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3 钓鱼的启示》 赛课导学案_2
13《钓鱼的启示》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 上册 导学案
班级: 学习内容 第四组
小组: 第 13 课
姓名: 钓鱼的启示(第 2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重 难 点 导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 主 学 习
1、我能找出文中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并积累。 2、我能体会到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地父爱。 3、我能从课文中领悟到一个做人的道理。 领会课文结尾处,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的感悟。 课 堂 活 动 预 设 复备/笔记栏
随 堂 达 标 检
②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 测 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③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 上册 导学案
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3、根据提示写句子。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可写月夜,也可写事情、启示)
知识链接
导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 主 学 习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把你不懂得词语在书上做上记号。 2、抄写课文中描写美丽月色的句子。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交流哪些生字词是预习时,自己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并解决。
合 作 探 究 3、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课文中生词的意思。
随 堂 达 标 检 测
1、见缝插针 ( )鱼 ( )漪 ( )( )闪闪 小心( ) ( ) ( )择 筋( )力( ) ( )动 ( ) ( )辉映( ) ( )不舍 嘴( ) 告( ) 2 解释词语: 涟漪 : 翕动: 乞求: 抉择: 告诫: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收获 课外延伸 收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3 钓鱼的启示》 优质课导学案_0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翕动、鲈鱼、鱼鳃”等词,用不同的方法理解“翕动、不容争辩、小心翼翼、依依不舍”等词语,正确书写“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
【教学重点】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一、由单元导语入题1、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57页,谁来读一下“单元导语”。
从他的朗读中,你能提炼出哪些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就采用这些学习方法一起走进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钓”。
齐读课题,在这个短语中,你认为哪个词最关键?理解“启示”的意思。
那么钓鱼这件事给作者带来怎样的启示?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走进“我”的内心1、指名交流:作者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大家齐读这句话。
在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你发现了吗?就钓鱼这件事,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板书:放不放)2、那么,“我”究竟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指导朗读“鱼大”的语句。
“翕动”纠音,指导书写“鳃”。
师范读,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哪里读得好?生再读,读出鱼的大与美。
如果现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我”和父亲的心情,哪个词语再合适不过了?(板书:得意)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的语句,并从这些语句中圈出表现“我”心情变化的关键词语,说一说通过这些词语,你读懂了什么?3、小组汇报展示。
(生板演:急切争辩依依不舍)4、刚才我们找到了“我”心情变化的的语句,尤其是父亲与“我”对话的片段,表现了“我”急切与不舍的心情,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读。
5、你为什么这样读“我”的话?关注提示语。
6、引读:在这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等啊等,盼啊盼,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鱼,可父亲却让我放掉,我怎能不急切地问(学生接读“爸爸,为什么?”)这可是我费了好大力气,第一次钓到这么大的鱼,父亲却要我放掉,我怎能不委屈(学生接读“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3 钓鱼的启示》 优质课教案_2
高明区小学语文教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的教学案例解读”评选活动——《钓鱼的启示》案例解读【理论阐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里提出“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学习心得】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地认识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
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13钓鱼的启示》导学案.docx
《13•钓鱼的启示》导学案(1)科目语文班级姓纟课时2-1累计【导学目标】:1. 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目标1、目标2【难点】: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很多人喜欢钓鱼,因为能从钓鱼中得到许多快乐,而从钓鱼中能得到启示的人并不多,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詹姆斯.兰弗蒂就是其中一位,来看看作者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什么终身有益的启示?二、自主学习1. 选字填空。
钓钩我和父亲在鱼()上放好鱼饵,把()线抛了出去,不一会儿,大家伙上()To2. 自由读课文。
【学法提示:读准课文中带拼音的字;记住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读不好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 请正确朗读下面的词语。
溅起涟漪小心翼翼筋疲力尽月光皎洁鱼腮翕动沮丧告诫诱惑实践抉择操纵嘴唇4. 读好长句子【学法提示:注意停顿读好这一段话。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餉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整体感知1. 课题是“钓鱼的启示”,一看就知道,有两部分组成,一是钓鱼,一是“启示”,请通读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小时候钓鱼的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作者成年以后得到的启不?2.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 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f()-*()-*()四、作业:请将文中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抄写下来。
《13•钓鱼的启示》导学案(2)科目语文班级姓名课时2-2累计【导学目标】:1.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重点难点儿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流程】:一、复习内容,引入新课课文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情,请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钓鱼的启示导学案
13 钓鱼的启示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等词语。
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过程与方法: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
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学习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1、让学生搜集鲈鱼的相关资料。
2、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三课《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2、谁能说说“启示”是什么意思,“钓鱼的启示”又是什么意思。
3、看到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二、自主预习1、认读本课生词,组内互相纠正写错的生词,并由组长汇报本组听写情况。
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你能说说课文的那几自然段在写钓鱼这件事(1—3),哪几自然段在写放鱼(4—9),哪几自然段在写作者从中得到的启示吗?(10—11)三、合作探究学习钓鱼部分1、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①我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我是从这里知道的:___________②当“我”钓到鱼时,我和父亲的心情都很(),因为()。
③我觉得他们当时心情很得意、很高兴,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是从()知道的。
2、“钓鱼”这部分有关月夜的描写,写得很美,很静,能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吗?应怎样读呢?3、读课文“放鱼”部分4--9自然段,你能体会到“我”复杂的心情吗?划出相关词句,好好读一读。
①因为还没有到鲈鱼捕捞开放日,我是从这里知道的:__________②什么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生结合课前收集的鲈鱼的相关资料,了解鲈鱼捕捞开放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钓鱼的启示》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钓鱼的启示》导学案班级:________ 小组: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教师寄语:要勇敢地站起来,展示我的能力!【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能够正确读写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啪啪、鱼鳃、皎洁、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
理解“小心翼翼、沮丧、诱惑、告诫”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朗读与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重点)3、理解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明白我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
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时间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难点)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自读自悟合作学习通过自主阅读,自学生词,读懂课文,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自学之后,和大家交流自己的体会,汇报收获,解决疑问。
【走进作者】【资料链接】鲈鱼:鱼名。
鳍科。
体长(可长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
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
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
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
为了保证鲈鱼的繁殖,产卵期间严禁捕捉。
课前积累: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莎士比亚【预习自测】1、看拼音,写词语。
yúěr jiǎo jiécāo zòng jǔ sàng shí jiàn jué zégào jìe()()()()()()()2、选词填空。
不但……而且……只有……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既然……就……哪怕……也……A.()刻苦学习,()能取得好成绩。
B.小红()歌唱得好,()舞也跳得很不错。
五年级语文第13课导学案(共两课时)
五年级语文第13课导学案(共两课时)《钓鱼的启示》导学案(共两课时)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二、学习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学习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四、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字词,标自然段。
2.理解重点词语: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检查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
4.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紧扣学案质质疑)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四、初读理解1.“启示”的意思是:启发开导,使有所领会2.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在我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启示。
五、复习生词1.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腮、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课时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这是为什么呢?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①“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最新版五年级上语文 13.钓鱼的启示(导学案)
本组教材是以“生活中的启示”为专题编写的,选编了《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四篇课文。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本单元还包括“口语交际·习作四”和“回顾·拓展四”。
课题内容简说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深深体会到“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身受益的文章,让人从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又多了一条。
落花生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珍珠鸟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说明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道理。
1.认识29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捞、皎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3.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把握课文的叙述顺序,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通过抓住重点语句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13.《钓鱼的启示》…………………………………………………………………………………2~3课时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1~2课时15.《落花生》………………………………………………………………………………………2~3课时16*.《珍珠鸟》……………………………………………………………………………………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四…………………………………………………………………………………2~3课时回顾·拓展四………………………………………………………………………………………1~2课时教学本组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待人真诚、诚实做人的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比较清晰表达出来。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走进第四单元的学习,第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
板书课题师:钓和“钩”容易混淆钓钩我和父亲在鱼()上放好鱼饵,把()线抛了出去,不一会儿,大家伙上()了。
什么是启示?(启发,有所领悟)很多人喜欢钓鱼,因为能从钓鱼中得到许多快乐,而从钓鱼中能得到启示的人并不多,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詹姆斯.兰弗蒂就是其中一位,(齐读课题)来看看作者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什么终身有益的启示?二、检查读文请同学们自由再读一遍课文。
(一)出示检查字词溅起涟漪小心翼翼筋疲力尽月光皎洁鱼腮翕动沮丧告诫诱惑实践抉择操纵嘴唇鱼饵捕捞.出示长句子: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好这一段话。
三、整体感知(一)理清课文脉络课题是“钓鱼的启示”,一看就知道,有两部分组成,一是钓鱼,一是“启示”,请通读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小时候钓鱼的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作者成年以后得到的启示?(第一到第九自然段是写钓鱼的事情。
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写作者获得的启示。
)(二)弄清课文主要内容那是一件什么事情呢?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学生朗读课文,老师巡视。
(讨论交流)师:(出示)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开放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钓到了鲈鱼放回湖中。
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
34年后,当我成了著名建筑工程师后,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体会到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经历的事情使我获得终身的启示。
你们觉得老师出示的文字值得你学习的在哪里?生:你增加了最后一句话,使整个内容概括全面了,不会让人产生误会了。
师:结合老师的提示修改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
生修改表达三、品味心情变化,体会句子含义师:这件事情,已经三十四年过去了,同学们,很多事情不消一年全都忘记了,三十四还记得。
结尾写到。
(一)出示: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永久的回忆和终身的启示。
学生朗读,读出“记忆永久”。
师:永远印在我心中的是月光如水的美好景象。
学生朗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生自读,个别学生读。
师范读生模仿读。
(二)感悟“我”心情的变化1、心情变化师:能够把一件事情记得这么清楚,一定是这件事情中,让自己的心里触动非常非常大。
我们来默读课文,思考,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我钓上了一条鱼非常得意,父亲让我把鱼放掉时,我的心里非常着急,也非常难受,最后依依不舍把鱼放走了。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导。
得意→(急切)→(难过)→(不舍)2、鱼大,钓得艰难师:“我”的得意原因是钓着一条大鱼,(板书:鱼很大)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当时钓到大鱼的情景。
学生朗读后出示: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多位学生朗读师:“从来没有”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十一岁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三十四年过后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指导朗读,感受鲈鱼的大。
师:让我们一起将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师:读得真有感情,我相信大家脑海中也一定浮现出了当时的画面。
怪不得“我”和父亲会这样得意地欣赏着这条大鲈鱼呢!我急切,我难过,我“不舍”把鱼放掉,仅仅就是因为鱼大吗?默读3---9自然段,找到相关的理由。
学生默读,老师巡视师:介绍有关鲈鱼捕捞开放日的有关知识。
鲈鱼的繁殖能力很弱,因此在产卵期禁止捕捞。
2、无人知晓生:现在是(晚上十点),而这时离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了,这条大鲈鱼对“我”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啊,生: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没有任何人看见。
生:我能钓起着这条鱼,很有成就感,现在要让我放了鱼,真的难以做到。
师:按照规定,提前钓到鱼,就应该放掉,这是“是”不放鱼就是错误的行为,也就是“非”这就叫------四、小结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也就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詹姆斯是怎样做到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词语默写沮丧告诫诱惑抉择操纵嘴唇实践小心翼翼筋疲力尽月光皎洁不容争辩依依不舍学生默写后订正。
二、品读课文1、师:课文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情(结合听写的词语)生:(读)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筋疲力尽地钓起了一条大鲈鱼,在父亲不容我争辩中,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
34年后,我成了著名建筑工程师,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体会到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钓鱼的事使我获得终身的启示。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按照规定把鱼放掉是对的,把鱼留下是错的,但是实践起来真的太难太难了。
生:(结合板书回答)难在无人知道自己是在鲈鱼开放前两小时钓到的,难在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钓到了,这条鲈鱼太大了。
师:是啊!(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
比如说,晚自习就应该安安静静学习。
事实上,我们都做到了吗?生:没有做到。
2、感悟实践得困难师:是非易断,实践难。
如果不是父亲,“我”绝对不会把鲈鱼放掉的。
父亲做了哪些呢?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老师巡视指导。
生:(读文)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生:(读文)父亲一看时间没有到,就盯着鲈鱼看了一会儿,要我把鲈鱼放回去。
生:(读文)父亲平静地说:“你还会钓到别的鲈鱼的。
”生:(读文)父亲不容争辩,没有商量余地的。
师:父亲外在的平静,其实内心很不平静,所以“盯”了鲈鱼看了一会儿,才说:“你得把鱼放回去!”这个“得”什么意思?生:必须。
是不容商量的,必须把鱼放回去。
指导生有感情朗读。
3、随文练笔师:父亲表面上是平静的,其实内心是极其不平静,他都经过怎样的思想斗争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并写下来生:父亲心想:虽然这条鲈鱼的确漂亮,但是,现在不是鲈鱼开放日,就要按照规定去做。
师:这个“但是”在这里用得好。
是啊!鲈鱼再大,钓鲈鱼再困难,即便是无人知道,可是……生:可是,如果我让孩子把鲈鱼留下了,他以后看到什么自己喜欢的都挡不住诱惑,就会犯错误了。
师:人们常说,父母是儿子的老师-----生:(恍然大悟)我虽然也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但是不能让儿子把鱼留下,我要为儿子树立榜样,否则,我以后怎么教育儿子啊!生:我只有在他小时候严格教育,才能使他长大以后不犯错误。
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女生读旁白,男生是小詹姆斯,我读父亲的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师:我虽然万分不舍,但是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生:(读文)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四、读启示,写感受1.、师引读课文最后第二段: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我再也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2、理解“诱人的鱼”学生读: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这段话含义非常深刻,这些部分已经明白(圈划出“严格教育”和“道德只是个……却很难)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什么呢?生:小时候是考试只有98分,老师错判100分了。
生:到超市买东西,营业员多找了10元钱。
师:长大以后他做了著名的建筑师。
生:别人给他金钱,让他干违法的事情。
生:名誉、地位都充满诱惑的出示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当你面对着很大的诱惑的时候。
如果没有人看见你行为的时候,你能坚持正确吗?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你会不会闯红灯或是逆行?在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情况下,你是否会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师:詹姆斯受到诱惑,犯错误了吗?生:他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是因为从小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
五、布置作业师:成为父亲的詹姆斯还把自己的两个孩子带到湖边,把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的这件事告诉子女,并拿出自己写的一本书,谆谆告诫自己的孩子:(出示)《做得对与做得好------天知地知》,在扉页上有一句话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师:请你们把作者的心声补写完。
生: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面对诱惑的时候,正确判断是非,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生: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的时候,面对诱惑,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小时候接受了严格的教育,长大以后,面临道德抉择时就会自觉遵守公德。
师: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把它读进自己的心坎里。
板书:我父亲钓得意→-急切→难过→依依不舍鱼(鱼大、难钓无人知晓)严格要求的↓启诱惑示自觉遵守公共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