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和儒家思想
如何正确看待2000多年讲义的封建社会和儒家思想
封建伦理制度
• (二)弱势者单方面的义务: 封建礼教规 定了在不平等的关系中居于低位的弱势者, 应履行单方面的义务,从而维护着居于高 位的强势者的特权。在这里,没有人人平 等的观念,强势者享用弱势者为其提供的 服务, 弱势者单方面履行义务,其结果是, 弱势者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反而助长强势 者的特权恶性膨胀:臣忠造就了君昏,子 孝造就了父暴,妻贤造就了夫恶。弱势者 的利他主义,成全了强势者的利已主义。
封建伦理制度
• (五)专制主义: 专制主义完全扼杀 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人也就丧失了 反省礼教的能力,陷入礼教操纵关系 之中,这也是封建礼教的一大特色。 人在这种探纵关系中,成为别人的工 具,成为受害者和牺牲品,这就是封 建礼教“吃人”的一面
THANK YOU
如何正确看待封建社会
• 中央官僚集权制度容易导致“官本 位”,社会上有能力的人士都投入 官场的角逐,从而不利于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繁 荣。在中央官僚集权制度下,社会 的权力中心处于上层,高高在上的 官僚体系看待下层的民众如同牧羊 人看待羊群,因此有“牧民”之说
八股制度
• 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强化 君权,消除威胁中央集权的离心因素 ,
精品jing
如何正确看待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和儒家思想
如何正确看待封建社会
• 后期,他日益走向反动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第一它一贯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 国家垄断重要行业;地主凭借皇帝的专职权威对 农民严酷压榨;皇室地主兼并土地,主导资本的 流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第二 在文 化思想方面它通过八股取士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 想,使科学技术在教条愚昧,不务实的环境中裹 足不前;又通过封建伦理道德钳制大众思想,培 养奴性,泯灭人性。
中国封建社会的看法
中国封建社会的看法中国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指的是从公元前221年的秦朝统一中国开始,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为止的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时期。
尽管中国封建社会有其不足之处,但也有一些积极的方面。
首先,封建社会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给予每个人明确的角色和地位,面向社会提供了稳定性和秩序。
这种等级制度形成了家族和亲族的重要关系网络,有助于人们建立稳定而持久的社会联系。
其次,封建社会注重家族和家庭的价值观念,强调孝道和忠诚。
家族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封建制度通过鼓励人们致力于家庭利益以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动力。
这也有助于养成人们尊敬长辈、关心亲人的良好品质。
封建社会还培养了一种传统的文化认同感,强调家族和国家的连续性。
这种观念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许多与封建社会相关的经典著作、礼仪规范和美学理念,这些传统对于塑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中国封建社会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封建社会的社会等级制度导致了严重的阶级不平等。
社会地位和财富的分配呈现出极大的差距,贵族阶层享有特权,而普通人民则受到压迫和剥削。
这种不平等的分配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封建社会还有压制和束缚个人自由的问题。
封建统治者对人民实行严格的社会控制和思想控制,限制了人们的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
个人的意志和选择受到了限制,这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构成了阻碍。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既有积极的一面,又存在问题。
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封建社会,既要继承和发扬其中有益的传统价值观,同时也要努力摆脱其中的不平等和束缚,为构建一个更加自由、平等和进步的社会而努力。
儒学是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官方意识形态
毕业论文论儒家法律思想的现代化价值毕业生姓名张亚博专业法律事务学号 07323044指导教师段峰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二〇一二年四月论儒家法律思想的现代化价值(姓名)张亚博摘要:“道德法”是泛指道德主义观念影响法律领域的一种表现。
儒家的法律思想实际上是一种道德法思想,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在立法方面,主张把道德的法律化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在司法方面,主张把“主庸”与“慎刑”作为司法公正的实现途径;在治国方面,主张把刑法辅助下的德教优先作为基本的治国方略。
关键词:儒家,道德法,依法治国,法律思想,价值(引言)儒家文化以其务实、积极入世的态度,从汉朝后便一直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在农耕社会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儒家文化中关于法律的思想部分与其他思想一样渊源流长。
儒家法律思想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明清以后,儒家法律思想逐渐走向衰落。
儒家所倡导的是“恤刑”、“宽刑”,主张把“人”这个主体放到第一位。
儒学是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官方意识形态,是一种崇尚群体主义精神的文化。
历代封建统治者打着群体主义的旗号,利用儒学压迫和奴役人民群众。
于是,有些学者认为儒学的基本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
事实上,如果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儒学道德精神的基本价值观是一种兼顾个人与他人、平衡个人与社会、倡导和谐公正平等的合理群体主义。
荀子把“义”作为区分人与其他万物的标准,这个“义”不仅指正义这层道德意义,也是指群体利益、整体利益、国家利益。
《荀子·王制》云:“(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透过这句话,荀子指出,了人们要想征服自然,最重要的是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即所谓的“群”。
那么,人类何以能群呢?荀子认为原因在于人有“分”,即一定的社会分工和差别。
“分”又为什么能实行呢?因为有“义”,即一定的政治、法律、道德约束。
根据“义”实行“分”,就能使人们团结一心,从而产生巨大的力量,达到胜物的目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社会形态,而儒家思想是支配这个社会的主要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贯穿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机制、社会变革以及道德伦理等方面入手,探讨其重要作用。
一、统治机制中国封建社会主要以文化统治为主,而儒家思想是这种统治的理论基础。
儒家强调君主必须以德治国,即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来教化百姓,使其更加自觉地遵循社会规范。
同时,儒家也提倡君主与臣民之间是一种父子关系,君主应该关注民间疾苦,以公正的态度来对待臣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这些思想都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制度保障。
二、社会变革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在封建社会中引领着一些社会变革。
举一个例子,儒家推崇教育,强调读书、修身、明德为先。
这种观念孕育了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使得贫寒家庭的儿童也有了通过考试获得进士及以上官职的机会。
这样实现了以才能为本,而非以家世为本,为中国封建社会带来了一些变革。
三、道德伦理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伦理,提倡“仁爱”、“诚实守信”等美德。
儒家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积极践行德行,才能获得社会认可和尊重。
这样的思想影响了封建社会的职业道德标准和社会道德规范,从而推进了社会的道德建设。
四、儒家思想在今天的作用虽然中国已经走出了封建社会,但儒家思想仍然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儒家强调个人的修养和涵养,寓乐于学,为人处事更有原则。
这种精神不仅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文化,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
总之,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机制、推动了一些重要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道德和伦理。
即使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儒家思想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中国近代衰落,有说是儒学思想所致,可儒粉却说是统治阶层不理解儒学精髓,你怎么看?
中国近代衰落,有说是儒学思想所致,可儒粉却说是统治阶层不理解儒学精髓,你怎么看?首先,将过错归于儒家就好比“杀人者兵也”的可笑论断。
我一直认可“非书之过,读书人之过也”的观点。
同时,认为中华几千年学术无建树的主要原因不是儒学本身,而是“独尊儒术”的政策。
以下做几点分析:1、儒学思想的局限性无法全面继承与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
以先秦文化为起点,百家大体都在“道德仁义礼法格物”的范畴内。
道家以道为体以德为用,儒家以仁为体以礼为用,法家以德为体以法为用,墨家以义为体以格物为用。
各家实际只能取用中国文化的一个方面,无论那个学派都是无法完整继承与发扬中国文化的。
因此,说儒学思想的局限性无法全面继承与发展中国文化。
2、儒学发展方向错误造成无法有效催生科技文明。
前面说儒家以仁为体以礼为用,以礼为用的实践其实在东汉(王莽的新朝就是完整的儒学社会实践)就已经宣告失败。
理智的做法是思考“礼”的局限性,通过结合“法”来弥补缺陷,通过“格物”来继往开来。
可偏偏这两个实用之术也是儒学老冤家“法家”和“墨家”所倡导的。
刚刚把人家打入垃圾堆,现在捡起来学,拉不下脸面啊!修礼修的不就是这张面皮吗?于是明摆着的正路不能走,只能想其他方法了!于是硬憋了几百年,憋出个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企图通过“仁”的反向突破来整合完整的中华文化,如果这条路可以顺利走下去,待儒学向上统合了道学,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向下蚕食法墨理念。
可惜这事儿从开始就注定不成的,前面说了礼教好面皮,如今还是因为面皮的原因,促使儒家学道还要装作自悟、装作本来即是如此,夹带了太多私货,沐猴而冠。
若强行之,再逐步修正也或还有那么丁点儿希望,好死不死金兵入关,兵商之道大兴,儒退居后位,最后的星火也浇灭了,至此儒家反向突破的尝试也失败了。
从此,华夏就一直在兴废兴废的怪圈里挣扎,再没跳出来(至于阳明心术的尝试,更是偏颇的可怜,如果道家是1,佛家就是0,本来是想变大,加个1多少还有点儿用,加个0不是玩儿闹吗?)。
中国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与儒家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与儒家思想中国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是由儒家思想所塑造的,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这种制度不仅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还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精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以及其背后的儒家思想。
首先,要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我们需要了解儒家思想对这一制度的贡献。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责任,认为通过恪守礼仪来维持社会秩序和和谐。
礼仪制度不仅是礼仪之道的具体表现,更是一种道德规范,是儒家思想推崇人伦关系的基石。
其次,中国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在这个制度下,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应该遵循的礼仪规范。
例如,在宴客时,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座位安排和进食顺序。
这种等级观念是儒家思想中所倡导的,通过礼仪制度得到了具体实践。
此外,儒家思想还强调个人的修养和自我约束,这体现在日常的举止上,如穿着整齐、举止文雅等等。
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还影响到了婚姻和家庭观念。
根据儒家思想,尊卑有序的思想观念渗透到了婚姻制度中。
在婚姻仪式上,即使是双方家庭地位相当,也要严格按照礼制举行。
这种制度约束和规范了婚姻关系,并强调家庭的稳定和和谐。
此外,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还塑造了中国人民的行为准则。
在这个制度下,人们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尊重师长、恭敬君王等。
这种行为准则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即“仁爱”。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强调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建立和谐社会。
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还在一些传统节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根植于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
春节期间,人们要严格按照传统习俗进行各种活动,如祭祀祖先、拜访亲友、红包传统等等。
这些习俗都是基于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所形成的,旨在表达彼此的敬意和祝福。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逐渐被打破。
现代人更加注重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传统的礼仪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束缚和限制。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与儒家文化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与儒家文化中国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而儒家文化则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的核心。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探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一、政治方面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政治权力集中在皇帝和贵族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
儒家文化对这种政治制度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儒家学说强调天命思想,认为皇帝是天选之人,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这为封建社会的政治体系提供了合理性的理论基础。
儒家学说还强调君臣关系和忠诚,使得封建制度更加稳定。
同时,儒家文化中的五伦道德观念也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一种行为准则。
这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思想。
二、经济方面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经济,而儒家文化在经济方面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儒家学说强调“农者,天下之本”,提倡农耕生产,使得农业成为封建社会的经济支柱。
儒家思想也强调土地所有权,并对土地所有权进行规范和保护。
这一观念在封建社会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使封建统治者对土地管理和农业生产加强管理和投资。
同时,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义利”观念也有助于封建社会的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这使得封建社会的经济繁荣。
三、教育方面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起到了重要影响。
儒家学说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倡以经书为教材,推崇儒学。
因此,在封建社会中,儒家学说成为了教育的主流。
封建统治者通过儒家学校培养和选拔人才,以维护封建制度的稳定。
儒家思想中的“君子”理念也成为了封建社会中的教育目标,要求人们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规范,从而提高了封建社会的社会文明程度。
总而言之,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与儒家文化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儒家文化为封建社会提供了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的支撑和指导,推动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与儒家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封建社会的演变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封建社会的演变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封建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演变与封建社会的变迁相互交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起源和演变入手,探讨其与封建社会的关系,以及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儒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知足者富”等核心思想,奠定了儒家学说的基石。
在孔子之后,诸子百家的思想纷纷出现,但儒家思想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崭露头角。
凭借其对礼仪、教育、政治等方面的关注,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阶级倡导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在秦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儒家经典《论语》等著作开始走向广泛流传,成为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教材。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道德礼仪、君臣父子之道、忠孝仁义等,这些思想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渗透到封建社会的各个层面。
二、儒家思想与封建社会的关系儒家思想与封建社会的关系紧密相连。
封建社会以家族为基础,实行世袭制度,儒家思想强调了家族观念和家族价值,为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儒家思想倡导忠孝仁义,要求人们尊敬长辈、忠诚于国家和君王,这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相契合,为封建社会的稳定运行提供了道德准则。
封建社会中的君臣父子关系得到了儒家思想的规范,使得各个社会角色更加明确,体现了一种秩序和和谐。
同时,儒家思想还对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礼仪教化,主张以教育为手段培养忠诚、贤良的君臣子民。
封建社会的教育机构和制度主要以儒家经典为基础,传授儒家思想和礼仪知识。
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能够更好地通过教育控制和影响社会大众的思想,维护其统治地位。
三、儒家思想与封建社会的作用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发挥了多重作用。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伦理关系,端正人心,使得封建社会能够保持一种秩序和和谐。
其次,儒家思想通过教育推广,培养了大量的中高级干部,为封建社会的政治运行提供了稳定的官僚和治理人才。
论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原因及影响
论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原因及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思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也对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原因1.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忠诚”和“礼敬”,这些思想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家庭关系和社会秩序密切相关。
儒家思想主张人们应该遵守道德规范,尊重长辈、君臣、圣人,这符合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
同时,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提倡孝道、慈爱和睦的家庭关系,这符合了封建社会的家庭观念。
2.儒家思想与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相适应。
在封建社会中,君主是政治的核心,君主的权威和统治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儒家思想主张“忠君爱国”,认为君主应该遵守道德规范,治理国家应该以民为本,这符合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同时,儒家思想强调礼仪规范,主张以礼治国,这也符合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3.儒家思想与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相适应。
在封建社会中,农业是经济的基础,而儒家思想主张“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应该受到重视。
这与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相适应,因此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
二、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1.强化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
儒家思想主张“忠君爱国”,认为君主的权威和统治地位是不可挑战的,这强化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
同时,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提倡孝道、慈爱和睦的家庭关系,这进一步强化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
2.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以德治国”,认为君主应该遵守道德规范,治理国家应该以民为本。
这影响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使得君主更加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治理能力。
同时,儒家思想强调礼仪规范,主张以礼治国,这也影响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3.对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应该受到重视。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变迁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变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它的发展与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历史经验与文明成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变迁。
一、封建社会中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
这个时期的儒家思想更多的是一种伦理道德的规范,注重礼仪之训、忠恕之道、道德廉耻等方面。
同时,儒家思想也强调了道德教化的重要性,提出了“教化人民,厉以自用”的原则。
通过这种道德教化方式,保持着封建社会的稳定,延续了封建的统治。
二、儒家思想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思想对国家治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汉朝时期,经学开始成为国家重要的规范,经学的内容也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
而隋唐时期,儒家思想开始在国家中被广泛运用,唐太宗制定的“三品制度”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例子。
此外,在明清时期,官学即礼部是国家重要的机构,只有通过礼部的文化考试,才能成为官员。
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两千多年,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和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针对新时期的儒家思想改革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一些学者和文化人开始重新审视儒家思想,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如韩非子、荀子等一些学者,提出了比儒家思想更为实用的政策、工具和道德。
而孔子哲学中所包含的智慧与经验,更多的被视为传统文化的基础,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民生、国家治理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四、如何传承和弘扬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弘扬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尝试与各种流行文化、传统文化,以及不同的国家文化产生连通,并相互启发。
这不仅是对儒家思想的灵活运用,更是一种能够促成文化创作、民间文化发展的有效方法。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历史经验和文明成果。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中国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来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来的正统思想,是有其优越性的。
特别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修身养性方面的观念、知识,真的是永远都值得人们去学习。
它对人性的教化作用中的积极面应该永久性的得到发挥。
儒家思想很强调个人的修为。
它讲究、追求“仁礼”、“忠孝”、“信义”等,虽则这些内容都是对维护国家现有制度很有帮助,但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
儒家重视教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话很明了的告诉人们,要想有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作为,就必须先得把自身修为提高。
儒家思想要求人们先从自身修为做起,把自身的思想修为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再出来从政、平天下。
另外,儒家对家庭道德、社会道德等,也提出了各种要求,儒家学派特别是孔子把“德”放在了最高的位置,主张以德化天下,这无疑是积极的,具有永恒的价值。
总而言之,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教化、个人修养的观念,很多方面都是积极的。
特别是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协调,等等,都具有很好的教化作用,具有永恒的人文精神价值。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儒家思想中的积极面,发展儒家精神,让它渗透到我们的社会建设中来。
只要人们的思想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能收到更快、更好的效果。
两千多年的封建儒家思想让中国人失去了太多的东西
两千多年的封建儒家思想让中国人失去了太多的东西,”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封建君主的专制让强大的华夏民族不可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且渐渐地衰败下去了.墨翟,墨家学派伟大的创始人,一个新时代的引领者,”兼爱非攻”、追求科学技术的思想早已透出了他的睿智,然而一个天才却渐渐地消失在百家争鸣的思潮中.战乱的年代是他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崇尚机关术,讲究高科技武器研究来应用军事战争的思想,让他迅速得到诸侯王们的赏识,墨家学者也近乎成了不得当时炙手可热的人才,墨家思想也将近成为战国时期的主流思想,就连孟子也评价墨翟是能与孔子平起平坐的圣人.然而,也正是这样一个战乱的年代,使得墨家学派从此一直没落了两千多年,”兼爱非攻”,一个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的观念,放弃战争,放弃暴力,站在一片祥和的大地上,彼此宁静地生活,多么美好的社会.如果不是战乱,如果不是其它各家的相继兴起,我们今天读的可能就不是《论语》了,而是一卷卷散发着远古墨香的《墨子》.君主极强的扩张野心使墨子只能消沉在自己的书中:探寻物质的原理,而不是一味地思想,能主宰世界的只有科技,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不说别的,墨家人的发明创造,哪一项不是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小到刨子、锯子,大到云梯、战车,甚至传说中的木鹞(据说人们从会飞的木鹞中得到了飞天的梦想),墨家为当时的中原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财富;非攻?精心创造出来的杰作,在当时除了应用于军事战争,又有哪个君主会来资助做别的研究?非攻!墨子的原则!那不就是要毁掉自己的杰作么?不行!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基石啊.为了原则,为了兼爱的盛世,墨子毁掉了杰作,甚至劝公输盘放弃了攻宋的打算.自己的原则和自己的使命竟然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墨子,一个世间难得一遇的人才,就象屈原一样,消失在无奈的叹息中,唯一能证明他曾来过这个世上,为人类提出了进步思想的物件,只有《墨子》----一本我认为是百家争鸣的唯一的杰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先生把一生分成两份,一份献给楚国,一份献给科学的探索,一本惊世的《天问》向人类、苍生乃至上天提出了几百多个甚至在如今也无法得到答案的疑问;同样的,墨子也把一生分成两份,一份献给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另一份----和屈原先生一样的,献给了伟大的科学探索事业.”求索”!是的,人类未知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在封建儒家思想的专制下,求索者更是微乎其微,那时的人们只能埋头苦读”四书”、”五经”.中国的科技实力因此大大滞后,远不及欧美国家. 当然,不是说”四书”、”五经”读了没用,它带给我中国人伟大的思想基础,使一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中国人的心中扎下了根基.然而,时代是进步的,永远不会停滞甚至倒退的,所以,封建王朝不可能主宰世界,尽管汉、唐、元等朝代强盛一时,成为东方乃至世界强国,但在工业革命、技术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北欧、北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下,中国人看到了一个辉煌的民族开始没落.世界科技历史博物馆向全世界收集科技文物时,美国拿出了尖端的现代化仪器设备,而中国,只能交出汉朝张衡的地动仪!几十年前,自美国人、苏联人相继升如太空之后,媒体开始传言中国长城和荷兰的拦江大坝是人类唯一能在太空中看见的建筑,于是,所有中国人都十分兴奋、骄傲,因为自己的祖先建造了多么伟大的建筑啊!可没有一个人会去深思这则消息的可靠性,而是一味沉溺在在辉煌的古中国文明中,我想,就是凭我的脑子,仔细想想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长城并不是很宽啊,如果长城能被看见,那么北京城任何一条超过10米宽的大街为什么看不见啊?直到2003年,当杨利伟成功飞上太空返回后,才道出了真相:在太空,根本看不见长城!一个谎言,骗了中国人几十年,为什么没有人揭穿它?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太落后了.就在过人还处于在太空是否能看见长城的争辩中,又一件事实沉重打击了自以为是的中国人:日本成功地在太空中打开了直径为10米的两个树脂薄膜”宇宙帆”,在世界上尚属首例.日本,一个在唐朝才结束茹毛饮血的生活慢慢不如封建王朝的国家,在明治维新之后,迅速崛起,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重视科技教育,和那种”不要脸”地”偷”人家技术的精神.对于一个小小的岛国,一向自大的中国人也只能极其愤恨地叫骂几句,算是对日本的仇视,而决不或是非常谨慎地谈论军事.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纵横家……一切都要那么多姿多彩,在哪个年代,墨家行馆就想后来的儒家书院,遍不整个华夏大地,墨家子弟活跃在整个战国,弩、战车、云梯等在当时算极为先进的武器被不断开发出来. 汉代,一切对于墨家子弟来说,都是一场劫难,那个曾经对历史影响甚为深远的墨家思想慢慢衰微了,就好像一种科技思想尚未萌芽就枯萎了.那些曾一度辉煌的技术,也从此或者变成了传说,或者深埋地下,时不时给考古学家来一个惊叹----就像越王勾践永不生锈的宝剑和秦始皇陵精美绝伦的铜马车.如果墨家思想没有衰微,整个世界会是怎么样的?往事越千年,墨家开始了伟大的复兴,尽管有些人还在辉煌的古中国史中不能自拔,没关系,思想禁锢的枷锁无法阻止墨家思想的复燃,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即将或许已经来临,而那时,中国将一定会选择墨家,实现墨家学派伟大的复兴. --------------------对于墨子的思想只是一个主观臆测,并没有在客观上作出正确的判别.事实上同样作为显学的墨学和儒学,在当时的社会都是一种选择,选择哪一种对于历史的进程都是不一样的.环境可以影响选择,但那是在环境已经很恶劣的情况下.也正是因为环境的恶劣,才能让墨学崛起.兼爱确实不是人的本性,这只能说墨子过于理想主义,他已经完全做到了一个圣人,已经在自己的思想中慢慢脱离实际.但是墨子的工技并不只是奇技淫巧,他同样是中国古代最早研究光学的人.有人说没有希腊式的科学体系终究还是不行的,希腊式的科学体系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他们同样是在求索,文明的起点不一样,所求的索也就不一样.张衡是汉人,墨翟是战国人,毕竟有着几百多年的差距,就好象那现在的人去和清朝的人比科学研究,很明显,清朝人不会理解什么是粒子加速器.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科学标准.我说倘若墨子的思想在那个时候开始成为主流,那么张衡的地动仪或许可以提前一百多年出现.--------------------阿基米德完全不背负天下人的命运,而墨子以天下人的命运而担忧.文明本就不一样的人,又怎么能对科学提出相同的理解呢>?科学精神只是墨子所坚持的一种思想,是一个分枝。
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与儒家思想的传承
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与儒家思想的传承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与儒家思想有着紧密的关系。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实施统治的一种体制,而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社会道德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古代中国封建制度与儒家思想的相互关系:封建制度对儒家思想的塑造以及儒家思想对封建制度的强化。
一、封建制度对儒家思想的塑造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它通过行使君权来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在封建时代,君主与臣子、父与子、夫与妻、长与幼之间存在明确的等级关系。
这种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儒家思想。
首先,封建制度强调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忠诚和义务。
在封建思想中,君主被视为天命所归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臣子则有义务效忠君主,尽心竭力地为君主服务。
这种忠诚观念在儒家思想中得到了强化和宣扬,被奉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其次,封建制度注重家族和亲属关系。
在封建社会中,家族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家族成员之间有明确的等级关系。
这种家族观念在儒家思想中得到肯定和推崇,儒家强调家庭的和谐与孝道的实践。
儒家思想中的家族伦理观念与封建制度形成了共同呼应和进一步强化。
二、儒家思想对封建制度的强化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主流思想,对封建制度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儒家思想强调君臣之间的道德关系。
根据儒家的思想,君主应该行天道,以德治国,关心百姓的福祉。
而臣子则应该忠心尽力,效仿圣贤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种儒家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制度中君臣关系的道德性质。
其次,儒家思想强调家族伦理与封建制度中家族观念的结合。
在儒家思想中,家庭和睦、孝敬父母是人们应当追求的道德目标。
这种家庭伦理观念与封建制度中家族观念的结合,使得家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与儒家思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封建制度对儒家思想的塑造使得儒家思想中的忠诚和家族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而儒家思想对封建制度的强化,则使得封建制度中君臣关系的道德性质以及家族观念在社会中得到巩固和延续。
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与儒家思想
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与儒家思想中国的封建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大特色。
该制度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与儒家思想展开探讨。
一、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指一种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形式,以土地所有权关系为基础,建立了君主和诸侯贵族之间的等级制度。
封建制度开始于周朝,经历了春秋战国和秦汉两朝的演变和发展,在唐代达到了巅峰,但随着宋代的到来,封建制度逐渐趋于没落。
封建制度的特点是农业为主导经济形式,以乡村社会为基础,宗法等级制度为主要社会组织形式,君权与诸侯贵族之间的等级制度占主导地位。
在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君权和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地方政权受君权支配,同时君权也需要依靠地方政权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地方政权主要由诸侯贵族担任,在君权的授予下享有一定的土地所有权,拥有自治权和治理权。
诸侯贵族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
他们在土地、资源、军事力量等方面的优劣决定了他们之间的等级关系。
二、儒家思想在封建制度中的地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将道德伦理观念贯穿到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
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应该遵守礼仪、尊敬长辈、秉承节操、尊重传统,认为这些都是维持社会和谐、促进个体品德的重要因素。
在封建制度下,儒家思想的地位非常重要。
封建制度以土地、血缘和权力为界限,儒家思想则以道德教化和家庭伦理为基础,强调伦理的约束力。
封建制度和儒家思想的融合,体现在封建制度中的社会等级组织和规范的行为准则等方面。
三、封建制度与儒家思想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制度和儒家思想也发生了相应的演变。
在唐代,封建制度达到了巅峰,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儒家思想也随之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成为当时中国人思考道德、品格问题的重要工具。
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作用
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作用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主导社会形态,而儒家思想则是这个社会形态中极为重要的存在。
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说是深远、广泛的。
本文将对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根基儒家思想起源于先秦时期,其创立者孔子不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而且他的思想和学说经过漫长时间传承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儒家思想的教导,人们应该怀揣着“仁”的情感,即爱人之心,加强社会之间的情感联系,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种爱人之心,转化为了“孝”的道德规范,鼓励人们尽孝以报答父母。
并且儒家思想主张“小正人宜君子”,也就是说所有民众都应该向君子学习,追求人格的完美和高尚。
因此,在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成为了社会伦理的重要根基,也为封建礼教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在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的道德规范中。
在儒家思想中,道德规范是建立在理性、仁爱、中庸之上的,严谨的行为准则。
在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了封建礼教体系的中心。
封建社会中,人们普遍接受孝道、强调家族道德风尚等各种文化礼教规范,儒家思想成为了这些规范中的精髓。
如孝道,要求儿女尊敬父母、回报父母,形成了家族主义方式。
同时,儒家主张独善其身,正己修身,强调个人的道德管教更加重要。
这些道德准则,指导着封建社会中每个人的行为举止,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起到了重要的正面作用。
三、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政治影响在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对于政治制度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儒家思想中,人类社会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四大伦理框架之上的,这个四大伦理制度贯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整个发展历史。
封建社会时期的“君主专制”政治制度,是基于孔子所提倡的“君臣之义”形成的。
儒家主张君主必须时刻行使自身的仁爱之心,以礼治国。
中国儒家思想的历史渊源和现代价值
中国儒家思想的历史渊源和现代价值中国的儒家思想可以追溯至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他强调了“仁”的概念,即“为人之本,谓之仁”,认为只有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才能达到人类的最高境界。
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了“爱人”的概念,并提出了“性善论”。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被视为官方思想,是社会主流观念,它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个人行为和人际关系。
儒家思想提倡的道德标准,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互相尊重、互助合作,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和性情。
到了近代,中国遭遇了诸多危机,出现了种种思潮和学术派别,但儒家思想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依旧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中国已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化,但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人伦及生存方式依旧有其生命力及现实价值,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人道主义尤为重要。
从古代到现代,孔子的“大同”、“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推崇。
特别是在今天,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许多问题不仅需要经济上的解决,更需要道德层面的引导。
儒家思想中的庄重态度、尊敬生命、关怀社会、回报家庭、爱教育和协调人际关系等思想,都可以引导现代人追求道德境界、建设和谐社会。
当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发展呈现多种多样的面貌。
一方面,儒家经典的修订与推广始终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也经历了不少创新与突破,在新兴的学科领域如跨学科、综合学科、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新兴领域,儒家新思想也大放异彩。
在现代社会,儒家思想中龟兹运动的理论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
与此同时,儒家思想还受到了外国人的推崇,不少国家的大学和知名教授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的研究。
在西方,儒家思想逐渐形成了它自己的研究领域,人们也开始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对世界的重要意义。
不难看出,儒家思想不但对中国自身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政治动乱的时代,却是一个思想文化解放繁荣的时代。
也就这个时期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儒家学说产生了,从此中国封建社会逐渐开始了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文化的封建社会之路。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
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
其后又有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周敦颐等各朝代儒家代表人物的总结和发展,使儒家学说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而由此,儒家思想文化才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发展。
在汉武帝之前,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加之汉字尚处于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
在汉初,当时的主流思想是道家思想,所谓黄老道行无为之治。
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的根本。
鉴于秦朝苛政的覆灭,统治阶层意识到仁政对于维持王朝稳定统治的必要性,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
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
此时,孔子已死三百馀年。
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君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行成了新儒术,作为独尊儒术的基础学说。
在汉朝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
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
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由于“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人合一”(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天子无道,上天会降灾于他)的提出 ,符合当时汉朝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便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在我国的历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
儒家思想在我国的历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并渗透到上层建筑各方面内容。
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持续时间较长的国家,而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德,经过引礼入法,从而使礼渗透到法中。
儒学的核心内容伦理道德,法制儒家文化的核心是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因此从儒学的角度讨论法与道德可以更深刻的阐明两者的关系。
[关键词] 儒学道德法律纵观我国的历史,在众多学派之中儒学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我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有重大影响,是我们进一步认识法与道德关系的重要线索。
一儒学创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针对社会上的“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提出了“仁者爱人”,建立了以“仁”为中心,以“复礼”为目的儒家思想理论体系。
但是由于其被当时混乱的混战的情势所不容,所以儒学在当时并没有被广泛的接受,直到荀子的出现,儒学在政治上的影响加深。
荀子指出,法制要以伦理道德为依据,伦理道德要依靠法制才能收到效果。
“礼者,法之大分也,类之纲纪也”,体现出荀子认为礼与法是相通的,“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
”荀子认为,礼先于法出现,“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1]说明荀子认为礼先于法产生,而法是礼发展的产物,主张用礼义来衡量各种法令制度。
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
”也就是说道德成了法律的灵魂,法律成为“礼法”。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逐渐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进行封建统治的思想支柱。
其提出的“刑者,德之辅也”即德主刑辅,主张统治者遵循天道,以德礼教化为主,德刑并用,礼法结合。
主张在坚持仁义德治的前提下,将刑罚作为辅助手段。
所以在实施中要有主次之分,要有先后之分。
他认为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决不能滥用或单独使用。
董仲舒提出的秋冬行刑和春秋决狱则是引礼入法将礼与法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推进“引礼入法”的进一步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贵贱有等、长幼有序的儒家“礼治”思想成为晋代法制的指导思想。
试论儒家思想流传两千多年的原因
试论儒家思想流传两千多年的原因试论儒家思想流传两千多年的原因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流传两千多年仍经久不衰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儒家思想自身不断适应政治与社会变化1早期儒家的“人学”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社会急剧变动的时代。
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他与告子的辩论中,阐述了这个基本论点: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是有道德观念的。
2汉代儒学的特色: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
汉承秦制,更从上层建筑方面巩固和加强封建主义统治。
汉武帝时期儒学被定于一尊。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汉代儒学成为一种丧失了早期儒学中孔子“人学”思想特色的统治哲学。
董仲舒的儒学虽然吸取了孔孟关于人格完善的学说,但更多地吸取了荀子从政治理论方面探讨“人”的思想。
在二者的结合点上,他选择了阴阳家的学说。
3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问题: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制度不稳定的时期,用当时“名士”的话说就是“平路将陂”。
他们企图对汉代儒学进行改造。
魏晋时期的玄学不能归属于儒学,但它本身却具有儒学的成分和因素。
4唐代儒学的三个趋向:唐代统治者沿袭汉代的经学笺注方式。
唐太宗命孔颖达、颜师古等编纂《五经正义》,试图吸取正统经学和玄学,调和出一个兼容并包的理论来统一经义。
但是经学笺注的方式是没有生命力的,且缺少理论的建树和创造。
唐代出现了所谓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
其次,早期儒学与“人”的观念相联系的重民、爱民思想在唐代有所发展。
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它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在政治、社会和道德伦理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制度产生了一定的规范性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和家族观念,强调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秩序。
在儒家思想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长是封建制度中的权威代表。
儒家思想中的「仁」概念也鼓励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家人和社会他人。
因此,儒家思想为封建制度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家族秩序,这对于封建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次,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制度的社会等级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强调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的关系,提倡各个社会角色之间的道德、互助和服从关系。
这种等级体系的建立和运作使封建制度下的中国社会具有明确的地位和责任划分。
君权神圣化的观念也是儒家思想对封建制度影响的重要方面。
儒家思想将君主视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君主通过仁政和德行来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这种思想观念加强了封建君权的合法性,为封建制度的维护提供了道德支撑。
儒家思想还对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产生了影响。
儒家强调劳动的重要性,提倡勤劳致富的道德观念。
儒家思想鼓励农耕生产和手工业的发展,认为通过艰辛努力获得的财富是应该尊重的。
这种思想观念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繁荣,也为封建制度下的财富积累提供了一种道德依据。
同时,儒家思想也强调俭约和节俭的美德,这对于封建社会的经济管理和资源分配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此外,儒家思想对封建制度的教育体系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道德和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这种思想观念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推动了封建制度下的儒学文化的传承和普及。
儒家的经典著作成为封建制度下的教育智慧和文化精髓,对中国古代的教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长远而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看待封建社会
• 后期,他日益走向反动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后期,他日益走向反动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第一它一贯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 第一它一贯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 国家垄断重要行业; 国家垄断重要行业;地主凭借皇帝的专职权威对 农民严酷压榨;皇室地主兼并土地, 农民严酷压榨;皇室地主兼并土地,主导资本的 流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流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第二 在文 化思想方面它通过八股取士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 使科学技术在教条愚昧, 想,使科学技术在教条愚昧,不务实的环境中裹 足不前;又通过封建伦理道德钳制大众思想, 足不前;又通过封建伦理道德钳制大众思想,培 养奴性,泯灭人性。 养奴性,泯灭人性。
如何正确看待封建社会
• 自秦以来,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自秦以来, 沿袭并发展,到明清时达到顶峰。 沿袭并发展,到明清时达到顶峰。在 前期这一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前期这一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例如政府有能力组织水利工程建设, 例如政府有能力组织水利工程建设, 文化典籍的搜集整理, 文化典籍的搜集整理,保卫社会安定 和国家统一, 和国家统一,这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创 造了条件。 造了条件。
如何正确看待封建社会
• 中央官僚集权制度容易导致“官本 中央官僚集权制度容易导致“ 位”,社会上有能力的人士都投入 官场的角逐, 官场的角逐,从而不利于商业的繁 在中央官僚集权制度下,处于上层,高高在上的 官僚体系看待下层的民众如同牧羊 人看待羊群,因此有“牧民” 人看待羊群,因此有“牧民”之说
封建伦理制度
• (二)弱势者单方面的义务: 封建礼教规 弱势者单方面的义务: 定了在不平等的关系中居于低位的弱势者, 定了在不平等的关系中居于低位的弱势者, 应履行单方面的义务, 应履行单方面的义务,从而维护着居于高 位的强势者的特权。在这里, 位的强势者的特权。在这里,没有人人平 等的观念, 等的观念,强势者享用弱势者为其提供的 服务, 弱势者单方面履行义务,其结果是, 服务, 弱势者单方面履行义务,其结果是, 弱势者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弱势者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反而助长强势 者的特权恶性膨胀:臣忠造就了君昏, 者的特权恶性膨胀:臣忠造就了君昏,子 孝造就了父暴,妻贤造就了夫恶。 孝造就了父暴,妻贤造就了夫恶。弱势者 的利他主义,成全了强势者的利已主义。 的利他主义,成全了强势者的利已主义。
封建伦理制度
• (五)专制主义: 专制主义完全扼杀 专制主义: 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人也就丧失了 反省礼教的能力, 反省礼教的能力,陷入礼教操纵关系 之中,这也是封建礼教的一大特色。 之中,这也是封建礼教的一大特色。 人在这种探纵关系中, 人在这种探纵关系中,成为别人的工 成为受害者和牺牲品, 具,成为受害者和牺牲品,这就是封 建礼教“吃人” 建礼教“吃人”的一面
封建伦理制度
• 这些影响最终汇为一点:民族性 这些影响最终汇为一点: 格由开放自信、 格由开放自信、积极活跃转向封 闭自大、消极保守。 闭自大、消极保守。也就从根本 上造成了与中世纪欧洲各民族心 理的本质上的不同。 理的本质上的不同。
如何正确看待封建社会
• 第三 汉唐时期的开放的对外政策和积极自 信的民族心理在这一制度的主导下转变为 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闭关锁国盲目自大,造成中国主动失去顺 应世界近代化的潮流的机会, 应世界近代化的潮流的机会,代表新的生 产方式的工商业及海外贸易发展受阻。 产方式的工商业及海外贸易发展受阻。地 主阶级妄图借助制度枷锁维护封建制度的 做法反而暴漏了他们的虚弱, 做法反而暴漏了他们的虚弱,加速了封建 制度的灭亡。 制度的灭亡。
八股制度
• 如何看待历史上甚受后人诟病的八股取士, 如何看待历史上甚受后人诟病的八股取士, 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八股取士基本 上适应的是自然经济为主的农耕社会的人 才需求,如出题取自《四书》 五经》 才需求,如出题取自《四书》、《五经》 中的成句或一章,要求“代圣贤立言” 中的成句或一章,要求“代圣贤立言”, 并以宋代程朱理学为依归。 并以宋代程朱理学为依归。以维护封建专 制统治为出发点, 制统治为出发点,八股文作为功令文字对 于广大读书人而言, 于广大读书人而言,就是对其思想的一种 无形的控制,影响是全面的。 无形的控制,影响是全面的。
封建伦理制度 • (三)男尊女卑: 一方面造 男尊女卑: 成了男性在家庭中的骄横, 成了男性在家庭中的骄横, 另一方面造成了对女性的压 迫和侵夺, 迫和侵夺,这是产生罪恶和 悲剧的一大根源。 悲剧的一大根源。
封建伦理制度
• 四)亲疏有别: 中国人生活在血缘 亲疏有别: 家庭和宗教集团之中,亲疏有别、 家庭和宗教集团之中,亲疏有别、 内外有别成为封建礼教的一个重要 内容。: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 。:“ 内容。:“夫礼者,所以定亲疏、 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对 待陌生人, 待陌生人,往往就采取非人道的行 为,此种观念不利于国家民族意识 的培养,有碍于社会公德的建立。 的培养,有碍于社会公德的建立。
八股制度 • 八股文用于科举考试通行于 明清两代,长达近六百年, 明清两代,长达近六百年, 基本与封建之世的彻底垮台 同步,明乎此, 同步,明乎此,其封建主义 的社会属性也就昭然若揭了。 的社会属性也就昭然若揭了。
封建伦理制度 • (一)特权思想:在臣君关 特权思想: 系中,君是特权者, 系中,君是特权者,在臣民 关系中,臣是特权者, 关系中,臣是特权者,在夫 妇关系中,夫是特权者; 妇关系中,夫是特权者;在 父子关系中,父是特权者; 父子关系中,父是特权者; 在经济生活中, 在经济生活中,地主是特权 者。
八股制度
• 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强化 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君权, 君权,消除威胁中央集权的离心因素 ,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须在四书五经 范围内命题, 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 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 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分为破题、 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分为破题、 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 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 束股八部分) 称为“八股文” 股、束股八部分),称为“八股文”。
八股制度
• 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 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 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 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 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 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 八股取士” 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 子思想。考中做官的, 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 皇帝的忠顺奴仆。 皇帝的忠顺奴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