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及其预期的问题

合集下载

中国通货膨胀率预测

中国通货膨胀率预测

中国通货膨胀率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货膨胀一直是国内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

通货膨胀率对于货币政策制定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准确预测通货膨胀率对于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和稳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因素、货币政策和国际经济环境等多个维度,对中国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测和分析。

首先,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对通货膨胀率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近年来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此外,GDP增速、劳动力市场、贸易平衡等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根据过去的经济数据和经济趋势,我们可以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步稳定,国内需求增长缓慢,从而对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压制作用。

其次,货币政策也是影响通货膨胀率的重要因素。

中国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

通常情况下,央行会通过紧缩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而扩张货币政策则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当前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相对宽松,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经济增长,但在未来也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我们预测未来中国央行将适时收紧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的风险。

此外,国际经济环境也会对中国的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等都会对中国经济、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

近年来,全球贸易形势不稳定,国际市场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增加,这对中国的出口和价格稳定造成了一定挑战。

我们预测未来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将仍然存在,这可能会对中国通货膨胀率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中国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增强经济自主创新能力,以减少对国际经济环境的依赖,并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们将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通货膨胀率预测如下:在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货币政策适度收紧和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通货膨胀率预计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中央政府将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保持通货膨胀率在合理区间内。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摘要】本文根据近两年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治理通货膨胀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通货膨胀,原因,对策一、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指“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不断增大而导致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即cpi指标长期的、持续的超过3%的警戒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类上涨4.8%,非食品类上涨1.6%。

据了解,这是近三年来的低位。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新一轮通胀压力逐步显现,当年全年cpi同比上涨3.3%;2011年通胀压力进一步显现,全年cpi同比上涨5.4%;进入2012年后,我国物价水平进入明显的下行通道,1月同比涨幅为4.5%,是全年的最高值,此后逐步下行,下半年以来均在2%上下小幅波动。

国家统计局表示,12月份cpi涨幅扩大,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特别是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的。

1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2%,比11月份的涨幅扩大1.2个百分点,约占cpi同比总涨幅的54.8%。

当中,蔬菜价格同比上涨14.8%,上涨最高的地区涨幅达到40.8%。

猪肉价格虽然仍低于上年同月,但降幅在缩小,比11月份缩小5.3个百分点。

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加之春节临近,部分鲜活食品价格可能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

春节过后,随着天气逐渐转暖,鲜活食品价格上涨压力估计会有所减弱。

去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外需不足,同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总需求收缩使物价涨幅较快回落,在此背景下全年cpi回落到2.7%,显示我国总体通胀压力减缓。

尽管如此,从2010年至今的通货膨胀问题一直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首要关注问题。

本文从近两年的宏观数据入手,深入剖析影响我国通胀的构成要素,并根据理论研究学习,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二、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第一,需求拉动。

新周期下的中国经济滞胀和各种压力

新周期下的中国经济滞胀和各种压力

新周期下的中国经济滞胀和各种压力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多年里,一直以强劲的增长势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趋紧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新周期下的中国经济面临各种压力。

其中,经济滞胀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究新周期下中国经济的滞胀问题以及相关的压力。

一、宏观经济压力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环境趋紧,中国经济也不例外。

随着国内宏观经济面临的压力逐步加大,物价上涨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通货膨胀的风险日益加大。

银行信贷投放过度、资产泡沫、资本市场过热等因素都对通货膨胀产生了不利影响。

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压力。

与此同时,美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利率也不断上升,这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资金外流的风险。

二、城市化压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猛。

然而,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压力也随之增大,这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压力。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房地产市场过热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给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三、环境压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污染和资源的限制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缓环境压力,例如加强环境保护法规、刺激清洁能源发展等。

但环境问题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困难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合力解决。

四、人口压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也在发生改变,老龄化现象逐渐加剧,人口数量不断减少,这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压力。

未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总之,新周期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多种压力和挑战。

必须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同时,需要采取政策措施,应对宏观经济压力和城市化、环境、人口等压力,确保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健发展。

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优秀范文五篇]

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优秀范文五篇]

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2010级机械设计及制造二班皇甫青筠1010211212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我觉得要想了解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就应该首先明白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般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它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

通货膨胀是一个向来被经济学家关注的词。

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这个过程涉及破坏经济过程的所有隐藏经济法则的力量,并以绝大多数无法诊断的方式进行。

那我们国家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呢?造成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一)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胀1.2010年11月,美联储继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宣布推出第二轮货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计划让美联储在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美联储同时宣布,将在之后的各月中逐步实施这一计划,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

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的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会使全球再次面临流动性泛滥的冲击,我国自然也不能避免。

为刺激本国经济,缓解债务危机,美国实施这一货币政策等于开动起印钞机,其中一部分钞票用于购买中国的产品或在中国进行投资。

大量美元流入中国,银行、企业、居民都不愿持有美元,在市场上卖给中央银行,同时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进行对冲,央行购汇,就要向市场吐出相当数量的人民币,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2.85万亿美元,央行吐出了将近20万亿人民币。

而由于量化宽松、零利率的政策,增加的外汇储备再投资美国资产,投资经营和保值增值难度也越来越大。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通货膨胀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而且会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本文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控制措施,旨在深入了解中国通货膨胀的情况。

一、原因分析1.货币发行量过大近年来,人民币的发行量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长成为通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金融机构对贷款需求的增加,央行不得不增加货币供应,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

2.资产价格上涨资产价格上涨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通过投资房地产等资产,资产价格的不断上涨也会带来经济统计上的通货膨胀。

3.进口价格上涨随着国际原物料价格上涨,中国的大量产业原材料需要进口,这使得进口价格上涨,随之产生的成本上涨也将进一步推高物价,导致通货膨胀。

二、影响分析1.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使得人们生活成本的增加,失去购买力,生产企业成本上升,对国内大多数企业和家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将导致货币贬值,这会在一些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加大资金的风险,投资者将面临未来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压力。

3.社会稳定性降低通货膨胀会导致社会稳定性降低,许多人生活压力加大,很多家庭会选择更努力地工作,而这也将导致社会不公与犯罪的增加,给社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三、控制措施1.抑制过度增长的货币供应抑制通货膨胀的最好方法是抑制货币供应,控制货币流通,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避免产生过度的通货膨胀。

2.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价格的监管和管理,控制生产成本,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平衡发展,让市场经济得到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状况。

3.适当提高利率适当提高利率可以增加货币的成本,促使人们更加理性地购买,避免过度消费倾向,降低生产成本,抑制通货膨胀。

四、总结综上所述,通货膨胀不仅影响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而且令人忧虑。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必须控制的重要问题。

中国通货膨胀现状、原因、处理措施

中国通货膨胀现状、原因、处理措施

中国的通货膨胀以及应对措施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的永恒主题之一。

通货膨胀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还关系到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的稳定,因此研究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简略介绍通货膨胀同时、还将进一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此外,本文将对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就业水平的对策提出建议。

Inflation is one of the eternal themes of macroeconomics. As a monetary policy of our government, Infla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sustainable stability,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household living standard and social stability, so the rise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inflation also, will also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infl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impact on the economy. In addition, the paper will be to curb inflation, improve employment levels of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关键词:经济;通货膨胀;影响;解决economic; inflation; influence; solve通货膨胀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货币银行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一、建国初期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基本原因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滥发金元券,采取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用发行贷币的办法搜刮民财打内战,维持其统治。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仍然上涨的基本原因。

另一方面,在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人民币的最初一年里,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人民政府的财政支出、军费支出大增;而且生产又因为战争遭到破坏,少数不法分子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新中国人民政府正确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统一财经工作,整顿经济秩序,打击不法商贩,尽快组织恢复生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制止了持续了长达十二年之久的通货膨胀。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通货膨胀1、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50年代,由于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195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刮“共产风”和“浮夸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瞎指挥,追求不可能实现的高指标,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生产连续下降,财政出现虚收实支。

1958年到1960年,财政累计赤字高达169、4亿元。

银行系统采取“全额信贷”,需要多少,贷多少,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贷,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都可以贷。

出现指山买柴,指水买鱼,划地为矿的怪现象。

基建规模过大,财政连年赤字,导致银行信用大膨胀。

政府采取纠正“左”的错误思想的政策,并实施“调整经济比例,压缩基建战线,控制贷币投放”的经济方针,通货膨胀很快得到治理。

具体采取的措施是:⑴大力压缩预算内、预算外基本建设投资规模;⑵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措施;⑶大量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⑷严格控制财政管理,压缩财政支出;⑸控制贷币发行,组织回笼贷币。

一直到1963年,国民经济有所好转,物价有所回落,经济秩序基本恢复。

2、“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通货膨胀:这个时期属于“隐蔽性通货膨胀”虽然物价很稳定,贷币发行增长比例不是很大,但商品供应匮乏,上百种商品采取凭票限量供应,实际的黑市价格往往高于国营价好多倍,再加上经济建设中“左”的思想影响,使基建战线拉的过长,财政年连续赤字,贷币流通再次出现大的波动,直到改革开放前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善。

关于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及其管理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及其管理问题的思考

就是 管理 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的概念 在西
方经济理论中早已提出 ,但是将其引入通
前购买等行为 ,这样会加
速物价 的上涨 。比如 ,如
货膨 胀研 究是 2 0 世纪 6 0 年代之后 的事情。
我 国到 2 0世纪 8 0年代后期通胀的预 期理
果消费者和投资者认为某
些产 品和资产 ( 地产 、股
接近零 。
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 ,做 出对未来通
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 ,从而形成通货
膨胀预期。而管理好通货膨胀的关键因素
发生的情况下 ,由于通胀预期 的作用 ,公 众会产 生一种恐慌心 理 ,担心 物价再一次
上涨 ,也会采取涨价和提
1 2 0 1 0 0 8 0 6 0 4 0 2 O
存款利率 ,就会将存款从
银行取 出,去购买这些产 品或资产 ,以达 到保值 或
图1 2 00 7 — 2 01 1年我 国的 消费者 信心 指数 、预期 指数 和 满 意 度 指 数
通 货 膨 胀 预 期 的影 响
( 一) 通货膨胀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对冲通胀 的 目的。
( 四 )通 货 膨 胀 预 期 对 政 府 政 策 的 影 响
( 三) 通 货膨胀预期对物价 的影 响 我 国历 次物 价上涨过程 当中,特别是 1 9 8 8年测算通货膨胀 的时候 ,有 1 0个百 分 点是 因为预期所决定的。在通货膨胀 已
不 同周 期 通货 膨 胀 的成 因 、 影 响及 对 策
( 一) 第 一 次 通 胀 周 期 :1 9 7 9 — 1 9 8 3 年
泡沫 , 进而从中获利。如图 1 所示, 从中可 以看到消费者心 理。从统计的我国 2 0 0 7 —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一、通货膨胀的概论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通货膨胀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第二,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生产的增长,如果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增加的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第三,美国经济学家莱德勒和泊金对通货膨胀下了定义: 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

简单地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

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价格。

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个国家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

如果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膨胀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起我国CPI和PPI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2009年出现负增长,7月,CPI、PPI当月同比增幅分别降到-1.8%和-8.2%。

然而,从2009年底开始,CPI和PPI由负转正,并且一路走高。

2011年7月CPI 同比增长6.5%,创37个月新高,PPI同比增长7.5%,创34个月新高。

2011年8月至今,CPI、PPI当月同比增幅均呈下降且趋于平缓的趋势(如图1、图2)。

由此可见,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一直处于波动状态。

图1 2008-2012年CPI当月同比增幅图22008-2012年PPI当月同比增幅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三、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影响。

因此,对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不仅要考虑到国内因素,还要考虑到当前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国际因素。

(一)货币超经济发行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由于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增加的速度造成的。

论通货膨胀预期及其对策

论通货膨胀预期及其对策

论通货膨胀预期及其对策内容摘要:本文通过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对通货膨胀预期这一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通货膨胀预期的定义指标以及产生原因,从本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一些管理建议, 希望运用数量型工具,理顺相关价格工具,注重总量调控.增强货币政策针对性,加强结构调控,以加强对其的管理。

关键词: 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预期的定义通货膨胀预期指公众对后一段时期内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及其幅度大小的事前估计。

预期行为本身具有主观性,但人们进行预期所依据的却是客观事实。

影响或决定人们预期的因素有:过去一段时期中物价总水平变动的情况和发展趋势;整个经济发展变动的趋势;政府所宣布的将要执行的各种经济政策,主要是物价和货币政策;政府遵守诺言、贯彻政策的可信程度等。

在通货膨胀预期中充分考虑政府政策的作用是现代预期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通货膨胀预期的指标通货膨胀预期是经济中消费者对未来不确定的通货膨胀的判断,即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实际通货膨胀的估计。

虽然通货膨胀预期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心理概念,但是其却能通过自我加强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最终将预期转化为现实。

因此,合理估计并管理通货膨胀预期是央行的重要目标之一。

由于通货膨胀预期是一个尚未实现并且不一定会准确实现的抽象概念,选择何种指标对其进行衡量便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建立通货膨胀预期,实际通货膨胀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方面,菲利普斯曲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通货膨胀预期是否会调整,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形式和长期形式。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假设通货膨胀预期固定,通货膨胀率与产出缺口之间呈现同向变化。

而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中,通货膨胀预期会根据经济形势进行调整,因此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率的绝对值之间没有关系,而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因此,通过考察产出缺口与实际通货膨胀率及其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以间接得出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化情况。

根据粮食价格的超调假说,也有学者认为存在通货膨胀预期时,粮食价格会先于工业品价格上涨,因此粮价波动可以看作是对通货膨胀预期的衡量。

对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考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相对于实际需求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对我国通货膨胀问题进行思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分析。

在宏观层面,我们可以从货币政策、经济结构、国际经济环境等方面探讨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对策。

在微观层面,我们可以从个人消费行为、企业经营策略等角度思考如何应对通货膨胀。

首先,从宏观层面考虑,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形成和发展,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

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决定了通货膨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如果货币政策宽松过度,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因此,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

此外,经济结构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可以促进生产力提升,减少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同时,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加强对外贸易的监管,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其次,从微观层面思考,个人消费行为和企业经营策略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在面对通货膨胀时,个人可以适当调整自身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提高消费理性和选择。

合理规划个人收支,克制过度消费的欲望,可以减缓通货膨胀对个人经济的冲击。

同时,企业在面对通货膨胀时,应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价格策略和供给结构,提高竞争力。

通过管理成本、提高效率等措施,企业可以在通货膨胀面前保持稳定的经营。

在应对通货膨胀问题时,还需要提高人们对通货膨胀的认知水平和风险意识。

只有充分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和危害,才能更好地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挑战。

政府和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通货膨胀的知晓率。

同时,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也应加强风险管理,避免财产受到通货膨胀的侵蚀。

综上所述,对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考需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分析。

在宏观层面,应注重货币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同时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在微观层面,个人和企业应合理调整消费行为和经营策略,提高消费理性和选择能力。

浅析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

浅析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

浅析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一、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状况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普遍的物价上涨问题日益显现。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

现在中国通过贸易和资本流动项目,对国际的影响越来越大。

尤其是中国的近邻,比如韩国这样一些国家,它们的出口很大一部分是面向中国,中国的总需求一上升,韩国的出口就增加。

尤其是在2008年年底2009年年初,韩国出口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欧洲等经济都不行了,2010通货膨胀只有中国很快恢复,带动了韩国出口的增加。

同样,如果中国出现紧缩,它们的出口也马上就会受到影响。

这就像中国过去总谈到美国经济指标一样。

因为美国是一个大国,对全球都有影响,美国的经济直接影响到中国下一步的出口。

另外,中国现在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对国际上大商品价格也有影响。

如果一些需求变化比较突然,马上就会引起国际上期货市场大幅度起落。

首先,通货膨胀和名义总需求有密切的关系。

这点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也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假定。

但是,货币数量和总需求有多大的关系,就不一定了。

我们现在只能说在中国,至少到目前为止,货币数量仍然是决定也是预测总需求的一个最主要的甚至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惟一主要的因素,其他的因素跟这个比起来都相对不重要,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在中国,2010通货膨胀企业融资里到目前为止银行贷款还是绝大部分,除了公布的银行贷款,2009年有9万多亿元,还有理财产品,也差不多有10万亿元。

至于其它的,就主要是股市融资了,2009年企业在股市的融资量虽然比较大,估计也就只有2、3千亿元,跟银行贷款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上的东西。

从家庭的角度看,中国城镇家庭原来的主要财产就是银行存款,其他的相对而言很少。

2010通货膨胀房产原来是单位分房,不算家庭财产。

股市现在虽然已经上升得很快,但是绝对的比例还不高,尤其跟美国比还低得很厉害。

按这个情况来讲,在中国,货币问题就比美国重要得多。

其次,货币数量和总需求的经济关系。

我们说简单的货币需求函数,货币的数量表现为用G D P来度量的实际经济浮动水平、价格水平、利率等变量的函数。

最新通货膨胀的现象和原因

最新通货膨胀的现象和原因

最新通货膨胀的现象和原因当前,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着通货膨胀的问题,而最新的通货膨胀现象主要表现在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和经济不稳定等方面。

究其原因,主要有货币供应过多、需求上升和供给短缺等方面。

首先,货币供应过多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几年来,各国央行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增加市场流动性,但随之而来的是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风险。

当央行过度印钞或降低利率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就会急剧增加,导致货币贬值,同时物价也跟着上涨。

其次,需求上升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

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人们的消费水平和需求不断提高,当人们的购买力增加时,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供需失衡导致的物价上涨,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现象。

特别是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中产阶级崛起等因素,都导致了总体需求的迅速增加,进而引发了通货膨胀问题。

第三,供给短缺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

当供给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时,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就会上涨。

这种供需不平衡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政府限制、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引起的。

比如,如果农作物受到洪涝、干旱或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供给不足,价格就会上涨。

同样,由于能源价格的增加和供应紧张,能源类产品价格也会上涨。

需要指出的是,在通货膨胀现象中,尤其是最新的通货膨胀现象中,各国之间存在差异。

一方面,一些国家由于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的不同,通货膨胀的程度和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在稳定物价方面较成功,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更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

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通货膨胀问题进一步恶化。

其次,政府可以采取适度控制物价的措施,限制价格的上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此外,政府还可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高供给能力,缓解供需不平衡,从而稳定物价。

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征、成因及其对策

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征、成因及其对策
持 连 续 两 年 1 %以 上 的 增 长 , 会 因 此 在 四至 五 个 季 度 以后 0 都
引 发 严 重 的 通 货 膨 胀 。在 目前 的 经 济 周期 中 , 国 经 济 已 经 中
保 持 了 连 续 四年 1 %以 上 的 增 速 , 上 地 方 政 府 主导 的遍 布 0 加
( 国地 质 大 学 地球 科 学 与 资 源学 院 , 京 10 8 ) 中 北 0 0 3
摘 要 : 着我 国 经济 已连 续 四 年 以超 过 1%的 速 度 高 速 增 长 , 一 轮 通 货 膨 胀 的 压 力正 在 加 大 。此 轮 通 货 膨 随 O 新
胀 基 本 特征 为 : 际总 需 求 大 于 实际 总 供 给 ; 外 贸顺 差 和 国 外 资本 流 入 影 响 , 民 币供 给 呈 现 被 动 扩 张局 面 ; 游 实 受 人 上 产 业 波 动 大 于 下 游 产 业价 格 波 动 。其 形 成 原 因是 : 动 性 过 剩 推 动 商品 、 产价 格 上 涨 ; 贷 规 模 扩 张 过 快 过 猛 。鉴 流 资 信 于此 , 们 应 采 取 稳 中从 紧的 货 币政 策 、 健 紧 缩 的财 政 政 策和 控 制 投 资规 模 的宏 观 行 政 政 策 。 我 稳
通 胀 压 力进 一 步加 大 。无 论 是 凯 思 斯 主义 的货 币需 求 概 念 , 还
是费 里 德 紧 的 货 币需 求理 论 都 表 明 ,货 币流 动 速 度 具 有顺 经
济周 期 变 动 的 特 征 。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于 金 融 资 产 种 类 由 的缺 乏 和 经 济 货 币 化 程 度 相 对 较 低 ,货 币 流 通 速 度 到 2 0 03 年 为 止 一 直 保 持 持 续 下 降 的 格 局 , 是 到 了 2 0 、0 5年 这 但 0420

中国通货膨胀现状和原因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现状和原因分析

1绪论1.1通货膨胀,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 因货币供应大于货币实际需求, 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应,导致货币贬值, 而引起旳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应(供远小于求)。

1.2其实通货膨胀旳概念在经济学上历来就争议不断, 许多学派从供需、成本和国际经济体系角度解释, 引申出需求拉动通胀、成本推动通胀、构造性通胀和输入性通胀。

有关通货膨胀, 经济学术界有两种见解, 主流旳见解, 可见之于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给通货膨胀所下旳定义:“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旳上涨。

今天, 我们用价格指数, 也即成千上万产品旳加权平均价格来计量通货膨胀。

”简朴地说, 通货膨胀等于价格总水平旳上涨。

若年物价总水平上涨3%, 一般就被觉得存在温和通货膨胀。

从技术上, 专家们倾向于关注CPI、PPI等等指标。

有关通货膨胀旳另一种见解, 说来很简朴:通货膨胀是一种纯正旳货币现象。

现代各国都实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旳制度, 因而可以说, 仅从中央银行旳角度观测货币现象, 还是可以得出诸多可信旳结论。

所谓通货膨胀, 从技术意义上说, 就是中央银行发行了太多旳货币, 经济体中流通旳货币太多了。

1.3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3.1选题背景通货膨胀悄然来临, 影响着人民生活旳各个方面。

, 仍然是一种继续通胀上行旳时代, 没有最高, 只有更高。

回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旳五次通胀, 寻找通胀旳因素, 陈述通胀旳危害, 摸索治理通胀旳对策措施。

参照文献[1] 李为民, 试论通货膨胀旳成因[J], 贵州十年改革回忆与摸索, , (10).[2] 陶守梅, 近期我国通货膨胀旳成因及对策[J], 中国高新技术公司, , (2).[3] 许善达, 本轮通货膨胀旳特点和应对之策[Z], 经济界, , (3).一、通货膨胀旳含义及种类通货膨胀是指所有社会商品和劳务旳一般价格水平或平均价格水平旳持续上升。

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旳商品和劳务旳量呈持续下降局面。

浅论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及治理措施

浅论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及治理措施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如同孪生兄弟,经济发展越快,通货膨胀也越严重。

因此,为了探究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从成本因素、货币因素、需求拉动因素和外部输入因素四个因素与通货膨胀进行相关度分析,找出与通货膨胀相关的几个因素,从而相对应地提出治理措施[1]。

关键词:通货膨胀;形成因素;治理措施目录一、引言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价格指数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和GDP缩减指数,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消费者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的出现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注意和广泛争论,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新一轮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上。

理论上,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我国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需求拉动的原因,也有成本推动的原因,还有结构性原因[2]。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需求拉动因素主要来自于对于粮食和肉禽等的消费需求,以及外汇占款、投资泡沫、资产泡沫所导致的强劲货币需求[3]。

成本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于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物价水平总体走高。

价格的结构性上涨主要是国内猪肉和粮食等价格和国际粮食价格普遍上涨,带动国内食品价格上涨。

目前对于上述产生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的程度和重要性还不清楚,而不同类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政策是不同的。

因此,有必要在归纳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定量分析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二、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形成的背景及原因(一)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形成的背景1、形成背景自纸币产生以来,通货膨胀就成为社会发展中反复出现的经济现象,表现为一段时期内物价总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特别是2011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加大,本文以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为研究主题,对目前所面临的各个方面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通货膨胀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通货膨胀;cpi;对策研究一、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增强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

国际上衡量通货膨胀的三个主要指标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零售物价指数(rpi)。

在我国,公众多使用cpi指数来观察通货膨胀程度,国外许多国家使用核心cpi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

本文主要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分析,该指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2007年以来,被人们认可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如cpi、ppi、rpi、gdp紧缩系数都出现了上涨。

仅以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cpi 数据来看,2011年3月份,cpi同比增速均值为5.2%,较2月份的4.9%有所提高。

3月cpi同比增速预期最高值为5.7%,最低值为4.2%,预期中值为5.2%。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

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6%;食品价格上涨11.7%,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

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6%,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4.0%,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6%,居住价格同比上涨5.8%。

2024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2024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2024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思考通货膨胀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我们必须正视它,认真分析通货膨胀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

一、通货膨胀的表现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所谓普遍,是指通货膨胀不是指某种或某类商品及劳务价格的上升,而是价格的总水平上升;所谓持续,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而不是价格水平的暂时上升或从长期下降中的偶然回升。

通货膨胀一般表现为: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货币不断贬值,同时,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也持续上升,购买力持续下降,货币价值降低,物价持续上涨。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通货膨胀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需求拉上。

这是指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其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

成本推进。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来自供给方面的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输入型。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汇率所致)。

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开放型经济的联系甚为密切,开放的程度越高,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越容易实现。

根据输入品的不同,输入型通货膨胀可以划分为:第一,资源性输入型通货膨胀。

发生在世界性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借助于国际价格机制的传导,引起国内物价的上涨。

第二,货币性输入型通货膨胀。

因国际货币危机爆发,一方面,危机国货币大幅度贬值,以危机国货币标价的商品价格会大幅度上涨;另一方面,为了摆脱危机,维持汇率稳定,危机国会大量抛售外汇,由此引起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的严重失衡和汇价的暴跌,如此国际市场的大量外汇会进入国内,导致本币投放过多,物价上涨。

关于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问题

关于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问题

题。 本 文 正 是 要 深 入 探 究 次 贷 危 机 以来 , 我 国通 货 膨 胀 问题 的
产 生原 因, 为 当前 乃 至 未 来 我 国 防 范 通 货 膨 胀 风 险 、 管 理 通 货 膨 胀水 平 提 供借 鉴 。 次贷 危 机 后 我 国 的通 货 膨 胀 问题 , 既 有 外
1 通 货 膨 胀 成 因 的理 论 研 究
关 于 通 货 膨 胀 本 质 上 是 当一 个 经 济 中 的 大 多 数 商 品 和 劳
务 的价 格 连 续 在 一 段 时 间 内普 遍 上 涨 时 . 宏 观 经 济 学 就 称 这 个 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 关 于 通 货 膨 胀 的形 成 机 理 , 不 同 经 济 学 派 的 理 论 之 间 差 别 较大 , 主要包括需求拉动 、 成本推动 、 货币主义 、 结构 主义 、 理 性
技 经济 市 场
关 于 我 国通 货 膨 胀 的成 因及 其治 理 问题
聂 倩
f 河 南 大学经 济 学院 , 河 南 开封 4 7 5 0 0 0 )
摘 要 : 2 0 0 7年 以来 , 我 国经 历 了两 轮 通 货 膨 胀 , 给 我 国 经济 发 展 造 成 严 峻 挑 战 , 科 学 地 分 析 通 货 膨 胀 的产 生 原 因对 有 效 治 理 我 国通 货 膨 胀 意 义 重 大 。 本 文 先 从 理 论 层 面 对 我 国 通 货 膨 胀 成 因 进 行 分 析 ,在 理 论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本 文 重 点 通 过 V A R Z方法对 变 式的 G o r d o n三 角 模 型 进 行 实 证 研 究。 实 证 结 果 显 示 : 通胀预期对通胀水平的影响最强, 我 国 扩 张 性 的 财 政 政 策 和 较 宽 松 的 货 币政 策 是 导 致通 货 膨 胀 的 重 要原 因 , 外部 冲 击 虽 然 没有 内部 冲 击 影 响 程 度 大 、 但 同 样 不 容 忽视 。 根 据 理论 和 实 证 分 析 结 果 , 本 文 最 后 为 我 国 治 理 通 货膨 胀 提 出 相 应 的政 策建 议 。 关键词 : 通货膨胀; 内部 冲 击 ; 外部冲击; 通 胀预 期

2023通货膨胀率变化

2023通货膨胀率变化

2023通货膨胀率变化简介本文档旨在分析并预测2023年的通货膨胀情况。

根据当前的经济指标和相关数据,我们将探讨通货膨胀可能面临的因素和变化。

经济背景在了解2023年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之前,有必要了解当前的经济背景。

目前,全球经济正在经历复苏过程,许多国家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些措施可能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影响因素以下是可能影响2023年通货膨胀率变化的一些因素:1. 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如果央行采取放松政策,如降低利率或增加货币供应量,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相反,央行收紧政策可能会控制通货膨胀。

2. 市场需求与供应:供求关系在通货膨胀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市场需求大于供应,价格可能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如果供应过剩,价格可能下降,通货膨胀率可能较低。

3.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状况也可以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如果劳动力市场紧缩,劳动力成本可能上涨,进而推高产品价格和通货膨胀。

相反,如果劳动力市场过剩,劳动力成本可能下降,通货膨胀率可能较低。

4. 外部影响:全球经济情况、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对通货膨胀率变化产生影响。

例如,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而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可能对通货膨胀率造成不确定性。

预测与展望根据目前的数据和趋势,我们预测2023年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会有所上升。

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强劲,许多国家正逐渐恢复经济活动。

此外,政府对经济的刺激措施以及货币政策的放宽也可能对通货膨胀造成一定影响。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

全球经济还面临疫情的不确定性,国际可能进一步加剧。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导致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与预测有所不同。

总结2023年的通货膨胀率变化可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货币政策、市场供求、劳动力市场和外部环境。

我们预测通货膨胀率可能有所上升,但也需要注意到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 第27卷 第5期・62・关于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及其预期的问题高川茏,李树霞(章丘市林业局,山东 章丘 2502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已连续四年以超过10%的速度高速增长,特别是2009年二季度以来,经济界有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越来越强,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压力正在加大,已经给现实经济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将从通及其预期的界定、成员、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通胀;市场需求;供给;货币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40(2010)05-0062-02一、通胀界定及其宏观管理的数量目标在经济学中,虽然通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但是对它的定义、测度指标和数量范围,还没有明确而统一的解释。

在西方,通常认为,通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一贯的和可以觉察到的增长”(爱德华?夏皮罗《宏观经济分析》第60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对于这一解释,我们需要强调:通胀不等同于部分物价调整,更不等同于资本价格变动。

世界各国几乎都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测度通胀水平,测度的最优目标也不是CPI趋近零,更不是越低越好。

正如美国克林顿时代的财长萨默斯所说:“最优通货膨胀率肯定是正的,或许高达2%或3%。

”我们赞成在宏观管理中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但是必须有明确的数量目标。

在中国经济保持9%以上增长速度的情况下,CPI的调控目标应该定在3%--5%的范围内,不能低于3%,也不能高于5%。

低于3%,经济就没有活力,企业家会因为产品价格低而不愿意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消费者也会因为预期物价进一步下降而不扩大消费。

当然,通胀率高于5%,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也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对于CPI,我们主张通过宏观管理保证不低于3%、不超过5%。

二、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一)流动性过剩引起。

高资本回报率推动下的外资涌入以及贸易顺差的持续攀升,使得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在稳定人民币汇率避免人民币升值过于迅速的目标下,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被迫迅速扩张,导致了中国持续的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推动价格上涨,带来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值的重估。

近几年,流动性过剩主要来自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此举是为了在面对日益庞大的经常账户及资本账户盈余时,能够控制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为了保持物价稳定、遏制资产泡沫,中央银行已经采取了大规模的对冲措施以吸干过多的流动性。

随着对冲流动性的成功,中国的金融系统仍充斥着过多的流动资金;否则,资产价格不会飙升,通货膨胀应被驯服,投资增长率应该下降。

那么,过多的流动资金从哪里来。

答案就在于流动性过剩不仅是一个货币供给的问题,在特殊的情况下,资金需求也可以成为流动性过剩的推动力。

即使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流动性过剩也能由货币需求的减少而出现。

随着流动性过剩资金的大量涌入股票市场,中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在不断攀升,中国的两个证券交易所的资本总额已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增长了一倍多,资本总额与GDP的比率已超过100%。

毫无疑问,中国的资产泡沫已非常严重。

(二)资产重估推动信贷扩张,信贷扩张放大总需求。

在我国这一轮通货膨胀中,银行信贷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

一方面资产价格重估和上涨使得企业进行抵押融资的能力大为增强,促使银行信贷扩张,而银行信贷的扩张又将进一步加剧投机需求,推动股票、房地产等价格的上升,形成资产价格上涨和银行信贷扩张的相互推动格局,并且形成了通货膨胀与资产泡沫之间的共生关系。

从数据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幅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并且储蓄存款量巨大。

中国的M2与GDP的比例高达160%以上,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就38万亿元存款相对于总额8万亿元的流通股而言,储蓄存款由银行转入证交所推高股价的潜力巨大,不断涌入到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阻碍了对投资的理性估值。

(三)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与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导致的通胀压力。

首先,存在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压力。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下游产品价格涨幅。

由于各种原因,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一直受到阻碍。

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特别是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累积到一定程度时,这种传导必然会发生,从而形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压力。

其次,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也形成了通胀压力。

2003年以来,我国GDP速度一直在10%以上,而且呈逐年加快的趋势。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某些经济结构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愈趋严重。

在这样的状(下转第69页)作者简介:高川茏(1966-),山东省章丘市林业局会计师。

品,有着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属性,让人觉得这两种属性同于财富的各种表现新形势,甚至将二者混淆起来。

其次,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的价值,对商品购买者来说,有意义的是商品的财富(使用价值)。

当商品生产者要获得商品的价值时,只有将商品与需要它的购买者进行交换,才能获得商品的价值。

在商品生产者获得商品价值的时候,商品的使用者获得了相应商品所代表的财富。

商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不可能同时拥有价值和财富,二者在这里具有不同一性,它们是商品属性的两个方面。

商品的生产者只能获得价值的同时让渡其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者只能在其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后让渡商品的价值。

再有,财富创造的范畴广于价值创造,而价值创造的内涵深于财富创造。

财富创造等同于经济发展、国富民强,这些都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于自然的结果,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虽然不能自发解放人,但却能为推动人类解放事业的进程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马克思指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发达的生产力。

这表明财富创造包括较广的范围,它不仅仅指物质财富的创造,还代表了以物质财富创造为基础的相关财富的创造,主要表现为精神财富、社会财富等等。

价值创造虽然没有财富创造这样宽泛的外延,不过,它有着较深厚的内涵。

价值创造必须要是相应的社会劳动花费必要劳动时间,才能使必要劳动时间凝结成商品的价值,离开了这个基本条件,价值就不再是价值,更不用谈其形成过程了。

所以说二者之间也存在着某些模糊领域的区别,只有把这些区别弄清楚,搞明白,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做好价值、财富的创造和合理分配。

综上所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的内容有不同程度的论述,在有限的篇幅中,我们仍然不难看出马克思在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关系上独有慧眼的观点,他认为两者有着不同的概念和范畴内容。

因此,我们在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量时,决不能将财富创造与价值创造混淆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认识和丰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更好的借鉴以前各国市场建设的经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使内在的价值和外在的财富能在社会各阶层全面合理的分配,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顾海良,张雷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3]锦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6.[4]卫兴华.关于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问题[J].经济学动态.2000.12.[5]王玉芬.劳动价值论:劳动者的经济观[J].经济问题.2001.4. 编辑:彭树人(上接第62页)态下,过高经济增长和过快投资增长成为了通货膨胀的动因。

三、通胀预期过度的负面影响通胀预期过度,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通胀预期过度会冲击资本市场。

我国银行存款余额高达50万亿元,社会资金十分充足。

在过度通胀预期下,人们担心钱不再值钱,恐慌性地把钱投向资本市场,引起股市、房市剧烈波动,资本市场出现混乱。

我们现在没有金融危机,只有经济结构失衡。

调整经济结构不能一蹴而就,困难很多,如果再把资本市场搞乱,那将是灾难性的影响。

其次,通胀预期过度会扰乱民心。

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消除还需假以时日,居民收入差距很难在短时间内缩小以至消除,如果再加上过度的通胀预期,无疑会加大低收入群众的心理压力,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再次,通胀预期过度有可能引发“预期通胀”。

我国农产品和资源产品价格长期偏低,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这些产品价格会合理上涨。

如果通胀预期过度,农产品、食品和资源产品价格的合理上涨也会被人们误认为是通胀。

又因为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如果通胀预期过度,人们会非理性地动用储蓄,增加消费,引起消费需求过旺,形成“预期通胀”。

四、需采取的抑制本轮通货膨胀的措施(一)采取稳中从紧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应进一步执行稳中从紧的方针;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连续性与有效性,进一步控制信贷规模,改变负利率状态;加强利率、汇率等政策的协调配合,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注意提高利率可能对中小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商业银行坏账率以及普通居民购房贷款负担带来的影响。

(二)采取稳健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应加强对结构调整和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医疗、教育的补贴力度;同时减少各级财政对基本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

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要努力加大中低价位住房的供给,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新建住房投向市场,切实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足够经济实用房和廉租房,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要大力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结构和运行机制,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

(三)努力控制投资增长,并实行总量控制。

要把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投资增长速度降下来。

2008年,必须下决心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重点是防止投资反弹,继续把控制信贷规模和控制土地供给作为宏观调控的两个闸门,同时把节能减排作为宏观调控的第三道闸门,以实现降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目的。

为了把过高的投资增长速度降下来,要特别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实现投资增长与发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1]祝宝良,我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时势解码》,经济观察报,2010.3.29.[2]文章中数据源:Wind资讯.http://www.wind.com.cn.[3]朝洛蒙,中共阿拉善盟党校,《分析物价上涨与民生》,前沿,2008年第12期,P78.[4]卢峰,《经济学理(中我国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P594.[5]肖潇,《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作用限》,领导文萃,2008年11月下,P31. 编辑:彭树人・69・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Administrators’CollegeEnglish Summary No.5,2010A field survey and policy proposal for Information acquiring ability ofShandong Farmers: Proof from 6 villiages in Jinan and RizhaoFei LiangAbstract: Informatiz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ends i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So there should be a lot of new farmers who have mordern information sense, master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acquire enough information ability.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for 6 villiages in Jinan and Rizhao, we have found reality and problems in the information acquiring of Shandong farmers. Our research includes information acquiring channels, information demanding sense and content and information screening. Some policy proposals were presented in our research.On the stratigic idea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its valueZhe Ji Lihua CaiAbstract: The constru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s a historical task propos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with Hu Jintao as the secretary General after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situiations from home and abroad and an overall situiation of the Party and our country.The promo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s significa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well-off society.Explana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Drastic Fluctuation in Agricultural PricesShuzhen Hou, Yanguo TianAbstract:Some agricultural prices fluctuate drastically. Uncertain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and the factors resulting in thi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To stabliz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ices and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we need to explore the deep causes for the drastic fluc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ice and find the countermeasures. It will make sens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net of our rurual agricultural economy, boost economy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On the Problems of the New Round of Iinflation and its ExpectationChunlong Gao Shuxia LiAbstract: The GDP of China has been increased at a high rate of 10% for four years. After the second season of 2009, econonmists are having even stronger expectation to inflation. And a new inflation is acturally looming. It has brought about some negative impacts on economy.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effect and something else about the inf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