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专业(大气探测方向)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大气科学是以地球大气为研究对象,进行大气探测、信息分析处理以及预测的现代学科。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基础,掌握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大气科学理论、应用气象学和大气环境科学的研究以及业务工作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到气象、环保、民航、核电、城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国防军事、防雷业务管理、防雷技术及其设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相关的科研、教学及业务工作,优秀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遵纪守法,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热爱科学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热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奉献精神。
2、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能阅读所学专业的外语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
4、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能够履行建设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学制为四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课程类别学分数所占比例备注公共必修课3824.5%公共选修课1610.3%专业必修课6441.3%专业选修课3723.9%毕业总学分(实践教学学分)155(39)课内总学时2700五、专业核心课程大气科学基础、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统计分析与预报、天气分析与预报、数值天气预报。
六、专业特色课程热带气象学、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现代气候学基础、大气化学、边界层气象学、污染气象学、气象资料处理及可视化、并行计算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等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附表大气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英文名称总学分总学时开课学期/周学时课程负责人大学英语1College English122162/3、3/3、5/3、6/3王哲体育Physical Education41442/2、3/2、5/2、6/2何江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oral Character Cultivation andBasis of Law3543(东)/3古南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2362(东)/2柳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ntroduc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62726(东)/4黄寿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The Principles of Marxism3545(东)/3夏银平军事课Military Course2+14周31/古添雄公益劳动Physical Labor for PublicWelfare200小时每周1小时漆小萍黄毅形势与政策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2362-12/每学年9学时漆小萍钟一彪A类课程就业指导Employment Guidance12011/岳军公共必修课B类课程4大学语文College Chinese2362/2倪彩霞模块一:中国文明4722-12/模块二: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2362-12/模块三:全球视野2362-12/公共选修课核心通识课程模块四:科技、经济、社会2362-12/甘阳1 2013级《大学英语》课程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按12学分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
大气科学 研究生 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大气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引言:大气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大气系统的学科,涉及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等多个领域。
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大气科学研究生,我们制定了以下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包括大气科学导论、大气动力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等,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如气象数值模拟、气候变化与预测、大气辐射与遥感等,以提高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
3. 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观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
二、科研训练1. 科研导师指导:每位学生将分配一位科研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帮助学生选择研究课题,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2. 科研项目参与:学生将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与导师和团队成员一起开展研究工作,提升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学术交流与发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学者交流思想,展示研究成果,并鼓励学生在相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三、学位论文要求1. 选题:学生需选择一个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和创新性的课题,经过导师审核后方可确定。
2. 论文撰写:学生需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学位论文,包括摘要、引言、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等部分,并进行严格的论文评审和答辩。
四、学术活动1. 学术报告: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报告,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2. 学术研讨会:组织学术研讨会,学生可就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报告和讨论,提高学术交流和表达能力。
五、实习与就业1. 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增加实践经验。
2. 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
结语:大气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术活动,学生将全面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未来从事大气科学研究和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完整word版)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大气科学是以地球大气为研究对象,进行大气探测、信息分析处理以及预测的现代学科。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基础,掌握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大气科学理论、应用气象学和大气环境科学的研究以及业务工作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到气象、环保、民航、核电、城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国防军事、防雷业务管理、防雷技术及其设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相关的科研、教学及业务工作,优秀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遵纪守法,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热爱科学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热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奉献精神。
2、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能阅读所学专业的外语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
4、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能够履行建设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学制为四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核心课程大气科学基础、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统计分析与预报、天气分析与预报、数值天气预报。
六、专业特色课程热带气象学、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现代气候学基础、大气化学、边界层气象学、污染气象学、气象资料处理及可视化、并行计算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等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附表大气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12013级《大学英语》课程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按12学分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
3-大气科学专业大气探测方向
大气科学专业(大气探测方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大气探测、大气物理、大气环境、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和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各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包括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具有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气象雷达和气象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大气科学基本业务、科学研究、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1、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现代大气探测和遥感技术和分析方法;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4、了解国家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大气科学四、主要课程、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1)主要课程:数字电子线路、大气物理学、天气学、电路分析基础、天气学分析、气象统计方法、现代大气探测学、气象观测仪器检定与维护、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模拟电子线路、雷达原理和信号处理、动力气象学、气象卫星资料的多学科应用、中尺度气象学、中尺度数值模拟与预报、大气激光探测、专业英语、电磁场理论、嵌入式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波技术与天线。
2)核心课程:计算机基础、大气科学概论、线性代数、概率统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天气学分析、现代大气探测学、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雷达原理和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
3)特色课程: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气象卫星资料多学科应用。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二级学科代码0706Z3 二级学科名称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一、培养目标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技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对硕士研究生的具体要求是1. 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开拓进取,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有协作和奉献精神, 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在大气遥感科学与技术方面, 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以及熟练的计算机技能, 熟悉所从事研究领域的科学技术新发展与新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 并具有一定的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工作、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独立承担大气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
二、研究方向01.微波、红外、可见光等波段电磁波在晴空大气和云雾降水中的传输特性及其与自然地表相互作用的机理的研究,02.大气遥感技术与其他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03.多参数多普勒雷达等遥感探测新技术研究,04.雷达、卫星遥感信息反演与数字图像处理,05.卫星和雷达遥感在各种时空尺度天气分析预报中的应用研究,06.卫星和雷达遥感在农业、林业、环境、资源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07.激光雷达在大气探测中的应用08. 雷电探测与灾害研究09. 遥感资料同化应用研究三、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英语能力要求参加PETS5考试,达到本专业要求。
四、学习进度安排其中前一年半左右时间进行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学习,完成开题报告, 参加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后一年半时间进行科学研究, 撰写硕士论文, 进行论文答辩。
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Fortran 程序设计 计算方法 流体力学Ⅱ 理论力学
Mechanics
Programming with FORTRAN Language
Computational Method
高等数学 I2,Fortran 程序设计
Fluid Mechanics Ⅱ Theoretical Mechanics
流体力学Ⅰ
Extended College English Level A Series
或选修大学俄语、大学西班牙语等另外一种外语的四个等级课程,修满 10 学分。
大学英语Ⅲ
008201103019
体育Ⅰ
Physical Education Ⅰ
体育
008201103021 008201103023
体育Ⅱ 体育Ⅲ
(二)选修实践环节 (4 学分)
1.气象台站实习(3 周,2 学分)
八、课程设置及修读要求
(一)公共基础及通识教育层面
修课 要求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008101101023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0081011010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思想政 治理论
0081011010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英文名称 Oceanography Ⅰ Fluid Mechanics Ⅰ Experiments of Fluid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I2,线性代数 大学物理实验 3
选修
070702101205 070702101289 070703201019 070702101313
2.专业知识课程
修课 要求
大学英语Ⅰ
C301101035
大学英语Ⅱ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通过本科阶段学习,使学生具有“宽、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现代知识结构,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大气科学专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全面了解,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和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分析,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具有较熟练的实验技能、较强的动手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毕业后能从事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基本要求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毕业基本要求:完成162学分课程设置的分类及学分比例如下表:类 别 学 分 比 例(%)通 修 课 75 46.88学科群基础课 45 28.12专 业 课 32 20.00集中实践环节 8 5.00合 计 160 100三、修读课程要求要求修读的课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及结构如下:1、通修课:(75学分)参照学校关于通修课的课程要求。
其中物理类课程以本专业要求为准。
并要求修读以下课程:大学物理-现代技术实验(1学分)、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1学分)、电子线路基础(4学分)、电子线路基础实验(1学分)、微机原理与接口(3.5学分)、信息系统基础246(2学分)、信息系统基础实验(0.5学分);2、学科群基础课:(45学分)MA02*(数学类课程):(8学分)复变函数(A)(3学分)、计算方法(B)(2学分)、数理方程(A)(3学分);PH02*(物理类课程):(27学分)力学(3学分)、热学(2学分)、电磁学(4学分)、光学(3学分)、原子物理(3学分)、理论力学(3学分)、电动力学(3学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3学分)、量子力学(3学分);IN02*(信息类课程):(4学分)信号分析与数字处理(4学分);EN02*(环境科学类课程):(2学分)地球科学概论(2学分);GP02*(地球物理类课程):(2学分)普通天文学(2学分);AE02*(大气科学类课程):(2学分)大气和海洋学(2学分);3、专业课:(≥32学分)专业必修课:(28学分)AE03*(大气科学类课程):(25学分)流体力学(3学分)、大气物理学基础(4学分)、动力气象学(4学分)、天气学(4学分)、大气探测(4学分)、大气物理实验和实习(1学分)、雷达与卫星气象学(3学分)大气科学专题讲座(2学分);CS03*(计算机类课程):(3学分)FORTRAN语言(3学分)专业选修课:(选≥4学分)AE03*(大气科学类课程):(7学分)空气污染气象学(3学分)、数值天气预报基础(4学分);CS03*(计算机类课程):(3学分)数字图像处理导论(3学分);PH03*(物理类课程):(7学分)计算物理(B)(3学分)、物理实验信号采集处理(4学分);247以下课程针对希望继续大气科学研究学习的学生,不作硬性要求。
大物教学计划-大气物理学院
大气科学专业(大气物理方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坚实的数理基础、熟练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大气物理、大气探测、云降水物理、人工影响天气、天气学、大气环境、大气污染评价、天气预报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毕业生在气象、环保、民航和部队等相关行业从事业务、科研、教学、技术研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研究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可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受到科学思维、科学实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和专业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坚实的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掌握大气物理学、云降水物理、大气化学、边界层气象学、空气污染气象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及相关的业务专业技能。
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系统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2.具有扎实的气象学和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云降水物理学、空气污染气象学、天气预报、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气象模式基础,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知识和方法;熟悉我国气象业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气象现代化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4.了解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的前沿领域和最新发展动态,确立专业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能够创建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本专业属于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的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方向。
四、主要课程、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1)主要课程: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热力学、大气探测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基础、数理方程、流体力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计算方法、动力气象学、边界层气象学、空气污染气象学、云降水物理学、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天气学原理、天气分析。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理学专业代码:070601一、专业简介和办学定位专业简介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结构、组成、物理现象、化学反应、运动规律以及大气的各种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大气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及其与其它圈层的相互作用。
此外,还研究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大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创立于1960年,1978、1993年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专业是中国气象行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享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的美誉;先后培养了一大批国际著名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和高级管理人员。
大气科学专业坚持“学科引领、行业驱动、国际接轨”的理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打造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精品课程和教材,整合优质科教资源,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科研创新和实践教学平台,为中国乃至世界气象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建成了国内第一、国际知名的大气科学品牌专业.目前本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江苏省第一批品牌专业和重点专业,连续多年被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武书连)评为A++专业,综合排名全国第一,已成为国内同类专业建设的标杆。
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参照我校大气科学的专业建设,制定了我国大气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向全国高校做示范推广。
办学定位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办学方针和本院人才培养特色定位,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联合国际、国内著名气象科研和业务单位,针对现代气象业务对大气科学专业人才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切实推进“应用型"、“精英型"、“国际型”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面向大气科学科研和业务工作的具有综合素养高,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以及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且实践能力强的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大气科学作为学校的特色重点专业,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需求,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工作全面发展,打造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大气科学专业。
浙江大学理科类专业培养方案—大气科学
06195450
大气海洋数据的可视化分析
2.5
06121160
气象业务自动化
1.5
06195480
卫星气象学
1.5
06197360
大气辐射
2
06121830
应用气象学
2
06197370
灾害学
2
06197320
农业气象学
2
06198820
环境紧急响应
2
06195460
气象数值模拟
2.5
211C0010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5
211C0020
数据结构基础
2.5
211C0030
数据库系统原理
2.5
3.专业课程54.5学分
(1)必修课11门,38.5学分
061B0270
数理方法(甲)I
4.0
秋冬
06120190
大气物理学*
4.0
春夏
06120180
大气探测学*
3.5
春夏
061B0070
计算方法
2.5
秋
06121460
天气学原理*
4.0
秋冬
06120330
动力气象学*
5.0
秋冬
06120450
天气分析和预报*
3.0
春夏
06121480
统计气象学
3.0
春夏
06195200
大气科学中的程序设计
3.0
秋冬
06121620
现代气候学基础*
3.0
秋冬
06122390
数值天气预报*
3.5
秋冬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气象事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和环境意识强的高素质现代科技人才【目标1】;系统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大气科学专业基础理论【目标2】;具备大气科学专业基本的数据获取,分析和解释等实践技能【目标3】;胜任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和大气环境分析的工作【目标4】;可进行一定的专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目标5】;具备相关专业的技术开发能力【目标6】;自学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目标7】。
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理学和英语基础:具有扎实的理学基础知识,良好的英语能力,有广泛的学科适应能力;(2)专业基础:掌握大气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能分析和解释一般的天气、气候和环境问题;(3)天气预报: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综合分析各种资料,具备在大气业务相关领域的天气预报能力;(4)设计开发: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解决大气科学等相关专业的计算、分析、应用等;(5)科学研究:能够基于理学、大气等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应用现代工具,结合大气科学发展方向以及社会需求,在导师指导下,在相关的学科领域进行研究;(6)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大气科学领域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7)团队合作: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8)沟通和交流: 能够就大气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和应用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陈述发言、清晰表达。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基本能力;(9)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大气探测学大气物理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学原理天气分析和预报现代气候学基础计划学制4年最低毕业学分150+6+4授予学位理学学科专业类别大气科学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说明辅修专业:23.5学分,修读标注“*”的课程。
大气科学专业培育方案
大气科学专业培育方案一、培育目标本专业培育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大气科学基础和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把握大气科学大体理论、大体知识和专业技术,受到科学研究和业务工作的初步训练,能够在大气科学等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业务和治理工作的专门人材。
二、培育要求(培育规格)本专业学生要紧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受到科学思维、科学实验、资料信息处置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置和运算机应用的大体技术。
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普遍的科学适应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取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物理、外语、运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大体知识,熟悉地理的基础知识;二、系统地把握大气科学,专门是天气学原理、中国天气、动力气象学、数值天气预报等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把握气象资料处置及应用的大体技术和分析方式;把握短时间气候预测的大体理论和大体方式;了解气候模式和中尺度数值模式及模拟的大体思路与框架;3、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展趋势和应用前景;4、了解现代气象业务和公共气象效劳的最新进展、进展趋势;5、具有较强的运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把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把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腕获取相关信息的大体方式;能熟练运用运算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6、同意过必然的大气科学研究的训练与实践;具有必然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三、骨干学科:大气科学四、要紧课程、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要紧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概率统计、计算方式、大学物理、理论力学、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与综合观测、流体力学、现代气候学、气象程序设计及画图、热力学;天气学原理、气象统计方式、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进程分析、动力气象学、中国天气、数值天气预报、短时间气候预测、天气会商与讨论、天气学诊断分析、天气预报综合实习、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效劳、气象雷达资料处置及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处置及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核心课程: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与综合观测、流体力学、热力学、天气学原理、现代气候学、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进程分析、动力气象学、中国天气、数值天气预报、气象统计方式、短时间气候预测、天气预报综合实习、天气会商与讨论特色课程:天气会商与讨论、天气学诊断分析、气象程序设计及画图、气象资料及应用、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效劳、气象雷达资料处置及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处置及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实习、天气预报综合实习五、要紧实践性环节大气探测实习、天气预报综合实习、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效劳、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六、专业要紧实验大气探测与综合观测、气象程序设计及画图、气象统计方式、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进程分析、数值天气预报、短时间气候预测、天气会商与讨论、天气学诊断分析、气象雷达资料处置及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处置及应用、数值模式与模拟七、大体修业年限:四年八、授予学位:理科学士学位九、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派及毕业要求表1. 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十、专业教学打算运行表(附后)十一、其他说明:无十二、课程体系关联图大气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关联图。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应用、科学数据处理、计算机和英语应用的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大气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业务、科研及相关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系统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进行大气探测和天气预报的基本技术和方法;3、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基本技能。
4、了解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5、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二、学分要求及分配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学分分布表毕业总学分:153分;副修:35分;双学位:60分。
三、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基本信息:(一)主干学科:大气科学类(二)专业代码:070601(三)专业定位:基础型(四)专业主干课程:大气科学概论、现代气象观测、大气物理学、流体力学、天气学、动力气象、数值天气预报等(五)专业“阅读计划”书目:1.数值计算原理.李庆扬,关治,白峰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数值分析(翻译版).Richard L. Burden, J. Douglas Faires.冯烟利,朱海燕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七版3.费恩曼物理学讲义.费恩曼,莱顿,桑兹.郑永令,华宏鸣,吴子仪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4.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地学卷·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分册.孙鸿.科学出版社,20115.胸怀大气(陶诗言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陈正洪,杨桂芳.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6.中国时刻气象精彩: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气象保障服务纪实. 中国气象报社.气象出版社,20107.中国近现代气象学界若干史迹/气象科技史研究丛书. 陈学溶.气象出版社,20128.一名预报员的科技探索:气象、水、复杂性. 张学文.气象出版社,20149.谈风说雨:大气垂直运动的力学. 刘式达,李滇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0.地球大气中的涡旋:揭秘气象灾害. 徐祥德,李泽椿,柳崇健.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11.云与大气现象.张超,王燕平,王辰.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12.气候创造历史.许靖华.甘锡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3.全球变暖. 霍顿.戴晓苏,赵宗慈等译.丁一汇校.气象出版社,2013,第4版14.全球气候系统.钱维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5.大气组成变化及其影响与对策研究.石广玉.气象出版社,201416. PM2.5与环境.曹军骥等.科学出版社,201417.气溶胶科学技术基础.向晓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18.气象防灾减灾.许小峰.气象出版社,201219.大气臭氧层和臭氧洞.王庚辰.气象出版社,200320.大气科学论文论著撰写、编校及常见问题.李太宇,倪东鸿.气象出版社,2008五、主要实践环节:(一)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大气探测实习、大气科学综合实习、科研训练(二)主要专业实验:现代气象观测实验、计算方法实验、天气分析、气象统计预报实验、诊断分析与绘图实验等六、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表(一)通识教育课程57学分(参见“XX大学通识教育平台课程”)1.公共必修课程41学分2.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16学分(二)学科基础课程24学分(三)专业课程72学分1.专业核心(必修)课程40学分2.专业选修课程20学分3.综合实践12学分。
大气科学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培养方案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大气科学培养方案。
你说这大气科学啊,就像是一个神秘又超级有趣的大宝藏!想象一下,天空中的那些云朵、风啊、雨啊,它们可不是随便乱来的,背后都有着一套套奇妙的规律呢。
而学习大气科学,就是要去探索这些规律,就像探险家去寻找宝藏一样刺激!在这个培养方案里呀,首先得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打底。
那些物理、化学知识就像是盖房子的砖头,没有它们可不行。
你得搞清楚各种力呀、物质的变化呀,这样才能理解大气是怎么运动和变化的。
然后呢,数学也不能落下。
这可不是随便学学就行的,得钻进去,把那些公式啊定理啊都弄得明明白白。
就好比是有了一把钥匙,能打开大气科学那扇神秘大门。
当然啦,实践也是超级重要的!光在教室里听可不行,得出去看看真正的天空,观察那些气象现象。
去气象站实习,亲手操作那些仪器,感受一下数据是怎么来的。
这就好像你知道了菜谱,还得亲自下厨才能真正做出美味的菜肴一样。
还有啊,计算机技能也不能少。
现在都是大数据时代了,得会处理那些海量的数据呀,分析出有用的信息。
这就像是给你一堆拼图,你得有本事把它们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学习大气科学可不轻松哦,但当你真的搞懂了一个气象现象的原理,或者成功预测了一次天气,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就像你解开了一道超级难的谜题,心里那个美呀!而且哦,大气科学的用处可大了去了。
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能让农业生产更有保障,还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各种便利。
这不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嘛!所以啊,如果你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探索未知有着强烈的欲望,那大气科学绝对是你的菜!别犹豫,赶紧投身到这个神奇的领域中来吧,你一定会收获满满的!相信我,没错的!。
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大气科学Atmospheric Science1.专业介绍大气科学专业依托于大气科学一级硕士点授权学科,该学科起源于1958 年成立的农业气象专业。
1994年获批气象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5年开始招收气象学硕士研究生,2010 年获批大气科学一级硕士点授权学科,2012 年开始招收大气科学硕士研究生,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大气科学学科。
为优化全国大气科学专业区域布局,2012 年教育部批准成立大气科学本科专业,2012 年首次招生。
该专业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设置的大气科学本科专业,是首批中国气象人才培养联盟成员,与辽宁省气象局合作办学专业。
借助于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农业院校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为农业提供精准的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产品为目标,在东北地区精细化预报、区域气象灾害预测与服务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与特色。
2.培养目标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结合社会对大气科学人才的需求,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区位优势,面向国家需求、东北地区经济和辽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坚持“面向东北、辐射全国”及“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培养理念,遵循“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思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系统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大气探测、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和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大气科学和相关领域从事业务、科研、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5年左右达到如下目标:目标1: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目标2:具备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目标3:具备独立开展气象相关业务的能力目标4: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较强的表达能力目标5: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3.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及素养:要求1:思想道德素养要求 1.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热爱祖国,拥护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要求 1.2 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能应对危机和挑战,具有理性的继承和批判精神。
大气探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大气探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600202一、培养目标大气探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我国气象、航空、军事、环保及农林等部门的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顺利地进入基层气象台站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综合气象探测、天气分析与预报、气象装备保障和气象综合服务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职业面向1.气象部门的综合大气探测及相关行业的大气探测岗位;2.军事部门气象士官;3.基层气象部门天气预报岗位;4.基层气象部门气象综合服务岗位;5.基层气象台站气象网络管理岗位;6.基层气象台站人工影响天气岗位;7.气象服务、雷电防护等工作岗位。
三、职业能力分析根据大气探测专业专家建设指导委员会有关专家的建议,在对气象局、军事气象部门、环保局、机场、农业局及林业局等部门的有关岗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大气探测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得出结论见表1。
实用文档四、招生对象及修学年限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2.修业年限:三年。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见表2六、主要课程介绍1.大气科学概论课程性质:专业技能课。
主要内容:大气物理学、天气学、气候学等。
能力目标:了解大气基本组成、基本结构;熟悉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发生、发展的物理本质和变化规律;掌握大气环流的运行特征;了解气候成因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2.气象网络管理技术课程性质:专业技能课。
主要内容:数据通信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网络协议;计算机局域网络的组建;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ver 2003 组网技术;Internet及应用;网络安全和气象网络管理技术。
能力目标:掌握数据通信原理、网络体系结构等基本理论;系统掌握气象测报数据传输网络安装、调试、维护及使用;掌握气象卫星信息广播系统数据接收、处理及预报服务网络软硬件安装、调试及应用;掌握气象行政办公NOTES系统安装、调试及维护等技能;具有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应用和组建局域网的能力;具有气象网络管理的能实用文档力。
(完整word版)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
(完整word版)中⼭⼤学培养⽅案之环境科学与⼯程学院-⼤⽓科学专业中⼭⼤学环境科学与⼯程学院⼤⽓科学专业培养⽅案⼀、培养⽬标⼤⽓科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进⾏⼤⽓探测、信息分析处理以及预测的现代学科。
⼤⽓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基础,掌握⼤⽓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科学理论、应⽤⽓象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以及业务⼯作专门⼈才。
本专业毕业⽣适宜到⽓象、环保、民航、核电、城建、海洋、资源开发利⽤、国防军事、防雷业务管理、防雷技术及其设计、⾼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相关的科研、教学及业务⼯作,优秀毕业⽣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博⼠学位。
⼆、培养规格和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科学的世界观和⼈⽣观,遵纪守法,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奋⽃的志向和责任感,热爱科学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奉献精神。
2、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定的⼈⽂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有较强的⾃学能⼒、实践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3、具有良好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平,能阅读所学专业的外语书刊,具有⼀定的听说读写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技能。
4、具有健全的⼼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能够履⾏建设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学制为四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学位。
五、专业核⼼课程⼤⽓科学基础、⼤⽓探测学、天⽓学原理、动⼒⽓象学、统计分析与预报、天⽓分析与预报、数值天⽓预报。
六、专业特⾊课程热带⽓象学、卫星⽓象学、雷达⽓象学、现代⽓候学基础、⼤⽓化学、边界层⽓象学、污染⽓象学、⽓象资料处理及可视化、并⾏计算及其在⽓象中的应⽤等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附表⼤⽓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12013级《⼤学英语》课程将进⾏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按12学分列⼊公共必修课板块。
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 理学 专业代码 070901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从2011级本科生开始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和应用气象学,特别是与海洋相关的上述领域从事业务服务、科研和教学等工作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1.系统掌握大气科学所必需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流体力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系统掌握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三、支撑学科本专业依托的一级学科是大气科学、海洋科学 ;二级学科是气象学、物理海洋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四、核心课程海洋学I、流体力学I、计算方法、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五、特色课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海雾、风暴潮、海上灾害性天气过程六、实践环节必修实践环节(23.5学分):1.计算机基础 32学时/1学分 7.海洋-大气数据可视化 64学时/2学分2.Fortran程序设计 32学时/1学分 8.气象统计应用 32学时/1学分3.流体力学实验 32学时/1学分 9.大气探测实习 1周/1学分4.海洋调查实习 2周/2学分 10.创新创业教育 2学分5.天气学分析 32学时/1学分 11.毕业论文 14周/10学分6.天气预报实习 85学时/2.5学分选修实践环节 (3学分)1.数值天气预报基础 16学时/0.5学分 3.台站实习 4周/2学分2.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16学时/0.5学分七、学分分配八、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教育层面2.通识教育层面通识教育层面的课程设置参见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一览表。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设计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设计一、引言大气科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研究地球大气的运动、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对于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应对气候灾害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大气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本文旨在探讨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二、基础训练1. 学科基础课程在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应注重学生的学科基础训练。
包括大气物理、气象学、气候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以及数学、物理等相关的基础课程。
这些课程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应积极与气象部门、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例如,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观测、实验室实验以及参与大气科学相关的科研项目等。
这些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接触到气象现象和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核心课程1. 大气动力学大气动力学是大气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数值模拟方法,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大气环流的形成和演变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案例和实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他们对大气动力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因此,在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应增设气候变化课程。
该课程应包括气候系统和全球变化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类气候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并参与到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专业选修课程1. 气象灾害预警与防控气象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应增设气象灾害预警与防控的选修课程。
该课程将介绍各类气象灾害的特点、预警技术和防御措施,培养学生对灾害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2. 大气环境与气候调控大气环境质量和气候调控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