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第七课教案

合集下载

国学第七课讲解教案

国学第七课讲解教案

国学第七课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国学第七课的内容,包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和背景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国学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生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古文和典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讲述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学习课文(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重点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教师点拨(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点拨和总结,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和亮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外拓展(10分钟)。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国学书籍或者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国学知识。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对国学的学习保持持续的热情。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国学第七课进行讲解,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热爱和尊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年级教案 第7课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年级教案  第7课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第7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审美部分,出处是《诗经·国风·秦风》中诗,本课强调人的审美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前几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古诗的出处作者3.通过学习佳句赏析,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初步感受它的美。

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复习导入1.听歌曲《在水一方》,你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来源那里么?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3.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出处】了解句子的出自《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古语今说】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意思是芦苇十分茂盛,露水晶莹如霜一样,那个女孩子,宛如在水中央。

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佳句赏析2.出示问题:关于诗中的伊人,有人认为指的是高洁的隐士,有人认为指的是当时被废弃了的周朝的礼法制度,现在也有人用来比喻理想中的人或者事。

你能说说自己的理解么?3.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读读整首诗,感受一下它的美好吧!2.组织学生读给同桌听,会唱的同学,也可以唱给大家听。

第七课《飞天(二)》(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上册

第七课《飞天(二)》(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上册

第七课《飞天(二)》(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为《飞天(二)》,是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课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代壁画中的飞天形象,通过学习飞天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掌握飞天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 飞天形象的多样性和艺术特点的理解。

2. 学生对中国古代壁画的欣赏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教材。

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中国古代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飞天的艺术特点。

2. 新课:讲解飞天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分析飞天在壁画中的表现形式。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作,运用所学的飞天艺术特点,绘制属于自己的飞天形象。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飞天在中国古代壁画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飞天(二)》2. 主题:中国古代壁画中的飞天形象3. 内容:飞天的艺术特点、历史背景、创作方法等作业设计1. 绘制一幅飞天形象的画作,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飞天艺术特点。

2. 撰写一篇关于飞天在中国古代壁画中的艺术价值的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创作,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小学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花荣木茂学科:传统文化班级:四年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借助不同的阅读方式,正确朗读、记忆课文内容。

2.通过使用工具书或其他研究方式,理解句子的含义。

3.指导学生以古人的方式定义和区分植物。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讲述哪些植物拥有“华”“荣”等特点。

5.在熟练成诵的基础上,通过“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等方法,理解课文的含义。

6.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古人对大自然的感情。

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以及通过多样的研究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1.通过出示图片,引入新课《花荣木茂》。

2.借助拼音,让学生自己朗读名言,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朗读名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诵读成果,教师做相应点拨。

5.通过“诗文今译”等方法,让学生准确理解诗文意思。

6.观看视频,使用名言。

7.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8.全班朗读诗句,总结全文内容。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样的研究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正确朗读、记忆课文《鸟飞鱼跃》,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同时,通过多样的研究活动,指导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生物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记忆课文,理解其中的含义,以及感受自然界中生物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任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出示相关图片。

2.学生自读、默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正确朗读、记忆课文内容。

3.通过多样的研究活动,指导学生以古人的方式定义和区分不同的动物,感受它们的神韵魅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论生活中哪些动物常常被用来比喻人或事。

5.在熟练掌握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等方式,理解课文的含义。

第七课 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讲义)

第七课 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讲义)

第07课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目录考纲考情 (1)思维导图 (1)知识梳理 (2)考点精讲 (2)考点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2)考点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7)考点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11)典例精析 (13)易混易错点 (16)【考纲考情】【思维导图】【知识梳理】1个载体:文化载体。

1个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1个核心:爱国主义。

1个价值:中华的当代价值。

1个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个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2个概念: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3个特点:文化的特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

3个功能:文化的功能、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考点精讲】考点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1.什么是文化⑴文化的内涵:①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②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⑵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①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拓展归纳】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应该注意四点:第一,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

第二,政治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参加选举活动等。

第三,纯自然的山水、景观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第四,文化既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也包括动态的文化活动。

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①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南园十三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后反思:第二课:无题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后反思:第三课:问刘十九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后反思:第四课:塞上听吹笛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后反思:第五课:《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岑参及其《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出示译文。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国传统节日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国传统节日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国传统节日一、活动主题: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日期、习俗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40分钟五、活动准备:1. PPT课件: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介绍和相关故事。

2. 活动材料:彩色纸、画笔、剪刀等。

3. 教学资源: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素材、故事素材。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认识中国传统节日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2. 学生分享已知的中国传统节日,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其日期、习俗和意义。

2. 各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活动任务:制作中国传统节日的手工艺品。

2.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选节日主题,利用活动材料进行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鼓励创新。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各组展示制作完成的手工艺品,分享创作过程和体验。

2.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各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活动任务:编写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

2.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选节日主题,编写富有创意的故事。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鼓励创新。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各组展示编写完成的故事,分享创作过程和体验。

文房四宝大班教案

文房四宝大班教案

文房四宝大班教案教案:文房四宝一、教学内容《文房四宝》是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历史、种类、特点及用途,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房四宝的历史、种类、特点及用途,增长知识。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文房四宝的种类、特点及用途。

难点:文房四宝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文房四宝实物或图片、视频资料。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播放一段关于文房四宝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文房四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文房四宝的历史、种类、特点及用途,让学生了解文房四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 观察与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文房四宝实物或图片,讨论文房四宝的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4.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文房四宝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如用画笔描绘文房四宝的形状,用水彩颜料上色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文房四宝1. 历史:历史悠久,源于汉代。

2. 种类:笔、墨、纸、砚。

3. 特点:独特工艺,精美绝伦。

4. 用途:书写、绘画、书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份关于文房四宝的手抄报。

答案:包括文房四宝的图片、特点、历史、用途等内容。

2. 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文房四宝的作文。

答案:包括对文房四宝的认识、喜爱之情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文房四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动手实践环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第七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教案

第七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教案

第七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隋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2.掌握隋唐文化中的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隋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2.隋唐文化中的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

三、教学重点1.了解隋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2.掌握隋唐文化中的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

四、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2.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解、讨论、分组研究等方式。

2.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2. 课堂讲解(30分钟)教师进行课堂讲解,介绍隋唐文化中的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化。

3. 分组研究(4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方面的隋唐文化,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师可以给出相关的材料或问题以帮助学生进行研究。

4. 学生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展示,介绍他们研究的内容,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5. 总结(10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并向学生介绍如何进一步深入学习隋唐文化。

七、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了解他们对隋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听课效果。

八、教学资源1.隋唐时期的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相关材料。

2.多媒体设备。

九、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深入了解隋唐文化。

2.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参观,体验文化的魅力。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艺术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讨论、实践等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 春节2. 清明节3. 端午节4. 中秋节第二单元:传统习俗1. 拜年2. 贴春联3. 吃年夜饭4. 扫尘第三单元:传统艺术1. 剪纸2. 年画3. 陶艺4. 京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4. 采用调查法,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的兴趣和能力。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传统文化》(齐鲁书社版)2. 辅助材料:相关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3. 实物材料:剪纸、年画、陶艺等传统艺术材料4. 网络资源:相关传统文化的网站、论坛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2课时)2. 第二单元:传统习俗(2课时)3. 第三单元:传统艺术(2课时)4. 实践环节:调查身边的传统文化(1课时)5. 总结与评价(1课时)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讲解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七、八课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七、八课教案

第二单元源远流长的儒家精髓第七课言而有信教学目标:1、知道言而有信是美德,言而有信的行为是尊重他人的表示,言而有信的人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2、敬佩言而有信的人,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对不守信用的行为表示不满和气愤。

3、为自身言而有信的行为感到坦然,为自身失信于人的举动感到羞愧。

教学重点:1、协助同学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对自身言而有信的行为感到坦然,为自身失信于人的举动感到羞愧。

2、指导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量力而言,量力而行,不要轻易向他人许诺自身办不到的事情。

3、实践自身的许诺时,虽然很困难,但一定要坚持。

教学难点:1、守信无小事,好品质的形成是从一件件小事的落实开始的。

2、在实践自身的诺言,坚持言而有信这个信念时,一定会遇到困难,要引导同学认识到:守信也会付出代价。

这种代价的付出是一次良好品质形成的考验,是值得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毒奶粉事件京华火腿做假事件……让同学感受致深,知道不守信的严重后果和下场,接着出示图片(大多数人还是守信的,所以世界还是美好的)二、内容讲解(一)《论语》与“信”《论语》非常重视“信”。

孔子及其弟子提倡在个修养要“主忠信”,要做到“恭宽信敏惠”,从而成“仁”;与朋友交往要“言而有信”,在政治上要“敬事而信”(二)信的发展诚信,内诚于心,个信于人。

《论语》中并无对“诚”的记载,而是以“忠”代替了“诚”,因此孔子讲“主忠信”。

到孟子时讲“诚”,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也就是说,“诚”是上天运行之道,“诚信”是做人之道。

(三)阅读故事,感悟诚信。

体会“信”与治国对比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三、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八课大学之道教学目标:1、了解《大学》的主要内容,了解“三纲八目”的内容,了解“诚意”“慎独”的内涵。

2、理解儒家关于治学目标、人生目标的主张;理解治学修身与实现人生目标之间的关系。

3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纲八目”的内容,《大学》中阐释个人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北师大版】四年级第7课《-吉祥如意中国结》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第7课《-吉祥如意中国结》教案

四年级第7课《吉祥如意中国结》教学设计
专属于你们的创意特色中国结作品吧。

(1)确定作品方案。

自制创意中国结作品设计图
(2)准备材料和相关工具,开始编织。

(3)收尾整理,展示作品。

视频《制作创意中国结》。

三、劳动评价
1.小组选出”中国结代言人”,展示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中国结作品,并说明设计寓意和设计亮点。

作品名称设计寓意设计亮点收获
福字结:福气满
堂,神星
高照;福字放在
结的中间
满眼的福
气,福到
财到,幸
福永远!
2.我是中国结代言人!
评价内容我的奖章
编织熟练
均匀美观
收尾巧妙
创新组合
学生根据评价内容,做出正确的评价。

四、拓展延伸
1.超级链接
查找更多的中国结编织教程,选择喜欢的作品尝试编织,或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可以把你的作品展示出来,也可以送给好友。

2.中国结的制作注意事项有哪些?实践操作
晒一晒
评一评
在实际操作中,
让学生感受劳动
创造美,成果已
来之不易。

引导学生晒一晒
自己实践中的照
片,让学生评一
评,对照老师出
示的内容,给自
己奖励相应的
“奖章”。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吉祥纹祥|冀教版2024秋】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吉祥纹祥|冀教版2024秋】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吉祥纹祥|冀教版2024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吉祥纹样的特点、起源和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对吉祥纹样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吉祥纹样的特点、起源和发展历程。

难点:吉祥纹样的创意设计及实践操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组吉祥纹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二)讲授新课1.吉祥纹样的起源与发展教师通过图片和故事,向学生介绍吉祥纹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如:古代民间信仰、图腾崇拜等。

2.吉祥纹样的分类与特点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吉祥纹样,如:福、禄、寿、喜等,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寓意和特点。

3.吉祥纹样的创意设计教师展示一些吉祥纹样的创意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设计自己的吉祥纹样。

(三)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吉祥纹样进行创意设计。

2.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

3.学生完成设计后,展示作品并互相评价。

(四)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独立设计一幅吉祥纹样作品。

2.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作品,并至班级群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实践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吉祥纹样的特点、起源和发展历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课堂实践中,仍有个别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课后加强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吉祥纹样的认识和兴趣。

2.学生创意设计作品的质量。

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图片素材:吉祥纹样图片、创意设计作品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画纸、画笔等。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建议1.教师在讲授吉祥纹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时,可以适当加入故事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中华传统文化》第7课 依于仁 仁爱待人 课件

《中华传统文化》第7课  依于仁  仁爱待人 课件

3.亲亲仁民,仁民爱物 第一节以仁爱之心待人
(3)爱物,敬惜自然生命
(3)爱物,敬惜自然生命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 林”,“鼋鼍、鱼鳖、鰍鳣孕别之时,罔罟 毒药不入泽”
——《荀子》
为仁由己不由人
1.克己复礼,仁在其中
(1)反求诸己 爱人不亲,反其仁
第二节为仁由己不由人
治人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其敬
依于仁·仁爱待人
第七课
复习:
1.君子一词最早指的是什么? 2.儒家学说把人分为哪几类? 3.君子与小人有什么样的不同?(可列举其人格特征) 4.我们为什么喜欢趋近君子,与君子交往? 5.我们一般把春秋时代哪两位历史人物的交往成为君子之 交? 6.花中四君子指的是? 7.如何成为一名内外兼修的君子?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什么含义? 9.“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什么含义? 10.何谓君子九思?
——《晏子春秋·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谏第二十》
第二节
3.唯仁者能好人恶人
爱人是尊重人性及 其生命价值,不是 无原则的爱,不是 对其消极内容 的容 忍。
母亲武姜溺爱小儿子共叔段,导致他不遵守做弟 弟的本分,发动叛乱,最终被哥哥郑庄公击败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谢谢 观看
1.仁者待人以爱
第一节以仁爱之心待人
(2)仁与大同社会
仁爱的范围由单纯的人际关系上升 到社会层面使“仁”的一个超越。 这种从仁出发的社会责任感,体现 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像爱 自己一样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 这样的社会是天下归人、和谐有序 的社会,是儒家追求的“天下大 同”。
P70详解: 1.《礼记·礼运》 2.康有为的《大同书》
课程结构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南全福小学韩会乾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三、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四、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课时安排:周次课题第一周《千字文》(节选一)第二周《千字文》(节选二)第三周《千字文》(节选三)第四周《月夜》《乡思》第五周《山中》《济上作》第六周《断句》《宣城见杜鹃花》第七周《送柴侍御》《喜见外弟又言别》第八周《重别周尚书》《送友人》第九周《送别》《淮上与友人别》第十周《塞下曲》《秋望》第十一周《从军行七首》(其五)《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第十二周《塞上听吹箫》《征人怨》第十三周文学巨匠——李白第十四周文学巨匠——杜甫第十五周文学巨匠——苏轼第十六周文学巨匠——曹雪芹第1课时《千字文》(一)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一)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一)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四年级传统文化第7课 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第7课 教案
多媒体课件








1、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2、学生结合文意体会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
3、全班交流。
4、学生认真读课文并尝试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
课题
第7课古城




1、知识目标Biblioteka 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平遥古城墙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古城的建筑布局。
2、理解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3、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





重点: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
难点:平遥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学
准备
5、学生小组交流。
6、教师小结。
7、拓展活动:第19页
8、布置作业:搜集资料
备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年级教案第7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年级教案第7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年级教案第7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第7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审美部分,出处是《诗经·国风·秦风》中诗,本课强调人的审美很重要。

学情分析
在学习前几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古诗的出处作者
3.通过学习佳句赏析,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初步感受它的美。

重难点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一、复习导入
1.听歌曲《在水一方》,你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来源那里么?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出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组内交流自己对情景故事中人物做法的看法。
3、班级交流,在交流中懂得勿施于人的重要性。
五博学研思
1、默读故事《以邻为壑》,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联系自己学习中的具体情况谈一谈你打算怎样改变自己的学习行为?
3、读资料卡说一说,
4、学以致用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札 记
二、读典明礼
1、指生朗读,
2、范读,明句读,了解正确的诵读节奏与韵味,
3、自由读练习正确流利有韵味的朗读两句名言。
4、小组合作借助注释了解两句名言的含义。指生交流,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比较完整的了解两句名言的含义。
5、你对哪句名言感触最深?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看法(1)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推选小组理解最深刻的一句话,准备班级交流。
(2)小组推选代表结合生活实际或相关事例,谈谈自己对名言的理解。
6、尝试结合自己的理解,背诵两句名言。
三、学文立志
读《介子推与寒食节》的故事,明白寒食节的来历。
1、自读故事,找出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为什么?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勿施于人的道理?
3、引导学生并对照反思自己的评他们的做法。
花官镇中心小学教师备课专用纸
课题
勿施于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授课时间
2020年月日
教 学
目 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韵味的朗读两句经典名言。
2、借助注释、译文,了解两句经典名言的涵义,尝试联系生活实际或相关故事,谈谈自己对名言的理解。
3、懂得“勿施于人”的道理,并能够将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
教 学
重 点
借助注释、译文,了解两句经典名言的涵义,尝试联系生活实际或相关故事,谈谈自己对名言的理解。
教 学
难 点
懂得“勿施于人”的道理,并能够将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
教 学
准 备
PPT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同学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悠悠历史长河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历史名人,他们如同银河中的璀璨星子,照亮了中华历史的天空,那么这些名人是如何成就一番丰功伟业的呢?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课本,伴随经典名言与名人故事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