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兽医学-第二章清热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02清热药

中药学—02清热药

适应范围
第一章
概述
1.辨明热证的虚实
注意事项
实热证有气分热、营血分热及气血两燔之别,应分别予以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
虚热证有邪热伤阴、阴虚发热及肝肾阴虚、阴虚内热之异,则须清热养阴透热或滋阴凉血除蒸。
2.辨明热证的兼证
若里热兼有表证,治宜先解表后清里,或配解表药用,以达到表里双解;
若里热兼积滞,宜配通里泻下药用。
第二章
清热泻火药
清肺胃火
石膏 知母 芦根 花粉
清心胃火
竹叶 淡竹叶 栀子
清肝火
夏枯草 决明子
第二章
清热泻火药
性味
辛、甘,大寒
石 膏
用法用量
内服:用生石膏,5~60g,先煎 清热泻火宜生用 敛疮止血宜煅用
归经
归肺、胃经
使用注意
忌 脾胃虚寒者 阴虚内热者
第二章
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风湿热痹
栀 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10g 生用——走气分而泻火 炒黑——入血分而止血
归经
归心、肺、三焦经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本品苦寒伤胃
第二章
清热泻火药
泻火除烦
热病烦闷——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 肺热咳嗽 胃火呕吐 肝火目赤
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清热利湿

湿热黄疸——清利下焦肝胆湿热
血淋涩痛——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
第一章
概述
1
清热泻火药
2
清热燥湿药
3
清热凉血药
4
清热解毒药
5
清虚热药
分类
陆伍肆叁贰壹
清清清清清概 虚热热热热述 热解凉燥泻 药毒血湿火

中药学:第二章 清热药

中药学:第二章 清热药
2、胃热呕哕:芦根饮子。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苇茎汤。 4、热淋涩痛:用于热淋,小便短赤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用量加倍 ,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天花粉
天花粉(瓜蒌根)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 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卫气营血辨证
用于温病辨证,清代叶天士所创。 即以外感温病由浅入深或由轻而重的病理过 程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各有 其相应的证候特点。 卫气营血四个证反映了温病过程中病情浅深 轻重不同的四个层次,病证的传变规律一般由卫 分开始,依次逐渐加深传入气分,深入营分、血 分。
卫分证
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是温热病邪侵犯肺与 皮毛所表现的证候。 因肺能敷布卫气达于周身体表,外与皮毛相合 ,主一身之表,且肺位最高,与口鼻相通,因而 卫分证候属表,病位浅。 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或伴有头痛、 身疼、咽干、咳嗽、苔白、脉浮等。 治则宣肺解表。
知母苦甘性寒质润,重在清润,清热之中又善滋阴润燥,滋
肺肾之阴而润肺除蒸,故多用于肺燥干咳、阴虚消渴、肠燥便 秘以及肾阴不足之骨蒸潮热等证。
芦根
芦根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功
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 止呕,利尿
芦根
1、热病烦渴:甘寒之品,清热不伤阴,生津不敛邪 。 (1)热病烦渴。五汁饮。 (2)肺热咳嗽。
临床应用
1、热病烦渴,内热消渴:沙参麦冬汤。玉液汤 2、肺热咳嗽或燥咳。射干兜铃汤。滋燥饮。 3、疮疡肿毒。仙方活命饮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本品寒凉性润,脾胃虚寒、大便溏 泄者慎服。孕妇慎用。不宜与川乌、草乌、附子 等同用(十八反)。

2023年新版中兽医学复习资料

2023年新版中兽医学复习资料

1: 中兽医学: 是中国传统兽医学简称, 是研究中国传统兽医理法方药及针灸技术, 以动物病证防治和动物保健为关键内容一门综合性科学。

2: 阴阳: 是对互相关联又互相对立两种事物, 或同一个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概括。

3: 五行: “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行”是指这五种物质运动和改变。

4: 脏腑: 即内脏及其功效总称, 是动物体关键组成部分, 研究动物体各脏腑器官生理活动、病理改变及其互相关系学说, 称为脏腑学说。

4.疫疠一个具有强传染性外感致病因素“疫”, 指瘟疫, 有传染意思, “疠”指天地之间一个不正之气。

5: 气: 习惯上, 把弥散无形气称为气, 是不断运动、极其细微物质。

6: 血: 是一个循环于脉中具有营气红色液体。

7: 津液: 是动物体内一切正常水液总称。

清而希者为津, 浊而稠者为液。

8: 经络: 是动物体内经脉和络脉总称, 是机体联络脏腑、沟通内外和运营气血、调整功效通路, 是动物体组织结构关键组成部分。

9: 病因: 即致病因素, 也就是引发动物疾病发生因素。

10: 病机: 是指多种病因作用于机体, 引发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机理。

11: 七情, 指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改变。

12:辨证论治:是中兽医学基础特点之一, 也是对中兽医理、法、方、药整个诊疗体系概括。

辨证:即分析、辨认证候, 论治:就是依据辨证结论, 确立相应诊疗标准和方法。

13: 八纲辨证: 就是将四诊所搜集到多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 对疾病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加以概括, 归纳为八个具有普遍性证候类型。

八纲, 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14: 升降浮沉: 指药品作用于机体四种趋向。

15: 归经: 指药品对机体某部分选择性作用。

即关键对某经或几经发生显著作用, 而对其它经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16: 相须: 即性能, 功效相类似药品配合应用, 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17:相使:即性能, 功效方面有一些共性, 或性能功效虽不同样, 但是诊疗目的一致药品配合使用, 而以一个药品为主另一个为辅, 能提高主药功效。

中兽医学清热药

中兽医学清热药
3. 兼截疟,以除疟疾寒热往来。
60
• 地骨皮:
1. 甘寒清润,能清肝肾虚热,凉血而除有汗之骨蒸, 故用治阴虚内热盗汗骨蒸以及血热妄行之吐衄尿 血。
2. 甘寒归肺而清肺降火以清肃肺气,用治肺热伏火, 肺气不降的咳喘、皮肤蒸热。
61
比较:
• 地骨皮
味甘—治有汗骨蒸,泻肺中伏火
除骨蒸
• 牡丹皮
味辛—治无汗骨蒸,泻血中伏火
24
个性:
• 金银花:
1. 解毒作用较强,凡热毒疮痈疔疖丹毒,热毒血痢,农
药中毒等均可用。
2. 凉血止痢。
• 连翘:
1. 消痈散结作用较强,有“疮家圣药”之称。凡痈肿疮 毒,瘰疬痰核均作主药
2. 归心经而清泄心热,以治热陷心包的高热神昏。
• 贯众:
1. 清解疫毒作用较强,可作流感的预防治疗用药。
2. 可驱杀诸虫,而用治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如绦虫、钩 虫、蛔虫等。
2. 本类药寒凉伤阳,苦寒败胃。故脾胃虚寒,胃 纳不佳,肠滑易泻者,虽有内热,也应慎用。
3. 中病即止,勿使太过,以免损伤正气。
• 分类:根据里热证的病因、病程阶段、病人体
质及各药的作用特长不同,分为五类
3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本类以清热泻火为主要作用 --主要用于热病邪入气分(“五大 一
黄”)、脏腑火热和暑热证。
高热发斑疹和各种火热毒盛之证,如痈疮疔疖、 丹毒、咽喉肿痛、痢疾、虫蛇咬伤以及癌证等。 应用本类药物应注意热毒症候的不同表现,在气 在血,有无挟湿等而作适当配伍。
20
金银花
21
连翘
22
贯众
23
金银花 -- 连翘-- 贯众
共性:
——清中有散 ——清热解毒,散热(疏散风热) ——外感热病

中兽医之清热药清热方

中兽医之清热药清热方

来来源源、、加加工工
为茜草科植物栀子 G a r d e n i a j a s m i noide s Ellis 的干燥成熟果 实。生用、炒用或炒炭用。
栀子
Fructus gardeniae
功效、主治
【主治】
【功效】
清热泻火(心、肝、肺 、胃、三焦)
目赤肿痛 湿热黄疸 热淋
凉血解毒
尿血
衄血
特点:清上中下三焦之热,且能引热下行从小便排出。
基本理论
注意事项
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热证易伤津液,苦寒药物又易化燥伤阴,故阴虚患畜应慎用;
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禁用清热药。
第二部分 常用清 热 药
一、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药
热与火均为六淫之一,统属阳邪。热为火之渐, 火为热之极,故清热与泻火两者不可分,凡能清热的药 物,大抵皆能泻火。清热泻火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 ,主要用于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烦渴、汗出、烦躁 、甚或神昏、脉相洪大等气分实热证。








60~120 g 15~30 g
3~5 g 1~3 g
注意事项
石膏
Gypsum fibrosum
( 1 )石膏大寒而质重,主治热在肺、胃 气分,长于解肌退热,应Th用打碎先煎。
( 2 )煅后收涩作用强,多作外用。
( 3 )胃无实热、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患畜 忌用。
知母
Rhizoma anemarrhenae
清热泻火药 清热凉血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暑药
基本理论
性能特点
性:寒凉,部分药物为大寒; 味:以苦、辛、甘 为主; 归经:广泛,涉及五脏六腑; 作用趋势:以沉降为主; 毒性:大多无毒。

中兽医学清热药

中兽医学清热药

总结词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炽盛 、湿热泻痢等证。
详细描述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主要成分有黄芩苷、黄 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解热、抗肿瘤等药 理作用。在临床上,黄芩常用于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 细菌性痢疾等疾病。
金银花
总结词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等证 。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方法, 提高清热药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兽医学清热药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清热药概述 • 常见清热药介绍 • 清热药的配伍与应用 • 清热药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01 清热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清热药是指具有清热功效的药物,主 要用于治疗热性疾病。在中兽医学中 ,清热药主要用于调节动物体内热证 ,缓解发热、口渴、尿黄等症状。
分类
根据清热药的药性和功效,可将其分 为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清热燥 湿药等。
清热药在中兽医学中的作用
01
02
03
清热解毒
清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 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 ,缓解热性疾病的症状, 如发热、口渴、尿黄等。
调理脏腑机能
清热药能够调理动物体内 脏腑机能,促进新陈代谢 ,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 抗病能力。
抗菌消炎
清热药具有一定的抗菌消 炎作用,能够抑制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繁殖,缓解感 染性疾病的症状。
清热药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清热药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历史悠久,早在古代,人们就发现了一些具有清热功效的草药,并逐渐总结出了清热 药的药性和应用方法。随着中兽医学的发展,清热药的理论和应用也不断完善。

中兽药清热药物总结简介

中兽药清热药物总结简介

中兽药清热药物总结简介
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性属寒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燥湿、解暑等功效,主要用于高热、热痢、湿热黄疸、热毒疮肿、热性出血及暑热等里热证。

根据清热药的主要性能,可分为以下五类。

1.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有泻火泄热的作用。

适用于急性热病,症见高热、汗出、口渴贪饮、尿液短赤、舌苔黄燥、脉象洪数等。

2.清热凉血药主要入血分,能清血分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主要用于血分实热证,温热病邪入营血,血热妄行,症见斑疹和各种出血,以及舌绛、狂燥、甚至神昏等。

3.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胜热,有清热燥湿的作用,主要用治湿热证,如肠胃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下焦湿热所致的尿淋漓等。

4.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瘟疫、毒痢、疮黄肿毒等热毒病证。

5.清热解暑药有清热解暑作用,用于暑热、暑湿病等。

使用清热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1.清热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影响运化,对脾胃虚弱的患畜,宜适当辅以健胃的药物。

2.热病易伤津液,清热燥湿药,又性多燥,也易伤津液,对阴虚的患畜,要注意辅以养阴药。

3.清热药性寒凉,多服久服能伤阳气,故对阳气不足、脾胃虚寒、食少、泄泻的患畜要慎用。

执业兽医 中兽医 清热方药

执业兽医  中兽医   清热方药
紫花地丁 ── 功专解毒,尤以治疔毒为其特长。 野菊花 ── 兼能清肝火,常用于肝火上炎的头痛、头晕、
目赤,也治热毒上攻之咽喉肿痛、风火赤眼等症。
板蓝根(Banlangen)
为十字花科植物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根。
9
功效
主治
温热病(发热;咽喉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肿痛;疮痈肿毒)
2. 清肺热,用于肺热咳喘。常与桑白皮、 甘草同用,如泻白散。
3. 凉血。按理说,温热病后期夜热早凉、 邪热未尽,它应广泛应用,但无实例。 主要用于血热妄行,但无止血作用,要 配止血药。
(三)清热燥湿药
Ø适用于暑湿与湿温;湿热阻滞中焦; 湿热阻于肝胆(湿热黄疸);湿热阻于 大肠(湿热泻痢);湿热下注膀胱(湿热 淋证);湿热下注带脉(湿热带下);湿 热郁于肌表(湿疹、湿疮)等。
ningpoensis Hemsl.的根。
生地黄与玄参鉴别
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无论是热入营血的 实热证,还是阴虚发热的虚热证,二者均可 配伍使用。不同之处在于:
生地黄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力量强。 善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
玄参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力不如生 地,而长于泻火解毒,散结消痈,用治热毒 的疮痈咽喉肿痛。
的根茎 。
黄芩(Huangqin)
为唇形科植物黄 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根 。
黄柏(Huangbo)
为芸香科植物黄檗 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 或 黄皮树
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的树皮 。
【临床应用】
Ø用于治疗温病发热、咽喉肿痛,常与 金银花、连翘、生石膏等同用。

中兽医学-第二章清热药

中兽医学-第二章清热药
中兽医学-第二章清景与注意事项 • 清热药的研发与展望
01
清热药概述
清热药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清热药是指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等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 证,如发热、口渴、舌红苔黄等症状 。
分类
根据清热药的功效和作用机制,可以 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 解毒药等。
传统与现代结合
在保持传统清热药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 技术和方法,对清热药进行现代化改造和升级。
清热药的产业化前景
市场需求驱动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动物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 高,清热药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推动 产业化发展。
技术创新推动
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清热药的品质和生产效 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功效
02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胃火亢盛、
头痛牙痛等症。
用法用量
03
内服,煎汤,10~15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知母
药性
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肠 燥便秘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03
清热药的应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清热药在畜禽疾病中的应用场景
畜禽发热性疾病
清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的功效,适用于 畜禽发热性疾病,如感冒、肺炎、胃肠炎等。
热毒症
对于由热毒引起的畜禽疾病,如口疮、痘疹等, 清热药可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感染性疾病
在一些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中,清热药有助于 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相互作用
清热药可能与某些药物产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如与金属离子类药物合用时 需谨慎。

中药学教学课件第二章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中药学教学课件第二章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本品苦燥,温病初起津液耗伤不明显时应用。
2.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
本品善清肺火——肺热咳嗽气喘;肺痈咳吐脓痰;咽喉肿痛。 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3.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
凡湿热诸证均可应用——胃肠湿热,腹痛泄泻,下痢脓血者 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 湿疹瘙痒;湿热黄疸;湿热带下
2.热毒疮痈。
局部外用效果佳: 痔疮肿痛——冰熊栓 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3.目赤翳障。
肝热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及目生障翳等症——熊胆丸 此外,还可用于黄疸,小儿疳积,风虫牙痛等。
3.清热解毒药 掌握:金银花(忍冬藤) 、连翘、蒲公英、鱼腥草 、射干、白头翁。 熟悉:大青叶(附:板蓝根、青黛)、紫花地丁 、败酱草、红藤、白花蛇舌草、山豆根(附北豆根) 、 土茯苓。 了解:穿心莲、鸦胆子、马勃、马齿苋。 参考:蚤休、半边莲、拳参、白蔹、漏芦、山慈 菇、金荞麦、绿豆(附绿豆衣) 。
紫 花 地 丁
【性能】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应用】 1.疔疮肿毒,乳痈肠痈。 内痈外痈,内服外敷均可,尤其长于治疗疔毒。 疔疮——好发于颜面、四肢,以形小根深,坚硬如钉, 肿痛灼热,易于走黄为主要表现的疮疡。
2.毒蛇咬伤。
野 菊 花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 。归肝、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 【应用】
【不良反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皮肤粘膜具有强烈的刺 激作用,接触眼部可引起流泪;吸入可引起喷嚏、咳嗽;内服 损伤胃黏膜等。干燥久贮者局部刺激作用大为降低。
马齿苋
【药性】酸,寒。 肝、大肠。 【功效】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止痢。
【临床应用】 1 热毒血痢 作用缓和,一般为辅助用药,可食疗。 2 热毒疮痈。 可以内服、煎汤外洗或者捣烂外敷。 3 妇人崩漏便血 凉血止血,收缩子宫 此外,还能利湿通淋,用于热淋、血淋。

[医学]中兽医试题和清热药

[医学]中兽医试题和清热药
泻 D. 升阳止泻
19.治外感发热,无汗,头痛,项背强痛等症,
应首选:
A.麻黄 B.葛根
豆豉
C.桂枝
D.淡
20.既能解表,又能除烦的药是:
A.薄荷
D.荆芥
B.柴胡 C.淡豆豉
答案: 18.D 19.B 20.C
22.葛根、升麻、柴胡都具有的功效是:
A.解表,透疹 B.解表,升阳 C.解表,疏
B. 防风 C. 蝉蜕
11.外感风寒兼胃寒呕吐,宜选用:
A. 荆芥
D.白芷
B.防风
C.生姜
答案: 9.A 10.B 11.C
12.风寒湿邪袭表而致肢体酸痛者,尤以上半身疼
痛更甚者宜首选:
A. 防风 B.羌活 C. 独活 D.桂枝 13.外感风寒,症见头痛鼻塞,以前额眉棱骨痛、
肝解郁 D.解表,清热解毒
23.柴胡忌用于:
A.肝气郁结证 B.气虚下陷证 C.伤寒邪
在少阳证 D.肝阳上亢证
24.辛夷的药用部位是什么,入煎剂宜?
A.根,包煎 B.花蕾,包煎 C.花蕾,
先煎 D.花序,包煎
25.性温有小毒,善于治疗鼻渊头痛的药是:
A.白芷
B.细辛
C.辛夷
D.苍耳子
食少便溏者慎用,或配以和中之品。
苦燥之剂又易伤津液,对阴虚者不利,必
欲用时则当辅以补阴药。
多用甘寒,少用苦寒。 避免耐药性产生。
§1 清热泻火药
本类药物多属于寒或甘寒,入气分,清热
力强,以清泄气分邪热和各脏腑之热为主 要作用。适用于:
1.气分证(温热病的化热阶段):
高热〔大热〕、口渴〔大渴〕、汗出〔大 汗出〕、脉洪大。简称“四大证”。

37第二章清热药4PPT课件

37第二章清热药4PPT课件
穿 心 莲《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爵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穿心莲的全
草,切段,晒干生用或鲜用。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穿心莲药材
3
[性味归经] 苦,寒。 归心、肺、大肠。 [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凉血消肿。
23

干《本经》
[来源] 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射干的根茎。
24
射干药材
25
[性味归经] 苦,寒。 归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26
[应用] 1、咽喉肿痛、喉痹不通痰热壅盛者: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捣汁含咽。 2、痰壅咳喘:清肺热,降肺气,祛痰
止咳,如射干马兜铃汤(热痰)射 干麻黄汤(寒痰)。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2、痄腮喉痹、火毒疮疡: 解毒,利咽散肿。
19
3,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此肝火犯肺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如黛蛤散。
4,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如碧玉散、凉惊丸。
20
[用法用量] 入丸散,内服1.5 — 3g/次, 外用适量。不入煎剂。 [要 点] 泻肝经实火, 解毒,消斑。
21
[性味归经] 辛,平。归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34
[应用] 1、风热及肺火咽喉肿痛,咳嗽失音: 宣散肺经风热又写泻肺经实火, 长于解毒利咽。 2、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可单用或配伍其他止血药。
35
[用法用量] 3—6g。 [要 点] 解毒,利咽,止血。
36
射干、山豆根、马勃比较

第2章 清热药

第2章   清热药

芦 根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应用 1.清热生津除烦--热病烦渴 药性不滋腻,生 津不恋邪 2.清胃止呕--胃热呕逆 3.清泄肺热--肺热咳嗽 肺痈吐脓 4.利尿--热淋涩痛

天花粉○
“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天花粉。”
一、清热生津--热病口渴 消渴
“其性甘寒,善能止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 火,……乃止渴之要药也。”
用。
二、养阴生津
1烦渴夺饮(胃阴不足)
方如《益胃汤》
常与麦冬沙参玉竹同用,以养阴益胃,
2 内热消渴
《玉泉散》
多与葛根、天花粉等养阴生津止渴药同用。方如
3肠燥便秘 方如《增液汤》
古称
今称
简称 新鲜 清热凉血 干燥 凉血滋阴 蒸制 滋阴补血
生地黄 鲜生地 干地黄 生地黄 地黄 熟地黄 熟地黄 熟地
玄参★
异:淡竹叶--渗湿泄热见长
鲜竹叶--清心热、凉胃见长
3、古今应用有异 古:淡竹叶始载《纲目》,明以前 的方剂中大多用竹叶(鲜竹叶)
今:多用淡竹叶
栀子▲▲
性味:苦、寒 归经:心、肝、肺、胃、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应用: 1热病心烦,燥扰不宁 2.湿热黄疸、淋症 3.血热妄行
虚实
实热----邪气盛(阳盛则热)
----外邪
虚热----精气夺(阴虚则热) ----阴阳失调
部位:气分热;营分、血分热 脏腑热 病邪兼夹:湿热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定义:凡具有清除热邪,用于治疗气 分实热等证的药物,称清热泻火药。 重点药物:石膏,知母 熟悉药物:栀子,夏枯草,芦根,决 明子
适应证:气分实热证---发热、烦躁,口渴
(芦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止 血 安 胎 —— 热 扰 胎元之胎动不安。
• 注意:炮制品,禁 忌证。
11.03.2:
长于清泄心经实热 和中焦实热。 • 注意:炮制品,配 伍(配木香,配吴 茱萸配肉桂),禁 忌证,不良反应。
11.03.2021
中药学
黄柏
• 清热燥湿——长于 治下焦湿热 证。
• 不同点:黄连与黄芩又同能凉血,治疗血热 妄行证,其中黄芩尚可安胎,治疗热扰胎元 之胎动不安;黄柏又能泻火除蒸,治疗肾阴 虚、相火妄动之遗精、骨蒸发热、盗汗等。
11.03.2021
中药学
龙胆草
• 清 热 燥 湿 —— 特 点 : 长于清泄肝胆湿热。 善治肝胆湿热下注 之阴肿阴痒、带下。
• 泻肝胆火——善治 肝火耳聋耳鸣等)
• 用法:
11.03.2021
中药学
决明子
• 清肝明目: • 平肝潜阳:用于肝阳
上亢之头痛、眩晕、 耳鸣、耳聋等。 • 润肠通便: • 现代研究:
11.03.2021
中药学
11.03.2021
中药学
谷精草、青葙子与密蒙花功效 主治异同
• 相同点:三药同能明目退翳,治疗肝热目生 云翳,视物昏花等。
• 同中之异:青葙子苦寒,清肝火力强,长于 治疗肝经实热目疾。密蒙花味甘微寒,功兼
滋养,治疗目疾,肝虚、肝实皆宜。谷精草
味辛能散,性凉清热,内生火邪、外感风热 之目疾俱效。
• 不同点:谷精草又能疏散风热,治疗风热头
痛等。青葙子又能降血压,但青光眼患者慎
服。谷精草又养肝血以除虚热,治小儿疳热
害目等。
11.03.2021
中药学
熊胆
•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 疮痈,痔疮肿痛,咽喉 肿痛等。
• 清肝明目: • 息风止痉:
•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 1.5—2.5g。不入汤剂。
• 注意:实热则宜,虚家 当戒。
11.03.2021
中药学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
• 清热燥湿:
• 泻 火 解 毒 —— 特 点 : 长于清肺经热邪。 应用:肺热咳嗽等。
• 注意:品种,炮制 品,配伍,外用法。
11.03.2021
中药学
芦根
• 清热生津(特点: 清里热兼透表热。)
• 止呕除烦 (特点: 清胃热以止呕 )
• 宣毒透疹:
• 清热利尿:
• 附:苇茎 :以清热 排脓见长,为治疗 肺痈的要药
11.03.2021
中药学
竹叶
• 清 热 除 烦 —— 用 于 热病烦热口渴,心 火上炎之口舌生疮 等。
• 注意:用量,禁忌 病证 。
11.03.2021
中药学
苦参
• 清热燥湿:
• 祛风杀虫止痒: • 利尿: • 作用部位在下、在 外
注意:配伍(配白鲜 皮,配当归、贝母, 忌配藜芦),禁忌 证。
11.03.2021
中药学
十大功劳
• 苦,寒,归肝、胃、大 肠经。
• 清热燥湿: • 凉血退蒸——特点:清
11.03.2021
中药学
莲子心
• 苦,寒。 • 清心安神—心火亢
盛失眠、心悸等。 • 涩精止血—心肾不
交之遗精,以及血 热吐血。
11.03.2021
中药学
夏枯草
• 清 火 明 目 —— 用 于 肝火亢盛之目珠疼 痛,用寒凉药反剧 者,或入夜尤甚者 等。
• 散结消肿:瘰疬、痰 核等。
• 降血压:
11.03.2021
中药学
天花粉
• 清 热 生 津 —— 用 于 热病烦渴,内热消 渴,肺热燥咳。
• 消肿排脓——用于 疮疡肿毒。
• 注意:配伍,禁忌 证。
11.03.2021
中药学
栀子
• 泻火除烦 :
• 清热利尿——特点: 导热邪及湿热之邪 通过三焦由小便排 除体外。
• 凉血解毒:
• 消肿止痛 :
热兼滋养强壮。应用: 肺痨咳嗽,咳血吐血, 骨蒸潮热,腰酸头晕耳 鸣等。 • 10—15g。
11.03.2021
中药学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 清热凉血: • 养阴生津 : • 脾虚便溏、素体虚
寒者慎服。
11.03.2021
中药学
玄参
• 凉血养阴: • 泻火解毒——用于外感
病之温毒发斑、白喉, 内伤热炽之目赤、咽痛, 痰火结滞之瘰疬,热毒 外发之痈肿疮毒等。 • 注意:配伍(配牡蛎、 贝母,忌配藜芦)。
11.03.2021
中药学
牡丹皮
• 清热凉血(特点:凉血 不留瘀。)应用:吐血 衄血,夜热早凉,阴虚 无汗骨蒸。
• 活血化瘀——闭经痛经, 痈肿疮毒,跌扑打伤。
• 清泄肝火: • 注意:孕妇慎服。
11.03.2021
中药学
赤芍药
• 清热凉血 • 祛瘀止痛 • 清泄肝火 • 注意:反藜芦 • 孕妇慎服。
• 利尿通淋——用于 热淋、小便不利等。
11.03.2021
中药学
竹叶与淡竹叶功效主治异同
• 相同点:二药同能清热除烦、利尿通淋, 用于热病烦渴、热淋尿痛等。
• 不同点:(1)清热除烦以竹叶为优, 为治疗心火上炎之口糜的常用药,且竹 叶兼入肺经,可用于肺经风热咳嗽等; (2)淡竹叶以利尿通淋为优,长于治 疗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 涩等。
中兽医学-第二章清热 药
前言
• 一、概念:以清泄里热、主治里热证为 主要作用的药物。
• 二、分类 • 1 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之大热、
大汗出、大烦渴、谵语、发狂、小便短 赤、舌苔黄燥、脉洪大等,以及肺热、 胃火、心火等引起的多种实热证。
11.03.2021
中药学
石膏与知母功效主治异同
• 相同点:二药同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 于外感热病之高热烦渴,内伤病的胃热消渴、 肺热咳喘等。同中之异:石膏大寒,清热泻 火优于知母,知母质润,生津止渴优于石膏。 不同点:石膏煅用能收湿、生肌、敛疮、止 血,外治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 伤、外伤出血等;知母能润肠通便、滋肾阴 清相火,治疗肠燥便秘、肾阴虚证,为石膏 所不具备。
• 泻火解毒——长于 清泄下焦火热。
• 注意:炮制品,配 伍(配知母,配苍 术),禁忌证等。
11.03.2021
中药学
黄芩、黄连、黄柏功效主治异同
• 相同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引 起的黄疸、泻痢、淋证、湿疹湿疮,三焦热 盛引起的高热、烦躁、痈肿疮毒等。
• 同中之异:黄芩善清上焦热,黄连善清心经 热和中焦热,黄柏善清下焦热。
11.03.2021
中药学
丹皮与赤芍功效主治异同
• 相同点: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清泄肝火, 用于温病热入营血之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血行瘀阻之痛经、闭经、胸痹绞痛、肢体麻 木、关节痹痛、跌打损伤以及肝火亢盛证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