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 经典教案
《囚绿记》教案设计

《囚绿记》教案设计关于《囚绿记》教案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囚绿记》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囚绿记》教案设计篇1《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
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 ,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由于它的写景状物很有特点,表达情意含蓄蕴藉,很适合中学生朗读、赏析,所以受到不同版本教材编委的青睐。
一、课题《囚绿记》二、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3、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结合作者的身世,以及当时社会状况,感受文本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三、教学设想(一)重点体会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作品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二)难点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具配备多媒体展示ppt与板书相结合(五)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学生活动: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读准字音。
课时计划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囚绿记教案(6则)

囚绿记教案囚绿记教案(一):《囚绿记》教案《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潜力1.了解散文的相关知识,包括叙事散文的基本特点,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现手法。
2.了解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进行模仿。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2.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对“绿”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作者对“绿”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发的对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美。
3.结合作者的身世,引导学生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2.树立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尤其注意节奏和语气的运用。
2.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好处。
◆难点1.理解“绿”的在本文中的象征好处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2.结合作者赞美“绿”的历史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教学突破1.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分组讨论“我心中的绿”。
2.透过讲解,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课件中的一幅图“绿”,请同学设想在不同状况下观“绿”后的感受,例如夏季、冬季、欢乐时、忧烦时等,[在我的身后有幅绿,当你看到它后,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生自由发言)]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对物的感情,常有环境和情境的限制,从而使其明白了解作品的主旨与作者的感受,必须要关注写作的背景和情境。
]2、引出课题(板书:《囚绿记》陆蠡)3、感知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讨论,引导学生再阅读,互相提问、互相讨论并达成共识,最后选几名同学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交流。
设计问题如下: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绿枝条有什么特点?3、你所理解的象征手法?同时,放几幅图片让同学加深对写作背景的认识。
囚绿记(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囚绿记(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囚绿记》是现代作家陆蠡所写的一篇散文,通过讲述作者在家中囚养绿色植物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和自由的热爱与思考。
本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程背景,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关注。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囚绿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和自由的感悟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追求自由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
1.3 教学重点、难点1.3.1 教学重点掌握《囚绿记》的基本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1.3.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
1.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写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陆蠡及其作品《囚绿记》,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1.5.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囚绿记》,了解作品基本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1.5.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分享对自然、生命和自由的感悟。
1.5.4 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绿色”为主题,进行现场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5.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珍惜生命、追求自由。
第二章:作品分析2.1 情节梳理本章旨在帮助学生理清《囚绿记》的情节脉络,分析作品中的事件、人物关系等。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掌握《囚绿记》的情节脉络,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2.2.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散文情节的理解能力。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和自由的热爱,增强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2.3 教学重点、难点2.3.1 教学重点梳理《囚绿记》的情节脉络,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2.3.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优秀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优秀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优秀教案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优秀教案(精选)教案其实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囚绿记》优秀教案

《囚绿记》优秀教案《囚绿记》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散文。
2、指导同学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明确对“绿”的感受和理解。
3、了解象征手法,体会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难点:1、品尝关键句,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
2、了解背景,明确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憧憬、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巴金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美丽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由于,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散文《囚绿记》的,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今日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与陆蠡相识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下面就请大家把你们的预习成果展现出来,介绍一下我们并不熟识的陆蠡。
〔同学自由发言〕[课件展现]: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
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其特点是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文笔凝练、质朴、蕴藉而秀美。
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
他也曾写过很多短篇小说,给人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气,更有盼望和鼓舞”。
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厉仔细的狡猾人。
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特务机关隐秘杀害。
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府,他回答不赞成。
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肯定失败。
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决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主动乐观的心情。
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妙。
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
”三、推动新课〔一〕整体感知刚刚我们已与相识,走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课文。
《囚绿记》优秀教学设计

《囚绿记》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囚绿记》教学设计怎么写?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的“《囚绿记》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囚绿记》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思路】《囚绿记》是新课程必修2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散文,教授这篇课文是以把握作者情感脉络为“经”线,以探究文章主旨为“纬”线,在经纬线索中体会散文的魅力,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
【教案】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作者情感脉络,进而分析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来把握作者情感脉络。
通过点拨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主旨,并引导学生分析它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实验情况多媒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前导入1、引用顾城的《一代人》。
2、调动学生想象题目“囚绿”的含义。
一、课前准备1、想象题目“囚绿”的含义,为课文学习做准备。
引用《一代人》创设美的情境,引起学生学习探究本文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有关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学生勾画出有关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课文大致意思。
三﹑合作探究1、学生探究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重点研习课文第五至七段,并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重点研习课文第八至十二段,并朗读体会。
(教师点拨学生分析具体语句,并指导学生的朗读。
)(展示课件。
)四﹑合作探究1、明确:作者喜欢绿是因为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绿色宝贵啊!示例:“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焦急的盼等着绿的心情,而绿对作者来说犹如涸辙里的鱼期盼雨水一样,是一种生命、希望。
(学生朗读,体会那样一种焦急盼望的心情。
由一人读进而全班齐读。
)2、明确:因为喜爱绿所以想要“囚绿”,但“囚绿”带来的并不是欢喜,而是恼怒。
示例:“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九单元《囚绿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一、二章节,详细内容为对课文《囚绿记》的深入解读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囚绿记》的背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深入解读课文。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为例,讲解分析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巩固所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囚绿记》2. 主要内容:课文第一、二章节内容概括。
3. 重点知识: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仿写一段描述自然景物的文字。
2. 答案:(1)课文主要内容: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2)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推荐阅读与自然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解读与分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深入解读与分析1. 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何通过文字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囚绿记教案5篇

囚绿记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囚绿记教案5篇教师可以在教案中考虑到课程的前后关联,以确保知识的逐步建构,教案可以包括教学资源的清单,如教材、教具和多媒体资料,以支持教学过程,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囚绿记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囚绿记》教案(精选10篇)

•••••••••••••••••《囚绿记》教案《囚绿记》教案(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囚绿记》教案(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囚绿记》教案篇1学习目标:1、读一读2、画一画3、说一说4、赏一赏重点和难点1、掌握象征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行文中所表达的向往光明、顽强斗争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导入:你喜欢绿色吗?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绿色?二、朗读课文,圈点批注1、用“、”圈出文中生字、难字;2、用“O”在段首圈写出段落序号;3、用“——”在文中画出直接描写常春藤的语句;4、用“【】”批注表现常春藤特点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四、理清层次在文中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寻绿(1—4)赏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五、研读课文:1、请同学们逐段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被囚之前、之后生长状况的句子,并说说表现了它什么样的特点2、绿藤被囚后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这说明了什么?六、探究写法;1、【知识链接】①陆蠡其人:(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年仅34岁。
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岁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
②陆蠡其时其文: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困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发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2、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七、拓展延伸:1、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2、观赏名人事例及视频,激发正能量。
《囚绿记》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囚绿记》教学设计《囚绿记》教学设计通用15篇《囚绿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
2、赏析绿枝条形象的语言描写,探究绿的内涵。
3、理解“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赞颂。
教学重点:1、赏析绿枝条形象的语言描写,探究绿的内涵。
2、理解“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赞颂。
教学难点:理解“绿”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学习并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片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作家陆蠡。
巴金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说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让我们一起拜读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崇高的灵魂,并一起去享受一株常春藤带给我们的感动。
二、整体感知1、解题:观察“囚”字,有什么特点?它的含义是什么?提示:会意字。
把人围在一个封闭的四方院落里,就是囚了。
“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2、简介陆蠡。
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
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在上海文化出版社任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
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日本宪兵扣留,惨遭杀害,时年34岁。
1983年,国家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出版过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
3、写作背景。
文中13段明确告诉我们“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国难当头,陆蠡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发出了要挣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4、预习检测字音:陆蠡lǐ 涸辙hé 蕈菌xùn 猗郁yī瞥见piē 移徙xǐ 婆娑suō成语: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序:高中英语是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之一,那么如何高效的学了英语是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英语教师应该如何梳理教材并组织教学呢?在本文中,主要将针对高一必修教材中的《囚绿记》这单元,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组织教学。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适当理解英国历史上腐败的情况以及类似囚犯赴澳洲发展的情况。
2.熟悉常用的词汇、短语、句型,并进行有效训练以提高写作能力。
3.能阅读相关材料,了解典故并能举例运用。
4.能下载并填写囚犯家谱表,通过家谱表加深对文中人物关系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1. 《囚绿记》的中心思想及情感: 通过讲述囚犯们遭受的苦难和描绘自然风光,反映英国社会的腐败和无奈的处境。
同时也倡导以人为本,尊重人权,关注弱势群体的思想。
2. 课文细节及难点分析2.1 文中拼音注音,例如:convicts(劳改犯);bay(海湾);gums(胶树);sheer(峻峭)2.2 人物关系及背景的描述,例如:Father Clancey(克兰西神父);Hugh Tallant(休·泰兰特)2.3 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的描写,例如:Sydney town(悉尼城);New South Wales(新南威尔士)三、教学设计3.1 预习环节学生们可使用该单元所在教材提供《囚绿记》的相关阅读素材和资料,自行扩充相关信息和材料。
并且在课堂上就预习材料适当展开交流,以启发留学生尤其中国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如:腐败的本质、西方国家侵略殖民的历史足迹、劳改犯的体验、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等。
3.2 讲解与理解通过读教材,学生可以对主要情节、人物关系、语言难点等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教师可以针对《囚绿记》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和短语展开有效讲解,例如胶树gum tree, 开发澳洲探险家James Cook发现的新大陆,澳洲最大的城市悉尼Sydney Town等。
《囚绿记》经典教案

《囚绿记》经典教案第一篇:《囚绿记》经典教案《囚绿记》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一走进咱们云阳中学,满眼都是绿色,这种郁郁葱葱的颜色让我感到心旷神怡,我不禁想起了贺知章的《咏柳》,同学们能背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好啦,非常好,咱们中国古诗词中描写绿的句子还有很多,哪位同学能为我们背几句啊?(备注)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2、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3、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绿色,不仅在视觉上让人觉得清新,而且在心理上也给人带来希望和生机。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绿的散文——《囚绿记》。
二、品囚绿之味(一)解题1、本文题为“囚绿记”,这里的“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明确:绿是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囚绿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文体属于——记叙性的散文。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3、小结:从这里可以看出,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是文体、文章的大概内容。
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由题入文是很有用的读书方法。
但是,要想对文章理解得深刻,光凭题目行吗?还是要回到文章中,借助语言文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思路1、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提示: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理清全篇的思路,如能像“囚绿”那样用动宾结构的两个字概括更好。
【我们的方法】阅读记叙性散文,首先要了解文章对事件前因后果的叙述过程,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在此基础之上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囚绿记》省级优秀教学设计5篇

《囚绿记》教学设计篇5一、导入同学们,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比如红色,代表着热情;蓝色,代表忧郁;紫色,代表高贵;白色,代表纯洁……如果要我们用一种颜色来代表生命,你们会选择什么颜色?绿色。
是呀,绿色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现在却有人要将它囚禁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体味他对绿那份独特的情感吧。
二、解题“囚”的含义是什么?明确:人居斗室为“囚”,在我们的理解里,“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
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三、读“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囚绿前后还写了哪些内容?请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词句,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
爱绿(赞绿、赏绿)—囚绿—释绿(放绿)—思绿(念绿、恋绿)这就构成了本文的感情线索四、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之形象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1.文中哪些饱含作者情感的语句最能打动你,读一读,并说说你的感悟。
要求:用“~~~~”将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划出,作好批注,并尝试有感情的朗读。
2.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蓬勃、向阳、固执。
3.大家从作者挚爱的绿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明确:生命、希望追求光明、自由不屈的抗争精神五、读“人”1.品析悟旨,探究写作意图朗读课文章最后一段,引发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表达一种喜爱和怀念之情?出示资料,加深理解。
资料一: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烽烟四逼中的北平时值日寇入侵,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
于是写下了《囚绿记》。
资料二: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作者陆蠡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
1942年4月13日他被日本兵抓捕,狱中他宁死不屈,被刑审数月,惨遭杀害,仅34岁。
《囚绿记》教案9篇

•••••••••••••••••《囚绿记》教案9篇《囚绿记》教案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囚绿记》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囚绿记》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散文的相关知识,包括叙事散文的基本特点,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现手法。
2.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3.了解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进行模仿。
过程与方法1.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理解本文的内涵。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对绿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作者对绿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发的对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美。
4.结合作者的身世,引导学生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2.树立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尤其注意节奏和语气的运用。
2.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
难点1.理解绿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2.结合作者赞美绿的历史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教学突破1.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分组讨论我心中的绿。
2.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将学生分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查找有关赞美绿的文章,并将本文与之进行比较;查找有关抗战前期中国历史的资料。
2.搜集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与本课在写法、语言上进行比较。
学生准备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自己对于绿的认识,并与作者的认识进行比较;标出课文中难理解的字词句,以便共同讨论。
《囚绿记》教案-2

《囚绿记》教案【必备】《囚绿记》教案3篇《囚绿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释题1、“囚”是什么意思?2、“绿”是指什么?明确:绿色的常春藤3、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话回答)明确: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二、选读语段,体悟感情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怎么样的感情吗?明确:喜爱2、请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1)学生找出体现作者喜爱绿的语段,并轻声地朗读。
(2)小组内先交流朗读,然后讨论如何朗读更好。
(3)全班同学交流朗读,体会作者对“绿”的感情。
*教师可根据情况组织全班朗读,并对朗读予以指导。
三、圈画语句,品悟文旨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有如此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齐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2、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作品。
写作背景时间的语句。
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终于在一天早晨……。
离开北平一些年了。
……3、哪个同学能说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呢?4、面对列强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无动于衷吗?他写这篇文章真得就没“别有用心”吗?请你从文中圈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语句,然后在文旁进行批注。
(1)小组先进行讨论圈画出“言外之意”的语句。
(2)然后各人再进行批注。
(3)朗读交流批注情况,教师作好点拔小结。
《囚绿记》教案及教学后记

《囚绿记》教案及教学后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囚绿记》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经历。
3.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主题和情感表达。
4.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经历。
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引入(10分钟)Step 2: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主人公谢疤子、绿叶等。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和形象特点,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全班讨论的方式展开。
Step 3:主题分析与情感表达(3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小说中的主要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如人性的善恶、生活的坎坷等。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Step 4:阅读策略训练(20分钟)教师介绍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概括、推理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段文本,引导学生使用相应的策略进行阅读和理解。
Step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教学后记:在本节课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参与热情,积极思考和讨论问题。
通过阅读《囚绿记》,学生不仅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对其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教师在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分析与情感表达这两个环节上的引导有时不够准确和详细,应该多提问和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此外,教师在阅读策略训练这一环节上的时间安排较紧,学生的学习进度有些快,应该适当减少内容,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囚绿记》课堂实录 囚绿记试讲教案通用(九篇)

3、学习本文借物抒情和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1、自主、合作、探究。
这是新课程的核心学习观念,本教学设计为了切实落实这一理念,将采用尽可能少要甚至不要老师提示的“非指示性教学”。
其做法就是强调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2、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利用导学案深入研读课文;利用网络、图书等渠道搜集、整理信息,以拓展视野,激发读书兴趣,拓宽学习渠道。
本文篇幅不长,且文字不深,学生基本能读懂,所以本文的教学时间拟定为一课时。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课我试图用多媒体手段来增加我的课堂容量以及课堂美感。
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班班通各项功能和资源,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
我还在课前精心制做了,链接一些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视野,丰富阅历,扩大知识容量,拓宽学习渠道,力求做到把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配合多媒体引领学生去读书,去理解,去思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探究、合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导入多媒体播放《常春藤》诗歌朗诵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课前预习(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走近那一抹绿1.绿是什么?“我”为什么如此热爱这抹绿?2.为什么要“囚”绿?3.我“囚”住了那抹绿吗?5、人绿对对碰。
在“囚绿”的过程中,“绿”与“我”在对峙中进行了怎样的心理对话?(五)、认识那一抹绿小结:(六)、感悟那一抹绿本文给你什么样的深刻人生启示?这个问题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一个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对主题进一步个性化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问题,突显作品的现实意义。
(七)、抒写那一抹绿色课文采用象征手法来描写景物,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写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象征意义。
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以片段写作方式训练学生读写结合能力,巩固本课写景状物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引言:《囚绿记》是一部描述牧民在草原上生活与奋斗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广受读者的欢迎,也成为了许多学校文化课的必读作品。
那么,在高一必修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教案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尽可能深入了解《囚绿记》的情节与主旨,并在阅读过程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加深学生对亲情、友情、爱情和人生观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学生可以对小说中不同角色的表现和心理变化进行分析,从而感受到人物经历的酸甜苦辣。
2. 切入小说主题的研究: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关注故事中的道德取向和人生哲学问题,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探究文学语言的应用:学生可以对小说中的语言、描写和修辞技巧进行深入思考,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步骤:1.导入在课堂开始时,以课外读物或故事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故事的思考和吸引力。
例如,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电影景观片段,引导他们猜测可能的情节和人物。
2. 阅读讲解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文本和阅读策略,帮助他们理解难点和参考范例。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问问题和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3. 语言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学语言的运用,例如对作者批判意识、朴素语言突现或叙述方法的讨论。
还可以让学生研究技巧,如类比、比较、反问、拟人等。
4. 澄清主旨在阅读后,教师应该总结小说的主题,并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核心思想和接受的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将会深入探讨故事中的道德性和哲学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进行定义和分析。
5. 结语和检测分析完小说后,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小考验,考核学生对故事结构和主题的理解,并身体指导他们对未来学习的关注要点。
囚绿记语文教案设计 囚绿记教案范文

囚绿记语文教案设计囚绿记教案范文高一下册《囚绿记》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旨。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囚绿的经过,体会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尝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同学能够复述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同学逐步深入到课文,使同学能够自主的体会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标:(1)体会在文中所寄寓的肤浅的爱国情感。
(2)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坚韧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
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同学结合作家的经受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教学设想从形式到内容渐渐深化,从品位分散着情感体验和理性思索的关键语句入手,引导同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的思想情感,领略了并有所体会“绿”的象征意义,提高感悟力量。
教学支配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意味,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紫色的灵魂中的紫色是名贵而悲伤的。
而绿色是盼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的颜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的颜色。
这样布满生命力的绿色,我们“求”之不得,可有人却偏偏要“囚”住它。
要想理清其中缘由,请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二、字音字形:陆蠡(lǐ) 涸(h)辙婆娑(psuō) 猗(yī)郁囚系(x) 蕈(xn )菌⑴了截:直截。
⑴涸辙:干枯的车辙。
⑴急不暇择:因焦急而没时间选择。
⑴婆娑:⑴回旋舞动的样子⑴枝叶扶疏的样子⑴眼泪下滴的样子。
⑴猗郁:茂密的样子.三、介绍: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生于1908年,1932年开头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②必修3 囚绿记陆蠡教案 A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尤其注意节奏和语气的运用。
2.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绿”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2.结合作者赞美“绿”的历史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作者介绍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
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
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
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2沉思,文字清新纯朴。
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
《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
笔调忧伤愤懑。
《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
陆蠡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
三、背景简介《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四、文本解析1. 掌握字音涸.辙( hé ) 揠.苗助长( yà ) 淅沥..( xī lì ) 陆蠡.( l ǐ ) 婆娑..( pó su ō ) 猗.郁( yī ) 瞥.见( piē ) 2. 整体感知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3. 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结构明确:“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
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4. 第2自然段,交代了寓所的具体情况。
问题: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明确:突出其简陋的特点。
屋子简陋,可我却选择了它,是因为我有一个小小的理由。
这里给读者留下悬念,很自然的引起下文。
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连他的伙计都感到惊奇,作者这样写目的就是衬托我追求绿的迫切心情。
5. 浏览5~7自然段,找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通过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还有作者自身的处境因素。
比如“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等。
6. 绿色使作者忘记了种种困倦和不快,他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明确:行为:“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
心态:怀念、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留恋、爱等。
7. 阅读8~12段,回答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色”?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②必修明确: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作者竟然“残忍”地把绿枝条囚禁了起来。
(如果我们被囚禁起来会怎样?颓废、抑郁、崩溃……)但是,最初的时间里,绿枝条比在外面生长的更为茂盛。
(2)在作者眼中,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
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所说:“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
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尽管绿友是顽强的,是固执的。
在第11段,作者详细的描写了绿枝条的憔损过程。
可以说,即使一个普通人也会对生命怀有怜惜之情,但是作者却没有。
因为什么?因为绿友的固执,损伤了作者的自尊心。
因此,魔念在我心中产生了。
(3)如何理解这种魔念?明确:魔念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
绿囚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和善意,执著的向着阳光生长,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很恼怒,以致于要把它继续囚下去。
七、作者最后为什么又把绿放了?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了写作背景。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抒发了作者祝愿天下所有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光明。
作者在放绿的同时也是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并点出了文章的主旨!五、课文小结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
以“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在这条明线下还隐藏了一条暗线,即作者感情的发展和升华,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同学一定也学到了常春藤的那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
六、布置作业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
如:(1)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2)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3)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4)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3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左右的鉴赏文字。
教案 B教学目标1.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涵。
2. 学习本文借物抒情和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3. 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涵。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借物抒情和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见过雨后的彩虹吗?你知道它是有哪几种颜色组成的吗?(投影七色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你最喜欢其中的哪种颜色?老师也喜欢绿色,(投影绿色相关的画面),看了画面你想说些什么?(绿色往往让人联想到安静、和平、希冀;萌生的愿望、无尽的生机。
)因为绿色是希望之色,绿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的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的歌咏之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二、检查预习1. 作者简介(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介绍作者,教师补充)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主要著作有散文诗集《海星》、散文集《竹刀》、《囚绿记》,他的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质。
2. 写作背景陆蠡生活的时代,民族衰微,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他不满于人吃人的丑恶现实,一生追求进步,他的不少作品,像《竹刀》等都反映了这种思想倾向;而奋斗的历程又充满艰辛和坎坷,他不免感觉疲惫和痛苦。
这可爱的“绿”使“我”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和愉悦,“我”暂时忘却了痛苦和烦恼,沉浸在生命的宁静与淡淡的喜悦中。
绿象征了4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②必修作者心中的自由、光明、幸福、希望和理想,这一切对他都弥足珍贵。
《囚绿记》的写作年代,作者正在“孤岛”上海,抗战正酣,他怀念北平的常春藤,怀念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实际上不尽之意自在言外。
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就是歌颂忠贞不渝的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绿”深层的象征意义。
“真诚祝福”,也是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的蹂躏,重获光明自由。
由爱而囚,由囚而放、而怀念,一波三折,其间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令人动容,令人叹惋!3.生字涸辙(hézhé)婆娑(pósuō)淅沥(xī lì)瞥(piē)见移徙(xǐ)纤(xiān)细猗(yī)郁蕈(xùn)菌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 解题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绿”又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囚绿”?明确:“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
“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是因为喜爱。
2.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1)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2)离开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思念)(3)文章哪些地方特别能打动你,请你把它划出来,并说说打动你的理由。
3.结构归纳(板书)文中的“绿”指的是作者寓所窗口的常春藤。
(1)寻绿(1~4段)。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
(2)观绿(5~7段)。
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3)囚绿(8~12段)。
文章主体,与文章标题相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5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