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实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兽医病理学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course for Veterinary Pathology课程总学时:48 实验学时:48课程总学分:1.5专业:动物医学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00~300字)兽医病理学实验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兽医病理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教学着重于辅助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课的理解,通过对病变器官、组织的形态学观察,联系其机能、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表现,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大体病变和微观变化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临床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600字以内)教学目的:1.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2.使学生掌握大体病变的形态特征、微观结构变化的规律,掌握病理生理变化特征及观测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病理解剖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动物实验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基本要求:掌握和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精心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项目设置(一)实验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实验类型:课程实验2、实验学时数:43、实验目的(1)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大体病变特征(2)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显微变化特征4、实验内容(1)眼观标本观察:充血、淤血、血栓、梗死、出血点、出血斑、血肿(2)显微切片观察:肺充血、肺淤血、肝淤血、肺出血、血栓5、实验要求(1)观察并理解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机体不同部病理解剖学变化,掌握病变特征和病变规律。

(2)观察并理解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显微变化,掌握病变特征和病变规律。

6、实验仪器设备大体标本、显微镜、教学切片、多媒体设备(二)实验二:物质代谢障碍1、实验类型:课程实验2、实验学时数:43、实验目的(1)掌握局部物质代谢障碍的大体病变特征(2)掌握局部物质代谢障碍的显微变化特征4、实验内容(1)眼观标本观察:肝脏褐色萎缩、脾萎缩、肠壁萎缩,压迫性萎缩、神经性萎缩、颗粒变性、脂肪变性(肝),凝固性坏死(梗死、干酪样坏死、蜡样坏死)、干性坏疽。

《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动物病理学是兽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兽医学基础学科。

必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主要课程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病理学(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系统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和疾病病理学(细菌性疾病病理、病毒性疾病病理、寄生虫性疾病病理和营养代谢性疾病病理)三部分组成。

动物病理学需以基础兽医学中的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为其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的理论。

因此,动物病理学在基础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二、学习目标(一)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达成目标是指导学生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探讨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动物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转归规律的基本理论,以及根据病变特点为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培养学生具有兽医疾病诊断的能力,奠定执业兽医师基本职业素养和成长为优秀的兽医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动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临床兽医学课程,参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

具体要求学生达到目标如下:1.掌握动物病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变化、发生机制和结局。

2. 掌握病理变化的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描述方法。

动物病理学教学大纲-中农

动物病理学教学大纲-中农

动物病理学教学大纲学时安排: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一节疾病概念第二节病因学第三节发病学学习提要: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的过程。

本章主要学习疾病的概念、分类、基本病理过程、病因学、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发展的基本规律及疾病的发生经过及转归。

重难点:重点:疾病的概念、发病原因和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经过及转归。

难点: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发展的基本规律及疾病的发生经过及转归学习目标:掌握疾病的概念、发病原因和疾病的发生经过及转归熟悉疾病的分类和疾病发生的基本病理过程了解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充血第二节出血第三节血栓形成第四节栓塞第五节梗死第六节水肿学习提要:心脏血管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神经体液调节的正常是血液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血液循环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循环血量的变化,表现为充血或梗死;血管内容物的异常:血栓的形成与栓塞;血管壁的破损:出血与水肿。

重点:掌握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水肿的概念和血栓形成的条件、过程及类型。

掌握肝淤血、肺淤血、血栓、梗死、水肿的病理变化。

难点: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水肿发生的原因和机理。

学习目标:1. 掌握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水肿的概念和血栓形成的条件、过程及类型。

掌握肝淤血、肺淤血、血栓、梗死、水肿的病理变化。

2.熟悉血栓形成和水肿发生的条件和机理;3.了解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水肿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第一节萎缩第二节变性第三节坏死第四节病理性物质沉着学习提要:各种损伤因子作用于组织和细胞,引起组织和细胞代谢障碍、机能减弱或丧失进而引起形态结构的变化。

形态结构的改变是细胞代谢障碍在形态学上的反应。

组织和细胞形态的改变主要包括萎缩、变性(细胞肿胀、脂肪变性、透明变性、淀粉样变、粘液样变)、坏死(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蜡样坏死、液化性坏死)及病理性物质沉着(钙化、痛风及黄疸、含铁血黄素)。

兽医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基础大纲绪论基本要求:掌握动物病理解剖学的概念;了解动物病理解剖学的内容和任务及其在动物医学教学中的地位;了解动物病理解剖学的学科任务与发展。

了解动物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

1、病理学、家畜病理生理学、动物病理解剖学的概念2、病理学的发展3、兽医病理学的分类4、兽医病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其在兽医学中的地位5、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教学安排第一章疾病概论基本要求:掌握健康、疾病等概念及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的转归与经过;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重点: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展的阶段性。

难点: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理和疾病发生的原因。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1、健康的概念2、疾病的概念第二节病因学1、疾病发生的原因2、疾病发生的条件第三节发病学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1、潜伏期2、前驱期3、症状明显期4、转归期第二章应激与疾病基本要求:掌握应激的概念;了解应激时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

重点:应激时机体的基本表现。

难点:应激时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第一节应激的概念第二节应激时机体的基本表现1、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和全身适应综合症2、应激时的细胞反应3、应激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第三节应激与疾病第四节应激的生物学意义及临床处理原则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基本要求:掌握脱水及水中毒的概念、脱水的类型及其发生机理;了解各型脱水的发生原因,各型脱水、钾和镁代谢紊乱对机体的影响。

重点:脱水、钠的平衡障碍、钾的平衡障碍。

难点:水、钠代谢障碍。

第一节水、钠代谢障碍1、水和钠的正常代谢2、脱水3、水中毒第二节钾代谢障碍1、钾的正常代谢与生理功能2、低钾血症3、高钾血症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基本要求:了解血液酸碱平衡状况常用的指标及其意义,掌握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熟悉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机体的代偿性调节及对机体的影响。

本章重点:各型酸碱平衡障碍。

《兽医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兽医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兽医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兽医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Veterinary Pathological Physiology课程总学时:24 实验学时:16课程总学分:0.5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物科学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属于家畜病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兽医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家畜病理生理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理和代谢机能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基本规律,从而进一步认识疾病的本质,为学生学习和掌握临床各课打好基础,为认识疾病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为配合《兽医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特单独开设该课程实验教学,共16学时,0.5学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病理生理学各章节的基本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机理、发生发展的规律、转归。

2.通过实验课教学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一)实验一水代谢紊乱---水肿实验1、实验类型:认知-验证性2、实验学时数:43、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组织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在水肿发生中的意义,加深对水肿发生机理的理解。

5、实验要求了解组织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在水肿发生中的作用,记录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6、实验室仪器设备200克电子天平1台,盛水玻璃缸2个,2m1注射器连4号针头2支,脱脂棉球、纱布块适量。

0.65%氯化钠液和20%氯化钠液各10ml。

(二)实验二发热1、实验类型:认知-验证性2、实验学时数:4绘制体温曲线:5、实验要求联系实验结果分析讨论EP引起动物发热的机理。

6、实验室仪器设备电子天平1台,肛温计3支,无菌无污染10m1注射器3支,38℃和90℃恒温水浴装置。

液体石蜡5ml,EP生理盐水40ml,生理盐水30ml。

(三)实验三缺氧1、实验类型:认知-验证性2、实验学时数:43、实验目的通过复制外呼吸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及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动物病理课程标准

动物病理课程标准

动物病理课程标准1 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动物病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是我系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宠物医学方向)各专业的基础课。

课程作用:本门课程是通过掌握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过程及机体在发病时所呈现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阐明疾病的本质,作出疾病的诊断,为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本门课程以《动物解剖与组织》、《动物生理》、《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为今后学习《猪病防治》、《禽病防治》、《牛羊病防治》、《小动物病防治》和《兽医实验诊断》等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基础。

同时为学生考取全国执业兽医师资格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1.2课程理念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按照就业岗位的需要设置了以就业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知识培养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思想培养目标。

在知识培养目标中,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动物病理的相关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在能力培养目标中,主要培养学生能够进行认识各种病理变化,学会常见动物的剖检方法和要领;在思想培养目标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与人交往、相互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的作风。

本课程按照高职高专动物疫病防治专业、畜牧业生产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设计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和技能性。

1.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以“岗位为目标、技能为轴线、生产项目驱动”的原则进行设计,进一步有目标的强化技能,理论则以够用、实用、适用为原则重新调整和组合,根据畜牧业发展需要,根据学生应职岗位所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根据专业核心课程需要和学生就业岗位基于工作过程需要来设计课程结构,经过与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共同探讨,经过对毕业生和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兽医、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动物疫病诊疗,兽药售后服务,养殖场中技术人员的相关工作需要。

兽医病理解剖学实验 教学大纲

兽医病理解剖学实验 教学大纲

兽医病理解剖学实验Experiment of Veterinary Pathologic Anatomy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5110510课程总学时:40 (讲课,实验40,上机 0 ,实习0 ,课外 0 )课程学分:1.5课程分类:必修开课学期:秋开课单位:(动物医学院基础系病理教研室)适用专业:兽医所需先修课: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和动物生化学课程负责人:教授二、内容简介兽医病理解剖学实验是兽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与必修课。

它是研究患病动物的形态结构变化及其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的科学,兽医病理解剖学实验直观性强,学生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和切片验证课堂所讲的理论,加强理解,取得感性知识的教学环节,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观察和描述器官组织病变的方法和认识病变。

实验分为血液循环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障碍,组织细胞的萎缩、变性与坏死、炎症、组织修复、代偿和适应、肿瘤、心血管系统病理、呼吸系统病理、消化系统病理、泌尿系统病理、神经系统病理。

实验课所观察的大体标本和切片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一个侧面,在理论的指导下把它与发展中的疾病和病理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概念。

在学习中加强实践操作训练,为学习临床专业课打好实验技能的基础。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 ContentExperiment of Veterinary Pathologic Anatomy is one of the major courses and compulsory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veterinary. It is a cours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e diseased animals, Experiment of Veterinary Pathologic Anatomy is very intuitive. Students could verify and understand the theory by observing the general specimens and tissue slice. It requires students to master the methods of observation and description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It includes circulatory disturbances of blood, disturbance of material metabolism, disturbance of sugar, fat and protein, the histiocyte’s changes of atrophy, degeneration and necrosis inflammation, organic repair, compensation and adaptation, tumour, cardiovascular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urogenital system and nervous system. General specimens and slices observed in the course is an aspect of a certain stage in the process of the disease. It linked organically to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es, forming a whole concept. It requests students put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clinical study by learning to understand and describe various pathologic changes.三、各部分教学纲要实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各实验名称、实验类型(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学时数、内容提要、实验室是否开放)实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40学时)实验课教学内容通过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展示,实验室除正常上课外不开放。

动物病理学试验教案彩图详细版

动物病理学试验教案彩图详细版

动物病理学试验教案实验须知兽医病理解剖学是形态学科,直观性强,实验部分在本课程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全部实验项目训练后,才可能掌握本门课程的最基本技能,才能真正理解病理解剖的基本理论,因而才谈得上把病理解剖学知识用作为后期各临床诊断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及指导和服务于兽医临诊工作。

病理解剖学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尸体剖检和疾病病理学诊断,大体标本的眼观观察,组织切片的光学检查以及临诊病理讨论会这四个部分。

兽医病理解剖学实验课程所观察的各种对象,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静止的,片断的,往往是疾病发展过程某一阶段的一个侧面。

因此,必须在病理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思考,把观察到的各种病理现象结合起来,把它与发展中的疾病和病理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概念。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窥视病理现象的全过程及其意义。

一、尸体剖检和疾病病理学诊断尸检就是对病畜病禽尸体进行系统的或局部的病理剖检和检查,根据尸检所见,结合临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

尸检是病理解剖学理论的最重要的来源,又是病理解剖学服务于临诊的重要手段。

因此,学生应该掌握各种畜禽的系统剖检程序和方法,病变脏器的检查、描述和记录方法,检查结果的分析综合方法,以及能够正确提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报告。

在教学安排上,要在课程内实现基本技能训练,还应要求学生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中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尸检。

要求不怕脏、累等,认真操作尽量避免漏检和误检等二、大体标本的眼观观察检查病变脏器要遵循规定的程序和方法。

一般来说,先看整个脏器的大小和形状,再看表面和色泽,其后检查质度,观察剖面的组织纹理。

若有病灶,则顺序地观察其分布、大小、形状、色泽、质度和剖面纹理及其组成。

对病变脏器的描述和记录,原则上也应按此顺序。

病变脏器及其邻近组织有病理性联系(如粘连、瘘管、病变蔓延等)时,应首先检查。

病理实验室保存的浸泡标本,均已用甲醛溶液作防腐固定,组织蛋白已凝固,因而和新鲜标本相比,体积稍缩小,其外形还可能有人为改变,质度均变硬实。

最新兽医病理学实验大纲

最新兽医病理学实验大纲

精品资料兽医病理学实验大纲........................................《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408027课程名称:兽医病理学(Veterinary Pathology)学时学分:80学时,5学分,实验26学时,实习1周先修课程:《家畜解剖学》、《动物生理学》、《组织学》、《生物化学》及《免疫学》选修专业:动物医学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动物病理学是研究患病动物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阐明疾病的原因、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动物病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如何认识动物个体及群体所患疾病的本质并运用动物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动物疾病作出诊断。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出血、淤血及梗死的眼观及镜下变化2.掌握镜下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3.掌握心肌炎、肝硬变、结核脾、纤维素性肺炎及间质性肾炎的病理变化;4.了解肿瘤及神经组织的病理变化;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四、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办法教学方式: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每次实验验课首先复习与试验有关理论内容,引出本次试验内容及要求。

示教的幻灯片及显微镜下高倍和低倍的病变作为观摩内容;大体标本观察后与代课教师交流如何描述并在实习报告中至少描述出两个,组织切片在自己的显微镜下观察后绘出两幅镜下所看到的病理变化。

学生有问题举手,教师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巡回解答。

课程考核办法:1.平时作业(1/3);2读片考试(1/3);3.实验周报告(1/3)。

五、主要参考书目林曦.家畜病理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附:实习周的实习内容。

《动物病理》课程标准

《动物病理》课程标准

《动物病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动物病理课程类别:专业根底课课程学时:72课程学分:4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动物病理》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根底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疾病概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水钠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黄疸、应激、炎症、肿瘤、器官病理和动物病理诊断技术的理论学问和根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禽病防治》《猪病防治》《牛羊病防治》《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等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底。

本课程留意对学生职业意识培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职业力量,增加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力量,为学生职业生涯的进展奠定根底。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把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经过和转归;把握疾病常见的根本病理过程和病理变化;了解各系统器官常见的病理变化;把握动物尸体剖检的方法。

〔二〕力量目标序号工程任务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设计学时任务一理的认动物病 1.把握动物病理的根本活动内容:“动物病理对现代畜内涵和争论方法;1动物病理绪知论牧业生产的意义”;活动方式:课堂争论;活动目标:1.提高2学生学习动物病理的兴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

任务二导思想学习指2.了解动物病理在动物医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动物病理的进展史,理解动物病理的学习指1.专业力量:能正确识别疾病常见的眼观病变和组织学病变;能正确观看与分析疾病状态下畜禽机能和代谢的变化;能独立进展常见动物的尸体剖检,并能综合分析病变,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

2.方法力量:观看和分析力量;辩证思维力量;横向和纵向比照力量;独立思考力量;3.社会力量:团结和协作力量;良好的沟通力量。

〔三〕素养目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持续学习力量;探究与创力量;吃苦耐劳、扎实肯干;创业精神。

三、参考学时本课程建议学时 108 学时。

四、课程学分本课程建议学分 6 学分。

《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开课院系 (School)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动物病理学
Veterinary Pathology 动物病理学(Veterinary Pathology)是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用自然科学的方 法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 机制和转归的动物医学专业基础学科, 是针对动物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本科专 业基础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全校相关专业本科生;接收个人感兴趣者选 修本课程
中文
农业与生物学院
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学等
朱建国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1 课程性质 动物病理学(Veterinary Pathology)是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用
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
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动物医学基础学科。是针对动物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
案进行讲解, 课外查资料 折射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考 核 占
在课堂讲解中 准备讨论稿, 学生要学会运用辩证 的 40%。
随时提问学生 在下一节课 思维方式分析 应激防 御
已进行讨论交 上进行讨论 机制的意识和能力。
流;
2
首先由教师针 对要讲解的细 胞和组织的适 应性反应的重 点主题编写组 织教案进行讲 解,在课堂讲 解中随时提问 学生已进行讨 论交流;
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认识细胞增殖分化和凋 亡调控的一般规律,更重 要的是要充分理解体会 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调 控相互转化过程中折射 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具备 运用发病学与病因学基 本原理分析疾病与健康 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善

兽医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兽医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高职 62适用专业:课程类别:编写人员:专业课吴旭锦畜牧兽医开课学期:审核人员:第三学期吴辉适用层次:总学时:编审日期: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动物病理检验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畜牧兽医专业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相联接的桥梁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探讨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动物所呈现的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转归规律的基本理论,以及根据病变特点为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本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动物病理检验技术以家畜解剖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学、动物微生物等学科为基础,并与家畜疫病防治技术、动物外产科病防治技术等临床学科紧密相关,成为学习临床学科的必要基础,本课程为必修专业基础课通过紧密结合的理论教学和实验学习,使学生掌握正常机体的生理、生化、解剖、组织等方面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疾病时机体在上述各方面带有共性的变化及其原因和机理同时,病理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4、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分配表章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教学内容绪论疾病概论水、钠代谢与酸碱平衡紊乱贫血缺氧休克发热黄疸免疫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代偿、适应与修复炎症肿瘤动物器官病理动物病理诊断常用技术合计总学时2 2 6 2 2 4 4 2 6 6 6 8 8 4 62理论时数实践时数2 2 4 2 2 4 4 2 自学 4 4 4 6 自学 6 2 482 2 2 2 2 2 2 145、建议参考书[1] 周铁忠·动物病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 陆桂平,动物病理·中国农业出版社·[3] 高丰,贺文琦·动物病理解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4] 佘锐萍动物病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6、考核要求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和平时考核理论考核的各部分比例大致是:识记占20%,领会占30%,一般应用占40%,综合应用10% 笔试命题应覆盖到各章,并须突出重点试题的难度分为:易、一般、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一般为3:4:2:1课程的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学生成绩及格二、课程内容绪言了解动物病理地位和任务、发展简史理解一大技术、两个基本技能意义掌握动物病理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一大技术、两个基本技能意义理解一大技术、两个基本技能意义动物病理内容、任务、地位、方法第一章疾病概论了解疾病和健康关系;理解致病因素作用规律与机理;掌握疾病的概念、疾病原因、疾病发展概况、疾病转归与经过、应激的概念疾病转归与经过、应激的概念致病因素作用规律与机理第一节疾病概念第二节疾病原因第三节疾病发生一般规律与一般机理第四节疾病经过与转归第五节应激第二章水钠代谢与酸碱平衡紊乱了解水肿分类、脱水和酸中毒类型;理解水肿机理、脱水和酸中毒机理;掌握各种水肿病变特征、脱水和酸中毒治疗原则水肿分类、脱水和酸中毒类型水肿机理、脱水和酸中毒机理第一节水肿第二节脱水第三节酸碱平衡紊乱第三章贫血了解贫血结局与影响;理解贫血原因、机理和类型;掌握贫血概念和病理特征贫血原因、机理和类型,贫血概念和病理特征贫血原因、机理和类型第一节贫血的类型及特征第二节贫血对机体的影响第四章缺氧了解缺氧对机体影响;理解缺氧类型和特点;掌握各类缺氧原因、特点缺氧类型和特点;各类缺氧原因、特点缺氧类型和特点第一节缺氧类型及其特征第二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第五章休克了解休克原因和影响;理解休克概念、休克机理;掌握各类休克病理特征;休克肺、休克肠、休克肾病理变化特征休克原因和影响;休克概念、休克机理;各类休克病理特征休克机理第一节休克原因、分类第二节休克分期与微循环变化第三节休克对细胞器官影响、休克防治原则第六章发热了解发热生物学意义;理解发热机理;掌握发热概念、发热热型、发热原因及影响发热机理;发热概念、发热热型、发热原因及影响发热机理第一节发热概念、发热原因、发热机理第二节发热经过与热型第三节发热时机体变化、发热意义第七章:黄疸了解黄疸对机体影响;理解正常胆色素代谢过程;掌握黄疸概念、类型和特征掌握黄疸概念、类型和特征正常胆色素代谢过程第一节胆色素正常代谢第二节黄疸原因、类型和发生机理第八章免疫病理第九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了解血液循环障碍的种类;理解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原因和结局;掌握充血、淤血、出血、血栓、栓塞和梗死基本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原因和结局;充血、淤血、出血、血栓、栓塞和梗死基本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原因和结局第一节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第二节出血原因、病理变化与结局第三节血栓形成、血栓类型和结局第四节栓塞种类、栓子运行途径、结局第五节梗死原因、病理变化与结局第十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了解损伤类型;理解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结局;掌握萎缩、变性、坏死、病理性物质沉着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常见病变类型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结局;萎缩、变性、坏死、病理性物质沉着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常见病变类型萎缩、变性、坏死、病理性物质沉着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常见病变类型第一节萎缩原因、类型、病理变化与结局第二节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第三节坏死原因、类型、病理变化、坏死结局第十一章代偿、适应与修复了解代偿类型和意义;理解适应和修复原因和结局;掌握适应、修复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常见病变类型适应、修复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常见病变类型适应、修复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常见病变类型第一节代偿类型第二节再生、创伤愈合、病理产物改造、钙化第三节肥大、改建、化生第十二章炎症了解炎症转归;理解炎症概念及意义;掌握炎症的概念和基本病变特征;各类炎症病理变化特征炎症的概念和基本病变特征;各类炎症病理变化特征各类炎症病理变化特征第一节炎症概念、原因、局部病理变化、全身反应第二节局部炎症基本病理变化第三节炎症介质第四节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第五节炎症结局第十三章肿瘤了解肿瘤原因、分类和命名;理解肿瘤概念;掌握肿瘤特征、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区别、常见肿瘤病变特征理解肿瘤概念;掌握肿瘤特征、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区别、常见肿瘤病变特征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区别第一节肿瘤概念、肿瘤生物学特性第二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区别第三节肿瘤命名与分类第十四章动物器官病理了解皮肤、生殖器官、肌肉、关节、骨骼、脑脊髓、肝硬变、肺气肿常见病理变化原因和特征;理解各器官炎症发生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掌握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上呼吸道炎症、肺炎、淋巴结炎、脾炎、肝炎、肾炎、胃肠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特征各器官炎症发生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各器官炎症发生机理第一节皮肤病理第二节淋巴结病理第三节心脏病理第四节呼吸器官病理第五节脾脏病理。

《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课程编号1712022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Animal Patho-anatomy 课程类型科类基础课总学时27 学分 1. 5设计性实验个数实验项目数9 验证性实验个数综合性实验个数9预修课程适用对象动物医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学等课程简介动物病理解剖学通过实物、病理组织切片、幻灯、示教等手段,观察和分析患病机体的形态变化,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及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实践依据。

学习本学科的目的,主要在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疾病观,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学科和进行病理学诊断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重点掌握疾病的共性问题,研究各种疾病基本病理变化过程和系统病理。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学习本学科的目的,主要在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疾病观,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学科和进行病理学诊断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动物病理解剖学通过实物、病理组织切片、示教等手段,观察和分析患病机体的形态变化,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及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实践依据。

重点掌握疾病的共性问题,研究各种疾病基本病理变化过程和系统病理。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序号实验内容学时实验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实验二细胞与组织的退行性变化 3实验三细胞与组织的进行性变化 3实验四炎症 3实验五肿瘤 3实验六心血管及造血系统病理 3实验七呼吸及消化系统病理 3实验八泌尿生殖系统病理 3实验九神经系统病理 3合计27四、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目的要求:掌握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出血及血栓形成的形态特点;了解上述各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在各主要器官时对机体的影响。

本实验重点、难点:动脉性充血与静脉性充血的特点及区别;各种不同类型出血的病理变化特征;血栓形成的要素和过程。

《动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动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153207(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 动物病理学Animal Pathology(三)修读对象: 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及动植物检验相关专业(四)总学时与学分:40学时 2.5学分(五)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六)相关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阐明疾病的本质、原因、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动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细胞和组织损伤、组织的修复、代偿与适应、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肿瘤等病理解剖学内容,重点讲授动物患病时形态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发生机理;炎症、免疫病理、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等病理生理学内容,重点讲授动物患病时机能代谢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发生机理,从而使学生学会如何认识动物个体及群体所患疾病的本质并运用动物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动物疾病及病变的性质作出诊断。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教学目的:通过动物病理学教学内容的讲授,使学生具备专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动物个体及群体所患疾病的本质并运用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动物疾病及病变的性质作出诊断。

教学方法:采取"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从研究问题入手, 将动物病理学的一些重要理论构建过程展现出来, 同时提出新的问题, 以便让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

变单向传输式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 变以强调理论内容为主的灌输式讲授为探究理论研究过程为主的引导式讲授。

为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 包括动物病理学专题讨论会、命模拟试卷、放大课程章节提要、教材评论等。

通过启发式、研究性教学和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 不仅改变了单一传输的教学方法,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学时:40学时实验教学学时:24学时(已独立开课)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1.《兽医病理学》(第二版,高等农业院校选用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动物病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家畜病理学》(第三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4.《动物病理学》(第二版,高等农业院校选用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5.《家畜病理生理学》(第二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6.《病理学》(第四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7.《病理生理学》(第四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五、理论教学内容(分章节编写,包括主要讲授内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与难点、练习等)(一)第一章动物病理学概论主要讲授内容:病理学的概念、任务、性质、研究方法、发展简史、地位。

动物病理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动物病理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动物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 熟悉常见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变化。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对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动物病理学教材3. 实验室显微镜、切片等教学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动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研究动物病理学?二、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1. 教师讲解动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如疾病、病理变化、病理过程等。

2. 介绍动物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1. 介绍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2.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研究方法在动物病理学中的应用。

四、常见动物疾病1. 介绍常见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变化。

2. 结合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

第二课时一、动物疾病的发生机制1. 讲解动物疾病的发生机制,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等。

2. 分析动物疾病的发生过程,包括潜伏期、发病期、恢复期等。

二、病理变化1. 介绍病理变化的基本类型,如炎症、坏死、变性等。

2.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病理变化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三、疾病诊断与治疗1. 讲解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如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等。

2. 介绍常见动物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种常见动物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治疗方法。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问题等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动物病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动物病理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动物病理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动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学生能够掌握动物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

- 学生能够了解动物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动物疾病问题。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动物疾病防治观念。

- 培养学生对动物健康的高度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病理学概述2. 常见动物疾病的病理变化3. 动物疾病的诊断方法4. 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动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常见动物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

2. 教学难点:- 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常见疾病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动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动物疾病诊断的基本技能。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策略进行讨论。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动物病理学的研究领域和重要性。

2. 讲解动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

3. 分析动物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如炎症、肿瘤、中毒等。

4. 介绍动物疾病的诊断方法,如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等。

第二课时1. 讲解常见动物疾病的病理变化,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2. 分析动物疾病的诊断方法,如病例分析、实验室检查等。

3. 组织学生讨论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第三课时1. 实验教学:进行动物疾病诊断实验,如血液学检查、病原体分离等。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动物疾病案例,如犬瘟热、鸡新城疫等。

3.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实验操作的情况。

2. 课后作业:学生对动物病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考核总结
实训六 炎症
1.基本内容:各种炎细胞,炎症病变观察
2.基本要求:认识各种炎细胞,炎症病变
3.实训重点:炎症大体标本和组织学病理变化特征
4.实训方法:
(1)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各病变特点及发生原因和机理
(2)学生每8人一组轮流训练直至熟练掌握各组织器官的病变特点
(2)学生每8人一组轮流训练直至熟练掌握各种淋巴结炎的病变特点
(3)考核总结
实训十 心脏病理
1.基本内容: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
2.基本要求:认识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的眼观变化与镜检变化
3.实训重点: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的的眼观变化与镜检变化
4.实训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的
[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疾病的概念和发生原因。
(2)了解疾病的机理和转归。
(3)掌握疾病的常见基本病理过程和病理变化。
(4)了解和掌握动物组织器官常见病变。
(5)熟悉动物的尸体剖检术式、剖检注意事项、剖检记录的编写和病理材料的采取、保存、送检方法。
[能力教育目标]
3.实训重点:脾炎的眼观变化与镜检变化
4.实训方法:
(1)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各病变特点及发生原因和机理
(2)学生每8人一组轮流训练直至熟练掌握病变特点
(3)考核总结
实训十三 肝脏病理
1.基本内容: 肝脏疾病的病理形态特征
2.基本要求:认识肝脏疾病的病理形态特征
3.实训重点:肝脏疾病的眼观变化与镜检变化
(2)学生每8人一组轮流训练直至熟练掌握各组织器官的病变特点
(3)考核总结
实训八 皮肤病理
1.基本内容:皮肤肿胀和皮肤损害常见病变特点
2.基本要求:认识皮肤肿胀和皮肤损害常见病理的眼观和组织镜检变化
3.实训重点:常见皮肤损害的病变特点
4.实训方法:
(1)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各病变特点及发生原因和机理
3.实训重点:充血、淤血、出血、梗死的病变观察
4.实训方法:
(1)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各病变特点及发生原因和机理
(2)学生每8人一组轮流训练直至熟练掌握各组织器官的病变特点 (3)考核总结 来自实训二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基本内容:各内脏器官组织损伤的大体和显微镜病变观察
2.基本要求:认识萎缩、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坏死等的眼观及镜检变化
2.基本要求:组织切片技术
3.实训重点:组织切片制作的程序,准备材料、用具、仪器,病理切片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石蜡包埋技术,切片技术,染色方法等
4.实训方法:
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
(1)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各病变特点及发生原因和机理
(2)学生每8人一组轮流训练直至熟练掌握病变特点
(3)考核总结
实训十六 生殖器官病理
1.基本内容: 生殖器官疾病的病理形态特征
2.基本要求:认识生殖器官疾病的病理形态特征
3.实训重点:生殖器官疾病的眼观变化与镜检变化
4.实训方法:
3.实训重点:萎缩、变性、坏死的病变观察
4.实训方法:
(1)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各病变特点及发生原因和机理
(2)学生每8人一组轮流训练直至熟练掌握各组织器官的病变特点
(3)考核总结
实训三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修复
1.基本内容:细胞组织适应与修复的病变观察
2.基本要求:认识增生、肥大、肉芽组织、瘢痕组织、包囊形成、钙化等标本的眼观变化及镜检变化
4.实训方法:
(1)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各病变特点及发生原因和机理
(2)学生每8人一组轮流训练直至熟练掌握病变特点
(3)考核总结
实训十八 肌肉骨骼病理
1.基本内容: 佝偻病和软骨症、白肌病、PSE猪肉(猪白肌肉)、关节炎、关节痛风的病变特点
2.基本要求:认识肌肉骨骼疾病的病理形态特征
(3)考核总结
实训七 肿瘤
1.基本内容: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常见肿瘤的病变特点
2.基本要求:认识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常见肿瘤的病变特点
3.实训重点: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常见肿瘤的病变特点
4.实训方法:
(1)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各病变特点及发生原因和机理
(1)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各病变特点及发生原因和机理
(2)学生每8人一组轮流训练直至熟练掌握病变特点
(3)考核总结
实训十七 神经器官病理
1.基本内容: 非化脓性脑炎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和雏鸡脑软化的眼观特点
2.基本要求:认识神经器官疾病的病理形态特征
3.实训重点:非化脓性脑炎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和雏鸡脑软化的眼观特点
(4)具有科学求实的态度,严谨的学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5)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各种职业以及抵抗风险和挫折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实训一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基本内容:各内脏器官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大体和显微镜病变观察
2.基本要求:认识充血、淤血、出血、血栓、栓塞、梗死等大体和显微镜病变
(1)能识别疾病常见的眼观病理变化,了解病理大体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技术。
(2)能识别组织器官常见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了解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3)能观察和分析疾病状态下动物机体机能和代谢的变化。
(4)能独立进行常见动物的尸体剖检,并能综合分析病变,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
(5)能编写剖检记录和填写病理剖检报告。
4.实训方法:
(1)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各病变特点及发生原因和机理
(2)学生每8人一组轮流训练直至熟练掌握病变特点
(3)考核总结
实训十四 胃肠病理
1.基本内容: 胃肠疾病的病理形态特征
2.基本要求:认识胃肠疾病的病理形态特征
3.实训重点:胃肠疾病的眼观变化与镜检变化
(1)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各病变特点及发生原因和机理
(2)学生每8人一组轮流训练直至熟练掌握病变特点
(3)考核总结
实训十一 上呼吸道和肺脏病理
1.基本内容:支气管肺炎、纤维素性肺炎、肺气肿和肺萎陷的病变特点
2.基本要求:认识支气管肺炎、纤维素性肺炎、肺气肿和肺萎陷的形态特征
2.基本要求:认识皮下水肿、胃肠道水肿、肺水肿、肝水肿的眼观病理变化和镜检变化
3.实训重点:皮下水肿、胃肠道水肿、肺水肿的眼观病理变化和镜检变化
4.实训方法:
(1)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各病变特点及发生原因和机理
(2)学生每8人一组轮流训练直至熟练掌握各组织器官的病变特点
(3)考核总结
3.实训重点:佝偻病、浆液性关节炎、白肌病、白肌肉、关节痛风的病变特点
4.实训方法:
(1)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各病变特点及发生原因和机理
(2)学生每8人一组轮流训练直至熟练掌握病变特点
(3)考核总结
实训十九 尸体剖检诊断技术
1.基本内容:剖检的准备工作、常见动物的剖检术式、各器官及其病理变化的检查方法、病理材料的采集和保存方法、病理剖检记录和剖检报告的方法
3.实训重点:增生、肥大、肉芽组织、瘢痕组织、包囊形成、钙化等标本的眼观变化及镜检变化
4.实训方法:
(1)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各病变特点及发生原因和机理
(2)学生每8人一组轮流训练直至熟练掌握各组织器官的病变特点
(3)考核总结
实训四 水肿
1.基本内容:各脏器水肿的病变观察
(2)学生每8人一组轮流训练直至熟练掌握皮肤的各种病变特点
(3)考核总结
实训九 淋巴结病理
1.基本内容:各种淋巴结炎的病变特点
2.基本要求:认识淋巴结炎的眼观变化与镜检变化
3.实训重点:急性浆液性淋巴结炎、出血性淋巴结炎
4.实训方法:
(1)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各病变特点及发生原因和机理
《动物病理》实验教学大纲
(22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动物病理》是高职学院对口高职动物医学专业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是连接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本课程以动物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课程作为学习的基础,同时它本身又为兽医临床诊断、内科、外科、产科、寄生虫病学与传染病学等专业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并可直接进行疾病诊断,服务于临床实践。《动物病理》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和条件、疾病过程中的机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发生机制的科学,为进一步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动物医学专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病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实训重点:支气管肺炎、纤维素性肺炎、肺气肿和肺萎陷的眼观与镜检变化
4.实训方法:
(1)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各病变特点及发生原因和机理
(2)学生每8人一组轮流训练直至熟练掌握病变特点
(3)考核总结
实训十二 脾脏病理
1.基本内容:脾炎的病变特点
2.基本要求:认识脾炎的眼观变化与镜检变化
实训五 脱水
1.基本内容:分别向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滴入抗凝血1滴,观察变化
2.基本要求:认识不同浓度食盐溶液引起红细胞形态变化实验,推理说明机体脱水时对细胞的影响
3.实训重点:观察细胞变化,掌握其机理
4.实训方法:
(1)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各病变特点及发生原因和机理
(2)学生每8人一组轮流训练,掌握发生的机理
4.实训方法:
(1)老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各病变特点及发生原因和机理
(2)学生每8人一组轮流训练直至熟练掌握病变特点
(3)考核总结
实训十五 肾脏病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