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牙签建桥实验报告

牙签建桥实验报告

牙签建桥实验报告
在科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进行各种有趣的实验来探索自然规律和物理原理。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项名为“以牙签建桥”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将探讨牙签在建筑结构中的作用和应用。

我们准备了一些牙签和胶水。

我们的任务是利用这些牙签和胶水来建造一座尽可能长的桥梁,以测试它的承载能力。

我们团队分工合作,一边设计桥梁的结构,一边负责粘合牙签。

经过一番讨论和设计,我们开始动手搭建桥梁。

我们首先选择了一些牙签,在它们之间涂抹胶水,然后按照设计好的结构进行拼接。

我们尝试了不同的搭建方式,包括三角形结构、梯形结构等,以增加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一座长长的桥梁。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承载测试。

我们将一些重物放在桥梁上,逐渐增加重量,以测试桥梁的承载极限。

我们发现,桥梁的承载能力与设计的结构有很大关系,合理的结构可以大大增强桥梁的承载能力。

经过测试,我们成功建造了一座承载能力较强的牙签桥梁。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合理的结构设计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还可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牙签建桥实验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模拟,但它展示了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并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建筑工程的原理。

总的来说,以牙签建桥的实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亲身体验结构设计的乐趣和挑战。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希望我们今后可以继续进行更多有趣的实验,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皮筋驱动小车实验报告(3篇)

皮筋驱动小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制作和测试皮筋驱动小车,了解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掌握简单机械的制作方法,并探究影响小车运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皮筋驱动小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当橡皮筋被拉伸并绕在车轴上时,橡皮筋储存了弹性势能。

当松开橡皮筋时,这些弹性势能迅速转化为动能,推动小车前进。

三、实验材料1. 保鲜膜筒2. 光盘3. 木扣4. 一次性筷子5. 皮筋6. 纽扣7. 回形针8. 彩纸9. 剪刀10. 胶水11. 尺子12. 针线四、实验步骤1. 制作底盘:将木扣和光盘粘贴在一起,另一面粘贴上纽扣。

重复此步骤,制作四个相同的底盘。

2. 装饰底盘:用彩纸包裹保鲜膜筒,使其成为车体。

3. 制作车轴:将一次性筷子剪成两段,分别穿过四个光盘,使光盘固定在筷子上。

4. 固定橡皮筋:将橡皮筋穿过直筒,一头固定在后轮上,一头固定在直筒上。

5. 安装车轮:用针线将回形针穿过直筒,将车轮固定在直筒上。

6. 测试小车:将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力转动车轮,使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然后松开手,观察小车的前进距离和速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发现,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可以前进一定的距离。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橡皮筋的粗细也会影响小车的运动速度和距离。

2. 结果分析: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推动小车前进。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储存的弹性势能越大,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

橡皮筋的粗细也会影响弹性势能的大小,进而影响小车的运动速度和距离。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皮筋驱动小车,并了解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和小橡皮筋的粗细都会影响小车的运动速度和距离。

此外,我们还掌握了简单机械的制作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材质的橡皮筋,观察其对小车运动速度和距离的影响。

创意物理小实验报告(3篇)

创意物理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利用大气压强实现瓶内液柱上升实验目的:1. 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作用。

2. 探究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验器材:1. 玻璃瓶(无盖)2. 橡皮塞3. 水槽4. 红墨水5. 计时器6. 纸条7. 针实验原理:大气压强是由于空气分子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压力。

当外界大气压强大于容器内液体的压强时,液体可以被大气压强推动,从而实现瓶内液柱上升。

实验步骤:1. 将玻璃瓶洗净,并在瓶内加入适量的红墨水。

2. 用橡皮塞堵住瓶口,确保瓶内液面与瓶口齐平。

3. 将瓶口朝下,轻轻地将橡皮塞按入瓶内,确保密封良好。

4. 将瓶子浸入水槽中,使瓶口在水下。

5. 用针在橡皮塞上扎一个小孔,使空气可以进入瓶内。

6. 观察瓶内液柱的变化,记录液柱上升的高度和时间。

实验现象:随着空气进入瓶内,瓶内液柱开始上升,最终达到一定高度后停止。

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和瓶内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数据:- 液柱上升高度:10cm- 液柱上升时间:30秒数据分析:1.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并且能够推动液体上升。

2. 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和瓶内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本实验中,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成正比,与液体密度成反比。

3. 实验过程中,液柱上升速度逐渐减慢,说明液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阻力逐渐增大。

实验结论:1. 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并且能够推动液体上升。

2. 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和瓶内液体的密度有关。

3. 本实验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作用,并揭示了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关系。

创新之处:1. 本实验采用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使实验过程更加直观。

2. 通过观察液柱上升的现象,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3. 本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瓶内液体的密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应避免气泡的产生,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趣味实验实验报告

趣味实验实验报告

趣味实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趣味实验,展示科学实验的乐趣和奇妙之处。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每个实验的目的、所需材料、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1. 实验名称:胶水狂想曲目的:观察胶水在不同材料上的粘附性能。

材料:玻璃盘、纸张、树叶、硬币、羽毛、胶水步骤:将各材料依次放在玻璃盘上,将胶水涂抹在各材料上,观察各材料上胶水的粘附性能。

观察结果:胶水在纸张、树叶和羽毛上的粘附性较好,而在硬币上粘附性较差。

结论:胶水的粘附性能受材料的表面特性影响,粗糙表面的材料更容易被胶水粘附。

2. 实验名称:音乐串目的:观察音的传导和共鸣现象。

材料:彩色串珠、铁丝、音箱、手机或MP3步骤:将彩色串珠穿在铁丝上,两端固定在音箱的喇叭上,通过手机或MP3播放音乐。

观察结果:随着音乐的播放,串珠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和频率共鸣,并呈现各种美丽的图案。

结论:音乐的声波能够通过铁丝传导到串珠上,使串珠共鸣,产生美丽的图案。

3. 实验名称:气球火箭目的:观察气球火箭的原理和运动轨迹。

材料:气球、吸管、细线、纸张、胶带步骤:将气球固定在吸管上,用胶带将纸张卷成火箭形状,并将其固定在吸管的一端。

将吸管的另一端封闭,充气气球并释放。

观察结果:气球火箭会因为气体的喷射而向前推进,并在空中飞出一段距离。

结论:气球火箭的运动原理是通过气体的喷射产生反作用力,并推动火箭向前运动。

4. 实验名称:油与水的魔力目的:观察油和水的不溶性和密度差异。

材料:水、食用油、食盐、透明容器步骤:在透明容器中倒入水,加入少量食盐溶解。

然后缓慢倒入食用油。

观察结果:油和水不相溶,形成两层分层。

食盐溶解在水层中,但不溶于油层。

结论:油和水因为极性的差异,无法混合。

同时,油的密度较水低,因此会漂浮在水上。

结论:通过以上趣味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和奇妙之处。

小学数学趣味实验报告(3篇)

小学数学趣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探究“奇数和偶数的奇妙之旅”实验目的:通过趣味实验,让学生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小学一年级教室实验器材:数字卡片、彩笔、白纸、剪刀、胶水、透明胶带实验参与人员:一年级全体学生实验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说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

二、实验操作1.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若干个数字,要求每个数字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

2. 学生用剪刀将画出的数字剪下来,形成数字卡片。

3. 学生将奇数卡片用红色标记,偶数卡片用蓝色标记。

4. 学生将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分别用透明胶带粘贴在黑板上。

5. 教师提问: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在黑板上排列后,有什么规律?6.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奇数卡片之间相差2,偶数卡片之间相差2,且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交替排列。

三、实验验证1.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黑板上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顺序打乱,还会出现这样的规律吗?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打乱顺序后,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是否依然交替排列。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无论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顺序如何,它们都会交替排列。

四、实验拓展1.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奇数和偶数的例子吗?2.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奇数和偶数例子,如:桌子、椅子、书本、水果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有这么多奇数和偶数?4.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奇数和偶数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实验总结:本次趣味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实验拓展环节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一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一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引言:科学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和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一年级的科学课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通过实践探索,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报告将对其中几个实验进行描述和分析。

实验一:浮力实验目的:了解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实验材料:一杯水、一块小纸片、一根铅笔。

实验步骤:1. 将水倒满杯子。

2. 将小纸片轻轻放在水面上。

3. 慢慢将铅笔插入水中,观察纸片的变化。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当铅笔插入水中时,纸片开始浮起来。

当铅笔完全插入水中时,纸片完全浮起来。

这是因为水对纸片产生了一个向上的浮力,使其浮起来。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浮力是一种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浮力将使物体浮起来。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游泳时能够浮在水面上。

实验二:日晷实验目的:了解日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材料:一个小纸板、一个铅笔、一个太阳。

实验步骤:1. 在纸板上画一个直角。

2. 竖直插入铅笔,使其成为一个支架。

3. 将纸板放在太阳光下,调整角度,观察阴影的变化。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纸板上的阴影也会发生变化。

阴影在早上和傍晚较长,中午较短。

实验分析:这个实验展示了日晷的原理。

日晷利用太阳的光线,通过阴影的变化来确定时间。

当太阳高度较低时,阴影较长,表示时间较早或较晚。

当太阳高度较高时,阴影较短,表示时间较中午。

实验三:植物生长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了解植物的需求。

实验材料:一颗豆子、一块湿棉花、一个透明塑料袋。

实验步骤:1. 将湿棉花放入透明塑料袋中。

2. 将豆子放在湿棉花上。

3. 将塑料袋系紧,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实验结果:经过几天观察,我们发现豆子开始发芽,并且植物的根部开始向下生长,茎部向上生长。

实验分析: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需要光线、水分和养分来生长。

通过提供适当的环境,我们可以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了解到植物的需求。

物态变化_趣味实验报告

物态变化_趣味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一系列趣味实验,观察和了解物态变化的现象,探究温度、压力等因素对物质状态的影响,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

实验器材:冰块、热水、冷水、玻璃杯、酒精灯、温度计、剪刀、塑料薄膜、镜子、彩色笔、蜡烛、火柴等。

实验内容:一、冰块融化实验1. 实验步骤:- 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其状态。

- 将玻璃杯置于冷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 将玻璃杯置于热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2. 实验现象:- 冰块在冷水中逐渐变小,最终融化成水。

- 冰块在热水中迅速融化,产生气泡。

3. 实验结论:- 温度升高,冰块融化速度加快。

二、水滴蒸发实验1. 实验步骤:- 在玻璃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观察其状态。

-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 将玻璃杯置于通风处,观察水的变化。

2. 实验现象:- 水温逐渐降低,水滴逐渐减少。

3. 实验结论:- 通风加速水滴蒸发。

三、蜡烛燃烧实验1. 实验步骤:-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和烛芯。

- 将镜子放在蜡烛旁边,观察火焰在镜子上的反射。

2. 实验现象:- 蜡烛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烛芯逐渐变短。

- 火焰在镜子上的反射为绿色。

3.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过程中,固态的蜡变为液态,液态的蜡变为气态。

四、雾气形成实验1. 实验步骤:- 将塑料薄膜覆盖在玻璃杯口,形成一个小空间。

- 向空间内吹气,观察现象。

2. 实验现象:- 塑料薄膜上出现水滴,形成雾气。

3. 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形成雾气。

五、彩色笔溶解实验1. 实验步骤:- 将彩色笔放入装有热水的玻璃杯中,观察现象。

2. 实验现象:- 彩色笔的墨水逐渐溶解,水变颜色。

3. 实验结论:- 温度升高,溶解速度加快。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趣味实验,我们观察到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了解了温度、压力等因素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这些实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还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为我国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年级的实验报告

四年级的实验报告

四年级的实验报告四年级的实验报告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2. 实验材料- 纸巾- 小碟子- 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豌豆、玉米、小麦等)- 水3.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纸巾折叠成适当大小,放在小碟子中。

步骤二:在纸巾上均匀撒上不同种类的种子。

步骤三:分别用不同条件浇水,如一天浇水一次、两天浇水一次、不浇水等。

步骤四:将小碟子放在明亮的地方,并保持相同的温度。

4.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 在每天浇水的条件下,豌豆和小麦的种子发芽较快,而玉米的种子发芽较慢。

- 在两天浇水一次的条件下,小麦的种子发芽最好,而豌豆和玉米的种子发芽较差。

- 在不浇水的条件下,所有种子都没有发芽。

5. 结论- 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当的水分和光照。

- 不同种类的种子对水分的需求有所不同,有些种子需要更多的水分才能发芽。

- 恒定的温度也对种子的发芽起到重要的作用。

实验二:水的沸腾实验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 实验材料- 烧杯- 水- 火源(可以使用煤气灶或酒精灯)- 温度计3.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步骤二:将烧杯放在火源上,加热水。

步骤三: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步骤四:观察水的沸腾过程,记录下沸腾的时间。

4.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果:-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

- 沸腾时,水中会产生气泡,并逐渐升至水面。

5. 结论- 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当水温达到这个温度时,水开始沸腾。

- 沸腾时,水中的液态水转变为气态水蒸气,并产生气泡。

实验三:物体的浮力实验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了解物体的浮力原理。

2. 实验材料-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小木块、塑料球等)- 透明容器(如玻璃杯、水槽等)- 水3.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透明容器装满水。

步骤二:将不同形状的物体轻轻放入水中。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报告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报告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报告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报告心理学实验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们深入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重要工具。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有趣的心理学实验被设计出来,以揭示人类心理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其中几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并探讨它们对我们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理解所带来的启示。

实验一: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波兹曼于1971年设计的。

实验模拟了一个监狱环境,将参与者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实验在短短几天内演变成了一场残酷的权力游戏,狱警们虐待囚犯,而囚犯们则变得顺从和恐惧。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类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会受到强大的社会角色和权力的影响。

它引起了人们对道德和伦理的思考,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权力面前要保持谦逊和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

实验二:斯兰特博士的幸福实验斯兰特博士的幸福实验是一项关于感恩和幸福感的研究。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每天写下三个他们感激的事情,并解释为什么。

研究发现,这个简单的练习可以显著提高参与者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感恩的态度和意识可以改变我们对生活的看法。

通过积极地关注我们所拥有的,而不是专注于我们所没有的,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加积极和满足的心态。

实验三:米尔格拉姆的顺从实验米尔格拉姆的顺从实验是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中,被试者被告知他们参与了一项学习记忆的实验,但实际上他们是在测试对权威的顺从程度。

被试者被要求给予错误回答的“学习者”电击,而这些“学习者”实际上只是一个演员。

令人震惊的是,大多数被试者在被告知他们必须继续给予电击时,会无条件地服从。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类对权威的顺从和道德责任的争议,引发了对个人责任和道德选择的深入思考。

实验四:多尔曼的社会认同实验多尔曼的社会认同实验是一项关于归属感和群体认同的研究。

实验中,参与者被分配到两个群体中,然后被要求在一个游戏中选择加入哪个群体。

结果显示,参与者往往更愿意选择与自己群体相同的群体,即使他们知道这个选择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流水灯实验报告

流水灯实验报告

流水灯实验报告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 流水灯实验。

首先,让我们来谈一谈流水灯的原理。

简单来说,流水灯是一
组LED灯,它们像水一样从一端流向另一端,每个灯的状态依次
更改。

然后,我们开始制作流水灯。

首先,我们需要一块电路板和一
些LED灯。

我们将LED灯焊接在电路板上,并使用一些导线连接它们。

然后,在一端添加一个电缆,以便将电路板连接到电源。

接下来,我们需要使用一个可编程芯片来控制LED灯的闪烁
模式。

我们使用了Atmel AVR芯片作为我们的控制器,并编写了
一些简单的程序来控制LED灯的行为。

我们将程序上传到芯片中,然后将电路板连接到电源。

最后,我们观察了流水灯的行为。

在阳光明媚的白天,我们试
图让它在室内工作。

我们发现,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灯的亮度
有些微弱,但在较暗的照明条件下,流水灯效果比较明显。

在实验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制作和控制流水灯。

这为我们了解电子设备的原理和工作方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我们也体会到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耐心和细心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乐趣和收获并存的实验。

我们期待着在将来的实验中探索更多有趣和有用的东西。

科学动物小实验报告(3篇)

科学动物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蚂蚁的觅食行为特点;2. 探究蚂蚁觅食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方式;3. 分析蚂蚁觅食行为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蚂蚁(种类不限,数量若干)2. 实验器材:培养皿、透明胶带、食物(如糖水、肉末等)、放大镜、尺子、计时器等三、实验方法1. 观察蚂蚁觅食行为:将蚂蚁放入培养皿中,观察蚂蚁在培养皿内的活动情况,记录蚂蚁觅食行为的特点。

2. 探究蚂蚁觅食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方式:在培养皿内放置食物,用透明胶带将食物与培养皿边缘粘合,防止蚂蚁爬出。

观察蚂蚁觅食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如触角、身体弯曲等,分析蚂蚁觅食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方式。

3. 分析蚂蚁觅食行为对人类生活的意义:结合观察结果,分析蚂蚁觅食行为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如蚂蚁在生态平衡、土壤改良等方面的作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蚂蚁放入培养皿中;2. 观察蚂蚁在培养皿内的活动情况,记录蚂蚁觅食行为的特点;3. 在培养皿内放置食物,用透明胶带将食物与培养皿边缘粘合;4. 观察蚂蚁觅食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分析蚂蚁觅食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方式;5. 分析蚂蚁觅食行为对人类生活的意义;6. 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蚂蚁在培养皿内表现出明显的觅食行为,如爬行、触角接触、身体弯曲等。

蚂蚁觅食过程中,触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触角感知食物的气味,从而确定食物的位置。

2. 信息传递方式:在实验过程中,蚂蚁通过触角感知食物的气味,并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其他蚂蚁。

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它会通过触角与其他蚂蚁接触,将信息传递给它们,从而引导其他蚂蚁前往食物所在地。

3. 蚂蚁觅食行为对人类生活的意义:蚂蚁在生态平衡、土壤改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肥力;同时,蚂蚁还能够控制害虫,维持生态平衡。

六、实验结论1. 蚂蚁的觅食行为具有明显的特点,如触角感知、身体弯曲等;2. 蚂蚁觅食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方式主要是通过触角;3. 蚂蚁觅食行为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如生态平衡、土壤改良等。

学生实验报告(5篇)

学生实验报告(5篇)

学生实验报告(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职场文书、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workplace docu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s, essay compilation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学生实验报告(5篇)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

有趣的溶解现象实验报告五下

有趣的溶解现象实验报告五下

有趣的溶解现象实验报告五下一、引言溶解是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化学中非常常见的现象。

通过溶解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进一步了解溶解的规律和特点。

本实验将介绍几个有趣的溶解现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些现象。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溶解现象的特点和规律;2. 验证不同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3. 探究溶解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纯净水- 食盐- 砂糖- 红石脂- 纸巾- 实验器材:容量瓶、玻璃杯、温度计、计时器等2. 实验方法:(1) 实验1:观察食盐和砂糖在纯净水中的溶解性差异a. 取两个玻璃杯,分别加入等量的纯净水。

b. 向一个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另一个玻璃杯中加入同样的砂糖。

c. 用搅拌棒搅拌玻璃杯中的溶质,观察溶质是否完全溶解。

d. 记录下观察结果。

(2) 实验2:观察红石脂在温水和冰水中的溶解速度差异a. 取两个玻璃杯,分别加入适量的温水和冰水。

b. 向两个玻璃杯中加入相同量的红石脂。

c. 同时开始计时,观察两个玻璃杯中红石脂的溶解情况。

d. 记录下红石脂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1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可知,食盐在纯净水中能够迅速溶解,而砂糖的溶解速度较慢。

这是因为食盐是离子化合物,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容易与水分子发生离解反应,从而加快了溶解速度。

而砂糖是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溶解速度较慢。

2. 实验2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温水中红石脂的溶解速度明显快于冰水中的溶解速度。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分子的平均动能,使分子更容易克服相互作用力,从而加快溶解速度。

相反,冰水中温度较低,分子的平均动能较小,溶解速度较慢。

五、实验总结通过这个有趣的溶解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溶解现象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食盐在纯净水中溶解较快,而砂糖的溶解速度较慢,这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温度对溶解速度也有较大影响,温水中的溶解速度明显快于冰水中的溶解速度。

气球纸巾悬浮实验报告(3篇)

气球纸巾悬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气球漂浮在空中,而纸巾则随手可得。

本实验旨在探究气球和纸巾的相互作用,观察纸巾是否能够借助气球的浮力而悬浮在空中。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气球和纸巾的物理特性。

2. 探究气球对纸巾浮力的影响。

3. 通过实验验证气球是否能使纸巾悬浮在空中。

三、实验材料1. 气球若干个2. 纸巾若干张3. 平衡砝码(可选)4. 秒表(可选)5. 记录本四、实验原理1. 气球内充满气体,气体分子间距较大,气体分子间作用力较小,使得气球具有浮力。

2. 纸巾表面较为粗糙,具有一定的吸附力,可以与气球表面接触。

3. 当气球与纸巾接触时,气球对纸巾施加的浮力与纸巾的重力达到平衡,纸巾悬浮在空中。

五、实验步骤1. 准备气球和纸巾,将气球吹满气,扎紧口子。

2. 将纸巾平铺在桌面上,将气球放在纸巾上。

3. 观察气球与纸巾的接触情况,记录气球是否能使纸巾悬浮。

4. 若气球能使纸巾悬浮,记录悬浮时间。

5. 若气球不能使纸巾悬浮,尝试调整气球与纸巾的接触面积,观察悬浮效果。

6. 可选:在气球内加入平衡砝码,观察纸巾悬浮效果的变化。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发现气球能够使纸巾悬浮在空中。

2. 悬浮时间与气球大小、纸巾质量等因素有关。

在实验条件下,悬浮时间约为5-10秒。

3. 当气球内加入平衡砝码后,纸巾悬浮效果有所下降,悬浮时间缩短。

七、实验结论1. 气球能够使纸巾悬浮在空中,这是由于气球对纸巾施加的浮力与纸巾的重力达到平衡所致。

2. 悬浮时间与气球大小、纸巾质量等因素有关,实验条件下悬浮时间约为5-10秒。

3. 加入平衡砝码后,纸巾悬浮效果下降,悬浮时间缩短。

八、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形状、大小的气球对纸巾悬浮效果的影响。

2. 尝试改变实验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对纸巾悬浮效果的影响。

3. 研究其他物体(如泡沫、塑料袋等)对纸巾悬浮效果的影响。

九、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气球与纸巾的相互作用,验证了气球能够使纸巾悬浮在空中的现象。

普氏摆实验报告

普氏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普氏摆现象,理解双眼视差对立体视觉的影响。

2. 探究光衰减镜对视觉感知的影响,分析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人之所以能够看到立体的景物,是因为双眼可以各自独立观察景物。

两眼之间的距离造成左眼与右眼图像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视差。

人类的大脑很巧妙地将两眼的图像合成,在大脑中产生有空间感的视觉效果。

在本实验中,我们利用普氏摆和光衰减镜来观察和验证这一原理。

三、实验器材1. 普氏摆2. 光衰减镜(左侧装浅色镜片,右侧装深色镜片)3. 观察者四、实验步骤1. 将普氏摆拉开,使其在两排金属杆之间的一个平面内摆动。

2. 站在普氏摆正前方位置,观察球摆动的轨迹。

3. 戴上光衰减镜,再次观察摆球的轨迹。

4. 将光衰减镜反转180度,再次观察摆球的轨迹。

五、实验现象1. 当观察者通过光衰减镜观察摆球时,发现摆球按椭圆轨迹转动。

2. 当光衰减镜反转180度后,摆球的转动方向也发生改变。

3. 观察者发现,单摆自左向右摆动时看起来是向前(靠近)摆动,自右向左摆动时似乎向后(远离)摆动。

4. 观察者发现,同步近处物体移动的速度看起来比远处物体移动速度要快。

六、实验分析1. 光衰减镜导致左右眼进入的光强减弱,产生距离感,从而感觉出物体的立体感。

2. 视觉延迟导致左右眼视点不能重合,使较近的物体看起来仿佛跳出平面而成为立体图像。

3. 人类的左右眼视力在长期用眼习惯的影响下,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会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七、实验结论1. 普氏摆实验验证了双眼视差对立体视觉的影响。

2. 光衰减镜可以改变视觉感知,产生立体感。

3. 观察者左右眼的视力差异可能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八、实验注意事项1. 摆球的摆动平面尽量在两排金属杆的中间,避免与金属杆相碰。

2. 观察时双眼均要睁开,以获得更好的立体视觉效果。

九、实验总结普氏摆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实验,通过观察和验证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双眼视差对立体视觉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光衰减镜可以改变视觉感知,产生立体感。

有趣的实验报告

有趣的实验报告

有趣的实验报告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篇二:有趣的磁铁游戏实验报告册亨县实验小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实验教师:组长:组员:篇三:三年级有趣的磁铁实验报告篇四:有趣的小实验教学设计有趣的小实验教学目标:1、细心观察周围世界,把感觉有趣和印象最深的内容写清楚。

2、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课前准备:准备一只烧杯、一杯清水、一只生鸡蛋、一盘盐、一把汤匙导语:世界上什么最神奇?科学的力量最神奇。

科学,能让太阳为人类烧水、煮饭,能让机器人代替潜水员到海底探险。

科学,能让远隔重洋的亲人面对面地对话……科学能够改变世界,科学能够创造未来。

今天,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

(虽然是小实验,但开头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也许因为此次实验学生热爱了科学。

)教学过程:一、培育思维(30分钟)师:实验开始前,你想说什么?师:做这个小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器材?谁能说一说,请用上数量词。

(练习了数量词的用法,让学生养成规范用词的好习惯。

)师:实验马上要开始了,请注意老师的要求,首先你先看老师做,然后你再做。

你做的时候注意观察、思考。

因为做完实验后还要进行小组间的比赛。

比赛内容是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实验的?做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做、看、想)(先明确要求,就是明确了目的,再进行实验,有的放矢。

)实验1:老师把鸡蛋轻轻放入清水中。

学生接着做此项实验。

学生先在小组内练说,练说约三分钟后再出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选择运用所给的词语和句子再次进行练说,最后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老师仍然在表格内评分。

提供的词语:描写观众的词语:目不转睛欢呼雀跃议论纷纷争先恐后一眨不眨伸长脖子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词语:晃晃悠悠摇摇摆摆慢吞吞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句子:鸡蛋像个潜水员慢慢沉入水底。

鸡蛋像喝醉了酒似的,晃晃悠悠地往下坠,不一会儿就沉到杯底“睡大觉”,一动不动了。

鸡蛋晃了晃身子,又懒洋洋地倒了下去。

(学生在小组内练说三分钟后再出示优美词语、句子,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不限制学生的思维。

有趣的物理实验报告

有趣的物理实验报告

有趣的物理实验报告有趣的物理实验报告在物理学的世界里,实验是探索和验证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测量自然现象,从而揭示物理规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它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物理原理,还能给我们带来乐趣和启发。

一、牛顿摆的奇妙现象牛顿摆是一个经典的物理实验,通过它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重力和摆动的关系。

实验中,我们将一个重物(如铅球)悬挂在一根细线的一端,然后使其摆动。

有趣的是,当摆动幅度不大时,摆的周期是相等的,而且与摆长无关。

这一现象被称为牛顿摆的等时性。

为了验证这一现象,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实验:首先,找到一个重物和细线,确保它们能够自由摆动。

然后,测量摆长(即细线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接下来,用手将重物拉至一侧,然后松开,观察它的摆动情况。

可以用计时器来记录每一次摆动的时间,然后计算出平均周期。

重复实验多次,可以发现不同的摆长下,摆动的周期是相等的。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并感受到物理规律的美妙之处。

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一项经典的光学实验,通过它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实验中,我们需要一块光源(如激光器)、两个狭缝和一块屏幕。

将光源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使其照射到两个狭缝上,然后在屏幕上观察到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

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光的波动性。

当光通过两个狭缝时,它们会形成一系列波峰和波谷。

当这些波峰和波谷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导致屏幕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为了进行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激光器作为光源,并将两个狭缝放置在适当的位置。

然后,将屏幕放置在光源后方,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出现。

我们还可以改变狭缝的间距和光源的颜色,观察到不同的干涉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同时也能欣赏到光的美妙和奇妙。

三、电磁感应的神奇实验电磁感应是一项重要的物理现象,它揭示了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为了观察和验证这一现象,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报告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报告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报告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报告心理学实验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心理学实验被设计和实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并探讨它们对我们的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1.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Philip Zimbardo)在1971年进行的。

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权力和权威下的行为反应。

实验将24名志愿者分为监狱囚犯和监狱警卫两组,他们被安置在一个模拟监狱环境中。

然而,实验很快失控,监狱警卫开始虐待囚犯,囚犯们也表现出抵抗和逆反的行为。

这个实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揭示了人类行为易受环境和角色的影响。

2. 道德困境实验道德困境实验是由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进行的。

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道德决策中的思考过程和行为。

在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回答一系列道德困境的问题,例如是否应该偷窃以拯救一个人的生命。

科尔伯格发现,人们的道德发展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从简单的利己主义到高度抽象的道德原则。

3. 隐喻实验隐喻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艾伦·帕斯科(Allen Paivio)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

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对隐喻的理解和记忆。

在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阅读一些句子,其中包含隐喻表达。

例如,“他是一个冰山”表示一个人冷漠无情。

帕斯科发现,人们对于隐喻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和持久,与直接表达相比,隐喻能够激发更多的情感和想象力。

4. 束缚实验束缚实验是由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的。

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

在实验中,参与者被告知他们需要对一个被称为“学习者”的人进行电击,以测试记忆能力。

然而,实际上,学习者只是一个演员,电击是假的。

窥探无穷的实验报告

窥探无穷的实验报告

窥探无穷的实验报告一、实验介绍如果没有镜子,我们永远都不能真切的看到自身的摸样。

所以。

从其方面讲,镜子是人眼的扩展,能让人看到视力所不达的地方。

当然,也能让人看到惰象。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招两面镜子面对面的放在一起,同时在中间放一个物体时,能在镜中看到无限多个影像。

这种有趣的现象就是我们要说的——窥视无穷。

为了便于现察,我们将利用两块过光率不同的半透半反镜和灯港组成的一个系统。

我们改变两面镜子的平行度和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还有观察面,观察灯炮的虚像。

我们知道能从镜中看到无限的象,实际上都是实物在两镜中所形成的虚象,而一个镜中的虚象可在另一个镜之中再次形成虚象。

(真实情况实际上是实物所发出或通过实物反射的光线在两镜之间来巨反射,最终射入人们的早中,使人看到此虚象。

每个虚象都有它特定的反射路程。

)因此,虚象彼此之间来回的形成,就使人看到了无穷限的材象。

根据观察结果,用比较合适的方法制造“窥视无穷”演示仪。

二、实验原理一个物体在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镜之间经过反复许多次反射后在人眼中形成的许许多多虚像的叠加。

1、反射定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虚像,物与像对称(像与物等大、等距)分列镜的两侧。

3、半透半反镜的特点:透射光线强度等于反射光线强度。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先准备了两个过光率分别为10,30的半透半反镜,电池,开关和灯泡。

2、把两面镜子面对面的放在一起,同时在中间放了灯泡,在各种情况下观察灯泡的成像。

(1)两个半透镜相互平行时;(2)两个半透镜不平行时;(3)分别通过两个半透镜观察的结果。

3.根据观察结果制造比较合适的窥视无穷演示器。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两个半透镜相互平行时两个半透镜相互平行,而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为5cm,5.5cm,6cm,6.5cm,7cm,8cm,9cm,10cm ,11cm时观察灯泡的成像。

半透镜之间的距离为5cm时光线在两面平行放置的平面镜之间多次反射,形成一连串的镜像,第一次反射形成的是物的像,以后就是像的像。

有趣的测量实验报告

有趣的测量实验报告

饭吃七分饱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十岁左右的儿童胃容积大约是1300~1500 mL,为了了解笑笑一次能吃几个芒果,需要测量一个芒果的体积,本实验选择小台芒作为实验对象。

二、实验原理:所有物体都是占空间的,芒果属于不规则物体,因此体积无法直接计算,需要将芒果浸没在水中,芒果会占据水的空间,根据水面的变化可以测量出芒果的体积。

V芒果=__________,V芒果=__________,V芒果=__________,三、实验器材:芒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步骤(实验方法1):1. 向烧杯中加入______mL 的水2. 将芒果轻轻放入水中,保证_________3. 观察,此时烧杯中水和芒果的总体积为_______mL五、实验结果:(一个芒果的体积大约是多少cm3?)1 mL = 1 cm3V芒果=__________六、实验结论:(一次能吃几个芒果?)饭吃七分饱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十岁左右的儿童胃容积大约是1300~1500 mL,为了了解笑笑一次能吃几个芒果,需要测量一个芒果的体积,本实验选择小台芒作为实验对象。

五、实验原理:所有物体都是占空间的,芒果属于不规则物体,因此体积无法直接计算,需要将芒果浸没在水中,芒果会占据水的空间,根据水面的变化可以测量出芒果的体积。

V芒果=__________,V芒果=__________,V芒果=__________,六、实验器材:芒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步骤(实验方法2):1. 将烧杯放在水槽中,向烧杯中加满水2. 将芒果轻轻放入水中,轻轻的将盛有芒果的烧杯拿出,小心收集水槽中的水于量杯中3. 观察,此时量杯中水的体积为_______mL五、实验结果:(一个芒果的体积大约是多少cm3?)1 mL = 1 cm3V芒果=__________六、实验结论:(一次能吃几个芒果?)饭吃七分饱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十岁左右的儿童胃容积大约是1300~1500 mL,为了了解笑笑一次能吃几个芒果,需要测量一个芒果的体积,本实验选择小台芒作为实验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篇二:有趣的磁铁游戏实验报告 册亨县实验小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2012--2013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实验教师: 组长: 组员:篇三:三年级有趣的磁铁实验报告 篇四:有趣的小实验 教学设计 有趣的小实验 教学目标:
1、细心观察周围世界,把感觉有趣和印象最深的内容写清楚。

2、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课前准备:准备一只烧杯、一杯清水、 一只生鸡蛋、一盘盐、一把汤匙 导语: 世界上什么最神奇?科学的力量最神奇。

科学,能让太阳为人类烧
水、煮饭,能让机器人代替潜水员到海底探险。

科学,能让远隔重洋的
亲人面对面地对话……科学能够改变世界,科学能够创造未来。

今天,
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

(虽然是小实验,但开头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也许因为此次
实验学生热爱了科学。

) 教学过程: 一、培育思维(30分钟) 师:实验开始前,你想说什么? 师:做这个小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器材?谁能说一说,请用上数量
词。

(练习了数量词的用法,让学生养成规范用词的好习惯。

) 师:实验马上要开始了,请注意老师的要求,首先你先看老师做,
然后你再做。

你做的时候注意观察、思考。

因为做完实验后还要进行小
组间的比赛。

比赛内容是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实验的?做实验的过程中看
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板书:做、看、想) (先明确要求,就是明确了目的,再进行实验,有的放矢。

) 实验1:老师把鸡蛋轻轻放入清水中。

学生接着做此项实验。

学生先在小组内练说,练说约三分钟后再出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选择运用所给的词语和句子再次进行练说,最后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老
师仍然在表格内评分。

提供的词语: 描写观众的词语: 目不转睛 欢呼雀跃 议论纷纷 争先恐后
一眨不眨 伸长脖子 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词语: 晃晃悠悠 摇摇摆摆 慢吞吞 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句子: 鸡蛋像个潜水员慢慢沉入水底。

鸡蛋像喝醉了酒似的,晃晃悠悠地往下坠,不一会儿就沉到杯
底“睡大觉”,一动不动了。

鸡蛋晃了晃身子,又懒洋洋地倒了下
去。

(学生在小组内练说三分钟后再出示优美词语、句子,这样充分发
挥学生的潜能,不限制学生的思维。

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之后,语言丰富
了,心中也有了自信,这样进行比赛也是对学生小组学习结果的展示,
同时老师要提升。

另外,分开实验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实验过程放大,是在有意
识地告诉学生,只要认真观察就有发现。

) 实验2:在水中放入盐慢慢搅动,观察发生的情况。

(过程同上) 描写观众的词语: 疑惑不解 手舞足蹈 一眨不眨 伸长脖子 拍手欢呼 描写鸡蛋变化的句子: 鸡蛋仿佛轻了许多,从杯底里浮了起来,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从水里
探出了脑袋。

鸡蛋浮了起来,就像潜水员的氧气罐里氧气不足了似的露出来呼吸
新鲜空气一样。

鸡蛋像一位跳水运动员一样跳入水中,在清凉的池水里游动几下,
眨眼间又浮起来了。

师:为什么生鸡蛋放在清水里会沉到杯底,而放进有相当浓度的盐
水里,却会神奇地浮上来呢? (清水的浮力小,盐水的浮力大。


二、命题(2分钟)
三、习作(25分钟) 要求:
1、不会写的字先写拼音,等全部写完作文后再查字典写上字。

2、口不出声、头不晃动、笔不停止。

四、讨论修改(5分钟) 写清楚实验过程中自己怎么做、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吗?同时
注意其他同学的感受了吗?
五、评议(8分钟)
六、批改(7分钟) 内容 :
1、格式、卷面、错别字、标点、语病
2、实验过程是否具体 方法: 把好词好句用曲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理由。

不明白或好建议当
面和作者交流,作者修改。

步骤:
1、边读边改自己写的作文。

2、和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

3、找组外的同学修改。

七、反馈(2分钟) 我的收获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小结(1分钟) 师:我们刚才是把做实验的具体过程写了下来,这是在记叙一件事
情的经过,这是记叙文。

还有一种形式是写实验报告,只是介绍清楚实
验名称、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科学道理就行了,读者明白就可以了。

(实验报告也要介绍一下,以免学生以后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篇五:有趣的化学实验 一、晴雨花 实验用品 白纸片、大烧杯、二氯化钴、双面胶 实验原理 晴天时,空气中水分少、二氯化钴保持无水状态呈蓝色,即将下
雨.空气中水分渐多,它便部分变 成含水化合物.红、蓝相混成了紫色.
到了下雨时,空气中水汽很 多。

绝大部分二氯化钴都成了含水化合
物,于是,便呈粉红色。

实验步骤
1.让学生用白纸折出自己喜欢的形状
2.将折好的纸完全浸没于氯化钴溶液中
3.取出晾干即可
二、喷雾作画 实验用品 白纸、毛笔、喷雾器、木架、摁钉。

fecl3溶液、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铁氰化钾浓溶
液、苯酚浓溶液。

实验原理 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血红色,遇到亚铁氰化钾
〔k4[fe(cn)6]〕溶液显蓝色,遇到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显绿
色,遇苯酚显紫色。

fecl3溶液喷在白纸上显黄色。

实验步骤 1.用毛笔分别蘸取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 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在白纸上绘画。

2.把纸晾干, 钉在木架上。

3.用装有fecl3溶液的喷雾器在绘有图画的白纸上喷上fecl3溶液。

三、蛋白留痕 实验用品 生鸡蛋(学生自己带)、毛笔、醋酸、硫酸铜、酒精灯、烧杯 实验原理 这是因为醋酸溶解蛋壳后能少量溶入蛋白。

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
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
的肽键遇cu2+发生络合反应,呈现蓝色或者紫色。

实验步骤 1.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

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
上写字。

2.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

3.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
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四、制作化学小暖袋和小冰袋 实验用品 碳酸钠带结晶水、硝酸铵晶体实验步骤、橡皮筋、封口塑料袋。

实验原理 碳酸钠和硝酸铵混合,反应吸热。

实验步骤
1.研细带结晶水的碳酸钠、硝酸铵晶体。

2.先将研细的碳酸钠装入小塑料袋底部,压紧
3.用橡皮筋绑住塑料袋,将碳酸钠封在袋子下半部
4.将硝酸铵装在袋子上半部,即成“冰袋”。

五、叶脉书签 实验用品 碳酸钠、氢氧化钠、双氧水、烧杯、铁架台、酒精灯、.镊子、玻
璃板、
旧牙刷、硬质树叶(学生自带) 实验原理 1.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煮叶片
2.常用玻棒或镊子轻轻翻动,防止叶片叠压,使其均匀受热
3.煮沸10分钟左右,用镊子捞取一片叶子,放入盛有清水的塑料盆
中。

4.当叶片上残留碱液漂洗干净后取出,把叶片平铺在一块玻璃上,
用小试管刷或毛质柔软的旧牙刷轻轻顺着叶脉的方向刷掉叶片两面已烂
的叶肉,一边刷一边常用小流量的自来水冲洗,直到只留下叶脉。

5.将叶脉放入双氧水中浸泡,以达到漂白效果。

6.刷净的叶脉片,漂洗后放在玻璃片上晾干。

当晾到半干半湿状时
涂上用红、蓝墨水或其它染色剂染成你所喜爱的颜色,然后夹在旧书报
纸中,吸干水分后取出,即可成为叶脉书签使用。

六、自制豆腐
七、自制肥皂
八、液体里面的星光 实验用品 试管,无水乙醇,浓硫酸、高锰酸钾 实验步骤 1.在一支较大的试管中,加入几毫升无水乙醇(或者是90%的乙
醇)
2.再慢慢滴入等量的浓硫酸,在试管背面衬一张深蓝色的纸。

3.摇振试管后,关闭电灯,用小匙挑一些高锰酸钾晶体,慢慢撒在
液面上。

实验原理 晶粒在溶液中逐渐下落,你就可以看到火星点点,恰似秋夜的星
光,还有轻微的炸裂声。

因为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接触,便产生氧气,它
的氧化力很强,能使混合液中的酒精燃烧而发出闪闪的火花。

在黑暗的
地方看,火花便格外明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