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清热药详解

合集下载

第二章清热药 清热泻火

第二章清热药 清热泻火
1.热病心烦 治疗心热内盛,烦躁不安的要药 通泻三焦,尤其长于清心 2.湿热黄疸 ——湿热熏蒸肝胆 3.血淋涩痛 4.血热吐衄 5.目赤肿痛 6.火毒疮疡
【用法】生用、炒炭。
夏枯草
【性能】辛、苦,寒。肝、胆。 【功效】清热泻火,
明目, 散结消肿。
【适应证】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2.瘰疬、瘿瘤。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另,可做剧毒外用药的稀释剂 (升药,HgO )
知母
【性能】苦、甘,寒。 肺、胃、肾。
【功效】 清热泻火 滋阴润燥
(清润兼备,针对肺、 胃、肾三脏。)
石膏
辛甘大寒—泻火力强—重在清解 — 以实证为主—肺热喘咳,
胃火牙痛等
(入肺、胃) 清热泻火
【性能】 甘、苦、咸,微寒。 归肝、大肠经。 【功效】 清热明目, 润肠通便。
【适应证】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2.头痛、眩晕。 3.肠燥便秘。
1.清热泻火药
掌握:石膏、知母、桅子、夏枯草。 熟悉:天花粉、芦根、竹叶、决明子。 参考:寒水石、淡竹叶、鸭跖草、谷精草、密蒙花、 青葙子。
瘰疬,指发生于颈部、腋下等处淋巴结之慢性感染疾患者。 小者为瘰,大者为疬。症见初起肿块如豆,数目不等,皮色 不变,推之能动,不热不痛。继则融合成块,推之不移。 瘤,指皮下赘生的肿块。 瘿者,项瘤也。
3.乳痈肿痛。
乳癖,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 胀痛为主症,常见于中青年妇女。
决明子
【功效】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适应证】
1.热病烦渴。 清气分热作用不强,温热病气分热证兼口渴时应用 2.肺热燥咳。 清肺热,润燥化痰 3.内热消渴。 清胃热,生津 4.疮疡肿毒。 如作为注射剂可用于中期引产,但有致敏性。

第二章 清热药-概述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1)

第二章  清热药-概述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1)
生石膏-内服
功效
除烦止渴 收湿,生肌 敛疮,止血
煅石膏-外用
【临床应用】
石膏
生用: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煅用:收湿生肌 敛疮止血
1、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
1) 气分实热证:~知母、粳米、甘草(白虎汤)
2) 温病高热,气血两燔:~玄参、丹皮、赤芍、鲜生地、
板蓝根等
3) 热病伤阴,气津两亏:~人参、麦冬 (竹叶石膏汤)
夏枯草
辛、苦,寒。入肝、胆经。
清热泻火
功效


散结消肿
决明子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药用来源】
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成熟种子。
决明子
决明
小决明
【处方用名】

决明子
决明子、草决明
【性能特点】
决明子
甘、苦、咸,微寒。入肝、大肠经。
清肝明目 功效 润肠通便
【相似药物比较】 夏枯草

~天花粉、麦冬等。或~麦冬汁、犁汁 等。
【临床应用】

芦根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除 烦 止 呕 利 尿
2. 用于胃热呕哕。

~竹茹、枇杷叶等。
【临床应用】

芦根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除 烦 止 呕 利 尿
3. 用于肺热咳嗽、肺痈 吐脓。

1)肺热咳嗽,~瓜蒌皮、知母、浙贝 2)肺痈,~冬瓜子、生苡仁、桃仁(韦茎汤)
1
湿热并重:~黄柏、茵陈蒿等。(茵陈 蒿汤) 2) 热重于湿:~黄柏、甘草等。(栀子 柏皮汤)
【临床应用】

栀子
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凉血止血
3. 用于淋证涩痛。

清热药概述 七版

清热药概述 七版
第二章 清热药
中药教研室 王倩
一 含义
清——清解、清除 热——里热 清热药——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
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药 性 分 析
性味: 多苦,次为甘 寒凉
归经: 主入胃、肝经 次为肺、心经
三、功用及分类
清解里热——里热证
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
清热燥湿药:
热养阴药,热之虚实 实热证: 虚热证
清热泻火 清热解毒 清热燥湿 清热凉血 养阴透热 滋阴凉血除蒸
2.里热兼表证:先解表后清里,或配 解表药表里双解;
3.药性寒凉,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 慎用;或配健运脾胃之品;
4.阴虚患者,慎用苦燥之品,或配养 阴生津药;如咽痛(阴虚)
5.甘寒助湿,有湿者慎用;
6.真寒假热者禁用。 7.中病即止:
1)败胃气; 2)损伤阳气; 3)部分药可伤阴。

清热燥湿(兼泻火)——湿热证,火热证
清热解毒药:
类 清热解毒——热毒证
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营分、血分实热证
清虚热药:
清虚热——阴虚内热证;温病后期,邪热未 尽,阴液损伤之夜热早凉。
四、配 伍 方 法
1.兼有表证者:配解表药; 2.兼积滞,便秘:配泻下药; 3.气血两燔:清热泻火药配清热凉血药 4.体虚者:配补虚药;如黄芪、白术; 5.虚热者:清虚热药配清热凉血药及清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2章 清热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2章 清热药
金银花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
主治病症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1.外感热病,风热表证。
2.痈疮疖肿,肠痈,肺痈,乳痈。
3.热毒泻痢。
性能特点
温病各个阶段皆宜,常配连翘,在卫分能透表,气分能清解,营分能透营转气,血分能清解血分热毒。
配伍
金银花配连翘
金银花甘寒清泄疏透,功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泄散,微寒清,质轻浮,功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散结利尿;
4.阴虚肠燥便秘。
生地黄
用法
使用注意
鲜地黄长于清热凉血;干地黄长于滋阴。炒炭多用于止血。
本品寒滑腻滞,故脾虚食少便溏及湿滞中满者忌服。
玄参
性味归经
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
主治病症
清热凉血
滋阴降火
解毒散结
润肠
1.温病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2.热病伤阴之心烦不眠,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
3.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瘰疬痰核,阳毒脱疽。
功效
主治病症
泻火除烦
清热利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1.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
2.湿热黄疸,热淋,血淋。
3.血热之吐血、衄血、尿血。
4.热毒疮肿,跌打肿痛。
用法
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姜汁炒又除烦止呕。
栀子仁(用种子)善清心除烦,栀子皮(用果皮)兼清表热。
性能特点
配伍
栀子配淡豆豉
两药相配,清散郁热除烦力强,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2.生津止渴:天花粉、芦根
3.清肝明目:决明子、夏枯草、谷精草
石膏
性味归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药药理PPT课件

清热药药理PPT课件

1、抗病原微生物
B、清热药与抗生素进行比较
➢ 清热药作用广泛,不仅仅有抗感染作用 ➢ 清热药毒副作用小。
1、抗病原微生物
C、抗菌作用
➢ 抗菌谱 清热药抗菌谱较广。
➢ 抗菌机理 尚不清楚 可能包括以下环节:破坏菌体结构,细胞膜出 现皱缩并折入胞浆内;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 干扰糖代谢等。
➢ 抗菌有效成分 已明确的抗菌有效成分有小檗碱(黄连、黄柏、 三棵针)、黄芩素(黄芩)、绿原酸、异绿原 酸(金银花)、秦皮乙素(秦皮)、苦参碱 (苦参、山豆根)、连翘酯苷(连翘)、色胺 酮(板蓝根、青黛)、癸酰乙醛(鱼腥草)等。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方法学研究
➢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方法简单地说是将受试物经 口给予动物后,取其血清作用药物源加入离体 反应系统研究其药理作用的一种方法。
➢ 该方法的基本操作过程包括: ✓ 确定供血清动物 ✓ 给药(剂量?次数?) ✓ 采血(时间?) ✓ 分离血清(灭活?) ✓ 加入离体反应系统中实验观察(加入量?)或
➢ 一般而言,清热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弱,对 全身感染而言鲜能起效,对一些局部感染如 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能达到抗生浓度,效 果不错。
➢ 配伍或组成复方后抗生范围扩大。
1、抗病原微生物
B、清热药与抗生素进行比较
➢ 清热药抗菌作用弱。
➢ 清热药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疗效 确切,改善全身症状显著。
➢ 但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无论单味药还是 其有效成分的抗菌强度,一般均不及抗 生素。
➢ 他们认为这对中药研究十分重要,因为中药与西药 不同,它不是一个单体化合物,而是大量化合物的 混合体,中药中的每种化合物进入体内都可能经代 谢生成结构不同的其他化合物,在体内发挥药理作 用。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可以反应这些变化,而直接 添加药物则不能。

中药学——补虚药清热药

中药学——补虚药清热药

栀子
• 泻火除烦 : • 清热利尿——特点:
导热邪及湿热之邪通 过三焦由小便排除体 外。 • 凉血解毒: • 消肿止痛 : • 注意:品种,炮制品, 配伍,外用法。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三分。
芦根
• 清热生津(特点:清 里热兼透表热。)
• 止呕除烦 (特点: 清胃热以止呕 )
• 宣毒透疹: • 清热利尿: • 附:苇茎 :以清热
火烫伤,麻疹不畅等。 • 注意:便溏者慎服。丘
疹性皮肤炎皮损色白者 不宜。用量。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三分。
水牛角
• 苦、咸,寒。 • 清热凉血—热入营血
证。 • 解毒消斑—血热发斑,
疮痈等。 • 注意:先煎或入丸散。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三分。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 清热解毒——用于痈 肿疔疮,喉痹,丹毒, 热毒血痢。
• 泻肝胆火——善治肝 火耳聋耳鸣等)
• 注意:用量,禁忌病 证。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三分。
苦参
• 清热燥湿: • 祛风杀虫止痒: • 利尿: • 作用部位在下、在 外 注意:配伍(配白鲜皮,
配当归、贝母,忌配 藜芦),禁忌证。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三分。
十大功劳
• 苦,寒,归肝、胃、大 肠经。
之遗精,以及血热吐 血。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三分。
夏枯草
• 清火明目——用于肝 火亢盛之目珠疼痛, 用寒凉药反剧者,或 入夜尤甚者等。
• 散结消肿:瘰疬、痰 核等。
• 降血压: • 用法: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三分。
决明子
• 清肝明目: • 平肝潜阳:用于肝阳

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

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入肺、胃、胆、大 肠经。清热燥湿之中尤善清泄中上焦湿热 及肺火,为治湿温暑湿、脘腹痞闷及肺热 咳嗽之要药;又能清胆火而和解少阳,治 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兼入血分,能直折 火势而凉血止血,治血热出血;还能清胎 热安胎,治热扰胎动不安。
黄连
[性能特点]:本品甘苦寒,入肺、胃经。既善 清肺胃之热,又擅养阴而生津止渴。既为治 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水渴之良药,又为治肺 热、肺燥咳嗽之常品。且能清热消肿排脓, 善治痈肿疮疡。
竹叶
来源:为禾本科多年 生常绿灌木或乔木淡 竹的干燥叶。其卷而 未放的幼叶,称竹叶 卷心。主产于长江流 域各省。全年均可采 收。鲜用或晒干,生 用。
原生态 药材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 经。
[功 效]: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临床应用]:
1 . 用于热病口渴,内热消渴。 2 . 用于肺热咳嗽或燥咳。 3 . 用于痈肿疮疡。 4、用于中期妊娠引产。 [用法用量]:煎服,10 ~ 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孕 妇慎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解肌透达,大寒清 泄里热,甘寒生津除烦,主入肺胃,为 清热泻火之首药,温病气分实热非此不 能除;且善清肺热,又泻胃中之火,为 治肺热咳嗽、胃火牙痛之良药。煅后外 用,又能清热收湿、敛疮生肌,常用于 疮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等。
知母
来源:为百合科多年
[性味归经]: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 经。
[功 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临床应用]:
1 . 用于热病烦渴。
2 . 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6 ~ 15g。鲜品15~30g。

第二章清热药

第二章清热药

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膏【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

【处方用名】石膏、生石膏、煅石膏、白虎、冰石。

【性味归经】甘、辛,大寒。

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外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处方用名】知母、光知母、净知母、毛知母、肥知母、盐知母。

【性味归经】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处方用名】芦根、苇根、苇茎。

【性味归经】甘,寒。

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栀子、山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栀子仁、栀子皮、越桃、枝子。

【性味归经】苦,寒。

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带花的干燥果穗。

【处方用名】夏枯草、夏枯花。

【性味归经】辛、苦,寒。

归肝、胆经。

【功效】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来源】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处方用名】决明子、草决明、马蹄决明/【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

归肝、大肠经。

清热燥湿药黄芩【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处方用名】黄芩、枯黄芩、片黄芩、子黄芩、炒黄芩、酒黄芩、黄芩炭。

【性味归经】苦,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处方用名】黄连、川连、味连、雅连7、云连、鸡爪连、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

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除去栓皮的干燥树皮。

习称“川黄柏”。

【处方用名】黄柏、川黄柏、盐黄柏、柏皮、川柏。

【性味归经】苦,寒。

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

清热药一、概念:以清解里热,主治里热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药性大多寒凉,味多苦。

主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里热证,如外感热病高热、阴伤内热、温毒发斑、痈肿疮毒等。

二、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虚热药1.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之壮热、烦渴、谵语、发狂、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洪大等,以及肺热、胃火、心火等引起的多种实热证。

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等。

2.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肝胆湿热之胁肋胀痛、黄疸、口苦脾胃湿热之胃脘胀闷、纳呆、呕恶、口腻等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痔漏等膀胱湿热之尿急、尿频、尿痛、尿浊、尿少等黄芩、黄连、黄柏等3.清热凉血药主治血热证。

温病热入营血:可见身热夜甚,心烦躁扰,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或见多种出血现象,舌质红绛。

内伤血热证:可见心烦,少寐,手足蜕皮,毛发脱落,月经先期量少,舌红少苔。

生地、玄参、丹皮、赤芍。

4.清热解毒药主治各种热毒证,内脏热毒如咽喉肿痛、肺痈、肠痈等,外科热毒如疮痈、丹毒、痄腮等,其他如毒蛇咬伤、癌症等均有治疗作用。

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等。

5.清虚热药主治阴虚内热之午后发热、骨蒸发热、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虚烦不寐、盗汗,舌红少苔,以及温病后期,热伤真阴之夜热早凉、神疲倦怠等。

也可用于小儿疳热等。

如青蒿、白薇等。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大寒清热,味辛透热,退热力强):气分实热证(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热咳嗽;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疮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知母清热泻火: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嗽;滋阴润燥:肺燥咳嗽;阴虚劳嗽。

肠燥便秘;胃热消渴。

阴虚火旺,潮热盗汗,骨蒸潮热。

【配伍】知母配黄柏:知母苦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黄柏苦寒,功能清热泻火。

中药学笔记 4 清热药

中药学笔记  4  清热药

第二章:清热药1.含义:清解里热为主,治里热证的药物。

2、四性:多寒凉 3. 五味:苦、甘、咸。

4.主:多沉降 5.治则:热者寒之,疗热以寒药。

6.功效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虚热药。

7.主治:气分实热证、湿热证、血分实热证、热毒证、虚热证(阴虚内热在)、脏腑热证。

8:使用注意:脾胃气虚、虚寒、食少便溏者、阴虚内热慎用;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者忌用;中病即止。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主治:1.温热病气分热实证(温病热入气分证)。

2.脏腑热证(肺、胃、心、肝)一.善清肺胃之热: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鸭跖草。

石膏1.性味归经:大寒、甘、辛。

肺、胃经2.性能特点:重在清解,清热泻火要药,治疗气分实热证(阴阳经热)及肺胃火热诸证要药.3.功效应用:(1)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实热诸证①气分实热证:(邪在气分、高热、烦渴、脉洪大)——白虎(四大)证——知母相须为用——白虎汤。

②肺热咳嗽(肺热证)——麻杏石甘汤③胃火、牙、头痛(胃热证)。

胃火上亢——清胃散; 胃热阴虚——玉女煎;火热上炎头痛——石膏散。

④内热消渴(2)煅:敛疮、收湿、止血、生肌①疮疡不敛——升药配伍——九一丹②湿热侵淫湿疹、水火烫伤(3)止血:外伤出血(外用)4.注意:脾胃虚寒、阴虚内热忌用。

知母1.性味归经:寒、甘、苦。

肺、胃、肾经2.性能特点:重在清润,为虚实两清之品;既清肺胃泻火又善除骨蒸而退虚热;火热内盛津已伤者尤宜。

3.功效应用:(1)清热泻火——实热诸证①气分实热证:(邪在气分、高热、烦渴、脉洪大)——白虎(四大)证——知母相须为用——白虎汤。

②肺热咳嗽(肺热证)——二母宁嗽丸③阴虚燥咳(肺阴虚证)——二冬二母汤(2)生津润燥——(脏腑)阴虚津亏诸证(尤善滋肺、胃、肾阴)①阴虚消渴(消渴病)——玉液汤②骨蒸潮热(阴虚内热证、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③肠燥便秘——配地黄、玄参等4.注意:滑肠之弊,脾虚便溏慎用。

《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

《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

《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都是药性寒凉,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即是《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意义。

为了方便掌握本章各种清热药的特点,现根据各药的专长,再分为下列六小类:(一)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

(二)清肝明目药: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等症。

(三)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四)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

(五)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

(六)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清热药性属寒凉,多服久服能损伤阳气,故对于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弱者须慎用,如遇真寒假热的证候,当忌用。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能清解气分实热,清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烦渴、神昏、脉洪实有力、苔黄或燥等里热炽盛的症候。

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使用本类药物时,当考虑照顾正气,勿令伐太过,必要时可与扶正药物配伍应用。

石膏【药用】本品为单斜晶系的硫酸钙矿石。

【性味与归经】辛、甘,大寒。

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收敛生肌。

【临床应用】1.用于温热病、肺胃大热、高热不退、口渴、烦燥、脉洪大等症。

石膏药性大寒,善清气分实热,故适用于肺胃实热的症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以增强清里热的作用。

2.用于温病高热,身发斑疹。

温病发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热炽盛所致,此是气血两燔的现象。

在临床上遇到此种症候,常用清热泻火较强的石膏,配合凉血解毒的药物如玄参、丹皮、赤芍、鲜生地、板蓝根等同用。

3.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症。

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4.用于肺热咳嗽、气喘。

邪热袭肺,身发高热、咳嗽、气急鼻煽、口渴欲饮等症,可用石膏清泄肺热,佐以麻黄、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汤)。

第二章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第二章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芦 根
【来源】 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鲜用,晒干生用 【药性】 甘,寒。趋向沉降。归肺、胃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1.清热泻火除烦,生津止渴—— 芦根其性不 热病伤津口渴 滋腻,生津不 内热消渴 恋邪,故凡温 热病见津伤烦 肺热咳嗽 渴者用之皆宜。 肺痈咳吐脓血 2.止呕——胃热呕哕 3.利尿——热淋涩痛,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 煎服,干品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栀 子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
【药性】 苦,寒。趋向沉降。归心、肺、三焦经。 【炮制与功效】 生用多走气分而泻火 炒用可缓和其苦寒
炒焦多入血分而止血
【使用注意】 苦寒伤胃,阴血亏虚,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栀 子
【功效与临床应用】 1 .泻火除烦——热病心烦: 外感热病,发热烦闷 高热烦躁,神昏谵语 2 .清热利湿—— 湿热黄疸,小便短赤 湿热下注,淋证涩痛
夏枯草与决明子比较
【相同点】 二者均寒性而入肝经,皆能清肝明目,用治肝火目赤。 【不同点】 夏枯草——清肝火之力较强,为治目珠疼痛之要药;又辛散
苦泄,能消肿散结,为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多用。
决明子——兼能润肠通便,善治肠燥便秘。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决明子
【来源】 为豆科植物决明的成熟种子。生用或炒用。 【药性】 甘、苦、咸,微寒。趋向沉降。归肝、大肠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1.清热明目—— (1)虚实目疾: 肝热目赤肿痛、羞明多泪 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 肝肾阴亏,目暗涩痛 (2)肝阳上之亢头痛、眩晕 2.润肠通便——内热肠燥便秘 (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或泡茶饮) 【使用注意】 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02-清热药

02-清热药
知母重在滋润肺胃之燥,兼能滋肾降火,润肠通便,故 肺燥咳嗽,烦渴消渴,骨蒸劳热,阴虚肠燥便秘均可用之。 总之,石膏以清肺凉胃为用,知母则上能清肺,中能凉胃, 下泄肾火为其所长。
芦根
【 药材来源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 苇的根茎。
天花粉
【 药材来源 】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 燥根。
栝楼
天花粉
忍冬
金银花
连翘 【药材来源】为木犀科落叶灌木连翘的果实。
连翘
连翘药材
【药性分析】 银花、连翘
均能清热解毒,凉散邪热,可用治痈肿疮毒,红 肿热痛及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邪在卫分或温邪入营 等症。银花芳香疏散,散热力胜,炒炭凉血止痢,还 可用治热毒血痢。连翘心清心除烦效佳,多用治热入 心包,神昏谵语,连翘并可消痈散结,利尿通淋,为 治疗痈肿瘰疠、尿闭淋病之良药。
【分类】
清热药由于药性及功效、主治病证的不同,可分为 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 清虚热药五类。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热与火均为六淫之一,属阳邪,有轻重之分,轻者为热,重
者为火,且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故清热与降火两者密不可
分。本类药物性属寒凉,味多苦甘,苦寒以清热降火,甘寒以生
水牛角与犀角功效基本相同,临床可代犀角使用,唯药力 稍差,需加大剂量使用,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 时以上。
玄参 【药材来源】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玄参的根。
玄参
玄参
【药性分析】
玄参、生地
滋阴凉血功效玄参与生地相似,凡热入营血, 舌绛神昏,温邪伤阴,心烦口渴,尿赤便秘及阴虚 发热,劳嗽咳血,内热消渴,温毒发斑等症均可用 之。然生地滋阴效佳,玄参解毒功良,兼能散结消 肿,故肝肾阴虚多用生地,喉痹痄腮,瘰疠痈肿多 用玄参。

第二章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第二章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长于凉血消斑 长于解毒利咽喉 均用治风热表证,温热病,温毒发斑, 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痄腮 温毒发斑多用 咽喉疼痛多用
第三节
来源
清热解毒药-青黛
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 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
或茎叶经加工制得后的粉末或团块、颗粒。 【药性】苦、咸,寒。归肝、肺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1.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痄腮 喉痹 本品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与大青 疮痈 叶、板蓝根相似,且长于凉血消斑。 丹毒 热毒发斑 吐血衄血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青黛
【功效与临床应用】 2.泻火定惊---肝热惊痫 肝火犯肺之咳嗽痰血 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 入丸散,1~3g。外用适量。
本品能清泻肝火而定惊痫,泻肺火
而止痰血。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贯众
来源 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根茎及叶柄残基。 【药性】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1.清热解毒--- 疮痈肿毒 丹毒 口疮 咽喉肿痛
本品味苦性大寒,入心、肺、胃经。善 泻心胃之热而解热毒,兼能利咽、消肿。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大青叶
本品长于凉血消斑,兼可散表热。
【功效与临床应用】 2.凉血消斑--- 风热表证 温热病--各个阶段及气血两燔证都适用
【按语】
本品古称为“蓝”,以多种植物入药。《中国药典》2015 版将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定为大青叶正品。将蓼科植物蓼 蓝的叶定名为蓼大青叶。此外,爵床科植物马蓝、马鞭草科 植物路边青等在不同地区也作大青叶使用,性能、功效与主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疮痈肿毒 本品味苦入心,性寒清热。长于清心火,有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善治热毒疮痈、 瘰疬结核 瘰疬,《珍珠囊》称之为“疮家圣药”。 咽喉肿痛

清热药-详解

清热药-详解

一、概念: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主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作用、适应证、分类1、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清热泻火药。

2、清热燥湿:湿热证—清热燥湿药。

3、清热解毒:热毒证—清热解毒药。

4、清热凉血:血分实热证—清热凉血药。

5、清虚热:虚热证—清虚热药。

三、配伍规律1、表热与里热同时存在,先表后里,若里热较盛,表里同治2、里热兼体虚—配补益药3、里热兼积滞者—配泻下药4、气分热兼血分热—气血两清四、使用注意1、大苦大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弱者慎用。

2、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故阴虚者慎用。

五、现代研究: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药具有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又有消炎、解热、镇静降压等作用。

有些清热药并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以及解蛇毒、抗肿瘤、利胆保肝、降低谷丙转氨酶等作用。

一、药性特点本类药物多苦寒或甘寒,具有清热泻火作用。

二、作用适应证清热泻火1.气分实热证:大热、大汗、大渴、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便干、苔黄。

2.脏腑实热证: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心烦不眠、肝火目赤等。

★石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为含水硫酸钙的矿石,分布于全国各地。

炮制:生用或煅用。

生石膏:性味大寒,善清气分实热;煅石膏:又称熟石膏,煅制后寒性已降,多供外用,具有生肌敛疮之功。

饮片:呈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常附有青灰色或淡黄色片状杂质。

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1.清热泻火,除烦止咳:(1)气分实热证。

知母、粳米等,如:白虎汤。

(2)气血两燔之发斑发疹。

白虎汤加玄参、水牛角,如:化斑汤。

(3)肺热喘咳。

麻黄、杏仁等,如:麻杏石甘汤。

(4)胃火牙痛。

知母、牛膝等,如:玉女煎升麻、黄连等,如:清胃散。

※为清解肺胃气分实热证之要药。

2.收湿敛疮(煅石膏):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创伤久不收口及湿疹。

煅石膏研末外用。

【用量用法】15~30克,大量可用到180~240克。

2-第二章-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2-第二章-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栀子
栀子
栀 子(山栀子)
1. 泻火除烦:本品苦寒清降,善泻三焦 之火,尤善清心火。
(1)热病烦闷,不得眠。 +?如栀子豉汤。
(2) 三焦火毒炽盛之证。如黄连解毒汤。
2. 清热利湿:并能退黄疸,用于湿热黄
疸。如茵陈蒿汤(茵栀黄注射液)。
3.解毒凉血:用于疮疡肿毒,有凉血止血
之功,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多炒炭用。
芦根
天花粉
芦根、天花粉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相同点: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 气分实热证(缓和,辅助) ● 热病伤津,烦热口渴(相须) ◇清肺热: ● 肺热咳嗽
芦根的个性
清热力强, ● 清肺祛痰排脓: 肺痈吐脓,如苇茎汤。 ● 清胃止呕: 胃热呕吐、呃逆 ● 利尿: 热淋涩痛、小便短赤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 热与火的关系:
–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
–清热=泻火
清热泻火药含义
• 清热泻 气分实热证的药物。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 主治:
气分实热证
温病的气分实热证 ---高热、汗出、烦渴, 甚至神昏谵语,脉象洪大有力 (退热作用)
清气分热
• 功效:
(1) 气分实热证。壮热、烦渴、汗出、脉 洪大(白虎四大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 如白虎汤。
也用于气血两燔证:如清瘟败毒饮 余热未清,气津两伤:如竹叶石膏汤
1.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2)肺热喘咳。 +?,如麻杏石甘汤。 (3)胃火牙痛。 +?,如清胃散。
2. 收敛生肌(煅后、外用):用于疮
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
用法:安全。鲜品加倍,清热 生津、利尿作用佳。

中药药理学(精)

中药药理学(精)
《中药药理学》
第二章 清热药
清热药
● 定义 凡以清热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清热药。 ● 热证概念 ★ 指体温升高的发热; ★ 泛指体温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患者出现一系列热象:口干、咽燥
、面红、目赤、火便干洁、小便短赤、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脉 数。 ● 热证分类 ★ 表热证 解表药(辛凉) ★ 里热证 清热药
资料。体外筛选无效的,体内不一定都无效。 ★ 抗菌作用体外筛选,由于中性药杂质多,除抗菌成分外,鞣质、
PH都可影响抑菌效果。
清热药药理作用 - 抗菌作用
提问:抗菌作用能否作为衡量清热药疗效好坏的唯一指标?(如何 正确认识清热药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 许多中药抗菌作用不够强,但对许多感染性疾病有显著疗效 ★ 清热药的抗菌作用与临床疗效不一致; ★ 不少清热药虽抗菌力不强,却具有明显的解毒、抗炎、解热和
菌);复方(黄连解毒汤、泻心汤等)抗菌力不易产生 ★ 用于肠道感染时,吸收少,副作用小、疗效佳。 ● 抗菌机理 可能对细菌呼吸、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及细胞毒作用有关。
黄连药理作用
● 抗毒 ★ 黄连对多种细菌毒素有明显解毒作用。 如:对细菌内毒素致大鼠发热死亡保护作用; ★ 在低于抑菌浓度时,抑制金葡菌凝固酶形成,组织损害; ★ 对霍乱弧菌、大肠杆菌毒素致腹泻有对抗作用。 ● 抗炎 ★ 黄连及小檗碱对实验性炎症早期渗出、水肿和晚期肉芽增生有明
黄连
● 功用
清解燥湿、泻火解毒
● 主要成分
小檗碱(黄连素)占3~5% 黄连碱 掌叶防已碱(巴马亭)、药根碱等
黄连药理作用 - 抗菌作用
● 有效成分 小檗碱 ●抗菌作用特点 ★ 广谱:以对痢疾杆菌、结核杆菌、金葡菌作用最强。 ★ 与浓度有关: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 与配伍有关:单用(黄连或黄连素),易产生抗药性(尤其金葡

中药学清热药归纳总结

中药学清热药归纳总结

中药学清热药归纳总结1. 清热药的基本概念清热药,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清凉,是不是?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帮我们清理体内的“热”。

在中医理论中,热可是个大问题,热过多就容易让人烦躁,甚至生病。

我们可以把清热药想象成那种一杯清凉的绿豆汤,喝下去立刻神清气爽。

比如说,夏天一来,大家都爱喝点消暑的饮料,这也是清热的一种体现哦。

1.1 清热药的分类在这儿,清热药其实可以分为几类: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和清热凉血药。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担心,咱们一个个来。

清热解毒药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主要是针对那些发炎、肿痛的情况,像黄连和金银花这些都是高手哦。

它们就像你的好朋友,遇到麻烦总是会来帮忙。

1.2 清热泻火药接下来是清热泻火药。

这些药物主要是为了降温解热,像是心火旺盛的人喝凉水一样舒服。

比如说,石膏和知母,这两个小家伙可是不少发热症状的“救星”。

用它们的朋友,往往都是那些感觉到脸上火辣辣的,简直像是锅里煮水了,心情自然不会好。

2. 清热药的使用那么,清热药到底怎么用呢?其实,它们的用法也挺简单。

通常来说,医生会根据你的症状,给你开合适的药方。

就像你去餐厅点菜一样,得看你今天的“胃口”。

有的人可能需要一剂重口味的药,像是黄连,效果立竿见影;有的人则可能需要些温和的药,比如菊花,慢慢来,感觉就像是在海边慢慢享受日落一样。

2.1 日常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清热药不仅限于药材,还有许多食材也是它们的好帮手。

像夏天时喝的绿豆汤、苦瓜、甚至是凉茶,都是清热的好选择。

试想一下,躺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杯冰凉的饮品,简直就是享受生活呀。

清热药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对抗“热”,还可以调理身体,让我们随时保持清爽的状态。

2.2 注意事项不过,话说回来,使用清热药的时候也得小心,不能随便乱来。

尤其是那些脾胃虚寒的人,喝太多清热药可就要小心了,容易让自己冷得发抖。

就像我们在夏天吃冰淇淋,虽然爽,但吃多了肚子也受不了。

记得找医生咨询,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总是没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清热药一、最佳选择题1、关于生地黄的说法正确的是A、治疗湿温,暑湿,湿热胸闷、黄疸、泻痢、淋痛、疮疡B、治疗热病后期伤阴,阴虚发热,内热消渴C、治疗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耳聋胁痛等D、治疗乳痈,痈肿疮毒,各种内痈E、治疗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2、能退虚热,清肺降火的药物是A、石膏B、黄芩C、鱼腥草D、地骨皮E、穿心莲3、治肺热咳嗽常用药对为A、地骨皮+秦皮B、地骨皮+白前C、地骨皮+桑白皮D、射干+马勃E、桔梗+甘草4、青蒿与地骨皮除均能退虚热外,又均能A、凉血B、清肺降火C、生津D、解暑E、利尿5、既能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的药物是A、穿心莲B、龙胆草C、牡丹皮D、水牛角E、生地黄6、生地黄的主治病证不包括A、热结便秘B、温病热入营血C、阴虚发热D、内热消渴E、血热妄行7、能清热解毒,善治疔疮的药物是A、栀子B、紫花地丁C、夏枯草D、土茯苓E、天花粉8、白花蛇舌草的功效是A、清热解毒、止血B、清热解毒、利湿C、清热解毒、止痢D、清热解毒、活血E、清热解毒、凉血9、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的共同功效是A、清热解毒,燥湿B、清热解毒,凉血C、清热解毒,利湿D、清热解毒,利水消肿E、清热解毒,活血止痛10、治肺热咳喘,热淋涩痛宜选A、重楼B、半边莲C、萹蓄D、穿心莲E、海金沙11、大青叶的功效是A、清热解毒,燥湿止带B、清热解毒,利水消肿C、清热解毒,凉血止痢D、清热解毒,凉血消斑E、清热解毒,利尿消肿12、治疗肠痈,当首选的药组是A、紫花地丁、野菊花B、败酱草、大血藤C、金银花、连翘D、鱼腥草、重楼E、蒲公英、鱼腥草13、善治乳痈肿痛的药物是A、芦根B、蒲公英C、败酱草D、紫花地丁E、鱼腥草14、治痰盛咳喘和热结痰盛咽喉肿痛宜选A、板蓝根B、金银花C、蒲公英D、射干E、牛黄15、既清热解毒,又息风定惊的药是A、重楼B、半边莲C、穿心莲D、大血藤E、马勃16、山豆根的用量是A、O.25~O.5gB、O.5~1gC、5~10gD、3~6gE、1~2g17、以下不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功效的药物是A、射干B、马齿苋C、大青叶D、山豆根E、板蓝根18、射干不具有的功效是A、祛痰B、利尿C、利咽D、清热E、散结19、属于连翘的功效是A、清热解毒,消肿利咽B、疏散风热,消肿散结C、消肿散结,利尿止血D、疏散风热,湿热泻痢E、凉血消斑,利咽消肿20、蒲公英的功效是A、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B、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C、清热解毒,凉血,利咽D、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E、清热解毒,凉血止痢21、有退虚热功效的药物是A、龙胆草B、黄连C、黄芩D、栀子E、黄柏22、关于黄芩的说法正确的是A、治疗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B、治疗热病伤阴心烦不眠,阴虚火旺骨蒸潮热C、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利尿D、治疗湿温,暑湿,湿热胸闷、黄疸、泻痢、淋痛、疮疡E、治疗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23、黄柏配苍术A、既善清解营血分之热,又善滋阴生津,还能滋润滑肠B、既能清热凉血、养阴护营,又能滋阴降火、润燥滑肠,还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C、既善清肝火除血分郁热而凉血,又善活血化瘀而止痛D、既清热又燥湿,且走下焦,治湿热诸证,特别是下焦湿热证有效E、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

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热,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24、清热燥湿,善治下焦湿热证的药对宜选A、黄连、木香B、茯苓、猪苓C、夏枯草、淡竹叶D、黄柏、苍术E、苍术、厚朴25、治疗阴虚盗汗,遗精,骨蒸潮热宜选A、黄柏B、黄芩C、牡丹皮D、牛黄E、苦参26、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功效的药物是A、龙胆草B、黄连C、黄芩D、苦参E、黄柏27、芦根的功效有A、泻火、止汗、生津B、除烦、止呕、利尿C、清热、燥湿、止呕D、除烦、止泻、利尿E、泻火、止泻、利尿28、淡竹叶的功效有A、生津润燥、除烦B、清热泻火、滋阴C、除烦止渴、凉血D、清热除烦、利尿E、清热燥湿、利尿29、关于芦根的描述正确的是A、治疗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

热毒疮肿,跌打肿痛B、治疗目赤肿痛,目珠夜痛C、治疗痈肿疮疡,跌打肿痛D、治疗胃热呕哕,肺热或外感风热咳嗽,肺痈吐脓E、治疗肺热咳嗽,燥热咳嗽,阴虚劳嗽30、石膏的性味是A、酸、苦,大寒B、苦、咸,大寒C、甘、酸,大寒D、辛、甘,大寒E、甘、淡,大寒31、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功效的药是A、石膏B、生地黄C、知母D、玄参E、栀子32、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的药是A、蒲黄B、栀子C、芦根D、知母E、小蓟33、不属于清热药分类的是A、清热泻火药B、清热燥湿药C、清热解毒药D、清热止血药E、清虚热药二、配伍选择题1、A.半边莲B.黄连C.马齿苋D.穿心莲E.胡黄连<1> 、骨蒸潮热,小儿疳热的治疗药物是A B C D E<2> 、毒蛇咬伤,蜂蝎刺蜇的治疗药物是A B C D E<3> 、血热妄行吐衄,痈疽肿毒,目赤肿痛,耳道疖肿,湿热疮疹的治疗药物是A B C D E<4> 、治疗热淋,血淋的药物是A B C D E2、A.银柴胡B.苦参C.穿心莲D.胡黄连E.麻黄<1> 、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宜选用A B C D E<2> 、治湿热泻痢,痔疮肿痛,宜选用A B C D E3、A.苦、咸,寒B.苦、甘,寒C.辛、甘,寒D.辛、淡,寒E.苦、辛,寒<1> 、青蒿的性味是A B C D E<2> 、白薇的性味是A B C D E4、A.散结消肿B.滋阴降火,解毒散结C.收湿敛疮,生肌止血D.泻火解毒E.活血散瘀<1> 、除清热凉血外,水牛角还能A B C D E<2> 、除清热凉血外,玄参还能A B C D E<3> 、除清热凉血外,牡丹皮还能A B C D E<4> 、石膏生用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能A B C D E<5> 、夏枯草除清肝明目,还能A B C D E5、A.凉血,养阴B.凉血,清肺C.凉血,通淋D.凉血,利咽E.凉血,定惊<1> 、马齿苋的功效是A B C D E<2> 、水牛角的功效是A B C D E6、A.青蒿B.蒲公英C.黄连D.赤芍E.青黛<1> 、湿热黄疸,热淋涩痛治疗宜选用A B C D E<2> 、肝火扰肺之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治疗宜选用A B C D E<3> 、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瘕瘕,跌打肿痛治疗宜选用A B C D E<4> 、暑热烦渴,暑热外感治疗宜选用A B C D E7、A.马齿苋B.红藤C.白花蛇舌草D.熊胆E.射干<1> 、血热崩漏、便血的治疗药物是A B C D E<2> 、痈肿疮毒,咽喉肿痛,肠痈,毒蛇咬伤的治疗药物是A B C D E<3> 、痰盛的咳喘证的治疗药物是A B C D E<4> 、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的治疗药物是A B C D E8、A.鱼腥草B.射干C.白头翁D.败酱草E.青黛<1>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的治疗药物是A B C D E<2> 、血滞胸痛腹痛,产后瘀阻腹痛的治疗药物是A B C D E<3> 、热毒发斑,血热吐血、咯血、衄血等证的治疗药物是A B C D E<4> 、肺痈咳吐脓血,肺热咳嗽痰稠的治疗药物是A B C D E9、A.清热解毒、息风止痉B.清热解毒、祛瘀止痛C.清热燥湿、止痒D.清热解毒,凉血消斑E.清热解毒、利水消肿<1> 、半枝莲和半边莲均具有的功效是A B C D E<2> 、大血藤、败酱草均具有的功效是A B C D E10、A.秦皮B.蝉蜕C.马勃D.射干E.山豆根<1> 、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燥湿止带,清肝明目的药物是A B C D E<2> 、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祛痰利咽,散结消肿的药物是A B C D E11、A.清热解毒,明目止痉B.清热解毒,利湿退黄C.清热解毒,疏肝和胃D.清热解毒,凉血消肿E.清热解毒,祛痰排脓<1> 、紫花地丁具有的功效是A B C D E<2> 、金荞麦具有的功效是A B C D E12、A.板蓝根B.蒲公英C.败酱草D.鱼腥草E.紫花地丁<1> 、善治肺痈咳吐脓血,肺热咳嗽痰稠的药物是A B C D E<2> 、善治乳痈,各种内痈的药物是A B C D E13、A.金银花B.板蓝根C.牛黄D.青蒿E.鱼腥草<1> 、具有治疗温病高热动风,小儿急惊抽搐作用的是A B C D E<2> 、具有治疗咽喉肿痛,丹毒,大头瘟疫的药物是A B C D E14、A.泻肝火B.退虚热C.安胎D.养阴清热E.清心火<1> 、黄芩的功效是A B C D E<2> 、黄柏的功效是A B C D E<3> 、龙胆草的功效是A B C D E15、A.黄连配吴茱萸B.黄连配木香C.黄连配半夏、瓜蒌D.黄柏配苍术E.青蒿配白薇<1> 、既清热泻火燥湿。

又疏肝和胃制酸,治疗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的药对是A B C D E<2> 、既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的药对是A B C D E<3> 、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治疗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的药对是A B C D E<4> 、既清热又燥湿,且走下焦,治湿热诸证,特别是下焦湿热证有效的药对是A B C D E16、A.芦根B.淡竹叶C.天花粉D.栀子E.夏枯草<1> 、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姜汁炒又止烦呕的药物是A B C D E<2> 、治疗胃热呕哕。

肺热或外感风热咳嗽,肺痈吐脓的药物是A B C D E<3> 、治疗热病烦渴。

心火上炎并移热于小肠之口疮尿赤。

水肿,热淋,湿热黄疸的药物是A B C D E<4> 、治疗目赤肿痛,目珠夜痛的药是A B C D E17、A.收敛生肌B.滋阴润燥C.凉血解毒D.清热利尿E.清热燥湿<1> 、知母的功效是A B C D E<2> 、煅石膏的功效是A B C D E<3> 、芦根的功效是A B C D E18、A.生津润燥、利尿B.调经止带、利尿C.除烦止渴、利尿D.清热除烦,利尿E.清热燥湿、利尿<1> 、淡竹叶的功效是A B C D E<2> 、栀子的功效是A B C D E19、A.决明子B.蔓荆子C.钩藤D.郁李仁E.天花粉<1> 、既治肝热目赤,又治热结便秘的药物是A B C D E<2> 、既治肺热咳嗽,又治热病伤津口渴的药物是A B C D E三、综合分析选择题1、患者,女,35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