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毒的目的的意义课件.doc

合集下载

消毒培训课件

消毒培训课件
消毒的目的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人体健康 和公共卫生安全。
消毒的原理与方法
消毒的原理
消毒的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破坏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 繁殖和传播、预防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消毒的方法
根据消毒原理,消毒方法可分为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三大类。物理消 毒包括热力、紫外线、微波等方法;化学消毒则是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生 物消毒则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以清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消毒剂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消毒剂的安全储存和运
消毒操作流程与规范
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消毒效果的监测和评价
消毒前的准备和评估
消毒过程的注意事项
消毒后的清理和总结
消毒记录的建立与保存
消毒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消毒记录的保存期限和查阅管理
消毒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消毒记录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03
不同场所的消毒要点
手段。
医院消毒制度
介绍医院消毒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包括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 、医疗器械消毒等。
医院消毒实践
具体介绍医院在消毒方面的实际操 作和应用,包括紫外线消毒、化学 消毒剂使用等。
学校消毒实践与应用案例
学校消毒的重要性
学校是儿童和青少年集中的地 方,消毒是预防传染病、保障
学生健康的重要手段。
详细介绍了各种消毒方法,如物理消毒、化 学消毒、生物消毒等,以及各种消毒方法的 原理和适用范围。
消毒的程序与标准
消毒效果的评估与监测
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消毒程序和标准的制 定,包括消毒剂的选择、使用方法、浓度和 作用时间等。
讲解了消毒效果评估的原则、指标和方法, 以及如何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和质量控制。

常见传染病消毒目的

常见传染病消毒目的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常见传染病消毒目的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
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
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

其目的:
(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

(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

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

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

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

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

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2024版消毒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

2024版消毒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
消毒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
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未来消毒行业标准可能会 不断完善,包括消毒剂的安全性评价、消毒效果的 检测方法等。这将有助于规范消毒行业的发展,提 高消毒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024/1/28
智能化消毒设备的推广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 能会出现更多智能化消毒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实现 自动化、精准化的消毒操作,提高消毒效率和质量。
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皮肤、医疗器械的快速 消毒
注意事项
易燃易爆,需远离火源;对皮肤 有脱脂作用,长期使用会皮肤干
燥 12
季铵盐类消毒剂
主要成分
苯扎溴铵、苯扎氯铵等
杀菌原理
通过吸附于菌体表面,改变菌体通透 性,使菌体内酶和辅酶等漏出,活性 降低,导致菌体死亡
2024/1/28
应用范围
适用于皮肤、黏膜、环境、物品等的 消毒
06
总结与展望
2024/1/28
28
本次培训重点内容回顾
消毒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了消毒的定义、目的、分类及基本原理,使学员对消毒 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消毒剂的种类与使用
介绍了常用消毒剂的种类、性能、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使 学员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消毒剂。
2024/1/28
常见消毒方法
详细讲解了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消毒法的原理、 特点及应用范围,使学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 方法。
对门把手、扶手、座椅 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 行重点消毒
18
提供免洗手消毒剂或洗 手液,方便公众随时进 行手消毒
Part
04
消毒效果评价与监测方法
2024/1/28
19
微生物学指标评价法
STEP 02

2024年消毒培训课件

2024年消毒培训课件

消毒培训课件一、引言消毒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大家对消毒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我们特制定本培训课件,旨在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和运用消毒方法,为我们的生活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二、消毒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消毒?消毒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物体表面和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水平的过程。

2.消毒的目的消毒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病原体传播,切断感染链,保护易感人群,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3.消毒方法分类(1)物理消毒:利用物理因素,如高温、紫外线、过滤等,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

(2)化学消毒:利用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碘伏等,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

(3)生物消毒:利用生物酶、微生物等生物活性物质,分解和去除病原微生物。

三、常用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1.高温消毒(2)压力蒸汽灭菌: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温度达到121℃,维持15-30分钟,可杀灭所有细菌芽孢和病毒。

注意事项:高温消毒时,要确保物品充分受热,避免产生冷凝水。

2.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主要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紫外线波长在200-280nm范围内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54n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效果最好。

注意事项: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和眼睛有害,使用时应避免直接照射。

3.化学消毒(1)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84消毒液等,适用于物体表面、餐具、排泄物等的消毒。

(2)过氧化氢:适用于物体表面、皮肤、黏膜等的消毒。

(3)碘伏:适用于皮肤、黏膜等的消毒。

注意事项:化学消毒剂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和毒性,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4.生物消毒生物消毒主要利用生物酶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去除病原微生物。

适用于有机物较多的环境,如污水处理、养殖业等。

注意事项:生物消毒效果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使用时应注意调整条件,确保消毒效果。

四、消毒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1.合理选择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物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消毒培训课件

消毒培训课件

Part
02
常见消毒方法及应用
物理消毒法
热力消毒法
通过高温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 凝固变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酶系统失活,从而达到消毒灭菌 的目的。如煮沸、流通蒸汽、巴
氏消毒等。
辐射消毒法
利用紫外线、微波等电磁波辐射 能量,使菌体核酸、蛋白质变性 ,细胞代谢紊乱,从而达到消毒 灭菌的目的。如紫外线灯照射、
Part
04
不同场景的消毒策略
医疗机构消毒策略
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
医疗机构应建立全面的清洁和消 毒程序,包括定期清洁表面、设 备和工具,以及使用适当的消毒 剂进行消毒。
医疗废物处理
医疗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 类、收集和处理,以防止病原体 的传播。
强化手卫生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包括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 菌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等情 况下进行手消毒。
疫情期间的消毒
在疫情期间,应加强对公共场所和家庭的消毒工作,采取 更加严格的消毒措施,如增加消毒频次、使用高效消毒剂 等。
灾后消毒
在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发生后,应迅速开展灾后消毒工作 ,对受灾地区的环境、水源、食品等进行全面消毒处理, 以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Part
05
消毒安全与防护措施
消毒剂的安全使用与储存
加强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在 空气中的滞留时间,降低感染风 险。
接触面消毒
对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 手、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等进行 定期消毒。
家庭消毒策略
室内清洁
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卫生, 1
定期清扫地面、擦拭家具 和电器表面。
宠物卫生
4
养宠物的家庭应注意宠物 卫生,定期为宠物洗澡、 清洁宠物窝及用具。

《消毒知识培训》课件

《消毒知识培训》课件

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病原 微生物,从而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消毒的重要性
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
消毒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在传染病高 发时期,有效的消毒措施能够显著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公共场所和设施的消毒能够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防止病原体 传播和交叉感染。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定期清扫室内环境,保持环境整洁。
手部消毒操作
总结词:手部消毒是个 人卫生的重要一环,可 以有效减少细菌和病毒
的传播。
01
洗手是手部消毒的基本 方法,使用肥皂和水仔
细清洗双手。
03
注意手部皮肤的保护, 避免过度干燥和刺激。
05
详细描述
02
在无法洗手的情况下, 可使用含有至少60%酒
精的手部消毒液。
04
大量使用消毒剂可能导致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 响生态平衡。
对物品的损害
过度使用消毒剂可能导致 物品表面老化、褪色等损 害。
THANKS
感谢观看
含氯消毒剂
如漂白粉、次氯酸钠等 ,利用氧化作用杀灭微
生物。
酒精
利用酒精的渗透作用和 凝固蛋白质的作用杀灭
微生物。
碘伏
利用碘的氧化作用杀灭 微生物,常用于皮肤和
黏膜的消毒。
酚类消毒剂
如来苏儿、苯酚等,利 用酚类的氧化作用杀灭
微生物。
生物消毒法
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03
发酵消毒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热 量杀灭其他微生物。
堆肥消毒
利用堆肥中的微生物和高 温发酵杀灭病原微生物。
活性污泥法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代谢作用杀灭病原微生物 。

消毒PPT模板

消毒PPT模板
注意安全
消毒剂应定期更换,避免过期使用或长时间 存放导致失效。
2024/1/25
定期更换
使用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品,避免与皮肤、眼 睛接触,防止误食或吸入。
正确存放
应将消毒剂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
11
03
物品表面消毒操作规范
2024/1/25
12
不同材质物品表面消毒方法
2024/1/25
卫生问题
存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的风 险。
影响因素
空气质量、设施清洁程度、人员卫 生习惯等。
28
公共场所卫生消毒方案制定和执行
制定消毒方案
根据场所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 剂和消毒方法。
执行消毒措施
对场所进行全面消毒,特别注意 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区
域的消毒。
消毒效果评估
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确保 消毒措施的有效性。
充分发挥作用。
5. 通风晾干
将消毒后的物品放置在通 风良好的地方晾干,避免
阳光直射。
14
常见问题解答及误区提示
问题1
所有消毒剂都可以用于所有材质的物品表面吗?
回答
否。不同材质的物品表面需要使用不同的消毒剂,否则可 能导致腐蚀、变色等问题。
问题2
消毒后是否需要将物品晾晒在阳光下?
2024/1/25
回答
优点
适用于不耐高温、不耐干燥的器械,操作简便
缺点
可能对器械造成腐蚀,需要定期更换消毒液,有环境污染风险
2024/1/25
24
灭菌方法介绍及优缺点分析
2024/1/25
优点
适用于各种医疗器械,灭菌效果可靠
缺点
需要专业设备,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消毒知识培训ppt课件

消毒知识培训ppt课件

学校和幼儿园消毒操作规范
01
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 的空气流通
02
定期对课桌椅、玩具、 餐具等进行清洗和消毒
03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 生习惯,如勤洗手、不 随地吐痰等
04
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 ,确保食品安全
家庭和办公环境消毒操作规范
保持室内清洁,定期开窗通风
经常清洗和消毒家具、电器、办公用品等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 甲等
消毒知识培训ppt课件
目 录
• 消毒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消毒剂及其应用 • 不同场合的消毒操作规范 • 消毒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 • 消毒效果评价与监测方法 • 消毒安全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置
消毒基本概念与原
01

消毒定义及目的
消毒定义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 或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使 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过程。
02
臭氧发生器要定期清洗发生器和气路管道,保证臭氧输出浓度和稳定 性。
03
高压蒸汽灭菌器要定期清洗内胆和门封条等易损件,检查安全阀和压 力表等安全附件是否正常。
04
化学消毒剂要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同时要 定期检查消毒液的浓度和有效性。
消毒效果评价与监
05
测方法
消毒效果评价标准
利用化学反应原理,通过观察颜色变 化等现象来评价消毒剂的作用情况。
生物指示剂法
利用对特定消毒剂敏感的生物指示剂 ,观察其死亡情况来判断消毒效果。
监测结果分析与处理
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 析,计算细菌杀灭率、残留菌量
等指标。
结果评价与解释
根据评价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解释消毒效果是否达标及原因。

2024版卫生保健消毒知识培训ppt课件

2024版卫生保健消毒知识培训ppt课件

采用高效、低毒、环保的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 减少对环境和人员的危害。
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
2024/1/25
21
学校、幼儿园等公共场所消毒要求与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 风换气,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滞
留时间。
加强对学校水源的监测和管理, 确保饮用水安全卫生。
表面,确保全面覆盖。
保持时间
根据消毒剂的特性和要求,保 持一定的接触时间,确保消毒
效果。
18
消毒后的处理与检查
去除残留物
使用清水或清洁剂去除消毒对象表面 的消毒剂残留物,避免对环境和人体 造成危害。
检查消毒效果
通过观察、闻味、使用检测试纸等方 法,检查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2024/1/25
记录与报告
对餐具、饮具进行定期煮 沸消毒或使用合格消毒剂 进行消毒。
家庭成员应养成良好的个 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不共用毛巾等。
23
06
消毒效果评价与监测
2024/1/25
24
消毒效果评价方法
生物学方法
物理方法
通过培养、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来 评价消毒效果,如细菌培养法、噬菌 体法等。
通过测量消毒前后物品的物理性质变 化来评价消毒效果,如温度、湿度、 紫外线照射强度等。
详细记录消毒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并 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监督和指 导。
定期评估与改进 定期对消毒操作进行评估和改进,提 高消毒效果和效率。
19
05
不同场所的消毒要求与措 施
2024/1/25
20
医疗机构消毒要求与措施
严格遵守消毒规范,确保医疗器械、设备、环境等达到 相应的消毒标准。

[课件]消毒知识培训

[课件]消毒知识培训

消毒的意义与重要性
消毒的意义
消毒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蔓延具有重要意 义。
VS
消毒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消毒已经成为了保障人体 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特别是 在重大疫情爆发时,消毒更是成为了控制 疫情传播的关键手段之一。因此,加强消 毒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大众的消毒意 识和能力,对于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具 有重要意义。
辐射监测
用辐射剂量计监测紫外线、γ射线等辐射的剂量,以评估消毒效 果。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消毒剂种类和浓度
不同消毒剂具有不同的杀菌谱和 杀菌效果,浓度过低可能无法达 到理想的消毒效果,浓度过高则 可能对物品和人体造成损害。
作用时间
消毒剂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作 用,作用时间过短可能无法达到 理想的消毒效果,过长则可能对 物品和人体造成损害。
02
消毒方法与选择
物理消毒法
1 2
热力消毒
利用高温或高热能将微生物杀灭,如煮沸、流 通蒸汽、压力蒸汽等。
光照消毒
利用紫外线、臭氧等光线或电磁波杀灭微生物 ,如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
3
机械消毒
利用机械力清除污染物表面的微生物,如使用 清洁剂、洗涤剂等。
化学消毒法
含氯消毒剂
利用氯元素消毒,如漂白粉、次氯 酸钠等。
环境温度和湿度
环境温度和湿度都会影响消毒剂 的挥发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 而影响消毒效果。
消毒效果的评估标准
杀灭率
残留活菌数
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率是评估消毒效果的 重要指标,杀灭率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消毒后环境中残留的微生物数量越少,说明 消毒效果越好。
消毒越好,同 时对人体的危害也越小。

2024年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课件

2024年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课件

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课件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卫生消毒工作对于保障孩子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幼儿园环境的清洁与卫生,我们需要对幼儿园进行定期的卫生消毒工作。

本课件旨在介绍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骤,帮助幼儿园工作人员和家长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卫生消毒方法。

二、幼儿园卫生消毒的重要性幼儿园是孩子们集体生活的场所,人员密集,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

孩子们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

因此,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卫生消毒工作,可以有效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降低孩子们生病的风险,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三、幼儿园卫生消毒的基本原则1.定期消毒: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消毒计划,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工作,确保幼儿园环境的清洁与卫生。

2.全面覆盖:消毒工作应覆盖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包括教室、卧室、卫生间、食堂等,确保无遗漏。

3.正确选择消毒剂: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使用。

4.适当浓度:消毒剂的使用浓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

5.足够时间: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确保消毒效果。

6.个人防护: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触消毒剂。

四、幼儿园卫生消毒的操作步骤1.清洁:在消毒之前,应对幼儿园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包括扫地、拖地、擦拭等。

2.消毒: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例如,教室地面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玩具可以使用酒精进行消毒。

3.通风:在消毒工作完成后,应进行适当的通风,确保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4.记录:对消毒工作进行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剂使用情况等,以便进行跟踪和管理。

五、幼儿园卫生消毒的注意事项1.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消毒剂。

2.消毒剂应妥善存放,避免儿童接触,防止意外发生。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

其目的:(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

(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

(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

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

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

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

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

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消毒的种类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种。

疫源地消毒是指有传染源(病者或病原携带者)存在的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

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消毒措施。

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饮水及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均属之。

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受损严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性隔离及消毒措施亦为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种。

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

在医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的选择及影响消毒的因素为使消毒工作顺利进行,取得较好效果,须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方法。

一般应考虑以上几个问题。

(一)病原体的种类不同传染病病原体各有特点,对不同消毒方法的耐受性不同。

如细菌芽胞对各种消毒措施的耐受力最强,必须用杀菌力强的灭菌剂、热力或辐射处理,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之欧阳文创编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之欧阳文创编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

其目的:(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

(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

(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

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

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

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

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

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消毒的种类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种。

疫源地消毒是指有传染源(病者或病原携带者)存在的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

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消毒措施。

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饮水及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均属之。

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受损严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性隔离及消毒措施亦为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种。

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

在医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的选择及影响消毒的因素为使消毒工作顺利进行,取得较好效果,须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方法。

一般应考虑以上几个问题。

(一)病原体的种类不同传染病病原体各有特点,对不同消毒方法的耐受性不同。

如细菌芽胞对各种消毒措施的耐受力最强,必须用杀菌力强的灭菌剂、热力或辐射处理,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之欧阳歌谷创编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之欧阳歌谷创编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欧阳歌谷(2021.02.01)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

其目的:(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

(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

(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

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

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

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

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

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消毒的种类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种。

疫源地消毒是指有传染源(病者或病原携带者)存在的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

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消毒措施。

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饮水及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均属之。

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受损严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性隔离及消毒措施亦为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种。

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

在医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的选择及影响消毒的因素为使消毒工作顺利进行,取得较好效果,须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方法。

一般应考虑以上几个问题。

(一)病原体的种类不同传染病病原体各有特点,对不同消毒方法的耐受性不同。

如细菌芽胞对各种消毒措施的耐受力最强,必须用杀菌力强的灭菌剂、热力或辐射处理,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消毒灭菌课件

消毒灭菌课件

消毒灭菌课件消毒灭菌课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消毒灭菌在日常生活和医疗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消毒灭菌是一种通过杀灭或去除病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方法,以确保环境的卫生和人们的健康。

本文将探讨消毒灭菌的重要性、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以及应注意的事项。

消毒灭菌的重要性消毒灭菌在预防疾病传播、保护人们的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医疗机构中,消毒灭菌是必不可少的,以防止交叉感染和疾病的传播。

手术室、病房、诊疗室等地方都需要进行定期的消毒灭菌,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进行消毒灭菌,特别是在疫情流行时期。

例如,公共场所的卫生间、食品加工场所、交通工具等地方都需要进行定期的消毒灭菌,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消毒灭菌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

1. 物理消毒灭菌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物理手段来杀灭或去除微生物。

常见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包括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过滤消毒。

高温消毒是指利用高温来杀灭微生物,常见的方法有蒸汽消毒和热气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的辐射杀灭微生物,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空气消毒和水处理。

过滤消毒是通过过滤器来去除微生物,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水处理和空气净化。

2.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物质来杀灭或去除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消毒灭菌方法包括氯化物消毒、酒精消毒和过氧化氢消毒。

氯化物消毒是利用含氯化合物来杀灭微生物,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水处理和表面消毒。

酒精消毒是利用酒精来杀灭微生物,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手部消毒和表面消毒。

过氧化氢消毒是利用过氧化氢来杀灭微生物,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医疗器械消毒和空气消毒。

应注意的事项在进行消毒灭菌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事项,以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和安全性。

首先,选择适合的消毒灭菌方法。

不同的场景和需求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其次,正确使用消毒灭菌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

其目的:(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

(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

(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

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

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

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

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

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消毒的种类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种。

疫源地消毒是指有传染源(病者或病原携带者)存在的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

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消毒措施。

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饮水及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均属之。

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受损严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性隔离及消毒措施亦为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种。

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

在医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的选择及影响消毒的因素为使消毒工作顺利进行,取得较好效果,须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方法。

一般应考虑以上几个问题。

(一)病原体的种类不同传染病病原体各有特点,对不同消毒方法的耐受性不同。

如细菌芽胞对各种消毒措施的耐受力最强,必须用杀菌力强的灭菌剂、热力或辐射处理,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故一般将其作为最难消毒的代表。

其他如结核杆菌对热力消毒敏感,而对一般消毒剂的耐受力却比其他细菌为强。

真菌孢子对紫外线抗抗力很强,但较易被电离辐射所杀灭。

肠道病毒对过氧乙酸的耐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近,但季胺盐类对之无效。

肉毒杆菌素易为碱破坏,但对酸耐受力强。

至于其他细菌繁殖体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对一般消毒处理耐受力均差。

常见消毒方法一般均能取得较好效果。

(二)消毒对象的性质同样消毒方法对不同性质物品、效果往往不同。

对油漆光滑的墙面,喷洒药液不易停留,应以冲洗、擦试为宜。

对较粗糙墙面,易使药液停留,可用喷洒消毒。

环氧乙烷薰蒸,对易于吸收药物的布、纸张效果较好,而对金属表面,须延长时间。

粪便、痰液消毒不宜用凝固蛋白质药物处理,因蛋白质凝固对病原体可起保护作用,高压蒸气杀菌效果虽好,但不宜用于毛皮,塑料和人造纤维制品。

环氧乙烷薰蒸赛珞璐制品,高浓度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浸泡绵织品,来苏液多次长时间浸泡乳胶手套,均可造成损坏。

对于食品及餐具不宜用有毒或有恶臭的消毒液处理。

(三)消毒场所的特点消毒应考虑当地条件。

在室内消毒时,密闭性好的房屋,可用薰蒸消毒,密闭性差者应用消毒液擦试或喷洒。

通风良好的房屋,可用通风换气法消毒,通风换气不良,污染空气长期贮留处应当用药物薰蒸和喷洒。

人口稠密地区不可用刺激性强气体消毒。

接近火源不宜用环氧乙烷等易燃物消毒。

(四)卫生防疫方面要求不同条件下传播机会不同,在防疫方面要求不同。

传染病流行时,发病严重的疫区,应集中应用效力好的药物与器械。

发病少的外围地区,可采用简易消毒方法。

传染病院或病房,患者集中,污染严重,消毒量大,应采用固定设备和高效措施,病家消毒属于临床措施,工作量小,可采用简易措施及方法。

饮水应在净化基础上煮沸,生活用水净化后加氯消毒即可。

对呼吸道传染病,强调空间隔离,通风和合理的带口罩,对肠胃道病应强调用具,粪便、呕吐物消毒和接触后洗手。

不同病种的消毒,应注意区别对待。

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较强含氯消毒剂或氯人剂消毒,不宜应用季胺盐及来苏等一般消毒剂处理。

在消毒工作时还须注意影响消毒的因素,如消毒剂量(包括消毒的强度及作用时间),消毒物品污染的程度,消毒的温度,湿度及酸碱度,有关化学拮抗物,消毒剂的穿透力及表面张力等。

具体消毒方法的应用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但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体,作用缓慢,而且灭菌不彻底,一般不用于传染疫源地消毒,故消毒主要应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1.机械消毒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使用多层口罩可防止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

应用通风装置过滤器可使手术室、实验室及隔离病室的空气,保护无菌状态。

2.热力消毒包括火烧、煮沸、流动蒸气、高热蒸气、干热灭菌等。

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机能。

(1)火烧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体等均可用此法。

简便经济、效果稳定。

(2)煮沸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1~2分钟即完成消毒,但芽胞则须较长时间。

炭疽杆菌芽胞须煮沸30分钟,破伤风芽胞需3小时,肉毒杆菌芽胞需6小时。

金属器械消毒,加1~2%碳酸钠或0.5%软肥皂等碱性剂,可溶解脂肪,增强杀菌力。

棉织物加1%肥皂水15l/kg,有消毒去污之功效。

物品煮沸消毒时,不可超过容积3/4,应浸于水面下。

注意留空隙,以利对流。

(3)流动蒸气消毒相对湿度80~100%,温度近100℃,利用水蒸气在物何等表面凝聚,放出热能,杀灭病原体。

并当蒸气凝聚收缩产生负压时,促进外层热蒸气进入补充,穿至物品深处,加速热量,促进消毒。

(4)高压蒸气灭菌通常压力为98.066kPa,温度121~126℃,15~20分钟即能彻底杀灭细菌芽胞,适用于耐热、潮物品。

(5)干热灭菌干热空气传导差,热容量小,穿透力弱,物体受热较慢。

需160~170℃,1~2小时才能灭菌。

适用于不能带水份的玻璃容器,金属器械等。

不同病原体的热耐受力,以热死亡时间表达。

见附表。

3.辐射消毒有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二种。

前者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后者包括丙种射线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

红外线和微波主要依靠产热杀菌。

电离辐射设备昂贵,对物品及人体有一定伤害,故使用较少。

目前应用最多为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份、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和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

紫外线波长范围2100~3280A,杀灭微生物的波长为2000~3000A,以2500~2650A 作用最强。

对紫外线耐受力以真菌孢子最强,细菌芽胞次之,细菌繁殖体最弱,仅少数例外。

紫外线穿透力差,3000A 以下者不能透过2mm厚的普通玻璃。

空气中尘埃及相对湿度可降低其杀菌效果。

对水的穿透力随深度和浊度而降低。

但因使用方便,对药品无损伤,故广泛用于空气及一般物品表面消毒。

照射人体能发生皮肤红斑,紫外线眼炎和臭氧中毒等。

故使用时人应避开或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日光曝晒亦依靠其中的紫外线,但由于大气层中的散射和吸收使用,仅39%可达地面,故仅适用于耐力低的微生物,且须较长时间曝晒。

此外过滤除菌除实验室应用外,仅换气的建筑中,可采用空气过滤,故一般消毒工作难以应用。

(二)化学消毒法根据对病原体蛋白质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1.凝固蛋白消毒剂包括酚类、酸类和醇类。

(1)酚类主要有酚、来苏、六氯酚等。

具有特殊气味,杀菌力有限。

可使纺织品变色,橡胶类物品变脆,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故除来苏外应用者较少。

酚(石炭酸)(carbolic acid ):无色结晶,有特殊臭味,受潮呈粉红色,但消毒力不减。

为细胞原浆毒,对细菌繁殖型1:80~1:110 溶液,20℃30 分钟可杀死,但不能杀灭芽胞和抵抗力强的病毒。

加肥皂可皂化脂肪,溶解蛋白质,促进其渗透,加强消毒效应,但毒性较大,对皮肤有刺激性,具有恶臭,不能用于皮肤消毒。

来苏(煤酚皂液)(lysol ):以47.5%甲酚和钾皂配成。

红褐色,易溶于水,有去污作用,杀菌力较石炭酚强2~5 倍。

常用为2~5%水溶液,可用于喷洒、擦试、浸泡容器及洗手等。

细菌繁殖型10~15 分钟可杀灭,对芽胞效果较差。

六氯酚(hexochlorophane ):为双酚化合物,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酯、醚,加碱或肥皂可促进溶解,毒性和刺激性较少,但杀菌力较强。

主要用于皮肤消毒。

以 2.5 ~3%六氯酚肥皂洗手可减少皮肤细菌80~90%,有报告可产生神经损害,故有宜长期使用。

(2)酸类对细菌繁殖体及芽胞均有杀灭作用。

但易损伤物品,故一般不用于居室消毒。

5%盐酸可消毒洗涤食具,水果,加15%食盐于 2.5%溶液可消毒皮毛及皮革,10l/kg 加热30℃浸泡40 小时。

乳酸常用于空气消毒,100m3空间用10g 乳酸薰蒸30 分钟,即可杀死葡萄球菌及流感病毒。

(3)醇类乙醇(酒精)(ethyl alcohol )75%浓度可迅速杀灭细菌繁殖型,对一般病毒作用较慢,对肝炎病毒作用不肯定,对真菌孢子有一定杀灭作用,对芽胞无作用。

用于皮肤消毒和体温计浸泡消毒。

因不能杀灭芽胞,故不能用于手术器械浸泡消毒。

异丙醇(isopropylalcohol) 对细菌杀灭能力大于乙醇,经肺吸收可导致麻醉,但对皮肤无损害,可代替乙醇应用。

2.溶解蛋白消毒剂主要为碱性药物,常用有氢氧化钠、石灰等。

(1)氯氧化钠白色结晶,易溶于水,杀菌力强,2~4%溶液能杀灭病毒及细菌繁殖型,10%溶液能杀灭结核杆菌,30%溶液能于10 分钟杀灭芽胞,因腐蚀性强,故极少使用,仅用于消灭炭疽菌芽胞。

(2)石灰(Ca)遇水可产生高温并溶解蛋白质,杀灭病原体。

常用10~20%石灰乳消毒排泄物,用量须 2 倍于排泄物,搅拌后作用4~5 小时。

20%石灰乳用于消毒炭疽菌污染场所,每4~6 小时喷洒一次,连续2~3 次。

刷墙 2 次可杀灭结核芽胞杆菌。

因性质不稳定,故应用时应新鲜配制。

3.氧化蛋白类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因消毒力强,故目前在医疗防疫工作中应用最广。

(1)漂白粉应用最广。

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Ca(OCl)2] ,含有效25~30%,性质不稳定,可为光、热、潮湿及CO2 所分解。

故应密闭保存于阴暗干燥处,时间不超过 1 年。

有效成份次氯酸可渗入细胞内,氧化细胞酶的硫氢基因,破坏胞浆代谢。

酸性环境中杀菌力强而迅速,高浓度能杀死芽胞,粉剂中用于粪、痰、脓液等的消毒。

每升加干粉200 克,搅拌均匀,放置1~2 小叶,尿每升加干粉 5 克,放置10 分钟即可。

10~20%乳剂除消毒排泄物和分泌物外,可用以喷洒厕所,污染的车辆等。

如存放日久,应测实际有效氯含量,校正配制用量。

漂白粉精的粉剂和片剂含有效氯可达60~70%,使用时可按比例减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