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苏教版必修三备课资料)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教材梳理知识点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对单个生物体而言,其周围的一切客观存在都是它的环境。
1.生态因子(1)概念: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可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是环境中能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生态因子只是周围环境因子的一部分,如阳光、温度、水及其他生物。
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虽然是对环境因子的一种描述,但海拔高度(如2000m)、水域深度(如200 m)并不能直接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的作用是通过该高(深)度位置的阳光、温度、水、气压及其他因子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因而海拔高度、水域深度是环境因子而不是生态因子。
2.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1913年,谢尔福德提出了耐受性定律。
任何生物的种群数量都会随某种生态因子的改变而改变,这种关系可以形象地表述为钟形耐受曲线(如下图)。
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说明:(1)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也叫生态幅。
(2)对于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耐受范围很不相同。
(3)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和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因子就是所谓的限制因子。
(4)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进而成为一个整体,而非彼此孤立。
③生态系统有大有小,大的生态系统如整个海洋、陆地,其他的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甚至一块农田、一条河流都可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注意:小的生态系统可联合成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可组合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课件
A.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B.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都有生物生存 C.海洋生态系统在维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D.农业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属于人工 生态系统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解析:选B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系统,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
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和
③腐食链:指专门以死亡生物为营养对象而
形成的食物链。如:植物残体→蚯蚓→线虫 类→节肢动物。
生态系统的稳态
②淡水生态系统:由生活在淡水中的生物群 最活跃 落和淡水环境所组成,是地球上________和
最富有生机的生态系统。 (2)陆地生态系统 ①自然生态系统
a.冻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组成简单。
稀疏 b.荒漠生态系统:植被________,植物种 类非常贫乏。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3.营养结构
(1)食物链: 营养关系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由于_____________而形 成的结构。 (2)食物网 食物链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许多___________相 互交错形成的更为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 ②作用:增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判一判
(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2)阳光、水、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 分(√) (3)蚯蚓等动物是消费者(×)
(4)草莓、蘑菇等是生产者(×)
(5)肉食动物在食物网中可能占有不止一个 营养级(√)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4.1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B 初级消费者
D 生产者
3、食物网具有这样的特征(
A 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
B 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
)
C 每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
D 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丁 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 庚 丙 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 戊 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据图 乙 分析回答: 己 甲 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戊 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丁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盐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 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丙 3、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捕食和竞争 4、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1)营养级
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
(2)营养级与消费级的关系
消费者营养级 = 消费级 + 1
植物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 大家熟悉的成语。你能据此写出 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吗?并注明各 生物的营养级。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植物
生产者
蝉
初级消费者
螳螂
次级消费者
森林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生 物 圈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植物: 香蒲、莲、睡莲、浮萍、金鱼藻等
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关系
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关系
生物圈和生态系统是紧密相关的概念,可以说生态系统是构成生物圈的组成部分。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的总和。
它包括了陆地、水域和大气层等各种生态系统。
生物圈中的生物相互依存,通过相互作用和循环过程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的一个单位,指的是一个特定区域内的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与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由生物体、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物质循环组成。
可以说,生物圈由各种生态系统组成,而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基本单位。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维持着生命的存在。
生物圈中的生物通过依赖和适应各种生态系统,实现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总之,生物圈是一个包含了各种生态系统的整体,而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特定单位。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生物圈和生态系统是生物学研究中关于地球上生命存在和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理论概念。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他们所处的环境的总和,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
而生态系统则是生物圈中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本文将详细探讨生物圈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各自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一、生物圈的定义和特征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整体,是地球表层上生命存在的空间范围。
它包括了从地球表面到大气层中的生物圈层和在海洋中的海洋生态系统。
生物圈由活体圈和非活体圈两部分组成,活体圈是指地球上存活着的生命体,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非活体圈则是指地球上的岩石、土壤、水体等非生物因素。
生物圈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生物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地球上其他圈层以及宇宙空间相互关联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其次,生物圈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其中生物种类、数量和分布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再次,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彼此之间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相互关系;最后,生物圈是一个脆弱的系统,许多生物种群数量减少或灭绝将对整个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二、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分类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生态学家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
自然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湿地、河流等;人工生态系统是在人的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如农田、城市公园、人工湖等。
生态系统由生物组成部分和非生物环境组成部分两部分构成。
生物组成部分包括原生生物、自养生物、异养生物等不同类别的生物群落,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和影响;非生物环境组成部分则包括水、空气、土壤、光照等各种非生物因素,它们为生物提供生存和繁殖的环境条件。
三、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和功能生物圈是由生态系统构成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的一个个组成单元。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知识点一 种 群1.种是生物分类等级的最小单位。
如桃树是生物的一个种,即一个物种。
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1)生物种群密度是描述生物种群数量的一种方法,即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地区,种群密度往往不相同。
种群密度=生物个体数单位面积或体积 (2)性别比例=雄性个体数雌性个体数(3)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新个体数。
出生率=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4)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死亡个体数。
死亡率=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5)种群出生率>死亡率时,种群的数量增加;反之数量减少。
种群中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相差很大。
所以种群动态变化与种群年龄结构关系极大。
知识点二 群 落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简称群落。
(1)一个区域内有一个群落。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在群落中,植物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2)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3)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
群落和种群的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与研究的需要而定。
【例】(2012·衢州)衢州市有许多风景名胜,下列自然景观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 .江山江郎山上的赤丹岩B .衢州烂柯山中所有松树C .开化古田山中所有生物D .龙游石窟中所有微生物【例】(2011·衢州)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俗称满江红)适于阴暗的环境生存,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鸭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红萍、水稻等植物属于生产者B .稻田中全部的有害昆虫属于一个种群C .有害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 .稻田中所有的红萍和鸭子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例】(2012·宁波)2012年2月16日,某县警方发现一村民关养着三只形似猫头鹰的受伤的动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知识点1. 族群的定义- 族群指的是生态学中相同物种的个体在同一地区共同生活的群体。
在一个族群中,个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2. 族群的结构- 族群的结构包括数量、密度和分布等方面。
- 族群数量指的是该族群中的个体数量。
- 族群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
- 族群分布指的是该族群在一定区域内的空间分布情况。
3. 族群的增长与减少- 族群的增长与减少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有关。
-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族群数量增加。
- 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迁入率小于迁出率时,族群数量减少。
4. 生态圈的概念- 生态圈指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总体。
- 生态圈包括生物圈和非生物圈两部分。
5. 生态圈的层次结构- 生态圈的层次结构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
- 个体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生态圈中个体数量的统计单位。
- 种群是同一物种个体的总体,是生态圈中物种数量的统计单位。
- 群落是由多个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是生态圈中群落数量的统计单位。
-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圈和非生物圈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体。
6. 生态圈的能量流动- 生态圈中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进行的。
- 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能量传递关系的链式结构。
- 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组成的复杂网络。
- 能量在生态圈中通过生物的摄食和代谢产生、传递和消耗。
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及举例
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及举例生物圈和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体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总和,是一个包含所有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的交互作用的整体。
生态系统是指在特定地理空间内,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
首先,我们来看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一个巨大系统,它包含了所有的生物和它们所居住的环境,包括大气、水体和陆地等。
生物圈的概念最早由俄罗斯地理学家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弗农诺夫于1926年提出。
生物圈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圈三个主要部分。
首先,大气圈是生物圈中最外部的部分,它包括了地球上的大气层,主要由各种气体组成,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大气圈的气候条件和气温变化对生物圈中的生物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水圈是包括地球上的水体在内的一个部分,它包括了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各种形式的水。
水是生物圈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维持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
最后,陆地圈是生物圈中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地球上的陆地和土壤。
陆地上的各种植被和动物都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土壤、气候和其他生物相互作用。
生物圈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这就是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通过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进行调节。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种形式。
自然生态系统是自然环境中存在的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的总和。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典型例子。
森林生态系统由树木、植被、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它们与土壤、水和气候等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提供栖息地给各种动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为植物提供营养等。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平衡维持了整个系统的稳定。
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通过干预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
例如,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的一个典型例子。
环境生态学导论
环境生态学导论
近几十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臭 氧层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同温层中 臭氧浓度呈减少趋势,地球上空出现 臭氧空洞,且臭氧空洞还在逐年扩大 。
第十八页,讲稿共七十三页哦
环境生态学导论
三、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多样性包括:
⑴ 生态系统多样性。 ⑵ 物种多样性。
⑶ 遗传多样性。其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最 重要,它是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保证。
吨。
第二十六页,讲稿共七十三页哦
环境生态学导论
同时,土壤养分流失后,进入江河湖海,引起水 体盐分含量增加,湖泊富营养化。据统计,世界 上100%的湖泊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富营养化的威
胁。据1978~1980年的调查结果,富营养化湖泊 占中国 湖泊总数的23.5%(占面积的40%),其中
江苏的太湖、安徽的巢湖,杭州的西湖、武汉的东 湖、南京的玄武湖等富养化现象较为严重。
厚,但直接构成植物气体环境的部分,只是下部 对流层,厚度约16km。大气中含有生命所必须的
物质,如CO2、O2等。大气圈中的O3层对整个地球
上的生物有保护作用,它的破坏会以多种方式深
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生态环境。首先,波长280~
320(UV-B)辐射量的增加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 影响。
第五页,讲稿共七十三页哦
环境生态学导论
2)水圈 指地球上所有的水体总和。地球上的水 域面积约为71%,淡水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匀
。此外,还有地下水、气态水和固态水。水是生 物所需营养物质的载体,水中溶解了各种化学物 质、各种溶盐、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物质等,为 植物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第六页,讲稿共七十三页哦
环境生态学导论
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时,水体会丧失 其使用价值,称为水污染。
生态系统生态学 重点
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一个生态复合体2.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3.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是指可持续改变的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以及生态系统的改变)4.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5.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指自养生物即无机营养性生物所进行的有机物的生产。
在—般生态系统中,光合成生物(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所进行的有机物生产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因此,一般也多指光合成生物的有机物的生产。
6.食物链(food chains)是表示物种之间的食物组成关系,在生态学中能代表物质和能量在物种之间转移流动的情况。
7.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把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有机体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营养级位顺序排列并绘制成图,其形似金字塔,故称生态金字塔或生态锥体。
8.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环境中各种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最后回到环境中,各种元素运动路线所包含着的活有机体的有机阶段和由各元素基本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无生命的阶段所组成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二、问答题1.试述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
2013年生物必修3课件:第四章第一节
【提示】
不一致。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
级,不占有消费者级别,而初级消费者是第
二营养级。
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自然荒漠生态系统 1.分类 形成草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 森林生态系统 _______________ 态系统 人工 农业生态系统 形成 城市生态系统
(2)生物成分
定位 范围 生产 最基本、最关键的 主要指各种_____植物 绿色 者 生物成分 消费 直接或间接以 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 生产者 _______为食 者 的各种动物 腐生细菌和真菌 分解 将动植物遗体、粪 主要是______________, 无机物 者 便等分解为_______ 还包括蚯蚓等生物
(4)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 减少,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 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5)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 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特别提醒 高中生物中的食物链,一般是指捕食食物链,它 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 分解者只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不能与动植 物之间形成捕食关系,所以它不参与(捕食)食物 链,不占营养级。
跟踪训练 以下可以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的分解者 B.一个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解析:选B。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相 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它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两部分内容。题中A、C、D三个选项只包括群落 中的一部分生物,因此,它们均不是生态系统。
水域生_______________ 海洋生态系统
地球的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地球的生物圈与生态系统地球作为我们生活的家园,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支持生命存在的区域,而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内各种生物和它们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之间密不可分,互为因果,共同维系着地球生命的存续。
一、生物圈的概念与组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能够生存和繁衍的全部生物及其栖息地的总和。
它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层,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生命体系。
生物圈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植物: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的生物群体,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了能量和氧气。
2. 动物:动物包括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飞行动物等各种生物类型。
它们与植物相互依存,构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小的生物体。
它们在分解有机物、循环元素和维护环境平衡等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同时也是许多微生物和生物之间的栖息地。
二、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类型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圈中的生物和它们所处环境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和能量传递的系统。
生态系统根据其所处的环境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和常见的生态系统之一。
森林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和资源。
2.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海洋中存在着多样的生物,包括浮游生物、鱼类、海藻等。
海洋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具有重要作用。
3. 湖泊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是由湖泊及其周围的水体、土壤和植物等组成。
湖泊生态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淡水资源,并且承载着众多生物的栖息和繁衍。
4. 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主要以草原植被为主体,同时也包括了多样的动物。
草原生态系统在维持土壤水源保持、水循环和碳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堂新坐标】2012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章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课件 苏教版必修3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 生物数量。 生物数量。
2.(2010·南阳质检 如图所示系统为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 . 南阳质检)如图所示系统为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南阳质检 如图所示系统为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中不正确的是( 中不正确的是 )
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哪些成分是必不可少的? 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哪些成分是必不可少的? 提示】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 【提示】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解者。
3.营养结构 . (1)食物链 食物链 概念: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由于__________而形成的结构 而形成的结构。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由于 营养关系 而形成的结构。 分类:主要有_____食物链 寄生 食物链和捕食食物链 食物链、 食物链和捕食食物链。 ②分类:主要有 腐生 食物链、_____食物链和捕食食物链。 营养级:处于食物链__________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③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2.生态系统的类型 .
比较 项目 类型 非生物 的物质 和能量
组成内容
作用 为生物提供物 质和能量, 质和能量,是 生物群落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 无机物→ 无机物→有机 光能、 物;光能、无 机化学能→ 机化学能→有 机化学能; 机化学能;为 消费者提供食 物和栖息场所
同化
地位
阳光、热能、 阳光、热能、 空气、水分、 空气、水分、 无机盐等 ①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 光合细菌、 ②光合细菌、 蓝藻; 蓝藻; ③化能合 成细菌
2.食物网的分析 . (1)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 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 如猫头 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 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 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鹰可能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分别占有第三、 五营养级。 鹰可能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分别占有第三、四、五营养级。这就是说 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2)在食物网中, 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 在食物网中, 在食物网中 如蜘蛛与青蛙,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合,如蜘蛛与青蛙,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3)在食物网中, 当某种生物因外来因素而大量增加时 , 一般除导致上 在食物网中, 在食物网中 当某种生物因外来因素而大量增加时, 一营养级生物减少,下一营养级生物增加外, 一营养级生物减少,下一营养级生物增加外,还会导致与其有竞争 关系的生物数量减少。 关系的生物数量减少。 (4)在食物网中, 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对另一种生物的影 在食物网中, 在食物网中 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生态学绪论
《生态学》第一讲
课上请跟上老师的上课思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下结合教材复习。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图1 2021年全球不同灾害类型发生频次与损失统计图
《生态学》第一讲
课上请跟上老师的上课思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下结合教材复习。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图2 1991-2020年全球自然灾害历史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与2021年对比(单位:亿美元)
人类环境问题按成因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 两类:
前者是指自然灾害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台风、 海啸、洪水、旱灾、沙尘暴、地方病等所造成的环境破 坏问题,这类问题在环境科学中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 origin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或第一环境问 题( primal environ - mental problem )。
《生态学》第一讲
课上请跟上老师的上课思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下结合教材复习。
环境问题的历史回顾
19世纪30年代以后,电机的产生、电能的利用以及汽车和飞机
相继问世,形成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人类进人了电气时代。人类对自 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因能源的大量消耗而达到了空前的程度。60年代 后,化学工业,尤其是有机化学工业的迅速崛起,合成了大量的化学 物质以替代某些天然物质,其中不少化学物质对人类及生物资源具有 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成为这个时期主要环境问题的根源。从20世纪 30年代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开始,震惊全世界的污染公害相继发生。 在工业发达的国家里,大气、水体、土壤以及农药、噪声和核辐射等 污染都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人类第一次感觉到了自然的生存安全 受到了挑战。
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产生
学 习 2. 理解生态学是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 目 标 3. 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过程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拟态
毒 蛇
毒蛇
表现得与环境不同,容易被发现, 且具警戒色的动物一般都具有潜在的伤 害性 毛 毛 虫
警戒色
典型例题
• [例1]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分别属 于 ( B ) A.群落和种群 C.种群和植被 B.种群和群落 D.群落和植被
[例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在草 鹿 狼多构成 (C) 的食物链中,如果狼被大量捕杀,则鹿的变化是 A.一直变多 B.先变多后变少 C.先变多后变少,再稳定 D.几乎不变
水圈大部:水面以下12千米
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全部的生物以及它所生活的 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4).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热量、水、 空气、矿物质等。 (2)生产者:绿色植物。 (3)消费者: (4)分解者:如细菌、真菌、腐食性动物蚯蚓。
(5).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 的一种联系。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往往有 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食物网 。
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蚂蚁、蜜蜂的现象 生物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
生物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 竞争、捕食
螳 螂
青 蛙
变 色 龙
蝴蝶
动物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以便捕食 或 躲避天敌, 从而适应环境
保护色
稚鸡 竹 节 虫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形或色斑,与 其他生物或周围环境非常相似的状态
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流动是物质和能量.
写出下面的一条食物链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草
第一 营养级兔ຫໍສະໝຸດ 第二 营养级狐第三 营养级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区别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区别一、空间区别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环”;而生物圈是生物活动形成的“面”。
生态系统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而生物圈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组成区别生态系统主要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其中:生产者为生态系统主要成分;无机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础;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其中生物群落的丰富度。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反作用于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既在适应环境,也在改变着周边环境的面貌,各种基础物质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甚至可以把一片荒凉的裸地变为水草丰美的绿洲。
生态系统各个成分的紧密联系,这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
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
三、存在条件区别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是非生物组成部分,包含阳光以及其它所有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水、无机盐、空气、有机质、岩石等。
阳光是绝大多数生态系统直接的能量来源,水、空气、无机盐与有机质都是生物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生态系统存在的基本条件:1、生产者。
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与光合细菌,它们都是自养生物,植物与光合细菌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细菌利用某些物质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比如,硝化细菌通过将氨氧化为硝酸盐的方式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苏教版生物第四章知识要点
苏教版生物第四章知识要点苏教版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知识要点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如图,冬天法国梧桐树落叶而松树不落叶,蛇和青蛙等动物会冬眠,燕子冬天南飞而春天北归等。
水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比较明显,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水分的多少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例如: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如右图所示,还能调节气候;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泄物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藻类植物迅速大量繁殖会形成赤潮等。
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二、生物群落的构成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金字塔:可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做能量金字塔。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 种群和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 甚至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有信息传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 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b. 概述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c. 概述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和消费者的关系。
d.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生物圈2.能力目标尝试结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3.情感目标a. 通过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辨证观点的教育。
b. 通过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三、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五、课时:3课时第1课时六、教学过程环节一:课程导入让学生回忆生命系统从个体到生物圈的结构层次相关知识,指出全球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研究生态系统入手,导入本节课题和学习目标。
环节二:讲授新课一、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展示蝗虫生活环境照片,同时提出问题:对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对它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呢?最后引出生态因子及分类(一)、生态因子1.概念: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2.分类非生物因子:光、温度、水等生物因子: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提问:温度如何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分布、生殖的;光照如何影响植物的分布,动物的习性;水分如何限制陆生生物的分布等等。
让学生们举出一些生活实例。
教师适当点评学生的交流并小结。
从同学们讨论的结果可看出,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和海拔高度以及其他生物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存都有一定的影响。
最后介绍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即任何生物的种群数量都会随某种生态因子的改变而改变。
说明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适应范围,高于或者低于这个范围都会限制其生长。
二、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从群落演替可以看出,一定区域无机环境的状况,决定哪些生物能够在这一区域定居和繁衍;生物群落的存在又改变着无机环境,说明生物与无机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生态系统概念: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被耕作的农田、一座城城市、一个村庄等都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讲述: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但在结构上具有许多共同点。
让学生观察分析课件“池塘生态系统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池塘中除了生物之外还有哪些成分?它们对这个生态系统是不可缺少的吗?问题2:哪些生物能够直接利用太阳能?其他生物又是如何获取能量的?问题3:动植物的尸体、粪便、残枝败叶最终到哪里去了?共同归纳总结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及其作用(1)非生物的成分:主要包括空气、水、矿物质、阳光、热能等,为生物提供了各种物质和能量,以及栖息场所。
(2)生物成分:动物、植物、微生物,按照其在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同,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a.生产者:自氧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包括化能合成细菌,如硝化细菌,能够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为生态系统主要成分,必不可少。
B.消费者:主要为动物,还包括某些寄生生物,依赖于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生存的,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的动物。
可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如P95图4—6。
c.分解者:主要为细菌、真菌,也包括蚯蚓、秃鹫等腐生动物,能够将动植物复杂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3.共同建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讲解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揭示生态系统为统一整体。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4)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环节三:【课堂练习】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②①D、③①④2.(2014海南卷)1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环节四:师生总结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课程导入回顾上节所学内容:1、生态因子2、生态系统的结构环节二:讲授新课一、食物链创设情景:教师演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录像资料,声形并茂地把学生的兴趣带人美妙的大自然中,欣赏一番草原的辽阔、物种的多样。
云淡风轻万缕情丝分画谱,鸟语花香千般惬意放诗怀。
遐想之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105页示意图讨论如下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箭头相连的生物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2.什么叫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有几条?3.什么叫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与食物网有何关系?学生活动:请四位同学上讲台,结合“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各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
草→兔→狐草→鼠→狐草→兔→鹰草→鼠→鹰师生讨论:首先教师对学生写出的食物链进行评价。
写出任意一条都可以,对写得快而准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写得慢和不对的,给以诱导启发,最终让同学们找全这四条简单的食物链。
然后,以其中一条简单食物链为例具体讨论。
如:草→兔→狐。
(1)箭头相连的两种生物间是什么关系?(吃与被吃、天敌关系、捕食关系) (2)一条链中,这种关系有何特点?(后一种生物以前一种生物为食,沿此链逐级递推,有序进行)(3)结合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填下表:(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总结:我们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
教师强调: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多条食物链,一条食物链有如下特点:①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是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②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叫营养级。
对某一动物而言,其营养级别不是固定不变的,但均为异养型的动物。
③每一条食物链均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中间的任何停顿性终结,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
④一条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⑤分解者不纳入食物链的环节。
⑥消费者的级别与营养级的级别具有不一至性。
⑦一种消费者可在同一食物网的不同食物链中占据多个营养级。
⑧两种消费者之间可以为捕食关系,也可为竞争关系,还可同时为捕食和竞争关系。
二:食物网教师设疑:请同学们认真分析课件“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并讨论如下问题:(1)该生态系统有几条食物链?(9条)(2)这些食物链之间有何关系?(各自独立又相互交叉)(3)什么是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总结:食物网中,某一生物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种群变化。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个体数量越大,其中的食物链就越多,食物网就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教师强调:在分析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及其中的食物链时应当注意如下几点:①同一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②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可能出现不同上的概念性重合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其结果不同,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判断的依据。
环节三:巩固练习[例1] 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B.消费者和分解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所有的生物成分[例2]兔子吃草,红狐吃免,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中,红狐所处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别依次是( )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例3] 表示一个生态系统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的是网状的复杂结构,这是由于( )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B.消费者不只以一种食物为食C.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失D.能量在各级营养级中逐渐递减环节四:师生总结板书设计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生态系统的成份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结构分解者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网教学反思:第3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课程导入回顾上节所学内容:列举食物链和食物网环节二:讲授新课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类型学生阅读课本P96页,找出生态系统的类型,讨论展示,师生共同归纳。
1、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1)自然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2)陆地生态系统包括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等(3)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4)人工生态系统包括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二)生物圈(1)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合。
(2)范围: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大气圈下层强调:第一,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第二,生物圈是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是高度复杂而有序的系统,而不是松散无序的集合体。
第三,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是不断变化的,并且不断趋向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环节三:课堂练习1.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环境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要是指绿色植物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属于第一营养级D.都是异养生物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5.某生态系统地处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这个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