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学高中语文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教师用书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演练 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尘埃.(āi) 陇.亩(lǒnɡ) 干.云霄(ɡàn)B.危樯.(qiánɡ) 朔.漠(shuò) 旧醅.(pēi)C.青冢.(zhǒnɡ) 省.识(xǐnɡ) 幽栖.(qī)D.盘飧.(sūn) 地僻.(pì) 粗粝.(lì)解析:选A。
“干”读ɡān。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皇开边意未已..未已:不停B.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申:陈述,述说C.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无边的大漠D.漫劳..车马驻江干漫劳:空劳解析:选C。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在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耶娘妻子..走相送B.画图省识春风..面C.名岂文章..著D.幽栖地僻经过..少解析:选C。
A项,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B项,古义:青春;今义:春天的风。
D项,古义:过访,来访;今义:通过、经历。
4.请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哭声直上干云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被驱不异犬与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新鬼烦冤旧鬼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6)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1)夸张(2)顶针(3)比喻(4)互文(5)比喻(6)对偶5.名句默写。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读课件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旅夜书怀

2、通过“夜”字察实景
夜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 平野、月、 江流 思考: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 怎样的特点?
面
星: 垂 ——低垂
远 景
星空低垂愈显
三两星盏衬托着
平野: 阔 ——辽阔无边
原野辽阔无边 无边荒凉的平野
月: 明朗的月光 江流: 汹涌澎湃
近 明朗的月空下 月似乎不堪滚滚东 景
江水汹涌澎湃 流的大江的压逼而
奔流不息
一下子涌了出来
结论:
阔岸 ——孤舟
平野
何等孤单
——
诗人命运的写照
大江 明确:
何等渺小
效果:
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 凄凉了. 艺术手法:
天
_____ 沙鸥
地
直抒胸臆 比的手法
杜诗风格感悟: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旅夜书怀
(唐)杜甫
飘
名
星
细
旅
飘
岂垂草何源自文平微所
章
野
风
夜 书
似
著
阔
岸
怀
,
,
,
,
天
官
高中语文专题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整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获奖课件名师公开课

2.注意用典 律诗用典,一般出现在中间两联,有时出现在尾联,出现在首联的时候 极少。如果是怀古诗,则用典是它主要的修辞手段。若对仗的一联诗句, 上联用典,下联也会用典。这两个典故要么意义相同,要么意义相反。 那么,只要了解其中一个典故的意义,即使另外一个不知道,也可以类 推而知了。
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最具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 并为历来评论者所公认的——“沉郁顿挫”。所谓沉郁,是指情感的深 厚、浓郁、忧愤、蕴藉。所谓沉,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所谓郁, 主要是就情感的浓郁而言。所谓顿挫,从字面上看,是指语意的停顿挫 折(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顿挫往往表现在起承转合处,它表现为 纡徐斗健,交互为用,按理循脉,或起或伏,有情有景,相间相融。沉 郁和顿挫是不可分割的。沉郁凭借顿挫,顿挫服从沉郁。二者有机结合, 相得益彰。杜甫极善于运用反复、重叠、对比、衬托等手段,使沉郁之 情巧妙地寓于跌宕有致、徐疾相间的顿挫中。
(二)诗歌中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 1.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多着重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如《兵车行》 中“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这样一个细节不仅揭示了役夫敢怒不敢 言的痛苦心情,而且也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 2.烘托。如《兵车行》的开头、中间、结尾分别描绘的凄惨送别场面、 凄凉荒野场景、阴森战场白骨画面,有利地烘托出无休止的“开边”战 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揭发出“开边”政策的罪恶。
关于古代诗歌的形象,下面作一具体拓展分析。 (一)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形象”分类 1.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或称为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 物形象。前者如《旅夜书怀》中的无依无托,漂泊不定的杜甫形象。后 者如《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的王昭君形象。 2.蕴涵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如《旅夜书怀》中的“沙鸥”形象,韦 应物《闻雁》中的“雁”的形象。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之《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
素养。
苏东坡带给我们的价值是什么?
本专题问题设
1.杜甫的人生态度给你怎样的启示?
计
2.一个人的精神财富到底是什么?
3.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何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 多媒体投影设备
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教材中的有关杜甫的作品,一篇是《兵车行》,另
外是词二首《旅夜书怀》和《咏怀古迹五首》。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
通过杜甫的生平经历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品
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
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其人其
教学评价 (列举本 专 题 中 要 1.合理借鉴他人成果,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评 价 的 学 2.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合情合理。 习 要 素 和 3.灵活使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加大学习容量。 所 使 用 的 4.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 评价工具 或方法)
1.杜甫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主题单元
2.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来自何处? 问题设计
3.杜甫带给我们的价值是什么?
专题一:杜甫其人其作
( 2 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名家眼中的杜甫
( 1 课时)
专题三:我眼中的杜甫
( 1 课时)
专题一 杜甫其人其作
所需课时 4 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
6.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杜甫诗

(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1,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杜甫律诗歌的代表作品.(3)初步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并对"沉郁顿挫"的内涵有所了解. 2,教学建议"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已有定论的风格特征,教师在本专题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突出这一专题教学目标.所谓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所谓沉,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所谓郁,主要是就情感的浓郁而言.所谓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顿挫往往表现在起承转合处,它表现为纡徐斗健,交互为用,按理循脉,或起或伏,有情有景,相间相融.沉郁和顿挫是不可分割的.沉郁凭借顿挫,顿挫服从沉郁.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杜甫极善于运用反复,重叠,对比,衬托等手段,使沉郁之情巧妙地寓于跌宕有致,徐疾相间的顿挫中,把沉郁顿挫昭然揭示在人们的面前.因此我们建议:(1)《兵车行》是杜甫诗歌沉郁风格的典范作品之一,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感悟诗人情感起伏的历程并体会作者满腔郁愤的悲痛之情,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在理清诗人的情感历程后,再从本诗句法和用韵的角度分析该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2)对《旅夜书怀》一诗,教师可在指导学生弄清楚本诗情景相生的基础之上重点感悟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3)观看《唐之韵》第九集:千秋史圣(上)(视频)和第十集:千秋诗圣(下)(视频)(4)重点讲《兵车行》,归纳律诗的解读方法.(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2,教学建议"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是诗歌风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唐诗由此进入另一个相对繁盛的时期.中唐的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开拓与创新是中唐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中唐诗歌以徘徊苦闷,哀怨惆怅,凄凉感伤为基调,气象内敛.其风格或雕琢炼饰,追求丽藻与远韵的统一;或崇俗尚质,追求浅切尽露的平易之风;或崇奇尚怪,追求"笔补造化"的人工之美.本专题选取了这一时期的六首诗歌.教师在进行单篇作品的鉴赏教学时应注意结合诗人的总体风格来把握.(1)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是一首寓意深刻的怀古诗,但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有限,理解这种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诗人所处时代的政治格局以及传统的大一统思想来对诗歌进行恰当的解读.(2)中唐诗人的身份有所不同,他们不仅是诗人,也是政治家,在改革中遭贬诗歌的创新求变:平易(白居易),奇怪(韩愈)可以设立一个小专题:贬谪诗专题。
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课堂巩固训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 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 都草堂时。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 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 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 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 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鉴赏艺术手法
• 1、开头四句写景有什么特 点?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 由近及远,远近结合,描绘了一幅 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立体的月夜 画面,创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 寂的江边夜境。寓情于景,乐景写
哀情,用雄浑、阔大的意境,反衬
诗人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悲怆心
境。
• 2、诗歌运用了什么抒情方 式?请加以分析。
• 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 顿挫折(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 顿挫往往表现在起承转合处,表现为 纡徐(从容缓慢的样子)斗健(峭拔刚健), 交互为用,按理循脉,或起或伏,有 情有景,相间相融。 • 顿挫,就是指其诗语言、 韵律曲折有 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 其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
诗歌题为“旅夜 书怀”,想一想,诗 中那几句写“旅夜”, 那几句“抒怀”?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杜甫
写“旅夜”。
(侧重写景)
“抒怀”。
高中语文专题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也正由于“点行频”,才造成千村万落人烟萧条。所以这三
个字贯穿全诗。
答案
2. 开头的场面描写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在这首诗中起到了什 么作用? 答案 开头描写了爷娘妻子儿女与出征者生离死别的凄惨 场面,为后文的倾诉作了渲染铺垫。
答案
3.“行人”分别叙述了哪些事情?诗人塑造“行人”和“道旁 过者”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行人”分别叙述了“点行频”和“申恨”两件事。
兵车行
内容索引
文题解读 文本赏读
文本拓展
文题解读
一、诗人名片 杜甫 (712 ~770) ,字子美,河南巩县 ( 今河南巩
义)人,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
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35 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 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 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 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 (759) ,他弃 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 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 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对不起姑母。杜甫七岁就会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
凰”。
三、文题背景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 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仅在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和鲜于仲通 进攻南诏的战役中就丧师十万,朝廷乃大举征兵,于是出现官
吏到处捕人,连枷送至军所,父母妻子送之,哭声震野的摧肝
裂肺的场景。这首诗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的情景写下的。 “行”,属“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多表感叹,音 节、声律比较自由,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
诗圣杜甫的一首《兵车行》,伴随着隆隆兵车,嘶嘶战马,驶过
苏教版语文高二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们以前曾经学习过王维的《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 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一首登高诗,还学习过杜甫一首直接以登 高为题的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 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 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 登高诗《九日齐山登高》
1、颔联化用两个典故。“尘世难逢开口笑”, 《庄子》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除病庾、死丧、忧患,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 不过四五日而已” (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悲愁相继,难得一笑。)
2、“菊花须插满头归”出于南北朝诗人何逊的 联句“插花行理鬓”,以鬓边插花表示旷达。
析: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关于登高诗的主题
(三)多登高怀远之思。登高怀远的作品在
中国古典文学中触目可见。怀远之作又可简
单分为怀人作品和怀乡作品。
登高怀
人作品有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
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
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类作品或有所
寄托或单纯怀人。但都是借用登高者登高感
怀的文学意象来表达此类情感的。
杜牧诗:抒写诗人的抱负难以伸展 的愁闷情怀,但在意境上显得凄恻 低徊,缺乏雄浑阔大的高远气象。
1、这是一首登高诗,那作者登上齐 山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江涵秋影 雁南飞 翠微 菊花 落晖
欣赏第一幅美景
江涵秋影雁初飞 这七个字中可以看出这幅美景具有什么特点?
江水清澈透明,蓝天白云、振翅南飞的 大雁,都倒映在碧波之中。 澄澈肃静。
课堂总结
这首诗由作者自己登临齐山兴感,联想到 齐景公登临牛山落泪的故事,齐景公是感 于人生无常,富贵荣华不能长久而落泪,而 当时在一旁的晏子却以人世代谢,自古而 然,对齐景公流泪加以嘲笑.杜牧这次登高 表面看去也像晏子一样坦然,认为不必像 齐景公那样为此流泪,但实际上,他的内心 并不超然
江苏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四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旅夜书怀》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当堂检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确: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 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 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 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 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 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通过“旅”字看写作背景
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介绍: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 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 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 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 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 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 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 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 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星垂”、“月涌”中两个传神的动词,塑造 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合作释疑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 从表面上看,那么“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 官”是因 为”老病”而休的.
反言以见意
本意: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 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 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 语了。 我们从杜甫为官的经历不难看出,原因就是他不受皇 帝重视,又遭同僚排挤。这一联委婉的抒发了作者壮 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沉郁顿挫的杜甫诗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8)危① ②危 正.樯 襟独 危.夜坐舟_形___容____词____形,____容端____词正____,____高________ ③其君之危.,犹累卵也 ____形__容__词__,__危__险____
(2)意①②武久皇之,开目边意似.瞑未,已意._暇__甚__名___名词____词,____,意____神图____态____,___神__情___ ③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动__词__,___意__料__,__估__计___
(3)过①②③道过人.秦旁恒过论过..者,问_然_动_行后_词_人能_,_改_指____责______动动,______词词指______,,出______经犯过______过错失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愿枉车驾过.之 动__词__,__探__访__,__拜__访____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____名__词__,__士__卒______ (4)卒② ③卒 卒. .起 庭见不相意如,尽 ,失毕其 礼而度归之_副__词___,副____通词____“,____猝最____”终____,____突____然________
④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_动__词__,__完__成__,__终__结___ (5)得① ②生 暂得 女.于 犹得 己.嫁 ,比 快邻 然自足_助__动_动__词__词__,__,__能__得___够_意____,____满____足____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刘禹锡《竹 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 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 去也,天上人间。”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优化提升训练:5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优化提升训练
5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尘埃.(āi) 陇.亩(lǒnɡ) 干.云霄(ɡàn)
B.危樯.(qiánɡ) 朔.漠(shuò) 旧醅.(pēi)
C.青冢.(zhǒnɡ) 省.识(xǐnɡ) 幽栖.(qī)
D.盘飧.(sūn) 地僻.(pì) 粗粝.(lì)
解析:选A。
“干”读ɡān。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皇开边意未已
..未已:不停
B.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申:陈述,述说
C.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无边的大漠
D.漫劳
..车马驻江干漫劳:空劳
解析:选C。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耶娘妻子
..走相送
B.画图省识春风
..面
C.名岂文章
..著
D.幽栖地僻经过
..少
解析:选C。
A项,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B项,古义:青春;今义:春天的风。
D项,古义:过访,来访;今义:通过,经历。
4.请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完整版)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目录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从军行——杨炯滕王阁——王勃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张九龄※送魏万之京——李颀山居秋暝——王维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燕歌行——高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送友人——李白将进酒——李白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杜甫旅夜书怀——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客至——杜甫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寄李儋元锡——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西塞山怀古——刘禹锡※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白居易天上谣——李贺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安定城楼——李商隐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长安晚秋——赵嘏商山早行——温庭筠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乌夜啼——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天仙子(水调敷声持酒听)——张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卜算于(缺月挂疏桐)——苏轼10、“格高韵远”的北宋来词(二)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几道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陆游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歹带香人)姜夔12、“龙腾虎掷”稼轩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检测:专题四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Word版含解析

专题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樯.(qiánɡ)萧.萧(xiāo)辚.辚(lín)B.省.识(xǐnɡ) 干.云霄(ɡān) 沙鸥.(ōu)C.青冢.(zǒnɡ) 盘飧.(sūn) 戍.守(shù)D.旧醅.(pēi) 万壑.(hè) 金樽.(zūn)答案 C解析“冢”应读zhǒnɡ。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兵车行.行:出发B.武皇开边意未已.已:停止C.独留青冢.向黄昏冢:坟墓D.信.知生男恶信:确实答案 A解析“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后为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句例句:武皇开边意未已.()A.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B.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C.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答案 D解析都作“停止”讲。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耶娘妻子..走相送B.行人..弓箭各在腰C.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D.归来头白还戍边..答案 D解析A项为“妻子儿女”;B项为“士兵”;C项为“华山以东”。
5.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武皇开边意未已B.归来头白还戍边C.古来白骨无人收D.禾生陇亩无东西答案 D解析“陇”通“垄”。
6.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B.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C.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D.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答案 B解析B项为夸张,其余为顶真。
7.下面是关于杜甫的上联,请以李白为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江畔孤舟,途中瘦马,沉郁顿挫,尽显诗圣品格(下联)示例:①花间美酒,醉后狂歌,豪放飘逸,才是谪仙本色②天上明月,杯中美酒,豪放飘逸,更露谪仙风骨8.根据具体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随便翻阅杜诗,都可以读出大把大把的泪水来:杜甫为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而哭,“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为百姓颠沛流离、家破人亡而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为国家烽烟四起、兵革不断而哭,“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为英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为壮士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而哭,“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他的泪水是滔滔雄波滚滚岩浆,一滴滴都是沥血大爱,一声声都是冲霄大恨,不哭则已,一哭,往往成为虎吼龙吟,感天动地的绝唱!杜甫哭父老乡亲艰难苦恨,哭山河破碎,国家分裂,哭英雄志士抱负成空……惟独不哭自己,他心中装着祖国和人民,他忘记了个人的生死安危。
苏教版2017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选读》)《客至》(杜甫)(《唐诗宋词选读》) (1) (PPT课件)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送魏二》
客 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全诗的情感基 调是怎样的?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 从作者的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以看 出作者喜客的心情。
解题客 至喜 崔Fra bibliotek明 府 相 过
明府:县令
相过:拜访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为什么一开篇诗人就写景呢? 即从“但见”二字我们可以窥知 诗人心中怎样的奥秘?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他在干什么?诗中哪些词语有所暗示?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他在干什么?诗中哪些词语有所暗示? 一位正在家中准备设筵迎客的农家老翁。 打扫、开门、准备酒菜、招呼。 但见、扫、开、肯与„„呼取„„。
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全诗的情感基 调是怎样的?
【花径】:这里指杜甫草堂外的一条小路,路边有野花。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意思是房子简陋。 【飧(sūn)】:熟食。 【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 【醅(pēi)】:未过滤的酒。 【肯】:正、恰。 【呼取】:叫过来。
诵读提示:
这首诗:诗的内容浅显易懂,难得的是,
诗人一反往常沉郁的心态,显得开阔明朗 而又轻松愉快,这是全诗的基调。要读得 亲切、平易,切忌夸张,因为诗中的每一 句话都是对一位极要好的朋友说的,是友 情的表示。但要分清主次:就全诗来说, 后一层为主,前一层为次;就各层来说, 最后一句为主,前三句为次。“次”是为 “主”蓄势的,突出“蓬门今始为君开” 和“隔篱呼取尽余杯”这两句,才能渲染 主客之间喜悦、融洽的气氛。
苏教版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第8课题 06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读柳永》 梁衡
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
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
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
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 一个特殊的代表。
人生在世,天地公心。 人各其志,人各其才, 无大无小,无贵无贱。 只要其心不死,就可以有功于民, 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 生命同样精彩。
研读上阕 找出意象
• 意象:暮雨、江天、清秋、霜风、关河、 残(落日)、红(花)、翠(叶) • 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 凄冷、壮阔、萧条、悲凉、衰凋! • 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 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 骤的秋江雨景图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 • • • • 楼高莫近危栏倚。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楼高不见章台路。 明月楼高休独倚。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 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 词人直接抒情,遥望故乡,触动“归思”。
“奉旨填词柳三变”
回顾作者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屡试不第,出入歌楼妓馆,四处飘泊,饱尝羁旅滋味。
54岁考取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第一个专业写词的作家,大量制作慢词。
婉约派词人的代表,风格婉曲含蓄、哀婉缠绵。 词多写男女爱情生活,羁旅行役之苦,都市繁华景象。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叶梦得《避暑诗话》 “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 ” ——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
时间 暮秋、傍晚(“暮雨”、“清秋残照”)
上
天气 雨、风(潇潇、霜风凄惨)
霜风凄惨
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客至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 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 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 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 头白好归来。
赠送:二轮专题复习·语文 专 项 “悟”读散文类文本
文本 1 水缸
水缸彰显了母亲的勤劳和智慧,水缸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母亲的信条也 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这些内容切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健康生活、 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
人一出生所能体验到的第一份情感,就是母爱,尽管那时我们没有记忆, 但对母亲有着本能的依恋。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 眼,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母亲,一个看似朴素的 名词。她挑起了水缸,也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她用她那充满老茧的双手, 为家里撑起了一片天。她是一片宽阔的海,为儿女献出真爱;她是一堵挡风 的墙,为儿女挡风避寒;她是一棵参天的大树,为儿女遮荫乘凉。是谁在我 们生病的时候,不分昼夜地照顾我们,为我们担忧?是母亲。又是谁在我们 还不懂分辨是非的时候,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还是母亲。母亲用她最
客
喜
崔
至
明 府
相
过
明府:县令
相过:拜访我
比较阅读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字词预备
再拜: 拜两拜,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 江干: gān 江边 淹留: 长期逗留 粝: lì糙米 腐儒: 迂腐不明事理的读书人
淳朴的爱来呵护我们,哺育我们成长,却不计回报。母亲,您是雨伞,在我 困难时保护着我。母亲,您是本书,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母亲,您是人间 爱的源泉,感恩有您!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旅夜书杯课件》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ppt

• ⑶这四句诗写了哪些景物?主体景物是什么? • 明确:共有两组 •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 星 、平野、月、江流。
• ⑷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具有 怎样的特点(意境):
• 明确: • 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
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
• 思考: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呢?
• “旅”是旅途之意。
• 背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
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
二年四月严武忽然去世,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
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州、
忠州时写下的。
诵读、体悟
2.通过“书怀”悟实情
• ⑴“书怀”,亦即书写情怀,抒发感情。把诗中 “书怀”部分朗读一遍。
• 明确: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 地一沙鸥。
• ⑵如何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联? 请结合第一个注释及作者生平作简要分析。
• 明确: • 功名与文章 • “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韩愈写
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 “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
背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如果此时不是杜甫而是李白,大家试想会怎样? 李白会大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样愤世嫉俗之语,李白会
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容不得委屈,有委屈就要像黄河之水一样一泻千
• ⑶尾联用了什么手法?“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 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是盛唐诗歌的另一座高峰,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世人称之“李杜”。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动荡的时代大潮不仅洗去了盛唐的繁华,也洗去盛唐文风的锦绣。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的杜甫,目睹时代的巨变和底层群众无穷无尽的苦难,在巨大的悲怆中以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敏感之心,以积极的入世精神,紧握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用枯瘦的手去蘸起人民墨汁般浓黑的悲哀”,去直面战乱和社会的残酷,将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融在了自己的笔下,铸成了“三吏”“三别”等如金铁所铸、让百代警耸的字句。
“诗旨不忘能救物”,从杜甫开始,唐诗终于摆脱了花前月下、山水田园和边塞离情的束缚,走向了更为广泛的社会现实,将时代动荡的主旋律悲歌吟唱给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
杜甫诗歌的风格为沉郁顿挫。
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曲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形成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杜甫诗歌所要表达的人生情感非常强烈,而同时这种情感受到理性的节制。
他的思虑常常很复杂,心情常常很矛盾,这样,使得诗中的情感之流成为有力度而受控制的涌动。
杜甫的七律被评为:“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亳芒,自是千秋鼻祖。
”其名篇《登高》以“拔山扛鼎”之气势,载誉千年,被推举为古今七律之冠。
本专题选取了杜甫的四首写于不同时期的、最能代表其风格的诗歌,让我们以现代人的视角,借文思泉涌的美文,再读杜甫,再读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
《兵车行》是杜甫诗歌沉郁风格的典范作品之一,他运用盛唐出现的新题歌行反映时事,高度概括的场面描写,以史诗般的大手笔展现了当时的唐王朝征伐作战、大肆征兵,致使民无宁日的社会背景。
《旅夜书怀》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
第三首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二字,是“怨”的终结。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客至》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了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
杜甫的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母族的亲戚。
“明府”,是古时对县令的尊称。
“相过”,即探望、相访。
———————————————————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在诗歌的思想和艺术上对后世的影响。
2.把握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即他高度的爱国性和人民性。
陶冶自己的爱国情操,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3.鉴赏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体会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其基本特点,领会赋比兴艺术手法的内涵。
1.在熟读乃至成诵的基础上加强鉴赏分析,讨论交流,从而切实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2.《兵车行》一诗可从名句鉴赏入手,初步熟悉全诗大意后,重点记忆名句,再以名句为支撑联结全篇,这样易于理解和背诵。
3.《旅夜书怀》的学习,可从杜甫当时的生活情况入手进行鉴赏,通过分析景物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可在诵读中揣摩鉴赏,在分析昭君形象的基础上,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从而体味诗中抒写的作者的情怀。
《客至》一诗应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由写作背景入手体味作者淡泊的风格。
《兵车行》错误!诗圣——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言、七言古体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言、七言律诗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方面的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错误!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
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的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年(751)杜甫旅居长安时。
《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
时仲通将兵八万……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
制大募两京(长安、洛阳)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
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诗人的这篇长歌就是表现了唐玄宗好战喜功、穷兵黩武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错误!这首叙事诗是讽世伤时之作。
用行人问答的方式,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巨大灾难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本诗虽为七言诗,但间杂三言、五言,带来节奏的多变;用韵上全诗八韵,四平四仄,平仄相间,抑扬起伏,声情并茂。
朗读时注意体会上述两个特点。
全诗分三层,第一层写军人家属送别儿子、丈夫出征时的悲惨情景。
车辚辚,/马萧错误!,/行人/弓箭/各/在错误!。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错误!。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错误!。
第二层:通过设问,役人直诉从军后妇女代耕、农村萧条零落的境况。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错误!。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错误!。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错误!。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错误!。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错误!。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错误!。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错误!。
第三层,写征夫久不得息,连年征兵,百姓唯恐生男和青海战场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栗的情况。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错误!?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错误!。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错误!?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错误!。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错误!。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错误!。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错误!。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这首叙事诗,突出的特点是寓情于叙事之中。
无论是前一段的描写叙述,还是后一段的代人叙言,诗人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人那种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
朗读时注意体会这个特点。
1.本诗开篇是如何描写悲惨的送别场面的?在这首诗中起什么作用?【答案】从视觉、听觉等角度,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揭露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的“开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为后文的倾诉做了渲染铺垫。
2.试分析“耶娘妻子走相送”中“走”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走”是“跑”的意思,刻画出亲人突然被抓去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亲属们追奔呼号,一刹那的生死离别,是何等仓促、何等悲愤,寄寓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色彩。
3.“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一句中的动作描写历来为人称道,试赏析。
【答案】“牵衣”表达出不舍之情,“顿足”表达出悲痛之情,“拦道”表达了焦急之情,“哭”表达了无奈和愁苦之情;连续的四个动作,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神态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集中展现了上千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也表现了诗人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4.“行人但云点行频”的意思是频繁地征兵,许多唐诗研究专家认为这“点行频”是全篇的“诗眼”。
请分析其理由。
【答案】(1)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2)从一个征夫出征的场面,推及过去已经发生“多次”;(3)“点行频”的原因是“武皇开边意未已”,“点行频”的结果是田园荒废,民不聊生。
5.试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两句。
【答案】“海水”意指流血之多,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两句一果一因,并形成鲜明对比,把战争灾难写得极为真切,道破了苦难的根源,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强烈抨击朝廷意志造成的流血成海的荒谬。
6.在封建社会,人们往往重男轻女,可是本诗为什么说“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答案】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
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
7.“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回答。
“租税从何出?”与哪一句诗照应?诗中这样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其作用是什么?【答案】“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是“武皇开边意未已”。
“租税从何出?”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照应。
这样前后照应可以深刻批判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说明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8.“君不闻”以下四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跟上文有什么联系?【答案】【答案】哀怨的鬼哭与悲惨的人哭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也呼应开篇,首尾圆合,诗人饱满的激情得到充分发挥,唐王朝的罪恶被揭露得淋漓尽致。
《旅夜书怀》错误!“安史之乱”时,杜甫一度寄住在成都,靠朋友严武接济。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严武去世,在成都无所依靠,杜甫决意携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
在经过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重庆市忠县)时,写了这首诗。
错误!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写,勾勒出一种孤独、凄冷、绝望的境界,抒发了诗人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悲愤心情。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错误!。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错误!。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错误!。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错误!。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该诗前两联写景,融情于景。
颔联境界阔大,但反衬出诗人的孤苦伶仃和凄怆心情。
后两联“书怀”,颈联为反语,表达诗人愤愤不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