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体格检查要点(自整)

合集下载

诊断学体格检查内容

诊断学体格检查内容

诊断学体格检查内容
诊断学体格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般情况:观察病人体型、姿势、行走及握手等,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和精神状态。

2. 体温: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的体温。

3. 脉搏: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力度,可以通过触诊或听诊的方式检查。

4. 呼吸: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节律和呼吸困难等情况。

5. 血压:使用血压计测量病人的血压。

6. 皮肤:检查皮肤的颜色、湿度、弹性、温度和有无异常病变等。

7. 头、颈部及眼科检查:检查头部的大小、形状、毛发、皱纹等,观察颈部的活动度和淋巴结肿大情况,检查眼球的大小、活动度、反应性等。

8. 胸部及心脏检查:观察胸廓的形状和呼吸运动,听诊心脏的心音和杂音。

9. 肺部检查:观察胸廓运动,听诊肺部的呼吸音和杂音。

10. 腹部检查:观察腹部的外形、腹壁的张力和压痛等,检查
腹部器官的触诊情况。

11. 神经系统检查:检查病人的神经功能,包括观察瞳孔大小、反应,测试肌力、感觉、反射和平衡等。

12. 骨骼和肌肉系统检查:观察骨骼和肌肉的形态、活动度,
感觉其柔软度、肌张力和病理反射等。

13. 其他系统检查:根据具体的病症,可以进行其他系统的检查,如乳腺、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肛门等。

以上仅为一般性的体格检查内容,具体检查项目可能会因病情而有所不同。

医生会根据病人的主诉和症状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并结合病史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要点详解

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要点详解

胸部检查(心)(一)视诊①胸廓畸形(1)扁平胸:瘦长体型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2)桶状胸:多见于慢支。

(3)佝偻病胸:多见于佝偻病儿童,沿胸骨各肋软骨与肋骨交接处常隆起,形成串珠状,即佝偻病串珠。

若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形似漏斗,即漏斗胸。

(4)胸廓一侧变形:多见于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一侧严重代偿性肺气肿。

(5)心前区隆起:多为先心病造成的右心室肥大,或儿童因其他病变引起的心脏肥大。

②心尖搏动主要由于心室收缩时的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部位而形成。

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侧锁中线内0.5~1.0cm处,搏动范围直径约为2.0~2.5cm(各加1.5)。

(1)心尖搏动移位:1)肥胖、妊娠或小儿,膈肌上移,心脏横位,心尖搏动多位于第4肋间隙。

瘦长或坐位、站位可使膈肌下降,心脏垂位,达第6肋间。

2)解剖位置上:右心略比左心靠前,所以右心室增大向左侧移位,左心室增大向左下侧移位。

3)纵隔和膈肌移位可引起心脏移位。

(2)心尖搏动强度、范围改变1)强度:强度增加见于甲亢、贫血、高热或左心肥厚的代偿期。

强度减弱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

2)范围:增大见于扩张型心肌病。

(3)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产生搏动内陷。

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③心前区搏动心前区即心脏在前胸壁的体表投影。

(1)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心脏收缩在此处形成强有力持久的搏动,为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导致右心室肥厚现象,多见于先心病所导致的右心室肥厚(如房间隔缺损)。

(2)剑突下搏动:右心室收缩期搏动(右心肥大),或腹主动脉搏动引起(腹主动脉瘤)。

·鉴别方法1)患者深吸气后,搏动增强是右心室造成,若减弱则是腹主动脉造成。

(深吸气后,肺内负压,抽吸肺动脉血液,引起腔静脉回心血量增高,右心输出量增高)。

2)手指平放从剑突下向上压入前胸壁后方,右心搏动冲击手指末端,腹主动脉搏动冲击手指掌面。

(3)心底部搏动: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多见于肺动脉扩张或高压(此区为肺动脉瓣区)。

体格检查-基本检查法(诊断学)

体格检查-基本检查法(诊断学)

体格检查一般在病史釆集完毕后进行,应在适当的自然光线、适宜的室温和 肃静的环境中进行。病床或体检桌最好置于检查室的中央,以便检查者可进 入患者的两侧。检查者应剪短指甲,并在检查开始前洗手,以减少疾病的传 播。体格检查前,应先清点所需的检查器械图(3-1)。
图3-1:体格检査器械
体格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医师应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态度亲切和蔼、耐心,对者要关心、体贴,应具有高度的
2.同学间反复练习体格检查的触诊、叩 诊、听诊方法,有助于正确掌握体格 检查的方法并熟练应用于临床。
思考——名词解释
1.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2.检体诊断(physical diagnosis) 3.视诊(inspection) 4.触诊(palpation) 5.浅部触诊法(light palpation)
(7)对某些急性、慢性传染病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和手 套,并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8)体格检查还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体征变化或新体 征的出现,有助于补充或修正诊断,并及时釆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视 诊
视诊(inspection)是医师用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视诊 的适用范围很广,既能观察到全身的一般状态,如发育、营养、意识状态、 面容与表情、体位、姿势与步态等,又能观察到局部的体征,如皮肤、黏膜、 毛发、五官、头颈部、胸部、腹部、脊柱、四肢、肌肉、骨骼关节等的外形 特点。但对耳膜、眼底、支气管、胃肠黏膜等特殊部位,则需借助检耳镜、 检眼镜、内镜等仪器帮助检查。
(5)体格检查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通常先观察一般情况,然后依次按照头、颈、胸、 腹、肛门直肠、外生殖器、脊柱、四肢和神经系统的顺序,有条不紊、不重复、不 遗漏地进行检查,并同时注意左右及相邻部位的对照检查。

诊断学体格检查(检体诊断)复习重点,练习题有答案

诊断学体格检查(检体诊断)复习重点,练习题有答案

诊断学体格检查(检体诊断)复习重点,练习题有答案诊断学重点内容绪论1、症状: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主诉: 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2、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3、诊断学内容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 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 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 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 6)病历与诊断方法第一篇常见症状1、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2、发热:(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1)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左右.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分. 2)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4)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5)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6) 以发热为诉的问诊要点:(1)应注意询问与感染有关的病史,诱因,和发病情况,患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并注意发病的季节和地区;(2)发热时间的长短与起病缓急和发热程度; (3)体温变化规律并分析热型;(4)伴随症状,如:寒战,意识障碍,咳嗽,咳痰,腹泻,尿路感染,皮疹,结膜充血,肝脾肿大等;3、牵涉痛: 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涉痛 .如胆囊疾病―右肩背部的牵涉痛;心绞痛除心前区及胸骨后的疼痛外还可以牵涉至左上肢至左上肢内侧甚至牙痛;肾绞痛―会阴部;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头痛的病因: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 4、胸痛的病因及问诊要点:胸痛原因:1)胸壁疾病,如肋骨病变;2)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包.心肌病变等;3)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和肺部病变,胸膜病变等;4)其他原因,如食管疾病,纵膈疾病等。

最新诊断学体格检查要点(自整)

最新诊断学体格检查要点(自整)

头部123眼睑:4睑内翻:见于沙眼。

5上睑下垂:1、双侧睑下垂:先天性上睑下垂、重症肌无力。

62、单侧上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蛛网膜下腔出血、白喉、脑脓7肿、脑炎等)8眼睑闭合障碍:1、双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92、单侧:面神经麻痹10眼睑水肿:肾炎、慢性肝病、营养不良、贫血、血管神经性水肿。

1112眼球:13眼球突出:双侧突出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141、Stellwag征:瞬目减少,即眨眼减少。

152、Graefe征:眼球下转时上眼睑不能相应下垂。

163、Mobius征:表现为集合运动减弱,即目标由远处逐渐移近眼球时,17两侧眼球不能适度内聚。

184、Joffroy征:上视时没有额纹出现。

19眼球下陷:双侧下陷见于严重水肿或老年人;单侧下陷见于Horner综合征和眶尖骨折。

2021眼球运动:医师用棉签或手指于受检者眼前30-40cm处,嘱病人固定头位,22眼球随目标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2324眼球配偶肌:右:左内直肌、右外直肌左:右内直肌、左外25直肌26右上:右上直肌、左下斜肌左上:左上直肌、右下27斜肌28右下:右下直肌、左上斜肌左下:左下直肌、右上29斜肌30眼球震颤:见于耳源性眩晕、小脑疾患和视力严重低下者31检查方法:嘱患者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水平和垂直)运动数次,32观察是否出现震颤。

3334角膜软化:见于婴幼儿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35瞳孔:3637双侧瞳孔大小不等:颅内病变(脑外伤、脑肿瘤)38对光反射:动眼神经集合反射(调节反射):动眼神经(嘱病人注视1米以外的目标,然后将目3940标逐渐移近眼球)4142扁桃体增大分度:一度:不超过咽腭弓者。

二度:超过咽腭弓者。

三度:达43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

444546颈部血管:47颈静脉怒张:在坐位或半坐位时,颈静脉明显充盈、怒张或搏动时为异常征48象。

提示颈静脉49压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50综合征等51颈静脉搏动:可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

体格检查重点内容

体格检查重点内容

体格检查重点内容
1.视诊
(1)皮肤黏膜有无黄染、皮下有无出血、水肿,有无营养不良等。

(2)有无皮肤疾病,如扁平疣、皮疹、荨麻疹等。

(3)头颅有无畸形、眼睑有无水肿、两眼间距是否对等、瞳孔是否等大等圆,有无二尖瓣面容、满月脸,颈静脉有无怒张等。

(4)两侧胸廓是否对称、有无桶状胸等。

(5)有无肝掌、蜘蛛痣及腹壁静脉曲张等。

2.触诊
(1)有无甲状腺及淋巴结肿大。

(2)有无胸膜摩擦音。

(3)肝、脾是否肿大,胆囊是否触及。

(4)腹部有无压痛及反跳痛。

(5)腹部有无包块。

3.叩诊
(1)肝浊音界是否正常。

(2)心浊音界是否正常。

(3)腹部是否有移动性浊音。

4.听诊
(1)肺部有无哮鸣音、干湿啰音、过清音等。

(2)心脏有无杂音、心包摩擦音等。

(3)心率、心律是否正常。

5.四大生命体征
(1)血压:有无高血压、低血压。

(2)呼吸:是否有呼吸过急、过缓。

(3)脉搏:是否有脉搏过快、过慢。

(4)体温:是否有体温过高、过低。

除上所述,在进行体格检查时,要注意检查顺序的灵活性,面对危重病人时,优先进行相应部位的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诊断学体格检查

诊断学体格检查

诊断学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医生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无异常体征等方面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诊断学体格检查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技巧。

一、体格检查的目的体格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通过观察和询问患者,收集有关疾病病因、病情变化、疾病的发展过程等信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对患者的一般状况、体型、黏膜、皮肤、脏器等进行全面评估,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异常体征或症状。

二、体格检查的基本步骤体格检查包括一系列有序的步骤,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以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基本的体格检查包括五个方面:一般状况、体型、意识状况、黏膜和皮肤检查、脏器检查。

以下是体格检查的基本步骤:1. 一般状况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

然后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包括意识状态、表情、体位、体重等。

通过这些观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是否存在明显异常。

2. 体型检查体型检查主要是观察患者的身高、体重、体型比例等。

可以通过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等来评估患者的体型,并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体型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肌肉状况、脂肪分布等信息。

3. 意识状况意识状况检查是判断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回答问题的清晰度、反应灵敏度等来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

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简单问题、让患者做动作等方式来进行检查。

4. 黏膜和皮肤检查黏膜和皮肤检查主要是观察患者的黏膜和皮肤状况,包括颜色、湿润度、弹性等。

通过检查黏膜和皮肤可以了解患者的循环状态、水分状况等。

此外还可以观察皮肤有无异常鳞屑、红肿、溃疡、出血等现象。

5. 脏器检查脏器检查是体格检查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触诊、听诊、叩诊等手段对患者的腹部、胸部、心脏、肺部等脏器进行检查。

触诊可以观察患者的肌肉张力、腹部肿块等;听诊可以观察心脏和肺部的听觉信息;叩诊可以了解脏器的位置和大小。

【诊断学】体格检查

【诊断学】体格检查
诊断学
Diagnostics
第二篇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
是指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传统 或简便的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 叩诊锤、检眼镜等来客观地了解和评估病人 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许多 疾病通过体格检查再结合病史就可以作出临 床诊断。医师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后对健康状 况和疾病提出的临床判断称为检体诊断。

叩诊

叩诊(percussion)是指检查者用手指叩击被检查者体表使之产 生音响,由于人体各种组织结构的密度、弹性各异而发生不同的 声音,借助叩击发出的不同音响来判断体内器官状况的检查方法。 方法 依叩诊的目的和手法不同,通常分为直接叩诊法和间接叩 诊法。 1、直接叩诊法 用并拢的中间三指的掌面直接轻轻拍击被检查 部位体表,借助拍击后的反响音及手指的振动感来判断该部深层 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常用于胸、腹部面积较广泛的病变。如大量 胸腔积液、积气及大片肺实变。 2、间接叩诊法 临床最常用的叩诊方法。其手法是:以左手中 指第二指节紧贴于被检部位,其余手指要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 右手各指自然弯曲,以中指的指端垂直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节背 面。对每一叩诊部位应连续叩击2-3下,用力要均匀,使产生叩 诊音响基本一致,同时在相应部位左右对比以便正确判断叩诊音 的变化。
当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可获得浊音,如 心脏或肝脏被肺段边缘覆盖的部位。

实音(flatness)

实音:为音调较浊音更高、音响更弱、振动持续时间更短 的叩诊音。
见于叩击无肺组织覆盖区域的心脏或肝脏。病理情况下见 于 大 量 胸 腔 积 液 和 肺 实诊法:是用耳直接贴于被检查者体表某部位, 听取脏器运动时发出的音响,听到的声音一般较弱, 现已很少使用,仅在没有听诊器应急时采用。

诊断学体格检查

诊断学体格检查

诊断学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医生进行诊断的重要步骤之一。

诊断学体格检
查是指通过观察、检查患者的身体外部表现和生理特征,
以及运用相应的仪器检查,来获取有关患者疾病情况的相
关资料。

诊断学体格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般体格检查:主要包括测量身高、体重、体温,评估
心率和呼吸率,观察患者一般外貌和行为。

2. 精神状况检查: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情感表现、言语
流畅度等,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

3. 皮肤检查:观察皮肤颜色、湿度、完整性等,检查是否
出现皮损、疮疖、病变等。

4. 头颈检查:包括头部的形态、颅骨的厚度、头发的分布、面部特征等,检查颈部的活动度、淋巴结等。

5. 胸部检查:观察胸廓的形态、活动度,检查心脏、肺部
的听诊、叩诊等。

6. 腹部检查:观察腹部的外形、腹肌的张力,检查腹部的
压痛、包块、脏器肿大等。

7. 四肢检查:检查四肢的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观察是否有水肿、畸形等。

8. 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的感觉、反射、肌肉力量、协调性等,检查有无神经系统异常。

以上是常见的诊断学体格检查项目,根据不同病情,医生还可能进行其他特殊检查项目。

诊断学体格检查的目的是基于患者的外部表现和生理特征,辅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诊断学》第一节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诊断学》第一节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诊断学》第一节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诊断学》第一节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第一节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全身体格检查(complete physical examination)是临床医生必备的基本功,主要用于住院病人、健康人全面的体格检查等情况。

它是指面对具体病人或受检者从头到脚、全面系统、井然有序地进行全身各部分的体格检查。

为保证检查内容全面系统、顺序合理流畅,应该注意以下基本要求:1.检查的内容务求全面系统。

这是为了搜集尽可能完整的客观资料,起到筛查的作用,也便于完成住院病历规定的各项要求。

由于检查通常是在问诊之后进行,检查者一般对于应重点深入检查的内容应已心中有数,因此,重点检查的器官必然应更为深入细致,一般来说应该包括器官系统教学中要求的各项内容。

这就使每例全身体格检查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使检查内容既能涵盖住院病历的要求条目,又能重点深入患病的器官系统。

2.检查的顺序应是从头到脚分段进行。

强调一种合理、规范的逻辑顺序,不仅可最大限度地保证体格检查的效率和速度,而且也可大大减少患者的不适和不必要的体位更动,同时也方便检查者操作。

为了检查的方便,某些器官系统,如皮肤、淋巴结、神经系统,采取分段检查,统一记录。

3.遵循上述检查内容和顺序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允许根据具体受检者和医生的情况,酌情对个别检查顺序作适当调整。

如甲状腺触诊,常需从患者背后进行,因此,卧位的患者在坐位检查后胸时可再触诊甲状腺,予以补充。

如检查前胸时,为了对发现的'肺部体征有及时而全面的了解,也可立即检查后胸部。

腹部检查采取视听叩触顺序更好。

四肢检查中,上肢检查习惯上是由手至肩,而下肢应由近及远进行。

4.体格检查还要注意具体操作的灵活性。

面对具体病例,如急诊、重症病例,可能需要简单体检后即着手抢救或治疗,遗留的内容待病情稳定后补充;不能坐起的患者,背部检查只能侧卧进行。

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的检查应根据病情需要确定是否检查,如确需检查应特别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诊断学体格检查要点(自整)

诊断学体格检查要点(自整)

诊断学体格检查要点(自整)-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头部眼睑:睑内翻:见于沙眼。

上睑下垂:1、双侧睑下垂:先天性上睑下垂、重症肌无力。

2、单侧上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蛛网膜下腔出血、白喉、脑脓肿、脑炎等)眼睑闭合障碍:1、双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单侧:面神经麻痹眼睑水肿:肾炎、慢性肝病、营养不良、贫血、血管神经性水肿。

眼球:眼球突出:双侧突出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1、Stellwag征:瞬目减少,即眨眼减少。

2、Graefe征:眼球下转时上眼睑不能相应下垂。

3、Mobius征:表现为集合运动减弱,即目标由远处逐渐移近眼球时,两侧眼球不能适度内聚。

4、Joffroy征:上视时没有额纹出现。

眼球下陷:双侧下陷见于严重水肿或老年人;单侧下陷见于Horner综合征和眶尖骨折。

眼球运动:医师用棉签或手指于受检者眼前30-40cm处,嘱病人固定头位,眼球随目标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眼球配偶肌:右:左内直肌、右外直肌左:右内直肌、左外直肌右上:右上直肌、左下斜肌左上:左上直肌、右下斜肌右下:右下直肌、左上斜肌左下:左下直肌、右上斜肌眼球震颤:见于耳源性眩晕、小脑疾患和视力严重低下者检查方法:嘱患者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水平和垂直)运动数次,观察是否出现震颤。

角膜软化:见于婴幼儿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瞳孔:双侧瞳孔大小不等:颅内病变(脑外伤、脑肿瘤)对光反射:动眼神经集合反射(调节反射):动眼神经(嘱病人注视1米以外的目标,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扁桃体增大分度:一度:不超过咽腭弓者。

二度:超过咽腭弓者。

三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

颈部血管:颈静脉怒张:在坐位或半坐位时,颈静脉明显充盈、怒张或搏动时为异常征象。

提示颈静脉压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颈静脉搏动:可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

颈动脉搏动增强: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甲亢及严重贫血病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部眼睑:睑内翻:见于沙眼。

上睑下垂:1、双侧睑下垂:先天性上睑下垂、重症肌无力。

2、单侧上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蛛网膜下腔出血、白喉、脑脓肿、脑炎等)眼睑闭合障碍:1、双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单侧:面神经麻痹眼睑水肿:肾炎、慢性肝病、营养不良、贫血、血管神经性水肿。

眼球:眼球突出:双侧突出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1、Stellwag征:瞬目减少,即眨眼减少。

2、Graefe征:眼球下转时上眼睑不能相应下垂。

3、Mobius征:表现为集合运动减弱,即目标由远处逐渐移近眼球时,两侧眼球不能适度内聚。

4、Joffroy征:上视时没有额纹出现。

眼球下陷:双侧下陷见于严重水肿或老年人;单侧下陷见于Horner综合征和眶尖骨折。

眼球运动:医师用棉签或手指于受检者眼前30-40cm处,嘱病人固定头位,眼球随目标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眼球配偶肌:右:左内直肌、右外直肌左:右内直肌、左外直肌右上:右上直肌、左下斜肌左上:左上直肌、右下斜肌右下:右下直肌、左上斜肌左下:左下直肌、右上斜肌眼球震颤:见于耳源性眩晕、小脑疾患和视力严重低下者检查方法:嘱患者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水平和垂直)运动数次,观察是否出现震颤。

角膜软化:见于婴幼儿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瞳孔:双侧瞳孔大小不等:颅内病变(脑外伤、脑肿瘤)对光反射:动眼神经集合反射(调节反射):动眼神经(嘱病人注视1米以外的目标,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扁桃体增大分度:一度:不超过咽腭弓者。

二度:超过咽腭弓者。

三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

颈部血管:颈静脉怒张:在坐位或半坐位时,颈静脉明显充盈、怒张或搏动时为异常征象。

提示颈静脉压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颈静脉搏动:可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

颈动脉搏动增强: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甲亢及严重贫血病人。

甲状腺:甲状腺峡部:位于环状软骨下方第2至第4气管环前面。

站于受检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

甲状腺肿大分度:一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二度:能看见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三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胸部检查:胸部体表标志:1、骨骼标志:胸骨上切迹、胸骨柄、胸骨角、腹上角、剑突、肋骨、肋间隙、肩胛骨、脊柱棘突、肋脊角。

2、垂直线标志: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胸骨线、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

3、自然陷窝: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肩胛上下区、肩胛间区。

胸壁:静脉(充盈或曲张):1、上腔静脉阻塞:胸壁静脉血流自上而下。

2、下腔静脉阻塞:胸壁静脉血流自下而上。

皮下气肿:多由于肺、气管或胸膜受损后,气体自病变部位逸出,积存于皮下所致。

胸壁压痛:正常情况下无压痛,阳性见于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胸壁软骨组织炎及肋骨骨折。

胸骨压痛或叩击痛:见于白血病患者。

肋间隙:1、吸气时肋间隙回缩:提示呼吸道阻塞。

2、肋间隙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张力性气胸或严重肺气肿患者用力呼气时。

胸廓:1、扁平胸:见于瘦长体型者、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结核等)2、桶状胸:见于严重肺气肿患者、老年或体型矮胖者。

3、佝偻病胸:为佝偻病所致的胸廓改变(佝偻病串珠、肋膈沟、漏斗胸、鸡胸)4、胸廓一侧变形:(1)、一侧膨隆: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一侧严重代偿性肺气肿。

(2)、一侧平坦或下陷:肺不张、肺纤维化、广泛性胸膜增厚和粘连。

乳房:乳房检查的体位可采用坐位和仰卧位。

1.望诊:患者坐位,将两侧乳房完全显露。

观察乳房的形状、大小是否对称;乳房表面有无突起或凹陷;乳头的位置有无内缩或抬高;乳房皮肤有无发红、水肿,或橘皮样、湿疹样改变等;乳房浅表筋脉是否怒张;乳房皮肤如果有凹陷,让患者两臂高举过头,或用手抬高整个乳房,则可使凹陷部分更为明显。

2.触诊:根据需要选择坐位或卧位。

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以便对比。

正确的方法是四指并拢,用指腹平放在乳房上轻柔触摸,且勿用手指去抓捏,否则会将捏起的腺体组织错误地认为是乳腺肿块。

其顺序是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顺序触按乳房的四个象限:内上、外上(包括腋尾部)、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按乳晕部,挤压乳头看有无液体从乳窍溢出。

最后触按腋窝、锁骨下级锁骨上区域。

3.触诊注意事项:①发现乳房内有肿块是,应明确肿块的位置、数目、形状、大小、质地、边界、表面情况、活动度、有无压痛等;②鉴别肿块是否与皮肤粘连,可用手指轻轻提起肿块附近的皮肤,以确定有无粘连;③检查乳房的时间,最后选择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这是乳房生理变化的相对平稳时期,如有病变容易被发现。

④确定一个肿块的性质,还需要结合年龄、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

位置:大约位于锁骨中线第4肋间隙。

肺和胸膜:视诊:(一)、呼吸运动:P114(诊断)(二)、呼吸频率:正常为12—20次/分,呼吸与脉搏之比为1:4(三)、呼吸节律:1、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变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停止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2、Biots呼吸(间停呼吸):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

【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毒】3、Kussmaul呼吸:呼吸深快【见于代谢性酸中毒】触诊:(一)胸廓扩张度:一侧胸廓扩张受限,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和肺不张等。

(二)语音震颤:1、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见于肺气肿、支气管阻塞、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胸膜高度增厚粘连、胸壁皮下气肿。

2、语音震颤增强:见于肺实变、肺梗死、肺内空洞、肺脓肿等。

(三)胸膜摩擦感:见于急性胸膜炎。

叩诊:肺界叩诊:1、肺上界:叩诊呈过清音见于肺气肿病人。

2、肺下界:平静呼吸时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腋中线第8肋间隙、肩胛线第10肋间隙。

(1)肺下界降低:见于肺气肿、腹腔内脏下垂等。

(2)肺下界上升:见于肺不张、腹内压升高使膈肌上升,如鼓肠、腹水、肝脾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及膈肌麻痹等。

3、肺下界移动范围:正常6—8cm。

(1)移动度减弱:见于肺气肿、肺不张、肺纤维化及肺组织炎症等。

(2)肺下界移动度消失:大量胸腔积液、积气及广泛胸膜增厚粘连、膈神经麻痹等。

胸部异常叩诊音:【一般距离胸部表面5cm以上的深部病灶、直径小于3cm的小范围病灶或P122(诊断)少量胸腔积液时,常不能发现叩诊音的改变。

】听诊:正常呼吸音听诊部位及特点气管呼吸音胸外气管上面可听及,粗糙、响亮且高调支气管呼吸音喉部、胸骨上窝,呼吸音强而高调,吸气相<呼气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主支气管),强度稍弱、音调稍低,吸气相=呼气相肺泡呼吸音大部分肺野,强度柔和、音调低,吸气相>呼气相异常呼吸音异常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1.胸廓活动受限胸痛、肋软骨骨化等2.呼吸肌疾病:重症肌无力、膈肌瘫痪3.支气管阻塞: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狭窄4.胸腔积液或气胸5.腹部疾病:大量腹水、腹部巨大肿瘤等肺泡呼吸音增强1.机体需氧量增加2.缺氧兴奋呼吸中枢3.血液酸度增加呼气音延长下呼吸道部分阻塞、痉挛或狭窄断续性呼吸音肺内局部性炎症或支气管狭窄:肺结核、肺炎粗糙性呼吸音支气管或肺部炎症早期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1.肺组织实变2.肺内大空洞3.压迫性肺不张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为正常肺泡呼吸音区域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1.支气管肺炎2.肺结核3.大叶性肺炎初期啰音湿罗音粗湿罗音(气管、主支气管)支气管扩张、肺水肿、肺结核或肺脓肿空洞中湿罗音(中等大小支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细湿罗音(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淤血和肺梗死捻发音细支气管炎、肺泡炎症或充血干啰音呼吸道狭窄或不完全阻塞、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管腔内肿瘤或异物阻塞心脏检查:视诊:(一)胸廓畸形:1.心前区隆起 2.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二)心尖搏动:1.正常位置: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波动范围2.0~2.5cm。

2.心尖搏动移位:生理性因素:1)正常仰卧:略上移2)左侧卧位:左移2.0~3.0cm3)右侧卧位:右移1.0~2.5cm病理性因素:因素心尖搏动移位临床常见疾病心脏因素左心室增大向左下移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右心室增大向左侧移位二尖瓣狭窄左右心室增大向左下移位,伴心浊音界两侧扩大扩张性心肌病等右位心心尖搏动位于右侧胸壁先天性右位心心外因素纵隔移位心尖搏动向患侧移位一侧胸膜增厚或肺不张心尖搏动移向病变对侧一侧胸腔积液或气胸横隔移位心尖搏动向左外侧移位大量腹水心尖搏动移向内下,可达第6肋间严重肺气肿3.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三)心前区搏动: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所致的右心室肥厚,如房间隔缺损。

2.剑突下搏动: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两者的鉴别:一是患者深吸气后,搏动增强则为右室搏动,减弱为腹主动脉搏动。

二是手指平放从剑突下向上压入前胸壁后方,右心室搏动冲击手指末端,而腹主动脉搏动冲击手指掌面】3.心底部搏动:(1)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见于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2)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

触诊:(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见上表)(二)震颤(又称猫喘)部位时相常见病变胸骨右缘第2肋间收缩期主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肺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室间隔缺损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动脉导管未闭心尖区舒张期二尖瓣狭窄心尖区收缩期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心包摩擦感:可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

见于急性心包炎。

叩诊:(一)叩诊顺序:先左后右,由外向内,由下向上(二)正常成人心浊音界: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8~10cm右界(cm)肋间左界(cm)2~3 2~3 3~4 ⅡⅢⅣⅤ2~33.5~4.55~67~9(三)心浊音界改变及临床意义(P136 诊断学)听诊:(一)心脏瓣膜听诊区:1)二尖瓣区:心尖区2)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3)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5)三尖瓣区:胸骨左缘第4、5肋间(二)听诊顺序:心尖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三)听诊内容:诊断学P1381、心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S1增强二尖瓣狭窄、高热、贫血、甲亢S1减弱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或心衰S2增强主动脉压增高(A2亢进)、肺动脉压力增高(P2亢进)S2减弱体循环或肺循环阻力降低、血流减少、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等2、心音分裂、额外心音等见诊断学140-1433、心脏杂音:杂音杂音性质传导常见疾病收缩期收缩期二尖瓣区粗糙、吹风样、高调向左腋下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区喷射性、响亮、粗糙、常伴有震颤(A2减弱)向颈部传导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区喷射性、粗糙、伴震颤肺动脉瓣狭窄三尖瓣少见可伴劲静脉和肝脏收缩期搏动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舒张期二尖瓣心尖S1亢进,隆隆样递增型局限于心尖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递减型柔和叹气样向胸骨左缘及心尖传导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肺动脉瓣柔和、吹风样,P2亢进局限肺动脉瓣相对关闭不全三尖瓣低调隆隆样局限三尖瓣狭窄4.连续性杂音: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缘第2肋间稍外侧闻及,常伴有震颤)5.心包摩擦音:1)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响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