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二导学案
2年级数学教案《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信息窗二(7的乘法口诀)》01
![2年级数学教案《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信息窗二(7的乘法口诀)》01](https://img.taocdn.com/s3/m/5705de84a45177232e60a219.png)
课题: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备课人:解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乘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在编制乘法口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数学自信心的形成。
教学重点: 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和记忆难点:探索七句乘法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准备:,手啪学具,学习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引入课题教师: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喜欢里面的谁?为什么最喜欢他?是啊,孙悟空的本领可大了。
(出示t)大家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被困“七七四十九天”后,练成了火焰金睛,一眼就可以识破妖精,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举棒就打。
教师:孩子们,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真聪明!其实“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这是两句乘法口诀。
你知道是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吗?(生回答)7的乘法口诀还有一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7的乘法口诀。
(板书:7的乘法口诀)过渡:听完了小故事,请跟随老师一起去操场,看凯蒂下课后和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
瞧,你看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利用孙悟空的故事引入课题,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简明扼要地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探究主题。
二、探究发现,提炼知识。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t)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叠纸啪、每人叠7个。
玩老鹰捉小鸡的有2组、玩转圈的有4组……(2)教师:孩子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1:7人在叠纸啪,每人叠7个,一共能叠多少个?(师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2: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有2组,每组7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3:玩转圈游戏的有4组,每组7人,一共有多少人?(4)教师(t:叠纸啪图):凯蒂见大家那么聪明,她想请大家帮忙算算7个同学叠纸啪,每人叠7个,一共能叠多少个?教师:请大家先猜想一下,他们叠了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猜想出方法或结果,师不做评价。
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信息窗二》教案授课技巧指导
![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信息窗二》教案授课技巧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909e3f3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9.png)
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是其基础,也是其重中之重。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技巧犹为重要。
本文主要讨论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信窗二》教案授课技巧指导。
一、教学目的二年级的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计算方法,如加减乘除,以及一些基本概念,如数字大小比较等。
同时,孩子们也需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而本单元的学习目的是教会孩子们如何理解并应用材料信息来计算。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认识数字的大小:帮助孩子们认识各种数字的大小,并掌握数字的进位和借位运算方法。
2、加法和减法:孩子们需要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通过图形表示等方式加深记忆。
3、乘法和除法:给孩子们逐步介绍乘法和除法的定义以及基础操作,让孩子们认识到这两个方法的使用场景、运用方法等。
4、字母代数:引入字母代数的概念,通过实际案例让孩子们学会如何代入以及使用。
三、教学设计在授课前,我们应该对本单元进行全面的教案设计,以便更好地掌控教学节奏和方向。
1、引出新知:我们需要给孩子们讲述一些真实的案例,以便能够引出新知。
例如,通过讲述生活中的购物、变换等情境来让孩子们自己发现其中一些规律,并将这些规律和运算方法联系起来。
这样才可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运算的意义和规律。
2、重点讲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重点讲解难点部分,并且应当从问题出发来帮助孩子们全面认识乘法和除法等知识点。
例如当我们讲述购物的时候,可以用实际物品为基础进行简单的乘法和除法演示,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并记忆这些概念。
3、拓展实践: 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题目解答以及图形的辨认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4、技巧指导:教师在讲解中,需要注重运用正确的口语表达和手势,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1、示范教学法:多采用实物操作或模拟情境来演示加减乘除等基础运算,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运算意义和规律。
信息窗二(2的乘法口诀)-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二(2的乘法口诀)-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80cab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e.png)
信息窗二(2的乘法口诀)-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程背景本节课是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中的第四课,教学内容为2的乘法口诀。
本课旨在通过信息窗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2的乘法口诀,建立对乘法的初步认识,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2的乘法口诀。
2.认识乘法符号“×”。
3.能够用口算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2的乘法口诀。
2.乘法符号“×”。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教师用黑板或白板画出乘法符号“×”,向学生介绍乘法符号的含义。
2.教师请学生回想日常生活中2的应用场景,如2个手指、2个眼睛等,引导学生思考2的特殊性质。
3.教师告诉学生2和2相乘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法——2的乘法口诀,即“2×1=2,2×2=4,2×3=6,2×4=8”。
步骤二:信息窗引入1.教师向学生展示信息窗,上面随机排列着0-9的数字方块。
2.教师提问:“请大家把2的乘法口诀填在信息窗下方。
”3.学生跟据2的乘法口诀在信息窗下方填上对应的数字方块。
步骤三:信息窗互动1.教师把信息窗上的数字方块抠走,让学生回忆并把对应的数字填回去。
2.教师不断切换数字方块的位置和数量,让学生们不断回忆。
步骤四:小组竞赛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
2.教师向代表提问2×3=?,代表回答正确可以挑选一个数字方块并填入自己的信息窗中。
3.当所有的数字方块都填满时,小组竞赛结束。
4.教师依次检查各组的信息窗,确认填写是否正确,最后给出每组的得分。
步骤五:小结复习1.教师向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2的乘法口诀的记忆。
2.学生们一起背诵2的乘法口诀。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信息窗法、互动竞赛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信息窗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2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对乘法符号的认识和掌握简单乘法的口算能力。
信息窗(认识方向)-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认识方向)-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5901a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8.png)
信息窗(认识方向)-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窗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物体的朝向,区分东南西北;
3.能够按照信息窗的要求标明物体的方向。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信息窗的概念及物体方向的标注;
2.教学难点:识别物体朝向,准确标注方向。
三、教学活动
1. 导入新知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下地图,让学生想一想地图上有什么内容,学生很多时候只知道地图上显示了各个地方的位置,但是能够清楚地知道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方向却很少,希望帮助他们认识方向,丰富他们的知识。
2. 课堂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给每个小组一幅地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图上的所有物体的朝向,这既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又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
3. 归纳总结
在教学后期,老师可以让同学总结一下信息窗的定义及应用方法,巩固学生对方向的认识,让他们熟练掌握这种常用的方向识别方法。
四、教学反思
这篇教案中,我选择了信息窗和认识方向这个关键词,通过分析学生的阅读习惯,我注意到学生更喜欢看分类信息,更喜欢看列表,所以我在每个练习中都对信
息进行了分类,列出了具体的东南西北数据,让同学更好地理解朝向的概念,从而提高了课程的可读性和学习效果。
同时,在每次练习后都进行了反思和总结,让同学及时落实课程学习内容,促进课程知识的巩固。
信息窗二(7的乘法口诀)-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二(7的乘法口诀)-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93df8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2.png)
信息窗二(7的乘法口诀)-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晓并能够背诵7的乘法口诀。
2.能够灵活应用7的乘法口诀,完成相关计算题目。
3.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1.7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
2.计算题目的解答。
三、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口诀的意义,体会到它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气氛,讲解口诀的内容和结构,让学生进行记忆。
2.情景教学法:通过实际的生活例子来演示7的乘法口诀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分别用71, 72, 73, 74的形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用口快速回答出答案,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发现7的乘法口诀,激起学生对口诀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学习1.背乘法口诀教师将口诀告诉学生:“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七九七十三,八零六十四”。
然后由教师重复几遍,直到学生全掌握。
2.直观感受将七个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比赛中相互口算,培养学生们对口诀的记忆,提高他们口算的速度。
3.操作运用教师随机选几个学生上台口算7的乘法,让学生想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巩固教师出以7为基数的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和解答,巩固学习成果。
4. 小结总结7的乘法口诀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觉得学到了实际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他们口算的能力。
六、教学效果评估1.课堂表现:全程积极参与,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解答计算题目的学生得此项评估良好。
2.作业评估:完成作业的正确率得到需要提高或良好的评价。
七、教学反思1.心理提示在讲解时需要清晰明了,以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应该记忆哪些部分。
2.学习资料能够准备一些乘法口诀的小卡片或者提供一些自制乘法友谊纹样的材料,让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记忆互动。
3.实际运用更多的练习算题和生活中实际运用的例子,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智慧,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上册《认识锐角和钝角(信息窗2)》参考知识点总结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上册《认识锐角和钝角(信息窗2)》参考知识点总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187dc97cd184254b3535d3.png)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上册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认识锐角和钝角》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通过找角、剪角、画角、评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师准备:剪刀、课件等。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片、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老朋友,你们想见见它吗?(老师拿出一个长方形图片)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长方形)我们一起来说说它有几个角,都是什么角?(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板书:直角)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教师设问:你们猜猜看,一个长方形剪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预设:生1:3个。
生2:4个。
生3:5个。
……师:刚才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都正确呢?我们来试一试好吗?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进行操作。
3.学生汇报。
一个长方形剪掉了一个角以后,真的会出现还剩3个角、4个角和5个角。
4.教师引导:现在你们再看看这些角还都是直角吗?如果不是,它与直角有什么不同?请小朋友拿出刚才剪的图形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好吗?5.小组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学生汇报:我发现这些图形中有的角还是直角,有的角不是直角了。
2.教师设问:你们能把不是直角的这些角分分类吗?3.学生尝试进行分类:有两类。
一类是比直角小的角,另一类是比直角大的角。
4.教师讲解:在数学上把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板书:(锐角)在数学上把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板书:(钝角)四、抽象概括,总结升华我们已经会辨认锐角和钝角了:在数学上把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95f32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a.png)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勇于尝试等。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1)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总结计算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2)两位数的减法运算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总结计算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3)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引导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定期检测:进行阶段性的检测,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3. 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二年级数学上册 七 信息窗(观察物体)导学案 青岛版(五四制)
![二年级数学上册 七 信息窗(观察物体)导学案 青岛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3838c5c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b.png)
二年级数学上册七信息窗(观察物体)导学案青岛版(五四制)一、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信息窗,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其作用和特点;2.能用正确的用语表达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3.能观察物体并提出提出问题,学会探究和解决问题;4.能够选择正确的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二、学习重点1.信息窗的作用和特点;2.观察物体并提出问题;3.探究和解决问题。
三、学习难点1.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2.对物体的观察和测量。
四、教学内容1. 信息窗信息窗是我们用来观察物体的一种工具。
通常由塑料或玻璃制成,有透明的窗户和目镜组成。
通过信息窗能够清晰地看到物体,并且通过信息窗的放大效果,能够更加准确地观察到细节。
信息窗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比如放大镜、显微镜等,不同种类的信息窗在观测物体时有不同的优点和限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2. 物体的观察观察物体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1 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形状通常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观察物体时需要观察其边界,以确定其形状。
2.2 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得到。
通常用颜色的名称来描述,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2.3 物体的大小物体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和测量来确定。
比较可以通过比较物体的大小来确定大小关系。
测量可以通过尺子、量角器等工具进行测量。
3. 探究和解决问题观察物体时,常常会有问题出现,比如“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这个物体有多大?”等问题,需要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来解决。
探究和解决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3.1 确定问题确认需要解决的问题,确保问题是准确的,并且可能得到答案。
3.2 收集信息通过观察、测量等方式,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3 分析信息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到规律和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4 提出结论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回答问题,并且举例说明。
五、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体会信息窗的作用和特点;2.通过比较和测量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描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3.鼓励学生提问,让他们学会探究和解决问题;4.通过图形和实物的对比,增强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信息窗2-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2-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f9b46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4.png)
信息窗2-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十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能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2.理解数值一定,位置不定的概念3.发展数的想象力和感觉4.培养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教学重点1.十以内加减法的认识与掌握2.数的组合与拆分教学难点1.数的组合与拆分的应用2.引导学生从直觉上理解十以内的数值教学方法1.任务导向法2.情境模拟法3.课堂互动法4.问题解决法教学内容与流程第一节:认识十以内的数教学目的:通过参与活动,掌握十以内的数的认识。
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教具材料,感受图片上的量感,并对教具上的数字进行归纳统计,理解十以内单个数字与多个数字的含义。
2.讲师让学生观察黄色球与蓝色球的比例,让学生通过直觉判断两种颜色球的数量差距,从而掌握百分比的概念。
3.通过口算,让学生认识十以内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认识减法的概念。
第二节:加法运算教学目的:让学生感受加法的意义和方法,掌握十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数码管,认识数字的阶梯式排列和位值,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觉和认知。
2.通过拼图或寻找值相等的数字,让学生有意识地发现加法的意义和使用方法,顺带训练学生的手指协调和视觉处理能力。
第三节:减法运算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减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掌握十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1.老师先将各种实物放在盘子里,让学生发现加一个物品数量加一,减一个物品数量减一的方法。
2.通过图形物品和镜子相互呈现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数值一定,位置可以变化的概念,从而掌握减法的原理和运算方法。
作业布置1.完成十以内加减练习题,做到灵活使用加减法运算2.自己编写一个有关十以内加减运算的数学故事并朗读出来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个角度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十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特别是对数的组合拆分有了初步认识,但是在社会情境方面的引导和学生主体性方面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日后教学中,应注重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
信息窗(观察物体)-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观察物体)-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93fb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8.png)
信息窗(观察物体)
场景描述
在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中,信息窗是一种常用的教学工具。
教学场景可以是让学生观察某个物体并能够描述出物体的相关信息,例如以下场景: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小球,并让学生观察小球的各种特征,例如:
•小球的颜色是什么?
•小球的直径是多少?
•小球的体积有多大?
•小球的表面是否光滑?
通过观察和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形态特征及其相关信息。
信息窗的使用方法
使用信息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观察物体,同时从箱子的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进一步细化物体的描述及相关信息。
下面是使用信息窗的基本使用步骤:
1.将物体放在信息窗的中央,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2.使用类似倒角镜的方形窗口特性,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物体的各种特征;
3.学生可以轮流操作信息窗,不断观察和描述物体。
教学效果
信息窗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物体,并从各个方面描述物体。
在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形体,并培养学生在几何形体方面的直觉和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可以通过集体讨论不同的观察结果,从而形成更加全面的描述,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教学效果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信息窗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理解物体的形态特征及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在几何形体方面的直觉和创造力。
教师在使用信息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让学生逐个发表观点,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提高学生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进而提高整体学习水平。
二年级数学上册 七 信息窗(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
![二年级数学上册 七 信息窗(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10d7aa5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c.png)
二年级数学上册七信息窗(观察物体)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四制)【课题名称】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能够在视觉、触觉等方面,辨认物体的大小、形状、轻重、硬软等特征;2.能够初步了解几何图形;3.能够在游戏实践中,认识物体名字,掌握物体常用特征。
【教学重、难点】1.通过感知物体的外在特征,推测判断物体的形状等属性;2.培养学生对物体的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形状、大小的简单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形、球形等;2.准备图片等视觉材料;3.教师准备课件和相应的教案。
【教学过程】【步骤一】新授知识1.先向学生展示一些物体,并请学生描述它们的形状和大小等特征;2.介绍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步骤二】小组合作1.让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从教室中随意选择一个物体,要求他们观察该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颜色等特征;2.要求每个小组列举出该物体的几何形状,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步骤三】游戏实践1.介绍游戏规则:A、每个小组需要用废纸箱等材料搭建出一个模型,模型的名称和特点都可以自定;B、要求其它小组来猜测这个模型的名称;2.要求每个小组完成模型搭建后,给教师展示他们的成果,教师指导他们修正和完善;3.每个小组给其他小组出题,通过知识比拼,体验到知识的趣味和实用性。
【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教材、讲义、PPT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2.学生的学业需经常评估和调整;3.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尽量避免一味的填鸭式教学;4.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体察他们的情绪变化。
【教学反思】这次课程采用了“观察物体”的教学法,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了形状分析、颜色和形状的关系等知识点,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以前的内容。
最后,学生们通过互相出题,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切实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表达水平。
二年级数学上册 七 信息窗(观察物体)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
![二年级数学上册 七 信息窗(观察物体)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181cd3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4.png)
二年级数学上册七信息窗(观察物体)教案青岛版(五四制)教材要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信息窗观察物体的外形与内部特征,加深对物体的认识。
学习目标1.了解信息窗的构造和使用方法;2.观察物体的外形和内部特征;3.把观察到的信息记录下来;4.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习重点:观察记录本节课最重要的是通过观察物体的外形和内部特征,学会记录信息。
学习难点:信息的整理和归纳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能够记录外部特征,但内部特征则不能准确详细地记录下来,因此需要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归纳。
教学设计1. 引入环节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窗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 学习过程2.1 观察物体外形老师从教材提供的示范物体中,选取一个进行讲解,让学生们先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并记录下来。
这里可以让学生使用纸和笔,也可以使用数学练习本或课堂笔记本。
每个班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观察的物体数量和种类。
2.2 观察物体内部特征在观察完成外部特征之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打开信息窗,观察物体内部特征,再次进行记录。
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记录下的信息,并在比较后进一步正确记录信息。
2.3 信息整理和归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整理和归纳的能力,老师可以把在前面两个环节记录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向学生讲解排序、筛选和分类等技能。
3. 结束环节在课程教学的最后几分钟,老师再次强调记录信息的重要性,并总结整个课程的主要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每节课程结束后,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反馈。
通过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激励他们在下次学习中有所进步。
2. 教师自我评价老师需要在每次课程结束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对自己的表现、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反应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观察物体、记录信息和信息整理等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
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信息窗二》教案教学案例研究
![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信息窗二》教案教学案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a662a7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1.png)
本文将围绕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信息窗二》教案教学案例展开详细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并结合实际案例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信息窗的应用,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选择及归纳等方式,理解简单图表所表达的信息,并能够通过巧妙的选择方法获取所需信息。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简单图表所表达的信息。
2.了解信息窗的应用及其实际意义。
3.能够有效运用信息窗内的信息,寻找需要的信息。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观察、选择和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涵盖了信息窗的应用及其实际意义,以及通过信息窗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1.信息窗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简单图表所表达的信息。
3.信息窗内的信息选择及寻找方法。
4.综合应用——运用信息窗内的信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积累。
具体方法如下:1.互动式教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将会与老师、同学互动探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创造性提问,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探索自行思考。
3.观察和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课程评价对于本单元的课程评价,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知识掌握度: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应用信息窗中的信息,解决日常问题。
2.思维发展:评估学生在观察、选择、判断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3.互动合作:评估学生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及合作能力。
4.创新思维:评估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路的能力。
本单元的课程评价将随着教学的进展进行评估,以确保教学质量。
五、教学案例以下为一道教学案例,供在教学过程中参考:题目:储蓄计划家长在银行开立了一个2万元的储蓄账户,计划收益5%。
信息窗(认识方向)-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认识方向)-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ca050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8.png)
信息窗(认识方向)-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材背景本教案所述的教材是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在该教材中,信息窗是教学内容之一,通过信息窗让学生认识方向。
学情分析本学案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方向的认识常常不够清晰,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提升对方向的认知能力。
此教案的教育方法是整体感知,教学方式既可结合课堂讲授,也可结合课外教学。
教学目的通过本教学案,学生将能够:•认识方向的概念;•区分方向的不同;•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方向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目标让学生只说出五个方向的名称,并确定它们的方向。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方向的名称和方向的概念。
教学难点让学生确定方向。
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指南针。
•向学生详细介绍指南针上五个方向的名称和所代表的方向。
•请学生用手指向不同的方向,并让他们回答这些方向的名称。
教学步骤1.向学生展示指南针。
2.向学生详细介绍指南针上五个方向的名称和所代表的方向:东、南、西、北、东南。
3.让学生指向不同的方向,并让他们回答这些方向的名称。
4.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不同的方式指向不同的方向,然后回答这些方向的名称。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于方向名称和所代表的方向的掌握情况。
第二节教学目标让学生用箭头判断一个图像的方向。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箭头判断方向。
教学难点让学生识别方向与箭头之间的关联。
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不同朝向的图像。
•让学生用箭头指出图像的方向。
教学步骤1.向学生展示朝向不同的图像,如东南、西北等。
2.让学生研究图像中的各种箭头,了解它们所指示的方向。
3.在正确的方向上使用一个箭头。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用箭头判断方向的能力。
第三节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位置和方向。
教学难点让学生准确地描述位置和方向。
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一个物体,并让他们描述它的位置和方向。
教学步骤1.向学生展示一个物体。
2.让学生描述这个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二年级数学上册 七 信息窗(观察物体)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
![二年级数学上册 七 信息窗(观察物体)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9fd5d9eb59eef8c75ebfb3ab.png)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根据照片或者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照片或者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简单的物体。
【教学难点】能辨认从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小狗、照片、正方体小木块。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观看《盲人摸象》,思考:同一头大象,为什么大家描述不同?导出课题《观察物体》【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二年级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以故事导入,让孩子先对课堂充满兴趣,自然而然导入课题,了解教学内容。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激趣感知激趣: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照片,你快速猜出照片中的物体是什么吗?猜想:猜一猜照片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感知:分别在布老虎哪个位置拍的?判断:理由是什么呢?验证:出示每个小朋友拍出的照片。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分组观察1、原位观察:(1)提出要求:面向小狗头不偏,手不动,仔细观察。
(2)思考: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看到了它的哪些部位?(3)生交流。
(4)辨识照片。
(5)询问所坐位置,挥手示意。
2、换位观察:(1)顺时针到小组下一个位置。
(2)观察思考:看到的样子和刚才是否一样?(3)小组交流有什么不同?(4)全班交流:我刚才坐在小狗的()面,看到()。
我现在坐在小狗的()面,看到()。
(5)思考:同一物体,为什么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小结:为什么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呢?3、全面观察:(1)自由活动,两人一组全面观察,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采访一名同学,通过他描述所观察到的样子,猜测他所坐的的位置)。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62a4a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e.png)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青岛版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加法的认识和应用”。
以生活中的加法实例为背景,让孩子们从直观的实例出发,认识加法运算的意义和规律,进而学习加法公式的应用。
二、知识点梳理1.认识加法加法是一种运算,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加起来得到结果的过程。
在数学中,加法用“+”符号表示。
2.加法公式的应用•加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加法的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的等式:a + (b - a) = b三、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和规律;2.具有加法的灵活应用能力;3.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四、学习重点和难点1. 学习重点1.认识加法的意义和规律;2.掌握加法公式的应用;3.培养孩子们对加法的灵活应用能力。
2. 学习难点1.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和规律;2.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加法公式。
五、教学过程1. 总体路径1.调动孩子们的主动学习兴趣,从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单元知识点;2.通过进一步的讲解、练习与巩固,丰富加法知识的内涵;3.引导孩子们理解加法公式的应用,巩固数学计算能力。
2. 具体步骤(1)导入教师通过幼儿园这样的地方,向孩子们提出以下问题:“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每个人都有一颗苹果,如果他们把各自的苹果放在一起,结果会是什么呢?”通过孩子们的回答,引出加法的概念。
(2)认识加法和掌握加法公式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让孩子们认识加法,如:“小明有三个糖果,小红有两个糖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糖果?”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得到正确答案。
教师再以这个例子依次讲解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等式。
(3)加法公式的应用教师通过生活中实际的例子,让孩子们掌握加法公式的应用,如:“小明有3个糖果,小红给了他1个糖果,现在他有几个糖果?”通过这样的实例让孩子们体会到加法公式的实际应用。
(4)巩固与拓展教师通过练习题,让孩子们巩固所学知识,再通过拓展题,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加法的认识。
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二上第七单元《信息窗》学案4
![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二上第七单元《信息窗》学案4](https://img.taocdn.com/s3/m/e298f143af45b307e9719756.png)
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二上第七单元《信息窗》学案4基本练习:1、填空:(1)、45÷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里有()个();也表示45是()的()倍。
(2)、表示()个()相加得48;还表示8的()倍是48。
(3)、8的2倍是(),8是2的()倍。
(4)、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是()。
2、列式计算:(1)、6的8倍是多少?(2)、54是9的多少倍?(3)、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多少?3、根据要求涂上你喜欢的颜色○○(□是○的4倍)□□□□□□□□□□□□□(△是○的5倍)△△△△△△△△△△△△△△△综合练习:1、一盒酸奶3元钱,一袋奶粉18元.一袋奶粉的价钱是一盒酸奶的多少倍?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袋奶粉的价钱是一盒酸奶的______倍。
2、生物小组有6只黑兔,18只白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列式:__________ _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______倍。
拓展练习:想一想:妈妈今年36岁,小明6岁。
今年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倍。
妈妈今年36岁,小明6岁。
去年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倍。
附送: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二上第七单元《信息窗》学案5基本练习:一、填空:1、△△○○○○○○ 左图三角形有()个,圆有()个,圆的个数是三角形个数的()倍。
2、42里面有()个7,42是7的()倍。
3、3个8是(),9的6倍是()。
4、40是5的()倍。
3的5倍就是()个()。
综合练习列式计算:1、5的9倍是多少?2、28里面有几个4?3、把2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4、两个因数都是8,积是多少?5、36是9的多少倍?拓展练习解决问题:1、中心商店第一天卖出洗衣机6台,第二天卖出台数是第一天的3倍。
第二天卖出多少台?2、画一画,使△的个数是○的5倍。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3 页共3 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10课时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10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ecdcb1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b.png)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10课时第七单元:制作标本—表内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和1个“相关链接”的内容。
第一信息窗通过创设“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情景,提出了“采了几种花”、“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除法计算方法,认识除法竖式,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二个信息窗通过创设“制作标本”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三个信息窗通过创设“采集贝壳标本”的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相关链接”部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的口算表内除法;初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课时安排:10课时信息窗1---采集动植物标本教学目标:1.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用竖式计算除法。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会用口诀求商教学过程:一、导入: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投影显示情境图)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小女孩采了几种花?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2)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3)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二、探索新知:(一)师: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只蝴蝶?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教师板书:8÷2师:8÷2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
二年级数学上册七信息窗(观察物体)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二年级数学上册七信息窗(观察物体)教案青岛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9c2729a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a.png)
二年级数学上册七信息窗(观察物体)教案青岛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能正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3.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2.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3. 观察物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并能正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物体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物体、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特征会有所不同?二、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形状的物体,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观察到的物体特征推断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三、实践1.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2.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特征,推断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3. 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物体特征和推断出的物体形状进行对比,检验观察和思考的准确性。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在观察和思考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1. 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2.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3. 观察物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物体,并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物体的特征。
2. 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特征,推断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3. 将观察到的物体特征和推断出的物体形状进行对比,检验观察和思考的准确性。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观察和思考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算式是:
口诀:
□3.解决:72片可以做几件标本?
我的算式是:
口诀:
第二步:对学
□对子交流1、2、3题,
第三步:群学
□在小组中交流第1、2、3题
第四步:展示
展示第1、2、3题
第五步:定时定量检测
1.想一想,各用了哪一句口诀计算
18÷2=40÷5=28÷7=
36÷4=49÷7=81÷9=
学习小贴士:
1、按导学案提示的步骤学习,每完成一个在题目前方框内打√。
2、我发现了什么?
3、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展示时只板书算式,思考方法进行口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导学案主编:
班级:组名:姓名:书写等级:批阅等级:
第七单元信息窗二用6-9的口诀求商
学习
目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我会用6-9的口诀求商。
2、我会用竖式计算除法,并知道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第一步:独学
□1.解决:42朵 能做几件标本?
我的想法是:
我的算式是:
想:6和()相乘得42?
六()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