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兰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访兰》的教案范文

《访兰》的教案范文

《访兰》的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访兰》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对兰花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和表达,感受兰花的美丽和品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高尚的情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访兰》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结构。

2.3 课文解读:细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兰花的描写和赞美,理解作者对兰花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兰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兰花产生兴趣,激发学习课文的欲望。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标记出不理解的部分。

3.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4.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访兰》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图片资料:收集有关兰花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增强学生对兰花的直观感受。

5.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或文章,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考。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每组选择一个段落,深入讨论并分析该段落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6.2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动机。

6.3 创作展示:邀请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展示他们对兰花的想象和理解。

《访兰》教学设计

《访兰》教学设计

《访兰》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学生们,在我们学习新课之前,老师让学生们欣赏一些图片。

请看屏幕:幻灯片1-兰花图片孩子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兰花)说说你所了解的兰花,好吗?(学生畅所欲言)2.交谈兰花绰约多姿,幽香清远,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

人们把它和“梅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并且诗人常以它为题材写了不少诗篇。

3.沟通老师安排大家搜集一些写兰花的诗句,大家搜集到了吗?兰科植物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悬崖兰花郑板桥有一千英尺高的悬崖和天空中的兰花。

4.发现问题这一节,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

(打开课本19课)黑板写作:对兰的采访二、自主学习幻灯片2。

展示自学技巧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圈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

2.自学报告幻灯片3,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组词。

三、学习课文1.现在让我们进入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随父亲山中访兰的一段新身经历,一种真切感受。

)2、这些内容哪些自然段?(2――15)3.老师:《自然》第2-15节主要写到“我”跟随父亲在山上看兰花。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阅读方式,仔细阅读这部分(2-15),体验野生兰花的生长环境,并在课文中画一幅图。

“我”跟着父亲去山上看兰花。

我们谈了什么?分别标记文本。

(学生独立学习)4、野兰花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找生读一读。

(读文后出示幻灯片5:课文野兰花的生长环境)。

其他同学思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深山空谷,瀑布垂落,优雅的环境衬托了野兰的高雅不俗。

身临其境,老师也仿佛看到了那垂落的瀑布,听到了那轰鸣的水声,也仿佛闻到野兰那浓郁的芳香。

(板书:野兰)5.找另一名学生阅读第2段下面看“我”和父亲交谈的内容,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出示幻灯片6,(4―13)段课文,再分析。

6.从“我”和我父亲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加兰和叶兰的不同。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访兰》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访兰》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访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访兰》的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关键词汇及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意思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题和内涵。

3.掌握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2.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教学准备:课文《访兰》、多媒体课件、单词卡片、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讨论画中的景物。

通过讨论,引出本课的主题“访兰”,并引导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和情节。

Step 2 练习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并进行矫正,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语调。

通过多次的朗读练习,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Step 3 学习重点词汇和词组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词组,帮助学生理解其意思,并完成相关练习。

然后,让学生自己写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词组。

Step 4 阅读理解练习将课文分段展示,通过问答和小组合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和情节,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Step 5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兰开着门的房子里什么都没有?”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并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Step 6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课文中的提示,写一篇关于访兰的文章。

要求文章要连贯、有逻辑,注意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

Step 7 课堂总结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Step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以上是一份关于《访兰》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帮助。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访兰》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访兰》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访兰》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访兰美丽的风景和访兰人的生活特点;2.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保护生态的责任感;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细节;2. 学习通过观察和描写,表达对自然风景的喜爱。

教学难点:1. 学习通过文本中的描写,感受美丽的自然风景;2.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形象和行为,理解访兰人的生活特点。

教学准备:1. 课本《访兰》;2. 教学PPT。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国西南地区的兰州市,并引导学生回忆兰州市的特点。

2. 引出新课《访兰》,询问学生对“访兰”一词的理解。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访兰》,并回答以下问题:a.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b. “黄土高原上的兰州”是什么意思?c. 访兰人为什么对兰州感到自豪?d. 通过描写访兰人的生活细节,文中想告诉我们什么?2. 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Step 3:词语理解(10分钟)1. 教师解释生词和词组,并引导学生理解:a. “滔滔”:形容山间的水流声;b. “脱缰野马”:比喻势不可当的力量;c. “密密麻麻”:形容非常密集;d. “杂乱无序”:指事物无条理、没有秩序。

2. 学生跟读并理解生词和词组的意思。

Step 4:品味语言(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描写,感受美丽的自然风景:a. 访兰人对着远山,闲看着远山渺渺的火红。

b. 这些树和花不懂人话,也不招摇,默默地扎根在了这里。

c. 访兰人有的耕田,有的养羊,有的炒菜,也有的拉牛车。

2. 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描写有哪些美丽的意象,体会访兰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Step 5:写作训练(1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和感受,自由写一段对自然风景的描写。

2. 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和修改自己的作文。

《访兰》的教案范文

《访兰》的教案范文

《访兰》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访兰》。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兰花的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3)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兰花的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

(2)如何培养学生对兰花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提问:同学们对兰花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兰花的美丽。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兰花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

(2)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对兰花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3. 观察身边的植物,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描绘。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兰花的特征及其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课文中所运用到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5. 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访兰》的教案范文

《访兰》的教案范文

《访兰》的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访兰》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丁玲及其作品背景。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主题思想及其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兰花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勇于追求真理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向学生介绍课文《访兰》的作者丁玲,以及作品创作背景。

简述课文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2 课文解读:通过深入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兰花的赞美之情。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兰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兰花的美丽和品质。

引出课文《访兰》,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3.2 课堂讲解与讨论: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3 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对兰花的认识和感受。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访兰》的读后感。

通过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丁玲的其他作品,如《莎菲女士的日记》等。

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5.2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友情、追求真理等主题。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

6.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展示兰花图片和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访兰》教学设计

《访兰》教学设计

《访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学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自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2.抓住描写兰的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以及联系实际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父亲以及作者对野兰的喜爱、赞叹和敬佩之情。

2.感悟兰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不失自己的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面对挫折,不在挫折面前低头.教学重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句、图片等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本节课时:第1课时一、谈话激趣1.出示兰花图片孩子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所了解的兰花,好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2.是呀,兰花的确很美,人们把它和“梅、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它幽静韵高,诗人常以它为题材写了不少诗篇。

3.生交流搜集到的写兰的诗句。

如:兰花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4.揭题。

兰花形态绰约多姿,幽香清远,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

(板书课题:访兰)5.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师作补充)贾平凹(wā),原名贾平娃,陕西省丹凤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市作协名誉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等他从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版本达300余种。

著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逛山》、《油月亮》、《浮躁》、《废都》、《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等;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黒氏》、《美穴地》、《饺子馆》、《艺术家韩起祥》、《兵娃》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走山东》、《商州三录》、《说话》、《坐佛》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太阳路》等。

《访兰》教案及《访兰》说课稿

《访兰》教案及《访兰》说课稿

《访兰》教案及《访兰》说课稿《访兰》教案及《访兰》说课稿19访兰(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

(重点)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野兰的品质,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3.诵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谈话激趣1.孩子们,有一种花,享有“花中君子”的美誉,请欣赏----出示兰花图片2. 诵读了解:梅:凌寒独开,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空谷幽放,独守情操,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竹:宁折不弯,坚韧不拔,清雅澹泊,是为刚毅之士;菊:傲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今天我们就要和作家贾平凹一起去“访”兰!出示课题:访兰了解作者:出示作者简介设疑自探:同学们,当你看到题目时,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解决呢?请亮出你的勇气大胆提出来?问题梳理:1.文章写谁去访兰?到哪里访兰?为什么要去访兰?2.访兰的经过如何?兰草有什么特色?访兰后对访兰人有什么启示?3.课题为什么要用“访”字,“访”字能否改成“赏”?解疑合探一:自探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刚才梳理的问题,并在课本上圈点批注。

3.在小组内讨论,小组长总结,做好发言的准备。

小组展示已经能解决的问题:作者同他的父亲一起到深山去访兰。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还未解决的问题吧!解疑合探二:出示自探提示1:.按照提示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一)访兰缘由---(二)深山访兰---(三)访兰后的感想.品读“深山访兰”“访兰后的感想”两部分:找出描写野兰生长环境的句子用----画出来并读一读,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找出描写野兰生长状态的句子,用()括出来,并抓关键词说说野兰的特点。

小组合探展示:品读描写“野兰生长环境”的句子:(读)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

《访兰》教学设计

《访兰》教学设计

《访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学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自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2.抓住描写兰的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以及联系实际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父亲以及作者对野兰的喜爱、赞叹和敬佩之情。

2.感悟兰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不失自己的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面对挫折,不在挫折面前低头.教学重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句、图片等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1.出示兰花图片孩子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所了解的兰花,好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2.是呀,兰花的确很美,人们把它和“梅、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它幽静韵高,诗人常以它为题材写了不少诗篇。

3.生交流搜集到的写兰的诗句。

如:兰花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4.揭题。

兰花形态绰约多姿,幽香清远,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

(板书课题:访兰)5.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师作补充)贾平凹(wā),原名贾平娃,陕西省丹凤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市作协名誉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等他从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版本达300余种。

著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逛山》、《油月亮》、《浮躁》、《废都》、《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等;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黒氏》、《美穴地》、《饺子馆》、《艺术家韩起祥》、《兵娃》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走山东》、《商州三录》、《说话》、《坐佛》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太阳路》等。

访兰教学设计

访兰教学设计

《访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2、学习文章如何安排人物语言使其表达清楚明白。

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自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2、抓住描写兰的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以及联系实际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兰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不失自己的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面对挫折,不在挫折面前低头。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抓重点词句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

2、难点:学习文章安排人物语言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句、图片等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等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留下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预设: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跑来观赏父亲中的兰花,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有几分愠怒。

这也是父亲为什么要约我访兰。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随作者一起到山中一探究竟!二、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第二段,分别画出描写野兰生长环境和样子的句子。

仔细读一读并思考:野兰生长环境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认真研读父亲与“我”的对话,体会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同之处?仔细观察:作者是如何安排父子二人的对话使它清楚明白的?三、交流反馈:(一、)1、这几句话描写了野兰的生长环境: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你觉得这儿怎么样?(这太美了)想要读出它的美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赞叹)(挑生美读)2、过渡:如此美妙的地方长出来的兰花美么?(美)谁能将这空谷里的幽兰介绍给大家?(挑生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3、那这空谷僻野里的野生兰花和家兰都有什么不同呢?父亲却把我制止了。

精品-关于六年级语文《访兰》教案范文

精品-关于六年级语文《访兰》教案范文

关于六年级语文《访兰》教案范文小学六年级语文《访兰》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学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自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2、抓住描写兰的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以及联系实际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父亲以及作者对野兰的喜爱、赞叹和敬佩之情。

2、感悟兰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不失自己的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面对挫折,不在挫折面前低头。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

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句、图片等资料。

教师准备: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出示兰花图片孩子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所了解的兰花,好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2、是呀,兰花的确很美,人们把它和“梅、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它幽静韵高,诗人常以它为题材写了不少诗篇。

3、生交流搜集到的写兰的诗句。

如:兰花 (明·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4、揭题。

兰花形态绰约多姿,幽香清远,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

(板书课题:访兰)5、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师作补充) 贾平凹(wā),原名贾李平、贾平娃,陕西省丹凤县人,中国当代作家,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市作协名誉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等他从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版本达300余种。

著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逛山》、《油月亮》、《浮躁》、《废都》、《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等;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黒氏》、《美穴地》、《饺子馆》、《艺术家韩起祥》、《兵娃》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走山东》、《商州三录》、《说话》、《坐佛》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太阳路》等。

《访兰》教学设计

《访兰》教学设计

《访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学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自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2.抓住描写兰的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以及联系实际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父亲以及作者对野兰的喜爱、赞叹和敬佩之情。

2.感悟兰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不失自己的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面对挫折,不在挫折面前低头.教学重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句、图片等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本节课时:第2课时一、课始检测1.默写生词,小组互改,老师点评。

2.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父亲种植的兰花很美,家兰虽然很美丽,可是作者为何还是更钟情于野兰呢?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再次走进文中,到文中去找寻答案吧。

二、阅读质疑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认真读课文2——16自然段,看“我”随父亲去山中访兰,我们交谈些什么?找出有关的语句。

2.小组交流整理出你们提出的问题。

问题梳理:a文中对兰草生长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b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c“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中的“两个味儿”有什么含义?d最后一段“不敢”和“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和人生态度?三、合探解疑问题一:文中对兰草生长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ft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

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

1.指导学生读出源自自然的美。

2.对兰草生长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问题二: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野兰:清妙、清爽,“兰草是空谷的幽物……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

访兰优秀教学设计(一篇)

访兰优秀教学设计(一篇)

访兰优秀教学设计(一篇)访兰优秀教学设计1访兰优秀教学设计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

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

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

以后又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

这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

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

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

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

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父亲却把我制止了。

他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

家里的确实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

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欣赏它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

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地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

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教学目标】1.在整体读文的基础上,分部分读课文,概括段意,说出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访兰》教学设计

《访兰》教学设计

《访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学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自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2.抓住描写兰的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以及联系实际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父亲以及作者对野兰的喜爱、赞叹和敬佩之情。

2.感悟兰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不失自己的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面对挫折,不在挫折面前低头.教学重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句、图片等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本节课时:第2课时一、课始检测1.默写生词,小组互改,老师点评。

2.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父亲种植的兰花很美,家兰虽然很美丽,可是作者为何还是更钟情于野兰呢?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再次走进文中,到文中去找寻答案吧。

二、阅读质疑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认真读课文2——16自然段,看“我”随父亲去山中访兰,我们交谈些什么?找出有关的语句。

2.小组交流整理出你们提出的问题。

问题梳理:a文中对兰草生长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b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c“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中的“两个味儿”有什么含义?d最后一段“不敢”和“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和人生态度?三、合探解疑问题一:文中对兰草生长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ft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

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

1.指导学生读出源自自然的美。

2.对兰草生长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问题二: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野兰:清妙、清爽,“兰草是空谷的幽物……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访兰》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访兰》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访兰》教案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支配,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细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方案性。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西师大版学校六班级下册语文《访兰》教案,一起来看看吧!《访兰》课文原文父亲喜爱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脸上倒有几分愠怒;时有进山去,便从今不再带回那些野长的兰草了。

这很使我惊奇,问他,又不愿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始终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充满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

我们沿谷底走,便观察有许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外形的呢!父亲却把我制止了。

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似乎不同吗?”“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的确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样子是好像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

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知道而观赏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观赏而生长!”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访兰》教学设计
虞城县杜集镇希望小学崔春丽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课文写了父亲养兰、赏兰,“我”随父亲放山中之兰的一段亲身经历,一种真切感受。

文章或写景,或抒情,或问答,丝丝入扣,娓娓叙来。

作者把“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的空谷之兰的底蕴和神采,和盘托出。

这些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它不俗,叶纯,开的花纯,有灵性,”原因在于“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作者借父亲之口,赞美了兰花的不俗,直透人生的真谛,切入生活的本质,让人读来可思,思之有悟。

课文以兰喻人,探寻做人处事之理,行文如风行水上,极为自然。

全文以“访兰”为线索,结构谨严,层次清晰。

以“我”和父亲访兰过程中的对话为重点,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对比,揭示了父亲约“我”赏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尤其通过“家兰”和“野兰”的鲜明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旨。

文中写野兰的生存环境,尤见功力,只觉扑朔迷离,别有洞天,风光旖旎,极为感
人,为下文议论铺了有力的基础。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家兰”的“甜、媚、俗”与“野兰”的“清爽、纯朴、有灵性”比较,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从中悟出人生哲理。

(二)学情分析
兰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自古受人们的宠爱。

很多学生爱花,但不一定会赏花,特别是像兰花这样的花草。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通过朗读、对话和个人品悟,让学生对兰花的品格有深入的理解,应该成为每个教师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

(三)教学环境分析
由于这是精美的品读课文,传统的说教很难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此,我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学习本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自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2.抓住描写兰的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以及联系实际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父亲以及作者对野兰的喜爱、赞叹和敬佩之情。

2.感悟兰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不失自己的本色,不随波逐流,要勇敢面对挫折,不在挫折面前低头.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句、图片等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诵读法:通过朗读感悟课文,以读代讲。

欣赏探究法:首先点名问题,在阅读中发现答案。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具体整合点
教学流程图
品味语言图片欣赏出示练习3.欣赏探究
4.拓展升华
5.轻松演练
先播放配乐课文朗读,让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听读前出示问题:围绕“访兰”可以把课文分为几部分?)【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播放《访兰》朗读材料,通过整体阅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给课文分段。

为下面学生的朗读做铺垫。


(四)欣赏探究
这是本课的主要环节,这个环节我主要想通过读来品味散文的优美语言,教师并适时地指导。

主要品味欣赏a兰花的生长环境;b文章写两种兰花特点的词语。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一)本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兰花的生长环境?(展示图片,把学生带入诗一般的意境)
(二)找出描写野兰、家兰的句子,她们有什么不一样?(野兰:清爽、纯朴、有灵性;家兰:甜、媚、俗)
(三)作者为什么用“访兰”而不用“赏兰”?(“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高雅、淳朴品格的敬仰,用“访”把兰草人格化,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教学情境,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领悟做人道理。


访兰欣赏兰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