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联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联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联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在教育领域中都是重要且热门的话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实现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概念。

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更进一步,是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活动无缝衔接,相互渗透,达到知识与技术结合的目标。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在整合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拓展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搜集、筛选和整理浩瀚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将这些资源有机地整合进课程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差异,以多种方式和形式提供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3.促进合作学习: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实现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和协作。

通过情境模拟、虚拟实验、在线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提供反馈和评估: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利用电子学习平台和评估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记录、分析和评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教学方式和效果的提升。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可以帮助教师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实现知识和技术的有机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PPT-第七章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PPT-第七章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概述

7.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7.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
1.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2.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3.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4. 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5.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6. 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 7.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工具 8.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9.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10.信息技术作为评价工具 11.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管理工具。
7.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
• “大整合论”观点认为,课程是一个大的概念,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 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 体系。
• “小整合论”是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认为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 这种观点下,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 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去,包括教学准 备,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第七章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概述
• 学习目标:
– 1.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定义、目标和具体方式 – 2.了解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和结构,能说明什么是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7.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 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 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 型的教学方式
7.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
7.4.1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和丰富的教 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建 立起来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体系及其具体 可操作的实践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采用这种方式。

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作用。

要实现上述目的,并不需要复杂的信息技术,只需在有互联网或局域网的硬件环境下,采用简单的BBS、聊天室等工具即可。

3、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目前有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

4、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境。

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设同样的情境,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境体验,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

5、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工具: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

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构建工具可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在内化的过程中还可以开展通信和交流,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考、表达和信息交流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应用能力。

6、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

计算机网络环境大大扩充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的支出,学生可以借助MUD、Email、BBS等网络通讯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培养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7、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虽然我们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协作能力的培养,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信息素养?什么是整合?整合的内涵是什么?很多教育技术专家和学者都提出了对整合内涵的认识。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这一定义认为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所在。

李克东教授在《数字化学习》中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在已有课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这一定义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起来创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的实质。

年轻学者余胜泉在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一书中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广义上的教学与学习行为,其实质与内涵就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教育环境的数字化、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学习工具数字化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学生学习情感激励工具与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材、教学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师、教材、教学媒体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传统教育思想、教学结构、教育模式甚至于教育的组织形式发生全面变革,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与教学方式,实现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要求的素质性人才。

这一定义突出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作用,就是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教学效率,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及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及内涵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定义南国农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也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或者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整合后,课程教学不仅具有传授科学知识的功能,而且具有培养和发展学生信息能力的功能。

李克东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何克抗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反思:三位教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南国农教授主要强调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要素中,李克东教授同样认为将信息技术作为有种工具,不仅有助于传授知识并且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而我更认同于何克抗教授的理解,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出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这个环境与具体的学科没有关系,它应用于每一个学习发生,对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支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应该过多的强调信息技术也不能更多的关注于课程,为什么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因为在此定义提出来之前,教学者们总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前或者课后,作为一种辅助传递知识的方式,却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而我们关注的应该是学习的本质,随着教育的发展,我们理解的学习的本质不是知识的灌输,是关于内在的,关于灵魂的,信息技术不应该只是作为一种工具,使知识的灌输更加的方便,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更应该肩负起让教育更接近本质,让教学过程远离知识灌输,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考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考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点
1、名次解释
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学结构、建构主义、多元智能、教学环境、学习资源、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教育游戏、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方案、档案袋评价、智能导师系统、分布式学习系统
2、简答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本质
创造性思维的构成要素
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各种教学结构的特点
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网络教室分别由哪些设备组成、具有哪些教学功能?
探究性教学模式
Webquest
移动教育的系统构成和功能组成
3、论述
现代教育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冲击、整合的误区及解决对策
“学教并重”教学设计过程及各个环节
信息化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形态和功能
对比三种整合教学模式(讲授式、探究式、研究性)的实施流程、适用条件、优缺点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未来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未来”加以论述。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的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提高学习效果。

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应用信息技术,将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处理,例如将教材、课件和习题集等转换为电子文件,使其可以通过网络、移动设备等多种形式进行存储、传播和使用。

2. 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教学演示、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可以更加灵活地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

3. 学习环境的个性化和互动性: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增强学习的效果和乐趣。

4.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即时化:信息技术可以支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多样化和即时化的评价,如使用在线测验、自动评分系统等,方便教师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

5. 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机会,通过参与在线教育培训、资源分享等活动,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教育创新思维。

同时,信息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与学生、家长和社会交流合作的机会,促进教育的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知识点0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则是指可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和再现等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感知与识别技术、通信与存储技术、计算处理技术、控制与显示技术。

【知识点0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2.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3.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如演示工具、交流工具、合作工具、研发工具、个别辅导工具、评价工具、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的工具、教学管理工具。

【知识点0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结果即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

主要包括四大类: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2.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的整合;3.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的整合;4.教育的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学科以及实践活动的整合。

【知识点0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条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现,要求具备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信息化学习资源两个基本条件。

信息化学习资源是信息化学习的关键,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多样性:多媒体集成、超文本结构、友好交互界面、虚拟仿真。

(2)共享性: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全球共享并随意获取。

(3)扩展性: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补充、扩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在信息时代所需的信息和技能,包括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等方面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信息、加强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听音频等方式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数学软件等工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高,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研究和生活。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信息应用的实践能力。

学生需要根据课题和目的选择适当的信息手段,积极独立地收集、判断、表现、处理和创造必要的信息,并能够按照对方的具体情况发送和传递信息。

其次,对信息科学的理解。

学生需要理解信息手段的特性,了解为了评价和改善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在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所有阶段,学生需要批评性地处理信息,在接受信息之前,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这些素养的形成不仅仅是通过计算机技术训练,而且应该通过加强科学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来培养。

最后,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

学生需要理解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思考信息道德的必要性以及对信息的责任,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信息社会。

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与他人共事的精神。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在信息社会中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程变革背景1、课程的知识观及其缺陷2、课程观的转向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教育部2004《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三.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1.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2.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3.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与层次1、促进教育观念的变革2、促进传统课程资源的变革3、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4、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5、有利于建立信息化的课程环境6、表层或外层的整合7、深层或内层的整合五、精品课程的内涵通俗来讲,精品课程是以网络为载体,将传统“名校名师”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在网上发布以实现全社会的共享,这些课程资源通常是面向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层次的课堂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内容。

六、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不足之处•资源的共享性差•课程的交互性差•内容更新慢•反馈机制不完善•不注重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本科层次建设与研究生层次建设失衡•缺乏统一的开发平台和支持系统•精品课程的应用不足教育技术与信息素养一.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过程•计算机教育(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我国掀起计算机教育热潮•出现了计算机文化概念•信息技术教育(90年代初~ )•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2000年10月,教育部提出要在全国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IT的大众化,产生了信息文化概念•信息素养教育•IT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二.信息素养de内涵•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含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

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

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

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⑴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⑵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⑶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c、将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 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评议、分析、讨论 .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实现知识重构.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1、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基于实践 的反思 . 2、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异同 . (1)理念 . (2)信息技术的作用. (3)范畴 .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达到的目标 (5)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
下一页
实施的具体内容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3)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进行课程学 习的三种基本方式 (4)根据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应用环境 和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实例参考 下一页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如图)
1、阶段一: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2、阶段二: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3、阶段三:全方位的课程整合
返回
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①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②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
③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 式的学习;
④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 造的学习.
返回
信息素养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点
①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 . ②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 . ③能够运用信息并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 态度和能力.
XX中学 XXX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1、大整合论
2、小整合论
(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 施课程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使其成为学 习者的学习资源.
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通过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创新的手段。

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旨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出更加灵活、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以纸质教材为主,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为课程增添更多的内容和资源。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教学视频、教学软件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例和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另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虚拟实验室、模拟演示等功能,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亲身参与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升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改变这种情况,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生动地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支持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学习节奏下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个人为单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比较有限。

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合作和交流。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博客、微信群等工具,与同学们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问题,互相学习、帮助。

这样的合作与交流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评估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评估主要依靠考试、作业等方式,评估结果往往只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粗略判断。

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评估手段。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测验、作业提交和评阅,通过学生的学习轨迹和表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估和指导。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联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联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联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来支持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过程。

二者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其运用到课程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其成为课程的一部分。

这种整合是基于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师通过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语言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互联网上的资源来呈现课程内容,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数学软件和模拟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更强调的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贯穿性和整体性。

这种融合是将信息技术嵌入到课程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学习活动中,使其成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不再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工具来使用,而是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和评估等方面。

例如,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实验模拟软件和虚拟实验室系统来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社会研究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网络调查和数据分析工具来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和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通过信息技术来支持和促进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过程。

二者都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为目标,都可以帮助教师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能够将信息技术嵌入到教学过程中,并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都是教育中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们强调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现代教育技术——第7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第7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7.1.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原则 •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 (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 (1)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整合的实践 • (2)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 • (4)“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
• 7.1.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种类 •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 •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 (2)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 •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种类
• (3)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的整合
• 上述(1)、(2)两方面共同构成了目前大多数学者和中 小学教师认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 (4)教育的信息化一信息技术与学科以及实践活 动的整合
• “ITE与学科整合”显示,信息技术教育(ITE)学科 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以及活动课程的整 合,它反映了整合后的综合课程的特征,又指明 了在真实活动或学习共同体中体验性学习知识和 技能的必要性,同时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支持这 一学习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 程之间的整合。其结果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真 实活动的系统化知识技能的主体学习活动。
7.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案例分析
• 7.2.1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分类
• 1.教学模式的内涵
•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给出的定义是:“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它不 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 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 是加以理论化的。”

第7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7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7章图形可视化及数据分析处理---OriginPro学习目标:1.了解OriginPro图形可视化及数据分析处理软件的特点。

2. 掌握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的方法及相关的基本操作。

3.掌握创建多层图表、绘制三维图形、非线性拟合的过程。

4.掌握如何创建版面页、 Origin中Excel的使用、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方法。

5了解LabTalk 编程的过程第7章图形可视化及数据分析处理---OriginPro7.1OriginPro简介Origin为OriginLab公司()(其前身为Microcal公司)开发的图形可视化和数据分析软件,[1-9]是目前较流行的专业函数绘图软件,是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常用的数据分析和制图工[10]具。

自1991年问世以来,由于其操作简便,功能开放,很快就成为国际流行的分析软件之一。

它的最新的版本号是8.0(见/index.aspx?s=8&lm=10),它分为普通版(Origin 8)和专业版(OriginPro 8)两个版本。

简单易学、操作灵活、功能强大的制图软件,既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制图需要,也可以满足高级用户数据分析、[10]函数拟合的需要。

已成为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数据处理和绘图的重要工具。

当前流行的图形可视化和数据分析软件有Matlab,Mathmatica和Maple等。

这些软件功能强大,可满足科技工作中的许多需要,但使用这些软件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编程知识和矩阵知识,并要熟悉其中大量的函数和命令。

而使用Origin就像使用Excel和Word那样简单,只需点击鼠标,选择菜单命令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获得满意的结果。

像Excel和Word一样,Origin是个多文档界面应用程序。

它将所有工作都保存在Project(*.OPJ)文件中。

该文件可以包含多个子窗口,如Worksheet,Graph,Matrix,Excel等。

各子窗口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可以实现数据的即时更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会 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 情景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学会利用 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和合作讨论 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 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概述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及特征。(掌握) 。(掌握 及特征。(掌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 。(了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了 解)
一、内涵
我国一般认为, 我国一般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先 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 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 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 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 环境的创设工具, 环境的创设工具,并讲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 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 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 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 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在整 体优化的基础上, 体优化的基础上,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 变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变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培养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一、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 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 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 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 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 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 学方式。 学方式。
二、目标
宏观目标: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 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 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 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具体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实现人才培养 标准杆根本性转变:从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 知识创造型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