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单轨教育学共24页

合集下载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2024)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2024)
2024/1/28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关注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 和认知结构,认为学习是 通过理解、领悟和思维活 动来实现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 我实现,认为学习是个人 成长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16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包括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发展任务。
2024/1/28
12
教育政策的内容与实施
教育政策的内容
教育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 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为准则。它包括教育目标、教育途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 容等方面的规定。
教育政策的实施
教育政策的实施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试验、全面实施等步骤。同时 ,还需要建立政策实施的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政策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了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在内的多种方法体系。
2024/1/28
0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与价值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推动教育理论与实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
高教育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
化。
26
定量研究方法
2024/1/28
定量研究方法的定义与特点
定量研究方法是通过数量化的手段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 揭示教育现象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它 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
2024/1/28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8

5.学制

5.学制

狭义的教育制度(p114):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

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
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
教育制度的主体。
2、教育制度的特点
客观性:是一定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但反映了一定社
会的需求。
规范性:表现为入学条件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确定上。 历史性:
6、教育制度越来越有利于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

教育与学历的关系: 学历教育指出示学习经历证明的教育 如:高中毕业证、大学毕业证…… 1、普通学历教育 2、成人学历教育


学位:是一种学术水平的评价尺度,他表示个体在某 一领域的知识素养和能力高低。
学士 硕士 博士 非学历教育:指不提供学习经历证明的教育活动
(P96)
3、分支型学制(前苏联) 特点:上通下达,左右畅通。介于单轨制和双轨
制之间。
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公共义务教育,实行单轨;
基础教育之后实行双规(中等教育则实行分流)。
一支指向学术,一支指向职业教育。
既能较好地解决中等教育面临地升学与就业的矛盾, 又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双轨学制 (西欧)
分支型学制 (苏联)
二、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制确立的依据
1、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如:西欧现在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
大学的产生与发展:中世纪的西欧(文学、法学、神学、 医学)——面向贵族阶级的子女。
中学的演变:不分段不分级,为大学培养预备生——面向 贵族阶级的子女。 古典文科中学(三艺)—实科中学(自然科学与现代 外语)——现代普通中学。
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一般人在6岁时 大脑重量已达成人的90%,余下的10%是在其后十年 中长成的,6岁至16-17岁是可能接受系统科学知识, 身心迅速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把 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岁,把其后的10-12年作为 基础教育阶段。

教育学课件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课件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一种是国民党统治区原来实行的学制。随着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和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改革旧 学制、建立新学制已成为必然。
1. 1951年的学制改革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10月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指 出我国原有学校的许多缺陷,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人、农民的干部学校、各种 补习学校和训练班,在学校系统中未置于应有地位;技术学校没有一定制度, 不能适应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要求等。为此规定我国当时的学制为:
本世纪30—4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在革命根 据和解放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学校,文化教育机关,创立了一种新型学 制。
其具体特点是:
1. 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并举
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 觉悟,培养革命干部。与此相适应,根据地的教育就分为群众教育和干 部教育,而尤以干部教育为重。在干部教育中,在职干部提高重于未来 干部的培养。在群众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 传授战争和生产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三、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二十世纪,社会呈现高速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学制也 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西欧双轨制变革更为明显。各个国 家都在不断地改进学制,以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纵观当代 学制 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 (二)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三)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四)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 (五)接受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
第二节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我国古代的学制,萌芽于西周,如最早设立的“庠、序、校”等,形成 于西汉,到唐宋时期才比较完备。但由于古代学校教育不发达,因此这一时 期的学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制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制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制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二、教育目的作用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表现为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

教育目的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三、教育目的的理论1.宗教本位论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

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2.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

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

3.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教育法学,讲义 第七章

教育法学,讲义 第七章

第七章学制讲义第一节学制概述一、什么是学制(一)学制的概念(识记)学制是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由国家颁布并保证实施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调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交叉、比例关系以及教育权利分配关系的教育基本制度。

它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国家、学校、公民教育权利的分配关系。

学制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

任何一个学制总是和一定时期、一定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伴随的。

(二)学制构成的基本要素(领会)•学校的类型:实施哪种性质的教育•学校的级别:学校在学制系统中所处阶段以及在同类性质的学校中所处的地位•学校的结构:(三)学制的类型(领会)•双轨制:英国;实际上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规定了不同的受教育权利•单轨制:美国;确立了包括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的教育制度,“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分支型学制:前苏联,学制的分支是在初中的教育阶段以后进行二、我国近现代学制发展的过程(领会)学制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

一个完整的学制的产生需要有以下三个条件: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刺激了社会对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需求,从而使得学校的发展量呈现潜在的势头;二是国家教育权的出现;三是学校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规模。

我国在古代社会初期,虽然有学校的产生但还没有构成学制系统1、近代学制①壬寅学制是由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于1902年主持拟定的,名为《钦定学堂章程》。

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

(未实施)②癸卯学制亦称1904年学制,由张百熙、荣禄、张之洞三人主持拟定。

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校学制。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都是取法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

③壬子癸丑学制是1912年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制定的中国近代第二部学制。

2、现代学制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学制。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教育的起点,而壬戌学制是在“五四”运动影响下,随着外国教育理论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制度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制度

•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1)取决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状况 (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3)以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为依据 (4)受各国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的影响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案例链接
南京试行教师轮岗制——江南时报
思考:轮岗制的出发点是什么? 轮岗制的现实推进困难在哪里?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2)195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指 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地妥当地加以改革的。各省、市、自治区 党委和政府有权对新学制积极地进行典型试验,并报告中央教育部。经 过典型试验取得充分经验之后,应当规定全国通行的新学制。
但是由于“左”的影响,由于急躁冒进和盲目发展,不仅使学制改革 的试验不可能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进行,而且一大批新创办的各级各类 学校,由于师资、设备跟不上,也难以维持。在中央的及时觉察下, 1961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特别是制定了大 、中、小学工作条例,在肯定一些积极成果的同时,对当时各种“左” 的表现作了纠正。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三种类型学制示意图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一)双轨型学制
是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之一,主要存在于20世纪中叶之前的 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和法国等。这个学制把学校系统分 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 学、中学、直到大学,他们受到比较高深的、完备的教育, 以便成为生产管理、商业经营、科学研究和从事其他社会活 动的人才,具有精英教育性质。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 立的,学生读完初级小学之后,不允许进入文法中学或公学, 只能进入高等小学或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成为适合生产需 要的工人。

2024年度-《教育学原理》全套课件完整版x

2024年度-《教育学原理》全套课件完整版x
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努力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12
PART 03
教育制度、政策与法规分 析
REPORTING 13
教育制度类型及其特点比较
01
02
03
学制类型
包括双轨制、单轨制和分 支制等,各种类型学制在 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 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育行政体制
包括中央集权制、地方分 权制和教育行政合作制等, 各种体制对教育政策制定 和实施具有重要影响。
加强国际化协同育人合作
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加强与国际教育组织和机构的 合作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32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33
主要流派
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实证主义教育学、解释主义教育学、批判理论教育学和 建构主义教育学等。这些流派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 异。
5
教育学核心思想及理论框架
核心思想
教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教育终身化、 教育个性化等。这些思想强调教育的普及性、平等性和多样性, 以及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
学校应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0
社会在协同育人中支持网络构建
社会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承担着 提供实践平台、拓展学生视野、 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的责任。
社会应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 长的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 会和志愿服务岗位,引导学生积
教育功能的特点
客观性、多样性、整合性、方向性。
10
价值取向在教育中作用探讨
价值取向的定义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 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

2024版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2024版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目录CONTENCT •教育学概述与小学教育专业简介•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原则•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小学智育理论与实践•小学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资源整合•教育评价改革及其实践应用01教育学概述与小学教育专业简介教育学定义、研究对象及方法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实践课程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等。

学科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

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小学班级管理、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等。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高素质教师。

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等。

旨在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国内外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小学教育现状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在普及程度、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观念落后等。

国外小学教育现状国外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也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小学教育发展趋势未来,小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调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也将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

02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原则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世界,逐渐形成客体永久性概念。

教育学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学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改革

三、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 1、我国义务教育实施的历史
《教育学》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改革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 一、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指国家一切教育机构系统和规章制 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 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 的性质、任务、管理体制、教育结构、培养 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 纵横衔接关系等。
10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9年 年 11 年 18 12 年 12 不 明 合 计
全世 界 非洲
1 1
1 2
38 17
13 8
34 9
34 8
38 6
23 222 6 57
美洲
亚洲 欧洲
1
8
11
9
5
4
4 15
2
7 15
15
3 9
6
5 4
3
2 4
2
11
49
49 47
大洋 洲
1
2
2
5
3
3
4
20
四、现代学制的发展
1、幼儿教育
2、小学教育 3、初中教育 4、高中教育 5、职业技术教育 6、高等教育 7、成人教育
五、
我国学制的沿革 1、我国近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 1903年《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 一个付诸实施的学制,其指导思想是“中学 为体,西学为用”,它的宗旨是“忠君、尊 孔、尚公、尚武、尚实,”它的特点是以日 本学制为蓝本,加上中国封建政府需要的内 容拼凑而成,既有资本主义社会学制的某些 内容,又保留了中国许多封建学制的内容。
第三节 义务教育 一、义务教育概述 1、义务教育的含义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 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 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义务教育的特性 义务教育有着两个基本地特性:一是强制性, 一是普遍性。 义务教育(compulsory education)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五章 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五章  教育制度

(一)双轨学制– 西欧(纵向划分的 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
(二)单轨型学制—美国(横向划分 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
(三)分支型学制—苏联(介于两者之间的 学制结构)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
➢“级”的概念是指各级学校机构在纵向比
较上的教育程度差异。
➢“类”的概念是指不同性质学校机构横
向比较的差异性。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 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 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 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 系。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是与现代学
校的产生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 由双轨制发展为一轨制
注重从外部施加
内容涉及知识、情 感、审美、职业、 政治、身体等,并 注意从整体上寻求 它们之间的联系
尊重每个人的个 性、独立性
四、终身教育的实施
1.终身教育的对象是谁 2.由谁来进行终身教育 3.终身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4.终身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5.怎样实现终身教育
4.终身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鼓励受教育者的自我发展,培养他们的 自治能力。
关于“义务”:
第一, 国家有制定法律强迫儿童、 青少年在学龄期受教育的义务。
第二, 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 提供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
第三, 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 受教育的机会。
第四, 家长有送子女入学受教育的 义务。
第五, 社会有交纳捐税或集资兴办 学校,发展教育的义务。
2.义务教育的特性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
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 第一个现代学制。这个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校的产生
• 学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教育发展的产物,它在远古社会就已经 存在。
• 中国远古学校的称谓:庠、序、辟雍和泮宫等。 • 外国早期学校的类型:世俗学校、宗教学校。 • 在西方,学校的产生也源远流长。在英文中,学校称为school,源于
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
• 学校层级与类别的制度
• 学校入学与修业年限制度
从层级上看,往往分为初等教育学校、 中等教育学校、高等教育学校。
学校入学制度是对学生入学年龄、条 件的制度规定。学校修业年限依学校层
级而定,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
从类别上看,往往可分为普通学校、 职业学校、成人学校。
• 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权限、管理
• 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文字和 相应的文化工具作为载体的。 记载和传递间接经验的工具、 文字和相应的文化工具的出现 是学校出现的前提。
学校产生的意义
• 学校的产生,使学校教育逐步 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和主导形 态。学校的产生,开辟了人类 教育的新纪元。
• 学校的产生,开启了形式化和 制度化教育的先河,使人类社 会的教育成为一种专门化的事 业。
• 中世纪的学校发展
宗教学校与世俗学校的共同发展。
大学的发展。中世纪的大学起源 于11世纪。早期的大学主要有意大利 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 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 学等。这些大学为后来大学的建立树 立了样板,具有典范的作用。
现代社会学校的发展
• 西方现代学校的发展
• 中等教育学校的发展。中等教育学 校呈现出实施学术性教育的学校和
• 宋元明清:中央官学和地方 官学的继续发展;书院的发展 (南宋:白鹿洞书院、岳麓书 院、丽泽书院与象山书院 ); 蒙学的发展。

教育学第十章我国的教育制度与学制完整版PPT

教育学第十章我国的教育制度与学制完整版PPT

第二节 我国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与沿革 二、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学制
一、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与沿革
• 1922年仿美国“六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
三三”学制;
•时间长;
•又称新学制;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 •时间缩短;
壬寅 学制
癸卯 学制
壬子 癸丑 学制
壬戌 学制
1922年(旧历壬戌年),学校系统改革案颁布,称1922年学制,又称壬戌学制。 对高校的管理,由政府直接对学校实行行政管理,改变为通过立法拨款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 前段——基础阶段实行义务教育; 1996年2月29日,田永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中途去厕所时,纸条掉出,被监考教师发现。 任何教育制度都是其制定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是有其一定的取向性的。
癸卯学制:近代史上第一个实施的学制
1904年(光绪三十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因光绪二十九年(1903)为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该学制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正式公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
是我国现代学制之始。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颁布了《学校系统令》,即 “壬子学制”。到1913年,又陆续公布了一系列法令,形成了一个新的
将以15年左右的时间来普及高等教育,然后再以15年左 右的时间来从事提高的工作。
பைடு நூலகம்
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主要内容
四、在校报上公开向我赔礼道歉,为我恢复名誉; 按教育程度划分,有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机构; 职业技术教育,又称职业教育,是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 业道德、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四节:我国的职业教育制度和中等教育 结构改革(了解) 确立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 二、我国的现行教育制度和学制 全日制中学的修业年限为六年,一般是初中高中各三年。 一、为我颁发毕业证、学位证; “两基”、“两全”、“两重” 一、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与沿革 给田永本人的通知,也已经通过校内信箱送达到田永所在的学院。 优点:分工明确,办学效益高;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 二、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制度 第三节: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自学) 优点: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2024版教育学课程ppt课件

2024版教育学课程ppt课件
教育学的任务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具体来 说,教育学需要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制度等问题,为教育实 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育学与心理学
教育学与心理学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规律,为教育学提供关于人的发展、 学习、动机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同时,教育学也关注人的心理发展,强调教育过程中学生的 心理体验和情感培养。
06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概述
01
02
03
课程定义
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 选择和组织的学习内容、 经验和活动的总和。
课程功能
课程具有知识传递、能力 培养、价值观塑造等多重 功能。
课程发展
课程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 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历程。
课程类型与课程结构
课程类型
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等 标准,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 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 课程与选修课程等类型。
通过培养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等方式,教育促进生态环境保 护。
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教育通过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能力,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状况对教育的内容、方式等产生影响,如环境教育、生 态教育等。
04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人的身心发展定义
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的 变化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
塑造健康人格
学校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通过心理辅导和 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特质和良好 的心理状态。
05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概述
01
教育目的的定义

学制单轨-教育学

学制单轨-教育学
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单轨学制是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和连续没有特定的限制中等以上教育阶段中分化出来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学校系统在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上基本相同且都与高等教育相通
(五)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 用部分,借鉴外国学制中的有益经验
• 中外教育史表明,任何一个国家改革学制时, 一方面是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本国具体实际 来进行,同时对外国学制中的有用之处也要学 习。
• 例如,美国经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统治 后,虽然两国尚在敌对,但在建立学制 时仍然借鉴了英国的幼儿教育制度。
研究生院 年级
23 22 21 20 19 18 17
(攻读硕士、博士、博士后 研究生
大学和专门学院 4-5 年)
高中、职业 高中(3年)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专科学 校(23年) 中专 (2-4 年) 初中(3-4年)
• 在原始时代,社会还处于混沌未分化状态,没有学校,因此,那 时就不可能有教育制度。 • 在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之初,由于社会的分化,产生了古代学校, 后来还有了简单的学校系统,因此产生了古代教育制度。古代教 育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没有严格的年限规定,学校类型很少, 层次简单,只有蒙学和大学,甚至连中学都没有。 • 现代教育制度是社会进一步分化的结果,具有系统性和完善性。 如现代学校教育内容上的科学性及其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性质, 决定了学校规模上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 在当代,教育制度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它已 由过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发展为当代的以现代学校教育机构 与组织系统为主体,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这在发达国 家体现地尤为明显。

最终版教育学

最终版教育学

教育学绪论名词解释:教育学:(1)是一门一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2)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名词解释:(1)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2)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3.1)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

(3.2)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和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活动方式就是教育活动本身。

简答题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3、简答题:现代教育的特点:(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5)终身教育的思想4、终身教育形式: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

第二章教育和人的发展简答题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1)顺序性: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2)不平衡性: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3)阶段性: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有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4)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