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综合性 、 比性 、 可 可操作性及层次性原则 , 并参考一 些学 者对经 济指标的取舍 , 选取了 1 个经济指标 , 2 并分为两个层次( 如表 1
所 示 ) 。 表 1 分析 指标 的选 取
经 济 总 量 指 标
G P D
经 济 均量 指 标
X1 人 均 G P D X 7
财政 收 入 社 会 固定 资 产 投 入 工业 总产 值 工 业 企 业产 品销 售 收 入 社 会 商 品零 售 总 额 人均 G P D G P增 长 率 D 第 三产 业 占 G P比 重 D 非农 来 生 产 占 G P比 重 D 在 岗 职 工平 均 工资 水 平 农 村 居 民 人均 纯 收入
表 2 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提取 因子的情况表
I i a g n a u s n t lEie v e i l Toa tl
7
. .
xr ci n S ms o q a e o d n s S t t n S ms o q a e o d n s ta to u fS u r d L a i g o ai u fS u r d L a i g o r tl oa 7.4 96 16 .43 n fVai n e mu a ie ra c u l t % v 6 .9 610 1. 7 3 71 6 .9 610 7 .0 99 7 T tl 0 a 54 4 .6 26 .45 0 Va in e mu a ie f ra c u ltv % 455 2 .3 220 2 .4 4 .3 55 2 6 .7 75 4
.7 73
6.4 43
8 -51 63
22 3 .5
1 .7 87 7
8 3 6-51
海南省港航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海南省港航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海南省四面环海,省内经济属于典型的岛屿型,对外依存度高,最大特点是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物流成本较高。
水路运输是海南省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全省进出岛货运量的90%和客运量的40%以上通过水运完成。
在海南经济社会和对外贸易发展中,港航业具有重要的基础、先导和枢纽作用。
如果没有以此为基础的强有力的交通支持,海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十分困难。
因此,港航业对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强劲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做大做强海南港航业,无疑是海南省克服空间阻隔,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海南港航业的进一步发展,阻碍其建立面向东南亚的港航市场的进程。
1货源不足是影响海南港航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海南岛是我国第2大岛,因琼州海峡与内地相隔离,往返内地交通不便,加上自然资源丰富,与内地货物往来不频繁,且数量有限,加之人口数量少,生活、消费需求量小,工业基础薄弱,外向型经济发展落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以自给自足为主,货源生成需求不足,航运需求不旺盛;其港口和航运属于典型的外向拉动型,而非内需增长需求型。
因此,长期以来,海南港航业因货源不足、需求缺乏而发展缓慢。
建省以来,海南通过多方途径发展经济,港航业也随之逐渐发展,但受经济总量小、人口数量少、港口腹地范围狭窄、工业不发达等因素制约,港航业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长期落后于其他沿海地区。
2006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万t,而当时其他沿海地区港口发展迅猛,全国亿吨港口已达12个。
海南港航业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近年来,海南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等方面采取措施,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区位优势,大力推进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物流园区等的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带动物流业和港航业的发展。
海南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跨越式发展,2006―2009年实现万t的净增长。
在海南省多方努力、多渠道发展经济的背景下,海南港航业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货源不足问题仍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海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分析
海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分析摘要:运用绝对差异指标、相对差异指标和相对发展率指数分析了海南省2006~2011年间区域经济的时空差异,并就其差异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得到相关结论。
关键词:海南省;经济差异;gdp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国内外相关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是近年来我国区域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致力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1]。
海南省作为中国最南端的海岛型省份、最大的经济特区,研究其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对海南经济高效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南省概况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地处热带,与广东省隔海相望,位于东经108°37′~111°05′,北纬3°30′~20°18′。
于1988年建省,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
海南省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千米,其中海南岛面积约为3.39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0.2%。
海南省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25℃,年均降水量1639毫米。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
全省总人口为867.15万人(2010年),2011年海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高于全国gdp增速2.8个百分点。
二、海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分析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三沙市,地级市三个,分别是海口市、三亚市和三沙市,县级市(县)16个。
本次研究将海南省划分为三个区域,东部为海口市、三亚市、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和陵水县;中部为五指山市、定安县、屯昌县、琼中县、保亭县和白沙县;西部为儋州市、东方市、澄迈县、临高县、乐东县和昌江县。
2012年成立的三沙市本次不纳入研究。
区域经济差异时间特征用标准差(属于绝对差异)和变异系数分析(衡量单位或平均数不同时数据的离散程度,属于相对差异)。
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海南省,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份,其经济发展特征明显,区域差异性也较为突出。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和增速上,更体现在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
首先,海南省的北部和南部在经济发展上存在明显差异。
北部地区,尤其是海口市,作为省会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行政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高端服务业,如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的发展较为迅速。
此外,海口的旅游业也相当发达,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相比之下,南部地区如三亚市,虽然旅游业同样发达,但在高端服务业和工业发展上较为滞后。
三亚依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如美丽的海岸线和热带气候,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其次,海南省的东部和西部在产业发展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带,由于靠近国外市场和主要的航运线路,发展了一系列的港口物流和加工制造业。
比如,洋浦经济开发区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里的石化、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较为集中。
西部地区,尽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但在近年来通过政府的推动,逐渐发展起来以农业为主的生态经济,特别是橡胶、胡椒和热带水果等产业。
除了地理位置上的差异,政策导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南省各地区的经济特色。
例如,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实施为全省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这一政策旨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吸引外资和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对海口和三亚等地的经济影响尤为显著。
这些地区在吸引外资企业和国际旅游业方面有了显著提升,进一步加剧了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差距。
此外,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也是海南省必须面对的挑战。
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海南的发展策略需兼顾生态保护。
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导致了对重工业和污染较大行业的限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某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为生态旅游和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综上所述,海南省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
这些差异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地理位置、产业基础、政策导向及环境保护要求等。
海南省18市县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海南省18市县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作者:熊园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从经济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经济结构、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对海南省18市县2010~2014年的经济差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各市县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差异处于公平范围内,且差异在不断缩小,但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经济差异区位商基尼系数一、引言海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把海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的原则,继续落实“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思路,强化区域功能定位发展[1]。
这表明区域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是未来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由于自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着巨大差距,生产力水平和发展很不平衡,不仅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着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可持续发展、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瓶颈。
基于该背景,本文选择海南省18市县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政府相关决策及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海南省18市县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一)经济发展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GDP、人均GDP、人均GDP增长率一般被用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2]。
2010~2014年海南省18市县的经济规模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除琼中县外,其余16市县的GDP增长速度都超过10%,增长速度最快的儋州市的增长率高达42.36%。
从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来看,2010~2014年海南省18市县人均GDP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除海口外,其他市县的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
儋州市受到洋浦开发区战略的影响,经济增长表现出强劲的势头,人均GDP增长速度达到了43.82%,位居全省之首。
从市县之间发展差距来看,2010年人均GDP最高市县与最低市县之比为3.74,2011年下降为2.89,2014年上升为3.20,相对差距有所降低。
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封关运作背景下
收稿日期:2023-05-20作者简介:张双(200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基于封关运作背景下张双(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25)摘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国家重大战略。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海南应突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制度优势、政策优势,加快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
本文在全岛封关运作背景下,主要分析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人才需求、制度开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高质量建设与发展。
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全力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的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封关运作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24)03-0112-04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海南建省创办经济特区三十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2022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海南时明确强调,要把海南更好发展起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
[1]2023年4月13日,值此习近平总书记海南建省创办经济特区35周年,在海南海口举办了主题为“高水平开放的海南自由贸易港———2025封关运作的重大任务”的2023海南自由贸易港论坛。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的政策制度体系。
[2]一、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优势(一)区位优势海南自由贸易港地理位置优越,地处“R CEP ”所涉区域的中心位置,紧密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东盟经济圈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相比新加坡、中国香港等自由贸易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海南岛靠近连接东亚和东南亚国际深水航道,海上交通便利,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同时,位于珠江三角洲附近,易受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影响,为海南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海南省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区,位于中国南海的群岛中。
自1988年成立以来,海南特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然而,海南省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区域差异的问题,即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平衡。
本文将在分析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探讨其区域差异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海南省经济发展概况海南省的经济以旅游业为主导,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此外,农业、渔业和现代服务业也是海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海南省通过引进外资、扩大开放、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
据统计,海南省的GDP从2000年的135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1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2.1%。
二、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然而,尽管整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海南省的经济发展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乡差异:海南省城市地区经济发达,拥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等发展较快。
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传统农业产业困扰农民发展。
2. 东西差异:海南省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海口市和三亚市等,而西部山区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
这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更适合开展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而西部山区地势崎岖,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受限。
3. 市县差异:即使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不一致,例如,海口市和三亚市的经济发展较好,而其他县市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三、解决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对策: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通过加大对西部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其交通条件,提升其地区的发展潜力。
2. 发展产业多元化:除了依靠旅游业,海南省可以发展其他产业,如农业、制造业、科技产业等,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促进全省各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海峡西岸经济区位于中国享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沿海地区,是由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个省份组成的经济区域。
该区域以资源丰富、经济发展速度快、开放程度高等特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下面将从产业发展、区域合作、开放程度等方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该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内资本进入,从而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
福建省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化等为主导产业,广东省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珠宝首饰等为主导产业,广西省以能源、冶金、电力等为主导产业,海南省以旅游、现代农业等为主导产业。
这些重点产业的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其次,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区域合作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合力。
福建自贸试验区、广东自贸试验区、广西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和产业互补。
通过合作建设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此外,四省还积极探索建设综合性开放试验区,加强政策协同和智力资源共享,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发展。
再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该地区坚持以开放促发展的理念,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相继设立了自贸区,并在自贸区内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的投资。
此外,海峡西岸经济区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加强与东盟、台湾等地区的经贸交流,拓展了对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然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地理位置优势,该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其次,由于四省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不利于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此外,对外开放的程度虽然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的比较仍然存在差距,需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综上所述,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产业发展、区域合作和开放程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海南省现代农业的区域差异分析
海南省现代农业的区域差异分析史勤霞【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年(卷),期】2019(040)004【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现代农业;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作者】史勤霞【作者单位】海南川海土地科学研究院海南·海口 57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4.5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随着城市人口增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农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食物和原料。
因此,我们必须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1-2]。
1 现代农业的概念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3]。
是萌发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的发达农业。
其主要特征是:形成科学化的农业;形成工业化的农业;形成区域化、专业化的农业,成为商品化、社会化的农业。
现代农业类型主要有: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等[4]。
2 海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2.1 海南省农业区域划分按照资源禀赋优先、经济效益优先、生态循环优先的原则,结合海南农业发展现状和农业资源分布情况,将海南农业划分为琼北区、琼南区、琼中区、琼东区和琼西区。
琼北区:包括海口、定安、澄迈、临高、文昌,本区域社会资本活跃,椰子、槟榔、胡椒、畜产品等加工业相对发达,优质农产品需求量大,农业信息化程度高。
琼南区:包括三亚、乐东、保亭、陵水,南繁育种科研基地居于此地,科研力量强,旅游人口多,休闲农业发展较快。
琼中区:包括五指山、琼中、白沙,该区域是海南省重要的水源地,是海南林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
该区域生态环境较弱,贫困人口较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
琼东区:包括琼海、万宁、屯昌,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好、潜力大,同时琼海又是博鳌论坛的所在地,但由于水土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资源循环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
219435038_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与分布动态及影响因素
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与分布动态及影响因素撰文|李旭辉,何金玉,严晗制图|柠语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引领下,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三圈”格局初具规模,迅速崛起的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为80010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13.4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1%,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4.9%。
海洋经济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强调,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为引领,充分利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经济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我国北部、东部和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空间布局。
然而,在海洋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的同时,由于三大海洋经济圈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发展失衡现象,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制约着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全国经济发展大局。
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失衡问题已成为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羁绊。
由此,科学考察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规律和失衡影响因素,对于“十四五”时期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和三大海洋经济圈区域统筹浙江省舟山市东极岛自然风光Ocean World重点推介>>协调推进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意义。
海洋经济发展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基本保障,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经济发展问题也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国外关于海洋经济的研究大多关注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可持续增长等问题,选取定量模型进行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国内学者针对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静态定性研究,这主要集中在海洋经济发展路径、海洋经济提升策略及对策建议与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及趋势等方面。
海南经济特区自由港高质量发展研究
海南经济特区自由港高质量发展'究刘伟丽方晓萌!(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60)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特区依托创造出口和技术基础升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量提速。
然而,面对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多变急变,经济特区亟须改革升级,并从依托出口导向和制造业为主向以内需导向及服务业为主转变&海南经济特区自由港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潜力,将成为我国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潜在增长力的重要门户。
因此,海南经济特区自由港应瞄准“十四五”规划深远目标,找准发展定位,积极破除海南经济特区跨越式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与内部差异的约束,推动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消费升级、区域协调等路径实现,将有助于激发海南经济特区自由港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关键词:改革升级高质量发展自由港建设国家赋予了海南经济特区新的发展机遇,建立自由贸易港,开启了新的发*刘伟丽,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深圳大学中国质量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方晓萌,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126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20年第1辑总第13辑)展模式,海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新的窗口有先行先试的重要意义并发挥作用(如何在新的发展机遇中抓住机会,实现海南经济特区新的突破和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自由贸易港的范本,是海南经济特区最主要的任务。
-海南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海南省在稳定增长、促进改革、调整结构方面做岀了多项努力,经济总体运行平稳(2019年海南国内生产总值为5308.93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其经济增速与2018年持平,维持在5.8%。
人均GDP实现了快速增长(见图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达到26679元。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多,居民将更关注衣食住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的质量,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须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
2023年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招考聘用强化练习题(二)
2023年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招考聘用强化练习题(二)1、单选题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时间是_____。
A:1998年B:1999年C:2000年D:2001年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第1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判断题我国宪法规定,矿藏、河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集体所有。
_____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答案】N。
解析:《宪法》第9条第1款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故本题判断错误。
第2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3、单选题我国古代很多著作都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思考,体现了古人高深的智慧。
提出“上善若水”的哲人是_____。
A:老子B:庄子C:孔子D:孟子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A[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因此,本题选择A项。
第3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4、单选题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将_____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A:10月20日B:9月25日C:9月20日D:10月25日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9月20日是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的“公民道德宣传日”。
第4题所属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单选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_____。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C:意识不受客体的制约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强谪的是意识的主体性,也就是我们个人的主体状况会影响对客观事物的判断。
其他三项表述本身错误。
故本题选B选项。
第5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6、多选题依《民法通则》规定,我国公民的住所是_____。
对海南中部地区开发的几点看法
国际经验 表明, 区域优势产业能诱导经 济增 长并且是大 多数国家消除地区经济差距的基本途径。 培育中部区域优势
产业要从发展 有本地 资源优 势的特色经济人 手。
2 1 特 色 高效 农业 .
特色高效农业 是 中部最有希 望短期 内取得 大发展的产 业。 中部是 海南生态环境最好 的地方 , 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首 先要突出绿色食 品生产 原则 ;其 次, 品牌 建设 。 抓 品牌是竞 争力 , 利润 , 国产葡萄酒每瓶售价才几 十元 , “ 是 如 而 轩尼 诗”x 高达上万元 , o 道理在于 品牌效 应所产生 的高附加值 。 五指山野 菜、 五指 山猪等大有 品牌 文章可做 , 但是构建一个 品牌 , 小农经济是无法做 到的, 须用科技力量 、 必 资本运作
一
源 ;开发工程项 目要引入市场机 制,通过招标 制度来进行 , 杜绝暗箱操作等 。 12建立有效经济组织 . 企业或经济组织是市场的主体和经济增长的源泉, 中部 开 发有赖于有效经济组 织所创 造的效率 。经 济组织是否有 效, 要看它是否有实现组织最大化 目标所需要的技术 、 识 知 和学 习能力 即创新能力 。 企业创 新能力 的决 定因素是企业 家 和企业制度安排 。 从企业家方面看, 企业 家的真 正能力表 现 在设计和 发展市场 、 评价产品和技术及管理等方面, 因而 中 部开 发必须造就一个企业家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 如鼓励创 新的社会风气、 保护产权、必要的补贴、内部激励等。 从企 业制度安排看, 现代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 为一 种 作 交易组织,企业运行效率与其制度选择有关, 企业 的创新 活 力本质上就是选择一个更有效率的制度安排 。 中部地 区国有 经济成份高,计划经济影响积重难返,国家 多重保护 使企业 发展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差, 应充分利 用中部开 发的有 利时机,通过 制度创新促进经 济组织改革 , 如产权改革,建 立多元化产权结构 ;组 织创 新, 使组织更具灵 活性 、 适应性 、 反应能力和快速革新能力 ;观念更新, 变消极被动经营为适 应市场经济的主动经营理念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优化组 织资源配置等 。
高三地理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试题答案及解析1.2013年6月21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中国新疆天山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天山北坡针叶林带以上形成典型的季节性高山牧场,读天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天山南北坡雪线高度不同,原因主要是A.南坡距海洋较近B.南坡纬度低于北坡C.北坡到达的水汽较多D.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坡【答案】C【解析】天山南北坡雪线高低不同主要是降水的差异引起的。
北坡为西风的迎风坡,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在天山北坡迎风坡降水较多使雪线下降;南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再加上南坡是阳坡,雪线较高。
选项C正确。
【2】每年牧民将大量牲畜置于高山草甸区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B.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C.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已经收获D.南非开普敦附近河流正值枯水期【答案】C【解析】天山牧民夏季在高山草甸区放牧,冬季回到海拔较低的山麓地带放牧。
亚洲高压势力强盛、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和开普敦地中海式气候河流处于枯水期都属于北半球的冬季,应该排除。
选项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影响雪线的因素;世界各地地理现象。
2.(28分)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而美国纽约的华尔街是这次危机的中心和源头。
材料一生态足迹是将一个地区人们所消耗的各种资源转换成提供这些资源所需的生物生产面积。
有效生态承载力是一个地区自然生态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
生态赤字的大小等于有效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的差数。
单位:公顷/人(1)说出AB两地自然带的名称,分析美国西部这两个自然带分布狭窄及该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
(8分)(2)纽约所在的美国东北部的农业带是乳畜带,而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及周围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造成两地区农业的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3)比较中国和美国的生态赤字差异,试说明美国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简要评价。
农场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分析——以海南农垦橡胶农场为例
区建成 了初 具现 代文 明 的小城 镇 , 动 和辐 射 了周 边 农 村 的 经济 和社 会 发 展 , 我 国 橡胶 事 业 和 海 南 社 带 为 会 经济 发展 做 出了 巨大 的贡献 。随着改 革开 放 与农垦 体 制 改革 的不 断深 入 , 区及 各农 场 的经 济与 社 会 垦 文 化都 取得 了长 足 的发展 , 但受 自然 环境 、 口素质 和经 济基 础 等 影 响 , 场 间 的经 济 发展 水 平差 异 日益 人 农 显 著 … 。 因此 , 研究 8 橡胶 农 场 的经 济发 展 水平 空 间差 异 , 析 产生 差 异 的原 因 , 加 快 垦 区产 业 布 5个 分 对
[ 收稿 日期 ]20 0 0 9— 3—1 5 [ 基金项 目]海南省 自然科 学基金项 目(0 9 ) 海南省教育厅高等 学校人 文与社会科 学科研项 目( j 2 0 — 788 ; Hs 08 k 0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 究所基本科研 业务费专项资金项 目( J Y Z 20 8; X S WF X 0 8—1 ) 9 [ 作者简介 ]李均立( 95一) 男 , 西灵 山人 , 16 , 广 海南 大学管理 学 院副教授 , 主要从事 经济应 用数 学、 量经 济 计 学研 究。
我 国经济 发展 水平 的空 间差 异进 行 研究 , 以行 业 、 业 、 定 区域 等 为单 位 的研 究 较 少 , 农 业 企业 经 而 企 特 对
济发展水平 的空间差异研究 尚没有见到。本文选取海南农垦 20 07年 8 5个橡胶农场为单位 , 采用量图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据研究显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穷的越穷富的越富,这种区域化的问题同样也出现在海南。
海南省自1988年建省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很显著的成就,在改革开放后的短短十年时间,海南省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在这个经济不断发展期间,生产力、资源禀赋、人才、技术、区位等的差异使得各经济区域的差异慢慢浮现。
海南政府也早在“九五”“十五”“十一五”会议上为实现海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了很多规划,在“十二五”会议上海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化的问题同样也成为了规划的任务之一。
在“十二五”会议上提出:坚持把海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的原则,继续落实“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思路,强化区域功能定位发展。
加强对岸线资源、岛屿资源、海洋资源、产业布局等统一规划与管理。
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其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
至1988年建省以来,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伴随而来的区域经济差异化问题也愈加的严重。
海南省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分块形式,可分为东南西北四大块区域。
其中北面最发达,南面次之,再次为东面地区,发展水平最低的为西面地区。
从地理特征上看,海南岛四周低中间高,以五指山的鹦哥岭为突起的中心,向四周逐级降低,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四种地形构成的梯级结构明显。
其中岛中部偏南地区多为山地。
西北、西南部等西海岸地区则主要是丘陵。
而平原则多分布在东海岸地区,有着平缓的地势,三个区域呈现出一个领奖台的形状。
因此可初步将海南省的经济区域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
东部地区包括海口、三亚、文昌、琼海、万宁、陵水。
中部地区包括五指山、定安、屯昌、、琼中、保亭、白沙。
西部地区包括儋州、东方、澄迈县、临高、乐东、昌江.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最能恰当地反映地区之间的差异。
根据研究,各区域的人均GDP都是在逐年增加的,但各区域间的人均GDP水平存在很到的差距。
2005年东部地区的人均GDP较高,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的差距较小,人均GDP最高的东部地区是最低的中部地区的2.1倍;到2007和2009年间,中部地区的人均GDP一直遥遥领先,与中、西部的人均GDP差距越来越大;直至2010年,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已增大到中部地区的2.46倍。
已增大到中部地区的2.46倍。
海南省产业结构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产业结构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动态的反应了国家或地区产业之间的关联,也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决定因素之一。
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呈现出产业结构的重心明显按第一、二、三次产业的顺序转移的共同的一般变动趋势。
即第一产业无论从产值还是从就业人员看,其所占份额在不断减少;第二产业所占份额则首先迅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第三产业所占份额则一直是增长的趋势。
海南省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为“三二一”的模式,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为“一三二”的模式,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为“二一三”的模式。
由此可见,只有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与世界一致,也大体吻合海南省省委、省政府“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过程,因此其经济增长较快。
中部和西部的产业结构都偏低,经济发展缓慢。
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主要是依靠第三产业,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面临的政策条件和资本性投资的回报率相对其他产业有一定优势,东部地区的经济也得以凸显。
2010年,仅东部地区5个市县(不计三亚)就共接待游客人数达979.1553万人,同期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接待游客人数只有75.7813万人和112.4722万人,仅仅是东部区域的7.74%和11.49%。
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中部地区所占的比重均低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重,而以第二产业为主的西部地区所占的比重也仅比东部地区高出1.39%但却比中部地区高出45.23%。
海南省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个是区位因素.区位条件对海南省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区位主要是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东部地区多为靠近沿海的地区,地理位置与交通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例如海口市,其作为海南与内陆交通往来的主要枢纽,在经济发展上较其他地区享受着巨大的优势。
而三亚市以其靠近南海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来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五指山市也以其地方特色发展相关产业,拉动经济增长。
而另外一些地区,除了没有区域优势外,还常常受到一些自然灾害的影响,比如万宁和陵水就常常遭受热带风暴的侵袭和破坏。
第二个是政策倾斜度不同的影响.政策的倾斜度不同也是影响海南省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是整个海南省经济发展的中心骨,除了占据一定的地理优势外,还主要得益于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帮助,成为了全省行政服务中心、商业贸易中心、科教中心,整个海南省经济发展的中心骨。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在海南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中,东部地区被定位为重点发展旅游业,而西部地区则发展工业产业。
“在这样背景下,西部地区的旅游业没有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
”海南省国土厅人士表示。
而海南岛要建立国际旅游岛的政策必定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东部地区的不少地区一直主打旅游业,其发展的历史时间也较为长久,正好借此机遇发展自己。
第三是经济结构的差异.海南省除海口市、三亚市外,产业结构都偏低。
除海口市和三亚市呈现“三、二、一”型的产业结构外,其他大多数地区都呈现出“一、二、三”型的产业结构,而且很多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例如2007年在这1 8个县市里第~产业比重超过50%的地区就有10个县市,这些地区分别为:琼海、定安、屯昌、临高、儋州、乐东、琼中、报亭、陵水和白沙,其中以临高的比重最大,高达74%。
第四是科技实力和劳动力素质的差异.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都有了很高的要求。
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也会影响区域到的经济发展。
2010年东部地区的学校数量、在校学生人数和教师人数均高于中西部地区。
而海口市的高校数量和科研机构也在逐年增加,对于海南省的其他地区基本上没有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这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缺少教育机构的的地方就会缺少人才,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资源,而人才的分布也会引起各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
因为本地教育水平过低,大部分人才涌向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而难以引进和难以留住人才的落后地区则出现了望“才”兴叹的现象。
劳动力素质包括劳动者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身体素质越好,标志着劳动者的能力越强,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素质可以将“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思想道德素质则是劳动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
因此,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加快区域的经济增长。
因此,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力素质是保证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协调成为区域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业为主导的结论的理论基础,就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过程有长有短,但阶段不可跨越。
[7]目前海南中西部产业结构程度低是导致区域之间差距大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东部地区应在原有的产业结构模式上加大力度,使其经济发展实现一个更大的跨越。
中部地区在农业结构发面要重点抓好一批带动性工程,扶持各市县发展农产品加工运销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和转化增值,扶持各乡镇发展以运销为主的服务型乡镇企业,为农户提供技术和供销服务等方面的农业结构调整。
在工业方面,遵循求真务实、保护环境、不破坏资源、不重复建设的原则,在立足于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形成以农产品加工和资源利用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
在旅游业方面,中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还有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和保存较完好的热带雨林,可与沿海市县的旅游业优势相互弥补,相互促进。
西部地区打造工业走廊势头强劲,依托洋浦、老城、东方、金牌、昌江等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集约发展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的新型工业。
在农业方面,建设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基地,加快发展畜牧业、精致农业、现代海洋渔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构建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在旅游业方面,可依托西线“滨海-山地”复合型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推动山海互动的特色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实现西部旅游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局面,提升西部旅游的产业化和国际化水平。
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海南要想实现各区域共同发展,首先要解决区域内交通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中部地区正加快建设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确保2012年通车;抓紧做好海棠湾至五指山、屯昌至乌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确保2011年开工建设粤海铁路和西环铁路的开通运行,使海南铁路和全国连通;环岛高速公路,使岛内旅游更加便捷。
此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水利工程建设,通信网络建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也应逐渐完善。
西部地区在通信网络方面,为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推进城乡“三网融合”工程。
在农村地区从“三网融合”切入,提高网络覆盖率;在城市地区从整合信息资源切入,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推进城乡电子商务应用工程,构建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
推进城乡电子政务工程,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把电子政务传输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和乡镇、村。
最后还要让人才走进落后地区 . 人才是社会中能将知识和才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创造价值的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员总称。
一个地区的人才会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涌向发达地区的人才有增无减,所以为协调区域的经济发展向,落后地区引进人才十分重要。
省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交流工作,制定政策,鼓励人才到山区任职挂职。
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和人才奖励机制。
选派省直机关高级专业人才到中部山区挂职从事教育、卫生、科技开发和城建工程设计等工作;省政府划出专项资金,定向培养民族市县紧缺的教育、卫生、城镇工程设计、规划等紧缺人才,逐步解决民族地区人才缺乏的局面。
海南省实施的“双五百”人才工程就是从海南师范大学每年的毕业生中选派500名优秀的师范生到中西部市县的乡镇中学进行顶岗支教实习,同时,每年从中西部市县的乡镇中学中置换出500名在职教师到海南师范大学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