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文学性点滴谈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点滴经验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的点滴经验教好任何一门课,方法都是最重要的。
而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要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
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
这是中学语文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着从以下方面去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将自己的一些做法写出来与广大同仁交流。
一.重视课前预习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其基本功能是联系学生的旧知与新知,激发探索新课程的欲望。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1.阅读。
阅读就是要阅读单元内容说明。
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
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
2.查阅。
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
3.思考。
要求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
4.做笔记。
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做好笔记,做到了这些,也就会比较容易地随着老师的串讲,理清楚老师讲课的思路,体会到作者作文的思想情感,并且从中发现自己预习存在的问题,哪些解决了,哪些还不明白,通过听课.提问,求得及时解决。
二、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是凸显学习主体地位.提升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有效形式和手段。
若开展的合理.有序.科学,能极大地激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创设有效巧妙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要学习的课文情境中;如我在教学《土地的誓言》时,先激情朗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然后话锋一转:“九.一八事变后,祖祖辈辈生活在美丽丰饶的东北大地上的难民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往关内。
语文教学整体性和文学性论文
谈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指向教学效果。
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做到更加有效,应该引起语文老师们的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指向教学效果。
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做到更加有效,应该引起语文老师们的反思。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忽略了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
所谓整体性,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重视其整体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仅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要想有计划、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课文的整体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讲解每篇课文,甚至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学知识,又哪会有科学的系统性?所谓“文学性”,就是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给学生以美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仅从理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构思、技巧,却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形象性”。
久而久之,势必使语文教学陷入枯燥、机械的境地,使学生对语文课文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热情。
一、语文教学中,忽视课文的整体性和文学性的教法的误区1、忽视阅读且不说汉语有很强的音乐美,单就理解文意来说,语文教学中阅读就非常必要。
有的教师总以为读书耽误时间,或者怕引起学生的厌读情绪,不如讲解来得快,所以对课文思路的整理总是以教师讲解为主。
阅读教学也列成题目形式,只有“分析”,没有“阅读”。
致使学生在考场上遇到课本外的“阅读材料”、便觉得无从下笔了。
究其原因,还是阅读太少了。
2、题海战术不可否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一时半会还不可能完全抹去应试教育的影子。
试谈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
试谈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指导学生探索语言世界的引路人。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总结和反思,积累了一些点滴感悟。
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色彩的学科,而学生的情感体验往往能够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上,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朗读、讲故事、欣赏文学作品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情感的丰富,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学习的热情。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因此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多进行语言输出,积极参与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通过学习修辞手法、模仿优秀文学作品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驾驭能力。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导读、朗读、导学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文字之美、思想之深、情感之广,激发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也会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但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就一定能够做好这项工作。
希望我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上添砖加瓦。
【2000字】第二篇示例:语文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不懈的付出,引导学生热爱语文,拥有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精选4篇)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精选4篇)浅谈语文教学论文(精选4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语文教学论文(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1 摘要:新课改所做出的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不仅要设计出能够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还要坚持多元智能理论,允许不同的小学生以不同的速度来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对于正面临“小升初”学习压力的六年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对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小学语文;理论研究六年级的小学生会在一年的学习之后面临自己人生中所遇到的第一个大型考试——“小升初”。
在六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思想,可以让小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使得六年级小学生在心理、精神上都获得学习自信,消除考试所带来的焦虑感、紧张感,有效解决六年级小学生的厌学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一个擅长写作的人不一定擅长说话,一个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也不代表他们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水平的低下。
教师必须要有一种善于发现、善于挖掘的能力,促使六年级的语文教学走向个性化、全面化。
下面,笔者从学习任务的多元化、语文练习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三个角度,来讨论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中的具体应用。
一、学习任务的多元化当小学生进入六年级之后,许多教师都会在“时间少,任务重”的紧迫感的驱使下,恨不得将所有的语文知识一股脑地倒给小学生,也会下意识地要求所有的小学生用同样的学习效率来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这就让许多语文能力不足的小学生承受着过重的学习压力。
多元智能理论允许小学生的智能、学习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习任务多元化,让小学生根据自身的语文水平来选择相应的任务,使其保持松弛有度的节奏来完成六年级的语文学习。
中学语文教学点滴谈
中学语文教学点滴谈中学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思想和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语文课程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
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文学的探索文学的探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展示和操练,让学生掌握文字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
此外,如果学生能够真正immerse自己在文学作品中,理解并把握作品内在丰富深刻的内涵,这将极大地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感神。
二、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和思辨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深入和加强文字习得能力。
有效的写作训练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培养创新精神以及提升文字表达能力,来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三、语言实践语言实践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语言实践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来增加学生语言交流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中的内容。
四、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应该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诊断和反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另外,教师应该通过不断地科学研究,深入挖掘语文课程中的精髓,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五、思辨练习思辨练习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教学活动,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语言知识,提升思维能力,提高认知水平,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通过深入思考,使学生了解文学的规律和历史,让学生以更加深刻的视角去理解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精神。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只有不断的探索,不断的研究,才能让学生从语文课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所以,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以开放的心态,努力把握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获得更多的收获。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探讨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探讨论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审美能力,因而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及学生个性化的开展。
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学生创造性的潜能包括有科学的和艺术的,这也就要求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个体开展及全面开展。
文学是一种人文,是以人的全面开展为内涵的,它能够直接形象地表达人的情感和关心,因而高中语文教学应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文学教育中,教师要学会借助恰当的文学情境,给学生以多角度的感知体验,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1.进展文学语言教育,提高学生文学语言的鉴赏水平文学作品是使用语言文字对形象进展塑造、对丑恶进展批判,并传达美好的事物和情感。
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
因此,教师在文学语言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他们对文学语言特点的认识,以此提高其鉴赏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文学语言进展独立揣摩与品味,使其养成深入挖掘语言审美价值的习惯。
另外,文学语言中隐含着作品的深层内涵,而这些隐含信息容易使学生产生疑惑,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对这些隐含信息加以深层次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学会品味作品的言外之意。
2.运用不同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鉴赏的方法准确区分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学会辨析同类文学作品中的不同点是高中生所应该具备的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教材中文学的作品多种多样,有如《离骚》《诗经》等古代散文辞赋,也有现当代的鲁迅、冰心、朱自清等文学巨匠的著名作品。
虽然这些作品都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其中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但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和选用的素材都各有差异,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由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教材中的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种文学体裁为例,对不同形式文学作品的创作及艺术特点给学生以详细的描述与诠释,并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反复感受并掌握各类文学体裁的特征。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点滴体会论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环节的一大难题,也是大多数学生所望而生畏的学科。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师忽视作文教学这部分内容、学生不会写作文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阐述了一些解决方法的具体内容。
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意见和观点,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体会问题解决办法前言在新课程改革和进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新的作文理念像一眼清澈的泉水,为新时期的学生写作课程添加了新的希望。
很多教师认为,在写作课上不再规定条条框框的写作要求,而是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
让学生们积极的去发现,去探索,勇敢地去表达,爱上写作这种表达方式。
但是在平常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怎么解决这些不乐观的现象,是当代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环节中的一大难题,根据笔者长时间的研究和与其他教师的探讨,以下便是我的一些看法。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应试教育理念下的传统教育模式主要存在四个问题:1.1学生写作理念受到束缚升学率的要求和成绩排名的压力下,教师并没有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作文教学,而是让学生按照固定的写作模板来进行内容填充。
学生不能进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且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的。
1.2学生作文内容不够丰富许多学生不会自己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写作文时,自己的写作素材被限定在一些名人事迹和固定的话题中,而没有自己对生活的亲身感受和对世界的认识。
1.3行文表达形式单一很多学生的作文形式都是记叙文和议论文,在作文要求中很多情况下是体裁不限,但学生不会去尝试新的写作体裁,而是将自己的写作方式固定为常用的一种两种。
1.4教师的作文修改方式不合理学生作文的进步,“改”是很重要的,这个“改”并不是教师简单的进行批阅,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将作文交上去之后,教师只是简单地看一下,然后象征性的给出一个成绩。
试谈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
试谈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会。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点滴感悟。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递上,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思想的交流。
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感悟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内涵,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来进行思维的拓展和表达。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他们不仅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更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语文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写作文,多进行语言表达的练习。
我发现,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能够用更加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和表达方式。
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教学。
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我会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指导;对于喜欢写作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多加练习,提供更多的写作机会。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爱和关注。
语文教学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而语文学习又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积累的过程,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学论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点滴
语文教学论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点滴一、引言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语言发展初期,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从教学点滴的角度,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学生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不足。
一方面,这些学生在语言能力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词汇量较少,语法结构也不够完整,句子组合能力还较差;另一方面,在认知方面,这些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比较初级,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思维模式和逻辑结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考虑到这些特点,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和认知发展。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点滴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
例如,在听说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语言游戏和交际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扩展词汇量和语言组合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分级读物和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通过写日记、作文等形式,让学生逐渐培养出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写作技能。
2、注重语言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文字和语言的学习,更涉及到语言情感的培养。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引导和培养,让学生逐渐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例如,在课文教学中,可以找到文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文化内涵,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通过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还比较初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采用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在课文阅读和理解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文产生联系和观察细节,让学生逐渐掌握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情境和趣味性的题材,帮助学生展开自己的思维和联想,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思维水平。
中学语文教学点滴谈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点滴谈【摘要】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成功秘诀的名言w=x+y+z。
其中w代表成功,x代表科学的方法,y代表不懈的努力,z代表少说空话。
可见科学的方法对于成功多么的重要,学习语文也同样如此。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近年来,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示精神的过程中,伴随着汉语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学校普遍存在的学生母语水平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忧虑。
从学校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传来消息,鉴于中学语文课程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希望学校结合实际。
下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积极创造条件,重视加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探索出新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谈谈我的看法:一、语文的教学离不开真诚的情感投入做一切工作都需要投入感情,而且由于教学工作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所讲的作品又都是感情的结晶,所以教师的感情投入就显得尤其重要。
实际土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情感倾向,这不仅是工作态度问题也是工作方法问题。
首先,语文教师要钟情于本质丁作,像敬爱父母一样对教学作付出一片孝敬之心。
先秦的庄子说过:“不精不诚,不能感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则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当教师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中时,才可能使教学过程表现出较高的创造性。
其次,语文教师一定要钟情于作家人物,替他们倾吐心声,也就是要进人他们作品中的感情世界,这样才能讲出感情来,也只有讲出感情来,才能感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
同时,语文教师还要钟情于自己的学生,把他们视同于自己的亲人朋友,给学生提供大胆讲话、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环境。
这样做才能建立起平易而亲密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轻松、民主、舒畅的学习氛围。
这同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语文的教学应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主要靠一支笔一张嘴,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教学点滴论文:语文教学点滴
教学点滴论文:语文教学点滴叶圣陶说过:“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语文能力是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的整体素质的体现。
其中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
所以我们把语文课堂教学常常分为两大板块,即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
一、阅读教学——带着感情去阅读阅读教学是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结合,要使学生读懂课文和会读课文。
我认为“读”,它是一种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同时又是师生的同步活动、多向交流、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立体的过程。
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应根据不同体裁特点和具体内容,找准切入点,引领学生带着各自的生活体验去读课文,读出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读出与作者的时代差异。
同时在文章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中受到一次人文精神的洗礼。
记得我在教授《背影》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文章的主旨,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且收效很好。
(一)相近话题交流。
上课之初,我用四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生活中感动的人和事”的话题。
这样做的目的是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暗示给学生学习本文的思维门经,为体会文章的主题作好铺垫。
(二)围绕文题思考。
当学生不断地、自觉地回忆自己生活中那些让人感动的人和事时,利用课文原话导入新课。
“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紧接着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三)确定阅读目标。
经过上述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
他们提出的问题是能叩击文章主题之门的。
如“什么样的背影让作者难忘?为什么难忘?”“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的背影让作者难忘?”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那么寻找答案的心情是急切的,自读课文的认真与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四)交流与点拨。
有些问题,在读课文时,学生是很容易解决的。
但要想理解“作者为什么难忘父亲的背影”,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教师的点拨。
同时需要抓住几个描写片断研读:⑴父亲送我上车时几句简短语言的描写;⑵父亲买橘子的行动描写。
作文教学点滴谈(人教版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点滴谈(人教版教学论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们虽然有一套作文教材,但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
其原因并非教材本身的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直困扰语文教师的话题。
现就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现状分析:(一)作文教学缺乏方案性。
作文教学历来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不仅与阅读互为双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显为一个人的语文素质。
但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无标无序,且作文题重复又重复,千人一腔,给学生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带来很多不良的负面影响。
教师没有一个写作教学的系统方案,学生没有一个写作提高的循序渐进的梯度。
详细表现为:1、走马观花。
即写作训练跟着阅读教学亦步亦趋,学什么课文,写什么作文。
例如:初一第一册第一单元是写景状物散文,学了课文之后便让学生以景物为描写对象,或即景生情,或托物言志。
假设作为单项训练未尝不可,但如果是为了配合阅读教学而置学生的写作现状于不顾,那么会劳而无功。
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写什么丢什么,走马观花,过目即忘,很难到达训练的目的。
2、没有过渡。
在作文训练之初教师便把全套本领、所有要求全方位下放,在学生根本未曾到达应有水平时却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强化作文教学,以期学生一步登天,写出十全十美的作文来。
例如:初一第一学期,根据学生实际,作文教学应从根本功练起,即书写标准,标点、格式正确,完整地记叙一件事等。
而我们的第一次作文课便将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
第一次考场作文便将“生动形象”、“议论抒情”、“过渡照应”、“点题扣题”作为评分标准,在此情况下,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便会与日俱增。
难怪有的初一学生哀叹:我上小学时好歹写一篇作文就能获奖,到中学我费半天劲也得不了高分。
这种没有过渡的作文教学,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写作信心,造成初一讲审题、立意选材,到了初二初三还是讲这一套,学生听烦了,老师讲腻了,而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点滴之谈
语文论文之语文教学点滴之谈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以下是我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不能称之为经验,算作上与老师们的探讨和交流吧。
一、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因此,每当新学期开学接到一个新班,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一些最能打动孩子们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
二、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
班里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对班内学习后进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
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
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
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
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
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在校时间短,学到的知识有限,如果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那么,教师以后的教学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我每接收一批新学生,首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立学习的能力。
这样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既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离校后不断自主地学习获得新知识,使他们一生受益。
四、重评价,树立学生的信心。
教师的一句称赞,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种兴奋剂,能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探讨点滴
语文教学探讨点滴仙台镇中牛艳歌摘要:教学模式具有必然的稳固性,同时也有一个产开展和完善的进程。
随着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更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从思想上有新的熟悉,在课堂教学上探讨新的做法,在作文教学、文言文教学上进展创新,教学思路上、方式上进展点滴探讨,愿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创新爱好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性探讨。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在素养教育的旗帜下,教师与学生杯水与桶水的关系,不在是教师注给学生一杯水,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一杯水能够是化严冬冰天雪地之雪水,是盛夏之雨水,能够是采撷江海湖泊之之浪花,丁咚的泉水,也能够是学生的汗水。
固然也可是舀教师之桶水。
总之杯水主动性劳动所得,教师的任务不是注水,而是让学生自己踊跃主动去采撷。
二课堂教学的探讨,废“八股式〞教学程序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对一篇文章,教师老是生字词,分析构造,归纳主题,写作特点等程序。
学生听的繁,教师也感觉索然无味。
“八股式〞这种教学方式,确实是短处很多,用一个全能公式去套所有的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文章。
给人有“削足适履〞之感。
表达不出文章内在独特的魅力,抹杀文章的特色,文章的生命力。
墨守成规的做法,禁锢教师学生思维的开展。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打破“八股式〞的教学方式。
依照教材的特点,单元内同一类文章,紧扣一个特点训练。
如初中语文第五册小说单元,〈〈孔已己〉〉、〈〈范进中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本单元紧扣一个训练重点-------人物形象刻画,让学生在熟悉小说的根底上,在课堂上自己找材料,如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和环境方面的句子。
找到读出来,大伙儿具体分析,反映人物形象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归纳。
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紧扣人物形象分析,其它方面如文章构造,写作特点等一概不提,不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
在其它单元,如感觉文章构造很有特色,那么重点只训练这一方面。
如此训练,学生在本单元训练重点上,熟悉明确,明白得深刻。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点滴论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点滴论文写作不仅是人们用来进展交际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志。
学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读写训练,阅读训练的分量较重,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
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任务还很艰巨。
这里结合我多年的的语文教学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语文作文教学。
这是一种传统的作文方式,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指定题目所规定的范围、内容、体裁等来写一定规格的文章,这种命题作文有一定的限制性。
对于学生来说,比拟厌倦这类作文。
如何把它化弊为利,扬长避短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要掌握命题要领,提高命题技巧。
(一)如何命题1、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那么无异于缘木求鱼。
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表达学生生活,否那么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
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承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他是谁?》、《你看他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您了解我吗?》等等。
2、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
命题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特征的日趋成熟而有所侧重。
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
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
我曾经调查过一些学生不能很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
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我的梦》、《我的趣事》、《我上中学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泼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
浅谈语文教学与文学
浅谈语文教学与文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秉持“文人语文”的理念,潜心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语文教学上突出“文学性”使得语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学与文学密不可分。
文学的概念是什么?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来表现他作家对社会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概念中,我们明白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具有想象的特点,是作家表达对社会人生和自然宇宙的理解。
显然,我们的语文和文学是有区别的,我们不能把语文和文学等同起来,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也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作家和文学家。
但是,文学这些特征与我们语文教学培养的学生素养息息相关。
因此,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不得不借助文学读本。
好的文学读本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语言的、思维的、表现手法的素养,而且蕴含在文学作品里的人文精神,还可以感染熏陶学生,使学生具备关注社会人生和自然宇宙的良好人文品质。
语文教学离不开文学读本,文学读本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条件。
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深刻理解这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文学课,也不能完全脱离文学的特征,抛开文学里所蕴含的语文的元素,而是应该把文学和语文统一起来,使文学为语文服务,把文学融进语文教学实践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阐述中提到了发展学生思维,作为语文教学,其中有个最主要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的两种表现形式就是联系和想象,特别是想象很具有创造性。
比如,教学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可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学习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能够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
这个目标设计,就能够把文学元素里的联想和想象同语文教学里发展学生思维很好统一起来,利用文学读本为语文教学服务,发展训练学生思维。
同时,学生在联想和想象的理解和训练中,也能够进一步走近诗人的内心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小学语文教师优秀论文《小学作文教学之点滴》
小学语文教师优秀论文《小学作文教学之点滴》小学作文教学之点滴小学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师在教学中更应重视忽视生活的真实体验,忽视口头语言训练的不良倾向,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仿写练笔、积累素材、互动评改”的教学策略。
一、仿写练笔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针对这一特点,采取先仿后写的方法,逐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仿写是对经典范文学习借鉴,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再创造的一种创新过程。
指导学生根据范文的写作方法,结合训练去创造文章,使学生有路可行,有话可说,能轻松地模仿某篇文章去仿写另外文章。
小学阶段仿写练笔应从片断入手。
一个片断,从单一性来看,可以说是膨胀之句;从完整性来看,又可以说是浓缩之篇。
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读写结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着重进行观察片断作文训练。
根据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和特点,把片断作文训练作为突破口。
片断训练上接词句的训练,下接篇章训练,是句群的连缀,是篇章的纽带。
结构得好片断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篇章。
由于片断训练记事不求完整,绘物不求全面,无话则短,材料信手拈来,三言两语即可搁笔;有话则长,情之所至洋洋洒洒数百言亦不为多。
这种训练不拘形式,不必一开始就为开头、结尾、谋篇布局所困扰,使全部的学生容易动笔,能很快看见自己的成果。
片断作文训练最基本的特点是重视段的教学,密切读写关系,扩大生活积累,适用“原型”引路,注重举一反三,逐步形成能力。
我在中年级段的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抓住有关课文中写得具体、生动、精彩的典型片断,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领悟写作方法。
这样不仅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还能使学生在欣赏片断的同时,领悟作者如何把人、物、事、景写具体的,体会写文章时,怎样才能使文章生动具体的规律。
如在学习《水》时,引导学生体会“八月,天多热。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这个片断描写。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从“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在树上不停地叫着”这三个方面,把“八月天多热”写具体的。
作文教学体会点滴 论文
作文教学体会点滴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
旧时的科举考试,是一篇文章定前程。
现在当然不是,但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成了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深切的体会到:正确的教学导向,大量的课外阅读,科学的指导方法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正确的教学导向。
古代教育家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而我认为,除了前者以外,还应该像叶圣陶老先生说的那样:“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
”为了让学生学做到举一反三,我在教学每单元的讲读课文时,都紧扣重点训练项目,着重写作方法的分析,从文章的谋篇布局到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语言特色,遣词造句的妙用的,都力求让学生循序渐进,由此及彼的进行内化吸收转变为自己的东西。
比如,在教学女作家萧红的《火烧云》时。
从整体看,写的是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情景。
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语言表达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从局部看,第一部分写霞光照在地上的情景,作者举了“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等等一连串的例子。
说明写作文不能说空话,要写实际的东西。
第二部分写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不但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给人美的享受。
第三部分,用“低下头揉揉眼睛,火烧云下去了”来写火烧云下去的快,真是妙笔。
叶老说:“阅读任何文章,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悟,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
”这就明白的告诉我们。
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读的目的在于将知识变为能力,课后我布置学生去观察自然景观来写作文,由于有这样可依,我班学生刘红的《小村游记》,李创的《秋夜的星空》,王英《雾》的都写的很成功。
二、大量的课外阅读高年级学生光靠课内阅读量实在太少了,必须补充大量的课外读物,如《作文大王》、《小学生经典作文》、童话故事等少儿读物,我除在学校借书给他们看外,还要求学生家长必须给孩子订读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的文学性点滴谈
[摘要]选入中学教材的文章,一般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因而,教师应根据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挖掘其文学因素,还文学作品以本来面目,改变以往“教之无文(文学性)”的现象。
[关键词]文学作品文学性反复诵读模仿表演品味揣摩
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越来越格式化了: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几乎全用来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一篇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往往按字词句段的形式,分解得支离破碎,完全淡化了文学作品的艺术美。
这也成了部分学生重理轻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挖掘语文教学的文学性,渗透人文主义思想,还文学作品以本来面目,已势在必行。
所谓文学性,就是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给学生以美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顾名思义,就是文学的作品,其显著特色就在于突出的文学性。
而每种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又各具其独特的魅力,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各自的特征,突出作品的文学性,最大限度地再现课文的感染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寓教于“文”(课文的文学性)。
那么,如何突出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呢?笔者以自身教学经验为例,谈谈这一问题。
反复诵读,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诗词最讲究的是意境和情趣,对
于中学生来说,最难理解的也就是诗词的意境和情趣,要突破这一难点,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诵读,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诗(词)人熔铸在景物描写中的深刻意境。
但朗读也绝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反复读,而是注意将整体朗读、片断朗读、指导朗读、示范朗读、比较朗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想象也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胡思乱想,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方法上的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如在讲《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时,我就充分注意了这一点。
苏轼的词向来以境界阔大,风格豪放著称,开创了不拘音律、以诗为词的豪放词风,这首词可看作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在词中所表现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豪情,很容易感受到,但要真正领悟词人融情于景、借古抒怀的复杂感情,却并非易事。
因此,我以朗读、点拨、比较为主要教学手段,辅以多媒体手段,来讲授此文。
如在讲解上片时,我先运用多媒体播放示范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意境和苏轼词的豪迈风格;再播放音乐,学生跟读,读出豪迈的气势。
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简单分析之后,再放一遍配乐范读录音,请学生听的同时,展开想象,最好是闭目瞑想,把作者所描绘的赤壁景色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之后请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画面口头复述出来。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基本能感悟到该词阔大宏伟的意境,有助于学生对该词内容的理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不但能感受“美”,也能感悟“美”,可谓一举两得。
模仿表演,体会小说的人物美。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任何一篇小说,任何一位作家,都会以多种描写手法,为读者塑造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无论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艺术美。
我们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分析作者采用了何种描写方法、人物有何性格特点或社会意义之外,更应深入体会,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美。
如我在讲授《制台见洋人》一文时,我将文章分为四个场景:藩台见制台、淮安知府见制台、巡捕见制台、制台见洋人。
将学生分成四组,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在课下将本组分到的场景排成课本剧,课上进行表演。
这样安排,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上,学生们争着上台,争着表演,在一片欢笑声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人物形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模仿、表演,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比老师呆板的讲解,效果更理想。
品味揣摩,感悟散文的语言美。
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练,质朴自然,意蕴悠远,人们常用“余音袅袅的洞箫”、“甘冽清澈的山泉”、“曲径通幽的园林”来形容它。
因而,散文教学应注重品味语言美,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咬文嚼字,揣摩散文语言的生动性和抒情性,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如在讲朱自清的《春》时,我就把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简洁明丽的语言作为重点。
如“春草图”一段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中的“偷偷地”“钻出来”,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在意的时候破土而出,就像孩子捉迷藏时从暗处钻出来,充满了
孩童情趣,语言简洁质朴,却又生动形象。
因而,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你喜欢这个句子吗?为什么喜欢呢?大多学生回答:喜欢,因为它写出了春天小草的可爱与生机。
再问:哪些词语给了你这种感觉?学生一般都能找到“偷偷地”“嫩嫩地”“绿绿的”这些词语。
再问:“偷偷地”这个词语一般含有什么色彩?在这里如何理解?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生”之类的词语?“嫩嫩的”“绿绿的”能否改为“嫩的”“绿的”?能否调到此句的前面?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品味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就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既能让学生品味散文的独特魅力,又能掌握学习散文的方法。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人作文如此,今人品味美文佳作亦应如此。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感受,写出来愿与老师们一起商榷。
当然,对于文学性的品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它,去品味它。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材研究导论》王相文韩雪屏佟士凡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语文教学应突出文学性》王美春《语文天地》初中版200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