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章 清热药
第二章清热药12精品PPT课件
性能特点:性味:苦寒或甘寒。
功效:清热泻火,清泄气分邪热 适应证: 1)热病邪入气分证。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 ,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 2)脏腑火热证。如肺热咳嗽、胃火牙痛、心火烦 躁、肝火目赤等。
另蕴郁经络、关节,可见关节肿痛 ;蕴郁皮肤, 可见湿疹等。
配伍: 常配健脾益气药;湿浊重者,配伍利湿药
与化湿药;湿热致气机瘀滞配行气药。 使用注意:
苦寒多能伤胃阳、伤阴,故脾胃虚寒、津 液亏损者应慎用。
黄芩
黄连
黄柏
黄芩 黄连 黄柏
共性 性味:苦,寒,趋向沉降。 清热燥湿
湿热证(如湿热泄痢),如葛根黄芩黄连 汤、 白头翁汤。 泻火解毒
清肺胃 (1)肺热喘咳,麻杏石甘汤 (2)胃火牙痛、头痛、消渴,清胃散、玉女煎
煅用收湿敛疮: 治疮疡不敛,或湿疹,水火烫伤等。研末
外用,如九一散、石黄散、牡蛎散。或做剧毒药 的稀释剂。如升药加石膏,调整氧化汞浓度。
【用法用量】: 煎服,15~60g,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
外用宜火煅用, 【使用注意】:
病情→卫(轻)→气(较重)→ 营(重)→血(最重)
卫分证:
发热,微恶风寒,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常伴有头痛,咳嗽,口微渴,无汗或有少许汗,咽 喉肿痛。
气分证:
大热、大汗、大渴、喜冷饮、面赤,心烦,舌红苔黄 燥,脉洪大。热结肠道日晡潮热,大便燥结,腹满硬 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
营分证:
一、概念
概述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疗里热证的药物,
称为清热药。
二、病因
里热证:多因病邪内传或脏腑积热所致。证见 身热汗多,渴欲引饮,心烦口苦,小溲短赤刺痛, 舌红苔黄,脉洪数或弦数。
第二章清热药课件
夏枯草
决明子
夏枯草 清肝明目—目赤肿痛
降血压—高血压 决明子 (属肝热、阳亢者)
又能散郁结—治瘿疬、瘿瘤 —配浙贝母、昆布
又能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配郁李仁、柏子仁
清热泻火药: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 参考:寒水石、竹叶、鸭跖草、谷精草、密蒙花、
——治各种火热壅盛的痈肿疔疮 ——红、肿、热、痛。
二、个性:
金银花
连翘 “为疮 家圣 药”
质轻透散— 疏散表热— 治外感风热 或温病初起 (银翘散)
又能解毒凉血止痢——治热毒血痢 ——配黄连、白头翁
清暑热
又能消痈散结——治瘰疬、痰核 ——配浙贝母、玄参
清心利尿——治热淋涩痛。
贯众
穿心莲
贯众
杀虫—治多种肠寄生虫—配使君子、苦楝皮
——为清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三、应用: 1、温热病邪在气分——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配知母(白虎汤) 若温病高热,神错谵语,发斑——气血两燔
——配玄参、丹皮(清瘟败毒饮) 2、肺热喘咳——高热,咳嗽,气急
——配麻黄、杏仁(麻杏甘石汤) 3、胃火牙痛,牙龈肿痛,头痛,口腔炎
——胃火亢盛——配黄连、升麻 4、疮疡溃烂不敛口,湿疹,水火烫伤——外用煅
清气分热
• 功效:
内科杂病脏腑气分实热 – 心肝肺胃火 热证
清肝火、清心火、清肺热、清胃热
• 性能特点:
生津
性味:甘寒为主,其次为苦寒
归经:肺胃经(温病气分证)
心肝肺胃经(脏腑热证)
石膏
一、功效: 内服——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外用——煅用——收敛生肌
二、特点: 辛甘大寒,能清能散,以清为主——清气分实热
中药学课件第2章:清热药
类别 原植物 药材
植物 禾本科植物芦苇 地下茎
处方用名 芦根、苇茎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芦根甘寒入肺胃,肺热烦渴尿赤退
热病伤津,心烦口渴(配天花粉、麦冬等)
1清热生津
肺热咳嗽(配黄芩、栝楼等)
风热咳嗽(桑菊饮)
肺痈吐脓(苇茎汤)
2除烦止呕——胃热呕吐,呃逆(配竹茹、生姜汁等)
3清热利尿——淋证(配车前子、白茅根等)
用法用量 煎服,15-30-60g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葫芦科植物栝楼、双边栝楼 药材根
处方用名 天花粉、栝楼根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账 天花粉甘微苦寒,生津排脓抑癌尝
热病口渴(配芦根、麦冬)
1清热生津
消渴多饮(配葛根、山药)
燥热伤肺(配天冬、麦冬)
2消肿排脓——痈肿疮疡(仙方活命饮)
3杀胚抑癌——中期妊娠引产,宫外孕,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 癌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反乌头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干燥茎叶
芦根、天花粉与竹叶的功效比较
芦根
相同点
天花粉 清热生津
竹叶
不同点 长于清热止呕,善治肺痈
长于消肿排脓,善治消渴, 还能杀胚抑癌
一、含义
凡以清泄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为清热药。
功效: 清泄里热
适应证:里热证
二、性味特点:
药性寒凉,五脏六腑皆入
三、衍申作用及适应证:
清热泻火——气分热证 清热燥湿——湿热证 清热解毒——火毒热盛 清热凉血——病位选择用药(是表热还是里热,在何 脏腑) 2、针对兼证配伍用药(兼表证当先解表后清里 或表里双解;气血两燔当气血两清;热盛伤津当 配养阴生津药;里热积滞当配泻下药)
中药2清热药课件
中药2清热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的相关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五节至第七节,详细内容包括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
二、教学目标1. 熟悉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特点;2. 掌握各类清热药的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3. 培养学生运用中药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清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教学重点: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的性能特点及用法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清热药,如板蓝根、金银花等,引发学生对清热药的思考。
2. 理论讲解:(1)清热泻火药:介绍石膏、知母等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
(2)清热燥湿药:介绍黄连、黄芩等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
(3)清热解毒药:介绍金银花、连翘等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
3. 例题讲解:针对每种类型的清热药,给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感冒发热为例,讨论如何运用清热药进行治疗。
六、板书设计1.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临床应用、用法用量2. 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芩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临床应用、用法用量3.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清热泻火药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
(2)简述清热燥湿药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
(3)简述清热解毒药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
2. 答案:(1)清热泻火药性能特点:性寒凉,味苦,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特点:清热泻火,适用于热病发热、口渴、尿黄等症。
临床应用:热病发热、肺热咳嗽、胃火牙痛等。
中药2清热药课件
中药2清热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部分,具体包括教材第57节,内容涉及清热药的定义、分类、主要药物的性能特点、临床应用及其配伍原则。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清热药的概念、分类及其在中医药体系中的作用;2. 掌握至少10种常见清热药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和临床应用;3. 能够正确分析和运用清热药的配伍原则,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清热药的配伍原则及其在临床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清热药的基本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PPT展示常见清热药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理论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清热药的定义、分类、药性特点、功效及临床应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案例分享,让学生了解清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一道典型例题,讲解如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清热药及其配伍原则。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清热药的学习方法和临床应用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清热药的定义、分类2. 常见清热药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3. 清热药的配伍原则4. 临床应用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清热药的定义、分类及其在中医药体系中的作用;(2)列举至少10种常见清热药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2. 答案:(1)清热药的定义、分类及其作用见教材第5节;(2)常见清热药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见教材第6节;(3)病例分析答案见教材第7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清热药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的成果,了解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新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清热药的配伍原则;3. 例题讲解;4. 互动环节;5. 作业设计。
《中药学》_清热药
《中药学》_清热药第二章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都是药性寒凉,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即是《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意义。
为了方便掌握本章各种清热药的特点,现根据各药的专长,再分为下列六小类:(一)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
(二)清肝明目药: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等症。
(三)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四)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
(五)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
(六)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清热药性属寒凉,多服久服能损伤阳气,故对于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弱者须慎用,如遇真寒假热的证候,当忌用。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能清解气分实热,清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烦渴、神昏、脉洪实有力、苔黄或燥等里热炽盛的症候。
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使用本类药物时,当考虑照顾正气,勿令伐太过,必要时可与扶正药物配伍应用。
石膏【药用】本品为单斜晶系的硫酸钙矿石。
【性味与归经】辛、甘,大寒。
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收敛生肌。
【临床应用】1.用于温热病、肺胃大热、高热不退、口渴、烦燥、脉洪大等症。
石膏药性大寒,善清气分实热,故适用于肺胃实热的症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以增强清里热的作用。
2.用于温病高热,身发斑疹。
温病发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热炽盛所致,此是气血两燔的现象。
在临床上遇到此种症候,常用清热泻火较强的石膏,配合凉血解毒的药物如玄参、丹皮、赤芍、鲜生地、板蓝根等同用。
3.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症。
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4.用于肺热咳嗽、气喘。
邪热袭肺,身发高热、咳嗽、气急鼻煽、口渴欲饮等症,可用石膏清泄肺热,佐以麻黄、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汤)。
中药学2清热药课件
中药学2清热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药学》第2章“清热药”的内容。
具体包括教材第58页,关于清热药的概述、分类、主要功效、临床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清热药的分类、功效及临床应用。
2. 掌握清热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运用清热药进行辨证施治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清热药的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清热药的主要功效、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实际病例,引导学生了解清热药在临床上的重要作用。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清热药的概述、分类、主要功效。
3. 实践情景引入:给出几个病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清热药进行治疗。
4. 例题讲解:针对病例,讲解清热药的辨证施治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病例并提出治疗方案。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检测。
六、板书设计1. 清热药的概述、分类、主要功效。
2. 清热药的辨证施治方法。
3. 清热药的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病例1:患者,女,30岁。
发热、咳嗽、痰黄稠,舌红,苔黄,脉数。
病例2:患者,男,40岁。
口腔溃疡、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2. 答案:病例1可选用石膏、知母、黄芩等清热药;病例2可选用黄连、黄芩、栀子等清热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清热药的分类、功效掌握较好,但在辨证施治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课后可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清热药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临床实习,提高辨证施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清热药的分类、功效及临床应用。
2. 清热药的辨证施治方法。
3. 清热药的注意事项。
一、清热药的分类、功效及临床应用1. 清热药的分类:清热药主要分为苦寒清热药、甘寒清热药、辛凉清热药等。
苦寒清热药适用于热毒炽盛、炎症明显等症状,如黄连、黄芩等;甘寒清热药适用于阴虚内热、口干咽燥等症状,如生地黄、麦冬等;辛凉清热药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如薄荷、菊花等。
中药学教学课件第二章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2.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
本品善清肺火——肺热咳嗽气喘;肺痈咳吐脓痰;咽喉肿痛。 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3.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
凡湿热诸证均可应用——胃肠湿热,腹痛泄泻,下痢脓血者 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 湿疹瘙痒;湿热黄疸;湿热带下
2.热毒疮痈。
局部外用效果佳: 痔疮肿痛——冰熊栓 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3.目赤翳障。
肝热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及目生障翳等症——熊胆丸 此外,还可用于黄疸,小儿疳积,风虫牙痛等。
3.清热解毒药 掌握:金银花(忍冬藤) 、连翘、蒲公英、鱼腥草 、射干、白头翁。 熟悉:大青叶(附:板蓝根、青黛)、紫花地丁 、败酱草、红藤、白花蛇舌草、山豆根(附北豆根) 、 土茯苓。 了解:穿心莲、鸦胆子、马勃、马齿苋。 参考:蚤休、半边莲、拳参、白蔹、漏芦、山慈 菇、金荞麦、绿豆(附绿豆衣) 。
紫 花 地 丁
【性能】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应用】 1.疔疮肿毒,乳痈肠痈。 内痈外痈,内服外敷均可,尤其长于治疗疔毒。 疔疮——好发于颜面、四肢,以形小根深,坚硬如钉, 肿痛灼热,易于走黄为主要表现的疮疡。
2.毒蛇咬伤。
野 菊 花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 。归肝、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 【应用】
【不良反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皮肤粘膜具有强烈的刺 激作用,接触眼部可引起流泪;吸入可引起喷嚏、咳嗽;内服 损伤胃黏膜等。干燥久贮者局部刺激作用大为降低。
马齿苋
【药性】酸,寒。 肝、大肠。 【功效】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止痢。
【临床应用】 1 热毒血痢 作用缓和,一般为辅助用药,可食疗。 2 热毒疮痈。 可以内服、煎汤外洗或者捣烂外敷。 3 妇人崩漏便血 凉血止血,收缩子宫 此外,还能利湿通淋,用于热淋、血淋。
第二章 清热药 PPT课件
[性味归经] 苦,寒。 归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
[应用] 1、疮痈肿毒、乳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善治乳痈。 2、乳房胀痛、乳汁不下:
清热,通经下乳,除胀。 配伍穿山甲,王不留行等。
[用法用量] 5 — 15g。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要 点] 解毒散结,为治乳痈之要药。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适量。 [用法注意] 不宜久煎。 [要 点] 为治肺痈,咳吐脓血之要药。
红藤《本草图经》败酱草《本经》
[来源]
红藤为大血藤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大 血藤的藤茎,晒干生用。
败酱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败 酱、白花败酱的带根全草,阴干, 生用。
红藤饮片
黄花败酱药材
[性味归经]
[来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及其多
种同属植物的带根全草。
蒲公英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应用]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
消乳痈良药。如五味消毒饮。 内痈(肺痈,肠痈) 2、热淋,湿热黄疸、:
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此外,目赤肿痛:能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散结消痈。 善治疔疮。如五味消毒饮。 2、毒蛇咬伤:解蛇毒。 此外,目赤肿痛: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 10 — 15 g。 [要 点] 解毒力强,善治疔疮,解蛇毒。 “专为痈肿疔毒通用之药”。
野菊花
[来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的头状花
序,晒干或烘干用。
野菊花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 归肺、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苦、平、 辛、苦、微寒。
入大肠。 入胃、大肠、肝。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清热药-详解
一、概念: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主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作用、适应证、分类1、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清热泻火药。
2、清热燥湿:湿热证—清热燥湿药。
3、清热解毒:热毒证—清热解毒药。
4、清热凉血:血分实热证—清热凉血药。
5、清虚热:虚热证—清虚热药。
三、配伍规律1、表热与里热同时存在,先表后里,若里热较盛,表里同治2、里热兼体虚—配补益药3、里热兼积滞者—配泻下药4、气分热兼血分热—气血两清四、使用注意1、大苦大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弱者慎用。
2、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故阴虚者慎用。
五、现代研究: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药具有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又有消炎、解热、镇静降压等作用。
有些清热药并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以及解蛇毒、抗肿瘤、利胆保肝、降低谷丙转氨酶等作用。
一、药性特点本类药物多苦寒或甘寒,具有清热泻火作用。
二、作用适应证清热泻火1.气分实热证:大热、大汗、大渴、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便干、苔黄。
2.脏腑实热证: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心烦不眠、肝火目赤等。
★石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为含水硫酸钙的矿石,分布于全国各地。
炮制:生用或煅用。
生石膏:性味大寒,善清气分实热;煅石膏:又称熟石膏,煅制后寒性已降,多供外用,具有生肌敛疮之功。
饮片:呈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常附有青灰色或淡黄色片状杂质。
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1.清热泻火,除烦止咳:(1)气分实热证。
知母、粳米等,如:白虎汤。
(2)气血两燔之发斑发疹。
白虎汤加玄参、水牛角,如:化斑汤。
(3)肺热喘咳。
麻黄、杏仁等,如:麻杏石甘汤。
(4)胃火牙痛。
知母、牛膝等,如:玉女煎升麻、黄连等,如:清胃散。
※为清解肺胃气分实热证之要药。
2.收湿敛疮(煅石膏):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创伤久不收口及湿疹。
煅石膏研末外用。
【用量用法】15~30克,大量可用到180~240克。
第2章清热药第3节清热解毒药PPT课件
夏季茶饮
药膳--银花绿豆粥【制作方源自】 取金银花20克,绿豆50克,粳米100克。 加水煎取汁,加绿豆、粳米共煮成粥。
清暑热解毒。
金银花与忍冬藤的功效比较
药名
相同
不同
金银花 忍冬藤
清热解毒
偏于解毒,
偏于通经络 ,用于风湿 热痹
连翘
类别 :植物 原植物:木犀科植物连翘。 药材:果实
【处方名】连翘、青翘、老翘、连翘心
【主治】
蒲公英
1.外痈:热毒疮疡痈肿疔毒(五味消毒饮),
内痈:乳痈(配瓜蒌、天花粉),肺痈(配鱼 腥草、
冬瓜仁),肠痈(配大黄、丹皮)。
2.热淋涩痛(配白茅根),
湿热黄疸(配茵陈、栀子、大黄)。
3、肝火上炎致目赤肿痛(配菊花、夏枯草)。
蒲公英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 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2、现代应用: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 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菌痢、慢性肠炎、疮 疖肿毒。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金银花
龚惠芬经验:
小儿纯阳之体,患外感病多,感邪后易热 易火。加膏粱厚味,热从内生,即使感受 寒邪,亦很快热化。龚老抓住致病的“热 毒”之邪,善用寒凉,注重清热解毒。祖 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脾常 不足,若苦寒不慎易导致脾胃虚损。龚老 选用金银花、连翘甘寒之品,不伤阴津, 不亡脾胃。且药理研究其具有广谱抗菌、 抑菌作用,极适用于小儿。且银花、连翘 除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外,还可清解里热
【现代研究】
蒲公英
药理作用:含有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具有广谱抗菌(金 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抗胃溃 疡,利胆保肝、利尿、抗肿瘤等。
第二章清热药2课件
[来源]为茜草 科植物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 熟果实。
栀子
【药性】苦,寒。心、肺、三焦。 【功效】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
栀子的应用
1热病心烦 能清泻三焦火热之邪,泻心火除烦。 2湿热黄疸 3血淋涩痛 4血热吐衄 5火毒疮疡
夏枯草
【药性】辛、苦,寒。肝、胆。 【功效】清热泻火,
明目, 散结消肿。
夏枯草的应用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2瘰疬,瘿瘤 苦寒泄热,味辛散结,治疗肝
郁化火,痰火凝聚的瘰疬,配伍贝母、香附 等;治疗瘿瘤,配伍海藻、昆布等。 3乳痈肿痛 既能清泄肝火,又能散郁结,治 疗乳痈肿痛。
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 子芩——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重主
降,善泻大肠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痛。
黄连 《本经》
黄连
[来源] 为毛 茛科多年生 草本植物黄
云连的干燥 根茎。
黄连
【药性】苦,寒。 心、脾、胃、胆、大肠。
【功效】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黄连
【应用】 1 善于清中焦湿热,为治疗湿热呕吐,湿热泻痢
萸黄连——疏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的
呕吐吞酸。
黄柏 《本经》
黄檗
黄皮树
黄柏
[来源] 为 芸香科乔 木植物黄 檗或黄皮 树除去栓 皮的干燥 树皮。
黄柏
【药性】苦,寒。 肾、膀胱、大肠。
【功效】清热燥湿 泻火除蒸 解毒疗疮
黄柏
【应用】
1、善于清下焦湿热,治湿热泻痢、黄疸、 淋浊、带下、痿痹。
长于泻心火,治疗高热神昏,心烦不眠,血热 吐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泻火用生,止血炒炭。
临床应用
用于扭伤: 生栀子30~50克,研为细末,鸡蛋清一个, 面粉适量,白酒适量。共调成糊状。 贴在扭伤部位,固定,于扭伤当日敷药 休息,次晨取掉。
芦根
为禾本科多年生植物 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清热生津
热病伤津之烦热口Βιβλιοθήκη 。2.除烦止呕本品性寒滑肠,脾虚便溏者忌用。
石膏知母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共性: 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肺热喘咳、胃火牙痛 异 知母尚有滋阴作用,可用于阴虚火旺之潮 热、盗汗及消渴等症。长于滋阴降火,清中 有润,用于里热而津已伤者。 生石膏长于清气分实热,清中有散,透 散气分邪热,用于里热而津未伤者。煅石膏 尚具有收湿敛疮之功,用于水火烫伤及疮疡 不敛等症。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反乌头。
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1)具有致流产和抗早孕作用: (2)具有降血糖作用。
竹 叶
功效应用 1.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热病烦渴. 2.利尿— 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及心热移于小 肠之小便短赤涩痛等症。
淡竹叶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叶。 [性味归经] 甘、淡、 寒;归心、胃、小肠经。
胃热呕吐
3.清肺热
(1)肺热咳嗽、痰稠而干。 (2)肺痈咳吐脓痰。 热淋涩痛
4.利 尿
天花粉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日本栝楼 的干燥块根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 寒; 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清热生津
2.清肺润燥 3消肿排脓
热病津伤之口渴及消渴.
热病津伤之口渴及消渴. 痈疮肿毒。 未溃、已溃均可应用。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二章
1.概念
清热药
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 主治里热证的药物, 称为清热药.
2.作用与 适应症
1.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 2.清热燥湿—湿热证 3.清热解毒—热毒证 4.清热凉血—血分实热证 5.清虚热—虚热证
3.分类
4.使用注意
(1)清热泻火药 (清气分实热药) (2)清热燥湿药 (3)清热解毒药 (4)清热凉血药 (5)清虚热药
9.肠燥便秘— 知母、决明子 10.散郁结(消肿散结)— 夏枯草。 11.凉血止血— 栀子 12.利尿— 淡竹叶、竹叶、芦根
完
熊 胆
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干燥胆汁。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应用
1.清肝明目
肝热目赤肿痛
疮疡肿毒、痔疮肿痛
2.清热解毒
3.熄风止痉
肝热之惊风抽搐
决明子
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成熟种子。
功效应用
1.清肝明目
(1)肝热目赤肿痛 (2)肝肾阴亏之目暗不明
2.润肠通便
肠燥便秘。
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青葙子
为苋科植物青葙的成熟种子。
功效应用
清肝明目退翳—
使用注意
本品有扩瞳作用,故青光眼者忌用。
小结
1.清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 石膏 2.滋阴润燥— 知母 3.收湿敛疮— 石膏 4.治疗肺痈— 芦根
5.治胃热呕吐— 芦根 6.既清热又生津— 芦根、天花粉、竹叶。 7.治黄疸— 栀子 8.治疗目赤肿痛— 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 密蒙花、青葙子、熊胆 。
功效应用
1.清热除烦— 2.利尿—
夏枯草
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应用
1.清肝明目
(1)肝火上炎之 目赤肿痛、 头痛眩晕
(2) 肝阴不足之 目珠疼痛、 至夜尤甚
2.消肿散结
痰火郁结之 瘿瘤、瘰疬。
临床应用
1.治疗手足皲裂: 夏枯草30克,白及15克,共研细 末,猪油调膏。先用夏枯草60克。煎水 洗患处,再敷以药膏,纱布包扎,1天1 次,一般连用3~7天可愈。 2.治疗手脱皮: 夏枯草100克,水煎2次,泡洗双手,每 天2次,每次30分钟,连用10~15天.曾治手 脱皮百余例,均痊愈。
知母
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 [性味归经] 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功效应用
1.清热泻火 (1)气分实热证。 (2)肺热喘咳。
2.滋阴润燥— (1)阴虚燥咳 (2)肝肾阴虚,阴虚火旺之骨蒸 潮热、盗汗等。 (3)消渴症 。 (4)肠燥便秘。
用 法
清热泻火宜生用,滋肾宜盐水炙用。
使用注意
1.大苦大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弱者慎用。 2.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故阴虚者慎用。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 (大热、大汗、大渴、 脉洪大、便干、苔黄。)
石膏
为含水硫酸钙的矿石,分布于全国各地 [性味归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为清解肺胃气分 实热证之要药。 1.清热泻火,除烦止渴--(1)气分实热证。 (2)气血两燔之发斑发疹。 (3)肺热喘咳。 (4)胃火牙痛。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含大黄酚、大黄素、芦荟 大黄素、大黄酸. 2.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 (2)降血脂作用:决明子散有降 低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
谷精草
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 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
功效应用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密蒙花
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树的花蕾
功效应用
栀 子
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应用
本品泻三焦之火, 1.泻火除烦—热病心烦、 尤治心火盛。 郁闷、躁扰不宁、高热等症。
2.清热利湿— 湿热黄疸。 茵陈、大黄—茵陈蒿汤。
3.凉血止血
血热妄行之出血。
4.解毒消肿止痛
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用 法
2.收湿敛疮— 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 创伤久不收口及湿疹. 煅石膏研末外用。
用量用法
15~30克,大量可用到180~240克。 宜打碎先煎。内服用生,外用宜 煅。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本品可能是通过抑制 体温调节中枢的亢进而产生解热作用, 同时由于发汗中枢被抑制,故退热而不 发汗,尤适用于高热,解热作用较持久。 (2)煅石膏外用能收敛粘膜,减少分 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