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家乡的风俗”这一话题,使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文化,并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
2.通过本次习作,使学生能够自主撰写一篇家乡风俗的文章,发现自己的家乡之美、讲述自己的家乡故事。
3.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锻炼语言组织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习《家乡的风俗》一文,了解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述。
2.带领学生回忆家乡的风俗习惯,促使学生思考如何从自己的经历中提炼出生动形象的描写。
3.给学生时间自主撰写家乡风俗的文章,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写作方式,寻求自己的风格。
三、教学过程1. 学习材料准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笔记本或纸张•笔2. 学习《家乡的风俗》一文1.教师阅读《家乡的风俗》一文,并引领学生一起思考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述。
2.指导学生理解需要注意的词组和句式,例如:“长辈们”、“亲热的问候”、“有口皆碑”、“留下永久的印痕”、“生生不息”等。
这些词组和句式不仅使得文章更加地道和生动,同时也展现了对家乡风俗和文化的喜爱和发自内心的热爱。
3. 回忆家乡风俗习惯1.让学生回忆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引导他们回忆自己童年的岁月,从外观、行为举止、节庆习俗、口头禅等方面入手,调动他们的记忆和创造力,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想。
2.让学生和小组中的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记忆,互相帮助提炼、凝练自己的写作主题和内容。
4. 自主撰写家乡风俗的文章1.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撰写家乡风俗的文章,并在写作时着重注意自己的表述方式、生动性和吸引力。
2.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写作风格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例如叙事、描写等,鼓励他们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5. 课堂总结在完成习作环节之后,让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文章,听取他人的反馈,互相帮助改善文章的写作。
让学生总结本次习作学习的内容、收获和困难,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反馈。
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发表出来,与更多人分享家乡的风土人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2.过程与方法(1)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3.情感与价值(1)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教学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各地民风民俗。
2.向父母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节也是非常讲究的,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中。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到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
过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就是风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的风俗”的写作指导课。
二、了解何为“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之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三、说家乡风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 “家乡的风俗”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家乡的风俗” 》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家乡”,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家乡的美好,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本篇作文要求学生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写一篇习作,旨在让学生通过作文,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对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人物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乡的风俗,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观察、调查和访问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
此外,学生在写作方面,可能存在语言表达不准确、条理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家乡的风俗,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和访问等方式,搜集家乡风俗的相关信息,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作文,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了解家乡的风俗,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作文,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搜集家乡风俗的相关信息。
3.访问法:学生通过访问,了解家乡的风俗。
4.写作指导法: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帮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家乡的风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课件、参考文献等。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者视频,呈现家乡的风俗,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
习作:家乡的风俗-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知家乡的风俗和民俗;2.掌握习作的写作要求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和认知家乡的风俗和民俗;2.控制习作的篇幅,保持思路清晰、主题鲜明。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掌握习作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1.通过课堂讲授、示范习作、互评互鉴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2.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指导学生掌握习作的写作技巧。
教学流程第一步:说明习作的要求和主旨1.首先,向学生介绍本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主旨:家乡的风俗;2.解释一下习作的要求:习作要准确表达家乡的风俗,并掌握习作的写作技巧。
第二步:呈现例文1.展示一篇关于家乡的风俗的文章,为学生讲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2.督促学生听取范文,并体会其中的文学表现技巧;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风俗和民俗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风俗和民俗,如:你的家乡有什么独特的风俗习惯?当地人如何庆祝传统节日?等等;2.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分类等方式,将家乡的风俗和民俗整理出来。
第四步:针对性技法教学1.教授习作的写作技巧,如选择语言的美感,写作的思路,段落和语句的结构等;2.通过小组讨论、示范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习作写作技巧的运用方法。
第五步:展开习作1.指导学生首先做好习作的提纲,确保思维的连贯和思路的清晰;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展开习作。
第六步:互评互鉴1.学生互相交换习作,并进行评价;2.老师对各组的习作做出评估,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
总结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了家乡的风俗和民俗;同时也掌握习作的写作技巧,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到自己的家乡的独特之美,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文化底蕴,更好地认识自己。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家乡风俗,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内容要求如下:1. 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进行介绍,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
2. 描述风俗的特点、起源、发展及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意义。
3. 结合亲身经历或感受,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调查、收集家乡风俗的相关资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风俗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结合,表达出真情实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调查问卷、照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调查了解:让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风俗,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文字或图片。
3. 交流分享:各组学生汇报调查成果,互相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4. 写作指导:教师讲解作文要求,指导学生如何选材、构思、表达。
5.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作文。
6. 修改润色:学生互相评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教师点评、指导。
7. 优秀作文展示:挑选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借鉴。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主要内容:风俗特点、起源、发展、意义3. 写作要求:选材、构思、表达七、作业设计1. 根据所学内容,修改自己的作文,力求语言优美、表达流畅。
2. 收集更多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3. 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创作一幅图画或手工作品。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调查、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可以写一写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也可以写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还可以写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二、习作目标:1.抓住重点写“家乡风俗”,写出特点。
2.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体验故土乡情。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特点写出重点,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前向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段简单的介绍词。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一、谜语引入主题1.节日习俗知多少:“十里一风,百里一俗。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地都有各自的乡土风情和民俗民风。
老师先带同学们进入猜谜板块。
2.看图猜节日:课件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的一些风俗。
学生一边猜一边介绍这些节日的风俗,师生一起品味中华大家庭浓浓的家乡情。
二、初步了解民俗1.何为“民风民俗”: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春节习俗大百科:“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你家乡的春节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和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个简单的介绍词。
现在开始同一个籍贯自由组合,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特色的风俗。
3.图文出示:师生共同梳理各省的春节风俗【浙江】杭州:罗神竹舞、赶十八、打年糕绍兴:送灶、社戏。
温州:分岁酒。
东阳:抲年鬼。
【四川】走人户、游喜神方、人日祭诗圣【福建】过火群、隔年饭、长年菜、分圆【江西】板凳龙、吃隔岁、换茶、掸青、起牙【山东】贴年红、送百神【陕西】做面食、做顶针、扭秧歌……【设计说明:由于寄宿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班级学生籍贯基本不少于10个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3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篇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一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重点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出示课件1】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板书:家乡的风俗)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民族文化,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板书:多样性→)【出示课件2】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
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出示课件3】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
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家乡安阳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小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宣传安阳贡献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写家乡风俗做起吧。
二、目标航船因为有了目标才能顺利达到彼岸,学习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事半功倍,一起读。
写作目标1、我能画出习作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2、我能根据习作要求选材,确立中心。
收集资料,列出提纲;3、我能根据习作要求确立独特的写作方法,抒真情实感,显个性特点。
4、我能做到字体工整,字数600左右,和同学分享,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三、学习过程自学:(1)、审题请大家默读材料,边读边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并在书上批注。
1、本次作文属于命题?半命题?自拟题目?2、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写哪两个文体?3、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建议、特别强调了什么(加分项重涂)?(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自学(2)、梳理导学案——学习任务1、确立题目要新颖,列出提纲我能行。
2、精彩开头和结尾,且听我给你说明。
3、典型事件排时间,特点来历穿插好。
4、写作方法有新意,模仿魔方要发扬。
四、队学交流、合作、预展、抽取任务五、群学展示展示一:定题目,列提纲,说开头,道结尾。
展示二:定内容,说过程,插来历,听谁说。
六、后展示提升亲爱的孩子们,你知道“好作文”的标准吗?一篇好文章有三个标准。
1、语言表达的准确性;2、布局谋篇的创新性;3、主题思想的正确性。
模仿就是魔方,读是为了写。
最近你学到的哪种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指名回答)七、写作歌:家乡风俗并不难,认真审题是关键。
列提纲,分详略,穿插来历和特点,字儿不够事来凑,活动现场和感受。
开头结尾有方法,模仿魔方是高手。
八、结束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1.本单元的课文描绘了许多不同的民俗风情,请大家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是哪一篇,为什么?2.在介绍家乡的风俗时,我们应该抓住哪些特点呢?请大家讨论一下,列出几个关键词。
3.在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描写呢?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三、个别辅导,提供指导1.针对学生的写作内容和表达能力,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2.帮助学生修改、完善作,提高写作水平。
四、展示交流,互相研究1.学生可以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作,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2.通过学生的展示,让大家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俗风情,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过渡: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带来了不同的风俗惯,让我们来探索如何写出家乡风俗惯的独特之处吧!1.明确要求,介绍风俗惯要求:介绍一种风俗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介绍,重点介绍其最主要的特点,也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我们可以通过介绍一种风俗惯来展现家乡的独特之处。
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介绍,但要重点突出其最主要的特点。
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加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让文章更加生动。
2.回顾写法,掌握技巧过渡: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多种描写事物的方法,让我们回顾一下。
通过回顾课文,我们可以交流不同的写作方法。
在小组中可以归纳总结,教师也可以进行板书。
写作时,要注意顺序的合理性,详略得当,突出特点。
同时,也要多方面介绍,说明与描写相结合,运用修辞手法让语言更加生动。
3.确定思路,完成初稿过渡:在掌握了写作技巧后,让我们确定思路,完成初稿吧!首先,要确定一个新颖独特的题目,能够突出家乡风俗惯的特点或表达对其的感情。
题目是文章的纲要和线索,要能够串联起全文。
在拟写提纲时,要明确介绍的风俗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以及哪一部分内容将作为重点进行详细介绍。
在完成初稿时,要注意抓住家乡风俗的主要特点,写清楚活动的现场情况及自己的独特感受,突出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同时也要具体,语言生动形象。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回顾与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了解不同地区、民族的风俗特点。
2.习作指导: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事例,描述自己家乡的特色风俗,培养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2)如何将具体的事例融入文章:学生在写作时容易泛泛而谈,缺乏具体事例的支撑。
-突破方法:指导学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家乡风俗通过讲述具体的故事或场景,让文章更具说服力。
(3)如何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学生在写作时结构混乱,难以形成清晰的思路。
-突破方法:教授文章结构的基本模式,如总分总、递进等,并让学生通过练习,逐步掌握文章的层次感。
其次,学生们在讨论家乡风俗的实际应用时,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很多有趣的观点。这说明他们对于身边的文化现象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多设置一些类似的讨论环节,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兴趣。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较为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逐渐树立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1)了解和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
(2)学会用文字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提高观察、思考、表达等综合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强化文化认同:通过了解和描述家乡的风俗,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家乡的风俗场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激发创作潜能。
1.教学重点
(1)家乡风俗的描述: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事例,描绘家乡的特色风俗,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以下是一份小学六年级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独特的风俗文化。
2. 学习通过介绍风俗、描写场景等方法,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进行介绍,写出其独特之处。
2. 难点:能够把这种风俗介绍清楚,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有关家乡风俗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家乡风俗的丰富多彩。
2.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习作就是要求大家写一写自己家乡的风俗。
(二)明确习作要求1. 学生自读习作要求,思考: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三)选材指导1. 小组讨论:你的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俗?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与小组成员交流。
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独特性的风俗进行写作。
(四)写法指导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家乡的风俗写清楚?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2. 教师结合具体例子,讲解介绍风俗的方法,如介绍风俗的起源、传说、发展历程、活动内容、特色等。
3. 指导学生通过描写场景、人物等方法,把家乡的风俗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习作练习1.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风俗,进行构思和写作。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习作评改1. 学生完成习作后,先自己检查修改。
2. 同桌互相交换习作,进行评改。
3. 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习作。
(七)课堂小结1. 总结本次习作的要点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家乡的风俗文化,用自己的笔记录下美好的瞬间。
(八)布置作业1. 继续完善自己的习作。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家乡的习俗》教案教学目的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
(学生自由讨论)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节》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
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1.阅读理解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板块一欣赏,导入新课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
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以下是针对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的教案内容:
-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 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风俗习惯,以及为什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家乡风俗习惯。
然后,可以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你们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吗?。
2. 阅读范文,分析写作技巧。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篇关于家乡风俗习惯的优秀作文,让学生仔细阅读并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组织讨论,激发思维。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家乡的一个特别风俗习惯,并讨论这个风俗习惯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4. 开始写作,指导思路。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指导,例如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结尾等。
同时,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5. 互相修改,提高质量。
学生完成初稿后,可以进行互相修改和润
色,以提高文章的质量。
最后,老师可以选取几篇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介绍一种风俗时能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在表达中融入自己的体验。
【语文要素】2.愿意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在交流中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教学课时]1-2课时一、头脑风暴确定风俗1.情境创设,聊风俗。
(1)出示图片展示各地风俗。
(闹元宵、看花灯、包饺子……)(2)今天我们将举行一次风俗展,请同学们为自己家乡的风俗代言,我们将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六种风俗,看谁介绍的风俗能荣登班级的“风俗榜”。
2.头脑风暴,晒风俗。
说起风俗,大家的话题都很多,现在就让我们来说说自己家乡的风俗吧,请同学们写下你们家乡的各种风俗,不少于四种。
3.众里挑一,选风俗。
(1)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家乡那么多种风俗,那么你最想推荐哪一种风俗呢?写出推荐的理由,不少于三条。
我选择介绍的风俗是()理由一:理由二:理由三:(2)同学们虽然选择的理由各不相同,但是整体上我们可以将理由归纳如下:选择的理由:主要特点:活动体验:风俗来历:看法感受:二、回顾课文,提炼要素1.分享交流,明要求。
(1)要想让你介绍的风俗脱颖而出,获得大家的认可,你打算怎么来介绍呢?(2)学生交流。
例如介绍“北京烤鸭”,有的讲了有关烤鸭的历史故事,有的讲了第一次吃烤鸭时的感受,有的介绍烤制的方法,有的介绍一鸭三吃的吃法以及烤鸭的色、香、味。
2.回顾课文,导思路。
(1)让我们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是怎么来为我们介绍风俗的。
(指名说,师归纳)(2)学生比较发现:介绍一种风俗,先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
如果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则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然后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如果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
3.填写习作导航单,初构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风俗,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有趣的风俗,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 写作技巧:如何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指导。
3. 作文修改: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互相修改和评价,提高作文的质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风俗,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风俗,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2. 学具:作文纸、笔、参考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风俗,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写作指导: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如何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5. 修改与评价:学生互相修改作文,并进行评价,提高作文的质量。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正文: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3. 写作技巧: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指导。
七、作业设计1. 写作作业:根据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2. 修改作业:互相修改作文,并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写作指导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家乡的中秋习俗。
2.在共同品尝、分享月饼的气氛中,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1.各种月饼活动过程1.了解中秋(1)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2)介绍广东中秋节的习俗(3)师:你的家乡在哪里?请说说你家乡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4)师:你还知道其他地方过中秋节的习俗吗?2.月饼品尝会(1)师:看看月饼都有哪些形状,为什么都是这种形状呢?(圆圆的月饼表示团圆的意思,又表示圆满、丰收之意)(2)了解月饼的品种(3)分享月饼。
活动延伸1.欣赏民间故事《嫦娥奔月》2.制作月饼资料: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的秋季而且又正好是的秋季的中期,所以就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被称为仲秋。
每年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被叫做月夕或八月节。
在中秋之夜,人们望着天空上又圆又亮的月亮,很自然的就会盼望和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中秋节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除了吃月饼啊还有其它的习俗比如:赏月、赏桂花、品茶、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金门要拜天公、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等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2篇】教材分析《家乡的风俗》是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本单元的习作能力要求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教材安排了两个板块。
一是出现了春节拜年、元宵闹花灯、除夕包饺子等风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二是提供两个话题: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基于描写事物类习作的特点,选择了前一个话题。
关于介绍节日风俗习惯,统编教材一共安排了两次,一次是在三下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要求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习作:家乡的风俗》习作指导教案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写作实践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一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应在小组讨论前明确讨论要求和主题,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家乡风俗的传承与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家乡风俗的理解,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但我认为,在讨论过程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以提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课后,我了解到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应该在课后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用来描述人物、事件、场景等的一种文体。它是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范文。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记叙文的方法,生动具体地描绘家乡的风俗以及如何表达个人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抓住风俗特点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运用记叙文方法描绘家乡风俗:本节课的核心是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记叙文的方法,生动具体地描绘家乡的一种风俗。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风俗的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细腻的描绘和真实的情感,展现家乡的风土人情。
习作:家乡的风俗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习作:家乡的风俗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描述家乡的风俗。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家乡的独特风俗,包括节日习俗、民间传统、地方特色等。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如何通过对比、举例等方式,展示家乡风俗的独特性和魅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学会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挖掘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如何帮助学生构建清晰、合理的文章结构。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展示家乡风俗的图片、视频等。
2. 写作素材:提供一些关于家乡风俗的范文、描写片段等。
3. 写作工具:纸张、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家乡风俗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家乡的独特风俗。
2.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家乡风俗,讨论风俗的独特之处和意义。
3. 写作指导: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描述,构建清晰、合理的文章结构。
4.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讨论和指导,进行写作实践,描绘家乡的风俗。
5. 交流分享: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6.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指导学生改进和提高。
板书设计1. 习作:家乡的风俗2. 副第二课时3. 教学内容:家乡的风俗4. 教学目标:了解和描述家乡的风俗5. 教学难点:发现独特之处、运用生动语言、构建文章结构6. 教学过程:导入、讨论、写作指导、写作实践、交流分享、总结评价作业设计1. 写作作业:根据课堂讨论和指导,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2. 思考作业:思考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和意义,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1.阅读理解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9654;课时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9654;教学过程板块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
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板书:家乡的风俗)【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风俗习惯,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板块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1.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3.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1)指名学生说。
(2)教师归纳总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俗,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
(3)谁知道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学生自由发言。
4.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写作方法。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详略得当。
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
《腊八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句把藏戏的特点写了出来,接着详写藏戏的由来,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5.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板块三梳理思路,指导习作1.指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风俗。
(1)要想写好家乡的风俗,得要注意观察家乡风俗活动的特点。
(2)生动、具体地写出风俗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3)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4)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和心情变化等细节。
(5)注意观察的顺序。
2.指导写法。
(1)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
(2)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活动,在人物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
(3)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描写结合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
(4)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板块四自拟提纲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课件出示: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加以介绍?将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什么题目?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4.拟定作文提纲。
【设计意图】写好作文,要选取合适的素材,要有清晰的思路。
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文思路,这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拟提纲,梳理文章层次脉络的能力。
第2课时9654;课时目标1.让学生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去。
2.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修改自己的作文。
3.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9654;教学过程板块一范文赏析1.范文赏析。
家乡的春节杨晨曦照家乡的规矩,从腊月初一就开始新年的预热了。
腊八一般是最冷的一天,大家都在这天熬腊八粥,里面的食材丰富极了,让人闻到就觉得心里暖和。
在过年前,孩子们都喜欢提前准备自己过年时要用的东西。
第一种是大家都喜欢买的花炮或鞭炮,尤其是男孩子,一买一大包。
第二种便是又硬又甜的糖或又甜又红的枣,只要大人一买到,小孩就一抓一大把。
终于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在这一天,鞭炮声接连不断,年味浓浓。
街上卖东西的也多了,尤其是糖和瓜子,孩子们也开心多了,到处是欢声笑语。
虽然别的地方一般是除夕当天才贴春联,但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八便开始了。
人们喜气洋洋地一边贴着春联,一边哈哈大笑,显示出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终于到来了。
这天晚上,鞭炮声比以前多了许多,每分每秒都在响,人们穿着新衣,做着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
外出打工的人,除了万不得已,必定会回家吃个团圆饭。
这天晚上吃完饭,人们便忙了起来,烧香、磕头、拜天、拜地,一刻也不停。
一切活动结束后,除了很小的孩子,一家人都要守岁,听说这么做可以延年益寿。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都要去拜年,互相表达新年的美好祝愿。
正月初六,多数商店都已经开张。
这天也是我最不愿过的一天,因为家里每一个干活的人都要出去干活。
元宵节是春节期间又一个重要的日子。
这天晚上,人们去城里看灯会,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各形各色,各不相同。
人们看完灯会便匆匆赶回来,因为大家都要点蜡烛、闹花灯,整个村子火红一片,真是一片灯的海洋。
就这样,过完元宵节,春节也就结束了。
人们各忙各的,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孩子去上学,大人去上班,一切就又恢复了平静。
2.教师点评: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将春节从“腊八”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了元宵节,将家乡春节的热闹和喜庆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设计意图】展示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取长补短,主动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板块二完成习作,学会修改1.学生根据所写的作文提纲,完成习作。
2.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3.学生交换欣赏习作。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习作。
5.全班展示优秀习作。
6.收集优秀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9654;教学反思指导作文,要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构思与众不同的题目,告诉学生一篇好的文章,题目也是至关重要的,为学生今后习作定题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在美文欣赏环节,教师朗读范文,让学生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掌握写作方法,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点评,让学生明晰一篇好的文章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完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写法,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写作方法,使学生在每次习作中都有所收获。
在集体修改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朗读要修改的文章,然后小组讨论文章哪些方面需要修改。
小组讨论后,学生自由修改,让学生学会诊断,学会创新地修改。
让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的双重角色,提高作文评改效果,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教学目标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重点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风俗活动。
2.尝试介绍自己经历的一种风俗活动,重点介绍经历和感受。
3.初步知道介绍风俗活动的介绍方式和注意事项。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
【出示课件1】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板书:家乡的风俗)通过介绍民族文化,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板书:多样性→)【出示课件2】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
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出示课件3】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9830;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
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9830;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
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
(七夕,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
)9830;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
(关于过大年前的除夕你们应该最了解,过年的前一天叫做除夕,主要准备过年的衣服、食物,贴对联、收拾家里,有的家庭还会有守夜的活动,希望岁岁安康。
)教师总结:这些呢,都是中国传统民俗,端午吃粽子,重阳插茱萸,还有最让你们开心的就是过大年,对不对,过年不仅仅会有新衣服、好吃的东西,而且还有红包收!老师都很羡慕你们。
2、鼓励学生说说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对哪种民俗最感兴趣?也可以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
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
【出示课件4】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小组交流讨论:你为大家介绍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么?4、表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