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
送东阳马生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500字6篇
If you can't beat your opponents, join them.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送东阳马生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500字6篇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1宋濂读书难,难在无书可读,“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只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于是,不论寒冬酷暑,宋濂总是坚持抄书,及时送还,因为只有这样,人家才肯借书给他。
宋濂读书难,难在无师可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因此,只能“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而求师之途艰辛无比,“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即使如此,他依然能够自得其乐,终成大儒。
然,今日之学子,读书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但求学的决心和毅力,却不及宋濂之万一。
抄书的做法虽然不再提倡,但优美的句段还是应该积累吧?步行百里虽然已经不太现实,按时到校的要求应该一点也不过分吧?可是,看看现在的学生,又有几个自觉设置了读书笔记?又有多少因一点小事就不见了身影?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宋濂的求学态度——“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现在的学生有几个对老师如此谦恭?顶撞老师、辱骂老师,甚至殴打老师的现象,又在多少学校不断上演?当然,这里面不乏老师的教育方法失误,教育言辞激烈,但这就能够成为学生顶撞、辱骂、殴打老师的理由吗?学生的人格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就可以漠视吗?唉,不说了,谁叫咱是老师呢!说不定有很多读者看了我的这些感慨,还把所有的罪过都归结到老师身上呢!哈哈,随便吧,反正老师的地位已经够低了,再多听上几声叫骂也无所谓了!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2上个星期,老师讲完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课文,我对宋廉的印象十分深刻。
*描写了宋濂求学之艰辛,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用心刻苦,不怕艰辛,勤奋好学的高尚品质。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当时学习条件是多么的恶劣,然而,宋廉克服了重重困难困难,无论条件多么的恶劣,都不放弃读书。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1今日我们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是明初文学大家宋濂,他在历史上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可谁又能够想到这样一个伟人的背后竟然有如此心酸的求学故事……年轻时的宋濂为了求学向老师请教,表情恭顺,礼节周到,即使被老师训斥也还是立侍左右,哪怕自己天资不够好,他也不放弃学习,一遍又一遍,直到学懂它。
后来,当宋濂外出求学的时候,在雪地里行走,等到达的时候,早已冻得足肤皲裂。
他不艳羡别人有良好的出身,有优厚的待遇,反而知足于学习之乐,每天刻苦读书。
最终靠着他的不懈努力,最终学有所成,成为了明初宏大的文学家。
而后文中写到的太同学不是与如今的我们一模一样吗?我们也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有优厚的待遇,有良好的教育,每天穿暖,吃饱,喝足,坐在温馨的教室里。
我们身处在如此优越的环境里,却不知道珍惜每一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一点也不重视学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草草了事,忙于应付,老师的劝说怎么也听不进去,考试的时候总想着多抄几个答案,总是一副为了老师,为了家长学习的看法,一点也不为自己的将来着想。
而文中的宋濂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反而更加努力学习,如今的我们却如此的颓废,这样做对得起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对得起我们自己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们应当以宋濂为典范,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当做通往我们胜利之路的荆棘,把勤劳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当做通往我们胜利之路的大道。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让我们以遍地荆棘为基础,以刻苦努力为翅翼,像小鸟一样搏击长空,平展翅翼,让每个人都能看到我们的辉煌。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2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在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它的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到达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进展史上辉煌绚烂的一页。
在这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时期,明初的文学家宋濂,在他的这篇赠序中向世人展现了一代大文豪艰辛的求学历程,勉励后人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用心致志地学习。
【读书笔记大全】《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精选
【读书笔记大全】《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精选《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一)读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我有数不尽的感受想要表达出来。
宋濂——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他家境贫寒却依旧嗜学;天大寒却弗之怠,从不逾约;踏深数尺雪,皮肤皲裂而不知;以中有足乐者而从不慕同舍生……回忆起过去,再想一想现在。
我们生活在衣食住行样样现代化的社会,在家里就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在学校里,除了老师教导我们读书做人……国家和社会也时时为我们青少年的自学创造条件。
可是我们呢?我们曾几时趴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至了外面的世界;听到着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却想著明天必须怎样避开考试;父母时时为我们著想,我们却从未学会认知他们……我感动于家贫却依旧嗜学的宋濂,就像人们感动于那个天黑了都不肯回家的孩子一样。
辗转六百多年,当今的社会条件与大学士宋濂那时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可是,当今社会又有哪几个杰出的人才能够与宋濂相提并论呢?这也许就是环境变化的原因吧!艰苦的环境可以使人坚强,幸福的环境却会使人懒惰。
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
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
但是,澳大利亚的父母却秉着再富不要“富”孩子的原则,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
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我想,也许这就是澳大利亚之所以能够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宝剑锋从磨练出来,梅花香自苦寒去。
在如今这样得天独厚的生活条件下,我更期望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多给青少年提供更多一些锻炼身体的机会,磨练我们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意志,并使我们在得天独厚的生活条件下分更出众的整体表现。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二)每个人都渴求在得天独厚的生活条件下,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但是,任何事情都就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在享用得天独厚的生活时,也极容易培养惰性,尤其就是青年学生。
念了宋濂的文章——《送来东阳马生序》,我对此体会尤深。
2023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300字(精选3篇)
2023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300字(精选3篇)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1今天,我们学完了《送东阳马生序》一课,这是宋濂写给他的晚辈的一封赠序。
读了这篇__,我深切感受到了宋濂求学中的苦难和执着。
因为执着,宋濂可以在“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的情况下抄录了一本一本的书来读;可以“趋百里外从乡先达执经叩问”;可以遇其叱咄而色愈恭、不敢出一言以复……但也正是因为这份执着,宋濂成为文学大家。
宋濂小时候喜爱读书,但家里贫穷,买不起书,就向有书的人家借书,并且亲手抄录。
在天气非常冷的时候,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他的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放松读书。
他成年之后,又担心没有有学问渊博的老师教他知识,跑到几百里外,向当地的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追随老师时,他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大雪积了好几尺,他的脚、皮肤都被冻裂了,去全然不知。
到达学舍,他不羡慕同舍生饭菜丰富、衣服华丽,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学习上。
从中,我体验到了宋濂艰苦的学习过程,勤奋谦虚的学习态度,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也告诉我: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就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2前天学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__后,我想了很多,作者余濂是明初的散文家,他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可谁想到这样一个伟人背后却有那么多的心酸事,年轻的他为了求学,不惜在冬天雪地里穿着破鞋去上门请教老师,为了能学到知识他面对老师的责骂却是“礼愈至,色愈恭”满腹经论让他觉的自己很富有,他不与别的富家子弟比吃穿,只想多学知识,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啊!而后文所说的“太学生”不是与现在的我们一样吗?从小出生在父母的呵护中,像一朵温室之花,不用担心衣,食,住,行,照理来说我们比宋廉幸运的多了,我们更应该好好读书,有远大的抱负,但像宋濂一样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又有多少呢?大多数的学生整天只和别人比吃,穿,对于自己的成绩却不消一顾,每逢考试都只想多抄几道题目,却不肯自己好好用功,可悲呀!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含辛路苦,只希望儿女都能成龙成凤,出人头地,可是反而弄巧成拙,这能怪谁,只能怪我们自己,光口头说说长大想要一份好的工作,能出人头地,可是做的却与说的相反,天上不会掉下黄金的,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1这几天,我们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言文,作者宋濂的一举一动引起了我的注意。
宋濂小的时候就很好学,因为家境贫困,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还要亲手抄写,按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
到了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冻得手指不能弯曲,他还是不放松抄写,抄完,赶快送还,不敢稍稍超过期限。
因此,许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他。
于是,他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很大的阅读量。
自己又捧着经书跑到百里之外,向有名的前辈请教。
前辈因非常有名,前来求学的学生挤满了先生的书房,在求学的过程中,大雪深几尺,脚冻坏了都不知道。
就这样,宋濂获得了知识,可是,我们不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吗?他当时的环境那麽艰苦,那么凄凉,为了求知,不顾一切,勇往直前,渴望求知。
可是我们呢?环境优雅,吃穿不愁,家离学校也就十几分钟,我们不能像宋濂那样什么都不比?什么都不羡慕吗?我们不能像宋濂那样什么都不顾?只想学到那盼望已久的知识吗?是的只要你想,没有不可以。
所以,请同学们把“不”这个字从你们的人生字典中删掉,永远都不要留下什么痕迹。
因为作者心中有求知的渴望,所以作者他什么都不会去想,因为知识就是他的精神食粮,就是他漂亮的衣裳。
所以,我想说,我们可以与他一样,可以好好学习,可以为了知识而不顾一切。
可是,我们做到了吗?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2作者作此文讲述了自己年少求学的艰辛与不易,但由于自己的勤奋与刻苦,不以求学求教无耻,勤学好问,终于获得许多益处。
所以,作者想通过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来鼓励这位马生君能够坚持自己认真的学习态度。
不以华裳美服,作者写到: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
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1东阳:今浙江东阳县,当时与潜溪同属金华府。
马生:姓马的太学生,即文中的马君则。
序:文体名,有书序、赠序二种,本篇为赠序。
致:得到。
余:我。
嗜(shì是)学:爱好读书。
假借:借。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弗,不。
之,指代抄书。
走:跑,这里意为“赶快”。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已经,到了。
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
圣贤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统。
宋濂是一个主张仁义道德的理学家,所以十分推崇它。
硕(shuò朔)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游:交游。
尝:曾。
趋:奔赴。
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
这里指浦江的柳贯、义乌的黄溍等古文家。
执经叩问:携带经书去请教。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言辞和脸色。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2每个人都渴望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在享受优越的生活时,也极易养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学生。
读了宋濂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我对此感受尤深。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亲手抄录,和他们约定日期归还。
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懒。
当他出外去追随老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
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冷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而不知道。
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士。
时光过去了600余年,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与600余年前相比,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
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也没有寒冻之苦,可是,我们真正像宋濂那样用心求学了吗?有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我缺乏应有的兴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为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激……与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当的距离。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11篇)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11篇)《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1《送东阳马生序》是选自宋濂的《宋学士文集》。
__先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然后联系马生求学的优越条件,这样,我们不难就可以得出其中之一道理: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专心与否。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宋濂小时候读书的环境是那么恶劣,家中无钱,向人借书,寒中抄录,而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专心求学。
因此,他后来有名望有地位,诗文成就高。
其实,学有所成并不一定要在顺境中、优越的社会年度中、机遇中才能达到的,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态度。
外国有这们一则故事:贝多芬小时候跟外国的老师学唱歌和弹钢琴,由于贝多芬对弹琴方面有兴趣,学得比较好,老师看好他,并想把自己毕生精力传授给他,但贝多芬的语言跟其老师的有所不同,导致他听不懂、理解不了。
因此,贝多芬在那时起,在练习弹琴之余,还要学老师的语言,他很认真——一天有20小时他都在学习。
皇天不负有心人,2个月之后,他根本把该语言学到七七八八了。
这样一来,贝多芬就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最终在世界上有名义。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2前几天,我读了一篇赠序,是明朝文学家宋濂赠给他的学生马生的《送东阳马生序》,这篇赠序通过介绍作者的求学经历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读了这篇__,我确立了人生的新目标,拥有了前进的动力。
读了这篇__,使我确立了人生的新目标。
是它让我知道了路途的坎坷,人生的艰难,是它让我学会了坚持。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这就是作者当年的学习环境。
它激励我从失败迈向成功,在不断地体验挫折与失败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人生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读了这篇__,使我拥有了前进的动力。
有时遇到困难真想放弃,但这时,宋濂求学的身影便浮现在我的眼前,给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让我重新振作,迎接挑战。
在挑战过程中,跌倒是难免的,但只要把自己与宋濂相对比起来,就会感到很惭愧,只能擦干眼泪,继续前行。
特别是当我读到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范文5篇
In addition to being grateful, it is not enough. You must put your hands together and lead your employees with a devout heart like Buddha.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__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范文5篇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1一天我翻开《历代散文选注》,恰巧打到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我立刻被那简洁清新的词句所吸引。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深为作者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我又想到:古人家境贫寒买不起书,尚能借书,“手自笔录,”而我们今天的学习环境比他们好,既无冻馁之患,又无奔走之劳,更应嗜学。
我们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毅力,不能吃苦。
他们学习不好,往往不在自身找原因,却强调其他客观原因,如家里无人辅导、手头少书、时间太紧等。
而宋濂青少年时是如何学习的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尝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宋濂不顾天寒冻手,坚持抄书。
遇到问题,跑到百余里之外,请教别人。
我们今天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学校问老师,可以查参考书,也可以同学之间讨论,即使到老师家中去,总也不至于跑上百里吧!由此可见,学习要靠自己的勤奋。
还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学习条件比别人差,因此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是不对的。
我们今天的学习条件再差也无法与宋濂相比呀!像宋濂那样刻苦学习的例子在古代是不胜枚举的,如车囊萤、孙康映雪、匡衡凿壁偷光……他们都是家境贫寒,学习条件极差,但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了。
我们今天的条件和他们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
我们学习成绩再不好,谁之过?正如宋濂所说“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资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看来,搞好学习比要靠自己的努力,必要靠勤奋。
高尔基说得好:“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它燃烧起来的就是劳动再劳动。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1前些天学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后,我想了很多,作者余濂是明初的散文家,他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可谁想到这样一个伟人背后却有那么多的心酸事,年轻的他为了求学,不惜在冬天雪地里穿着破鞋去上门请教老师,为了能学到知识他面对老师的责骂却是“礼愈至,色愈恭”,满腹经论让他觉的自己很富有,他不与别的富家子弟比吃穿,只想多学知识,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啊!而后文所说的“太学生”不是与现在的我们一样吗?从小出生在父母的呵护中,像一朵温室之花,不用担心衣,食,住,行,照理来说我们比宋廉幸运的多了,我们更应该好好读书,有远大的抱负,但像宋濂一样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又有多少呢?大多数的学生整天只和别人比吃,穿,对于自己的成绩却不消一顾,每逢考试都只想多抄几道题目,却不肯自己好好用功,可悲呀!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含辛路苦,只希望儿女都能成龙成凤,出人头地,可是反而弄巧成拙,这能怪谁,只能怪我们自己,光口头说说长大想要一份好的工作,能出人头地,可是做的却与说的相反,天上不会掉下黄金的,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2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在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它的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达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在这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时期,明初的文学家宋濂,在他的这篇赠序中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艰辛的求学历程,勉励后人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古人因家境贫寒而借书亲手抄写,虽然辛苦却一点也不放松,抄完便跑去送还,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终于有机会看到各类书籍。
而面对着父母为我买的一大堆书,我却很少细心地读过,真不敢与古人相比。
古人向先生请教问题时毕恭毕敬,遇到先生训斥、呵责时,他的态度变得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直到先生高兴了,才再次请教。
面对古人在如此艰难的求学条件下,对知识的渴望与决心,我羞愧得无地自容。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书笔记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书笔记《送东阳马生序》的读书笔记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的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书笔记1明初的大文学家宋濂小时候酷爱读书,可是由于家里贫穷,只能向人家借书来用手抄录,毫不畏惧求学路上的艰辛。
他一心求知,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艰苦卓绝,看到了坚持不懈,我也明白了:学习是一件长久且辛苦的事情,需要的是勤奋不辍。
说到勤奋,我们应当像宋濂一样,将勤奋当成一种习惯,在生活中,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命运的改变往往就是从勤奋开始的。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人意识到了这样的道理。
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自我的生活,我对待学习的态度是不是一丝不苟?对待教师是不是恭恭敬敬?我是不是已经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了?这样想来,发觉自我还有许多不足,有时会犯懒,会偷工减料。
保尔以往说: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回忆往事,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我想,宋濂做到了这一点,没给自我留太多的遗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刻我们正值青春年少,应当好好反思一下,我们有没有虚度光阴?在以后的时光里,我必须要勤奋、坚韧,让自我更上一层楼。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书笔记2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惊异的是古人与现代的我们在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面的差异。
仔细思虑起来,我觉得我们值得学习的除了类似于“悬梁刺股”这样的学习方式外,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态度。
宋濂家里穷,没钱买书,那时也没有复印机,就只能借别人家的'书来抄。
“抄书”啊!什么概念!就是为了能看到更多的书。
而现在的我们呢?成千上万的中学生,为了玩电脑、打游戏,书摆在眼面前都不读,更别说做些什么读书笔记。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7篇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7篇《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1今天我们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作者是明初文学大家宋濂,他在历史上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可谁又能够想到这样一个伟人的背后竟然有如此心酸的求学故事……年轻时的宋濂为了求学向老师请教,表情恭顺,礼节周到,即使被老师训斥也还是立侍左右,哪怕自己天资不够好,他也不放弃学习,一遍又一遍,直到学懂它。
后来,当宋濂外出求学的时候,在雪地里行走,等到达的时候,早已冻得足肤皲裂。
他不羡慕别人有良好的出身,有优厚的待遇,反而知足于学习之乐,每天刻苦读书。
最后靠着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了明初伟大的文学家。
而后文中写到的太学生不是与现在的我们一模一样吗?我们也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有优厚的待遇,有良好的教育,每天穿暖,吃饱,喝足,坐在温馨的教室里。
我们身处在如此优越的环境里,却不知道珍惜每一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一点也不重视学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草草了事,忙于应付,老师的劝告怎么也听不进去,考试的时候总想着多抄几个答案,总是一副为了老师,为了家长学习的态度,一点也不为自己的未来着想。
而文中的宋濂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反而更加努力学习,现在的我们却如此的颓废,这样做对得起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对得起我们自己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们应该以宋濂为榜样,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当做通往我们成功之路的荆棘,把勤劳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当做通往我们成功之路的大道。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让我们以遍地荆棘为基础,以刻苦努力为翅翼,像小鸟一样搏击长空,平展翅翼,让每个人都能看到我们的辉煌。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2《送东阳马生序》写了作者宋濂青少年时代求学的千种辛苦万般困苦,并拿后来太学中的条件与之作比,以告诫劝勉“马生”刻苦读书;文章都让人强烈地感到,我们必须珍惜优越的条件,好好学习,然而给予我最大震撼的东西并不是这一点--是宋濂的执着。
因为执着,宋濂可以在“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地情况下抄录了一本一本的`书来读;可以“趋百里外从乡先达执经叩问”;可以遇其叱咄而色愈恭、不敢出一言以复……但也正是因为这份执着,宋濂成为文学大家。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5篇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5篇《送东阳马生序》通过叙述作者年轻时求学的艰难困苦,但终有所成,来勉励马生努力学习。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篇1《送东阳马生序》是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古文。
学习了这篇文言文之后,我深深地为文中的宋濂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送东阳马生序》这篇古文讲述了作者早年求学和刻苦学习的经历。
宋濂小的时候,因为家庭贫困所以读书都是向别人借书来读并且抄写。
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宋濂都不会因天寒地冻就放弃抄写。
因此,他总能够及时把书还给别人,别人也就愿意借书给他。
宋濂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读了许多书。
后来,他去离家较远的地方向前辈请教求学。
在求学的过程中,即使脚冻坏了也不放弃,依旧勤勉学习。
宋濂这种刻苦求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的心中有获得知识的渴望,所以即使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宋濂都会抓住一切机会,努力读书学习。
因为对宋濂来说,知识就是他的精神粮食,所以他能够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不因恶劣的生活条件就放弃读书学习的机会。
再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现在的我们读书条件比宋濂要好太多了。
我们可以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学习,而且富裕的物质生活也不需要我们自己抄书才能够学习,因为有崭新的书本发放给我们。
但是,虽然我们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变好了,但有些人的学习态度却并没有端正,并不珍惜这么美好的学习条件,白白浪费了我们的光阴。
我想说,我们做到像宋濂一样为读书学习而不顾一起了吗?学习是否能够取得好成绩并不是在于我们的天赋有多高,而是要看我们自己是否有刻苦努力。
宋濂这种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今天的我们都需要像他一样树立起刻苦学习的精神。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篇2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在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它的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达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在这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时期,明初的文学家宋濂,在他的这篇赠序中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艰辛的求学历程,勉励后人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1读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有感触。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了解到宋濂求学的经历,为之心酸,又为之欣喜。
心酸是因为他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欣喜的是他成功的走过了困难。
在现实社会中,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
怎么一样?有他一样的毅力,有他一样的心志,有他以样的追求。
现在的人(包括我)最缺乏的是什么?毅志啊!做事从头到尾要一气呵成,不可虎头蛇尾,要“虎头虎尾”。
俗话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呀,不光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还要有好过程,好结尾。
得到这样的结果,必须付出的是坚持。
你想想,宋濂小时候家境是多么的不好,人家还能“假借于藏书之家”之书“手自笔录”。
现在的条件到好,伸手便来的书,哪个“好孩子”乖乖的学习了?改改习惯吧,把自己往正道上赶吧!宋濂家境贫寒,这又一次提到。
他在富家子弟的面前仍面不改色,心不跳,只因为自己是“足乐者”。
现在的学生们都比吃比穿,吃要吃出花,穿要穿名牌,还要时不时得装装纯,耍耍帅,想想,有甚用?成绩好了,学习棒了?恰好相反吧!摆正心态,像宋濂有一个好的信仰,你有一百万是你,你没有一百万也是你,不能改变一丁点。
一丁点,不是吗?有一个好的追求,不要把自己陷身于苦恼中,无用。
只要堂堂正正,稳稳当当走好每一步,你将来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这便是先苦后甜的道理。
虽然话有些多,但这都是我的心里话。
还有就是谦虚了。
人家请教老师多么谦虚啊!有了学问人家也没有刻意卖弄呀!不像现在的孩子,弄不弄就来点儿“天才”“实在easy”的话,太虚伪,这便是翘尾巴!做人一大忌。
不小心一滑便到了,如果马上爬起还行,怕就怕你还沉浸在幻想中,时间一长,爬起也无用,跟不上了,永远倒了。
这学期的打算很多,自从学完这课之后打算就更坚定了。
那就是“勿虎头蛇尾,勿翘尾巴,勿不好学。
”这些话也一样送给你。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2孔子说过:“君子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宋濂可谓遵循圣贤之说而身体力行。
这是我读后的一个深刻感受。
宋濂写这篇文章时已经69岁了。
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儒,宋濂给一个同乡的小青年写文章,多说些教训的话谁也不会认为过分。
但本文主要不是以教训的口吻写出,而是回忆自己求学时的艰辛,从而勉励马生奋发学习。
宋濂回忆的内容是十分生动的。
家贫,买不起书,只好借。
借书要讲信用,到期必还。
于是,只好抄录,容日后细读。
求师更加艰辛,须跑百里之遥,向“先达”“执经叩问”。
古人讲究“师道尊严”,不像今天提倡“师生是朋友”。
宋濂必须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地请教老师,甚至连说话的语调,脸上的表情都要格外注意。
否则,“先达”认为“孺子不可教”,你就永远失去了求教的机会。
我们不提倡这种师生关系,我们认为师生间应融洽些,谈笑风生,未尝不可,甚至可以开开玩笑。
但应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作为学生,你要想从老师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没有谦虚好学的态度是不行的。
古今中外,许多成功者就是以一颗虔诚之心打动了师长而尽得其传。
有的中学生认为今天不需要宋濂这套迂腐之论了,其实不然,宋濂讲的道理,今天仍有意义。
我们最受感动的是宋濂“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话了。
人一生中最难忘的是艰难困苦的折磨。
宋濂以其名臣重弼的身份回顾少时求学艰辛,其心中必定感慨万千。
我们佩服宋濂的心态。
人,生活中常遇到不平衡,尤其是同学、同事之间。
别人吃得好,穿得好,花钱如流水;而自己节衣缩食,囊中羞涩,这种强烈反差对一个人的心理考验是十分严峻的。
谁能在这种考验中经受得住,谁就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有的人,把持不住自己,走向另一条路了。
当今的中学生,比吃比穿之风甚盛。
有的中学生月消费抵得上一个普通职工的月工资收入。
非名牌不吃,非名牌不穿。
比宋濂的“同舍生”强多了。
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宋濂式的人物?有。
他们像宋濂一样,埋头学习,刻苦勤奋,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大学;有的还有所发明创造。
文章现身说法,对比鲜明,语言朴实,描述生动,毫无矫揉造作之嫌,处处表现出一位长者的厚道。
“余幼时即嗜学”,既平实又生动,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亲切感人。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意蕴绵长,回味不绝。
整篇文章,浑然天成。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3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在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它的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达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在这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时期,明初的文学家宋濂,在他的这篇赠序中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艰辛的求学历程,勉励后人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子,使同为学生的我感到这似乎不是几百年前的故事,而是我的身边事,更使我知道求学路上一路坎坎坷坷,我们应不畏艰辛,勇于探索,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
古人因家境贫寒而借书亲手抄写,虽然辛苦却一点也不放松,抄完便跑去送还,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终于有机会看到各类书籍。
而面对着父母为我买的一大堆书,我却很少细心地读过,真不敢与古人相比。
古人向先生请教问题时毕恭毕敬,遇到先生训斥、呵责时,他的态度变得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直到先生高兴了,才再次请教。
面对古人在如此艰难的求学条件下,对知识的渴望与决心,我羞愧得无地自容。
古人为了求学,不畏天气寒冷,即使四肢都冻得动弹不得,一日只吃两餐,穿戴不如他人也全都不在乎,而我们丰衣足食从不为受冻挨饿担忧,也没有奔走的劳累,更不必亲手抄书,但仍学业不精通,那只能怪我们用心不专一了。
从发生在古人身上的一件件“平凡”的事我终于明白勤奋与艰苦是相互联系的,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
在我们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勤奋求学,这样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将来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一份力。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4《送东阳马生序》是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古文。
学习了这篇文言文之后,我深深地为文中的宋濂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送东阳马生序》这篇古文讲述了作者早年求学和刻苦学习的经历。
宋濂小的时候,因为家庭贫困所以读书都是向别人借书来读并且抄写。
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宋濂都不会因天寒地冻就放弃抄写。
因此,他总能够及时把书还给别人,别人也就愿意借书给他。
宋濂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读了许多书。
后来,他去离家较远的地方向前辈请教求学。
在求学的过程中,即使脚冻坏了也不放弃,依旧勤勉学习。
宋濂这种刻苦求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的心中有获得知识的渴望,所以即使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宋濂都会抓住一切机会,努力读书学习。
因为对宋濂来说,知识就是他的精神粮食,所以他能够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不因恶劣的生活条件就放弃读书学习的机会。
再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现在的我们读书条件比宋濂要好太多了。
我们可以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学习,而且富裕的物质生活也不需要我们自己抄书才能够学习,因为有崭新的书本发放给我们。
但是,虽然我们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变好了,但有些人的学习态度却并没有端正,并不珍惜这么美好的学习条件,白白浪费了我们的光阴。
我想说,我们做到像宋濂一样为读书学习而不顾一起了吗?学习是否能够取得好成绩并不是在于我们的天赋有多高,而是要看我们自己是否有刻苦努力。
宋濂这种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今天的我们都需要像他一样树立起刻苦学习的精神。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5一天我翻开《历代散文选注》,恰巧打到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我立刻被那简洁清新的词句所吸引。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生还。
”我深为作者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我又想到:古人家境贫寒买不起书,尚能借书,“手自笔录“,而我们今天的学习环境比他们好,即无冻馁之患,又无奔走之劳,更应嗜学。
我们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毅力,不能吃苦,他们学习不好,往往不在自身找原因,却强调其他客观原因,如家中无人辅导、手头少书、时间太紧等。
宋濂青少年时是如何学习的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尝趋千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宋濂不顾天寒动手,坚持抄书。
遇到问题,跑到百余里之外,请教别人。
我们今天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学校问老师,可以参考书,也可以在同学之间讨论,即使到老师家中去,总也不至于跑上百里吧!由此可见,学习要靠自己的勤奋。
还有些同学认为自己的学习条件比别人差,因此就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这是不对的。
我们今天的学习条件再差,也无法与宋濂相比呀!像宋濂那样勤奋学习的例子在古代是不胜枚举的,如车觺囊萤、孙康映雪、匡衡凿壁偷光……他们都是家境贫寒,学习条件极差,但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了。
我们今天的条件和他们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
我们学习成绩再不好,谁之过?正如宋濂所说“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资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看来,搞好学习必要靠自己的努力,必要靠勤劳。
高尔基说得好: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它燃烧起来的就是劳动再劳动。
”只要我们刻苦学习,吸取前人的好经验。
循序渐进,学习再学习,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6东阳马生,我比你幸运!或许真像宋濂所说,你的读书条件远比他优越,可我却从中品出了一丝悲哀。
我不想和你比读书的条件,却想比一比其他。
在读书的目的上,我比你幸运。
你的目的是明确的,千百年来,读书人都是“学成文武术,货卖帝王家”,走的永远是科举仕途。
从捧读《三字经》那天起,你就注定要成为封建科举的牺牲品。
不要说“不”,你的老师不也在津津乐道自己“承天子之光,缀公卿之后”吗?真可谓嚼着自己的血肉叫“鲜美”啊!我比你幸运!我的学习目的,初时简单——为读书而读书,渐渐地我明白了,读书既为个人的成材,也为国家民族的昌盛。
读书是为了给个人“充值”,更是为了民族之林的茂盛!我不会一头栽进“科举”的网络而难以自拔,我要在知识的长空里放飞生命!在读书的范围上,我也比你幸运。
你除了“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外,还能涉猎其他吗?头上戴着你的“读书目的”紧箍咒,只能做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虚妄美梦,可悲!你上不晓天文地理,下不知矿藏资源,理不闻数理化学,文不懂外语马列。
我却不然!我可以“学贯中西,文理兼容”,我可以登临书山,遨游网海,出入国门,探微知著,充分享受解读“为什么”的乐趣,因为我生活在你无法企及的时代。
再说教育吧,我更比你幸运。
你只能折服于头悬梁锥刺股,努力于囊萤映雪,学得何其苦!面对师长的尊严,你只能垂手而立,大气不敢出,疑义岂能诉?你的宋濂师长尚且“行深山巨谷”,临“穷冬烈风”,踩厚雪,裂足肤,你还敢懈怠愉悦吗?我却不然!我虽也不乏辛苦,却很有乐趣,小班教育寓教于乐,身受着“发展教育”,师生亲如一家,同窗情同手足,上课呼名,何其可亲;下课同娱,何其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