
在准备阶段,我们还需要对教学时段进行合理的规划,确定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同时准备好必要的教学材料,如课件、模型、实验器材等。
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案编写的基础,它必须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背景、现有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合理地制定内容和难度,让学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合理组织课程内容在组织课程内容时,我们需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要把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学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同时,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活联系起来,生动活泼、有趣味,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在组织内容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
例如,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实验结果,适度调整实验步骤和实验器材,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实验技能。
四、语言简洁、清晰易懂化学教案是一份供学生学习参考的文献材料,语言的简洁、清晰易懂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用精练、简单而准确的语言表达知识点,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和语言,增强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写作中,我们还需要避免使用长句和复杂的句型,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课程内容。
同时,注意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层次性,努力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知识的逐层深入和拓展。
撰写化学教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我们需要充分准备,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组织、语言表达的简明清晰等方面下功夫,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助力学生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
高中化学课如何上课教案
高中化学课如何上课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化学键等基础知识;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
1. 化学元素及其周期表;
2.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3. 化学键的形成和性质。
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出化学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讨论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和化学键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 实验操作(20分钟):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化学试剂,观察化学反应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老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4. 总结归纳(5分钟):
让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和化学键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馈:
1. 在课堂结束前,老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2. 学生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室进行拓展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资源:
1. 教材《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
2. 化学试剂及实验器材。
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考核,评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鼓励学生参加化学实验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化学能力。
备注:本课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化学教案流程
初中化学教案流程
教案主题: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2. 掌握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
3. 能够通过实验和举例说明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化学》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试管、试管夹、燃烧器、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铜溶液等
3.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相关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信息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1.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并了解其特点。
二、概念介绍(15分钟)
1. 师生共同探讨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和区别;
2. 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特点。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讲解实验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2. 实验内容:将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混合,观察反应结果,分析所得产物是化学元素还是化合物。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
1.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归纳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特点;
2. 师生共同总结并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强调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和学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内容:复习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写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并加以区分。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化学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也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引入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案的构建和使用
什么是教学案?“教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的一体化。
它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学·释疑·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特点,集思广益,兼融教师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摒弃课堂的形式主义,追求课堂的高效和实效。
一方面它是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同时便于老师们合作交流、取长补短、统一进度、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它是学生自学的罗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1、教学案的制作过程
我们的每一个教学案都是通过集体备课来完成的。
集体备课分为三步完成:第一步备课组教师提前一周进行集体备课,充分讨论,分析教材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确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进而提出、设计教学的基本程序。
第二步由主备教师执笔来制作教学案,主备教师将“教学案”初稿发到备课组的公共邮箱中,老师们分别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然后备课组组织集体研讨,最终搜集、整理意见。
第三步主备教师将修改后的意见交备课组长审稿、才能印刷。
2、教学案的编制内容
新课改后的化学新教材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教材增设了许多新颖美观的插图,资料卡片、多识一点、实验设计及科学探究等,教学案设计中要涉及这些内容吸引学生自觉地阅读教材,分析教材,从而获取教材的信息。
教学案各个板块设计要依据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体现“三维”学习目标和新课程理念。
具体内容一般应设计学习目标提示、学习重点、难点、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拓展延伸、学习小结、达标检测。
学习目标:为了能让“教学案”真正成为学生自学的指南,我们在“教学案”设计上除让学生达到获取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外,还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争取让学生在使用教学案的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根据教材、学生特点,在“教学案”的目标设计上,我们在总的学习目标基础上,我们还适时给学生提出“预习达成目标”,让学生明白在“课前学习”部分中要达到怎样的预习水平,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同时,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用讲”的道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容量和效率,也可为课堂教学有效地解决学习重点、难点做好铺垫、赢取时间。
例如:第三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我们设计的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方面
⑪了解空气的成分
⑫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
⑬在分析空气组成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方面
⑪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加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从学习过程中获取自我创造成就感。
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深知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自主学习:把本节主要的知识点、基本概念、过程和方法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填入关键字词。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预习,达到对本节知识的初步认识和了解。
问题探究:教师把一节教学内容整合成几大板块(即几个知识点),对于某一板块,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实际水平,将课本知识问题化,使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讨论或实验探究等活动,达到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注意该部分的编制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如阅读教材内容、完成某个活动、完成教材上或老师设置的某个实验等),其次是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使学生知道思考什么,从哪些方面思考等。
学习小结:这一部分是给学生留出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对本节可的学习进行总结,谈收获,提出还存在的疑问。
达标检测:以题目的形式出现,是对本节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也是对本节内容学习情况的检测。
题目不宜多,但是要精选有针对性的题目。
教学案的核心部分是问题探究:根据教学目标,围绕重点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少而精,设计探究问题并安排探究活动和创设探究情境。
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充分交流,才能达到对本节知识、过程和方法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问题的设置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还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还要兼顾既能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点,又能鼓励学生表达见解,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张扬个性。
例如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做法:教学中应该注重于在学生充分发表他们对空气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设计较为精确的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何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验证被污染的空气中是否还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我见过不少的老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都是直接让学生做实验。
本人认为这样是不妥
的。
学生在没有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具体步骤的时候是做不好实验的,即使做了
也不知道我到底学到了什么,我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应该让学生讨论完实验的目的、实验
原理、实验的具体步骤,明确了实验的最佳方案后再动手实验,效果才好。
首先,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如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消耗掉?
(2)、如何测得消耗掉氧气的体积?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应该比较好解决,想到日常生活中的燃烧就可以
消耗掉氧气。
第二个问题可能就比较不容易想到具体设计了。
这时老师可以及时点拨,讲解
拉瓦锡是怎么做到的,学生受到启发后再重新讨论,明确选择的物质与氧气反应后不能生成
新的气体。
同学们的思路打开了,也就明白了实验的原理。
然后组织学生活动天地中实验的
具体做法和实验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学生也就非常积极了。
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
小组内的讨论、小组间交流和争论、小组的展示、学生的纠错互评、老师的适时点拨等环节,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然后学生在动手实验目的性就更强了。
拓展:(课外研究性学习:有时间也可当堂完成。
你还能设计出什么实验来测定空
气中氧气的含量?提供实验用品:红磷、酒精灯和实验装置等)
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不使学生仅局限于课本中的
实验,而是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从本质上来认识这个实验。
真切体会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学案导学(教学案的使用)
“学案导学”也就是课前预习,是我们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教学案的导学、导思和导练的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我们提前一天将教学案印发给学生,学生以教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为
主攻方向,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探讨实验,在尝试中获取知识,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
例如还是空气成分这节课,由于学生已经在小
学科学课上学过相关的知识,因此学生拿到学案后通过讨论、回忆、争论大部分内容都是可
以解决的,需要实验是验证时,我们的实验室是开放的。
学生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存在的疑
问写到学案旁边的空白处。
学生预习完的教学案是要收上来的,学生利用“教学案”自学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教
师要注意收集和整理,同时发现备课中没有设计的一些新问题,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我
们的备课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使用“教学案”。
上课时把教学案再重新发给学生,学生在围绕教学案上的内容自学和讨论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发现问题,根据实际上课班级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重新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的预设程序。
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包括自学的程度,自学状态,自学后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在讨论交流后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分析总结,取长补短,做到再一次备课。
(另外,要求教师作好课后反思工作。
教师在教学案的相关栏目填写“课后反思”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用。
)
4、“教学案”的使用效果
合理地利用“教学案”可使课堂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整体地提高。
让“高质限量”的“教学案”成为一种理念,也只有这样,学生在心理上才能形成一种“我能承受”“我能胜任”的心理,在学习上才能有更大的成就感。
教学案的使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强化了学法指导,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业绩稳居于全县前列。
作为一所湖区乡镇中学,2007年5月我校被评为“济宁市教学示范学校”, 2008年9月我校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12月8日,济宁市教研室各科教研员,对我校进行“跟进式”教学视导,并给予较好的评价。
2010年3月28日,山东省教研室八科教研员前来我校进行调研,对我校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案给予肯定,教研室卢巍老师说:“我见过很多的教学模式,真正把“释疑”旗帜鲜明地提出来的不多,你们的课堂做到了既教知识,又教素质,能让学生享用一生”。
总之,教学案导学式教学能较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较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
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在展示中发展,已成为我们化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附教学案:10~11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科“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案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B.水电解实验C.检验甲烷成分
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
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