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6

合集下载

【学历案展示】人教版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单元整合设计

【学历案展示】人教版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单元整合设计

【学历案展示】人教版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单元整合设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单元整合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整数乘法”的内容编排分为四个阶段(如下表)。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二阶段,既是笔算乘法的开始,它以表内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为基础,又为一位数乘多位数、两位数乘三位数甚至三位数乘三位数作铺垫,在整数乘法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位数乘三位数乘法对小学生来说是相对复杂的乘法计算,是乘法笔算教学的关键,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小学“数与代数”部分的重点和关键,具有很强的基础性。

学生们在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后,可以迁移到一位数乘多位数、两位数乘三位数甚至三位数乘三位数,同时也能为后面学习一位数除法、以及小数乘法等做准备。

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利于理解整数乘法算理,掌握乘法算法,提高计算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养成细心计算的习惯,发展迁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和应用乘法解决问题三个部分,教材的具体结构如下。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们的思维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大多认识表面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入,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甚至可以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

这时,儿童的思维能力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10 岁左右是孩子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点。

此时的孩子,他们可以熟记算法,并且熟练地运用算法进行计算,但是在计算时说不清算理。

在计算方面,三年级学生对于基本的表内乘除法、两、三位数加减法的口算及笔算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但是乘法笔算却才刚刚开始接触,乘法笔算能力还有待加强。

在三年级计算教学中,算理是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算理、更清晰地理解算理,更好地运用算理,则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常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

202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整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202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整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2)用水润湿 (3)CEFH 先下后上 装置气密性
(4)Ca(OH)2+CO2=CaCO3↓+H2O (5)a (6)甲
1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所使用的一些装置和仪器。
(1)从图1的装置中任意选择一种仪器,写出它的名称:
,
简要说出它的一种用途:

(2)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
关闭
B
解析 答案
14.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 及下列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药品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补充一种仪器
(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
还可以制取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
关闭
解析 答案
5.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 使实干C验O石21密中蕊度纸纸比花花不空变变气色色密证度④明大CCOO22不②不能支CO使持2能干燃石够烧蕊与纸水花发变生色反;实应验2中③,C纸O花2不变能关闭 A为.①红②色,证B.明②是③二氧化碳遇到水生成碳酸,碳酸使纸花变为红色,故选B。
物,C 项正确;C CO 还可以通过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实
现,CO CO2 还可以通过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来实现,D 项错
误。
关闭
D
解析 答案
7.如右图所示,A为紫红色固体,G、H为黑色固体,B、D、E、F为无
色气体,C是无色液体,A、B、D、H为单质,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请回答下列问题:
单元合

专题一、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 1.比较干冰、金刚石和大理石三种物质,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B.组成上都含碳元素 C.属于单质的是干冰 D.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大理石

六上语文第六单元整合策略

六上语文第六单元整合策略

第六单元大地之声一、对教材和图书的分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的内容主题是“大地之声”。

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4 篇课文,其中《古诗三首》和《只有一个地球》为精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为略读课文,以及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习作“学写倡议书”和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从形式上看,都是七言绝句;从内容上看,都是描写祖国大地的山水风光。

其中,《浪淘沙》是诗人刘禹锡所写的《浪淘沙》组诗中的第一首,全诗着意在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江南春》四句诗均为景语,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书湖阴先生壁》是一首题壁诗,全诗从院内到院外,既写出了庭院环境的洁净清幽,又抒发了诗人对湖阴先生朴实勤劳、高洁品质的赞美。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从地球的“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和“适宜人居”三个方面,阐述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青山不老》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用清新的笔触介绍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环境,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 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歌,以纯朴的语言风格,展现了翻身农民三黑重获土地后的一幅幅美好的画卷。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这一语文要素,在4篇课文的课后题、阅读提示和语文园地中都有所体现。

如《古诗三首》要求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大意,通过想象画面,抓住景物特点,联系古代文化常识来更好地解读、欣赏古诗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要求学生结合关键句,发现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围绕关键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思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

《青山不老》则旨在体会“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一主要观点,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发现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并思考“青山不老”这一观点的深刻含义。

《三黑和土地》以“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这一关键句统领全诗,描绘了“翻地耙地”“想起童年生活”“展望未来”三个场景,让我们感受到翻身农民三黑重获土地的喜悦之情。

语文学习计划表

语文学习计划表
四、基础知识达标测试十七。
五、能力过关测试十七。
六、讲解测试中的错题并纠正。
七、预习下周所学内容。
八、写一篇周记。
十八
1.4
1.5
一、检查背诵,朗读课文,默写古诗,书法训练。
二、听写字词,讲解并纠正周内错题。
三、单元整合复习十八。
四、基础知识达标测试十八。
五、能力过关测试十八。
六、讲解测试中的错题并纠正。
二、听写一段课文,讲解纠正周内错题。
三、单元整合复习七。
四、基础知识达标测试七。
五、能力过关测试七。
六、讲解测试中的错题并纠正。
七、预习下周所学内容。
八、写一篇周记。

10.26
10.27
一、听录音,背诵课文,练习基本笔画,抄写古诗。
二、听写字词,讲解纠正周内错题。
三、单元整合复习八。
四、基础知识达标测试八。
二、听写成语,讲解并纠正周内错题。
三、单元整合复习十六。
四、基础知识达标测试十六。
五、能力过关测试十六。
六、讲解测试中的错题并纠正。
七、预习下周所学内容。
八、写第八单元同步作文。
十七
12.28
12.29
一、跟读课文,朗读课文书法训练,抄写一段课文。
二、听写拼音,讲解并纠正周内错题。
三、单元整合复习十七。
五、能力过关测试八。
六、讲解测试中的错题并纠正。
七、预习下周所学内容。
八、第四单元同步作文。

11.2
11.3
一、朗读课文,概述一篇课文内容。练习基本笔画,抄写课文。
二、听写字词,讲解纠正周内错题。
三、单元整合复习九。
四、基础知识达标测试八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6 习题课件 单元整合与拔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6 习题课件 单元整合与拔高

【点拨】考查名词的数。banana和tomato都是可数名 词。都应使用复数。故选C。
4. Theylikepears, buttheydon'tlike____s_t_r_a_w_b_e_r_ries (strawberry). 【2020·常德】
【点拨】句意为“他们喜欢梨, 但他们不喜欢草 莓”。strawberry草莓, 可数名词, 所以用复数形 式, 故答案是strawberries。
10. 保持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中考·武威、白银】 It'sveryimportantforeveryoneto__________
______. keephealthy
1. Inthemorning, Americansalwayshavebreakfast____.C A. ateighto'clockB. aftereighto'clock C. beforeeighto'clockD. beforesixo'clock
【点拨】用词语辨析法。考查名词。bread面包, 不可数名词; vegetables蔬菜, 可数名词, 通常用复数形式; chicken鸡肉, 不 可数名词; chicken如果加s变复数, 表达的意思是“小鸡”。 根据语境可知“喜欢吃肉但是不喜欢吃蔬菜”。故选B。
2. I'mnothungryatallbecauseIhavejusthadmuch____ A ____. 【中考·柳州】
9. Ienjoyhaving____C__breakfastwithmyfamilyathome. Itmakesmefeelrelaxed. 【2020·湘西】
A. aB. theC. /
【点拨】考查冠词。句意为“我喜欢和家人在家里吃 早餐。这让我感到放松”。使用have表示吃一日三餐 时, 三餐之前通常不使用任何冠词。故选C。

新教材2023年高中英语单元整合提升6Unit6Atonewithnature课件外研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3年高中英语单元整合提升6Unit6Atonewithnature课件外研版必修第一册

②He had a couple of revolvers with which __to__d_ef_e_n_d__(defend) himself. 他有几把左轮手枪防身。 ③The boy wants another fifty cents with which __t_o_b_u_y__(buy) some ice cream. 这个男孩想再要50美分买冰激凌。 ④It’s reported that the city needs more land on which __t_o_b_u_i_ld__ (build) houses. 据报道,这座城市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建房。
Unit 6 At one with nature
单元整合提升
一、重点单词 1.prevent v.阻挡,防止 ①prevent...___(f_r_o_m_)_d_o_i_n_g___sth.阻止……做某事 ②stop...___(f_r_o_m_)_d_o_i_n_g____sth.阻止……做某事 ③keep...__f_r_o_m__d_o_in_g___sth.阻止……做某事 ④____k_e_e_p_.._.d_o_i_n_g_s_th_.____让……一直做某事
5.narrow adj.狭窄的;狭隘的;勉强的 v.(使)变窄;(使)缩小 ①_a__n_a_rr_o_w__v_ie_w__o_f_l_i_fe_______狭隘的人生观 ②_h_a_v_e__a_n_a_r_ro_w__e_s_c_a_p_e_____死里逃生,险些遇险 ③_a__n_a_rr_o_w__v_ic_t_o_r_y_/d_e_f_e_at_______险胜/惜败 ④_n_a_r_r_o_w__th_e_g_a_p_____缩小差距 ⑤One bullet struck his car,__n_a_rr_o_w__ly___(narrow)missing him. 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车,险些打中了他。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单元学习评价设计单元教学结构设计本课时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学 习 内 容 解 析 本单元主要的语文要素是“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本单元的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都有具体的描述,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

《慈母情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描写的场,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父爱之舟》说出作者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

学 习目 标设 定1.明确《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两课中有哪些的场景描写。

2.抓住两课中的一个场景,了解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小练笔:快闪拍摄的一个场景。

重 点难 点预 设 1.抓住两课中的一个场景,了解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场景小练笔:快闪拍摄中的一个场景。

本课时教学结构设计教 学结 构流 程基 本信 息 课 题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场景描写 授课类型 阅读精读课 授课教师 黄健媚 教学班级 五6班【主要内容】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整体把握《慈母情深》及《父爱之舟》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 两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评价反馈】教师整体诊断课前学习单,了解学情;学生用星级自评课前学习水平。

【主要内容】1.拓展梁晓声的《母亲》原文中的一段话。

2.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再现《父爱之舟》中的场景。

3.场景描写小练笔:快闪拍摄中的一个场景。

【评价反馈】1.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展示,梳理了《父爱之舟》中所有的场景。

2.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3.检测学生掌握场景描写的程度。

【主要内容】1.阅读梁晓声的《母亲》原文及朱自清的《背影》。

2.继续完成场景描写小练笔。

【评价反馈】1.在本单元中,我们把有关“舐犊情深”为主题的文章进行开发和重组,使学生从不同文本、不同维度进行类化主题、内化阅读,与文本产生共鸣和情感交融。

2.课时目标得到较好地落实与巩固。

第五、六单元(单元整合+单元试题)

第五、六单元(单元整合+单元试题)

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单元整合知识网络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无产阶级的斗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单元测评姓名一、选择题:1. 马克思揭露欧洲资产阶级“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的罪恶是指A. 暴力抢劫B. 贩卖黑奴C. 种族灭绝D. 商品贸易2. 亨利是个奴隶贩子,他在从美洲返回欧洲的“归程”中运载的货物主要包括①烟草②奴隶③蔗糖④枪支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 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这是因为A. 英国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B. 英国国土幅员辽阔C. 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统治地位D. 英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4. 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巾帼不让须眉”,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可以当此美誉的是A. 克莱武B. 玻利瓦尔C. 圣•马丁D. 章西女王5. 恩格斯说:“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是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这段话深刻揭露了A. 殖民者的掠夺本性B. 殖民者的侵略罪行C. 殖民者的冒险精神D. 殖民者的残暴统治6. 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所倡导的政治纲领是A. 《人民宪章》B. 《人权宣言》C. 《法典》D. 《国际歌》7. 几乎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原理的不朽著作是A. 《权利法案》B. 《人权宣言》C. 《独立宣言》D. 《共产党宣言》8.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气势磅礴的旋律,发自劳动者肺腑的歌声,已传遍全球。

与这首歌的诞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 英国宪章运动C. 法国巴黎公社D. 美国独立战争9. 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林肯政府A. 巩固了北部地区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B.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C. 满足了人们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D. 取消了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10. 下列关于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相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A. 引起战争的经济原因都与英国有关B.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C. 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 都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11. 如果让你给亚历山大二世画像,你确定选择的历史背景应该是A. 他率领议会军击败了王军B. 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C. 他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 他颁布《民法典》12. 17—18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可谓是“殊途同归”。

三年级Unit6HappyBirthday单元整合

三年级Unit6HappyBirthday单元整合

三年级Unit6 Happy Birthday单元整合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6 Happy Birthday。

本单元的主题是围绕“生日”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根据单元整体教学原则和本单元的中心话题,确定用三个课时完成本单元的内容,每一个课时一个中心话题,并用中心话题给每一个课时一个标题。

话题谈论自己喜好、掌握数词、庆祝生日。

四会单词:one-ten、plate、brother.四会句型How many …? How old are you? I’m …years old. Happy Birthday!二、学情分析:我校三年级学生具有三年的英语跨越式学习经验,通过老师的跨越式教学模式也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从本学期开始要求学生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因此,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四会单词、四会句型,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要考虑到学生生活实际运用的问题,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最终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任务依然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各课时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们决定用三个课时完成本单元教学。

第一课时:Let’s go shopping第二课时:How many plates?第三课时:Birtthday Party!Lesson1 Let’s go shopping一、教学目标:1. 能听懂、会说本课设计的对话。

2. 能运用会话中的句型进行情景会话。

3. 能听懂、会说新单词:shopping, doll。

句型:Can I help you?.What do you like?How about you?二、教学重点:词汇:复习本册书中出现的文具、颜色、动物、食物类的单词。

三、教学重点:拓展句型:Can I help you?.What do you like?How about you?四、教具准备:1.教师用PPT2.学生听读课件3.随堂小练习五、教学过程:(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Free talk2.Talk about the giftsT:Sam ‘s birthday is coming. So I want to go shopping and buy some things.A: What’s this ? B: It’s…A: What colour is it? B: It’s…(设计思路:通过商店物品利用What’s this ? What colour is it? 复习文具、颜色、动物、食物类的单词。

历史必修Ⅰ岳麓版单元整合6课件

历史必修Ⅰ岳麓版单元整合6课件

【例2】 (2011· 上海文综,31)1949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为回顾这段历史进程,老师制作了下表,并列举标 志性史实如下:①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制定《共同纲领》 ④
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根据表中示例,将标志性史实与历史进程 匹配起来。(填写编号)
简析:《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比较 《共同纲领》 颁布时间 性质 当时的政 权性质 1949年 代(临时)宪法 新民主主义 1954年宪法 1954年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社会主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典例1】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
②建设与完善民主制度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政府在新时 期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 b.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 体制。 c.逐步建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d.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e.党和政府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民族工作,使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健全与发展。 f.依法治国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略。
③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 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 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④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 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民 族区域自治,被载入了1954年宪法。
(2)“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3)新时期恢复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及成就。 ①逐步健全法律制度 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有法可依,有 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5个小学数学单元整合的案例——基于大单元教学思想

5个小学数学单元整合的案例——基于大单元教学思想

5个小学数学单元整合的案例——基于大单元教学思想小学数学单元整合课案例一一、什么是单元整合?单元整合,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打破教材的编排、课时安排等限制,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以相同(或相近)知识点为小整体进行重新组合、编排,更注重知识的联系性、系统性及整体性。

(这里的“单元”并非指我们传统教材中的某个单元,而是指教材中相同(或相近)知识点组合成的知识块。

)二、小学数学渗透“单元整合”案例1、例题更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系统知识的前提下,对例题进行相应的更换。

比如把城市的生活情境替换为农村的生活情境,把教材中的情景替换成身边真实的情景等等,使学生感到格外亲切,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还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视频1:教师现场采集信息,得出“同学们的年龄和师生的年龄差”,让学生推算出老师现在的年龄。

然后再展开想象的翅膀,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当同学们多大时,老师那时的年龄”。

通过这一生活中现实场景的创设,营造出了学生争先恐后,急需一吐为快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视频2:青蛙趣谈。

“意犹末尽,乐此不疲”是我们追求的最佳教学效果。

教师别具匠心地设计了一则“读儿歌” 的游戏,既深化、巩固了新知,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并不是想象地那么枯燥乏味,而是充满情趣,富有意义的。

2、例题整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对于那些知识比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我们可以进行整合教学。

案例:五年级《小数乘法》再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应用习题可以同时进行,在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总结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3、知识整合对知识的有效整合也是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之一。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对有关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以更好地掌握新知,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巩固旧知,达到温故而知新。

案例:四年级《分数的意义》、六年级《圆的认识》、《图形设计》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将课程内容彼此链接、相互整合,是彰显学科体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途径。

单元整合教学总结6篇

单元整合教学总结6篇

单元整合教学总结6篇篇1一、引言本学期,我参与了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实践,对单元整合教学的理念、方法和效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本次单元整合教学工作的总结。

二、工作内容概述1. 梳理教材,整合单元: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相关单元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教学板块。

2. 设计教学方案:根据整合后的单元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安排教学活动。

3. 实施教学:按照教学方案,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 评估教学效果:通过作业、测试、访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教学效果。

三、重点成果1. 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单元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加连贯,减少了重复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2. 增强了学生综合能力:通过整合教学,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更具系统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深度学习。

4. 提升了教师能力:教师在整合教学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四、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 教材整合难度大:教材内容的整合需要考虑到知识点的连贯性、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科特点。

为解决此问题,我们深入研讨教材,参考多方意见,逐步优化整合方案。

2. 学生学习负担加重: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增多,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为此,我们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压力。

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原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此问题,我们丰富评价方式,结合平时表现、作业、测试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自我评估/反思在单元整合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整合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评价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方式,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六单元 单元整合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六单元 单元整合

第6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2.如何全面理解教育和科技、经济间的关系? (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 (2)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岳
麓 版 历 史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
技和教育。 (3)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 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4)国民经济的发展依赖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
必修③
第6单元 单元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
纪初)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 发展。
岳 麓 版 历 史
标志:电的发明与应用、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制定,
特别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更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必修③
第6单元 单元整合
第6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6单元 单元整合
第6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单元整合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6单元 单元整合
第6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6单元 单元整合
第6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6单元 单元整合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6单元 单元整合
第6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3)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原因:随着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
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标志: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科学原子论、细胞 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岳 麓 版 历 史
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6单元 学习之道 单元整合 教考融通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6单元 学习之道 单元整合 教考融通

模拟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 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 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 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 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 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同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 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 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节选)
度,要实 事求是
克思主义的
命事业得以 向前推进
习,向古人、外国 引用论证
学风和文风
人学习;③理论联
系实际,多实践
学习之道
篇 目 学习的态 学习的目
学习的作用

的和意义
论证 学习的途径和
手法 方法
①唤起阅
获得真正
《读书: 目的
读的天然 乐趣;②要
的教养,找 到生活的
①建立起与世界、人 ①阅读杰作,不 类的联系;②让人生变 读时髦读物;② 举例 得充实、高尚、有意 先向杰作表明 论证
(摘编自郑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
1.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文本第一个分论点的一项是( D ) A.儒家要求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 B.墨家主张兼爱互利,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 C.道家的超然让人们在困难和磨炼面前无惧无畏、充满力量。 D.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

单元整合教学总结8篇

单元整合教学总结8篇

单元整合教学总结8篇第1篇示例:单元整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或不同单元的知识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单元整合教学致力于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是现代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单元整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教师首先需要对整合的知识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以确保整合的内容符合学科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项目研究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单元整合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比较、联想、概括等方式,建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知识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单元整合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单元整合教学具有许多优点和价值。

单元整合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节约学习时间,减少学生学习的碎片化,促进知识的深入和系统化。

单元整合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参与感。

单元整合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科间的交流和融合,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单元整合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单元整合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

单元整合教学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合作机制。

单元整合教学还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

单元整合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具有许多优点和价值。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单元整合教学,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合备课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合备课
走进名人故事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整合教学 临沭县第三实验小学 高静
2 单元核心目标的确立
1
单元内容的分析ຫໍສະໝຸດ 本单元围绕 “伟人” 这一主题编排了 《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 》《难忘的泼水节》3篇人物故事。故事语言简洁,内容紧凑。教学中, 既要引领学生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也要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述故事。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在前面的第一单 元和第三单元,围绕这个训练点,教科书中已经有所铺垫。教学中,要 以读为主线,通过 “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细读,借助关键词句 ,了解故事内容——讲述,借助关键词句,练习表达” 的教学来学习伟 人故事。
(三)语文园地 1.认识11个生字,在识字中学词,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2.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3.给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发现“放、防、房”的读音与“方”很接近,了解形声字声旁表 音的构字规律。 5.积累一组励志名句,初步感受名句蕴含的道理。 6.阅读民间故事《鲁班造锯》,感受鲁班的智慧。
《精卫填海》、《乘着光速飞驰》 《胸有成竹》、 《雪花人》 《曾参杀猪》、《季布“一诺千金” 》 《成名前后》《看门人游历“小人国”》 ……
(一)课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能认读47个生字,并会写22个生字,在学 习中发现“形声字”的规律。 2.学习生字词中学会积累词语,学会查字典理解汉字的意思。 3.进一步训练“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讲述故事”,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二)口语交际 1.观察图画,了解每幅图的意思,能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2.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那幅图的内容。

二年级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二上语第六单元

二年级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二上语第六单元

二年级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整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认可。

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整合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是当前语文教学领域需要重点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二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而语文第六单元《春暖花开》是一个集中了古诗词、阅读、写作等多方面内容的大单元。

在这样一个大单元中,如何进行整合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下面我将就二年级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一、整合教学设计的背景和意义1. 整合教学设计的背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整合教学作为一种多学科、跨学科、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2. 整合教学设计的意义整合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地打破学科间的界限,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运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二、整合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整合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跨学科整合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探究性学习理论等多个方面的理论基础。

1. 跨学科整合理论跨学科整合理论认为不同学科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和共同点,应该打破学科的界限,通过整合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2.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智能领域具有各自的特长和擅长,通过整合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智能领域的需求。

3. 探究性学习理论探究性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有主动性和探究性,通过整合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通过以上理论基础的支撑,整合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

三、整合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1. 整合教学设计的内容选择在进行整合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

核心素养下六要素整合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以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Module6Atri

核心素养下六要素整合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以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Module6Atri

核心素养下六要素整合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以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Module6 A trip to the zoo为例发布时间:2021-05-06T15:08:55.52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第3期作者:谭燕珠[导读] 整合单元内容、重视过程的整体和主题意义的活动探究以及关注思维品质的提升,促使个体能力向素养的转化,以期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谭燕珠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梁銶琚中学,广东佛山528000【摘要】英语课程里的单元是内容的主体,承担着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本文论述了六要素整合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理念与特性,单元整体教学的问题与思考,结合单元整体教学实例,阐释了基于语境和深入语篇,整合单元内容、重视过程的整体和主题意义的活动探究以及关注思维品质的提升,促使个体能力向素养的转化,以期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六要素整合;核心素养一、引言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能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和标准,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教育部,2018)。

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体现学科育人价值,整体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基本共识(崔允漷,2019;余文森,2017)。

单元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内容统整、深度学习、素养整合,正好符合核心素养强调学科育人的大格局。

二、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理念与特性1. 整体教学理念《英语课程课标》提出了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成的课程内容,以及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学生的能力是在课堂的一个个活动中生成和逐渐发展起来的,单元整体教学则是把碎片化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的知识和听、说、读、看、写的语言技能向主题意义引领的深度整合学习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整合
单元知识网络历史纵横
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1.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与“冷战”:雅尔塔体系确立于二战后初期,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于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它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

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2.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则发动“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3.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

4.苏东剧变仅仅说明的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在蓬勃发展。

5.“独联体”是由苏联解体后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是一种国家之间非常松散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

6.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直接因素是两极格局的瓦解。

7.多极化出现于两极格局形成后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解体后,多极化的格局并未形成,而是处于向多极化演进的过程中,目前则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8.国际格局和国际局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趋于平衡,势均力敌时,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国际格局(或称世界格局);而国际局势则是一种政治形势,国际间的任何事件都可能导致国际局势的恶化,但不一定会导致国际格局的变化。

9.二战以来的美日关系是不断变化的。

战后初期,日本从属于美国;1948年后为伙伴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既有联盟又有摩擦。

解答选择题的一般方法
——“第一印象不可取”及案例
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

据此,对当时世界
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1957年3月25日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

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11月14日到16日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

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

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C.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已经孕育新的力量
解析第一段材料反映欧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第二段材料和第三段材料反映华约组织与北约组织的活动与对抗。

所以D正确。

A 项与史实不符,B项发生于二战后初期,C项发生于1955年。

答案 D
方法归纳
第一印象不可取
在解答选择题时,人们多强调“第一印象”解题,也就是说在“第一印象”确定某选项时不要再随意改动。

其实,这种方法思路不可取。

如本案例从“第一印象”中均可判断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抗,不可能会考虑D项。

只有反复琢磨,认真分析,包括对信息中的时间、地点逐一辨识,才有可能得出正确选项。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一般方法——“克服思维定势”及案例
阅读下列材料: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

但是,继承了原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仍然是唯一拥有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核武器的国家,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

与此同时,欧共体向欧盟的成功发展有力地表明了西欧是国际政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以中国、韩国和东盟成员国为代表的亚洲的崛起,同样显示出该地区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正在确立和发挥它们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因此,两极格局彻底终结,多极化趋势却是不断加强。

——《正确认识当前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请回答: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这一变化导致当今世界政治形势出现怎样的特点?
规范答案
(1)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加强。

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

方法归纳
克服思维定势
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

在回答时,要克服思维定势,对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从
材料中提取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