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絮味》教案

合集下载

7.陈娟《童年絮味》

7.陈娟《童年絮味》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字词,感知 大意。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旨, 品味语言。
作者简介(2分钟) • 舒婷:原名龚 佩瑜。当代著 名女诗人,代 表诗作有《致 橡树》《双桅 船》《会唱歌 的鸢尾花》等。

先学后教一
1自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积累 重点生字词。 自学要求: 1.轮读课文,声音洪亮、语速适中,听读 课文并标注文章段落号,并指出其读错 之处,予以纠正。 2 .用简介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自学时间:15分钟
达标训练:
1.思考: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 天的有什么不同? 2.完成助学18页 3、4题 约10分钟完成,5分钟展示答案,明 确。
字词检测:
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鬈曲 亨通 抡起
针线箧 厉叱 黝黑
掴 驯良 撅嘴
更正、明确
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鬈曲 quán
亨通 hēng 抡起 lūn
针线箧 qiè
厉叱chì 黝黑yǒu
掴guō
驯良 xùn 撅嘴 juē
2.明确:作者主要回顾了关于童年的一 些有趣的、琐碎的事情。
先学后教二
自学指导:自读课文,从文中画出相关词句, 并更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 时间:约10分钟 目标问题:1.引起舒婷无限眷恋的童年和哪 些具体事物或活动有关? 2.这些事物或活动,有哪些类似《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中“荒园”给鲁迅带来的快 乐?
3.这些童年带来快乐的东西有什么共性?
更正、明确
• 1.①玩具 (布娃娃)②玩耍 ③初学识 字④扎辫⑤生活习惯 ⑥玩伴(破 藤桌“舞台” ⑦季节 • 2. ①②⑥有类似之处。 • 3.这些童年的心爱之物、欢乐之处, 都十分简陋。
文章主题
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琐事》教案.docx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童年琐事》。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亲人和家庭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2.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2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3.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3.2 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4.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4.2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3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理解课文。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通过展示童年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童年的意义和价值。

5.2 自主学习,理解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疑问。

5.3 小组合作,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各小组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4 情景教学,深入理解(1)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表演课文情节,增强体验感。

5.5 课堂小结,总结收获(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教学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5.6 作业布置,巩固提高(1)要求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生字词。

(2)要求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评估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6.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3 表演评价: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7.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docx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年絮味》。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3)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生活经历中提炼有益的启示,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增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年絮味》。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从生活经历中提炼有益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童年絮味》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感受童年的美好。

(2)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中提炼有益的启示。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童年絮味》。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作文,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和感悟。

2017北师大版七上童年絮味word教案

2017北师大版七上童年絮味word教案

《童年絮味》教案知识目标:一、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有情感的朗诵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一、体会作者包含的思想情感。

二、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酷爱。

教学重难点:(同能力目标)学习假想:课文是作者多自己童年旧事的追思,有无穷的孩童生活趣味,针对这一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讨欲望,由粗到细,有整体到局部,从故事内容、主题到写作手法、语言特色进行感知、感受、感悟,让学生勾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从而达到情感升华。

教学用具:电视机、多媒体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探讨教学进程:一激趣导入1 课件展示童年情景2 引入课文,板书课题3 出示学习目标(课件)4 作者简介(课件)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合作探讨)一、散读课文。

(阅读进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旧事?3、试着归纳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题目。

4、作者想咱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包含着什么思想情感?五、小组合作探讨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2)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3)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4)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三、重难点探讨(一)对比手法的的理解一、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同窗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分析一下。

二、明确(1)第1段与第3段,鲜明的对比留给人不尽的沉思。

(2)第4段与第7段,作者童年生活的丰硕多彩与此刻的孩子生活的单调枯燥形成鲜明的对比。

(3)第11段与第3段,写自己童年没有雨鞋而在梅雨季节的痛苦状况与今天的儿子给他买雨鞋进行“撅嘴跺脚”对比。

(4)第5段,刚识几个字的我读精装英汉大字典的自我陶醉与行人的捂嘴而校;自己打扮打扮感觉漂亮极了与妈妈等人的“前俯后仰”“差点背过气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童年絮味》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童年絮味》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童年絮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童年絮味》的内容和主旨。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童年絮味》是自然散文,这篇散文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童年的美好场景。

同时,这篇散文也传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和怀念。

1.散文特点1.以记叙文体裁进行创作。

2.大量运用描写手法,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

3.散文内容生动、形象,能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

4.散文流畅自然、语言简洁明了。

2.教学重点1.教学生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抓住散文的主旨。

2.让学生理解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教学难点1.教学生如何理解散文中充满感情的描写。

2.教学生如何通过描写还原更多的情境。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示自然风光和情感画面。

2.讲解散文内容和修辞手法1.分段讲解散文内容,理解作者的主旨。

2.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形容词、动词、副词等,让同学们理解这些手法的运用方法。

3.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散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情感表达。

4.模仿写作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其他散文的写作特点,将这些特点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朗读与评选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大家共同评选最好的作品,并提供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评选,分析学生在表达和理解方面的能力情况。

同时,也要通过平时的作业和课堂情况来进行评价,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五、作业1.阅读其他自然散文,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

2.仿写一篇自然散文,体现对写作技巧和思考的理解和运用。

以上可作为七年级上《童年絮味》的教案参考,希望对身处教育岗位的老师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_童年絮味_教学设计_教案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_童年絮味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者对此的解读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阅读和表达的综合素养,重在培养学生语感,利用小组学习模式,尽力实现生活和语文的有机融合。

本课三维学习目标具体是:1.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并赏析文中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神态、心情、动作等的词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快速默读,通过拟写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倾情朗读,通过重音、停顿、语气、语调的变化读出童真、童趣,品味风趣、诙谐的语言。

(重点、难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回味自己的童年,永葆童心,分享触动心灵的体验和共鸣。

2. 教学重点/难点快速默读,通过拟写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倾情朗读,通过重音、停顿、语气、语调的变化读出童真、童趣,品味风趣、诙谐的语言。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计时器4. 标签教学过程目标导学1、谈谈“我的童年”。

抢答老师那个年代的人“那些年做过的事”。

2、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

自主发言,说自己的童年经历,让其指名就“说的内容”作评价。

3、明确课题。

存疑:课题能否换成“童年趣味”?简介作者。

思考“絮味”的意思。

圈划、摘录文学常识。

4、分发导学案。

出示学习目标,板书目标关键词,简要解读目标。

浏览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圈划目标关键词。

自学自研1、巡查学情。

记录学习情况,个别答疑和指导。

快速默读全文,拟写小标题。

写下疑难,积累好词佳句。

2、巡查学情。

发现朗读典型,及时肯定;关注学困生表现,具体指导。

起立朗读精彩句段,设法读出童真童趣。

3、小结“自学自研”情况,以组为单位评分。

聆听学情反馈,检查自学自研效果。

交流展示1、范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重音词,变化语速,增加肢体动作,夸大表情幅度。

听:标记重音词和长句子的停顿,感受作者倾注在词句中的情感变化,评价范读效果。

2、组织组内交流:以共同体为单位,一人读,其他人评。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年絮味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年絮味教案北师大版

童年絮味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体验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一、激趣导入1、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女作家舒婷的童年生活,体会一下她多姿多彩的童年时光。

《童年絮味》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课件)二.检查预习1.解决字词(音、形、义)。

鬈()曲叱()责譬()如驯()良调侃()针线qiè() c èng()掉 juē( )嘴天真无xié( ) yǒu()黑2.解释词语:雷霆万钧:不可一世:肆无忌惮: 如法炮制:4、出示学习目标(课件)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合作探究)1、散读课文。

(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3、试着概括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标题。

4、作者想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2)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3)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4)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三、重难点探究(一)对比手法的的理解1、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分析一下。

2、明确(1)第1段与第3段,鲜明的对比留给人不尽的深思。

(2)第4段与第7段,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的单调枯燥形成鲜明的对比。

(3)第11段与第3段,写自己童年没有雨鞋而在梅雨季节的痛苦状况与今天的儿子给他买雨鞋进行“撅嘴跺脚”对比。

(4)第5段,刚识几个字的我读精装英汉大字典的自我陶醉与行人的捂嘴而校;自己梳妆打扮觉得漂亮极了与妈妈等人的“前俯后仰”“差点背过气去”。

这里将自己的感受与旁观者的反应对比,更突出我的稚憨可爱。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docx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珍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2. 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描写。

3. 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并让学生进行实际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3)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4. 小组合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描写。

(2)每组选取一个修辞手法或人物描写,进行展示和分享。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6.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2)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3)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童年的趣事。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docx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语感。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仿写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3)学会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增强语感。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仿写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三、教学方法1. 引导启发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4. 写作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 课堂讲解:(1)教师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解答课文中的疑惑。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2)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感受成长的快乐。

6. 仿写练习:(1)教师给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点评并指导。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童年絮味》阅读教案

《童年絮味》阅读教案

《童年絮味》阅读教案顾名思义就是一份针对《童年絮味》这本书的阅读教学案。

这本书是作者刘细荣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部回忆录,在这部书中,刘细荣通过透彻的文字回忆了他在童年时期所体验到的各种愉快、悲伤、恐惧、热闹等细节,以及这些细节背后所含有的种种感悟,让读者进一步领略到了童年的那份美好与感动。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书,了解童年生活的多样性以及所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引导学生思考童年生活与现代生活的相似与不同。

2.培养学生的自我审视与反思能力,让学生学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成长经历。

3.拓宽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童年生活的多样性:通过本书的阅读,让学生了解到童年生活的多样性,认识到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家庭所形成的童年生活差异,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理解力。

2.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通过学习本书,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感受那些美好的回忆。

让学生了解到童年时期在家庭、校园、社区等多方面的生活中获得的快乐和幸福。

3.童年生活与现代生活的相似与不同:通过本书的阅读,让学生学会眼中的“童年”与历史中的真正的“童年”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将童年生活与现代生活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与童年相关的影像资料或者介绍一位童年时期的历史人物,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兴趣和思考。

2.学习本篇文学作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书,以“重点解读、自由阅读、摘抄归纳”为主要方法,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受,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童年生活的多样性和美好回忆。

3.学生自我反思环节:引导学生以“我的童年”为主题,在回归自己的童年生活后,与班级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让同学们之间交流和认识,获得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4.课外延伸:通过小组活动或者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博物馆,了解历史上“童年”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维。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c.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b.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c.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感受童年的美好,珍惜当下生活。

b.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a.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b.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c.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教学难点:a.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b.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童年的味道是什么?是甜的,还是咸的?是快乐,还是忧伤?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童年的文章——《童年絮味》。

2.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同时,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准备分享一下。

3.课堂讨论师:谁来说说,你对课文的整体感受?生1:我觉得课文描绘的童年生活很有趣,让人怀念。

生2:我也觉得课文中的童年生活很美好,尤其是作者和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情景。

师:很好,同学们都能感受到课文的美好。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课文中有哪些生字词需要我们掌握?生3:课文中的“絮味”是什么意思?师:“絮味”在这里指的是童年的回忆和情感,就像棉絮一样柔软、温暖。

那么,谁能解释一下“絮味”在课文中的具体体现?生4:课文中提到的“絮味”,体现在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怀念。

比如,作者描述了和小伙伴们一起捉鱼、放风筝的情景,这些温馨、快乐的时光构成了童年的“絮味”。

师:非常好,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很到位。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4.分析课文结构与主题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5: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第二部分是作者对童年玩伴的描写,第三部分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感慨。

初一上册语文《童年絮味》优秀教案

初一上册语文《童年絮味》优秀教案

初一上册语文《童年絮味》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把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1、体会作者包蕴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同能力目标)教学方法: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童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幸福的时期,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情况是值得我们流连的,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那我们大伙儿来谈一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或人。

(学生自由回答)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如何样的?板题:童年絮味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

要紧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致橡树》、散文集《心烟》。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模糊诗”大潮。

他们用模糊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1、散读课文。

(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并讲明理由)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3、试着概括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标题。

4、作者想我们展现她的童年生活,包蕴着什么思想感情?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2、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3、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4、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欢乐的纯真童心的颂扬之情。

四、重难点探究:(一)对比手法的的明白得1、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分析一下。

2、明确:(1)第1段与第3段,鲜亮的对比留给人不尽的深思。

(2)第4段与第7段,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现在的小孩生活的单调枯燥形成鲜亮的对比。

童年絮味教案教学设计

童年絮味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童年絮味的故事背景和内容。

2.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3.能够从故事中体会到童年的美好和珍贵。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教学难点:从故事中体会到童年的美好和珍贵。

教学准备:教材《童年絮味》、教学PPT、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故事《童年絮味》的背景和内容,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向往。

Step 2:整体阅读(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童年絮味》。

Step 3:小组合作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Step 4:展示讨论结果(10分钟)请学生展示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记录在小黑板上。

然后教师做一个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Step 5:个人思考与表达(15分钟)学生个人闭眼思考自己的童年记忆,然后选择一个片段和其他同学分享。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问题,如:你的童年有什么美好的记忆?你觉得童年的什么经历对你影响最深?Step 6:情感体验(15分钟)教师呈现一些与童年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想象自己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度过童年的情景,引发对童年的美好情感体验。

Step 7:整理思考(10分钟)让学生用一两句话总结自己对童年的感受和体验。

Step 8: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依次上台展示自己的总结,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童年感受和体验。

Step 9:教师总结(5分钟)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强调童年是人生中的宝贵时光,要珍惜和回忆。

Step 10: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的小作文,并分享给家人。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阅读故事时的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2.观察学生在个人思考和表达中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

3.评价学生的作业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感受和体验。

七年级童年絮味教学设计

七年级童年絮味教学设计

七年级童年絮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展现童年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2)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与感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童年生活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童年回忆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和重点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写作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童年的音乐或视频,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回忆?”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从而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精读课文(1)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每个段落所描述的童年场景。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每个场景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4、分析课文(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重点分析课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童年回忆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如对自由、快乐、成长的理解。

5、写作指导(1)结合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向学生讲解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如何通过描写展现情感。

《童年絮味》综合教学案

《童年絮味》综合教学案

近日,一份名为《童年絮味》的综合教学案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该教学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小学语文、美术、音乐、体育等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旨在通过“多学科协同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综合素质。

教学案以“我所爱的童年美味”为主题,使学生回忆和感受童年的美好时光。

该教学案的设计思路紧密贴合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理念,通过涵盖多个学科的内容,以及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童年回忆的美好感觉,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的味道。

此次教学案中的美术模块是整个教学案的亮点之一。

通过通过观赏和模仿一些优秀的美食插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同时也使学生对美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美术模块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己童年的美食品味,同时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音乐方面,教学案也不落后。

其中的音乐模块丰富多彩,既包含学生们熟知的经典童谣,也引入了一些轻松愉快的歌曲。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在愉悦的音乐氛围中,更好地回忆起自己童年时的欢乐时光。

体育模块的设计也非常独特。

教学案将体育与美食的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简单的游戏和竞赛,让学生们在运动中体验到食物的美味,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美食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教学案还涵盖了小学语文等学科,通过各种阅读、写作、交流等环节,使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和感受了自己童年时的美好时光。

该教学案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方式都非常出色,不仅体现了多学科协同教学的理念,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学习、体验美好童年回忆的机会,是一项非常优秀的教育实践工作。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通用5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1、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同能力目标)教学方法: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童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幸福的阶段,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留恋的,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那我们大家来谈一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或人。

(学生自由回答)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板题:童年絮味二、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

主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致橡树》、集《心烟》。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1、散读课文。

(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讲明理由)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3、试着概括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标题。

4、作者想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2、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3、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4、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四、重难点探究:(一)对比手法的的理解1、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分析一下。

2、明确:(1)第1段与第3段,鲜明的对比留给人不尽的深思。

童年絮味教案

童年絮味教案

童年絮味教案知识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1、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同能力目标)学习设想:课文是作者多自己童年往事的追忆,有无穷的孩童生活趣味,针对这一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细,有整体到局部,从故事内容、主题到写作手法、语言特色进行感知、感受、感悟,让学生勾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从而达到情感升华。

教学用具:电视机、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课件展示童年情景2 引入课文,板书课题3 出示学习目标(课件)4 作者简介(课件)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合作探究)1、散读课文。

(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3、试着概括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标题。

4、作者想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2)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3)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4)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三、重难点探究(一)对比手法的的理解1、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分析一下。

2、明确(1)第1段与第3段,鲜明的对比留给人不尽的深思。

(2)第4段与第7段,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的单调枯燥形成鲜明的对比。

(3)第11段与第3段,写自己童年没有雨鞋而在梅雨季节的痛苦状况与今天的儿子给他买雨鞋进行“撅嘴跺脚”对比。

(4)第5段,刚识几个字的我读精装英汉大字典的自我陶醉与行人的捂嘴而校;自己梳妆打扮觉得漂亮极了与妈妈等人的“前俯后仰”“差点背过气去”。

2021童年絮味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1童年絮味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1童年絮味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该文作者舒婷,中国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其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曾获得庄重文文学奖、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童年絮味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童年絮味》教案知识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1、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同能力目标)教学方法: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童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幸福的阶段,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留恋的,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那我们大家来谈一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或人。

(学生自由回答)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板题:童年絮味二、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

主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致橡树》、散文集《心烟》。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1、散读课文。

(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讲明理由)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3、试着概括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标题。

4、作者想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2、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3、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4、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教学设计2:童年絮语

教学设计2:童年絮语

《童年絮味》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复习有关作者的常识。

2.了解课文的叙事线索。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4.培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缅怀与思念长妈妈的思想感情。

2.学习鲁迅从小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3.感受长妈妈的人品美。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读(一)文题理解:文题表明本文的写作内容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二)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三)谋篇立意与层次结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

作者回忆了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她的童年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写童年的玩具风波。

第二部分(第3—6段):写多彩充实的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第7—9段):写童年的伙伴。

第四部分(第10—13段):写童年的四季生活。

(四)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鉴1. 技法应用:善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如“我的小儿子时常把无数玩具与图书弃之一地,百无聊赖地将自己倒置在沙发上,头朝下问……”其中“弃之一地”、“倒置”、“头朝下”这些细节,活脱脱地写出小儿子孤独寂聊的形象。

2. 语言欣赏:语言风趣幽默,生动形象,充满童真童趣。

如“那几天妹妹畏畏缩缩小老鼠一样,我脸上自然是雷霆万钧。

”夸张而又形象地写出此时姐妹俩的情态,读来如在眼前,令人忍俊不禁。

3. 写作借鉴:巧用类比,引发共鸣。

如作者写自己在等待梅雨季节到来时的焦灼心情时,运用了小时犯了错等妈妈发火时的情景进行类比,很自然地引发读者的共鸣,令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此时的焦虑不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絮味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同能力目标)
学习设想:课文是作者多自己童年往事的追忆,有无穷的孩童生活趣味,针对这一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细,有整体到局部,从故事内容、主题到写作手法、语言特色进行感知、感受、感悟,让学生勾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从而达到情感升华。

教学用具:电视机、多媒体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展示童年情景
2、引入课文,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4、作者简介(课件)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合作探究)
1、散读课文。

(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
3、试着概括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标题。

4、作者想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
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
(2)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
(3)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
(4)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三、重难点探究
(一)对比手法的的理解
1、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分析一下。

2、明确
(1)第1段与第3段,鲜明的对比留给人不尽的深思。

(2)第4段与第7段,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的单调枯燥形成鲜明的对比。

(3)第11段与第3段,写自己童年没有雨鞋而在梅雨季节的痛苦状况与今天的儿子给他买雨鞋进行“撅嘴跺脚”对比。

(4)第5段,刚识几个字的我读精装英汉大字典的自我陶醉与行人的捂嘴
而校;自己梳妆打扮觉得漂亮极了与妈妈等人的“前俯后仰”“差点背过气去”。

这里将自己的感受与旁观者的反应对比,更突出我的稚憨可爱。

(二)幽默生动的语言
1、本文语调诙谐,真切地写出了童年心情,充满童趣,请从文中找出来。

2、结合课本38页练习分析。

四、思路拓展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作者爱劳动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对他今后有何影响?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五、布置作业
1、配套练习
2、小作文《童年往事》
六、板书设计
一、玩耍的乐趣
二、自豪的往事
三、可爱的玩伴
四、四季的感受
七、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