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学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师用书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教案

(一) "风神初震"的初唐诗1,教学目标(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2,教学建议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3,教学案例:《"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简案(配合课件展示)一,总论1,简述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二,"风神初振"初唐诗1,初唐早期文风(1)历史沿革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如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宫体诗)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徐陵的《长相思》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3)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初唐四杰是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也称"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歌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已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诗的风格也较清峻,对扭转初唐诗风起到了促进作用.到沈佺期,宋之问时,确定了律诗崭新的形式. (4)"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为诗的"盛唐"奠定的基础.三,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教学1,由《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引出作者陈子昂的介绍.(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忧愤,他心底的波澜.)2,朗读3,根据注释,初探诗意4,找出诗中分别写"夜","别","时间","空间"的语句.5,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6,探讨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与景物的描绘中写离情别意的7,总结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8,陈子昂与徐陵诗的简单比较(1)徐诗有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陈诗无.(2)二诗写离情别绪,徐诗作哀声而无风骨,陈诗无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诗作已远离南朝时期的绮靡婉媚之风,已具风骨兴寄.这就叫"风神初振"!9,"风神初振"总结。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作者生平汇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作者生平汇总第一部分“风神初振”的初唐诗1.杜审言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
后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官修文馆直学士。
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
“诗圣”杜甫的祖父。
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杜审言诗集》。
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杜审言的父亲杜依艺做巩县县令全家迁往巩义。
晋征南将军杜预的远裔。
擢进士,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见疾。
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
”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
”又尝语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其矜诞类此。
累迁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
司马周季童、司户郭若讷构其罪,系狱,将杀之。
季童等酒酣,审言子并年十三,袖刃刺季重于座,左右杀并。
季童将死,曰:“审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讷故误我。
”审言免官,还东都。
苏(廷页)伤并孝烈,志其墓,刘允济祭以文。
武后召审言,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蹈舞谢,后令赋《欢喜诗》,叹重其文,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
神龙初,坐交通张易之,流峰州。
入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卒。
大学士李峤等奏请加赠,诏赠著作郎。
初,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云。
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
融之亡,审言为服缌云。
审言生子闲,闲生甫。
(《新唐书·杜审言传》《唐才子传》)杜审言是西晋杜预的子孙。
在咸亨元年与状元宋守节同榜登进士第,任隰城县尉。
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材上全部诗歌-已全部校对无误!)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
※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修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 车师西门伫献捷。
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
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
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
将军。
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 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 色。
过。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 间。
多。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 山。
跎。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
春 夜 别 友 人 二 首 (其 一 )——陈 子
言
昂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3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楼?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 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 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 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 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 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 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 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教案 (4)

《春江花月夜》简案一,总体介绍本诗1,孤篇压全唐,毛先舒称此诗"不著粉泽,自有腴姿,而缠绵酝藉,一意萦纡,调法出没,令人不测,殆化工之笔哉!"2,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3,对后世的影响:对李白,苏轼的影响(人生与宇宙)二,弄清大意1,春江---海(阔大的意境)升---生(一个世界的诞生,有生命)何处春江(境界更为阔大)花林(丛)---素洁的画面(实中有虚)空里流霜—看不见—过渡性---江天一色无纤尘(纯净,空灵的背景上一轮明月,给月亮赋予了一种生命气息,孤独的一种情感)前8句:纯明,单一"孤"---一人和一月的精神对话,人类初始的月光,一尘不染---过渡至人2,人生宇宙的拷问:"江畔何人----初照人","人生代代----只相似","不知江月---送流水"(人一代一代无穷无尽的递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她等待什么人,何时能等到江水何时能把她等的人送到月的孤独—月的期待---思妇的期待)3,人的期待青枫点缀离愁;江边,扁舟子;远处: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时间流逝)"玉户帘中---拂还来"(有月的晚上,平凡人的诗意生活,"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卷"---长时间思念,无意识,无聊的举动瞬间的停住,一刹那的若有所思,无以言说的寂寞和孤独(举例:《我与地坛》母亲去世后,月光下的地坛,车辙,母亲的脚印)"鸿雁(善飞之鸟)---鱼龙(善潜游)"(人类无法实现愿望的无奈)"落月"(借月亮寄托思念,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变的无奈)"不知乘月---满江树"(这种离情别绪,这种思念之苦,在月落之后,将如何排遣我们似乎看到月光隐没的一刹那,望月之人无奈的轻闭自己的双眼,我们似乎能听到离愁人的内心一声无奈的叹息,轰然作响,我们似乎还能看到,落月的余晖静静洒在江边的花林,枫树,月无声,林无声,天地间一片寂然无声.) 三,总结:月升---月落:轮回短暂变(永恒)。
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2021年最新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的全部内容。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内容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写登台的感慨,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诗人对此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常识·速览]错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杜审言杜审言(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在今湖北),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甫的祖父。
青年时代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与同时期的沈佺期、宋之问齐名,诗歌多为应制、唱和及写景之作。
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对律诗的定型做出了杰出贡献,由此也奠定了他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杜甫曾以“吾祖诗冠古"而自豪,明人许学夷称其为“律诗正宗”。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动词,辞别 ①牙璋辞 凤阙 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言辞 ②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 送我 ___________________ . 动词,推辞 ___________________ (4)辞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动词,讲究 ④大礼不辞 小让 ___________________ . “辞谢”连用,表婉言道歉 ⑤秦王恐其破璧,乃辞 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④ ___________________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 ⑤ ___________________
江月年年只相似 。 已, ___________________
何处相思明月楼 。 ⑥谁家今夜扁舟子, ___________________
大,冲破了唐宫廷诗的束缚,给诗歌注入了新的生 命 力,把 诗歌
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诸 如 离别、 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都成了他 们歌 咏的对 象,使诗歌有了充实的社会内容和真实的感情。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初唐四杰”的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作了初步的革新,改 变 了唐诗的 面貌,推动了诗歌的发展,开启了盛唐之音。他 们之 后的陈 子昂则是唐诗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以复古求创新,主 张诗歌要有风骨兴寄,抒情应刚健飞动,从理 论和 实践上给
赣江 古义: ____________ 。
今义:长江。
③宁为百夫长 .
与“百夫”构词,指军队中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低级军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年纪较大,辈分长;生长,增加。 ④但 见长江送流水 .
高中语文 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整合教师用书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整合教师用书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古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开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古体诗按形式分类如下表:古体诗(古风)⎩⎪⎨⎪⎧ 四言诗:出现最早(如《诗经》)五言诗:成熟于汉代(如《古诗十九首》)七言诗:成熟于唐代(如白居易《长恨歌》)乐府诗:诗题有歌、行、引、歌行、吟、曲等名称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一、理论讲解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其实,赏诗也不过“情、景二端〞。
从高考的角度讲,答诗歌鉴赏题,也不过“情、景二端〞。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最重要的特点。
因此,分析、掌握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就成为学习古典诗歌的关键。
一般说来,古典诗歌里情与景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1.乐景衬乐情以在写景绘色方面备受推崇的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初秋时节,天色向晚,山雨初霁,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
这里对清新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追求恬淡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清新美好的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写照。
2.哀景衬哀情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用“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描绘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的阴冷凄清的景色,用这种阴冷凄清景色衬托出离人之间的哀愁。
3.乐景反衬哀情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倍增其哀乐。
〞这是古代诗歌中可追溯到《诗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是“反衬〞这一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最根本的表达。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课件(共37张)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抒发对外敌入侵大唐边疆的愤慨之情
➢渴盼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畏的英 雄气概
➢表达抗击侵扰,为国建立战功,不甘作伏 案书生的豪情壮志
➢清代黄裳《载酒园诗话又编》:杨盈川诗 不能高,气殊苍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 书生”,是愤语,激而成壮。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颔联、颈联中,“云霞”、“梅柳”, “黄鸟”、“绿蘋 ”、“曙”、“春”、 “淑气”、“晴光”色彩鲜明,给人春光 明媚春意盎然之感。
➢“出”、“渡”、“催”、“转”四个动 词,尤具传神之妙,它们赋予“云霞”等 四“物”人格化的性灵,从而使诗歌画面 呈现着一种流动的美感,把江南早春的气 候变化描摹得淋漓尽致。
➢明周敬、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独”、“偏”、“忽”、 “惊”、“闻”、“欲”等虚字,机括 甚圆妙。
➢俞陛云《诗境浅说》:此诗为游览之体, 实写当时景物。而中四句“出”字、 “渡”字、“催”字、“转”字,用字 之妙,可为诗眼。春光自江南而北,用 “渡”字尤精确。
➢金樽—把酒饯别; ➢离堂、别路—分别在即; ➢思—留恋不舍; ➢何年—后会难期。
➢首联,写筵席饯别的场景,通过对宴会隆 重奢华的场面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颔联写即将离别的惆怅。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2019.4.3
风神初振
➢初唐诗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 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陈子昂从理论和实践两 方面又给诗歌注入了刚健、质朴的血液。初唐诗对唐诗发展 有两大贡献:一是转变了诗风,二是改进了诗体。所以被称 为“风神初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张若虚的《春 江花月夜》被誉为“初唐双璧”。
(完整版)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目录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从军行——杨炯滕王阁——王勃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张九龄※送魏万之京——李颀山居秋暝——王维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燕歌行——高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送友人——李白将进酒——李白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杜甫旅夜书怀——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客至——杜甫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寄李儋元锡——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西塞山怀古——刘禹锡※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白居易天上谣——李贺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安定城楼——李商隐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长安晚秋——赵嘏商山早行——温庭筠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乌夜啼——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天仙子(水调敷声持酒听)——张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卜算于(缺月挂疏桐)——苏轼10、“格高韵远”的北宋来词(二)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几道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陆游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歹带香人)姜夔12、“龙腾虎掷”稼轩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完整版)

《唐诗宋词选读》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1.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
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
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译文: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
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赏析:意象意境:靠近水边的滕王阁,早上画栋飞来了南浦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雨,闲云倒影水中,长江之水脉脉流淌。
高中语文 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从军行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从军行一、诗人名片杨炯(650~693?),唐代诗人。
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显庆四年(659)举神童。
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
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因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一事连坐,出为梓州司法参军。
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
如意元年(692)秋迁盈川(今四川筠连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其诗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宇轩昂,风格豪放。
杨炯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
有《盈川集》。
二、诗词故事初唐四杰的排序“初唐四杰”排成“王、杨、卢、骆”的顺序,据说富有品第文章的意义,这是我们熟知的事实。
如按年龄顺序,则应为卢、骆、王、杨,其间卢、骆要比王、杨平均大了十岁的光景。
杨炯对此说自己“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因为杨炯年纪小得多,名字反在卢前,有愧不敢当之感,故说“愧在卢前”;反之,他与王勃是同年(同榜考中),名字在王后,说“耻居王后”,是不甘心的意思。
三、文题背景从军行,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词的“平调曲”,汉魏诗人常用这个乐府题写军旅生活,但到了唐代,汉魏乐曲大多已经亡佚,诗人只是用这个乐府题来写诗,无法配合乐曲演唱了,所以这首诗本来应当属于“乐府诗”。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提示该诗有两个特点:一是风雄骨健,表达了作者积极参军、保家卫国的雄壮情怀,尤其是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掷地有声;二是采用跳跃性结构,节奏明快。
高中语文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春江花月夜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new)

春江花月夜一、诗人名片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以文词俊秀,名扬京都.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张若虚现存诗仅《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二首。
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使他在诗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二、诗词故事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浮沉录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在今天已家喻户晓,但是,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却是坎坷的。
从唐到元,他和它被冷落了好几百年。
这篇杰作虽然侥幸地因为它是一篇乐府而被凡乐府皆见录的《乐府诗集》保存下来,但由宋到明代前期,还是始终没有人承认它是一篇值得注意的作品,更不用说承认它是一篇杰作了。
明代嘉靖时期(16世纪中叶),李攀龙的《古今诗删》选存此诗,可以说是张若虚及其杰作在文坛的命运的转折点。
随着“初唐四杰"的地位与作品被重新评估和重视,这篇属于这个流派的杰作开始闪耀其耀眼的光辉.(程千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三、文题背景《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
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
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温庭筠一首。
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
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于张若虚了。
一、诵读,整体感知1.本诗共36句,朗读起来不方便,可据诗的内容和用韵特点(四句一韵)进行切分,不妨看成由九首绝句、三类诗组成:(1)写景诗(前八句),描绘春江花月夜的幽静纯美景色,景美.春江/潮水/连/海错误!,海上/明月/共/潮错误!。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错误!,月照/花林/皆/似错误!.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错误!。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精品课件:1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移到了江山和塞漠,诸如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 山川景物等,都成了他们歌咏的对象,使诗歌有了充实的 社会内容和真实的感情。“初唐四杰”的诗虽然还没有完全 摆脱六朝诗风的影响,但他们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做了 初步的革新,改变了唐诗的面貌,推动了诗歌的发展,开 启了“盛唐之音”。他们之后的陈子昂则是唐诗发展进程中 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以复古求创新,主张诗歌要有风骨兴 寄,抒情应刚健飞动,从理论和实践上给诗歌注入了新鲜 的血液。“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为诗的“盛唐”奠定了基础。
①牙璋辞.凤阙 __动__词__,__辞__别_______ (4)辞②③ ④而臣 大侯死礼生且不曾不辞.无避小一, 让言卮半酒__辞 _安._动_送足_词_我辞._,__讲______究名动______词词_______,,_____言推_____辞辞_______________
一、字音
宦.游(huàn) 江渚.(zhǔ) 凤阙.(què) 捣衣砧.(zhēn)
绿 (pín)
金樽.(zūn)
鸣鸾.(luán) 槛.外(jiàn)
碣.石(jié)
芳甸.(diàn)
滟.滟.(yàn)(yàn)
绮.筵.(qǐ)(yán) 牙璋.(zhānɡ) 霰.(xiàn)
二、通假字
鱼龙潜跃水成文.“_文__”__通__“__纹__”__,__波__纹_ 三、一词多义 (1)独①②独而.有吾宦以游捕人蛇独._存_______副____词__副__,__词__只__,__有__独____自______
四、词类活用
①雪暗.凋.旗画 ___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模__糊__不__清__;__使__…__…__凋__落___ ②闲云潭影日.悠悠 __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天__天_________ 五、古今异义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教案 (2)

"风神初震"的初唐诗学习目标: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课时总述学习目标: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二、初唐早期文风1、历史沿革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
如:(1)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宫体诗)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2)徐陵的《长相思》长相思,望归难。
传闻奉诏戍皋兰。
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
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3、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初唐四杰是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也称"王杨卢骆"。
他们的诗歌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已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诗的风格也较清峻,对扭转初唐诗风起到了促进作用。
到沈佺期、宋之问时,确定了律诗崭新的形式。
4、"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为诗的"盛唐"奠定的基础。
2021 2021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滕王阁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21 2021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滕王阁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a2ee246-6ea0-11ec-a619-7cb59b590d7d2021-2021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滕王阁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内部文件,版权追踪,内部文件,版权追踪滕王阁一、诗人名片王波(650或649~676),资安人,江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朝诗人,初唐四大杰出诗人之首。
王波的才华很早就显露出来了。
作为未成年人,他被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刘向道誉为神童。
他把它推荐给法庭,回应高迪,并将其判给三郎法庭。
乾隆初年(666年),裴国国王李显正在宫中担任侍者。
两年后,他因出演《西瀛王记》而被高宗气愤地逐出宫殿。
然后他去了巴蜀。
咸亨三年(672年),他在郭国参军。
因为他擅长杀害官员和奴隶,他被大赦组织解雇。
他的父亲也受到牵连,被降职为“交趾”(现越南河内)令。
上元二年(675)秋,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身亡。
王勃的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他所作的诗清新流畅,质朴自然,是新旧诗风过渡的标志。
二、诗词故事王波腹部手稿腹稿一词源于《新唐书王勃传》。
王勃幼年早慧,六岁就会写文章,九岁就会批注《汉书》,不到二十岁时,已被朝廷任命为朝散郎。
沛王耳闻王勃的名声,就把他召至王府,担任修撰。
一次,沛王与英王斗鸡,有人怂恿王勃写一篇檄文来代表沛王的斗鸡向英王的斗鸡下战书,王勃听了觉得有趣,当时应允下午交稿。
说完就回到房间,慢慢地就研磨墨,磨好之后,倒入一只大碗中,接着再磨,磨好再倒,直至大碗倒满。
接着他又倒了一大盅酒,大口酣饮而尽,然后躺倒在床上,蒙上被子睡起觉来。
当然王勃不是真睡觉,而是借此静心闭目,构思文章。
待到考虑基本成熟时,他掀开被子,一跃而起,拿笔蘸墨,挥毫作文,一气呵成,文不加点,而自然佳妙。
王博时美滕王阁王勃在赴交趾省父途经洪州参与阎都督宴会时即席作《滕王阁序》的故事想必读者们都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唐诗是唐诗繁荣的先行“初振”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之后的陈子昂是初唐诗歌革新之先驱,他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又给诗歌注入了刚健、质朴的血液。
初唐诗对日后唐诗发展有两大贡献,一是转变了诗风,二是改进了诗体,所以被称为“风神初振”。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初唐双璧”。
本专题选的初唐五位诗人的作品,全是“风神初振”之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一首和诗,是唱和陆丞的《早春游望》之作,诗歌紧扣“物候”写江南早春的自然变化,抒发了自己宦游在外的感慨和归思之情。
《滕王阁》全诗写作者站在高阁上,俯仰远近景物,抒发了天地沧桑、人世无常之感。
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从军行》一诗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在国家危机之际投笔请缨、深入敌人腹地、艰苦战斗的故事。
抒发了诗人对唐边疆被温傅部落疯狂进犯的愤慨之情,显示出诗人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抗击侵扰、为国建立战功、不甘做伏案书生的豪情壮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是一首离别诗,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抒情诗。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
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含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蕴含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1.了解初唐诗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以及陈子昂、杜审言、“初唐四杰”、张若虚的生平及各自的创作风格。
2.品味、学习诗歌精确的炼字。
3.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丰富自己的人生感受:品读离别之情、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体味保边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感悟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思索,体验游子思归的情怀。
4.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的阅读能力:掌握衬托、虚实、借景抒情、因物感兴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掌握严整的对仗和跳跃式结构;能把握诗歌意境,积累“琴瑟”“山川”“月”等典型意象蕴涵的意义。
本专题选的初唐五位诗人的作品,全是“风神初振”之作。
学习本专题,一是反复诵读,初步体会初唐诗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二是切实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学习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三是重点学好被称为唐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作品《春江花月夜》。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错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杜审言杜审言(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在今湖北),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甫的祖父。
青年时代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与同时期的沈佺期、宋之问齐名,诗歌多为应制、唱和及写景之作。
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对律诗的定型做出了杰出贡献,由此也奠定了他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杜甫曾以“吾祖诗冠古”而自豪,明人许学夷称其为“律诗正宗”。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杜审言诗集》。
错误!《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一首和诗。
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陆丞,作者的友人,时在晋陵任县丞。
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
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愉快。
因有感于陆丞能够在宦游中赏观春光,而自己却在异乡为“归思”所苦,于是诗人将自己的感想结构成篇,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以和原唱。
错误!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作紧扣“物候”写早春带来的自然变化,由此引出与眼前美景不同的故乡之景,抒发了“宦游人”游江南的感慨和思归之情。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为节拍,“△”为韵脚字)2.请结合你对本诗的理解圈出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词,然后朗读一遍,体会诗中的感情。
【提示】“独有”“偏惊”,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沾巾”,因触发诗人心中思乡之情,感伤流泪。
1.首联中为什么说看到早春的物候时有新奇的感觉?【答案】因为他是离别家乡的游子,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诗的主旨,正是抒发这伤心人独特的“惊”春之情。
2.请谈一谈“独”和“新”在抒发思乡之情上的妙处。
【答案】3.中间两联哪些词语是写“物”的,哪些又是写“候”的,哪些词句写出了“新”?它们在全诗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答案】(1)(2)承接上文,与首联“惊”字照应;引起下文,以乐景抒哀情,为尾联抒情做铺垫。
4.颔联和颈联中的“出”“渡”“催”三个关键字有何突出的表达作用?【答案】这三个动词采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细微的环境变化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语言生动形象。
5.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
请就第二、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答案】颔联、颈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春色。
颔联是远景,颈联是近景。
“催”“转”这两个动词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练传神。
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
《滕王阁》错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末大儒王通之孙,诗人王绩之侄孙。
在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因渡海落水身亡。
他学识渊博,著述极多,诗与文均负盛名。
王勃之诗多有宏伟浑厚的气象,显示出唐代诗风正在向新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有《王子安集》。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王勃被誉为“初唐四杰”之首。
错误!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所以被命名为“滕王阁”,号称“江南第一阁”。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加了都督阎公为名流们在滕王阁上举行的宴会,即席作了《滕王阁序》,序末附了这首凝练、含蓄的诗篇来概括序的内容。
错误!这首诗写作者登临滕王阁俯仰观察远近景物而产生的天地沧桑人世无常之感,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通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滕王/高阁/临/江错误!,佩玉/鸣鸾/罢/歌错误!。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错误!。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错误!。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错误!。
2.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提示】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滕王阁的位置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饮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
后四句抒情,抒发的是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叹。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含蓄蕴藉、哀婉低沉的。
特别是最后一句,体现得最为鲜明。
朗读时应注意把握这个感情基调以及韵脚字的低沉柔和。
1.首联中从哪两个角度写滕王阁?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答案】首联第一句从空间角度写滕王阁,第二句从时间角度写滕王阁,寄寓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2.简要赏析第二联中“飞”“卷”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飞”“卷”以动写静,带动带活了中间两联其余的十二个实词,不但写出了滕王阁的寂寞,而且写出了它的居高临远,情景交融。
3.颔联用“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四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此联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答案】这些意象营造了冷落、凄凉的意境。
与“佩玉鸣鸾罢歌舞”紧扣。
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融情于景,寄慨遥深。
不但写出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而且再次点出了滕王阁的地势特点。
4.你认为尾联最为传神的字是什么?简要地说明理由。
【答案】“空”。
“空”是“白白地”“仍旧”“依然”的意思。
物换星移,时光飞逝,滕王早已离去,只有栏杆外的江水依然滚滚向东流去。
一个“空”字,表达了诗人对物是人非、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深沉感慨。
5.有人说“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试赏析“槛外长江空自流”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答案】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槛外长江空自流”,融情于景,给人以无穷的想象,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6.试从对比衬托的角度分析《滕王阁》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答案】滕王高阁,槛外长江依然存在,而曾经热闹的场面已不复存在;物换星移,春去秋来,阁中帝子早已不在。
在对比衬托中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从军行》错误!杨炯(650—693?),华阴人。
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
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
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
错误!唐高宗永隆二年(681),突厥铁骑在甘肃一带大肆骚扰、劫掠,一时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西征,时任崇文馆学士的杨炯,面对此情此景,慷慨激昂、热血奔涌,愤然写下了《从军行》。
错误!《从军行》一诗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在国家危机之际投笔请缨、深入敌人腹地、艰苦战斗的故事。
抒发了诗人对突厥疯狂进犯唐边疆的愤慨之情,显示出诗人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表达了诗人抗击侵扰、为国建立战功、不甘做伏案书生的豪情壮志。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通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烽火/照/西错误!,心中/自/不错误!。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错误!。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错误!。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错误!。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提示】该诗有两个特点:一是风雄骨健,表达了作者积极参军、保家卫国的雄壮情怀,尤其是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掷地有声;二是采用跳跃性结构,节奏明快。
朗读该诗,既要慷慨激昂,深沉有力,又要节奏明快,气势雄壮。
1.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答案】四个场面:首联写第一个场面——来犯;颔联写了第二个场面——出征,第三个场面——围城;颈联写第四个场面——苦战。
(尾联抒怀)2.“心中自不平”是因为什么引起的?谁心中“自不平”?一个“自”字突出了什么品质?【答案】“心中自不平”是因为“烽火照西京”引起的。
心中“自不平”的对象是“书生”。
一个“自”字突出了书生那种发自内心的主动请求上前线的爱国品质。
3.赏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一句。
【答案】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