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和宋词的比较(原创,一位教师的感悟)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随意讲堂唐诗和宋诗的区别文/郝学敏如月老师要求特训部同学每人讲一堂课,以我目前的水平还真不具备讲课的能力。
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读诗背诗的一点心得。
因为上学时课本里的古诗老师都要求背诵,渐渐也就喜欢上了背诗。
背的多了,懵懵懂懂就觉得唐诗和宋诗好像哪儿有明显的不同,于是我就开始搜罗这方面的文章论述。
好在现在网络发达,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宋诗与唐诗最大的区别在于:唐诗重“象”,宋诗重“意”,唐诗是诗人之诗,宋诗是学者之诗。
《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这番话说的便是唐、宋诗各自的特色。
1举一个例子说明,比如李白的《洞庭湖》(之一):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天南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此诗只是写洞庭西望之所见,信手拈来,毫不着力,读来的确是蕴藉空灵,情在景中,这是以韵胜。
2再看黄庭坚的《题郑防画夹》(之一):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这首诗前三句写的是湖中景致及景色之动人,待到诗人欲买舟一游时,方明白并非真景,原来乃是画。
前三句的烘托作势,目的全为闪出最后一句,足见颇费匠心,深折透辟,即以意胜。
唐诗重韵致,所以大都情景交融,或情寓景中。
比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诗人眼中,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月光地映照下,既像一面光洁的镜子,又像一只银盘,而美丽的君山就像盘中的一只青螺。
可谓想象奇特,比喻贴切。
这便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讲的“不涉理路,不落言诠”。
又如像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句均写景,并无特别深意,然其中洒脱高远,读者自能体会;其美全在情辞。
而同是写庐山,我们再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唐诗和宋诗的区别《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一、从诗歌的总体风貌看, 唐诗和宋诗气象迥异唐诗的气象来源于诗经、汉魏风骨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精神, 形成于“潮平两岸失, 风正数帆悬”的盛唐时代环境, 体现了唐代特有的积极、乐观、向上和洋溢着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光彩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质, 故唐诗的气象可用“雄壮浑厚”来概括。
最能体现唐诗气象的是李白和杜甫, 他们共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李白渴望建功立业, 抱负满怀, 纵情欢乐, 傲岸不驯, 大气磅礴, 冲破一切规范和约束, 美妙奇异, 酣畅淋漓之至。
杜甫忧国忧民, 感时伤世, 深沉博大, 沉郁顿挫, 恪守“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基本原则。
李白雄壮, 杜甫浑厚,李白和杜甫共同代表了“骨气端翔, 音情顿挫, 光英朗练, 有金石声”的唐诗气象。
由于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国势, 宋诗始终笼罩着沉郁悲凉之气; 同时也因为政治上重文轻武,士大夫地位的提高, 宋诗作者每每感到难以超越唐诗的焦虑, 刻意求工求新, 尤其是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注重诗文的法度, 在创作上体现为诗文的“终始”、“关键”和“开合”, 体现为句法的严谨和押韵的严密。
同为悲春伤秋之作,唐人杜甫,与宋人晏殊就表现了不同的气象出来《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中秋月》晏殊一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同样是写“悲”, 宋诗是“悲凉”, 而唐诗则是“悲壮”。
二、从表达方式来看, 唐诗主抒情, 宋诗则重在揭示蕴涵在诗歌形象之中的理趣唐人在他们生活的年代所追求的是人生的辉煌,漫游名山大川的豪迈,行走江湖,执剑仗义的豪爽。
唐诗宋词的异同

唐诗宋词的异同篇一:唐诗与宋词的区别唐诗与宋词的区别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且唐代诗人在诗歌方面的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
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 (《鲁迅书信集》下册699页)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
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则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唐诗和宋词究竟有哪些区别,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从结构上来看。
1、分类:①唐诗的体质完备,《诗薮》:“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
”古代的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指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
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
或五言,或七言。
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都是绝句。
唐诗有山水田园、边塞、元白、韩孟等诗歌流派。
②词的别名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引、近)、长调(慢)三类。
清代毛先舒《古今词话?词品》: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唐诗宋词读后感

唐诗宋词读后感唐诗宋词读后感(一)昨天附件,附件尔正在教室上教了唐朝孟郊的一尾诗附件,附件名鸣《游子吟》。
教了当前,尔的表情暂暂不克不及安静,做者母亲辛苦天为儿子缝衣服的情形常呈现正在尔的面前。
那尾诗形容了:一名慈母脚外拿着针线在为筹办没门的儿子缝衣服。
她担忧儿子迟迟不克不及归去,便把衣服的针手缝失稀稀的,使它更牢固,更耐脱。
读完那尾诗当前,尔开端领会到母爱的伟年夜。
母亲以前怎么对尔孬,怎么敬服尔的工作慢慢浮如今尔的脑海面。
尔念到:母亲平时时常为一点大事便骂尔。
正在以前,尔几乎便是恨透尔母亲了,感觉她一点皆没有爱尔。
然而如今尔末于领会到母亲平时所作的所有皆是为尔着念。
其真平常母亲没有是正在骂尔,而是正在学育尔,让尔辨浑长短乌皂。
然而尔却没有承情,有时借会顶撞。
而母亲从二年前便开端本人孤独一人来深圳找事情。
她赔了一点人民币当前,便归去广州为尔报教习班,让尔教习更多的常识。
而后又归深圳赔人民币。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年夜的,诗外这慈爱的母亲是这样爱她的儿子,尔的母亲又未尝没有是呢?尔的母亲不只把零个天球送给了,让尔糊口正在那五彩的天球上,借为尔献没了本人的所有。
尔应该为尔领有那样的母亲而感触骄傲,感触幸祸战高兴。
那尾诗让尔易记。
果为那尾诗让尔懂失了母爱的伟年夜!唐诗宋词读后感(两)曲到上了下外,教了《唐诗宋词选读》,尔才感想到这神韵。
若是说古代诗是提醒了现真的暗中,挖苦社会丑陋嘴脸,是一把锋利的匕尾;这么唐诗是一杯茶。
只要浓浓的品茶,安好的看着茶火的雾气,能力晓得它的神韵,理解斑斓取娴静暗地里诗人的思维取情绪。
唐诗擒使带了太多的愤激,伤感,豪爽没有羁,离忧别绪…但正在尔眼外,它究竟是一杯茶,一杯蕴露了有数情绪的茶。
那杯茶面,曾有一名诗人的激情壮志:“会当凌续顶,一览寡山小。
”那杯茶面也曾融进了一个诗人的豪爽没有羁“安能摧眉合腰事显贵,使尔没有失谢口颜”;那杯茶面暗露着一名奸臣的血泪“欲为圣亮除了弊事,肯将盛朽惜残年。
汉语言文学论文--唐诗与北宋诗的比较

汉语言文学论文——唐诗与北宋诗的比较一,前言.当古典的诗意从现代的嘈杂、浮躁和嚣尘弥漫中逐渐远逝的时候,我们很难,哪怕让她只做一小会儿踟蹰和停留。
诗歌,连同她最为虞诚的追随者,就像是被历史流放的囚徒,带着其完美的躯壳与昔日的辉煌的韵姿,于人烟稀少的巅峰独自起舞。
曾经是士人大夫醉酒后的浅酌低唱,曾经是樵者渔翁小憩时的欢声笑歌,此时,都以一种决然的姿态,同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风花雪月,她们的圣洁与堕落,她们的流光和异彩,一起在虚无和浮躁中消散殆尽。
只有弥留的晚霞或是黑暗中闪动的萤火,才会使人们偶尔想起,他们曾经钟爱的那片圣地。
因为,诗歌是,曾经是,毕竟是,他们古老的——王。
从神话和巫术纠缠不清的远古歌谣,到披着香草羽化作美人的楚辞,古典诗歌便借着高傲的骨气与迷药的劲力开始挪移,途径幸福的孕育,和最为静谧的欷歔高度契合。
于是历史上每一次旅人的醉酒都化作酣畅淋漓的万千气象,接着,便由悲怆的灵魂中渗透出来的苦涩与磐石的顽强。
终于,唐诗的丰腴变成了宋诗的瘦劲,唐诗的蕴藉变成了宋诗的深刻,连天真率性的通脱也略显曲折。
古典,游离于送别的长亭、疲倦的屋檐、啼血的杜鹃,与枯萎的意象一同无奈的老去。
但她,仍在远方漂泊。
二,唐初和北宋初的诗歌。
1.初唐诗歌。
初唐的早期,诗坛基本还是笼罩在南朝靡艳雕琢宫体诗风之下,南朝的浮艳和北朝的刚劲并未合而为一。
然而在整个初唐,真正能反映这一时代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个人。
他们勇于改革浮夸的南朝诗词,而且他们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转移到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其次,他们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比如杨炯《从军行》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种立功边塞的慷慨情怀,与当时弥漫诗坛的齐梁余风迥然相异。
而稍后的“文章四友”也对诗体方便很有贡献,其中杜审言最为有才。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一、基本上宋诗、唐诗虽是各富风采,但因为宋人以诗馀(词)为先,诗反而成为配角了,因此唐诗不仅数量上胜过宋诗,在素材上也多于宋诗。
宋诗有以下特色:1.从艺术旨趣和风格看,宋诗主要向理想、显露和精细方面发展,这是宋诗较精之处。
2.宋诗倾向议论化、散文化。
3.派别多。
4.诗话多。
5.消失了唐代悲壮的边塞派的作风,但是整鍊规矩,无唐诗有时不工整之病。
6.消失了唐代感伤的社会派的作风,但描写越发细致,无唐诗有时粗率之病。
7.失去了唐代哀豔的闺怨宫怨诗的作风,很多诗人描写时特别冲淡,无唐人豪迈意气的作风。
8.不同於唐代缠绵活泼的情诗的作风,宋诗中有一种充满画意的诗(题画诗)。
9.宋诗之弊:模拟、诗话、诗派杂。
其中各诗派还成为相互竞逐甚至批判的情形,这与唐诗诗人各派之间相互共融的情形颇为不同。
10.词本作为诗馀却反而越居诗的上位。
唐宋诗可作以下比较:唐诗:主情、蕴蓄,表现上韵流言外,风格上多比兴,作法上婉而微,词评论方面诗论少。
宋诗:主理、发露,表现上意尽其中,风格上多赋,作法上径以直,词评论方面诗论精。
宋诗的派别及人物(後有**记号者为反江西之诗派)1.西昆-宗李义山,代表为杨亿、刘筠、钱惟演。
五七言近体,以「雕章丽句」为主。
2.晚唐体-宗晚唐贾岛、姚合,代表为寇准、林逋、魏野。
多隐士和尚,五律为主,重构思,以轻丽小巧之辞,写眼前景,抒情苦琐细之意。
3.白居易体-宗白居易,代表为王禹偁、徐铉。
「闲中取适」,切近易晓。
及「惟歌生民病」。
4.唐体(复古派)-宗杜、韩,代表为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
重视创作古体,追求散文笔法。
5.元佑体(革新派)-代表为苏轼、黄庭坚、王安石。
使诗走向散文化、议论化。
6.江西派-宗杜甫,代表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以故为新」发展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7.理学派-宗邵雍,代表为程颐、张载、朱熹。
以「道学」为诗。
8.中兴四诗人-宗江西派,代表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唐诗过后是宋词读后感

唐诗过后是宋词读后感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宋词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种绚烂花朵。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而宋词则以其婉约柔美、含蓄细腻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道奇葩。
唐诗与宋词,虽然风格各异,但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唐诗过后是宋词,这是一句颇具深意的话。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而宋词则是在唐诗之后,继承其精华,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宋词以其婉约细腻、含蓄深沉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道风景。
唐诗过后是宋词,也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唐诗和宋词,虽然风格迥异,但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而宋词则以其婉约柔美、含蓄细腻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道奇葩。
唐诗与宋词,虽然风格各异,但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唐诗过后是宋词,这是一句颇具深意的话。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而宋词则是在唐诗之后,继承其精华,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而宋词则以其婉约柔美、含蓄细腻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道奇葩。
唐诗与宋词,虽然风格各异,但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唐诗过后是宋词,这是一句颇具深意的话。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而宋词则是在唐诗之后,继承其精华,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而宋词则以其婉约柔美、含蓄细腻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道奇葩。
唐诗与宋词,虽然风格各异,但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唐诗过后是宋词,这是一句颇具深意的话。
唐诗宋词心得体会

唐诗宋词心得体会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我深深感受到了诗词之美,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在这1000字的篇幅里,我将分享我对唐诗宋词的心得体会。
第一,唐诗宋词的语言之美。
唐诗宋词的语言优美,深具韵味,经典之作给人以清新、流畅和畅快的感觉。
诗句字字珠玑,句句入情入理,充满了艺术的张力。
例如杜甫的《登高》:“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水满春回。
芙蓉塘水满春回”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风景的笔墨描绘,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倍感身临其境。
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以柔婉细腻的语言描述了失去爱情的心情,令人动容。
唐诗宋词的语言之美是我这一段时间里最深刻的体会之一。
第二,唐诗宋词的情感之美。
唐诗宋词以感情的抒发为主题,诗人们借助艺术的形象和表达方式将内心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用简练而又生动的语言,表达了爱国之志、爱情之忧、生活之痛等各种各样的情感。
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流露出对乡国的思念之情和对爱情的留恋之感,令人动容;而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则表达了对短暂美好的追求和无奈的苦闷之情。
这些诗词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情感的力量和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第三,唐诗宋词的人生之美。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唐诗宋词不仅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体悟。
诗人们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生感受的描绘和抒发,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如白居易的《东篱乐府·登阳台》:“欲问旧恩,茫茫恩里,无处话凄凉。
寻昔庄生堂上事,令人不忍见,泪如阴雨朝阳。
”这首诗传达了对逝去岁月和旧日恩情的回忆和思念,表达了对光阴逝去不可追回的哀叹。
这些文化内涵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让我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阅读唐诗宋词,我深深感受到了唐诗宋词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和独特的艺术享受。
古代诗词唐诗与宋词的韵律特点比较

古代诗词唐诗与宋词的韵律特点比较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个重要流派,它们在韵律特点上有一些显著差异。
本文将对唐诗和宋词的韵律特点进行比较,以展示其独特之处。
一、唐诗的韵律特点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以其精巧的韵律而闻名。
唐诗的韵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首句韵律稳定:唐诗的首句通常是五言或七言的韵文,这使得整体韵律稳定。
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是唐诗的代表形式,它们的首句往往采用平仄相间的形式,让诗句旋律动听。
2. 句式变化丰富:唐诗中的每一句都追求平仄和韵律的和谐,句式变化非常丰富。
除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外,还有律诗、乐府诗等各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独特的韵律要求。
3. 韵脚丰富多样:唐诗的韵脚非常重要,它能够增强诗句的韵律美。
在五言绝句中,常见的韵脚有平声韵、仄声韵、全韵和双韵等,不同韵脚的运用使得唐诗的韵律更加多样化。
二、宋词的韵律特点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流派,它与唐诗相比,在韵律特点上有一些不同之处:1. 短小精悍:宋词的篇幅相较于唐诗较短,表达更为精确、简洁。
宋词以一段文字抒发情感,常以琉璃、琴瑟、婉娩等词脚来增添韵律美,给人以留白之感。
2. 音律轻盈:宋词的韵律轻盈婉转,以调字为主要表现形式。
调字即为平仄相间的韵律结构,使得宋词在读起来时更具有音乐感。
3. 押韵精致:宋词在押韵上非常讲究,常采用押头韵、押句韵的方式,让整篇词韵流转,富有层次感。
三、唐诗与宋词的韵律比较唐诗和宋词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它们都在追求韵律的美感。
可以说,唐诗注重整体的韵律稳定和句式丰富变化,而宋词则更注重音律和韵脚的把握。
两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给人以不同的艺术享受。
总之,古代诗词中的唐诗和宋词在韵律特点上有所不同。
唐诗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追求韵脚的多样化和句式的变化;而宋词更为短小精悍,以调字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音律和押韵。
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它们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学艺术成就。
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

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佚名【导读:分析唐诗和宋诗的典型作品,我们就会发现,题材相同而它们的侧重点则不同。
一般的说,唐诗多具抒情性,而宋诗多具哲理性。
】1.同写庐山: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只有居高临下地多角度地观察和分析问题,才能不被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2.同写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哲理: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及时体察到事物的发展变化。
3.同写春色: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压抑茁壮成长。
4.同写冬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人们各有所长,也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5.同写农家: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哲理:事情似乎走到绝境,令人一筹莫展;只要充满信心,就会出现转机,就会有新的希望。
6.同样以水为喻: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有其原因的,其中都有规律可循。
7.同写江河: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诗宋词鉴赏心得体会(通用13篇)

唐诗宋词鉴赏心得体会(通用13篇)唐诗宋词鉴赏心得体会篇1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清明小说……而唐诗、宋词,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
《唐宋词赏析》浓缩了唐诗宋词的精华,让我们从中了解了许多名诗名词。
其中,我映象最深的便是《爵江月和》这首词的赏析。
这首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英雄文天祥所写。
整首诗是这样的:“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
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
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是应凉风新发。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向江山回首。
一线高如发。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这首词的赏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的告诉我们这首异乎寻常的词是文天祥在五坡岭被叛徒所害而被俘与同时被压北行的同乡好友邓光荐临别时写下并送给邓光荐的。
这首词对国族的不幸,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是我们对文天祥的壮举表示热忱的赞慕。
这首词用了苏东坡赤壁怀古的词韵。
这不是一般的唱和之作,而是赤心报国的强者之歌。
既有巨大的政治鼓动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便是李颀的《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这首古诗的赏析点明了此诗是作者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
并具体的展现了当时边疆景象的肃穆和凄凉,告诉人们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帝王的霸道。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
并巧妙的运用了音节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义。
这本是其实还有许多像此类值得大家去品读去欣赏的诗词。
它们不仅在文字上有着特殊的含义,就连它们的标点符号上都有着非凡的魅力。
它们不仅传达着是人在不同年代对生活产生的不同感想,也是我们对进一步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是文学上不可缺的部分。
比较唐诗与宋词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特点

比较唐诗与宋词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特点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瑰宝,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本文将就唐诗与宋词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特点展开比较。
一、唐诗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特点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歌体裁之一,其约定的格式为四言、五言、七言等。
唐诗的艺术风格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壮丽豪放:唐诗常以壮丽豪放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或表达情感,如杜甫的《登高》中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中的意境壮美,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抒发。
2. 雄奇瑰丽:唐诗注重形象的描绘,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来展现詩人的情感表达,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中以明月、床前的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3. 表现体验:唐诗追求以切身体验为基础,通过诗人自身的感受和思考来表达情感。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诗中虽写的是历史上的故事,但通过白居易的写作手法,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二、宋词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特点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另一个重要的诗歌形式,与唐诗相比,宋词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抒情细腻:宋词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诗人常通过描写细致入微的事物和情感体验来表达内心世界,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词中将细雨融入了情感描写之中,表达出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思念。
2. 婉约含蓄:宋词通常更加婉约含蓄,不像唐诗那样直接表达情感。
宋词倾向于暗示和联想,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词中通过杨柳和晓风来暗示词人离人之情。
3. 世故意境:宋词多以世故之情和精致温婉的意境为主,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生活氛围。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35538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35538
唐诗和宋诗可以被看作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它们在抑扬顿挫、富于对比、富于哲
理的字句中尽情地呈现着诗人对浪漫主义思想、生命意义以及人世百态的独特体悟。
由于
它们出自不同时代,其特点也有所不同,下面就来简要比较唐诗和宋诗的特点。
首先是体裁上的区别。
唐诗主要表现在叙事与议论的乐府诗,其特点是叙述宽阔,雄
辩豪放。
宋诗则重视内容的细节描写,用词简洁、言简意赅,结构直白。
其次是独特的思想内涵。
唐诗以和谐的气氛深化对封建,宗教以及帝都的探寻,多以
哲思作结;而宋诗则体现了以颓废皇权为特点的文人反思和感慨畅想,糅合了儒道与佛学,形成一种自由思想及文化艺术体系。
最后是表现手法上的区别。
唐诗标榜铺张的表达,句式复杂,用词辞藻华丽,平仄、
阔窄的对比形成奇特的变化;宋诗普及性强,语言简练,强调含蓄、富于隐喻,表达凝炼
而意境隽永。
总之,唐诗和宋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枝独秀,在它们风骨豪杰的字句里,表现出了
古代文人深刻的生活体验、精神探索以及对智慧世界的明澈理解。
唐诗过后是宋词读后感

唐诗过后是宋词读后感唐诗以其雄浑豪放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而宋词则以其婉约细腻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词学的代表作品。
唐诗以其壮丽的气势和丰富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了古代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生活的热爱;而宋词则以其婉约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古代词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体验。
唐诗和宋词各有其独特的魅力,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读完唐诗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代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生活的热爱。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的风格,描绘了古代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和向往,让人感受到了古代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唐诗中,我看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代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生活的热爱。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的风格,让我感受到了古代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读完宋词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代词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体验。
宋词以其婉约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古代词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体验,让人感受到了古代词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体验。
在宋词中,我看到了古代词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感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代词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体验。
宋词以其婉约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让我感受到了古代词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体验,让我对爱情和人生充满了感慨和思索。
唐诗和宋词各有其独特的魅力,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的风格,让人感受到了古代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生活的热爱;而宋词则以其婉约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古代词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体验。
唐诗和宋词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欣赏。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阅读唐诗和宋词,感受其中的魅力和情感,让自己受益匪浅。
唐诗宋词读后感

唐诗宋词读后感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宋代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
下面就是本店铺整理的唐诗宋词读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唐诗宋词读后感直到上了高中,学了《唐诗宋词选读》,我才感受到那韵味。
如果说现代诗是揭示了现实的黑暗,讽刺社会丑恶嘴脸,是一把尖锐的匕首;那么唐诗是一杯茶。
只有淡淡的品茶,宁静的看着茶水的雾气,才能知晓它的韵味,了解美丽与恬静背后诗人的思想与情绪。
唐诗纵使带了太多的愤懑,伤感,豪迈不羁,离愁别绪…但在我眼中,它终究是一杯茶,一杯蕴含了无数情绪的茶。
这杯茶里,曾有一位诗人的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杯茶里也曾融入了一个诗人的豪迈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杯茶里暗含着一位忠臣的血泪“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这杯茶里也曾因边关的紧急战事而泛过一丝涟漪“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这杯茶里也曾包含了太多的叹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人已盈满热泪,只有重重的叹息…这杯茶里已融合了太多的叹息,它记录着唐朝的历史,它为唐朝而生,它是唐朝的倾听着,记录者。
它让我们懂得了去品诗,感受唐诗的魅力。
这杯茶是一位智者,它将那么多的情绪埋藏在心底,只为让我们去了解它内心深处的喜悦,叹息,痛苦,悲伤,秘密…我眼中的唐诗是充满韵味的,它是一位穿着古朴,举手投足之间有着一股风流的文人雅士;它亦或是一位出生在江南古镇的婷婷少女,一颦一笑间有一股难以描述的韵致…这就是唐诗,它可化作千万种景象,千万种情绪,千万种风情。
惟一不变的是唐诗骨子里的韵味,让人思索,让人感慨万分。
(二)唐诗宋词读后感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不乏“美言”可以让我们回味、品读、学习。
张若虚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有情有意。
唐诗与宋词的异同-艺术论文

唐诗与宋词的异同-艺术论文唐诗与宋词的异同摘要本试论的结果是根据唐诗和宋词的一些的比较和认识所得出的,方便别人区别出和认识唐诗和宋词。
关键词唐诗宋词异同首先我对唐诗和宋词一些基本的认识做的分析,再对唐诗和宋词的异和同做的比较。
唐诗是中国唐付诗歌的称谓,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发展的全盛时期其影响深远,且流传广泛。
唐付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
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
唐诗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比较开放,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推动下,诗人们继承和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结果。
它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唐诗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古体诗却是五言和七言,近体诗也有两种绝句和律诗,绝句和律诗也不会超出五言和七言。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要求较宽,近体诗对音韵格律要要确严,一首诗句数有限定。
每句中用字平厌,有规律,韵脚不可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唐诗付表中国古典诗的黄金时付,其五个特点分别为数量众多、作者广泛、题材多样、体制齐备、艺术成就辉煌,下陎是我对唐诗五个特点的阐述。
数量众多。
清付康熙年间编定《全唐诗》,收诗48900多首。
唐付书籍主要靠手抄,八个世纪后尚有近五万首作品传世,说明这些作品经受了时付的考验;作者广泛。
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和释道倡优,上自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还有外国作者。
其中有个人专集传世的便有691家(明人统计)。
题材多样。
政治、经济、战争、宗教、宫廷、吏治、科举、婚姻、亲情、友谊、羁旅、怀古、山水、田园、动植物等社会与自然现象的各个方陎唐诗都写到了。
正如,闻一多说的:“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们一律用诗的形式来写,达到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
我眼中的唐诗与宋词

我眼中的唐诗与宋词付费复制【包月】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下载限时特价:4.98元原价:22元在线支付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欢迎使用微信支付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怎么复制?亲,您好!付款成功后,无需验证码,直接复制哦!•2.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复制内容?亲,请尝试刷新一下网页(按键盘F5键),再进行复制。
•3.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更换电脑进行复制?亲,更换浏览器或电脑会导致复制不成功哦!请确保付费时的浏览器及电脑和复制文章时所用的浏览器是一样的。
•4.如何联系客服?麻烦您添加客服微信:zjdddx1 ,留言“付款后无法复制文章”,并发送相关付款截图,客服将为您处理。
复制成功!在唐诗与宋词中,我一直都偏好宋词。
我最先感知的是宋词的形式。
小学第一次接触宋词时,我就发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读起来要比“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好听。
词的文字本身既是歌词,又是旋律。
长短句交错的形式,比传统上唐诗的五言七言形式更加富于变化。
且虽有变但不乱,既有散又有整。
上片与下片不一定是完全对仗的,每一句读上去的韵律都不同,但每个字的步调,放在整首词的角度看,是一样的,一首词就是一首词的节奏,贯穿始终,且独一无二。
那时的我并不知道“望尽天涯路”是什么意思,但那种别样的滋味就早已经存在了。
后来,形式就不是我关注的唯一问题了。
我开始关注内容。
词的语言,从整体上看,比诗通俗,所以词更好懂(也不乏一些晦涩之词和通俗之诗)。
比如“人间没个安排处”,很自然,很好理解,就像大街上的口语交流。
词经常去关注一些细小的东西。
很多唐诗的意境十分开阔(如盛唐诗),极其豪迈。
宋词中也有一些诸如范仲淹、辛弃疾之作与之类似,但大多数宋词(婉约派居多)的内容总是一些细小的、身边的常见景物。
“炉香静逐游丝转”,“宝帘闲挂小银钩”,这些事物在唐诗中是不多见的。
既是到了晚唐,诗中的意象和宋词中的相比,多数也显得大了。
唐诗很少去观察如此细微的东西,但宋词里有。
唐诗宋词体会

唐诗宋词体会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其中唐诗宋词更是其中的瑰宝。
唐诗的盛世和宋词的华丽,既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华诗词史上辉煌的一页。
如今回眸唐宋诗词,仍能让人触动心灵,引发共鸣。
唐诗以豪放洒脱著称,它充满了激情和意境。
其中李白是唐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既含刚健之气又具感性之美。
如《将进酒》十分豪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直抒胸臆,展现了骚人壮志豪情。
而杜甫则以写人生的境遇为主,他的诗歌意象丰富,人物鲜明生动。
比如《登高》中的这些诗句:“山寺钟鸣晓漏长,沙鸥翔集海红茫。
此时无声胜有声,银河落九天。
”柳宗元的代表作品之一《江雪》,则以自然景观表达诗歌的情感和哲学思想。
诸如此类,唐诗的审美内涵极为丰富多彩。
宋词较唐诗更加细腻柔美,它往往用婉转动人的语言表现内心感受。
李清照是南宋时期杰出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集《声声慢》、《如梦令》等不仅意蕴深刻,而且充满女性特有的柔情。
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优美动听的音乐形象,以及承蒙时间的考验,依然让人感到缱绻动人。
“落魄江湖,岁岁年年,今宵在何处?”她的词歌如轻拂的古琴,温柔不烦人。
苏轼则以热情奔放、豁达英迈的品格和长篇巨制《江城子》闻名天下。
他的词虽然也有柔美动人的篇章,但更多的是心境宽广,超越现实和个人的体验,表达了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
诸如“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流畅的韵律和辞藻妙不可言。
唐诗宋词有一种独特的古韵和魅力,这种古典和时尚的并存,就像昔日的韵味与当今的时尚相互辉映一般。
于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挖掘唐诗宋词的价值,正是一种文化回归。
被唐诗宋词深深打动的读者可能是对历史情感的回应者,也可能是文学审美意义的寻求者,也可能是诗歌情感共鸣的穿梭者。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唐诗宋词都是一种特别的文化载体,他们以其深刻的趣味、感情和智慧,不失为人们品味文化的珍贵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假闲暇时我又翻开唐宋诗词来读,在以前不断思考基础上忽然明白了宋词相比唐诗具有的妙处。
我以前一直给宋词比较差的评价:口语化太深、用词泼放随意、节奏抑扬感弱、画面感凌乱、伤春悲秋多愁善感、题材狭窄、多关注个人而少关注国家社会,总之没有什么太好评价。
而最近我发现了宋词也具有很多唐诗所不具备的优点,这些优点是我以前所不曾注意的。
比如:摆脱格律押韵束缚,更能充分发挥语言的表意功能;用生活化的口语创作,更能吸收创作者,吸引受众;变每句固定字数为长短句相衔接,抒情功能大大增强;用典故减少,不需要懂得太多历史知识就能解读欣赏,受众更广泛;词意明晰,不隐约晦涩,更贴近群众。
总之就是更加通俗易懂,喜闻乐见,转唐诗白雪之雅为巴人之俗,俗才能共赏,才能打破仅在文人雅士内流转的小艺术圈子而融入百姓生活,生命力更强。
由于对宋词的评价提高,我也产生了将宋词唐诗互相转化的兴趣,这样相同的内容用唐诗或者宋词的格式来展示,其雅俗大相径庭,各有参差。
我将李白的一首《下终南山过觥斯山人宿置酒》改编成宋词清平乐。
清平乐
夕阳西下,山月随人归。
相携田家开荆扉,却顾来径苍翠。
绿竹幽径青萝,欢言美酒共乐。
曲尽星河疏稀,松风伴吟长歌。
将范仲淹的《苏幕遮》改编为唐诗烟波秋思。
烟波秋思
波上寒烟翠,
山山黄叶飞。
旅思伴愁肠,
江流百转回。
改编完之后,对于唐诗和宋词的差异,体味更深了。
唐诗改成宋词,虽然失之高大上,但是更亲切随和;宋词改成唐诗,虽然失之表意抒情,但是更凝练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