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18温经止血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第七章、止血药

中药学第七章、止血药

第七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散瘀解毒消痈+清大肠热小蓟:大蓟:地榆:槐花:凉血止血横向总结共同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凉血止血+清大肠热: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止咳:清热解毒章节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地榆侧柏叶: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横向总结化瘀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活血+理气: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炭:血余炭:横向总结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止血+利尿:艾叶:炮姜:灶心土:横向总结化瘀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止血+利尿:止咳+止呕:止血部位安胎药:地榆 槐花白及 紫珠 棕榈炭其他章节止血药横向总结荆芥贯众,马齿苋,马勃大黄(利湿退黄),石韦(利尿通淋)紫苏:黄芩:桑寄生、杜仲、菟丝子:砂仁:艾叶:对应方剂:白茅根:苎麻根:苎麻根:白术:续断:主治:可用于治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因其味苦主降,尤宜下焦血热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

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共同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生地滑石襄,归草栀子淡竹叶,热结血淋服之良解毒敛疮,收敛止血。

(下焦血证,崩漏)清肝泻火(槐角:痔疮出血)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化痰止咳,生发。

利尿,清肺胃热。

vs芦根:清气分热;白茅根偏血分同用,气血双清安胎。

(清热部位侧重总结)小薊,大蓟地榆,槐花地榆,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石韦,侧柏叶马勃、贯众(共同功效:化瘀止血+止痛)(跌扑损伤首选),补虚凉血止血,通经。

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利尿。

(收敛)收敛止血。

理气止痛茜草蒲黄 花蕊石 (血余炭)降香 玫瑰花消肿生肌。

(肺胃:胃溃疡)止痢,截疟,补虚。

vs鸦胆子:清热解毒,截虐,止痢,腐蚀赘疣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肺胃)崩漏出血(固冲汤)化瘀利尿。

《中药学》学习笔记:温经止血药之棕榈炭、血余炭

《中药学》学习笔记:温经止血药之棕榈炭、血余炭

《中药学》学习笔记:温经止血药之棕榈炭、血余炭棕榈炭【药用】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基部纤维状檡茎炭化而成。

【性味与归经】苦、涩,平。

入肺、肝、大肠经。

【功效】收涩止血。

【临床应用】用于咯血、衄血、崩漏、便血等症。

本品涩可收敛,固有收涩止血的功效,在临床上用至咯血、衄血、便血等症,常与侧柏叶、血余炭、仙鹤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棕榈炭、陈棕炭(断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或入丸、散剂吞服,每次用量为三分至五分。

【方剂举例】黑散子(《直指方》)棕榈炭、血余炭、来年莲蓬。

治鼻衄。

血余炭【性味与归经】苦,平。

入肝、胃经。

【功效】止血【临床应用】用于咯血、衄血、血淋、崩漏等症。

本品有止血的功效,临床上用治各种出血症候,常与陈棕炭、侧柏叶、藕节等配合应用。

此外,据文献记载,血余炭又有补阴利尿作用,配滑石等,可治小便不通。

【处方用名】血余炭【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如研末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

【方剂举例】三灰散(《类证治裁》)血余炭、陈棕炭、绢灰。

治崩漏下血。

藕节【药用】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根茎之间的节。

【性味与归经】涩,平。

入肝、肺、胃经。

【功效】收涩止血【临床应用】用于各种出血症:藕节既能收涩,又能化瘀,故能止血而不留瘀,可用治各种出血的症候,对呕血、咯血等症,尤为适宜,常配合白芨、茜草炭等同用。

【处方用名】生藕节(止血而兼有化瘀作用)、藕节炭(炒焦黑存性,用以止血)【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百草霜【药用】本品为燃烧柴草的铁锅底下所结成的烟煤,或是烟囱中的黑灰。

【性味与归经】辛,温。

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止血,止泻。

【临床应用】1.用于咯血、呕血、衄血及外伤出血等症。

百草霜有收敛止血的功效,内服可用治咯血、呕血、衄血,常与藕节、侧柏叶、茅根等药配伍应用;又可外用止血,用于鼻衄及外伤出血等症。

2.用于食积泻痢等症。

本品又能收敛止泻,在临床上用于食积泄痢,常与山渣、六曲、木香等同用;治挟热下痢脓血者,可以配黄连研末同服。

中药学目录

中药学目录
海藻
昆布
黄药子
海蛤壳
浮海石
胖大海
3、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紫苏子
百部
桑白皮
葶苈子
款冬花
紫菀
白果
马兜铃
枇杷叶
洋金花
一十四、安神药
1、重镇安神药
朱砂
磁石
龙骨
琥珀
2、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
柏子仁
远志
夜交藤
合欢皮
灵芝
一十五、平肝息风药
1、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牡蛎
代赭石
珍珠母
刺蒺藜
罗布麻叶
2、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
牛黄
钩藤
天麻
地龙
升药
炉甘石
硼砂
砒石
铅丹
轻粉
中药学目录
中药学目录
一、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紫苏
生姜
防风
荆芥
香薷
羌活
白芷
细辛
苍耳子
藁本
辛夷
葱白
2、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葛根
柴胡
升麻
蔓荆子
淡豆豉
浮萍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知母
栀子
天花粉
芦根
夏枯草
决明子
淡竹叶
密蒙花
2、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苦参
白鲜皮
秦皮
3、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牵牛子
大戟
芫花
商陆
四、祛风湿药
1、祛风寒湿药
独活
木瓜
威灵仙

中药学实验课-止血药

中药学实验课-止血药

收敛止血药-白及
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用法用量
6~15g。
LOGO
来源
兰科白及属植物白及的块茎
饮片性状鉴别
为不规则的薄片,表面类白色,角质样, 半透明微显筋脉小点,具黏性,质脆。 气微,味淡而微苦,嚼之有黏性。
温经止血药-艾叶
功效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 安胎;外用祛湿止痒
用法用量
煎汤,3-9g;外用:适量 ,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 灸;或捣敷;或煎水熏洗 ;或炒热温熨。
化瘀止血药-茜草
功效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用法用量
6~10g
LOGO
来源
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和根茎
饮片性状鉴别
本品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 呈圆柱形,略弯曲,长10-25cm,直径0.2-1cm; 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及少数细 根痕;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质脆,易折断, 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 红色,导管孔多数。无臭,味微苦,久嚼刺 舌。
饮片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略扭曲状弯曲,长18-22cm,直径0.52cm。有时可见侧生支根或支根痕。表面棕褐色,具 明显纵皱。顶端有圆柱状根茎或其残基。质坚,稍 脆,折断面平整,略具粉质。横断面形成层环明显, 皮部淡黄色,木部棕黄色或带粉红色,呈显著放射 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凉血止血药-槐花
功效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用法用量
9~15g。
LOGO
来源
豆科槐属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 燥花及花蕾
饮片性状鉴别
多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 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 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 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联合,花丝细长;雌蕊圆 柱形,弯曲。以个大、紧缩、色黄绿、无梗叶 者为佳。

《中药学》学习笔记:止血药概说

《中药学》学习笔记:止血药概说

《中药学》学习笔记:止血药概说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血药。

止血药均以止血为主要功效,能加速凝血的过程,缩短出血凝血时间,而直接制止出血。

适用于各种出血病证。

所谓出血,是指血液不循经脉运行而溢出脉外的病证,简称为“血证”或“溢血”。

由于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有不同。

如人体上部出血,可见咳血、衄血、吐血;人体下部出血,可见便血、痔血、尿血、崩漏;若出血在皮下,则表现为紫癜;出血在体表,多属外伤出血。

本类药物性味,以止血作用而论,均可标以酸、涩。

因出血证是血液离经外溢,此类药可防止其血液的离经外泄,具收敛向内的作用。

但引起出血的原因很多,如血热,气虚,瘀血等。

止血药根据其性能功效的不同,大体分为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四类。

这四类药在性味的标定上亦各不同:如凉血止血药药性苦寒;而化瘀止血、温经止血药则性多辛温;收敛止血药平性居多。

因血液外溢皆是肝不藏血,亦与心主血脉相关,故主要归肝、心二经。

止血药物的应用,必须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病情,选择药性相宜的止血药,并进行必要的配伍。

如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应选择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之品;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而出血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的药物;若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应选化瘀止血药,并配伍行气活血药;若虚寒性出血,应选温经止血药,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温阳之品。

此外,前人在治疗出血证,使用止血药时,还非常重视止血药与调气药的配伍。

一般来说,上部出血,宜配以降气药,所谓气降则血“无溢出上窍之患”;若下部出血日久,正气亏损者,又常配升阳举陷之药,即所谓治下血久不愈者,“必兼升举”。

前人的经验认为,止血药炒炭可以增强止血效果。

《本草纲目》称:“烧炭诸黑药皆能止血”。

但证诸临床,又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而言,多数药物炒炭可产生或增强止血效力,而寒凉性质的止血药炒炭,其寒凉之性减弱或消失,增强了收敛止血功效,适应范围扩大。

陕中大中药学讲义18止血药

陕中大中药学讲义18止血药

第十八章止血药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为主的药物,称止血药。

止血药均入血分,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本类药物以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肝二经者为多。

均具有止血作用。

因其药性有寒、温、散、敛之异,故本章药物的功效分别有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别。

根据止血药的药性和功效不同,本章药物也相应的分为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四节。

止血药主要用治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出血之证,病因不同,病情有异,部位有别,因此,止血药物的应用,必须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病情,进行相应的选择和必要的配伍,以期标本兼顾。

如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宜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药;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而出血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的药物;若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并配伍行气活血药;虚寒性出血,宜选用温经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温阳药。

根据前贤“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的用药经验,故对于便血、崩漏等下部出血病证,应适当配伍升举之品;而对于衄血、吐血等上部出血病证,可适当配伍降气之品。

“止血不留瘀”,这是运用止血药必须始终注意的问题。

而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

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侯。

根据前人的用药经验,止血药多炒炭用。

一般而言,炒炭后其性变苦、涩,可增强止血之效,但并非所有的止血药均宜炒炭用,有些止血药炒炭后,止血作用并不增强,反而降低,故仍以生品或鲜用为佳。

因此,止血药是否炒炭用,应视具体药物而定,不可一概而论,总以提高疗效为原则。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止血药的止血作用机制广泛,能促进凝血因子生成,增加凝血因子浓度和活力,抑制抗凝血酶活性;增加血小板数目,增强血小板的功能;收缩局部血管或改善血管功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的生成,抑制纤溶;有的可通过广泛的物理化学因素促进止血。

【中药学】止血药

【中药学】止血药

本节药味多涩,其性多平,或凉而不寒,
或为炭类,或质粘,其性收敛。无论虚寒性
出血或热性出血均可用之。但有留瘀之弊。
白及Hyacinth Bletilla
质粘味涩,性善收敛,入血分有较强 的收敛止血作用,主治肺胃损伤引起 的咳血、吐血及外伤出血等证,以其 收敛之性,又可敛疮生肌。
反乌头
功效与临床应用
⒉化痰止咳
治肺热咳嗽或咳痰带血, 研末与大枣浓煎代茶饮。
白茅根Cogongrass Rhizome
甘寒清润,入心经血分,能凉血止血; 入肺胃气分,能清肺胃之热而生津润燥; 兼可利尿通淋,故凡血热出血,肺胃燥 热,热淋涩痛等证,均为适宜。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白茅根与芦根清肺胃之功相似, 但芦根甘寒生津,主在气分; 茅根甘寒清热,能走血分。
甘缓不峻,性平不烈,入心肝二经 血分,生品化瘀止血而无留瘀之弊, 炒用又善收敛止血,用治内外各种 出血证,不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应 用。兼有利尿之功,故尤其善治血 淋、尿血。取其散瘀止痛的作用, 又治血瘀诸痛。
化瘀止血,利尿
布包煎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Astringency to Stop Bleeding
研末服1.5-3g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Warming the Channels Respectively to Stop Bleeding
本节药性温热,能温内脏、益脾阳,固
冲脉而统摄血液。适用于脾不统血、冲脉
失固之虚寒性出血证。
均为温经止血药,适用于脾不统 血、冲任失固之虚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出血证。
主入脾经,对脾阳虚、脾不统血者, 为首选药;又有温中止痛作用,用于 虚寒性腹痛、腹泻。 偏入下焦,治虚寒出血,尤宜于崩 漏;且有温经暖宫作用;又可调经、 安胎,常用于妇人月经不调、痛经、 宫冷不孕、胎漏、胎动不安等。 灶心土入脾胃中焦,用于脾胃虚寒脾不摄血之吐血、 便血及崩漏;又能温胃止呕,并有涩肠温脾止泻作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试题及答案:止血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试题及答案:止血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试题及答案:止血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试题及答案:止血药一、A11、除香附外,下列何药亦为妇科调经之要药A、茜草B、蒲黄C、白及D、三七E、地榆2、下列关于地榆的叙述正确的是A、治伤科之要药B、治妇科调经要药C、治温经之要药D、治烫伤之要药E、治活血行气之要药3、既能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又能安胎的药物是A、桑叶B、洋金花C、蒲黄D、艾叶E、款冬花4、下列药物中,哪一味是收敛止血药A、仙鹤草B、三七C、小蓟D、地榆E、白茅根5、既能收敛止血,止痢,又能截疟,补虚的药物是A、苦楝皮B、沙苑子C、侧柏叶D、仙鹤草E、三七6、“十八反”中,白及与下列何种药物相反A、甘草B、乌头C、藜芦D、甘遂E、芫花7、既能收敛止血,又能消肿生肌的药物是A、三七B、茜草C、白及D、蒲黄8、对于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兼有瘀滞者,多选用的药物是A、三七、白及B、蒲黄、茜草C、白及、仙鹤草D、血余炭、槐花E、地榆、藕节9、蒲黄入汤剂,其用法是A、先煎B、后下C、冲服D、布包煎E、久煎10、蒲黄的功效是A、止血,化瘀,利尿B、止血,温胃,行气C、止血,敛肺,下气D、止血,敛肺,止咳E、止泻,活血,定痛11、为妇科调经要药的药物是A、槐花B、白茅根D、茜草E、凌霄花12、具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特点的药物是A、茜草B、大蓟C、蒲黄D、三七E、白及13、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药物是A、大蓟B、小蓟C、白茅根D、地榆E、槐花14、既能凉血止血,又能化痰止咳,生发乌发的药物是A、大蓟B、藕节C、侧柏叶D、地榆E、三七15、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的花类药物是A、金银花B、槐花C、月季花D、洋金花E、旋覆花16、以下哪组药均可用于治疗水火烫伤A、地榆、槐角、小蓟B、地榆、大黄、虎杖C、大黄、芒硝、丹参D、黄芩、黄连、黄柏E、紫草、地榆、郁金17、内服善于治疗下焦血热出血证,外用又能疗烫伤、湿疹的药物是A、栀子B、地肤子C、紫花地丁D、地榆E、白及18、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散瘀解毒消痈的药物是A、白茅根B、板蓝根C、大蓟D、仙鹤草E、漏芦19、有凉血止血散瘀之功,尤宜用于尿血的药物是A、白茅根B、小蓟C、血余炭D、地榆E、茜草20、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散瘀解毒消痈的药物是A、生地黄、牡丹皮B、赤芍、紫草C、金银花、连翘D、大蓟、小蓟E、侧柏叶、茜草21、治疗下焦虚寒,腹中冷痛,月经下血不止,当选用的药物是A、地榆B、茜草C、艾叶D、干姜E、侧柏叶22、下列哪项不是艾叶的主治病证A、经寒痛经B、月经不调C、宫冷不孕D、胎漏下血E、妊娠恶阻二、B1、A.侧柏叶B.地榆C.大蓟D.槐花E.小蓟<1> 、既善于治疗吐衄便血,又善于治疗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的药物是A B C D E<2> 、既善于治疗吐衄便血,又善于治疗肺热咳嗽有痰的药物是A B C D E2、A.白茅根B.苎麻根C.侧柏叶D.紫珠E.仙鹤草<1> 、既能治疗血热出血证又能治疗胃热呕吐,首选的药物是A B C D E<2> 、治疗脱发宜选用的药物是A B C D E3、A.蒲黄B.地榆C.大蓟D.三七E.白茅根<1> 、宜治尿血、血淋涩痛的药物是A B C D E<2> 、宜治下焦血热出血证的药物是A B C D E4、A.清热解毒B.止痢截疟C.化瘀利尿D.固精缩尿E.涩肠止泻<1> 、仙鹤草除止血外,还具有的功效是A B C D E<2> 、血余炭除收敛止血外,还具有的功效是A B C D E5、A.炒炭用收敛止血,生用止血化瘀B.炒炭用收敛止血,生用祛风解表C.炒炭用凉血止血,生用清热杀虫D.炒炭用凉血止血,生用养阴生津E.炒炭用凉血止血,生用化瘀止血<1> 、蒲黄的功效是A B C D E<2> 、荆芥的功效是A B C D E6、A.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散瘀解毒消痈B.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热安胎C.既能凉血止血,又能祛痰止咳D.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泻火除烦E.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泻下通便<1> 、栀子的功效是A B C D E<2> 、大蓟的功效是A B C D E7、A.凉血止血B.收敛止血C.化瘀止血D.温经止血E.补虚止血<1> 、地榆的功效长于A B C D E<2> 、艾叶的功效长于A B C D E8、A.收敛止血,止泻止带B.凉血止血,清热安胎C.凉血止血,清肝泻火D.凉血止血,利尿解毒E.凉血止血,解毒敛疮<1> 、棕榈炭的功效是A B C D E<2> 、地榆的功效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茜草可用于治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中药学思维导图-止血药

中药学思维导图-止血药

大蓟 小蓟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地榆 槐花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白茅根 侧柏叶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凉血止血,祛痰止咳,乌发生发
艾叶 炮姜 灶心土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燥湿止痒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止泻 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化瘀止血,凉血通经
三七 茜草
化瘀止血,利尿通淋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降气避秽
蒲黄 降香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收敛止血,止痢,杀虫,解毒,补虚
白及 仙鹤草
收敛止血 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棕榈炭 血余炭功 效,治疗各种出血证的药物,成
为出血药
凉血止血 温经止血

南中医翰林学院中药学名词解释

南中医翰林学院中药学名词解释

1`升提中气:药性升浮,能使下陷的中气得以上升谓之升提中气。

亦称“升举中气”或“升阳”。

升提中气药适用于中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及内脏下垂等病症。

药如柴胡,升麻,黄芩等。

2·宣通鼻窍:通过药物的宣散作用解除鼻塞症状,称之为宣统鼻窍。

药如苍耳子,细辛,白芷。

3·伐胃:指大苦大寒之品,克伐,损伤胃气。

又称“败胃”因苦寒之性易于伤阳,若大量服用,脾胃之气受损,运化无力,则食欲不振,饮食不消,甚至腹痛`腹泻。

如黄连。

4,通乳:通畅乳汁之义,亦称“催乳”,“下乳”,“下乳汁”。

通乳药物适用于妇女产后乳少,或乳汁不下而引起乳房胀痛。

药如木通,通草,王不留行,穿山甲,漏芦等。

5,清虚热:清退虚热之义。

虚热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之分。

清虚热药物性味大多甘寒,少数苦寒,适用于阴虚所致的潮热鹳红,骨蒸盗汗,热病后期,热伤阴液之夜热早凉,以及小儿疳积发热等。

药如青蒿,地骨皮,银柴胡等。

6,清疳热:清解疳积发热之义。

清疳热药物药性寒凉,适用于小儿疳积所致发热,证见低热缠绵,食少乏力,形体羸弱,毛发焦枯,肚大青筋,面黄肌瘦等。

药如胡黄连,银柴胡等。

7,推陈致新:指去除体内陈腐淤积物质,促进气血津液新生的药物作用。

药如大黄,泻下攻积,清除肠胃积滞,减少毒素吸收,使消化功能得以恢复;通行淤血,以利新血生长。

故【神农本草经】谓大黄“下淤血……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

”8,釜底抽薪:指用寒性的泻下药物通导大便以清泄实热的治法,即如抽去锅底燃烧着的柴草,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

此属寒下法。

药如大黄,芒硝等。

9,透骨搜风:指祛风通络药力强,能驱除深入人体筋骨经络间之风邪的药物作用。

透骨搜风药多为蛇类,虫类,适用于风湿顽痹,筋骨疼痛,肢体麻木等。

药如蕲蛇,蜈蚣,全蝎等。

10-舒筋:使筋脉拘急得以缓解,舒展谓之舒筋。

具有舒筋作用的药物适用于痹症筋脉拘挛等。

药如木瓜,薏苡仁等。

11-运脾:健运脾胃之义。

运脾药物性味多为辛温偏燥或有化湿或化食,促进脾胃运化之功。

《中药学》之止血药

《中药学》之止血药

中药学》之止血药①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散瘀消痈。

地榆:善治下焦出血,烧烫伤。

白茅根: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槐花:尤宜便血与痔疮出血。

三七: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为“伤科要药”。

②化瘀止血药茜草: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则生用或酒炒用。

③温经止血药炮姜:既善温经止血,治虚寒出血; 又善温中止痛,治虚寒腹痛、吐泻。

《中药学》之活血化瘀药①活血行气药川芎:“血中气药”“头痛不离川芎”。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乳香、没药:常相须为用,不溶于水,须烊化,不宜多用②活血调经药* 丹参: 祛瘀,凉血,清心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西红花,功与红花相似而力强,又能凉血解毒、解郁安神桃仁: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益母草:为治瘀血经产病之要药。

*牛膝: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下行宜生用; 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川牛膝:较牛膝,无明显补益肝肾作用。

血竭:内服活血化瘀,外用止血生肌敛疮。

穿山甲: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王不留行:下乳,通淋③破血祛瘀药莪术: 主治血瘀与食积之重症。

水蛭: 通经④活血疗伤药自然铜: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一、化痰药①温化寒痰半夏: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

天南星:善祛经络风痰,止痉。

白前:降气化痰。

②清化热痰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川贝母:善清肺化痰、润肺止咳。

浙贝母:长于清泄热邪、开郁散结。

桔梗:利咽、排脓。

昆布:善消痰软坚,治瘿瘤瘰疬又兼利水。

礞石:治顽痰咳喘之佳品,痰积惊痫之良药。

二、止咳平喘药性温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新久咳嗽之要药,最宜痨嗽及百日咳。

紫菀、款冬花:善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性寒枇杷叶:善治肺热咳喘与胃热呕哕。

桑白皮:泄肺热,利水。

泻肺平喘宜蜜炙用,利水消肿宜生用。

半夏、天南星比较共同点:辛温之品,均能燥湿化痰、消肿止痛。

用于湿痰、寒痰证,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等。

不同点:1. 半夏偏走脾胃,降逆止呕,用于多种呕吐。

中药学--止血药

中药学--止血药
医学全在线网站
4)温经止血药
味多辛,性温热,入肝、脾经。 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
1)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敛邪, 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 不宜单独使用。
2)对实热方盛或有瘀滞的出血证,不宜用 收敛性强的止血药。
3)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当急投大补元 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候。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五、用量用法 六、使用注意
三七 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 的根。
三七
三七 田七 参三七 (山漆)
三七
功效
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三七
三七 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1. 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证 。
本品有如下特点: ①止血作用广泛,药效卓著; ②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 ③止血又定痛; ④几乎无毒副作用。故有“止血神药”之说。
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 均可应用,尤以有瘀滞者为宜。单味内服、 外用或配伍皆可。
三七 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2. 用于各种瘀滞疼痛与跌打伤痛。
常单独应用,或配合活血、理气等药同用。
三七
3~10g,煎服。如研粉吞服,每次1~1.5g;亦入 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为菊科植物蓟的地上部分或根。
大蓟
大蓟
功效
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
大蓟
甘,苦, 凉. 心肝
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
散瘀消痈之力强,善治全身 各部位血热出血病证
小蓟
1.血热出血证 2.热毒痈肿
散瘀消痈之力弱,兼利尿通 淋,尤善治尿血、血淋。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中药第十八章-止血药+第十九章-活血药

中药第十八章-止血药+第十九章-活血药
【入药部分】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 【药 性】甘,寒。
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应用】
1、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尤宜尿血、血淋证。
2、利尿通淋——水肿,热淋、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小蓟 大蓟 地榆
槐花 侧柏叶 白茅根
同 治
之功 药性
血,寒
热出 血 之
凉 ,均 有 凉
证。
血 止
• 《孟子》“求三年之艾也。”
• 《别录》谓之“医草。”
• 《埠雅》谓之“灸草。”
• 《纲目》“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日下重之 ,谓之蕲艾。”茎叶类蒿,故名艾蒿;干后色黄 ,又名黄草;五月艾,乃由采收时月得名。
• 《本草图经》“茎类蒿而叶背白,以苗短者为佳 ,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暴干,经陈久方可 用。”
用注意。 3、理解活血药的作用机理。 4、掌握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 5、了解入药部分。
【授课重点】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 【授课难点】主治病证。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
一、本类药物的特点 1、药性:大多味涩,或为炭类、或质粘。 2、功效:收敛止血。 3、主治:广泛用于各种出血证。
二、分述
白及
讲授内容
6、清热凉血药与凉血止血药均可用于血热出血证, 为什么不列入一类,而分为两类?
7、主要用于虚寒性出血的药物是哪些?艾叶在哪些 方面称之为要药?
中药学
第17讲
讲授内容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授课要求】 1、熟悉收敛止血药的特点和其作用机理。 2、熟悉活血化瘀药的含义、主治证、分类和使
【入药部分】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 【药 性】苦、甘、涩,寒。归肝经。 【功效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论
第十一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血药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温经止血药兼有温经散寒或温里散寒作用的止血 药,可用治气不摄血所致的血色淡红,四肢不温, 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的虚寒性出血症。
临床常用的温经止血药有艾叶、灶心土、炮姜 等。
【药用来源】
艾叶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叶片
艾叶 艾
艾叶
二、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
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
温经止血
主治病证
虚寒性 出血证
善于治疗下焦虚寒 性出血。常用治妇 科崩漏。
散寒调经
月经不调,痛经
安胎
胎动不安
炮姜
【药用来源】
为姜的干燥老根炮制品

炮姜
二、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
苦、涩,温。归脾、肝经
功效
主治病证
温经止血 温中止痛
脾胃虚寒性 出血证
腹泻,腹痛
炮姜
温中作用不及 干姜,但功专 温经止血。
灶心土
【药用来源】 为烧柴草灶内中心的焦黄土
灶心土
【药性分析】
灶心土
又名伏龙肝,温中止血,主治脾气虚,气不 摄血的吐血、衄血、便血及崩漏下血等症,用 于胃寒呕吐及脾虚久泻,又有温胃止呕,涩肠 止泻的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