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工程伦理学课后复习题及解答
工程伦理学课后复习题及解答第一讲、概论1.工程与工程师的概念是什么?工程既不是单纯的科学应用,也不是相关技术的简单堆砌和剪贴拼凑,而是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社会、文化、环境等众多要素的集成、选择和优化,是人类改造物质自然界的完整的全部的实践活动的总和,是有目的、有组织改造世界的活动。
包括自然工程(硬工程)和社会工程(软工程)。
工程师指拥有一定科学知识并拥有专门技术和工程知识,在工程活动中从事设计和技术指导与管理的人员。
2.简述工程中的伦理问题。
3.伦理学及工程伦理学的含义是什么?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道理,规则。
伦理学是有关善恶、义务、道德原则、道德评价和道德行为的科学,是研究伦理,或者说,研究“人伦之理”,“做人之理”的科学。
工程伦理学是以工程活动中的社会伦理关系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和学术建构的理工与人文两大领域交叉融合的新学科。
4.简述工程伦理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1)工程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伦理学。
(2)工程伦理学借助普通伦理学的理论成果和普世伦理价值,对工程活动中的伦理问题进行道德判断。
5.应树立怎样的工程伦理观和工程师职业伦理观?工程伦理是关于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活动中,包括工程设计和建设以及工程运转和维护中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研究。
其准则包括:以人为本的准则;关爱生命的准则;安全可靠准则;关爱自然准则;公平正义准则。
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定了工程师职业活动的方向,并着重培养工程师在面临义务冲突、利益冲突时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前瞻性地思考问题、预测自己行为的可能后果并作出判断的能力。
包括质量和安全,诚信、正直和公正。
第二讲、工程师的责任1.工程观的内涵是什么?工程是直接的生产力,工程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又体现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种实践活动既包括技术要素,又包括非技术因素,是多因素系统的集成。
工程观凝聚并支配着工程系统观、工程社会观、工程生态观、工程伦理观和工程文化观。
公司治理课后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公司治理概论1.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合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2.公司的含义及特征。
(1)含义:公司指依法定程序设立,以赢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
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2)特征:①公司是一个法人团体,具有法人地位。
②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
③公司的投资主体一般是多元化的。
④公司具有特定的治理结构。
⑤公司是依照有关法律进行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
3.说明公司治理的研究主题。
P6-9(1)国内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第一个主题:治理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经营者腐败问题。
第二个主题: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化改造。
(2)国外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第一个主题:围绕如何监督和控制经理人员的行为展开研究。
第二个主题:研究如何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公司治理如何界定?P13公司治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狭义的公司治理解决的是因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它要处理的是公司股东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问题。
(2)广义的公司治理可以理解为关于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一系列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它界定的不仅仅是企业与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企业与其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3)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5. 解释公司治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P17-20(1)学科性质①公司治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②公司治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③公司治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2)特点①科学性②艺术性③技术性④文化性⑤演化性第二章公司治理基本理论与框架1. 试阐述利益相关者理论。
P77-80①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而且要对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相关者负责,公司不能脱离其他个人和团体而存在,因而,公司应该对这些主体负有社会责任。
325劳动关系学月试卷(附答案)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关系学试题课程代码:0332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十分关注如何减少或消灭工人受到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待遇,并提出了“结构不公平”理论的学派是(C)P42 A.正统多元论学派B.管理主义学派C.自由改革主义学派D.激进派注:劳动关系理论以下学派:新保守学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1)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经济效率最大化,认为市场力量不仅可以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以美国模式最为典型。
2)管理主义学派:关注员工的动机,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日本模式为该学派的典范。
3)正统多元: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与公平,研究劳动法律、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德国是典型国家。
4)自由改革主义学派:关注如何消灭工人受到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待遇,瑞典模式。
5)激进派:认为其他学派提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是一种假象2.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中,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C)P73A.约翰·莫尔斯B.弗雷德里·泰勒C.彼得·德鲁克D.埃尔顿·梅奥注: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阶段1)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2)管理时代劳动关系3)冲突制度化4)成熟劳动关系时期成熟劳动关系时期形成了管理理论不同的学派:1)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 彼得·德鲁克,目标管理综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实现工作与人的结合2)经理角色学派—代表人物:亨利明茨伯格,乔兰,科斯庭以对经理角色的职务和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得名3)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西根据企业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3.在西方工业化进程中,英国通过的并被视为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是(D)P63A.《结社法》B.《夏勃里埃法》C.《瓦格纳法》D.《学徒健康与道德法》4.下列管理模式中,不是..根据管理理念进行分类的是(B)P98A.剥削型B.自主型C.宽容型D.合作型注: 管理理念根据分配任务的方式、监督工人行为的方法以及奖励办法(职权结构)来划分有独裁型、权威型、自主型管理理念是管理者的价值观与目标在管理实践中的体现,根据管理理念分剥削型,宽容型,合作型5.关注生产投入要素的成本,并且主要强调企业效率以及生产率在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性的雇主角色理论是(B)P91 A.权变理论B.新古典经济理论C.劳动过程理论D.利益相关理论注:雇主角色理论有1新古典经济理论2权变管理理论3劳动过程理论4利益相关理论5决策过程理论6战略选择理论1)新古典经济理论:关注生产投入要素的成本,并且主要强调企业效率及生产率在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性2)权变管理理论:特点:(1)强调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2)把一个组织看作社会系统的分系统,要求组织各方面的活动都要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
3.第三章 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研究者
Freeman Frederick Wheeler Grant Charkham Clarkson Clarkson 万建华 李心合 陈宏辉
时间
1984 1988 1988 1991 1992 1994 1995 1998 2001 2003
利益相关者概念
• • •
美国学者米切尔(Mitchell)等人,1997年 利益相关者的三种属性:合法性、权力性以及紧迫性 三种类型:
第三阶段:成长时期
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企业经营中的贿赂、欺诈性广告、价格共 谋、产品安全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参与研究企业伦理的学者也从宗教人士扩展到社会学家、经济 学家、哲学家及企业管理者。企业的社会责任、道德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及影响企业伦理的决策因素 等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战略管理观
在公司战略决策时必须考 虑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进 行利益相关者分析,关键利 益相关者的利益必须融合 到公司战略目标中去,公 司战略的实施也需要利益 相关者的积极参与
动态演化观
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利益相关 者的认定(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即谁是企业的 利益相关者;二是利益相关者的 特征(Stakeholder Salience), 即管理层依据什么来给予特定群 体以关注。 三个评价属性:合法性 (Legitimacy)、权力性 (Power)、紧迫性(Urgency)
•
在实际运用中,具体的利益相关者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分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分类
划分标准
所有权、经济依赖性和社会利益 是否与企业发生市场交易联系 与企业发生联系的社会性 是否掌握关键资源、实力与公司相比如何 利益相关群体与企业是否存在交易性的合同关系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承担的风险种类群体与企业联系的紧密性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合作性和威胁性 利益相关者的属性:主动性、重要性和紧急性
比较优势理论等3大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1 / 13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 Theory)又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是西方跨国公司研究者为了建立跨国公司理论时提出和形成的理论观点,是当前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比较流行的理论。
参考文献《跨国公司的未来》1什么是内部化理论2 / 132内部化理论的观点与内容▪内部化理论的核心思想▪内部化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内部化过程的决定要素▪实现条件▪动因3内部化理论的现实意义1什么是内部化理论自1970年代中期,以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利(Peter.J.Buckley)、卡森(Mark Casson)与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M.Rugman)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西方学者,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含日本)为研究对象,沿用了美国学者科斯(R.H.Coase)的新厂商理论和市场不完全的基本假定,于1976年在《跨国公司的未来(The Futur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一书中提出的,建立了跨国公司的一般理论——内部化理论。
主要回答了为什么和在怎样的情况下,到国外投资是一种比出口产品和转让许可证更为有利的经营方式。
后来,经济学家罗格曼、吉狄、杨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该理论。
内部化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移该优势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当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动因。
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谋求整体利润的最大化,倾向于将中间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在企业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代替外部市场。
2内部化理论的观点与内容内部化理论的核心思想内部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可概括如下:由于市场的不完全,若将企业所拥有的科技和营销知识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证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若企业建立内部市场,可利用企业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避免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企业对3 / 13外直接投资的实质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与控制权的扩张,而不在于资本的转移。
比较优势理论等3大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 Theory)又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是西方跨国公司研究者为了建立跨国公司理论时提出和形成的理论观点,是当前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比较流行的理论。
参考文献《跨国公司的未来》1什么是内部化理论2内部化理论的观点与内容▪内部化理论的核心思想▪内部化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内部化过程的决定要素▪实现条件▪动因3内部化理论的现实意义1什么是内部化理论自1970年代中期,以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利(Peter.J.Buckley)、卡森(Mark Casson)与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M.Rugman)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西方学者,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含日本)为研究对象,沿用了美国学者科斯(R.H.Coase)的新厂商理论和市场不完全的基本假定,于1976年在《跨国公司的未来(The Futur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一书中提出的,建立了跨国公司的一般理论——内部化理论。
主要回答了为什么和在怎样的情况下,到国外投资是一种比出口产品和转让许可证更为有利的经营方式。
后来,经济学家罗格曼、吉狄、杨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该理论。
内部化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移该优势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当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动因。
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谋求整体利润的最大化,倾向于将中间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在企业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代替外部市场。
2内部化理论的观点与内容内部化理论的核心思想内部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可概括如下:由于市场的不完全,若将企业所拥有的科技和营销知识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证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若企业建立内部市场,可利用企业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避免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质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与控制权的扩张,而不在于资本的转移。
三重底线视角下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三重底线视角下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目标与战略应由单纯追求当前的利润逐步转向与经济、环境和社会绩效(三重底线)的协调发展,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基于“三重底线”视觉下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重点研究了“三重底线”视角下建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框架的基本思路,并提出建立三重业绩评价体系的具体建议,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完善或建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三重底线企业业绩评价体系1 企业业绩评价及三重底线理论概述1.1 企业业绩评价的含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特定的目的,选用一定的标准,采用合理的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做出的一种科学的、合理的综合性评价。
1.2 企业业绩评价的作用科学地评价企业业绩,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债权人、企业职工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有效地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和约束;为出资人行使经营者的选择权提供重要依据;为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提供可靠依据。
1.3 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企业绩效评价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是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构成要素应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报告。
(1)业绩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往往是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不同群体,即利益相关者。
现有业绩评价主体包括政府部门、投资者、所有者、经营者、顾客、员工及社区等。
三重底线视角下企业业绩评价的主体是以政府为主导,其他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主体。
(2)企业业绩评价的客体,是指评价的内容,企业业绩评价的客体是主体根据其需要进行确定的,是与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面。
根据主体的不同需要,可以确定评价客体主要包括企业和经营管理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业绩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同时企业各利益相关者要求多样化,企业业绩评价的客体也不再局限于经济业绩,本文从经济业绩、环境业绩、社会业绩三个方面综合评价整个企业的经营业绩。
公司治理学第三章修定版
《公司治理学》
二、股东的权利
1、知情权:按公司法规定 ,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名册、股东会议记 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会计报告等、对公司经营提出质询 等。 2、提案权:是指公司股东有权就公司的经营管理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3、表决权:是指拥有股份的股东有权出席或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大会以及各种 类型的股东临时会议,并在会议上就有关议案投票表决,依公司章程的 规定来行使表决权。 4、收益权:股东的收益权,在通常情况下表现为股东有权要求公司根据法律和 公司章程规定,并根据公司经营情况,分派股息和其他应得收益。 5、股东有股份转让自由权。
《公司治理学》
第二节、股东大会的基本形式及其运作机制
一、股东大会的概念: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现代公司的最 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股东大会是股东发表意见、争取自己权利实 施的一个主要渠道。)
1、股东大会是公司的必要的机构: 股东虽不直接参与公司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 表达其意见的权利—如果进行表达,即以股东大会为其表达的场所。由 于每个股东都有表达的权利,所以股东大会属于必要的机构,而且是以 全体股东组成的机构。 2、股东大会是依照股东的总意,在公司内部决定公司最高决策的 机构: 股东大会是决定公司决策的机构,而公司决策的决定则依照股东的 总意来进行。但是由于股东(如股份有限公司)人数众多,所以总意的 形成取决于多数股东的决定,而非全体股东的同意。
《公司治理学》
一 、股东权益的概念
权益—指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表示当事人由于付出某 种代价,可对关系自身利益的行为施加影响,并且依法从该项行 为的结果中取得利益。
股东—是指依法持有公司股份的人,股东按其所持有股份的种类 和数量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股东权益—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 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公司则 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样, 股东权益就是股东基于其对公司投资的那部分财产而享有的权益。
3 利益相关者理论
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评价
利润 最大 化
每股 收益 最大 化
股东 财富 最大 化
企业 价值 最大 化
Discussion The purpos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based on a stakeholder perspectiv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
•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itimacy and Power
• Urgency
– the degree to which stakeholder claims call for immediate attention. – (1) time sensitivity – (2) criticality
• No argument on the definition of stakeholder. • What is needed is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that can reliably separate stakeholders from nonstakeholders. • A typology of stakeholders by considering three attributes.
• Discretionary stakeholders
农村环境善治的逻辑重塑——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
农村环境善治的逻辑重塑——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农村环境善治的逻辑重塑——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随着农村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善治农村环境迫在眉睫。
然而,传统的环境治理模式往往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行逻辑重塑。
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可以为农村环境善治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概念。
利益相关者是指与某个行为或决策有利害关系的个体、团体或社会组织。
在农村环境问题中,可以将政府、企业、农民、科研机构、环保组织等不同利益相关者角色界定清楚。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是复杂而多样的,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有自己的诉求和责任。
其次,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共同参与和协商的原则。
在农村环境善治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关系。
政府应该扮演一个统筹协调、组织协同的角色。
政府需要积极推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促进各方的共同参与,建立起合作共赢的关系。
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起透明的决策机制,确保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被充分听取和纳入到环境决策中。
第三,建立科技创新的引领机制是农村环境善治的重要环节。
农村环境善治不仅需要政府和农民的共同努力,还需要科研机构的支持。
科研机构应该与政府、企业和农民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与创新。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供更多的环境治理技术和手段,帮助农村环境问题的抑制和修复。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研究经费和政策支持,激发科学家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利益相关者理论提醒我们要加强农民的环境教育和参与意识。
农民是农村环境治理的基本主体,他们直接面对土地耕种、水资源利用等环境问题。
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环境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技能。
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环境治理奖惩机制,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善治活动。
综上所述,农村环境善治需要进行逻辑重塑,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框架。
内部控制基本理论课件PPT(共 108张)
授权审批要遵循权责一致原则,授权人和被授权人所拥有的 权力应当与其所承担的责任相互适应。既不能拥有权力,而不 承担责任;也不能只承担责任,而不授予权力。
(五)授权审批要有监督
绝对权力必然产生绝对腐败。因此,企业所有拥有权力的人 员和岗位都要接受有效的监督,都要实现有效的控制。
五、授权审批控制的内容
第二节 内部控制方法
第二、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
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 ①授权审批的范围;②授权审批的层次;③
授权审批的程序;④授权审批的责任。
一、授权审批控制的含义
授权审批控制是指企业员工在办理各项 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才能实施,业 务经办人员要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 担责任,并履行相关审批程序。授权审批 控制可细分为授权控制和审批控制。
1.控制实体假设
控制实体是指内部控制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部 门
2.可控性假设
内部控制是控制主体对控制客体所实施的控制
3.复杂人性假设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对人进行约束和激励的一 种机制
4.不串通假设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即不相容职务 恰当分离,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一人单独从 事和隐瞒不合规行为的机会
表2-1 日常业务活动中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举例
业务活动
不相容职务
分离原则
1.会计职务与出纳职务分离,出纳人员 不得由一人 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 办理货币资
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 金业务的全
工作;
过程。
货币资金 业务
2.会计职务与审计职务分离; 3.支票保管职务与印章保管职务分离; 4.支票审核职务与支票签发职务分离, 支票签发职务由出纳担任,其他会计
商业伦理知识点
商业伦理学的研究内容理查德T.d蒂.乔治(Richard T.De. George)把商业伦理学研究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1、对经济制度进行道德评价;2、对企业行为进行道德评价3、对个人行为进行道德评价,个人包含投资者、经营者、员工、顾客等。
企业所应考虑的制度责任:1、最内在的责任包括履行企业经济功能和遵纪守法2、第二项责任包括考虑企业活动带来的消极的社会、生态、文化和政治后果3、最外延的责任是要求企业共同承担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的核心是企业伦理观。
企业可持续发展对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方便、经济、安全、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务对员工:提供公平就业、上岗、报酬、教育培训、晋升机会,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丰富的员工文化娱乐活动,员工参与管理对政府:对政府和社会能遵守法令和法律、照章纳税、保护环境、提供就业机会对社区:支持社区建设、多做慈善事业,赢得社区支持和信任对合作伙伴或竞争对手:对竞争者公平竞争,对供应商恪守合同二、道德哲学道德与伦理的区别伦理:“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
伦理侧重“伦”的一面,即强调外在的、客观存在的人伦关系。
伦理的核心是正当(适当、合适、合宜等)伦理研究具有普世意义的规范和准则。
伦理的尺度是对与错道德:“道德”更多地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
道德侧重“德”的一面,即将伦理客观化的道理、原则内化为内在的规范和德性。
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道德研究在一定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被人们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道德的尺度是好与坏、善与恶道德相对论描述性道德相对论:不同文化条件下的人或是相同文化条件下的不同人,对于特定事物的道德评价是千差万别的规范性道德相对论:当任意两种文化或个体之间在对某一行为的道德评判上发生矛盾或差异时,两种观念可能都是正确的伦理分析工具目的论伦理学:利己主义与功利主义义务论伦理学:基于权利的义务论;基于公正的义务论是一种以道德行为的目的性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或已经产生的实质性价值(效果)作为道德评价标准的伦理学理论。
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企业绩效评价——绩效三棱镜的应用案例
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企业绩效评价——绩效三棱镜的应用案例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企业绩效评价——绩效三棱镜的应用案例一、引言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绩效评价是企业评估自身经营状况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然而,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常常只从财务和经济指标考虑企业的绩效,忽视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关切。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的绩效,绩效评价应当从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出发。
本文将介绍绩效三棱镜的概念,并通过一个应用案例来说明该方法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二、绩效三棱镜的概述绩效三棱镜是由Neilson于1991年提出的一种绩效评价方法。
相较于传统的财务指标重视企业股东利益,绩效三棱镜将企业的绩效分为三个维度:财务、顾客和内部流程。
这三个维度涵盖了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切和需求,通过对企业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更加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的绩效。
1. 财务维度:财务维度是传统绩效评价的核心,包括企业的收入、利润、市值等财务指标。
这一维度主要反映了股东在企业中的利益。
2. 顾客维度:顾客维度是企业绩效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衡量了企业对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
这一维度包括市场份额、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等指标。
3. 内部流程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反映了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这一维度包括生产效率、工艺改进、员工培训等指标。
通过对这三个维度进行评价,绩效三棱镜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企业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上的表现,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评估结果。
三、案例分析:京东商城的绩效评价京东商城是中国最大的综合电商企业之一,其业务涵盖电子产品、家居生活、服饰鞋包等多个领域。
我们将以京东商城为例,通过绩效三棱镜方法来评价其绩效。
1. 财务维度在财务维度上,我们可以通过京东商城的收入、利润和市值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根据财报数据,京东商城的营收持续增长,在中国电商市场占据较大份额。
此外,京东商城的净利润也在稳步增长,为股东带来可观的回报。
市值方面,京东商城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非常亮眼,市值连年增长。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习题答案人大版
第一章1.有哪些与战略管理的兴起与发展相关的重要理论?以环境分析为基础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以及以资源和能力为基础的资源基础理论与核心能力理论。
2.企业战略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性质:企业战略管理是为实现企业的使命和战略目标,科学地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与条件,制定战略决策,评估、选择并实施战略方案,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特点:企业战略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风险性六大主要特征。
(1)指导性:企业战略界定了企业的经营方向、远景目标,明确了企业的经营方针和行动指南,并筹划了实现目标的发展轨迹及指导性的措施、对策,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起着导向的作用。
(2)全局性:企业战略立足于未来,通过对国际、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行业等经营环境的深入分析,结合自身资源,站在系统管理高度,对企业的远景发展轨迹进行了全面的规划。
(3)长远性:兼顾短期利益,企业战略着眼于长期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思考,确立了远景目标,并谋划了实现远景目标的发展轨迹及宏观管理的措施、对策。
(4)竞争性:竞争是市场经济不可回避的现实,也正是因为有了竞争才确立了“战略”在经营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面对竞争,企业战略需要进行内外环境分析,明确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设计适体的经营模式,形成特色经营,增强企业的对抗性和战斗力,推动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5)系统性:立足长远发展,企业战略确立了远景目标,并需围绕远景目标设立阶段目标及各阶段目标实现的经营策略,以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战略目标体系。
(6)风险性:企业做出任何一项决策都存在风险,战略决策也不例外。
市场研究深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准确,设立的远景目标客观,各战略阶段人、财、物等资源调配得当,战略形态选择科学,制定的战略就能引导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反之,仅凭个人主观判断市场,设立目标过于理想或对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偏差,制定的战略就会产生管理误导,甚至给企业带来破产的风险。
公司治理学(第三版)李维安3-第三章
2020/7/5
23
本章小结
《公司治理学》
如何选择合适的公司治理主体,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对于公司的 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股东权益是股东基于其对公司的投资依 法享有的权利和利益,股东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 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2020/7/5
15
《公司治理学》
【网络连接3-1】:中华网遭遇股东集体诉讼
或许是因为上市较早的原因,中华网是我国在美上市的门户网站 最早面临股东诉讼的网络公司。
中小股东控告中华网的理由是:中华网在上市过程中存在私下协 议没有向公众披露,同时存在涉嫌操纵股价的行为……… 资料来源:孙永祥,《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7-78页。
护?应该如何改进? 出现这种股东大会的根源何在?
2020/7/5
26
关者都负责任,相当于让他们对谁都不负责任。
2020/7/5
21
三、谁是公司治理的主体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主体的选择原则 公司长期市场价值最大化原则 公司治理结构有效运营的原则
公司治理主体的选择 从公司治理主体选择的原则导向,我们认为,设计一套双重 公司治理模式,即以股东利益为主导、兼顾各相关利益主体 利益的治理模式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公司治理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教材
公司治理学
李维安 主编 任课教师 ***
2020/7/5
1
第二篇 内部治理
《公司治理学》
第三章 股东权益:谁是治理主体 第四章 董事会与监事会:单层制还是双层制 第五章 独立董事:实质重于形式 第六章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
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利益相关者模型、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的压力集团,甚至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
这些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他们有的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的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有的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制约,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或接受他们的约束。
《审计视角下A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开题报告(含提纲)3100字》
5.1 基于道德品质角度的对策
5.2 基于舞弊动机角度的对策
5.3 基于舞弊机会角度的对策
5.4 基于舞弊披露角度的对策
5.5 基于违法惩治角度的对策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四、检索与本课题有关参考文献资料的简要说明
[1]潘虹.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5(24):49-50
1.文献研究法:在图书馆大量阅读、搜集整理相关研究书籍、学术著作,期刊,为研究提供足够依据,做好充分准备;
2.案例分析法。通过深入分析A公司的事件,对其动机和伪造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结合A公司的特点,深入探讨频繁造假的根源以及中相关部门对于相关问题的风险,提出对策以防范财务舞弊审计风险。
应用领域:农业企业往往利用政府补贴、管理项目的运作,以及现金流的经营欺诈行为。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总结了农业公司通常的欺骗和伪造方法,对正在经历或即将上市的农业企业起到警示的作用。
4.2020年 3月20日前:根据指导老师意见修改《开题报告》,参加开题答辩,汇报毕业设论文前期资料搜集情况、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进度安排合理性等内容。
5.2020年4月20日前: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并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提交草稿。
6.2020年5月10日前:完成毕业论文二稿,并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提交草稿。
[9]Mary Mindark , WendyHeltzer .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andaudit risk[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11(8):44-46.
[10]Joseph J. Schultz, James Lloyd Bierstaker, Ed O’Donnell. Integratingbusiness risk into auditor judgment about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The influence of a strategic-systems-audit approach [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10(2):238-251.
基于“三个中心圈层”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上进入了不断发展、多角度、多视野时期。被称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博文在1953年的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中给出了商人社会责任的最初定义:“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或采取行动”。之后,企业社会责任从关注商人个体转向了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即CSR。
三、基于“三个中心圈层”的企业社会责任
根据上面的“三个中心圈层”理论,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论的模型勾勒如下:
从模型可以看出,企业是作为一个单元存在于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社会赋予了企业多重角色。那么“三个中心圈”理论和其他理论之间的关系如何?下文将重点讨论。
第一,“三个中心圈”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从“三个中心圈”理论可以看出,中心圈理论并不是把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存在于社会来研究,而是从相互联系的逻辑把企业和社会上其他集合和个体结合进行动态研究。企业作为经济职能要考虑到广大消费者、职工的利益,要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消费者提供放心购买的产品,为社会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直接或间接对社会上的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影响,如供应商、顾客、政府、社区、雇员等,那么企业要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同时,要保护环境,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迎合顾客的消费变化,还要为雇员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而不仅仅是良好的工作环境。在第三圈层,企业要主动通过救济灾民、消除贫困、防止城市衰败等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三个中心圈”理论通过相互联系、层层外推,由基本责任到为促进社会的其他无形责任无不隐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痕迹。从发展历程上看,“三个中心圈”理论伴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进程,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No argument on theWhat is needed is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that can reliably separate stakeholders from nonstakeholders. • A typology of stakeholders by considering three attributes.
Stakeholder Theory
• R. Edward Freeman (1984)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The stakeholder theory
• The stakeholder theory is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ethics that addresses morals and values in managing an organization. • It attempts to address the "Principle of Who or What Really Counts."
– The stakeholder’s power to influence the firm; – The legitimacy of the stakeholder’s relationship with the firm; – The urgency of the stakeholder’s claim on the firm.
• Ronald K. Mitchell, Bradley R. Agle, Donna J. Wood, (1997) , 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 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Instrumental
• Connections between stakeholder management and the achievement of traditional corporation objectives (e.g., profitability, growth). • If you want to achieve(avoid) results X, Y, or Z, then adopt (don’t adop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A, B, or C.
Normative
• The identification of moral or philosophical guidelines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rporations. • Do (Don’t) do this because it is the right (wrong) thing to do.
What’s a stakeholder?
• A broad way
– any group or individual who can affect or is affected by the achievement of the organization's objectives" (Freeman ,1984: 46) – Voluntary stakeholders bear some form of risk as a result of having invested some form of capital, human or financial, something of value, in a firm. Involuntary stakeholders are placed at risk as a result of a firm's activities. But without the element of risk there is no stake
T Donaldson, LE Preston, (1995), The stakeholder theory of the corporation: Concepts,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A traditional input-output model of a firm
Suppliers
Investors
A firm
Customers
Employees
(Donaldson & Preston, 1995)
A Stakeholder Model of a Firm
(Donaldson & Preston, 1995)
Suppliers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Group
Investors
A firm
Customers
Community
Employers
Future Generation
Descriptive
• Describes and explains specific corporate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s.
– The nature of the firm – The way managers think about managing – How board members think about the interests of corporate constituencies – How some corporations are actually mana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