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 《约翰
约翰克里斯多夫的读后感
![约翰克里斯多夫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c0b5cee58f5f61fb636660e.png)
每个人都要轮到去登上千古长存的受难的高岗。每个人都要遇到千古不灭的痛苦,抱着没有希望的希望。每个人都要追随着抗拒过死,否认过死,而终于不得不死的人。当克里斯度多夫在弥留之际,我的眼泪禁不住的留下来了,从孩提到成人,最后到死亡,我相信每位读者见证了一个伟大的孤独的灵魂在人世间里如何战斗。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他,我深信,他的生命将永远不会凋谢。有一天我也老了,睡意沉沉,回想起曾经这样的一个强者,我是否可以告诉自己:是否像他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战斗过。约翰。克利斯朵夫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英雄气概是值得我们正在迷失的青年学习的,这样一个英雄的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灵的震撼,更多的是思考。
在巴黎和在德国的日子是不 一样,在经历了童年的贫困,青年爱情的曲折,流浪他乡的无奈,似乎幸运永远与克利斯朵夫无缘,可是他并不因此被打倒,而是不断的前行,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就这样,他保存着自己最真的一面,怕他和世俗一样,慢慢消失。
我们每个人一生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人,这些人点缀了我们的生命,我们也点缀了他们的生命,过客和走进生命的人都值得珍视,在克利斯朵夫一生中,所遇到的所有人,在他最后弥留之际都在向他微笑,萨日娜,苏兹老人,高烈伏加特,阿达,亚诺夫妻,阿娜。正如古教堂圣者克利斯朵夫像下的拉丁铭文:当你见到克利斯朵夫的面容之日,是你将死而不死于恶死之日。他带着我们走向了一个精神的世界,使我们不至于迷失在脚下的路上。
《约翰。克里斯多夫》这本史诗巨制,我读了三个多月,每一次读都不胜的感慨,这本书所带给我的震撼。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也许我的词语匮乏,不足以来讴歌罗曼罗兰的伟大,是他带着我们走向了精神社会更高的层面。诚如译者傅雷所讲:“《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愿读者以虔敬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罢!”就是这样的一部伟大小说,带给我内心源源不断的力量和感动。
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与文学翻译基础理论应用研究
![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与文学翻译基础理论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0642a54eefdc8d376ee32a7.png)
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与文学翻译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在文学翻译的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一生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共译作品三十余部。
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翻译经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翻译风格,提出了重要的翻译思想“神似”说,受到译学界及广大读者的一致推崇。
他的翻译思想已引起国际译学界的广泛重视,日益成为众多学者探讨的话题。
应该怎样认识他的翻译思想?对其作出怎样的价值判断?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与其他译家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译作相比,有哪些特色、哪些优缺点?他的翻译思想与他的翻译实践对文学翻译的基础理论有何启示和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本文以傅雷的翻译思想为主要理论依据,从文学翻译基础理论出发,以文本对比的方式,选取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部分译文为实例,将其与韩沪麟、许渊冲的版本进行比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助于翻译美学、阐释学及文学社会学等话语资源,指出各自的翻译方法、翻译特点和翻译效果等,并对各自的译作试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论文的第一章在简单介绍文学经典与翻译文学经典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分析傅雷的翻译文学经典,研究傅雷的翻译文学成为经典的条件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傅译文学经典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
在简单介绍了傅雷的翻译文学经典之后,我们分别从“遣词”、“造句”和傅译特色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傅雷的翻译与文学翻译基础理论应用之间的关系。
论文的第二章首先介绍了法汉两种语言在“遣词”上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给翻译带来的阻碍,然后通过具体的实例探讨傅雷在译文中是如何克服这些阻碍的;同时在具体的实例分析中,研究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遣词”特点。
随后在第二部分讨论句子的翻译,研究了句子的主要分成:主谓宾及短句和长句的翻译策略,并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研究傅雷在翻译《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过程中如何“造句”的,以及其“造句”的特色与文学翻译基础理论的互动阐发。
14《傅雷家书》:“教子圣经”里的纸短情长(下)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复习
![14《傅雷家书》:“教子圣经”里的纸短情长(下)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5946d4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a.png)
13.《傅雷家书》中屡次提到了罗曼·罗兰笔下的
,他是以著名音乐家
为创作原型的。13.《傅雷家书》中屡次提到了罗曼·罗兰笔下的约
翰·克利斯朵夫,他是以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为创作原型的。
中
伍
考 真
题
中考真题·综合创新题
一 .1.301班举行“成长舵手”名著摘抄阅读分享会。请根据提示,结合名著内
容补充下面表格,帮助他们完成分享。
中考真题·综合创新题
五.班级将进行《傅雷家书》整本书阅读交流,请完成你的阅读分享任务。 1.读前设疑。
书中人物
身份
傅雷
翻译家
傅聪 ② 傅敏
① 钢琴家
英语特级教师
读前思考:傅雷的教育取得了怎样的成功?
中考真题·综合创新题
五.班级将进行《傅雷家书》整本书阅读交流,请完成你的阅读分享任务。 2.读后有感。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当天你准备在班里给同学推荐《傅雷家 书》这部名著,请完成下面的推荐词。书友你好,我推荐的名著是《傅雷家 书》。读《傅雷家书》我有很大的收获。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 tonecolour[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
…… “好孩子,安安静静地准备出国罢。一切零星的小事都要想周到,别怕天热、贪懒, 一切事情都要做得妥帖。” …… “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 “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之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b978dadd4d8d15abe234ec7.png)
我相信,伴随约翰.克里斯多夫整整一生的音乐,从今之后,也会伴随着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相信,音乐不仅让约翰?克里斯多夫的世界变得绚烂迷人,也会让我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描写德国血统的天才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奋斗成名的一生。他一半像贝多芬,一半像作者自己,一生追求真善美,不断反抗腐朽没落的艺术和庸俗的社会环境。作者通过克利斯朵夫的奋斗,表现了一代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彷徨、追求、苦闷和幻灭,反映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强者意识。
虽然不喜欢主人公的性格,但还是非常钦佩他对音乐的执着,只要有了美好的音乐,哪怕物质上再匮乏,他也会非常快乐!(原来,快乐是来自精神上的,和物质上没有多大关系)我认为书中还有值得我们称颂的是挚爱的朋友之间的友情,正因为有了那样的友情,也才使得克里斯托夫在最失意、最痛苦的时候有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当然他也不遗余力的帮助朋友,甚至为朋友去决斗。
当他有一天功成名就,再也不是那个默默无闻、落魄音乐家了。
他的作品都被人们争相演唱。
然而,他仍然很淡定,坦然面对这一切,一点都不骄傲。
显示了他的平凡和伟大。
读完这本书,让我更知道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放弃、不自卑的面对逆境和困苦;不骄不燥的面对成绩;用情之真,爱之切的心态去面对友谊。
读这本书耗费了前后4个月的时间,我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对任何人有过这样奇异的感觉。克里斯朵夫,你知道吗,你不是一个普通的男主角,没有人可以替代你。你有血有肉,你有灵魂有思想,你有我所没有的热情与爱,你的冲动任性都来得如此贴切,还有你的音乐,你演奏的神情,我都看得见。在今天我看到你闭上了双眼时,我突然无比的难过,我合上书后抱着书一直掉眼泪,像是得知了一个朋友的死讯一般痛苦。妈妈说罗曼罗兰会感知到的,而此刻我正抬头望着天空,眼泪就顺着脸颊趟到脖子里去了。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综合训练(word版 有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综合训练(word版 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f32d1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d.png)
名著《傅雷家书》导读与综合训练——《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第一部分名著导读。
一、【作家作品】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上海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傅雷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等名著十五部。
《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其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共186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国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
关《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写照。
【内容解读】《傅雷家书》中大部分是傅雷大儿子傅聪的信件。
第一,傅雷先生把儿子“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傅雷先生跟儿子傅聪谈贝多芬,谈莫扎特,谈李斯特,谈肖邦,谈巴赫;谈他参加音乐会的感受,也谈儿子的演出及演奏;不仅如此,他还跟儿子谈文学,谈绘画,谈哲学,谈东西方文化。
第二,傅雷先生“极想激出”儿子的“-些青年人的感想”,让他这个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通过书信,傅雷先生与儿子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
一封封家书犹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傅雷先生与儿子乐享其中。
第三,傅雷先生欲“借通信训练”儿子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思想”。
傅雷先生认为:“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大会有系统;日子久了,也就放过去了,甚至于忘了,岂不可惜!”为了这个缘故,他常常“逼”儿子多写信,“多写有内容有思想实质的信",并认为“这是很重要的‘理性认识’的训练”。
因为“一边写信整理思想,一边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新观念;无论对人生、对音乐、对钢琴技巧,一定随时有新启发",有助于今后的人生。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https://img.taocdn.com/s3/m/5857310bba1aa8114431d98c.png)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 艺术翻译家,从三十年代起,即致力 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毕生翻 译作品三十余部,主要有罗曼· 罗兰 长篇巨著《约翰· 克利斯朵夫》、传 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 《弥盖朗琪罗传》,巴尔扎克名著 《高老头》、《欧也妮· 葛朗台》、 《贝姨》、《邦斯舅舅》......
阅读第一封信,看看作者是怎样鼓励安 慰儿子的?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 理智分析,彻底感悟,就会越来越坚强。 能否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 子?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 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做任何事都 要掌握分寸。
阅读第二封信,当儿子成功之时,做父亲 的一定非常高兴激动,那么父亲究竟都为什 么而感到高兴呢?
“文革” 期间, 夫妇二 人被迫 害致死
傅聪——早于六十年 代已被《时代杂志》赞 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 的音乐家之一”,世界 著名钢琴家,世界范围 内一直被认为是华人最 伟大的钢琴家、中国钢 琴诗人,是华人音乐家 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
这是傅雷及夫人写 给傅聪、傅敏的家 信摘编,写信时间 为1954-1966年六月。 这是一部充满着父 爱的苦心孤诣,呕 心沥血的教子篇。 也是现代中国影响 最大的家训,亲子 教育的典范。
读一读,写一写
• 大惊小怪(dà jīng xiǎo guài):形容 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过分惊讶。 • 廓然无累(kuòrá wúlè n i):(思 想)空空如也,没有什么牵挂。 • 重蹈覆辙(chóng dǎo fù zhé):再 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 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1、注意下面字的读音:
yōng
yú yè 庸 碌 谀词 扶掖 ruì o zá qì kuò lé i 枘 凿 相契 廓然无累 tì sì xī jìn 涕泗横流 羲皇上人 灰烬
傅雷的翻译理念内涵
![傅雷的翻译理念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03aeafd27f1922791688e8c4.png)
浅谈傅雷的翻译理念内涵摘要:在近代文学翻译界,傅雷先生以卷帙浩繁、技艺精湛的译品而享誉中外,对中国后来的翻译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傅雷先生的翻译理念内涵进行探讨,阐述其代表译作的翻译意义,并评述其卓越的翻译贡献。
关键词:翻译理念;文学译品;传神达意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1在中国翻译界被公认为文学权威翻译家的傅雷,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他毕生热爱翻译事业并不懈追求,经过长期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积累,形成了其独特的翻译理念,阐释着新的时代内涵。
傅雷的翻译理念,主要反映在他撰写的《翻译经验点滴》和《重译本序》等多篇论述翻译的文章之中。
透过它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翻译有着自己明确的认识,并用丰富的翻译实践与深刻的理论思考,展示了卓越的翻译才能,成就了辉煌的翻译事业。
他的翻译理念主要可概述如下:一、译语表达要“传神达意”傅雷曾说:“要做到传神达意,铢两悉称,自非死抓住字典,按照原文句法拼凑堆砌所能济事”,并谈及翻译经验时深刻指出:“领悟为一事,用中文表达为一事”。
这从中反映出译者需深厚的中文功底,否则译语表达就难以传神达意。
他在致友人的两封信里曾言简意赅地阐述过他的翻译见解—“重神似不重形似;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
要做出译文“传神达意”,译者要持呕心沥血的态度。
他认为,“翻译工作要做得好,必须一改再改三改四改”,并认为“文字工作总难一劳永逸,完美无瑕”。
因此,我们说,任何艺术品的创作,都要深刻地去领悟作品主题和内容,而且要反复推敲译语表达是否恰当贴切,切忌敷衍从事。
翻译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
作为翻译者,若使读者领略原著作的魅力,应须对原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深入欣赏,完美地把握,以免造成误译;并应须对自己的译品语言细细玩味,苦苦经营,才会使译文焕发美的光泽且永不退色。
二、着意文学翻译作品体现出美感,实现“神似”与“形似”的和谐对傅雷颇有研究的罗新璋先生对“神似”阐述得更为具体,他说:“神似,也即传神,顾名思义,就是传原文的精神,透过字面,把字里行间的意蕴曲达以出。
人物介绍——傅雷
![人物介绍——傅雷](https://img.taocdn.com/s3/m/f6586b65b0717fd5370cdc6e.png)
一代巨匠——傅雷傅雷,一代翻译巨匠,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
五四运动时,曾参加在街头的讲演游行。
北伐战争时参加大同大学附中学潮。
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
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
1931年秋回国后,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
1958年12月,留学波兰的傅雷长子傅聪驾机出逃英国。
此后,傅雷闭门不出。
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红卫兵抄家,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报)。
9月3日上午,女佣周菊娣发现傅雷夫妇已在江苏路284弄5号住所“疾风迅雨楼”双双自杀身亡。
多数资料称傅雷系吞服巨量毒药,在躺椅上自杀,享年58岁。
但作家叶永烈翻阅到关于两人自杀的法律案卷,称傅雷也是自缢而亡。
夫人朱梅馥系在窗框上自缢而亡。
傅聪收到父亲的最后赠言是:“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
”其死后骨灰原被安葬于永安公墓,后归并到万国公墓,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的破坏后遗失。
幸有一工人原为傅雷作品的爱好者,故私藏其骨灰盒,幸免遭毁。
谁也不知道傅雷夫妇在赴死前的最后几小时里商量过什么,他们死后,警察发现了一封由工笔小楷誊写而成的遗书:人秀:尽管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是在我们家里搜出的,百口莫辩的,可是我们至死也不承认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实系寄存箱内理出之物)。
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
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领导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重刑。
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傅雷家书》知识点梳理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傅雷家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be65e3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1.png)
《傅雷家书》知识点梳理作者简介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主要著作:《傅雷家书》,译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夏倍上校》《人间喜剧》等。
1932年,傅雷与家乡的未婚妻朱梅馥举行了婚礼,组成了家庭。
朱梅馥是个东方型而受过新教育的女性,她体贴、文静、好客,几乎集结了中国女性标准的美德。
他们两人性格上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结合成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二人育有二子:长子傅聪、次子傅敏。
主要内容《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傅雷家书》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常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主题思想现身说法,教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人物形象傅雷:长者的形象,人生阅历丰厚,善于说教,慈祥仁爱,爱子深切,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
专题07 傅雷家书(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名著阅读
![专题07 傅雷家书(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名著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95eef13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2.png)
专题07傅雷家书(解析版)【考点穿透】《傅雷家书》一览表(一)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在线1.(2022·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学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B.《傅雷家书》中有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给天下父母子女以强烈感染与深刻启迪。
C.《海底两万里》想象丰富,全书用第三人称,语言平实,将科学与文学巧妙地结合,体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
D.《简·爱》中简·爱在得知罗切斯特疯了的妻子还活着后,便毅然离开,可见她是一个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的女性。
E.《水浒传》中林冲是刻画最成功的人物之一,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火烧草料场、智取生辰纲、火并王伦等情节都与他有关。
2.(2022·青海·统考中考真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请结合以下两部名著的选段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A.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B.经历一次磨折,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
以后在作风上也要改善一步。
这样才不冤枉。
一个人吃苦碰钉子都不要紧,只要吸取教训,所谓人生或社会的教育就是这么回事。
你多看看文艺创作上所描写的一些优秀党员,就有那种了不起的耐性,肯一再地细致地说服人,从不动火,从不强迫命令。
这是真正的好榜样。
而且存了这种心思,你也不会再烦恼;而会把斗争当作日常工作一样了。
要坚持,要贯彻,但是也要忍耐!(有校改)(1)A段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
(2)A段中“我”因什么事情“急急诵读”?并结合原文内容,简要说说故事的结局。
翻译家傅雷的性格分析
![翻译家傅雷的性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d960cc4028915f804dc2f7.png)
翻译家傅雷的性格分析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所译出的《艺术哲学》、《传记五种》、《约翰·克里斯朵夫》等名著在中国读者中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后来出版的《傅雷家书》一书也成为各大高校中久盛不衰的读物,深受读者的欢迎。
然而,大多数人对傅雷的性格却没有太多的了解,也并不清楚这种性格对其事业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傅雷的性格整体而言,可用下面几个词来概括:孤僻、孤高、极端认真、耿直且嫉恶如仇。
傅雷从小就受到母亲严厉的管教,他的母亲望子成才心切,信奉“棍棒之下出人材”。
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傅雷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扭曲,变得孤独甚至有些乖戾。
然而,这种不善与人交际的性格却使他能够安下心来独处,这是非常适宜译书这一职业的。
傅雷的高傲也是很有名气的,不愿受辱可能就是后来傅雷夫妇于“文革”中自杀的重要原因。
傅雷小学时的班主任、著名书法家苏局仙先生常带着一种自豪的口吻回忆他这位学生:“怒安(注:指傅雷)有些孤高自赏,是有原因的。
他天资聪颖,又能刻苦攻读,小小年纪,已有相当的古文底子,且博学多识。
”高傲是一种基于学识的自信,这使得傅雷具有一种罕见的独立思考的精神。
在《艺术哲学》的《译者弁言》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年仅21岁的傅雷,在本世纪20年代末面对西方文化时,即具有一种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
1981年春,傅聪回国探亲,当被问及他的父亲傅雷对他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时,傅聪回答说:“可以用一句话说,独立思考。
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独立思考,一切都不人云亦云,决不盲从。
”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对任何一个搞学问的行当都是必不可少的。
傅雷的办事认真、有条有理有时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程度。
他规定几点钟工作,几点钟休息,几点钟吃饭,都是准时的,不能更改的。
在他工作时,谁也不能去惊动他。
与人交谈,也有时间上的限制,到了点儿他便会请人家回去。
这种性格是不适宜搞好人际关系的,但对做学问,特别是搞翻译却是十分必要,因为这一职业来不得半点的粗心、懈怠和马虎。
翻译家:傅雷生平简介
![翻译家:傅雷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d67d89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d.png)
傅雷注重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 探究其深层原因和历史背景,以增 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人文关怀
傅雷关注人生与社会问题,强调人文关怀和人性解放,主 张通过文学翻译和创作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社会批判意识
傅雷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关注社会不公和阶级矛盾 等现实问题,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 和弊端。
傅雷的文学风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善于运用古典 文学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意象,使得他的译文具有浓郁的中 国文化气息,同时也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西方文化的魅力。
傅雷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傅雷的翻译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他的译作涵盖了多个领域, 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为中国文 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包括《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哲学》等经典作品。
02
文学贡献
傅雷的翻译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译文准确、生动,
为中国文学界和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社会影响
傅雷一生致力于文化事业,其坚定的文化信仰和卓越的文学成就使他成
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THANKS
感谢观看
傅雷在中学时期就表现出卓越的 文学才华,曾多次在校刊上发表
诗歌和散文。
傅雷的文学翻译事业
1
傅雷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从事文学翻译 工作。
2
他翻译了大量法国文学作品,包括巴尔扎克、罗 曼·罗兰等作家的经典作品。
3
傅雷的翻译作品语言优美、准确,深受读者喜爱, 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傅雷的艺术造诣与成就
详细描述
傅雷翻译了巴尔扎克、罗曼·罗兰、梅里美等法国文学家的作品,他的译作在语 言和风格上都非常贴近原著,不仅传达了原著的思想内涵,还为中国读者提供 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傅雷家书》名著导读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傅雷家书》名著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7efc103da5e9856a561260d8.png)
8、《培根随笔》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 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 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9、《培根随笔》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 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 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 (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 生活增添色彩.
文革期间夫妇二人被迫害致死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这是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1966年六月
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翻译 家、文艺评论家。毕 生翻译巴尔扎克、罗 曼罗兰、伏尔泰等作 家的文学名著,翻译 作品达34部。译作丰 富,行文流畅,文笔 传神。主要作品有 《约翰· 克利斯朵夫》 《高老头》《欧也 妮· 葛朗台》《老实人》 等34部。
三、主要艺术特点以及成就:
1)、这些散文关注现实,其中议论官场生涯的篇章和探讨修身持家 的文字都得力于他深入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他力图以不带先入之 见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和考察各种现象和行为,很少从传统的宗 教道德观念出发简单化地评判是非。 2)、从培根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是如何 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 信念、规范和道德。 3)、培根的散文,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知识、人生的至理名言, 对我们有多方面的启发。如“知识就是力量”等。
《培根随笔》共五十 八篇,内容涉及人类 生活的方方面面。语 言简洁,文笔优美, 说理透彻,警句迭出, 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 者喜爱。培根学识渊 博且通晓人情世故, 对谈及的问题均由发 人深省的独到见解。
著名翻译家傅雷介绍
![著名翻译家傅雷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3888f7a1ed9ad51f01df2de.png)
8
主要翻译思想
1. 翻译态度 傅雷强调翻译工作是一种神圣的事业,翻译工作 者必须认真了解对方(原作及原作者等)和了解 自己,必须加强自身的人生经验和学识。 2. 选材的标准 傅雷在选择原文时,首先考虑的是选择具有时代 精神,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及读者需要的作品。
9
主要翻译思想
3. 翻译语言 傅雷在翻译用白话文或文言文的见解上,与鲁迅、 周作人相近。他认为白话文“一无规则,二无体 制”,不赞同瞿秋白“绝对的白话”,而赞同鲁 迅“四不像的白话”。他认为需要从口语、文言、 方言、旧小说等处吸取营养。他提倡,再创造的 “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 病”“纯粹之中文”就是中国规范语文。
3
教学生涯
1931年,傅雷回国任教于上海 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美 术学院),任校办公室主任, 兼教美术史及法文,致力于法 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 1932年,傅雷与青梅竹马的表 妹朱梅馥结婚。抗日战争时期, 留在上海,此后参加中国民主 促进会,曾发表亲美言论。 1949年之后,曾任上海市政协 委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 及书记处书记等职。
LOGO
著名翻译家:傅雷
1
人物简介
中文名:傅雷,字怒安,号怒庵 民 族:汉族 籍 贯: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现上 海市南汇区航头镇)人 出生日期:1908年4月7日 逝世日期:1966年9月2日 职 业: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主要成就:翻译了多部外国文学名著, 《傅雷家书》,译著《约翰·克利斯朵 夫》,《夏倍上校》,《人间喜剧》等
4
文革时期陷入政治漩涡
1958年,在上海“反右补课”中,傅被上 海市作协划为戴帽“右派分子”。傅雷之 子傅聪留学波兰,《傅雷家书》出自这一 时期傅雷与其子的书信来往中。1966年8 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红卫兵抄家, 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 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 (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 报)。 1966年9月3日上午,女佣周菊娣发现傅雷 夫妇已在住所“疾风迅雨楼”双双自杀身 亡,傅雷系吞服巨量毒药,在躺椅上自杀, 享年58岁,夫人朱梅馥系在窗框上自缢而 亡。
约翰克利斯朵夫傅雷的译序
![约翰克利斯朵夫傅雷的译序](https://img.taocdn.com/s3/m/8e1c981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b.png)
约翰克利斯朵夫傅雷的译序译者弁言在全书十卷中间,本册所包括的两卷恐怕是最混沌最不容易了解的一部了。
因为克利斯朵夫在青年成长的途中,而青年成长的途程就是一段混沌、暧昧、矛盾、骚乱的历史。
顽强的意志,簇新的天才,被更趋顽强的和年代久远的传统与民族性拘囚在樊笼里,它得和社会奋斗,和过去的历史奋斗,更得和人类固有的种种根性奋斗。
一个人唯有在这场艰苦的战争中得胜,才能打破青年期的难关而踏上成人的大道。
儿童期所要征服的是物质世界,青年期所要征服的是精神世界。
还有最悲壮的是现在的自我和过去的自我冲突:从前费了多少心血获得的宝物,此刻要费更多的心血去反抗,以求解脱。
这个时期正是他闭着眼睛对幼年时代的一切偶像反抗的时期。
他恨自己,恨他们,因为当初曾经五体投地的相信了他们。
——而这种反抗也是应当的。
人生有一个时期应当敢把不公平,敢把跟着别人佩服的敬重的东西——不管是真理是谎言——一概摈弃,敢把没有经过自己认为是真理的东西统统否认。
所有的教育,所有的见闻,使一个儿童把大量的谎言与愚蠢,和人生主要的真理混在一起吞饱了,所以他若要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少年时期的第一件责任就得把宿食呕吐干净。
是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克利斯朵夫肆无忌惮地抨击前辈的宗师,抨击早已成为偶像的杰作,抉发德国民族底矫伪和感伤性,在他的小城里树立敌人,和大公爵冲突,为了精神的自由丧失了一切物质上的依傍,终而至于亡命国外。
(关于这些,尤其是克利斯朵夫对于某些大作的攻击,原作者在卷四底初版序文里就有简短的说明。
)至于强烈犷野的力在胸中冲撞奔突的骚乱,尚未成形的艺术天才挣扎图求生长的苦闷,又是青年期底另外一支精神巨流。
一年之中有几个月是阵雨的季节,同样,一生之中有些年龄特别富于电力……整个的人都很紧张。
雷雨一天一天的酝酿着。
白茫茫的天上布满着灼热的云。
没有一丝风,凝集不动的空气在发酵,似乎沸腾了。
大地寂静无声,麻痹了。
头里在发烧,嗡嗡的响着;整个天地等着那愈积愈厚的力爆发,等着那重甸甸的高举着的锤子打在乌云上面。
傅雷简介——精选推荐
![傅雷简介——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943c00c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c.png)
傅雷简介《傅雷家书》(节选)⼀、傅雷简介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
上海南汇县(现南汇区)⼈。
我国著名⽂学翻译家、⽂艺评论家。
1927年赴法国⼊巴黎⼤学学习。
巴黎是欧洲⽂化艺术之都,早年留学经历给予他艺术发展的极⼤动⼒,使他多艺兼通,在艺术、美术、⾳乐各个领域都有精辟独到的见解。
1931年傅雷返国,受聘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授美术史和法⽂,后因不愿从流俗⽽闭门译书。
1934年与叶常青合办《时事汇报》周刊,任总编辑。
抗战期间,积极参加抗⽇救亡活动。
抗战胜利后,参与筹备成⽴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为第⼀届理事。
“⽂⾰”初受到迫害,1966年9⽉3⽇和夫⼈朱梅馥(fù)双双⾃缢。
傅雷毕⽣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学名著,译作达数百万⾔。
内容丰富,⾏⽂流畅,⽂笔传神,因其独特风格和神韵⽽被誉为“傅雷体华⽂语⾔”,成为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
主要译作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头》《欧也妮·葛朗台》《⽼实⼈》等34部。
⼆、关于《傅雷家书》《傅雷家书》是傅雷先⽣与他的夫⼈于1954⾄1966年间写给其孩⼦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共⼀百⼋⼗多封,最长的⼀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其中⼤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的⼉⼦傅聪的信件。
1954年傅聪赴波兰深造,1⽉17⽇傅雷同家⼈⼀道在上海⽕车站送⼉⼦去北京准备出国。
次⽇,他写了封信给傅聪,这后来成为了《傅雷家书》的开篇。
楼适夷先⽣在谈到傅雷家书时说:“这是⼀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部充满着⽗爱的苦⼼孤诣、呕⼼沥⾎的教⼦篇。
”傅雷先⽣是以⼀颗慈爱之⼼不断地给⼉⼦写信,谈⽣活、谈艺术、说做⼈、说从艺,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将满腔热诚流泻于笔端,深情寄寓于⼀篇篇信笺之中。
傅雷以语重⼼长的态度数⼗年如⼀⽇地关⼼、教育⼉⼦,⼤到爱国、做⼈,⼩到⽣活中的细枝末节,他在信中都千般叮咛、万般嘱咐,他的⽆私的纯真之情,益⽗、益师、益友的形象深深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扉,给天下⽗母⼦⼥以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傅雷翻译实践的成功路径及其意义
![傅雷翻译实践的成功路径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da26423dd36a32d73758125.png)
现代以降,我国的翻译家中很少有人能像傅雷一样拥有一代又一代广大而忠实的读者,很少有人能像傅雷一样在译界以外具有重要影响。
傅雷先生的译事活动使他在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他的译著在我国浩瀚的译林中树立起一座翻译文学的丰碑。
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前会长柳鸣九说:傅雷是“在中国堪称一两个世纪也难得出现一两位的翻译巨匠”,“虽然也曾遇见过挑战与叫板,但至今仍坚如磐石”[1]。
今天我们谈论傅雷,主要是为了探寻他登上翻译文学艺术高峰的路径,探讨其翻译艺术对我们今天翻译活动的意义和启示。
鉴于现代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文本再创造的过程,研究领域扩大到此前的文本选择与准备和此后的译本的传播与接受,本文将从上述三个阶段来探讨傅雷的翻译活动在今天的意义。
一从文本的选择与准备阶段看,傅雷的翻译活动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选择原作坚持有所不为。
傅雷说过,“选择原作好比交朋友:有的人始终与我格格不入,那就不必勉强;有的人与我一见如故,甚至相见恨晚……,倘若明知原作者的气质与我的各走极端,那倒好办,不译就是了。
”[2]抱着这种主张,傅雷对即便在中国很受读者欢迎的斯丹达尔的《红与黑》也“不想接受”,因为“没有多大缘分”;对莫泊桑也“觉得不对劲”,有点“怪腻儿”。
面对种种经典,傅雷从不放弃自己的选择标准。
他所选择的是与自己一见如故的作家,如罗曼·罗兰,因为傅雷自己也说,他和罗兰两人“个人气质相近”,还因为他有着不亚于罗曼·罗兰的深厚的艺术修养,有着与其同样挺拔傅雷翻译实践的成功路径及其意义宋学智许钧内容提要选择原作过程中坚持有所不为,做到选择的目光与翻译的目的统一;翻译原作过程中保持严肃求真的姿态、注重感情的投入和匠心的运用;以“先为艺术家、再为文学家、终为翻译家”为攀登翻译文学高峰的路径;把儒家精神中的执著进取与道家思想中的推崇天然之美完好地结合在翻译实践中。
以上是傅雷的翻译实践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也是傅雷对今天的翻译活动具有的意义。
傅雷大师和他的神秘女儿_名人故事
![傅雷大师和他的神秘女儿_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4cfb173de80d4d8d05a4f15.png)
傅雷大师和他的神秘女儿傅家落难,众人避之她趋之那还是在1966年9月3日,著名翻译家傅雷在连日遭受“造反派”的批斗之后,与妻子朱梅馥一起,在上海江苏路寓所的钢窗上自缢身亡。
在那墨染的岁月,一个非常普通的上海姑娘,以强烈的正义感保存了傅雷夫妇的骨灰,她为此差一点儿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她的敢作敢为,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傅雷夫妇双双自杀,在那个年月,这叫“自绝于人民”,是不能收留骨灰的。
傅雷的内兄朱人秀回忆说,当时傅雷夫妇遗体被送到上海西宝兴路万国殡仪馆火化。
火化时,朱人秀没有去,保姆周菊娣去了。
眼看就要铸成傅雷一家巨大的遗憾,突然,一位戴着大口罩的姑娘来到万国殡仪馆,声称自己是傅雷夫妇的“干女儿”,一定要保留傅雷夫妇的骨灰……傅雷夫妇生前只认过一个“干女儿”,那就是钢琴家牛恩德博士,当时她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怎么在上海又冒出一个“干女儿”来了呢?1984年,我屡经周折,在上海一条普通的弄堂里找到了傅雷“干女儿”的家。
当时她不在家。
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屋子里,她的母亲接待了我,说她到一位画家那儿切磋画艺去了。
原来,她的父亲江风是一位正直清贫,身世坎坷的画家。
受父亲的影响,她自幼喜欢美术和书法。
她的母亲还拿出她的美术作品给我看。
她的国画,不论山水还是花卉都颇有功底,她的书法也是大气磅礴。
她的水彩画(《贵妃醉酒》、《貂禅赏月》等,人物栩栩如生,笔触细腻准确。
我正在观画,屋外传来脚步声。
紧接着,我就看见一个40多岁的女子,腋下夹着一卷画纸走进来了。
她脸色苍白,穿着普通,举止文静。
像她那样年龄的上海女性,绝大多数烫发,她却一头直梳短发。
当我说明来意,她竟摇头,认为那只是一件小事,不屑一提。
我诚恳地请她谈一谈,她说:“如果你不对外透露我的姓名,我可以谈。
”我答应了。
她用冷静而清晰的话语,很有层次地回忆起往事。
她说,她与傅家毫无瓜葛。
但是,她从小喜欢读傅雷的译作,从傅雷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中认识了这位执著,认真的大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