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速圆周运动》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并能够应用于解题;3.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加深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1.讲台;2.黑板和粉笔;3.实验装置:弹性绳、小球、圆盘;4.教学PPT。

三、教学内容1. 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匀速圆周运动是指圆周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等时间间隔内所通过的弧长相等。

2.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速度大小恒定,方向沿圆周运动的切线方向;•加速度大小始终为零,方向指向圆心。

3. 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3.1 速度公式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速度公式其中,v表示速度,Δs表示弧长,Δt表示时间间隔。

3.2 周期公式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周期公式其中,T表示周期,r表示半径,v表示速度。

3.3 频率公式匀速圆周运动的频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频率公式其中,f表示频率,T表示周期。

3.4 加速度公式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始终为零。

4. 实验示范通过搭建实验装置,观察匀速圆周运动,并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5. 解题实例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概念,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描绘匀速圆周运动的生活实例,引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讲解:系统地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和特征,并通过实例演算,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

3.实验示范:通过展示实验装置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和记录数据,加深对匀速圆周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4.解题实例:通过实例的问答和讲解,帮助学生练习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检查与讨论:与学生一起检查实验数据和解题过程,讨论其中的问题和疑惑。

6.总结与拓展: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更高级的圆周运动变化。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能够应用相关公式解决问题。

圆周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

圆周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

圆周运动教案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圆周运动教案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圆周运动教案篇一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2、常见传动装置的应用。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二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依旧具有加速度,而且加速度不断改变,因其加速度方向在不断改变,其运动版轨迹是圆,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总能分权解出一个指向圆心的加速度,我们将方向时刻指向圆心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速度(矢量,有大小有方向)改变的。

(或是大小,或是方向)(即a≠0)称为变速运动。

速度不变(即a=0)、方向不变的运动称为匀速运动。

而变速运动又分为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和变加速运动(加速度改变)。

所以变加速运动并不是针对变减速运动来说的,是相对匀变速运动讲的。

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须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匀变速运动既可能是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比如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吗篇三高中物理《圆周运动》课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4节。

本节主要介绍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抛体运动以及平抛运动的规律,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本节课作为对特殊曲线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也为以后继续学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物理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是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围绕着如何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展开,通过探究理清各个物理量的相互关系,并使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加以应用。

(过渡句)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

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与学案正式版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与学案正式版

第三节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离心现象,知道物体做离心运动的条件。

2.能结合课本所分析的实际问题,知道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二、重点难点重点:物体做离心运动所满足的条件。

难点:对离心运动的理解及其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观察总结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总有沿着圆周切线方向飞去的倾向,它之所以没有飞去是因为向心力持续地把物体拉到圆周上来,使物体同圆心的距离保持不变。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所受的合外力恰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向心力,如果提供它的外力消失或不足,物体将怎样运动呢?本节课专门研究这一问题。

(二)进行新课1.离心运动:学生阅读教材【离心现象】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

2.离心运动的条件:(1)当产生向心力的合外力突然消失,物体便沿所在位置的切线方向飞出。

(2)当产生向心力的合外力不完全消失,而只是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物体将沿切线和圆周之间的一条曲线运动,远离圆心而去。

3.离心现象的本质——物体惯性的表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有惯性,总是想沿着切线方向运动,只是由于向心力作用,使它不能沿切线方向飞出,而被限制着沿圆周运动。

如果提供向心力的合外力突然消失,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将沿着切线方向运动,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必然结果。

如果提供向心力的合外力减小,使它不足以将物体限制在圆周上,物体将做半径变大的圆周运动。

此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但“远离”不能理解为“背离”。

做离心运动的物体并非沿半径方向飞出,而是运动半径越来越大。

(二)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1.离心运动的应用实例——(1)雨伞旋转(2)链球投掷(3)洗衣机的脱水筒2.离心运动的防止实例(1)汽车拐弯时限速(2)高速旋转的飞轮、砂轮的限速(三)课堂练习1.物体做离心运动时,运动轨迹A.一定是直线B.一定是曲线C.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D.可能是圆【C】2.物体m用线通过光滑的水平板上的小孔与砝码M相连,并且正在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如果减小M的质量,则物体的轨道半径r、角速度ω、线速度v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r不变,v变小、ω变小B.r增大,ω减小、v不变mC.r减小,v不变、ω增大MD.r减小,ω不变、v变小【B】2.如果汽车的质量为m,水平弯道是一个半径50m的圆弧,汽车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车重的0.2倍,欲使汽车转弯时不打滑,汽车在弯道处行驶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g取10 m/s2 )(答案:10 m/s )(四)课堂小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总有沿着圆周切线方向飞去的倾向.当F=mω2r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当F= 0时,物体沿切线方向飞出当F<mω2r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当F>mω2r时,物体逐渐靠近圆心五、课外作业:课本中本节课后练习 1、2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学案【基础知识精讲】1.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并不是一种特殊的、另外的力,它可以由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来提供.在解决圆周运动有关问题时,分析向心力的来源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几类典型情况.1)水平面的圆周运动 ①汽车转弯汽车在水平的圆弧路面上的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如图6-1甲所示),是什么力作为向心力的呢?如果不考虑汽车翻转的情况,我们可以把汽车视为质点.汽车在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如果不考虑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则汽车所受的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就是向心力,如图6-1乙所示.如果考虑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F f ,则静摩擦力沿圆周切线方向的分F t (通常叫做牵引力)与阻力F f 平衡,而静摩擦力指向圆心的分力F n 就是向心力,如下图丙所示,这时静摩擦力指向圆心的分力F n 也就是汽车所受的合力.②火车转弯火车转弯时,是什么力作为向心力呢?如果转弯处内外轨一样高,外侧车轮的轮缘挤压外轨,使外轨发生弹性形变,外轨对轮缘的弹力F 就是使火车转弯的向心力(如下左图所示).设转弯半径为r ,火车质量为m ,转弯时速率为v ,则,F=m rv 2.由于火车质量很大,靠这种办法得到向心力,轮缘与外轨间的相互作用力要很大,铁轨容易受到损坏.实际在修筑铁路时,要根据转弯处的半径r 和规定的行驶速度v 0,适当选择内外轨的高度差,使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G 和支持力F N 的合力来提供,如上右图所示.必须注意,虽然内外轨有一定的高度差,但火车仍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因此向心力是沿水平方向的,而不是沿“斜面”向上.F=Gtg α=mgtg α,故mgtg α=m rv 20,通常倾角α不太大,可近似取tg α=h/d ,则hr=d gv 20.我国铁路转拐速率一般规定为v 0=54km/h,即v 0=15m/s,轨距d=1435mm,所以hr 为定值.铁路弯道的曲率半径r 是根据地形条件决定的.2)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①汽车过凸桥我们先来分析汽车过拱桥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设汽车的 质量为m ,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 ,桥面半径为r.汽车在拱桥最高点时的受力情况如上图所示,重力G 和桥对它的支持力F 1的合力就是汽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圆心)所以G-F 1=m r v 2,则F 1=G-m rv 2.汽车对桥的压力与桥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压力F 1′=F 1=G-m rv 2.②水流星水流星中的水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均由重力和压力提供向心力,如下图所示,要使水在最高点不离开杯底,则N ≥0由 N +mg=m Rv 2.则 V ≥gR 2.离心现象及其原因物体作圆周运动时,如果m 、r 、v 已确定,那么它所需要的向心力F =m rv 2就已确定.当外界不能满足它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必将偏离圆轨道,其中有两种情况①F 法=0,沿切线离开圆心.②F 法<m rv 2沿曲线远离圆心.【重点难点解析】本节重点是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综合运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难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混淆向心力与合力,抓不住临界点的特征,如竖直面内圆周的最高点等,这都要通过反复的比较分析和训练才能逐步提高能力.例1 长度不同的两根细绳,悬于同一点,另一端各系一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使它们在同一水平面内作圆锥摆运动,如下图所示,则( )A.它们的周期相同B.较长的绳所系小球的周期较大C.两球的向心力与半径成正比D.两绳张力与绳长成正比分析 设小球作圆锥摆运动时,摆长为L ,摆角为θ,小球受到拉力为T 0与重力mg 的作用,由于加速度a 水平向右,拉力T 0与重力mg 的合力ma 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mgtg θ=ma因 a=ω2R=22T4 Lsin θ得T=2πg L /cos θ,Lcos θ为旋转平面到悬点的高度,容易看出两球周期相同T 0sin θ=m 224T πLsin θT 0=224T π L224T π一定,T 0∝L F 向=224Tπ r ,F 向∝r故正确选项为A 、C 、D例2 质量为m 的汽车,以速度V 通过半径R 的凸形桥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为,当速度V ′=时对桥的压力为零,以速度V 通过半径为R 凹型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分析 汽车以速率V 作匀速圆周运动通过最高点时,牵引力与摩擦力相平衡,汽车在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汽车在凸桥的最高点时,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为a=v 2/R,由F=mamg-N 1=mv 2/R所以,汽车对桥的压力N 1′=N 1=mg-mv 2/R当N 1′=N 1=0时,v ′=Rg .汽车在凹桥的最低点时,竖直方向的受力如下图所示,此时汽车的加速度方向向上,同理可得,N 2′=N 2=mg +mv 2/R.小结 由分析可以看出,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只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中的一个特例,与直线运动中动力学的解题思路,分析方法完全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其加速度a=v 2/R 或a=ω2R 方向指向圆心.【难题巧解点拨】例3 在水平转台上放一个质量为M 的木块,静摩擦因数为μ,转台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细绳一端系住木块M ,另一端通过转台中心的小孔悬一质量为m 的木块,如下图所示,求m 与转台能保持相对静止时,M 到转台中心的最大距离R 1和最小距离R 2.分析 M 在水平面内转动时,平台对M 的支持力与Mg 相平衡,拉力与平台对M 的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设M 到转台中心的距离为R ,M 以角速度ω转动所需向心力为M ω2R ,若M ω2R =T =mg ,此时平台对M 的摩擦力为零.若R 1>R ,M ω2R 1>mg ,平台对M 的摩擦力方向向左,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 ω2R 1,当f 为最大值μMg 时,R 1最大.所以,M 到转台的最大距离为R 1=(μMg+mg)/M ω2.若R 2<R ,M ω2R 2<mg ,平台对M 的摩擦力水平向右,由F=ma.mg-f=M ω2R 2f=μMg 时,R 2最小,最小值为R 2=(mg-μMg)/M ω2.小结 本例实际上属于一个简单的连接体,直线运动中关于连接体的分析方法,在圆周运动中同样适用.例4 长L=0.5m ,质量可忽略的杆,其下端固定于O 点,上端连接一个零件A ,A 的质量为m=2kg ,它绕O 点做圆周运动,如下图所示,在A 通过最高点时,求下列两种情况下杆受的力:(1)A 的速率为1m/s ,(2)A 的速率为4m/s.分析 杆对A 的作用力为竖直方向,设为T ,重力mg 与T 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F=ma ,a=v 2/R ,得mg+T=mv 2/RT=m(v 2/R-g)(1)当v=1m/s 时,T=2(12/0.5-10)N=-16N(2)当v=4m/s 时,T=2(42/0.5-10)N=44N(1)问中T 为负值,表明T 与mg 的方向相反,杆对A 的作用力为支持力.讨论(1)由上式,当v=Rg 时,T =0,当v >Rg 时,T 为正值,对A 的作用力为拉力,当v <Rg 时,T 为负值,对A 的作用力为支持力.(2)如果把杆换成细绳,由于T ≥0,则有v ≥Rg .例5 如下图甲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沿半径为R 的圆形轨道自A 点滑下,A 点的法线为水平方向,B 点的法线为竖直方向,物体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滑至B 点时的速度为v ,求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解析:物体由A 滑到B 的过程中,受到重力、 轨道对其弹力及轨道对其摩擦力的作用,物体一般 做变速圆周运动.已知物体滑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 为v ,它在B 点时的受力情况如图6-12乙所示.其 中轨道的弹力F N 、重力G 的合力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方向一定指向圆心.故 甲乙F N -G=m R v 2 F N =mg+m Rv 2,则滑动摩擦力为F 1=μF N =μ(mg+m Rv 2).这里的分析和计算所依据的仍是普遍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只是这里的加速度是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虽然是从匀速圆周运动得出的,但向心力公式F =m rv 2实际上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上式中的v 必须用对应位置的瞬时速度值.由图6-12乙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是轨道的弹力F N 、摩擦力F 1重力G 这三个力的合力,方向应斜向上,在此我们再次看到物体做变速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力与其所受的合力是不同的.【典型热点考题】例1 如下图所示,细绳一端系着质量M =0.6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另一端通过光滑小孔吊着质量m =0.3kg 的物体,M 的中点与圆孔距离为0.2m ,并知M 和水平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N ,现使此平面绕中心轴线转动,问角速度ω在什么范围m 会处于静止状态?(g =10m/s 2)解析:f m =2N <mg =3N 故水平面必须转动,m 才能静止. 据静摩擦力的可变性,有两种情况mg+f m =MR ω12,ω1=02.06.05⨯mg-f m =MR ω22,ω2=2.06.01⨯例2 如下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钉两个钉子A 和B ,相距为20cm 。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3篇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3篇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与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与匀速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与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

2. 教材《物理》。

3. 实验器材:小球、细线。

4. 计时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回顾并复习相关内容。

2. 引出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小球在细线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有哪些物理量与问题需要研究?二、概念讲解与实验演示(10分钟)1.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半径、周期、频率、线速度、角速度等。

2. 进行实验演示:利用小球和细线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验,观察小球的运动特点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三、问题分析与计算方法(15分钟)1. 分析小球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问题:速度、加速度、位移、力、功等相关计算。

2.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利用速度与半径的关系、加速度的计算、力与功的计算等。

四、解题示范与训练(15分钟)1. 解题示范:通过示例题目,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

2. 学生训练:布置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解题,并互相交流提问。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拓展讲解:引入圆周运动的相关概念与公式,如圆周位移、圆周速度、圆周加速度等。

2. 应用分析: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问题。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回顾所学的计算方法与解题技巧。

3. 反思并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互相交流解决方法。

板书设计: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重点知识点:1. 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半径、周期、频率、线速度、角速度2. 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 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加速度的计算- 力与功的计算拓展内容:- 圆周位移、圆周速度、圆周加速度等注意事项:1. 熟悉相关公式与计算方法。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2篇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2篇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精选2篇(一)教案主题:匀速圆周运动年级:高中物理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以及单位的转换。

3. 理解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并能进行相互转化。

4. 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实验设备:转速计、跑道、滑轮、丝线等3. 实验材料:小球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示意图和文字解释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并强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物体沿着圆周运动轨迹,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2. 推导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公式:v = 2πr/T,其中v为线速度,r为半径,T为周期。

3. 解释角速度的概念及其与线速度的关系:ω = 2π/T,ω为角速度。

Step 3:计算练习(15分钟)1. 指导学生根据给定的半径和周期计算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根据线速度和半径计算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和角速度。

Step 4:实验演示(15分钟)在课堂上进行小尺寸的匀速圆周运动实验演示,利用转速计、跑道、滑轮、丝线等设备,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通过测量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来验证公式的正确性。

Step 5: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匀速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摩天轮、地球自转等,引导学生思考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意义。

Step 6: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匀速圆周运动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并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特点和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和实验验证。

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和实验演示的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拓展应用的部分也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分析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分析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分析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2. 知道向心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向心力公式的含义;3. 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并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重点:受力分析、分析向心力来源难点:分析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平面及圆心教学过程一、(板书)解答匀速圆周运动题目方法步骤总结:1.确定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 2.确定研究对象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平面以及圆心; 3.分析向心力来源; 4. 根据几何关系和向心力公式进行解答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说明。

二、(板书)题型3:小球在绳子和重力的作用下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例题1.如图所示,长为L 的细线,栓一质量为m 的小球,一端固定于O 点,让其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右图所示,求摆线L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1) 线的拉力F; (2) 小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3) 小球运动的角速度大小及周期。

分析: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提供球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方向水平。

解:球A 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其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提供球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由几何关系可得F=mg/cos θ F 向=mg tan θ球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θsin L R = 又 F 向=mv 2/r可解得 θθθtan sin tan gL gR v ==因为 R v /=ω , v R T /2π=所以 θωcos /L g = , g L T /cos 2θπ= O A GF F 向 θ类似题型:三、(板书)题型4:内壁光滑且固定不动的圆锥筒如图放置,小球紧贴其内壁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例题 1.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圆锥形漏斗的光滑内壁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 和B ,它们分别紧贴漏斗的内壁,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A 的线速度大于B 的线速度B.A 的角速度大于B 的角速度C.A 对漏斗内壁的压力大于B 对漏斗内壁的压力D.A 的周期大于B 的周期解析:重力、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方向水平.由图可知,两个小球的受力情况一样.N=sin mg ,所以两者所受内壁的支持力是相等的,即两者对内壁的压力相等.F 向=mgcotθa 向=gtanθ=r v 2=rω2=4π22T r 由于两者的轨道半径不等,所以两者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不等.答案:AD实战练习:如图所示是双人花样滑冰运动中男运动员拉着女运动员做圆锥摆运动的精彩场面,若女运动员做圆锥摆时和竖直方向的夹角约为θ,女运动员的质量为m ,转动过程中女运动员的重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求:(1)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拉力大小.(2)两人转动的角速度.α β(3)如果男、女运动员手拉手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两人质量比为2∶1,求他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比.解析:设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拉力大小为F则:Fcosθ=mg Fsinθ=mω2r ,所以(1)F=mg/cosθ;(2)ω=r g θtan ;(3)F′=m 1ω′2r 1;F′=m 2ω′2r 2所以r 1∶r 2=1∶2.答案:(1)mg/cosθ (2)r g θtan(3)1∶2类似题型:能力提升:。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课题】匀速圆周运动【教学时间】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选用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匀速圆周运动是继抛体运动后学习的另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例子。

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和关注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的内容:第一,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第二,会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教材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圆周运动,再导入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接着,通过图片观察,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学习线速度、角速度与周期的概念。

教材在本节设计上有两个特点:第一,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重视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

第二,重视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匀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等相关知识,知道描述直线运动物体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认识到曲线运动比直线运动更复杂,有一些不同于直线运动的新特点。

✧学生兴趣特点1、高一的学生容易被新奇、惊险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

2、高一的学生有因果认识的兴趣,对一些有争议的生活现象或自然现象有解开奥秘的兴趣。

✧学生认知特点学生对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比较熟悉,但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不知道这种运动的确切定义以及如何描述这种运动。

而在建立概念后,又容易受之前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影响,将匀速圆周运动理解成“速度不变的圆周运动”,因此容易对线速度的概念产生错误理解。

匀速圆周运动 教案 教学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 教案 教学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公式,理解向心加速度的含义。

3. 让学生学会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2.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3. 向心加速度公式:a = v²/r。

4. 向心加速度的含义:表示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时刻变化,产生的加速度,该加速度指向圆心,大小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半径成反比。

5. 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求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加速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向心加速度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理解向心加速度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向心加速度的产生。

2. 使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匀速圆周运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概念和特点。

3.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曲线运动的特点。

2. 新课: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向心加速度的含义。

3. 公式讲解: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讲解公式中的各物理量。

4. 例题讲解: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公式。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向心加速度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向心加速度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学习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内容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2.1 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2.2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2.3 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2.4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第三章: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3.1 向心力的来源3.2 向心力的计算3.3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3.4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第四章: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4.1 实例一:自行车绕圆形路径行驶4.2 实例二:地球自转4.3 实例三:荡秋千4.4 实例四:卫星绕地球运动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意义与应用5.1 匀速圆周运动在科学中的应用5.2 匀速圆周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3 匀速圆周运动在工程中的应用5.4 匀速圆周运动在自然界中的应用第六章:匀速圆周运动的图形分析6.1 圆周运动的运动轨迹6.2 角速度与线速度的矢量图6.3 向心加速度的矢量图6.4 实例分析:圆形路径上的物体运动第七章:匀速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分析7.1 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7.2 向心力的动力学分析7.3 向心加速度的动力学分析7.4 实例分析:不同半径的圆周运动第八章: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与加速度关系8.1 速度与加速度的定义8.2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式8.3 实例分析:速度与加速度的变化关系8.4 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第九章:匀速圆周运动的能量分析9.1 动能与势能的概念9.2 匀速圆周运动的动能分析9.3 匀速圆周运动的势能分析9.4 实例分析:能量在圆周运动中的转化第十章:匀速圆周运动的综合应用10.1 圆周运动在工程中的应用10.2 圆周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3 圆周运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0.4 实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匀速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圆周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不断变化。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教学PPT;2.学生准备:教科书,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力学部分已学过的内容,特别是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

例如:“请回顾一下,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回顾。

Step 2 概念解释通过讲解PPT,向学生阐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示意图,清晰地展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恒定。

Step 3 基本公式的推导通过推导,引导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首先,向学生展示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图,并标出运动方向、速度、角速度等。

然后,通过在示意图中引入位移、时间等概念,推导出公式v=ωr和s=v*t,以及角位移公式θ=ωt。

Step 4 公式应用练习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例如:“一个半径为2m的圆周,以每秒2m/s的速度运动,计算1圈所需时间和圆周的周长。

”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在黑板上展示答案。

Step 5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小车在半径为3m的圆周上以匀速运动,每2秒过圆心一次,求小车的速度和角速度。

”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解答,并在黑板上展示解答过程和答案。

Step 6 拓展延伸通过拓展延伸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

例如:“如果圆周上同时有多个物体以不同的速度运动,它们会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和思维。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学设计思路:一、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倡导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主线,倡导情景设置、师生交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努力促使学生成为一个研究者.二、教学方法1.改变教师一味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整个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各问题小组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逐步解决问题.课堂上减少教师滔滔不绝的画面,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相互进行交流、讨论.转变学、教方式,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理情景,在分析时点拨关键之处.( 2 )学生通过自学、观察来讨论、分析实际问题与书本知识的联系,找出解决办法.2.为了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必须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为问题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完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从本次公开课的导入部分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1 )身边的课程资源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源泉学生最熟悉的现象莫过于身边的物理现象,对身边的物理现象感兴趣,是学生的天性.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接近学生的经验,这样创设出来的问题情境才有亲切感,才会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一个小小的“ 水流星” 实验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就是很好的例证.( 2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抓住如下几个要素①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课程资源由于各个学校的条件有所不同,所以在选择课程资源时应依据教材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灵活变通.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课程资源由于学生的起点、能力等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创设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探究活动找到一条最佳的入题“ 路径”.③问题情境应与“ 焦点问题” 相配合焦点问题就是所研究的事物或对象的主要问题.确定了焦点问题就等于确定了探究活动的主攻方向,便于把注意力集中到被研究的问题上.因为问题情境是为“ 焦点问题” 服务的,所以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与“ 焦点问题” 相脱节,不能把问题做“ 花” 做“ 难” ,应讲究“ 针对性” 和“ 实效性”.④问题情境应为“ 焦点问题” 做铺垫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围绕焦点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能力等情况,设置一些子问题,为学生“ 铺垫” 合适的“ 台阶” ,引导学生由解决子问题逐步过渡到焦点问题,最终达到解决焦点问题的目的.( 3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体现师生共同参与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既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同时也是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合作者.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与学生一道共同参与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样才能引起共鸣,产生良好的“ 入题” 效果.( 4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有成就感新课程理念强调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熏陶,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激情.只有让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与价值,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迸发出激情的火花.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快乐,领悟自然的和谐与奇妙.学习任务分析:一、培养学生分析向心力来源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物体沿半径方向受到的合外力,就是提供给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二、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例题的分析与讨论(结合动画或课件),引导学生从中领悟、掌握运用向心力公式的思路和方法.第一,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向心力的来源.第二,运用向心力公式计算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第三,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向心力,列出方程求解.三、可多举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向心力可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单独提供,也可由它们的合力提供.四、在讨论汽车过拱桥的问题时,汽车做的是变速圆周运动,对此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向学生指出:在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各位置受到的向心力分别产生了物体通过各位置的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公式仍然适用.但要注意,对于物体做变速圆周运动的情况,只有在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向心力才是合外力.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指出:此问题中出现的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大于或小于车重的现象,是发生在圆周运动中的超重或失重现象.学习者分析:一、学生学完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论知识,尚缺乏实际的应用,对定律的理解还比较粗浅,本节课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场景,利于学生的理解、消化.二、本节课来源于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但学生对相关新事物、新情况的了解较为片面,不能很好地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使其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如果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那么这个力或这个合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2.能理解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和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3.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会求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特殊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的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使用,渗透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通过对离心现象的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2.通过对离心现象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明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3.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及大屏幕投影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2.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曲线运动的普遍规律.生: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人造地球卫星);弹力提供向心力(系绳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摩擦力提供向心力(物体在转盘上随转盘一起转动);合力提供向心力(圆锥摆等).师:(说明)( 1 )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 2 )任何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只要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这个力或合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它可以是某种性质的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不同性质的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外力.( 3 )不能认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各种实际的力之外,还要另外受到向心力.二、火车转弯问题1.图片展示: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提出问题:( 1 )火车受几个力的作用?( 2 )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学生活动设计]( 1 )观察火车运动情况.( 2 )画出受力示意图,结合运动情况分析各力的关系.[师生互动]( 1 )火车受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及摩擦力 .( 2 )四个力的合力为零,其中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也为零,牵引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也为零.[过渡]火车转弯时情况会有何不同呢?[图片]平弯轨道火车转弯情形.提出问题:( 1 )转弯与直进有何不同?( 2 )受力分析.[学生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分析.[师生互动][思维方法渗透]只要是曲线轨迹就需要提供向心力,并不是一定做匀速圆周运动.中的r 指确定位置的曲率半径.[结论]转弯时需要提供向心力,而平直前行不需要.受力分析得:需增加一个向心力 ( 效果力 ) ,由铁轨外轨的轨缘和铁轨之间互相挤压产生的弹力提供.[深入思考]师:挤压的后果会怎样?[学生讨论]利用图片展示,提高学生兴趣.[设疑引申]师: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学生活动]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知识点设计方案.[提示]( 1 )设计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弹力.( 2 )录像剪辑——火车转弯.[学生提出方案]铁路外轨比内轨高,使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不再是竖直向上.此时,重力和支持力不再平衡,它们的合力指向“圆心”,从而减轻铁轨和轨缘的挤压.[点拨讨论]师: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完全使铁轨和轨缘间的挤压消失呢?[学生归纳]生: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正好提供向心力,铁轨的内外轨均不受到挤压 ( 不需有弹力 ).[定量分析][投影]如下图所示.设车轨间距为L ,两轨高度差为h ,转弯半径为R ,火车质量为M.[师生互动分析]根据三角形边角关系.对火车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内外轨均无挤压.又因为θ 很小所以sinθ =tanθ.学生的思维在于教师的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在于教师的调动.通过让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疑综合有故又所以[实际讨论]在实际中反映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活动]结合实际经验总结:实际中,铁轨修好后h 、R 、L一定,g 为定值,所以火车转弯时的车速为一定值.[拓展讨论]若速度大于又如何?小于呢?[师生互动分析]( 1 ) F 向>F ( F 支与 G 的合力 ) ,故外轨受挤压,对轨缘有作用力 ( 侧压力 ) F 向=F +F 侧.( 2 ) F 向< F ( F 支与 G 的合力 ) ,故内轨受挤压后对轨缘有侧压力.F 向=F-F 侧.[说明]向心力是水平的三、飞机转弯1.录像剪辑——飞机转弯,提问:向心力的来源.受力分析,如图所示.问题小组提出的问题很多,课堂上师生探究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四、汽车过拱桥问题1.凸形桥和凹形桥(1) 物理模型[投影]如图(2) 因是桥形弯曲,故需向心力.2.在静止情况下分析.[学生活动]结合“平衡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同学解答]生:重力、支持力,二者合力为零,F 压=G.3. 以速度v 过桥顶 ( 底 )(1) 过凸形桥顶[学生活动]① 画受力示意图 .② 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F 压.[同学主动解答]① 考虑沿半径方向受力② 牛顿第三定律 .F 压=F N③ F 压=F N=④ 讨论:由上式知v 增大时,F 压减小,当时,F 压=0;当时,汽车将脱离桥面,发生危险.(2) 过凹形桥底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活动]① 画受力示意图.② 利用牛顿定律分析F 压.[提问 C 层次同学,类比分析]① 考虑沿半径受力② 牛顿第三定律 F 压=F N③ F 压=F N=④ 由上式知,v增大,F 压增大.[拓展讨论]实际生活中的拱形桥是哪种?为什么?[理论联系实际分析]① 实际中都是拱形桥.② 原因F 压<mg.失重注意:强化训练例题1: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 的细线连接着,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 ,试求其角速度的大小?对小球而言,只受两个力,重力和细线拉力,这两个力的合力mg tanθ提供向心力,知道半径r =L sinθ所以由得总结规律.[投影]解题思路:通过实例分析,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1.明确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确定研究对象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圆心的位置,以确定向心力的方向,这是基础.2.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位置所处的状态,进行具体的受力分析,分析哪些力提供了向心力,此为解题关键.3.列方程求解 . 在一条直线上,简化为代数运算;不在一条直线上,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4.解方程,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内容拓展;离心运动1.认识离心运动[ 师生互动 ]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的作用,它会怎样运动呢 ? 如果物体受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它会怎样运动呢 ? 发表你的见解并说明原因.[ 学生讨论 ]生:我认为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的作用,它会沿切线飞出去,如体育中的“链球”运动,运动员一松手,“链球”马上飞了出去.生:如果物体受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它会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如:在电影中经常看到,速度极快的汽车在急速转弯时,会出现向外侧滑的现象.师: ( 听取学生代表的发言,点评、总结 ) 如果向心力突然消失,物体由于惯性,会沿切线方向飞出去.如果物体受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物体虽不能沿切线方向飞出去,但会逐渐远离圆心.这两种运动都叫做离心运动.[ 讨论与思考 ]师: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物体做离心运动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离心运动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 你能说出这些例子中的离心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吗 ?学生认真思考并讨论问题,学生代表发表见解,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听取学生见解,点评、总结.并投影出洗衣机脱水筒及洗衣机脱水时水的受力分析图.点评: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题能力的同时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离心运动有很多应用,离心干燥器就是利用离心运动把附着在物体上的水分甩掉的装置,在纺织厂里用来使棉纱、毛线或纺织品干燥.把湿物体放在离心干燥器的金属网笼里,网笼转得比较慢时,水滴跟物体的附着力 F 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 F ,使水滴做圆周运动.当网笼转得比较快时,附着力 F 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 F ,于是水滴做离心运动,穿过网孔,飞到网笼外面.洗衣机的脱水筒也是利用离心运动把湿衣服甩干的.我们知道,体温计装有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测过体温后,升到缩口上方的水银柱因受缩口的阻力不能自动缩回玻璃泡里.在医院里将许多用过的体温计装入小袋内放在离心机上,转动离心机,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里.当离心机转得比较慢时,缩口的阻力F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缩口上方的水银柱做圆周运动 . 当离心机转得相当快时,阻力F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水银柱做离心运动而进入玻璃泡内.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是由车轮与路面间的静摩擦力提供的.如果转弯时速度过大,所需向心力F大于最大静摩擦力F max,汽车将做离心运动而造成交通事故.因此,在公路弯道处,车辆行驶不允许超过规定的速度.作业“练习与评价”第 1、 2 题.教学流程图:教学反思: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有关圆周运动的问题是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进一步应用,是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是学习机械能和电学知识的基础,通过实例分析求解,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特别要掌握几个模型及条件.(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一、简介匀速圆周运动是一个物体在圆形轨道上做匀速运动的现象,是自然界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运动形式,应用十分广泛。

在学习高一物理的时候,学生需要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相关内容。

这份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匀速圆周运动。

二、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3.能够用公式求解匀速圆周运动相关问题;4.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2.如何求解匀速圆周运动相关问题。

四、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

五、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半径保持不变;•运动速度保持不变;•运动方向在圆周上。

(2)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圆周长公式:$L=2\\pi r$•周期公式:$T=\\frac{L}{v}=\\frac{2\\pi r}{v}$•速度公式:$v=\\frac{L}{T}=\\frac{2\\pi r}{T}$•弧长公式:$S=v\\Delta t=r\\Delta \\theta$($\\Delta t$为运动时间,$\\Delta \\theta$为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度数)(3)匀速圆周运动的应用匀速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行星绕太阳公转;•电子绕原子核旋转;•摆锤在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等等。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板书、PPT等方式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公式和应用。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

3. 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通过例子和图示等直观的方式,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3)讲授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通过板书和PPT等方式,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

(5)归纳总结通过课堂小结,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公式进行概括总结。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重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3、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难点: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四、教学方法:讲授、推理归纳法五、教学步骤:导入新课(1)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周,这样的运动是很常见的,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吗?(例:转动的电风扇上各点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匀速圆周运动(1)用多媒体投影一个质点做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相等的弧长。

(2)并出示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这种运动就叫匀速圆周运动。

(3)举例:通过放录像让学生感知:一个电风扇转动时,其上各点所做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都认为是匀速圆周运动。

(4)通过电脑模拟:两个物体都做圆周运动,但快慢不同,过渡引入下一问题。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线速度a:分析: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运动的时间t增大几倍,通过的弧长也增大几倍,所以对于某一匀速圆周运动而言,s与t的比值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b:线速度1)线速度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2)线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3)线速度的大小4)线速度的方向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5)讨论: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不变的吗?6)得到: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运动,因为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2.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3.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计算4. 实例分析:自行车匀速圆周运动5. 实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应用。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视频或图片:自行车匀速圆周运动3. 教学素材:自行车模型、圆形轨道等4. 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行车匀速圆周运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匀速圆周运动的现象。

2. 新课: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以自行车匀速圆周运动为例,分析其物理量的计算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匀速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并进行计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批改: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物理量计算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课堂反馈,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思考如何将生活实例与物理知识更有效地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八、拓展与延伸:1. 探讨匀速圆周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汽车行驶、卫星绕地球运动等。

探究匀速圆周运动:实验教学案例与分析

探究匀速圆周运动:实验教学案例与分析

探究匀速圆周运动:实验教学案例与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周期性的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大基本运动形式之一。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匀速圆周运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仅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理解万有引力、万有电磁力等自然现象的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和特点,以及掌握其理论和实验方法,本文探究了一种实验教学案例并进行分析,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匀速圆周运动教学。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验观测和数据处理,让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和特点,理解圆周运动的径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角速度等物理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沿圆周做匀速运动,它的质点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只有方向在不断变化。

在该运动中,质点具有径向加速度ar、切向加速度at和角加速度α。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心为原点,运动的质点坐标为(x, y),质点在某一时刻处于角度θ,则有以下公式:1)x = Rcosθ2)y = Rsinθ3)v = Rω4)ar = -ω^2R5)at = αR6)α = dω/dt其中,R为半径,ω为角速度,α为角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圆盘、支架、深度测微计、转轴、滑轮和黄铜重物等。

四、实验步骤1)将圆盘固定在支架上,并固定好深度测微计和转轴。

2)在圆盘上中心处打孔,固定滑轮。

3)在滑轮下方挂上适当的重物,使滑轮下方的细线张力恒定,并使重物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4)调整深度测微计,使其测量范围为2mm。

5)调整圆盘,使其转速恒定。

6)测量滑轮下方重物在圆周运动中,径向和切向加速度的大小,以及角速度的大小。

7)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规律和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以下结果:1)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径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

2)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角速度越大,则相同的圆周运动所需时间越短。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2. 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3. 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实例分析中的运动方程求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 利用数学工具,分析实例中的运动方程。

3.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实例分析。

2. 教学素材:相关实例视频或图片。

3. 数学工具:计算器、纸笔等。

六、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七、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八、实例分析:硬币旋转九、实例分析:汽车匀速圆周运动十、总结与拓展六、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1. 概念:匀速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圆周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现象。

2. 特点:a) 速度大小恒定,方向不断变化。

b) 加速度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c) 向心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七、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1. 线速度(v)计算公式:v = 2πr / T,其中r为圆周半径,T为运动周期。

2. 角速度(ω)计算公式:ω= 2π/ T。

3. 向心加速度(a)计算公式:a = v²/ r = ω²r。

八、实例分析:硬币旋转1. 实例描述:将硬币放在旋转桌上,观察硬币的运动。

2. 分析步骤:a) 观察硬币的运动轨迹,确认其为匀速圆周运动。

b) 测量硬币的旋转速度(线速度)和旋转周期。

c) 计算硬币的向心加速度。

九、实例分析:汽车匀速圆周运动1. 实例描述:观察汽车在弯道上的运动。

2. 分析步骤:a) 观察汽车的运动轨迹,确认其为匀速圆周运动。

b) 测量汽车的速度(线速度)和运动周期。

人教版高中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2.理解和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线速度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会用这些物理量进行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三)德育渗透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辨证、全面地来认识、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对圆周运动的研究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图像的形式美.二、学法引导通过教师的带有启发性的讲解,使学生在与教师的共同讨论中归纳和总结规律.(学生可讨论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方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理解和掌握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以及它们的关系.2.难点理解在具体问题中用线速度,角速度等概念进行解释说明.3.疑点皮带传动,齿轮传动中什么量相同,什么量不同.4.解决办法由于涉及的物理量较多,教学中要注意围绕一个目的:如何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地球自转、皮带传动、齿轮传动(有转动的视频最好)多媒体设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通过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引导学生去寻找规律性的东西.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来总结.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略)(二)整体感知这节课是着重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围绕着如何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展开的、是一堂概念课,要求讲清各个物理量、理清各个物理量的相互关系,并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加以应用.(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前面我们学习了曲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平抛运动,我们现在看看下面运动有什么特点:展示视频或者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举一些圆周运动的例子(学生)都是曲线运动,且轨迹是圆(教师)这种运动是曲线运动的另一类特殊形式,圆周运动;物理研究总是从简单到复杂,就像我们学直线运动一样,先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学起。

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学方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2. 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学方程3. 实例分析:自行车匀速圆周运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及运动学方程。

2. 教学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学方程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运动学方程。

2. 利用实物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现象。

3. 推导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学方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理解并掌握运动学方程的运用。

4. 实例分析:以自行车匀速圆周运动为例,引导学生运用运动学方程分析自行车的运动状态。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运动学方程分析其他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和运动学方程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学方程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讲解实际应用:介绍匀速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行驶、行星运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匀速圆周运动与其他运动形式的区别和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2024年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2024年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案基本信息2024年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概念。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教学视频或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如旋转木马、地球自转等,引导学生关注匀速圆周运动的现象。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的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运动速度不变。

二、新课导入(15分钟)教师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1. 定义:物体在圆周路径上运动,且速度大小不变,称为匀速圆周运动。

2. 特点:(1)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运动速度不变。

(2)速度大小与圆周半径成正比,与线速度成反比。

(3)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三、知识点讲解(20分钟)1. 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1)v=ωr(线速度与角速度、半径的关系)(2)a=v²/r(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3)T=2πr/v(周期与半径、线速度的关系)2. 概念解析:(1)角速度:物体在圆周路径上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2)周期:物体完成一次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时间。

四、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1. 判断题: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2. 计算题:一辆汽车在半径为100米的圆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求汽车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

(答案:线速度v=10πm/s,向心加速度a=5π²m/s²)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时所讲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点。

高一匀速圆周运动物理教案

高一匀速圆周运动物理教案

高一匀速圆周运动物理教案高一匀速圆周运动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下面和本文库一起看看有关高一匀速圆周运动物理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掌握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计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明确要研究圆周运动中的最简单的情况,匀速圆周运动,接着从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的角度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最后推导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中间有一个思考与讨论做为铺垫.教法建议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概念的教学建议是:通过生活实例(齿轮转动或皮带传动装置)或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之别,有必要引入相关的物理量加以描述.学习线速度的概念,可以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弧长与时间比值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而引出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同时应向学生指出线速度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学习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时,应向学生说明这两个概念是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描述运动的需要而引入的.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每通过一段弧长都与转过一定的圆心角相对应,因而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也可以用转过的圆心角与时间t比值来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又根据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还可以用转动一圈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描述,为此引入了周期的概念.讲述角速度的概念时,不要求向学生强调角速度的矢量性.在讲述概念的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线速度的大小、角速度、周期和频率保持不变的圆周运动.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间的关系"的教学建议是: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几个物理量在对圆周运动的描述上虽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引导学生从如下思路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方案匀速圆周运动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教学难点:各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主要设计:一、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物理量.(一)让学生举一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二)展示课件1、齿轮传动装置课件2、皮带传动装置为引入概念提供感性认识,引起思考和讨论(三)展示课件3: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可暂停.可读出运行的时间,对应的弧长,转过的圆心角,进而给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一)重新展示课件1、齿轮传动装置.让学生体会到有些不同的点线速度大小相同,但角速度、周期不同,有些不同的点角速度、周期相同,但线速度大小不同;进而此导同学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探究活动观察与测量:请研究一下自行车飞轮与中轴*通过链条的连接关系:测量一下各自的半径,并思考验证两轮的角速度关系,边缘点的线速度大小关系;有条件的话研究一下"变速自行车"的变速原理.匀速圆周运动物理教案2一、教学任务分析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案例
蔡之刚
一、课程设计背景
这是一节概念课,内容多且抽象,不好上。

如果按照传统的上法,将是一节乏味的概念课。

新课程将这一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整合,首先在导入过程运用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曝光得到的星空照片和游乐场的过山车,说明了身边的圆周运动,接着通过运用较多的实验器材配合概念教学,既增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增加了课堂的情趣。

我在处理这一节内容时,除了根据教材要求,运用“过山车模型”替代游乐场的过山车导入外,还视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采用其他的替代实验进行演示。

但我认为采用教材的导入还不够,若能增加“水流星”的实验导入将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节课将成功一半。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设计时就将“水流星”的实验增加到导入过程里了。

二、教学过程
上课时,我按照设计好的顺序,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曝光得到的星空照片,体会地球的圆周运动,接着通过“过山车模型”说明了游乐场过山车的圆周运动。

我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开始被激发起来,但还没有达到高潮。

这时我拿出了自制的“水流星”装置问:“哪位同学上来表演水流星?”,在大家的推举下,一位同学大胆地走上讲台,在没有任何指点的情况下表演了“水流星”。

由于缺乏经验,该同学在收回“水流星”装置时,不小心将“水流星”中的水洒了一半到地上,引起了同学们的一阵笑声。

该同学有些不好意思,有退缩的表现。

这时我鼓励他要大胆表现自己,要勇于克服困难。

在我的指导下,该同学将“水流星”装置重新装满水,再次进行了表演。

这次表演“水
流星”中的水洒了一点点到地上,只引起同学们轻微的叹息声。

接着,我将“水流星”从他的手中接过来亲自表演,并将有关方法向同学们阐述清楚。

当表演即将结束时,我照着“水流星”的惯性顺势一带,“水流星”便稳稳当当地停了下来,一滴水都没掉出来。

表演获得了圆满成功,全体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课程内容上。

接下来可想而知,整堂课上得非常活。

三、反思与评价
我对这一堂课有两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的是我在导入过程增设“水流星”的实验,原本是要增加一些课堂气氛,没想到课堂气氛会那么热烈。

第二个想不到的是原本很枯燥的概念课会上得那么活。

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即学习物理的概念、定律、模型、理论及实验技能等,认识物理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即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动手实验,学习科学方法,体会科学思想,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激情,感受自然的和谐与奇妙,领悟其中的意义,养成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三维目标”,在“三维目标”中必须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重视“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必须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为教学问题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从本次公开课的导入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1、身边的课程资源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源泉
学生最熟悉的现象莫过于身边的物理,对身边的物理现象感兴趣,是学生的天性。

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接近学生的经验,这样创设出来的问题情境才有亲切感,才会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个小小的“水流星”实验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就是很好的例证。

2、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抓住如下几个要素
(1)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课程资源
由于各个学校条件各有不同,所以在选择课程资源的时候应依据教材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灵活变通。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课程资源
由于学生的起点、能力等不同,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创设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探究活动找到一条最佳的入题“路径”。

(3)问题情境应与“焦点问题”相配合
焦点问题就是所研究的事物或对象的主要问题。

确定了焦点问题就等于确定了探究活动的主攻方向,便于把注意力集中于被研究的问题上。

因为问题情境是为“焦点问题”服务的,所以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与“焦点问题”相脱节,不能把问题作“花”作“难”,应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

(4)问题情境应为“焦点问题”而铺垫
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为了能让教师更好地通过引导学生围绕焦点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能力等情况,设置一些子问题,为学生“铺垫”好合适的“台阶”,引导学生由解决子问题逐步过渡到焦点问题,最终达到解决焦点问题的目的。

3、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体现师生共同参与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即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同时也是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合作者。

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求教师要考虑将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与学生一道共同参与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样才能引起共鸣,产生良好的“入题”效果。

4、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有成就感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激情。

只有让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与价值,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迸发出激情的火花。

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快乐,领悟自然的和谐与奇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