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

合集下载

小学一二年级校本教材(古诗文)

小学一二年级校本教材(古诗文)

目录1、咏鹅-----------------------------------------------32、登鹳雀楼-----------------------------------------63、凉州词--------------------------------------------84、江雪-----------------------------------------------105、鹿柴----------------------------------------------12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4 7蚕妇------------------------------------------------168、古朗月行----------------------------------------199、塞下曲(一)----------------------------------2110、塞下曲(二)---------------------------------2311、塞下曲(三)---------------------------------2512、风------------------------------------------------2713、咏柳---------------------------------------------2914、易水送别----------------------------------------3115、人日思归----------------------------------------3316、早发白帝城------------------------------------3517、望庐山瀑布------------------------------------371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919、夜宿山寺--------------------------------------4120、画鸡---------------------------------------------43 附文--------------------------------------------------45致小读者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

小学部分1、江南曲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注解】1、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2、贾:商人。

3、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

【韵译】: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

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评析】:这是一首写商妇候夫不归的闺怨诗。

诗的首二句,以商妇口吻,道破夫外出经商,独守空闺的孤寂。

后二句,写商妇想入非非,悔不嫁个弄潮之人,能如潮守信。

语言平实,不事雕饰,空闺苦,怨夫情,跃然纸上。

2、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①敕勒川――泛指敕勒族游牧的草原,大致在今内蒙古土默特旗一带。

②阴山――即阴山山脉,今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qióng)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

④野――在这里应读为yǎ。

⑤见――通“现”,读xiàn,呈现、出现。

【译文】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赏析】这首北朝民歌,虽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

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从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赞美之情。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

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

这两句显现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7_中华古诗文读本_午集

7_中华古诗文读本_午集

第1课《论语》五章(173)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5、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第2课《老子》一章(91)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3课《孟子》三则(47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2、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3、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第4课《礼记》二则(247)1、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中华古诗文读本寅集(含对照译文)

中华古诗文读本寅集(含对照译文)

中华古诗文读本寅集1、论语八章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三、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四、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

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六、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七、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八、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中华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

中华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

中华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诵读中华古诗文诵读方案一、活动意义及问题提出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而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诗词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诵读内容《小学生古诗词诵读辅导摘要》为主,即《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必须会70首诗词为底线,上不封顶,每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部分篇目。

由于年龄、年级不同,背诵篇数及篇目也所有不同。

以《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各学段背诵的相关篇目、篇数为准。

各年级均以所学课本所有古诗词为保底背诵内容。

小学毕业时,每位学生最低要求会背《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70首古诗词,上不封顶。

三、活动的时间安排及主要措施1、时间安排:(1)开展“每周赏诗”活动,周数量可由班级自由规定,利用早读、午读(上课前20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提倡各班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小目标。

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选好内容,坚持师生同读。

(2)从学校领导到全体任课老师,要充分利用早晨、上课前、下课后等时间,以及黑板报、广播等各种形式全面对学生进行“热爱、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宣传和教育,激发学生对诵读古诗词的强烈兴趣和愿望。

(3)各班每周抽出固定时间,用于对本班古诗词背诵进行辅导。

并对本周进行的古诗学习进行全面回顾,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赛。

2、主要措施:(1)学校推荐80首古诗,供各班参考选用(每学期每名学生的最低积累量15---20首)。

小学一二年级校本教材《古诗文》word资料49页

小学一二年级校本教材《古诗文》word资料49页

目录1、咏鹅-----------------------------------------------32、登鹳雀楼-----------------------------------------63、凉州词--------------------------------------------84、江雪-----------------------------------------------105、鹿柴----------------------------------------------12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4 7蚕妇------------------------------------------------168、古朗月行----------------------------------------199、塞下曲(一)----------------------------------2110、塞下曲(二)---------------------------------2311、塞下曲(三)---------------------------------2512、风------------------------------------------------2713、咏柳---------------------------------------------2914、易水送别----------------------------------------3115、人日思归----------------------------------------3316、早发白帝城------------------------------------3517、望庐山瀑布------------------------------------371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919、夜宿山寺--------------------------------------4120、画鸡---------------------------------------------43附文--------------------------------------------------45致小读者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华古诗文读本辰集(含对照译文)

中华古诗文读本辰集(含对照译文)

中华古诗文读本辰集1、论语三章一、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

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三、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2、老子二章一、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

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

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

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

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1_中华古诗文读本_子集

1_中华古诗文读本_子集

第1课《论语》六章(128)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子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4、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2课《老子》二章(103)1、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第3课《孟子》二则(161)1、孟子曰:“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孟子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方物也,水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第4课《庄子》一则(6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第5课《礼记》一则(90)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日:“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第6课《吕氏春秋》一则(200)天下轻于身,而士以身为人。

以身为人者,如此其重也,而人不知,以奚道相得?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豫让、公孙弘是矣。

当是时也,智伯、孟尝君知之矣。

世之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得士则不喜,不知相贺,不通乎轻重也。

/汤、武,千乘也,而士皆归之。

桀、纣,天子也,而士皆去之。

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

自此观之,尊贵富大不足以来士矣,必自知之然后可。

小学古诗词校本教材读本

小学古诗词校本教材读本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jìnɡ),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鉴:镜子。

徘徊:来回闪动。

渠:它,指方塘。

译文:半亩大的方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地溜过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变化。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天净沙,曲调名。

秋思:秋天的思绪。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天边,指及远的地方。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客中作【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客中:指旅居他乡。

小学分册古诗背诵-带完整译文及注释

小学分册古诗背诵-带完整译文及注释

人教版小学全册课文古诗词【一年级上册】山村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注释①去:指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创作背景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1.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2. 拨:划动。

创作背景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

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

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

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

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二指井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创作背景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

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

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1、论语六章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三、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行,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四、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译文】志向在于道(立志要高远),根据在于德(从道德起步),凭籍在于仁(有爱心),活动在于六艺(有渊博的知识学问: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河水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流。

”2、老子二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译文】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

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

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3、孟子二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中华经典诵读本原文及译文

中华经典诵读本原文及译文

中华经典诵读本甲编《论语》二十八则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并不恼怒,不也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了吗?”2. 曾[zēng]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对工作勤快敏捷,说话却谨慎,又到有道的人那里去辨正自己的是非,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ù]矩[jǔ]。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五十岁能知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能从温习已知的知识中有新的体会,开发出新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7. 子曰:“由!诲[huì]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译文】孔子说:“由呀!我教你怎样求知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呀!”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小学四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古代诗词》

小学四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古代诗词》

古诗词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注释】次:停靠。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

客路:旅途。

两岸阔:江水很大看不到两岸。

风正:顺风。

悬:悬挂。

海日:江面上升起红日。

残夜:一夜将尽。

入旧年:春天来得早赶上前一年的末尾。

洛阳:今属河南。

作者家乡在洛阳附近。

【心育赏析】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

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注释】芙蓉楼: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

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

辛渐:诗人一位朋友的名字。

寒雨:寒冷的雨。

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与下文“楚”为互文。

客:在这指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孤:独自,孤单一人。

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心育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2020年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诵读篇》精品版

2020年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诵读篇》精品版

校本教材——求知篇劝学qu ànxu é诗sh ī唐朝t ángch áo 颜真卿y ánzh ēnq īng 三更s āng ēng 灯火d ēnghu ǒ五更w ǔg ēng 鸡j ī,正是zh èngsh ì男儿n án ér 读书d úsh ū时sh í。

黑发h ēi f ā不知b ùz h ī勤学q ínxu é早z ǎo ,白首b áish ǒu 方f āng 悔hu ǐ读书d úsh ū迟ch í。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品读】《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

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

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冬d ōng 夜y è读书d úsh ū示sh ì子z ǐ聿y ù古人g ǔr én 学问xu éw èn 无遗w úy í力l ì,少sh ào 壮zhu àng 工g ōng 夫f u 老l ǎo 始sh ǐ成ch éng 。

纸zh ǐ上sh àng 得来d él ái 终zh ōng 觉ju é浅qi ǎn ,绝ju é知zh ī此c ǐ事sh ì要y ào 躬g ōng 行x íng。

【译文】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整理)小学一年级上册校本教材《古诗阅读》

(整理)小学一年级上册校本教材《古诗阅读》

小学一年级上册校本教材《古诗阅读》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长歌行汉乐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七步诗魏曹植煮豆燃斗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蜂唐罗隐无论平地与山川,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杀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瞑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小学一年级上册校本教材古诗阅读

小学一年级上册校本教材古诗阅读

小学一年级上册校本教材《古诗阅读》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长歌行汉乐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

七步诗魏曹植煮豆燃斗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子。

回籍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前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但是涕下!蜂唐罗隐不管平地与山川,无穷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杀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瞑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 抚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垂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1、论语六章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三、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行,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四、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译文】志向在于道(立志要高远),根据在于德(从道德起步),凭籍在于仁(有爱心),活动在于六艺(有渊博的知识学问: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河水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流。

”2、老子二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译文】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

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

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3、孟子二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荣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整个天下都变小了。

所以,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观看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看它壮阔的波澜;太阳、月亮有光辉,不放过每条小缝隙;流水有规律,不把坑坑洼洼填满不向前流;君子立志于道,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通达。

”4、庄子一则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译文】天地具有伟大的美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四时运行具有显明的规律但却无法加以评议,万物的变化具有现成的定规但却用不着加以谈论。

圣哲的人,探究天地伟大的美而通晓万物生长的道理,所以“至人”顺应自然无所作为,“大圣”也不会妄加行动,这是说对于天地作了深入细致的观察。

5、礼记一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6、吕氏春秋一则天下轻於身,而士以身为人。

以身为人者,如此其重也,而人不知,以奚道相得?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

豫让、公孙弘是矣。

当是时也,智伯、孟尝君知之矣。

世之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得士则不喜,不知相贺:不通乎轻重也。

汤、武,千乘也,而士皆归之。

桀、纣,天子也,而士皆去之。

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

自此观之,尊贵富大不足以来士矣,必自知之然後可。

【译文】天下比自身轻贱,而士却甘愿为他人献身。

为他人献身的人是如此地难能可贵,如果人们不了解他们,那怎么能与他们情投意合?贤明的君主一定是亲自了解士,所以士能竭尽心力,直言相谏,而不避其祸。

豫让、公孙弘就是这样的士。

在当时,智伯、孟尝君可称得上是了解他们了。

世上的君主得到百里的土地就满心欢喜,四境之内全都庆贺,而得到贤士却无动于衷,不知相互庆贺;这是不晓得轻重啊。

商汤、周武王起初只是拥有兵车千辆的诸侯,然而士都归附他们。

夏桀、殷纣是天子,然而士都离开了他们,孔子、墨子是身穿布衣的庶人,然而拥有兵车万辆、千辆的君主却无法与他们争夺士。

由此看来,尊贵富有不足以招徕士,君主一定要亲自了解士,然后才行。

7、傅子一则古之仁人,推所好以训天下,而民莫不尚德;推所恶以诫天下,而民莫不知耻。

或曰:耻者其至者乎?曰:未也。

夫至者自然由仁,何耻之有?赴谷必坠,失水必溺,人见之也;赴阱必陷,失道必沉,人不见之也,不察之故,君子慎乎所不察。

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

思唐虞于上世,瞻仲尼于中古,而知夫小道者之足羞也。

相伯夷于首阳,省四皓于商山,而知夫秽志者之足耻也。

存张骞于西极,念苏武于朔垂,而知怀闾室者之足鄙也。

推斯类也,无所不至矣。

德比于上,欲比于下。

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

耻而知之则圣贤其可几;知足而已,则固陋其可安也。

圣贤斯几,况其为慝乎?固陋斯安,况其为侈乎?是谓有检,纯乎纯哉其上也。

其次得概而已矣;莫非概也。

渐其概,苟无邪;斯可矣。

君子内省其身,怒不乱德,喜不乱义也。

孔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此之谓也。

若子方惠及于老马,西巴不忍而放麑,皆仁之端也。

推而广之,可以及乎远矣。

古付有德行的人,能够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推行自己崇尚的美德来教导天下,而民众没有不崇尚美德的;以自己所憎恶的丑行来告诫天下,而民众没有不知道羞耻的。

一个人德行上要与高标准看齐,欲望上要与低标准看齐。

认为德行上与高标准看齐,就会产生羞愧之心,欲望上与低标准看齐,就会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

知道自己与圣贤有差距而感到羞愧,就会使自己接近圣贤。

懂得知足常乐,就会使自己安贫乐道。

一个人努力达到接近圣贤的境界,哪里还会做邪恶的事呢?一个人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哪里还会奢侈呢?这就叫节制。

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心灵,是最好的。

其次是获得清平之心。

如果不能得清静心,就一步步平心直行,不出什么差错就可以了。

所以君子要学会自省其身,不为喜怒所动。

发怒时不违背道德,高兴时不背离道义。

孔子说: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而不必去想着天天怎么追求仁德,太刻意反而是虚伪做作。

子方惠及于老马:子方即田子方,战国初年名士,曾为魏文侯师。

一次,田子方乘车出门,看见路旁一匹老马无人照管。

他的赶车人说,那是公家的老马,不能使用了,被遗弃在这里。

田子方说,这马壮年时尽过力,老了就遗弃掉,仁者不做这种事。

他用一束丝把马买下。

西巴不忍而放麂:西巴即秦西巴,春秋鲁国孟孙氏的家臣。

麂(jǐ)是一种形体小的鹿。

一次,孟孙氏猎获一只小麂,命秦西巴送回去烹煮。

母麂跟在西巴身后哀啼。

西巴不忍,把小麂放走。

孟孙回来问起小麂,西巴说,母麂啼叫,心里不忍,便私自放掉了。

孟孙大怒,驱逐了西巴。

一年以后,孟孙又把西巴找回,让他做自己的儿子的师傅。

人们问这是为什么。

孟孙说,他连一只小麂都不忍心,何况对于人呢(一定不会教坏儿子)。

8、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9、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10、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