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两首资料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两首》PPT课件
主 页
结束
说说诗句的意思、读后的感受(即蕴含的哲理)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横着看,是连绵不断的山岭;从侧面看, 是陡峭的山峰。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庐山 的形态各不相同。 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 中。 后两句蕴含的人生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 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 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 观者清。”
主 页
说说诗句的意思、读后的感受(即蕴含的哲理)
游山西村 【宋】陆游
不要笑话农民家里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 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这两句叙事。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时,突 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出现一 个山村。这两句写景、议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莫笑农家腊酒浑 , 后两句包含着哲理,常用来形容:陷入困境, 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了新的契机, 丰年留客足鸡豚 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昨天晚上,我在做一道数学题的时候,尽管不断思考,反复计算,还是找不到 正确的解题思路。爸爸走过来,给我 作了指点,我很快就解出了这道难题。这真 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
主 页
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3.完成同步作业。 4.预习新课。
主 页
结束
观察与发现
5.古诗两首
本课有哪两首古诗?诗人分别哪个朝代的谁?
生字
词语
探究阅读
作业布置 袁可明 2018.09.10 结束
生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古诗两首》教学课件
古诗两首
学习生字
腊 là 腊月 浑 hún 浑浊
豚 tún 海豚
疑 yí 疑问
莫 mò
莫非
《题西林壁》
苏 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父 亲苏洵、弟弟苏辙都 是著名文学家,三人 世称“三苏”。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陆游
山西村:村庄名,在今浙江绍兴鉴湖附近。
陆游(1125-1210),南宋 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山阴人。由于坚决主张抗战, 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 压制。晚年失去了官职,回 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 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 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 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 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缘:因为。
山 岭
绵延不绝
山 峰
高耸入云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 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 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 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 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丰制 足的 的酒不 佳浑要 肴浊笑 款,话 待丰农 客收家 人的腊 。年月 头里 有酿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 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 指猪肉。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 明丽。 疑:以为,怀疑。
地一正 方片疑 ,绿惑一 一柳无重 个成路重 村荫可山 庄,走, 出花时又 现色,一 在明忽道 眼媚然道 前的在水 。 ,
学习生字
腊 là 腊月 浑 hún 浑浊
豚 tún 海豚
疑 yí 疑问
莫 mò
莫非
《题西林壁》
苏 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父 亲苏洵、弟弟苏辙都 是著名文学家,三人 世称“三苏”。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陆游
山西村:村庄名,在今浙江绍兴鉴湖附近。
陆游(1125-1210),南宋 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山阴人。由于坚决主张抗战, 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 压制。晚年失去了官职,回 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 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 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 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 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缘:因为。
山 岭
绵延不绝
山 峰
高耸入云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 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 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 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 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丰制 足的 的酒不 佳浑要 肴浊笑 款,话 待丰农 客收家 人的腊 。年月 头里 有酿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 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 指猪肉。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 明丽。 疑:以为,怀疑。
地一正 方片疑 ,绿惑一 一柳无重 个成路重 村荫可山 庄,走, 出花时又 现色,一 在明忽道 眼媚然道 前的在水 。 ,
(赛课课件)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 (共38张PPT)
2021/8/15
18
近反义词
近义词:面目——面貌 浑——浊 重— —复
反义词:横——竖 此——彼 柳暗花 明——山穷水尽
2021/8/15
19
词义辨析
面目——面貌
2021/8/15
20
课文解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侧面看成了 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①。 远看、近看、俯看、仰望景象各不相同。 句解:前两句写诗人在庐山漫步,觉得峰 回路转,目不暇接。从不同的方向看,所见的 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句解:后两句写了山村的景象。山水相绕阻 碍前路,可又豁然开朗,出现一座村庄。现在常 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 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2021/8/15
28
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 的“足”字写出了农家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
一个“足”字,写出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 有的盛情。农家的酒虽浑浊不清,但待客情意却 十分深厚,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16
新词解释
题:书写,题写。 岭:山峰,高大的山脉。 峰:高而尖的山头。 只缘:只因为。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山西村:村庄名,在今浙江绍兴。 莫笑:不要笑话、嘲笑。
2021/8/15
17
腊酒:这里指腊月酿的酒。 浑:浑浊。 足:充足,足够。 丰年:农作物丰收的年头儿。 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比喻 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疑:似;好像。
2021/8/15
29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当人们身处困境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 要充满信心,要相信经过努力,就会出现新 的契机,找到希望和出路。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两首》课件
不要
腊月酿的酒
猪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 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
想象: 这里的“足”难道单单指酒菜足吗?还指什么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 走。突然出现柳荫深深,鲜花簇簇, 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 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 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题西林壁
西林:西林寺。 题目的意思是: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山峦起伏,连绵不断 横看庐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侧看庐山, 奇峰陡峭 。
从远处看,
从近处看,
从不同的角度看,所 见的姿态各不相同。
从高处看,
从低处看,
不识庐山真面目, 因为 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不认识庐山的真面 目,只因为我身在庐 山中。
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组
壹
贰 叁
了解作者
理解词句
体会感情
庐山,又称“匡山”,1996年被列入“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古人云“匡山 奇秀甲天下”。
庐山自古就有“磅礴五百里,奇秀甲东南”的赞誉
》
李 白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
——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人,中国北宋文豪,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 父亲苏洵、弟弟苏澈并称 “三苏”。其诗,词,赋, 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 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 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现 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 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念奴娇〃赤壁怀 古》、《赤壁赋》等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两首(人教版)(共36张PPT)
(2)劝好友再饮一杯醇香的美酒,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 就再也没有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从饱含深情的劝酒中,可以 体会出朋友之间的那种依依不舍与牵挂。
选做题 我还读过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 背一背。
参考答案: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主要作品:《鸟鸣涧》《使至塞上》《山居秋 暝》等。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的雨。 【浥】湿润。 【客舍】旅店。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知识备查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蛇山上,楼高五层,高 50.4米。主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 民族风格,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黄 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 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字词积累
mènɡ hào línɡ
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说说你对诗意的理解。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的晨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 旅店旁的棵棵柳树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 色欲滴。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 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 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思考:“烟花三月”写出了扬州的什么景象? “烟花三月”传神地写出了三月的扬州繁花似锦的景象。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思考:“尽”“唯”二字在这里有什么表达效果?
选做题 我还读过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 背一背。
参考答案: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主要作品:《鸟鸣涧》《使至塞上》《山居秋 暝》等。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的雨。 【浥】湿润。 【客舍】旅店。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知识备查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蛇山上,楼高五层,高 50.4米。主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 民族风格,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黄 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 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字词积累
mènɡ hào línɡ
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说说你对诗意的理解。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的晨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 旅店旁的棵棵柳树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 色欲滴。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 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 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思考:“烟花三月”写出了扬州的什么景象? “烟花三月”传神地写出了三月的扬州繁花似锦的景象。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思考:“尽”“唯”二字在这里有什么表达效果?
人教科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课件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 水绕,花团锦簇,春光 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 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 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 令人回味无穷。现在多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 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岭重叠,溪水迂 曲,远望好像前面已 经没有路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到近前才知道在垂柳掩 映山花烂漫的地方又出现了 一个山村
诗人游玩,经历了什么?心情如何?
表现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 光和农村的人情里 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 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佳句赏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宋代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 县人)。早年中进士,以 文章知名。他在诗、词散 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做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 快豪放。他以诗为词,扩 展了词的领域和表现手法, 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著有《东坡全集》。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陆游 ,号放翁, 南宋爱国诗人,平生 作诗近万首,是古代 诗人中创作作品最多 的,有《渭南文集》, 《剑南诗稿》。
莫笑农家腊酒浑
(你)莫因农家 的腊酒浑浊而笑 话他们
丰年留客足鸡豚
(他们)是用丰足的 菜肴款待你,没有把 你当成外人
烟云
远眺庐山
观音听琵琶 皇冠峰
龙虎山
锦绣谷
题: 书、写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ຫໍສະໝຸດ 只缘:只因为此: 这
身:自己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 山岭;从正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 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PPT课件共23页文档
三、只景观欣不赏的其他高要求 横 背缘景知识识 的准备 低 看
身庐远成 在山近岭 心此理节奏真 的把握 各 侧 山面不成 中目同峰 。,。,
——
题 西 林 苏壁
东 坡
颐和只园 不 高 横
题
缘识低看 身庐远成
西
在山近岭 此真各侧
林
——
山 面 不 成 苏壁
中目同峰东 。,。,坡
题 一突自、出只 缘然领自景悟然观自不 识中然的与人人文文高 低景的观和—谐—横 看因势、得体并 西 非身自然景庐观中的人远文景观—成—“虽由人作,
壁 山 “流面。问君”能“漫有不几江多碧透愁成 ,,恰百舸似一争苏江流。春水”向“东孤
中 帆目远影碧空同尽,惟峰 见长江天东际流。”这 。 四,句有关长。江的诗, 句,但不坡同的作者表
达的意境和感受却迥然不同,这是为什
么?
二、以情观景
只不 缘识 身庐 在山 此真 山面 中目 。,
高横 低看 远成 近岭 各 侧 阿诗玛 不望夫 成 同石 峰 。,
只不高横
题
缘识低看 身庐远成
西
在山近岭 此真各侧
林
——
山 面 不 成 苏壁
中目同峰东 。,。,坡
只不高横
题
缘识低看 身庐远成
西
在山近岭 此真各侧
林
——
山 面 不 成 苏壁
中目同峰东 。,。,坡
只不高横
题
缘识低看 身庐远成
西
在山近岭 此真各侧
林
——
山 面 不 成 苏壁
中目同峰东 。,。,坡
只不高横
题 只 不 高 (1看)横庐这山幅别彩墅图图上:的景观
西 缘 识 低 美吗看?美在何处?
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课件
主题2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以及对家乡美景的赞美和 怀念之情。
03 古诗艺术特色
语言特点
简洁明了
古诗语言简练,用词精 准,表达丰富的内容和
情感。
平仄韵律
古诗注重平仄和韵律, 通过音韵的起伏变化, 营造出独特的音乐美感
。
意象丰富
古诗中常使用丰富的意 象,通过具象的描写来 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审美情趣
文化和修 养。
在跨文化交流中,介绍和传播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05 习题与拓展
课后习题
选择题
关于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年代选择题。
填空题
关于古诗中出现的地名、人名等关键信息的填空题。
简答题
关于古诗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的简答题。
赏析题
要求学生对古诗进行深入的赏析,包括语言、意境、修辞等方面。
拓展阅读
同类题材的古诗
推荐学生阅读与本课主题相近的古诗 ,如描写自然风光、离别之情等。
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
古诗鉴赏类书籍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古诗鉴赏的书籍, 如《唐诗鉴赏辞典》等,以提高古诗 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以全 面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思想。
相关资源
01
02
03
教学PPT
提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 PPT,包括古诗的背景、 作者介绍、作品赏析等内 容。
自然与人的关系
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尊重 自然、保护环境。
审美意识
培养对美的敏感和追求,学会欣赏生 活中的美好事物。
文化传承
理解古诗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 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实际应用
写作技巧
情感表达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以及对家乡美景的赞美和 怀念之情。
03 古诗艺术特色
语言特点
简洁明了
古诗语言简练,用词精 准,表达丰富的内容和
情感。
平仄韵律
古诗注重平仄和韵律, 通过音韵的起伏变化, 营造出独特的音乐美感
。
意象丰富
古诗中常使用丰富的意 象,通过具象的描写来 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审美情趣
文化和修 养。
在跨文化交流中,介绍和传播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05 习题与拓展
课后习题
选择题
关于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年代选择题。
填空题
关于古诗中出现的地名、人名等关键信息的填空题。
简答题
关于古诗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的简答题。
赏析题
要求学生对古诗进行深入的赏析,包括语言、意境、修辞等方面。
拓展阅读
同类题材的古诗
推荐学生阅读与本课主题相近的古诗 ,如描写自然风光、离别之情等。
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
古诗鉴赏类书籍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古诗鉴赏的书籍, 如《唐诗鉴赏辞典》等,以提高古诗 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以全 面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思想。
相关资源
01
02
03
教学PPT
提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 PPT,包括古诗的背景、 作者介绍、作品赏析等内 容。
自然与人的关系
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尊重 自然、保护环境。
审美意识
培养对美的敏感和追求,学会欣赏生 活中的美好事物。
文化传承
理解古诗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 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实际应用
写作技巧
情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主要内容: 作者抓住庐山不同姿态谈游
山感受。
情感: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对
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 的赞美。
33
你从这首诗中,学到 了什么道理呢?
要想对某个事物 有全面的认识,就必 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34
柳 暗 花 明 又
山 重 水 复 疑
丰 年 留 客 足
莫 笑 农 家 腊
一无 鸡 酒
莫笑农家腊酒浑,
猪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40
3释诗句,明诗意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清 丰年留客足鸡豚。
41
3想意境,悟诗情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清 丰年留客足鸡豚。 丰收之年款待客人,菜肴准备
得很丰盛。
读完这一句,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农家热情好客。
28
因为诗人的观察地点和 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 就各不相同,所以诗人才说
“不识庐山真面目”。 我们 联系学过的课文《画杨桃》, 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
各不相同的道理。
29
那么,怎么样才能识得庐山 的真面目呢?
站在庐山之外,多角度,多 方位的看。
30
身在庐山之外,从高 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 的全貌了。
4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5
1知诗人,解题意
6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知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苏轼 7
谁能说出苏轼是什 么朝代的什么人?
北宋 杰出的 诗人、艺术家。
8
题西林壁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写在西林寺的 墙壁上。
9
2释诗句,明诗意
10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1
3想意境,悟诗情
12
横
13
侧
14
横看成岭侧成峰
15
诗人在庐山漫游,觉 得峰回路转,目不暇 接。横着看,山峦起 伏,连绵不断;从侧
面看,奇峰陡峭;
山— 重 水— 复
柳— 暗 花— 明
49
欣赏了完了这首诗,同学们能不能 用诗中的一句话来赞美一下山西村 的景美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还能不能用一句诗来赞美 山西村的人更美呢?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50
莫笑 农家 腊 酒 浑
叙事
盛情待客
丰 年 留 客 足鸡 豚
景
游山
美 人
西村
42
3想意境,悟诗情
你从哪个字里感受到农家的热情好客?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43
3想意境,悟诗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 正怀疑无路可走。
当陆游行走在重重叠叠的山峦中,踏 过弯弯的水道后,心情如何?你是从 哪里看出来的?
44
45
46
47
3想意境,悟诗情
柳暗花明又一村。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突然发现柳荫深深,鲜花明艳, 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当陆游面对突然出现柳树成荫,鲜花 簇簇时,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你是从 哪里看出来?
48
3想意境,悟诗情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
山重水复疑无路,正怀疑无路可走。 柳暗花明又一村。突然发现柳荫深深,鲜花明艳,
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分 别是怎么样的?
31
题西林壁 全诗诗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 从侧面看,奇峰陡峭;向远看,
远近高低各不同。 向近看,向高看,向低看,看到
不知庐山真面目, 的庐山景色却各不相同。我不认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 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
部。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
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游山西村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游山西村”: 在山西村游玩。
37
2释诗句,明诗意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38
2释诗句,明诗意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39
2释诗句,明诗意
不要
腊月酿的酒
23
明明是同一座庐山,为 什么在苏轼的眼里,会 有那么多种变化呢?
24
那么苏轼到底从几个角 度观察了庐山呢?看到 了几种结果?
25
诗中哪句话揭示不认识庐山真面 目,是因为什么呢?
27
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 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 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 局部。
游 山 西 村
村路 豚 浑
35
1知诗人,解题意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谁能说出陆游是 什么朝代的什么人?
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36
游玩
52
问答
问题提问与解答
HERE COMES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53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16
远
17
近
18
高
19
低 20
欣赏了刚才几组 庐山的图片,同学 们认为庐山怎样?
远近高低各不同
21
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 从近处看则是危崖险岩; 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 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 嶂;所见的形状、姿态 各不相同。
22
向远看,向近看,向高 看,向低看,看到的庐 山景色却各不相同。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5.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理解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想象诗中的美景,体会 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题意 2释诗句,明诗意 3想意境,悟诗情
写景
山 重水 复 疑 无 路
景色迷人
更 美
柳 暗 花 明 又一 村
51
游山西村
全诗诗意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清, 丰收之年款待客人,菜肴准备
丰年留客足鸡豚。 得很丰盛。
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 路可走。
柳暗花明又一村。 突然发现柳荫深深,鲜花明艳,
眼前又是一个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