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453711a8114431b90dd850.png)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160×30=
106×30=
160×30= 4800(千米)
1 6 0 × 3 0 、0 0 0 4 8 0 4 8 0 0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 对位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字对 简便写 齐,先算出0前面的数相乘的积, 法 然后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 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 答:普通列车30小时行4800千米。 0.
2
5 01 × 3 1 5 03
1 06 × 5 5 30
5 04 × 2 1 0 08
20X45
9600 840 5400
60X90
8X105 220X40
900
8800
160X60
扩展练习
先观察,再填数。 36×4=144 36×40 =( 1440 ) 360×40=( 14400 ) 360×( 4 )=1440 ( 3600 )×4=14400
30 ×80=
300 ×8=
40 ×60=
400 ×6=
100 ×24=
200 ×12=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三位数乘两位数,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
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
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 笔算技巧:一要注意每次乘积的末位与哪一位 对齐;二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要漏乘;三要注 要不能忘记加每次计算时的进位数。
160 ×、 30 4 8 00
106×30= 3180(千米)
1 0 6 × 3 0 0 0 0 、 3 1 8 3 1 8 0
106 × 、 30 3 18 0
简便写 法
答:普通列车30小时行3180千米。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7d324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2.png)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口算1:0×2=0 0×0=0 8×0=00+2=2 0+0=0 8+0=8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和任何数相加,还得原来的数。
口算2:30×24 60×300 40×70 23×30 50×30502×2 305×5 908×3 60×50 205×7师:通过刚才的复习,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大家发现没有,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总结出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屏幕出示例题:160×30=106×30=教学160×30=学生观察两道题目的特点,尝试列竖式。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探究160×30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与同桌交流算法。
组织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因数末尾有0和无0的数位对齐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辨别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小结算法。
教学106×30=(1)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笔算106×30。
组织小组内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展示简便算法。
引导思考:①竖式计算时,3和几对齐最简便?②30十位上的3和106十位上的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吗?③3×0=0,积百位上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写0,为什么?(0乘任何数都等于0)(4)小结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PPT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PPT](https://img.taocdn.com/s3/m/b701a87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67.png)
90 00
1.计算450×20,可以先算( 45 )×( 2 ),在乘得的 数90的末尾添上( 2 )个0,最后得数是( 9000 )。 2.一个因数末尾有一个0,另一个因数末尾有一个0,积的 末尾至少有( 2 )个0。
练习巩固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 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激趣导入
口算: 40×12= 480
140×7= 980 28×3= 84
20×700=14000 13×6= 78
203×2= 406
18×3= 54
250×3= 750 107×5= 535
知识讲解
末尾有0最后添
160×30= 4800
16×3 7000千克=7吨 7吨>5吨
350
×
20
7 000
答:5吨食物不够这头大象吃20天。
课堂小结
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160 × 30
4800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06
×
30
3180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课后作业
1.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105×3= 315
你是怎样计算的?
探索新知
【课本P48例2】 (1)160×300= __4_8_0_0_
先口算出16×3=48, 再在积的末尾添_2_个__0。
我喜欢这样笔算
160
×3 0 48 0 0
探索新知
【课本P48做一做】 220×40= 8800
220 × 40
8800
160×60= 9600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24caf0360cba1aa811da7e.png)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体验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水平和计算的水平。
重点难点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60×50240×20师:你是怎么口算的?生:叙述口算方法师:你能用口算的方法实行笔算吗?2、学生尝试笔算、板演。
3、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生1:一样。
生2:都能够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仅仅把横式写成了竖式……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使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1、出示主题图,列车的信息2、观察图片,提出问题?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几千米?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几千米?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少千米,半小时呢?……师小结:同学们思维活跃,踊跃举手回答,体现你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3、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中间有0)(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
4、汇报结果(课件演示)小组派代表板书并讲解计算方法。
通过汇报板书得出全班基本上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1)160×30=第一种方法:能够用口算计算,先算160×3=480,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https://img.taocdn.com/s3/m/ae535c4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4.png)
8 8 00
160 × 36 0
9 6 00
做一做。
360 × 23 5
1 80 72 900
580 × 11 2
1 16 58 696
指出下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104
× 13 42 14 56
改正:
104 × 13
3 12 104
1352
因数中间的0也要乘。
算一算。 305×50
106×30= 3180
竖式计算:
106 × 13 0
3180
因数中间的0也要乘。
练一练:列竖式计算。
203×40= 8120
203 × 14 0
8120
你能用自己的话 复述竖式计算的 过程吗?
你知道吗?
15世纪,意大利的一本算术书中介绍了一
种“格子乘法”。以46x75为例,算法如下:
46 42 7 30 5
46×75=3450
填空。 (1) 320×20,先算( 32 )×( 2 )=( 64 ),然后
在积的末尾添( 2 )个0,得( 6400 )。 (2) 根据算式28×17=476,可以280×17=( 4760 ),
28×170=( 4760 ),280×170=( 47600 )。
做一做。
思考:怎样计算160×30?并展示你的解答过程。
160×30= 4800
口算:
可以这样想: 16×3=48 10×10=100 48×100=4800 所以160×30=4800
思考:怎样计算160×30?并展示你的解答过程。
160×30= 4800
竖式计算:
160 × 13 0
4 8 00
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https://img.taocdn.com/s3/m/7ddded3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4.png)
乘法运算需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 原则,同时要注意运算的优先级 。
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 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 × b) × c = a × (b × c)。
计算方法和技巧的进一步优化
随着数学理论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简洁、更 高效的计算方法和技巧来解决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问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分配律在乘法中应用
分配律定义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即(a + b) × c = a × c + b × c。
应用场景
在解决一些复杂乘法问题时,可以利用分配律进行简化计算。
乘法运算中特殊情况处理
乘数为零
乘数为1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等于零,即a × 0 = 0(a 为任何数)。
02
在建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和约束条件,确保
模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利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解进行合理解
03
释和验证。
05 误差分析与精确度控制
计算过程中误差来源分析
1
乘法运算中,因数的误差会传递给积,导致计算 结果偏离真实值。
2
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中,误差可能来源于对零 的处理不当,如忽略零或错误地将零计入有效数 字。
相应规则进行运算。
代数表达式中简化技巧
01
利用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进行简化,如将含有零的项单独提 取出来进行运算。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教案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8a2cb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d.png)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206×40、320×50等。
2.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如25×40、125×80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过程。
2.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并进行演示。
3. 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
4. 总结与拓展:总结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并进行拓展练习。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练习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运用数线图或计数器辅助展示乘法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 提供多样化的练习题型,包括口算、笔算和实际应用题,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分享他们的解题策略,增强集体智慧。
4. 适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含清晰的例题和练习题。
2. 准备练习纸和答案模板,方便学生练习和自我检查。
3. 准备一些实际应用题,如购物场景中的计算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练习机会,可以使用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的形式。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https://img.taocdn.com/s3/m/f007ad4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c.png)
例如,25×40=1000,其中25和40的末尾都有零,相乘的结果是 1000,结果末尾有两个零。
总结词
多个末尾有零的因数相乘,结果的末尾零的个数等于因数末尾零的个 数之和。
详细描述
例如,50×200=10000,其中50和200的末尾都有零,相乘的结果是 10000,结果末尾有三个零。
特殊情况实例
后面加上三个零,得到1500。
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规则
总结词
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零时,只需将非 零数字相乘,然40 times 20$时,只需 将4和2相乘得到8,然后在结果后面 加上两个零,得到800。
总结词
如果只有一个因数末尾有零,则只需 将该因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并将结 果后面加上一个零。
解析3
700 × 90 = 63000,因为700和90末尾都有零,相乘时, 先忽略末尾零,计算7和9的乘积,再在结果后面添加相应 数量的零。
解析4
50 × 60 = 3000,因为50和60末尾都有零,相乘时,先忽 略末尾零,计算5和6的乘积,再在结果后面添加相应数量 的零。
05
总结与回顾
总结
总结词
当一个因数的中间和末尾都有零时, 结果的末尾零的个数等于因数末尾零 的个数,中间零的个数等于因数中间 零的个数。
详细描述
例如,250×4=1000,其中250的中间 和末尾都有零,4的末尾有零,相乘的 结果是1000,结果中有一个中间的零和 两个末尾的零。
04
练习与答案
练习题
01
题目1
计算 150 × 200
例如,20×30=600,其中20和30的中间都 有零,相乘的结果是600,结果中只有一个0。
总结词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c58d0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4.png)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2.掌握计算含有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问题的方法;3.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讲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2.理解含有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问题的计算方法;2.适当引导学生提高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PPT讲稿;2.黑板、白板、彩笔、擦子;3.班级学生强化练习册。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师生对话:师:同学们,你们学过什么数学规律吗?有哪些比较有趣的规律呢?生:老师,我们学过乘法中一些有趣的规律。
师:那你能不能举一个例子呢?生:是的,比如数字间停一步或两步的乘法有一些规律。
2.规范说明师:同学们,介绍一个新规律,我们在完成乘法时,如果某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个0的话,其结果也一定会以0为结尾。
这个规律是不是很神奇呢?3.举例说明师:比如8×20=160,0实际上就是因数中间的数字。
这样会不会好记一些呢?下面再来看几个例子:20×70=1400,因数的末尾是0,结果的末尾也是0;600×50=30000,因数必须有0,结果末尾也是0。
你们有无其他的例子?2. 计算练习1.讲解本课程内容的规则,并用黑板、白板进行演示;2.向学生分发练习册,进行针对性的练习;3.学生互动交流,互相检查答案;4.教师讲解答案并回答学生提问。
3. 巩固练习1.练习册讲解后,统一进行梳理;2.在黑板、白板上放置练习题目,班级学生到黑板前,计算题目并写出答案;3.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检查;4. 总结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程内容以及学习收获,对学习有美好回忆或发现;2.教师鼓励学生多做乘法口诀训练,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课后作业1.写出有10个0的因数,并计算其乘积;2.收集5个带0的乘法题目,逐一计算并写出结果;3.请每个学生亲自创造3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题目,并与同桌进行计算讨论。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https://img.taocdn.com/s3/m/d3fa0a9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1.png)
2021
2023
50×90=
O1
口算
O2
40×80=
O3
32×30=
O4
70×140=
O5
300×30=
O6
25×30=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106×30=
#O1
#2022
C
C
B
B
目标检测三:
1
神舟七号 绕地球一 周大约要90 分钟,那么 绕地球108圈,一共要多少时间?
2
108 X 90 = (分钟)
3
9720
4
答:一共需要9720分钟.
目标检测四:
公园有一头大象, 一天要吃350千克 食物,饲养员准备 了5吨食物,够大象吃20天吗?
350 X 20 = (千克)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笔算乘法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 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01
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 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02
培养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03
学习目标:
160
30
×
48
00
4800(千米)
答:普通列车30小时行4800千米。
简便写法
×
×
目标检测二:
“选择”超市
(1)400×520最简便的写法是( )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 A、100000 B、10000 C、1000 (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 )个0。 A、3 B、4 C、5 (4)508×40,它们的积是( ) A、2320 B、20320 C、2032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https://img.taocdn.com/s3/m/d0ee059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b.png)
contents •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练习•小结与作业•教学反思与改进目录01回顾之前学过的乘法运算规则。
复习如何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通过举例,引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
让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0101教材第84页的做一做VS总结词:实践应用详细描述:教材第85页的第1题和第2题,让学生在实际运算中熟练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度。
教材第85页的第1题和第2题01小结作业布置完成教材第16页的练习四第1-4题第1题:解题思路&问题建模,理解题目背景和要求第2题:解题示范,通过实例说明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作业布置第3题: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巡查并指导第4题: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总结完成教材第17页的练习四第5-8题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作业布置01优点课程引入生动:通过展示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重学生参与: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操作能力。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缺乏互动性: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可能不积极参与讨论,需要教师更好地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教学过程的改进建议提供更多练习机会在讲解算法时,教师可以适当放慢语速,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
放慢讲解速度加强互动性感谢您的观看THANKS。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b264005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9.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算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书写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2.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出示例题:205 × 3 = 615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规律,总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出示例题:306 × 5 = 1530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规律,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和书写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教学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1.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205 × 3 = 6152.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如306 × 5 = 1530注意事项:1. 计算过程中要注意0的处理。
2. 保持计算过程的简洁和准确性。
3.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书写习惯。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九、教学资源1. 教材。
2. 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43663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d.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乘法计算。
但是对于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并理解乘法运算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乘法运算。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练习题:教师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小明有10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一共需要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呈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如20乘以5等于100,40乘以5等于200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
多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058164a98271fe910ef919.png)
: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2010-11-16 15:59:00 来源:人气:815 讨论:0条课程解读一、学习目标:1.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算法,并能进行简算。
2. 掌握中间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
3. 掌握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竖式计算的简便算法,并能正确的书写竖式。
二、重点、难点:1. 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竖式计算时,先用一位数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2. 理解中间含“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的算理。
3.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三、考点分析:1. 运用所学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 单价×数量=总价3.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知识梳理1.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时应注意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数字对齐,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2.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时要注意不要忘记用一位数去和多位数中间的0相乘,如果个位乘积不满十时,十位要用0来占位。
典型例题方法应用题:思路分析:1)题意分析:本题意在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得出结果。
2)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把末尾有“0”的多位数当作没有“0”计算,计算得出结果后,再把末尾有“0”的多位数之后的几个“0”加在乘积的末尾。
解答过程:20×3=60 12×4=48 39×5=195200×3=600 120×4=480 390×5=19502000×3=6000 1200×4=4800 3900×5=19500同学们观察之后,可以看出每组题的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都是逐渐增加的,第二个因数都是一位数,而积末尾的“0”也随之增加相同的个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00
580 ×12 116 58
6960
2、笔算下列各题。 240×40 = 9600 208×30 = 6240 560×50= 28000 205×60= 12300
1、数学门诊。
204 × 20 4800
204 × 20
4080
250 × 56 150 125 1400
2、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609 203×3=
203 × 3 609
2156 308×7=
308 × 7 2156
250×1500 6=
250 × 6 1500
3、笔算下面各题。
250×40= 10000 104×30= 3120
190×60= 11400
206×30= 6180
1、计算160×30有几种方法?列竖式计算时 应该注意什么呢? (1)先口算出 (2)笔算 160 16×3=48,再 × 30 在积的末尾添 4800 两个0。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 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 则在积的末尾写几个0。”
预学目标:
1、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 法是什么? 2、写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如何处 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3、怎样确定积末尾0的个数? 4、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1、直接写出得数。
16×3= 48 16×30= 480 106×3= 318
4800
160 × 30= 106 × 30=3180
250 × 56 150 125 14000
2、做一做,你发现了什么?
160×30= 4800 160×300= 48000 160×3000 480000 = 31800 106×300=31800 1060×30=
2、106×30中因数106中的0在竖式计 算中怎么处理? 106 × 30 3180
直接进位写下来, 因为0与任何数相 乘都得0.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 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 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要和那一 位对齐。
1、课本48页“做一做”第1 题。 220 160 × × 40 60 9600 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