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中语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11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教案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学目标
1.读顺课文
2.积累文言常用词。
重点
了解《史记》的相关文体知识。
难点
积累文言常用词。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一、新课导入
唐太宗李世民也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些话,都说明了“历史”对后世的厚重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部重要史书著作中的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创作背景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史记》的知识
《史记》诞生于中国空前强盛的西汉王朝,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体例严谨,脉络分明,全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成为后世历朝修史的范本,史学成就居“二十四史”之首。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新部编本 新人教版必修4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长年霜骨白皑皑,廉蔺羞颜似湿灰。
白起杀心如未谢,二家随璧献章台。
——宋·陈普《咏史·廉颇蔺相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miào)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èi)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fǒu)?”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重点2.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
难点3.领会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宫刑。
他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共130篇。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了解背景:战国后期,七雄并峙,战火频繁。
七国之中秦国最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
赵是北方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并,便用讹诈的手段掠夺它的土地和财物。
赵依仗廉颇、蔺相如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外交上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本文着重记叙了二人团结合作,与强秦抗争的故事。
3.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几件事?(二)再读课文,细读品悟1.研读课文第1节,在疏通文意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开头与一般传记写法相同,介绍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
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对廉颇介绍的比较详细而对蔺相如介绍的比较简略?且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2.研读课文2-7节“完璧归赵”部分,在疏通文意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1)蔺相如出使秦国和秦王展开了哪几个回合的较量?请简要概括。
高中语文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1.阅读课文第1至2段。思考: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
明确:廉颇拜为上卿时,而蔺相如为“舍人〞,突显两人地位的悬殊,影响的大小,为以后矛盾的引线。
2.齐读第3、4段
(1)让学生概括大意:“秦王求璧〞〔事情的起因〕和“缪贤荐贤〞。
重 点
学习文言常用词语,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难 点
在学习传记技巧〔人物刻画、艺术特色及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课 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因材施教
一、导入
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他曾想过死,但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他就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他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能充分表达他史家风X的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提问:这两段在情节的发展上有何作用?
明确:这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也揭示了秦、赵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为蔺相如的出场作铺垫。秦国愿“以城求璧〞;赵君臣紧急商议,一,“计未定〞,二,“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气氛极为紧X。在赵犹豫不定、进退维谷的情势下,引出缪贤的荐蔺相如。从缪贤的引荐,见相如之机智。这是相如出场之前的侧面描写。缪贤的“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用〞一句话,引出下文。
3、齐读第5段:“决策入秦〞
朗读并思考:这一段中哪几句是讲出使秦国的计策?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培养学生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严于律己,有错就改。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解说:从介绍司马迁及其著作切入,旨在加深学生对这一重要文学常识的印象。
)二、解题1.文体简介:2.时代背景:三、熟悉课文,归纳知识点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
找出生字难字和难断之句,并自己动手解决。
(2)播放录音,正音正字。
(3)教师X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和思想情感,并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解说:此步骤反复诵读,旨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找出问题,为自主性学习打下基础。
)2.查阅讨论,归纳重难点。
(1)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并互相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2)教师出示投影,归纳重难点字词。
〔解说: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纠正错误,强调重点,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一、研习课文1.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讨论归纳人物思想性格。
2.分析文章选材特点。
〔1〕文章写的是合传。
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在纷繁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2〕作者对于已选材料又是怎样精当剪裁,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明确: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对于已选材料,分别采取了明写、暗写、详写、略写的方法。
明写者详,暗写者略。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段。
(1)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明确:以蔺相如为例,作者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段刻画人物形象。
①侧面描写。
如缪贤推荐蔺相如,从他的推荐中,可见蔺相如的胆识与智谋。
②正面描写。
如直接描写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情和神态。
③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解说:这一步骤教师只以举例的方式加以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刻画人物的多种手段和方法,其余两个故事的分析由学生完成。
〕(2)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解说:对话描写的分析,宜以学生为主,教师必要时适当点拨。
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㈡名词作动词
1、臣乃敢上.璧。
(献上)
2、舍.相如广成传舍。
(安排……住宿)
3、乃使其从者衣.褐。
(穿)
4、怀.其璧,从径道亡。
(怀里装着)
5、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杀)
6、于是相如前.进缻。
(走上前)
7、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走上前)
8、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发出惊讶的声音)
9、赵王鼓.瑟。
(弹奏)
10、请以秦之某某为赵王寿.。
(向人进酒或献礼)
11、廉颇蔺相如计.曰。
(商量)
12、相如每朝.时。
(上朝,朝见)
1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侍奉)
★小结:①抓住一个最基本的意思;②结合上下文内容加以引申。
13、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在)
1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
15、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在)
16、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在)
17、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在)
18、请奉(以)盆缻(于)秦王。
(拿)
19、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
2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把)
21、终不能加胜于赵。
五、作业
⒈背诵。
⒉整理本文的语言现象。
板
书
设
计。
高中语文11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虚词及句式;牢记文学常识;梳理文章结构。
2、把握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预习引路】、关于司马迁和《史记》,参照《名师一号》进行整理、识记。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避匿()汤镬(肉袒()盆缶(案图可予不()渑池(诈佯()列观()皆靡(传舍()甚倨(不怿()衣褐(睨柱(熟读课文,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并能准确复述。
4、参照《名师一号》85页,梳理文言现象。
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并适当拓展。
许易幸负见引顾就因以【探究提高】1、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者“保璧” 与“骗璧”展开三个回合的较量:献璧取璧;归璧于赵;廷斥秦王。
这个故事体现了蔺相如足智多谋,英勇不屈,不畏强暴的性格特点。
2、“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3、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4、“负荆请罪”这则故事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2 【当堂检测】F 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②舍相如广成传舍阅读14―― 16段,完成下列问题。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拔:攻克B. 明年,复攻赵 明年:今年的下一年C. 请奉盆缶秦王 奉:献D.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怿:高兴7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蔺相如大智大勇的一组是 ()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②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而君幸于赵王 幸:宠幸 B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白白地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而:如果D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示:给 .....看 “负”字在本文中多次出现,下面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秦贪,负其强 负:凭借,倚仗 B •决负约不偿城 负:违背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负:背着 D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负:担负F 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 ①大王亦幸赦臣 ②十恶不赦B. ①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②前倨后恭C. 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②口诛笔伐D. ①且相如素贱人 ②素不相识F 面的句子为定语后置句的一句是A.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求人可使报秦者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大王见臣列观F 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①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B. ①乃使其从者衣褐 ②左右欲刃相如C. 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③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④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⑤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⑥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A. ①②⑤B.③④⑤C. ④⑤⑥D.①③④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部分的写作做到了详略分明,具体地说就是渑池会的背景、结果写得简略,能够表现廉、蔺二人特别是蔺相如的思想性格的部分详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课时日期班级出席人数缺席名单序号1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有关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蔺、廉二人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优良品质。
3.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4课时,讲授法,训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顾全大局与同学和平相处、团结一致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掌握一词多义的重点词语难点: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解决办法】充分利用学生手头上文言文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读疏通字句。
【学生活动设计】课前预习:了解《史记》,把握文章层次,掌握具体实词、虚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一、秀——朗读者:表达能力展示名著分享:知人论世——故事情节——精彩语段——人生启示二、馈——批改反馈,查缺补漏三、学——自主学习,获取新知1.了解文体、作者及写作背景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四、讲——归纳总结,答疑解惑讲解分析读译1-4段五、背——感悟记忆,及时沟通背诵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六、考——提问考查,强化运用考查背诵七、练——巩固知识,举一反三1.预习“完璧归赵”部分2.完成《优化学案》相关习题课时日期班级出席人数缺席名单序号2一、秀——朗读者:表达能力展示名著分享:知人论世——故事情节——精彩语段——人生启示二、馈——批改反馈,查缺补漏提问背诵三、学——自主学习,获取新知结合课下注释,熟读课文四、讲——归纳总结,答疑解惑(板书)讲解分析“完璧归赵”部分五、背——感悟记忆,及时沟通背诵第重要字词句六、考——提问考查,强化运用考查背诵七、练——巩固知识,举一反三1.完成《优化学案》相关习题2.预习“渑池之会”“廉蔺交欢”段课时日期班级出席人数缺席名单序号3一、秀——朗读者:表达能力展示名著分享:知人论世——故事情节——精彩语段——人生启示二、馈——批改反馈,查缺补漏提问背诵三、学——自主学习,获取新知结合课下注释,熟读翻译“渑池之会”“廉蔺交欢”部分四、讲——归纳总结,答疑解惑(板书)讲解分析“渑池之会”“廉蔺交欢”部分五、背——感悟记忆,及时沟通背诵重点字词句六、考——提问考查,强化运用考查背诵七、练——巩固知识,举一反三1.完成《优化学案》相关习题2.预习分析人物性格一、秀——朗读者:表达能力展示名著分享:知人论世——故事情节——精彩语段——人生启示二、馈——批改反馈,查缺补漏提问背诵三、学——自主学习,获取新知结合课下注释,熟读翻译全文四、讲——归纳总结,答疑解惑(板书)把握本文整体内容结构,分析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中语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2.学习蔺相如、廉颇的爱国精神和以大局为重的意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重点难点:1. 积累文言词汇和特殊句式的知识,能够熟练地翻译文句感受精彩的语言艺术。
2. 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用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主要作品是《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
分10表、8 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万字。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时代背景:战国后期,七雄纷争,秦国最强,楚国,赵国比秦弱而强于他国。
当时秦主要力量用于对付楚国,所以对赵国虽不时欺压蚕食,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进攻赵国。
蔺相如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利用了这种有利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外交斗争,不畏强秦而胜利地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主权。
2、阅读感知,理解全文内容:(1)、本文共2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 2 段):廉蔺简介廉颇蔺相如第二部分( 3 ~13段):完璧归赵列传第三部分(14 ~16 段):渑池相会第四部分(17 ~21段):负荆请罪3、归纳整理本文的文言现象,进一步进行考点知识梳理。
一词多义⑴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⑵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⑶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⑸幸①而君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⑹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 )词类活用⑴名词作动词舍相如广成传舍( ) ②左右欲刃相如( ) ③乃使从者衣褐( )⑵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 )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⑶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 ) ②秦王恐其破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 ④毕礼而归之( )⑷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 )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通假字⑴可与不:( )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⑶拜书送于庭:( ) ⑷如有司案图:()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古今异义⑴拜为上卿()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⑸请指示王()⑹于是相如前进缶()⑺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⑻布衣之交()文言句式:判断下列文言句式: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③我为赵将()④而君幸于赵王.()⑤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⑥何以知之.()⑦求人可使报秦者()⑧拜送书于廷()⑨君何以知燕王()⑩以勇气闻于诸侯()⑾今君乃亡赵走燕()⑿乃设九宾礼于庭()⒀遂与秦王会渑池()第二课时问题探究找出文中描写廉颇蔺相如最精彩的地方并进行赏析,试按照下面分析廉颇的方法分析蔺相如的性格。
高中语文11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案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自近代科学兴起以来,人类见证了科学改造世界的力量,也充分享受到了科学成果带来的社会福祉。
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强大的自主性,如果任其无约束地发展,它的潜在成果既有可能造福人类,也有可能摧毁人类。
如何让科学始终朝着善的方向发展,是今天人类亟需解决的问题,科技伦理的兴起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科技伦理的目标很明确,即通过有效的规范,保证科学研究的所有环节都处于伦理的规训下,使研究的整个链条都指向追求善的目的。
科技伦理发生作用的空间结构包括政策环境、研究主体、研究手段、研究对象与研究结果等,这个研究链条的每个环节内都存在伦理缝隙。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科学就会从人类福祉变成人类的噩梦。
科学是探索未知的事业,其本性是喜欢自由的研究氛围。
由此,人们自然会认为,不应该为科学研究附加任何的约束,所有这些约束都是研究的障碍。
这种说法在社会上很有市场。
其实,这是一种短见。
哲学家托德·莱肯曾指出:“我们对人类的有限性的焦虑,致使我们设计出更高级的不变的实在,这就是上帝、形式、道德法则。
”也就是说,我们要设计出一个远离我们的完美王国,去应对我们所面对的不确定现实。
道理很简单,任何时代的人的认知都具有时代局性,总有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出现。
如果是好的倒也无妨;如果是恶的,其影响就很难消除。
而且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这种可能性不是变小了,而是变大了。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目标引领1.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知识。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材引领聚焦重点:归纳总结文中重要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破解难点:把握史传文学作品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廓清疑点:欣赏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三、学法引领思想方法: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文句式。
关键指点:文章较长,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进而把握人物性格,探究艺术特色。
四、学程引领第一课时学程之一:自主学习1.关于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关于《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4 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背景材料】一、《韩非子·和氏》(节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二、相关评论两人为一传,中复附赵奢,已而复缀李牧,合为四人传,须详太史公次四人线索,才知赵之兴亡矣。
([明]茅坤《史记钞》卷四九)相如渑池之会,如请秦王击缶,如召赵御史书,如请咸阳为寿,一一与之相匹,无纤毫挫于秦,一时勇敢之气,真足以褫秦人之魄者,太史公每于此等处,更著精神。
([明]凌稚隆《史记评林》卷八一)以廉颇、蔺相如主名,中间赵奢、李牧周旋穿插,断续无痕,而赵之兴亡,节目全在于此。
数人共一传,只如一人。
贤才关系国家,从文字章法中错综写出,此史之识也。
([明]钟惺《葛氏<史记>卷八一引》)《廉蔺传》或分或合,或详或略,真得奇正错综之法,而四人优劣自显。
([清]陈仁锡《陈评史记》卷八)人徒以完璧归赵、渑池抗秦二事,艳称相如,不知此一才辩之士所能耳,未足以尽相如;惟观其引避廉颇一段议论,只知有国,不知有己,深得古人公尔国尔之意,非大学问人,见不到,亦道不出,宜廉将军闻而降心请罪也。
人只知廉颇善用兵,能战胜攻取耳,亦未足以尽廉颇;观其与赵王诀,如期不还,请立太子以绝秦望之语,深得古人社稷为重之旨,非大胆识,不敢出此言,非大忠勇不敢任此事。
钟伯敬谓,二人皆古人臣风,斯足以知廉蔺者也。
篇中写相如智勇,纯是道理烂熟胸中,其揣量秦王情事,无不切中者,理也。
措辞以当秦王,令其无可置喙者,亦理也。
卒礼而归之,非前倨而后恭,实理顺当人服耳。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4 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
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教时一、导入课文:司马迁一生经历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为耻辱的腐刑后,“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他思想升华了,毅然活下来,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
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
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或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导入。
2、由学生介绍课文故事发生时的战国形式、历史条件,教师补充。
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战国后期,秦最强大。
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X.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三、学生听读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①家学渊源。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学问广博。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②广泛游览,实地考察;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教法:循序渐进,分布进行——先辨清词义,再翻译句子;先引导讨论“写什么”,再引导讨论“怎么写”。此教法设计意图:①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启发点拨,“导”之有序。②体现教师教学策略上的整体意识和整体观念,即先使学生在“认知”层面整体把握“写什么”,再从“理解”层面通过局部分析学习“怎么写”,以突出整体。
⒋讨论这段话的内容及表达方式: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借赵群臣语揭出秦王要害)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由抑转扬,缓和气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说明赵方诚意以退为进)
说“斋戒五日”一事(“修敬”是关键,为要求秦王“斋戒”五日设伏,何等周密)
不可“逆强秦之欢”(又何等委曲)
戏弄(“怒发上冲冠”之由,照应上文)
⑵让学生概括大意。(故事缘起)
⑶指出“求人可使报秦者”为本段关键句,并加分析。
明确:这一段是故事的开端,秦王要“以城易璧”,赵王左右为难,为蔺相如出场作铺垫。
⑷提问:本段写赵国君臣议而不决,有什么用意?
明确:烘托相如胆识。
⒊学生试讲第4—5段,教师纠正并补充。
⑴齐读第4.5段。
明确:①“窃计欲亡走燕”、“窃以为其人勇士”。窃,用在对话或书信中表示谦恭之词,意思是“我私下”。“亡”、“走”同义词,都作“逃”讲。②“臣请完璧归赵”。请,意思有二:一是敬辞,表示请您(做某事),二是谦词,请您允许我(做某事)。这里作第二种解释。③“而君幸于赵王”、“则幸得脱矣”、“大王亦幸赦臣”中三个“幸”,第一个“幸”是宠幸,后两个“幸”是侥幸。“幸于赵王”,是被动句,被赵王宠幸。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中的“负”是使动用法。⑤“王必无人”中的“必”,课文注释为“一定,实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2.学习蔺相如、廉颇的爱国精神和以大局为重的意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重点难点:
1. 积累文言词汇和特殊句式的知识,能够熟练地翻译文句感受精彩的语言艺术。
2. 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用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主要作品是《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
分10表、8 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万字。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时代背景:战国后期,七雄纷争,秦国最强,楚国,赵国比秦弱而强于他国。
当时秦主要力量用于对付楚国,所以对赵国虽不时欺压蚕食,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进攻赵国。
蔺相如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利用了这种有利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外交斗争,不畏强秦而胜利地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主权。
2、阅读感知,理解全文内容:
(1)、本文共2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 2 段):廉蔺简介
廉颇蔺相如第二部分( 3 ~13段):完璧归赵
列传第三部分(14 ~16 段):渑池相会
第四部分(17 ~21段):负荆请罪
3、归纳整理本文的文言现象,进一步进行考点知识梳理。
一词多义
⑴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⑵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⑶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⑸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⑹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
词类活用
⑴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⑵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⑶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⑷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通假字
⑴可与不: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古今异义
⑴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⑸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⑺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③我为赵将
⑵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⑶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以勇气闻于诸侯乃设九宾礼于庭
⑷省略句:遂与秦王会(于)渑池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第二课时
问题探究
找出文中描写廉颇蔺相如最精彩的地方并进行赏析,试按照下面分析廉颇的方法分析蔺相如的性格。
廉颇:
①鲁莽善妒,心胸狭窄:只知自已立下很多战功,看不到蔺相如在外交上的成就,因此不服蔺相如地位高于自己,扬言要侮辱相如,完全没考虑国家安危,狂妄自大胸襟狭窄。
②善于谋略:在“渑池之会”一事中,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軍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③勇于改过:当知道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深为感动,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勇天认错的精神。
蔺相如:
有智谋:A.相如从得失利害观点分析,指出缪贤不应逃亡燕国,应向赵王请罪,结果缪贤真的被免罪;B.从决定要奉璧赴秦到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C.当相如看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璧有瑕,为借口取回玉,并拖延时间,安排将玉送回赵国;D.渑池之会上,相如凭急智胁迫秦王击缶,又以秦献咸阳作为赵的献礼。
勇敢、机智:A.他勇于向赵王自荐奉璧出使秦国,并保证能够完成任务;B.在秦廷上,相如持壁倚柱而立,又怒斥秦王无礼也无意偿城,并表示与壁玉同归于尽;C.璧玉送回赵国,相如一人独对秦王,以不卑不亢的言辞,视死如归;D.渑池会上,相如以死胁迫秦王击缶,当秦臣杀他时,相如张目叱之,吓退他们,表现出胆识过人。
爱国、忠心:A.两次以死相胁,甘心为国牺牲性命;B.深明大义,以国家的前途为重,以私人恩怨为轻,爱国忘私。
2、试分析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
(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
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
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
)
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
4、用个性化的语
言刻画人物。
5、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
3、整合小结本文通过“完壁归赵”、“绳池之会”、“将相和欢”的故事,赞扬了蔺相如智勇双全的品质和宽厚待人、顾全大局的风格,也赞美了廉颇“负荆请罪”的优秀品质。
★拓展练习:
A、阅读下面短文,做题。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
1、这则短文有一个通假字,这个通假字是___信__,通__伸___。
2、"一奋其气"的"一"的意思是(C)
A一概B一样C一经D专一
3、"方"作介词所带的对象是(C)
A蔺相如。
B蔺相如引璧睨柱。
C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
D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
4、下面动词中有一个语法特点不同于其它三个,这个是(D)
A让B叱C引D诛
5、"智死必勇"的意思是(A)
A能知道死而不怕的,一定是勇敢的人。
B能知道事情发生的结果是死的,一定是勇敢的人。
C能知道死的价值而去死的,一定是勇敢的人。
D能知道死是成功的前提的,一定是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