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伤害
浅议教师的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
浅议教师的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力之一,他们的言行举止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更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环境。
一些教师的不良言行却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心理更加脆弱,对不良言行更为敏感。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教师的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教师的不良言行会给小学生造成心理创伤。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学习的重要阶段,他们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一些不负责任、严厉、漠视学生感受的教师却常常使用一些刺耳的语言和尖锐的批评,甚至侮辱和伤害学生。
这些不良言行不仅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和压抑感,还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导致长期的心理创伤。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学生通常会变得消极、自闭,甚至产生逃避学习的想法,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的不良言行会影响小学生的情绪和行为。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大声责骂或者粗暴对待学生,学生就会模仿教师的方式,变得躁动不安、暴躁易怒。
这种不正常的情绪和行为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与他人的相处能力,导致学生出现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
教师的不良言行会影响小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深远影响着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看法和态度。
如果教师总是以否定和负能量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这种不良言行的影响下,学生会逐渐变得消极、悲观,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失去信心。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教师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让教师认识到不良言行对学生心理的危害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修养。
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告知他们如何应对教师的不良言行、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学校还应建立健康的学校文化和和谐的校园氛围,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教师不良行为对学生心理的伤害
教师不良行为对学生心理的伤害教师不良行为对学生心理的伤害,班务论坛,陈春岚约2442字教师行为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晴雨表”,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调节自我情绪,具有心理状态的相对稳定性,均衡性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但是,如果一个教师不尊重学生心理,而自我满足、自以为是,视学生为奴隶、居高临下,肆意渲泄个人情绪,就会严重地摧残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在他们心灵上留下终生难以愈合的伤痕。
一、评价不公,学生委屈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他们自我实现和受人尊重的心理需要非常强烈,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称道,是学生最大的愿望。
因此,在学习上,他们总是尽其所能,希望取得好的成绩甚至全班第一,以期老师在念考分时第一个念到自己的名字,作文时,总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被老师当范文朗读;在班级活动中,他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去做好事,老师一声嘱咐,他们总是满口应承并立刻就办,把老师交给的任务看成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但是,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总是不强的,难免贪玩、调皮,因而学习成绩往往不如期望的好。
这时,老师一定要公正评价,不能因一时成绩不好而抹杀学生以往的成绩和一切优点,认为“朽木不可雕”,甚至说“从你进校起,就没取得一次好成绩”,那样学生会很伤心,更会觉得委屈,老师怎么忘记了我那次考了九十分呢?至于学生好心办了坏事,更应当慎重对待,首先要肯定他们的良好动机,鼓励他们继续做好事,然后指出问题和不足。
以求改正。
在这方面,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很有效的。
学生与学生发生矛盾时,不公正地批评和指责某一位同学,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而且容易形成师生的对立情绪,不公正的评价,是对学生人格的歪曲,会严重地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二、表扬过分,学生自卑树立典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在学生中树立典型应恰到好处,不能过分强调或拔高。
过分地表扬一个或几个同学,对于心理还不完全成熟的学生,容易滋长个人主义和骄傲情绪,在事情的另一面,可能使大面积的学生感到失落和被遗忘,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教师不良言行对幼儿的心理伤害及对策研究
教师不良言行对幼儿的心理伤害及对策研究本文共16556字因教师不良言行而导致幼儿心理伤害,这种现象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是经常发生的。
心理伤害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美国心理学家艾吉兰教授指出:“在心理上受过伤害的儿童在成长中所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滞,甚至比在肉体上受过伤害的儿童更大。
因为心理上的伤害是对儿童自尊心的破坏。
”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他们有苦只能往肚里咽,如果他们受到心理伤害就会整天郁郁寡欢,烦恼不安,时间长了可能会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而对于外向的孩子而言,如果心理上经常受到伤害,他们就会以攻击性行为、残忍性行为、报复性行为、破坏性行为、恶作剧等行为来向外界发泄内心的不满。
因此,为了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重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言行对幼儿的心理伤害问题。
教师不良教育言行对幼儿的心理伤害一、由于教师的不良评价导致幼儿的心理伤害。
新《纲要》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从而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而在平日教育过程中我们的许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往往不能做到,反而常带有先入为主,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的心理倾向。
例如:面对一个平时表现特别不好的、调皮、捣蛋,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的幼儿。
我们的许多教师便有着一些抹不去的阴影,假设今天他与别的小朋友吵架或发生矛盾了,那我们的许多教师在处理时就会带有偏见,潜意识里认为一定是他先错了,有的则不分清红皂白,马上在集体面前批语指责一番,如“XX你怎么回事,什么坏事都轮到你,你倒不倒霉哦!小朋友,你们说该怎么处理?”此时,下面的孩子一定是积极的拥护老师。
有的会说:“把它送到小小班”有的会说:“我们不要和他一起玩。
”有的会说:“他是个坏蛋,老是打人。
”还有的会在此嗤笑。
到最后,我们的有些老师还会来个总结:“你呀,看看谁,他多乖,你该怎样向他学习”。
我们都知道,这位老师是想通过集体让他的行为有所改变,这样的教育有没有效果,在此我们暂且不淡,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教育肯定对那幼儿的心理造成了伤害,并且这样的教育对其他没有犯错误的孩子来说,也不是件好事,它会误导他们——当别人犯错误时,我们可以羞辱他。
谈教师对学生心理伤害的方式、原因与防止对策
生 ,既 不 能 像 优 秀 生 那 样 受 到 教 师
的 关 爱 ,叉 不 能 像 后 进 生 那 样 受 到
教 师 的 重 点 “ 顾 ” 因 此 . 多教 照 。 许
是 有 些 教 师 自身 存 在 不 同
程 度 的 心 理 问题 , 在 特 定 环 境 下 ,
师 在 繁 忙 之 中往 往 无 暇 顾 及 他 们 ,
恨 和 对 弱 荇 的 歧 视 , 充 满 着 对 特 权 的追 逐 和 眼热 , 而 对 于 公 平 与正 义 的 吁求 和 呼 唤 , 那 样 的稀 缺 和 微 是
为 什 么 会 是 这 样 ? 不 断地 问 , 不 断 地 想 。 我 我 我终 于 发 现 , 们 的 文化 中 缺 乏 博 爱 的精 神 元 素 。 想 , 我 我 人
几 个方 面 :
一
管 出 来 的 ,对 学 生 专 横 武 断 说 明 教 师 有 魄 力 ,只有 这 样 才 能 震 慑 住 学 生 。 因此 ,在 教 育 教 学 过 程 中 常 常 搞 一 言 堂 ,不 允 许 学 生 有 自己 的 观
点 和 意 见 ,以 管 代 教 , 以 专 横 代 道
生命意识 , 高扬生命情怀 ,对于我们文化和 国民性 的 改造 ,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圜
( 者 单位 : 京 师 范 大 学 ) 作 北
真 恨 不 得 将 “ 切 反 动 派 ” 仅 要 赶 尽 杀 绝 , 且 要铲 一 不 而
无 是 处 。 同 样 的 错 误 ,对 好 学 生
往 往 能 网 开 一 面 ,手 下 留情 ,而 对
后 进 生 则 是 从 重 从 严
教 师 对 学 生 的 这 些 心 理 伤 害 的 原 因 是 多 方 面 的 ,从 教 师 自身 的
浅议教师的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
浅议教师的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教师是孩子在学校重要的引导者和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因此,教师的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非常重要。
首先,教师的暴力言行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例如,教师在教学或管理中出现过度惩罚、侮辱或威胁的行为,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压抑和自卑,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此外,教师的过度批评和评价会让孩子感到心理压力增加,甚至会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如退缩、逃避、挑战和反抗。
其次,教师的语言暴力和情绪失控会对孩子的情感产生影响。
例如,教师在讲授中对学生发脾气、凶恶批评,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和压力增大。
这样的言行容易让孩子对教育产生反感,并建立起负面情绪对教育的态度,包括学习、团队合作和情感沟通等方面。
最后,教师的不诚信行为会危害孩子的价值观和人格心理。
例如,教师在评分、考试等方面不公平,会让孩子产生失望和不信任。
这种行为容易让孩子对道德和责任产生懒惰和消极心态,甚至放弃自己的努力和追求。
为了避免教师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带来负面影响,教师在言行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鼓励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二、教师应该避免近乎暴力的批评和惩罚,对孩子的行为应该给予科学合理的引导和教育;三、教师应该保持情绪稳定和平和,避免情绪失控;四、教师应该保持诚信,遵循教育规则,公正公平地评价和考察学生。
综上,教师是小学生心理成长和道德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教师应该严格遵守教育规范,注重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升,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为小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浅议教师的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
浅议教师的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教师作为教育者,其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良的言行会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的不良言行可能造成小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
教师如果经常贬低学生,批评他们的能力或无视他们的努力,小学生很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和不自信。
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这种心理状态会阻碍他们积极学习和自信发展,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以及对学习的兴趣丧失。
教师的不良言行可能引发小学生的焦虑和抑郁。
教师如果经常以严厉的语气对待学生,过度批评或使用伤害性的言语,小学生会感到压力巨大,丧失自信和安全感。
他们可能会变得焦虑、抑郁,对学校和老师产生恐惧感。
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他们在学校中的表现,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教师的不良言行可能导致小学生的自尊心受损。
如果教师以歧视或讽刺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权益,小学生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被认可和尊重,会变得自卑和沉默。
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他们在班级和社交场合中的表现,可能导致孤立和社交困难的问题。
教师的不良言行可能阻碍小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表达意见。
如果教师经常以威胁或批评的方式对待学生,不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小学生可能会变得退缩和消极。
他们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可能不敢向老师提问或分享自己的观点。
这种心理状态会限制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动力,阻碍他们全面发展。
教师的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注重言行的积极性和尊重性,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健康的心理发展。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关爱和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内容提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是存在“心灵施暴”现象的,这些现象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的伤害是巨大的,究其根源,老师本身的"心理障碍"是一个很主要原因。
经过实践的摸索与思考,我们认为努力强化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的健康心理,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可以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观;二是严把上课关;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四是强化师德。
(一)问题的提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那么,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面对这些现实,我们教师又该如何应对呢?对处于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讲,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现实如何,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心灵施暴”一词是近几年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比起“体罚”一词来,我们对它可能会陌生一些,不过我们对“心灵施暴”的现象却并不陌生。
在校园里,我们会听到某位老师对某个学生说:“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是改不掉这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什么两样!”“以后上课时手不准乱动,再乱动就把你的手剁掉!”“这次考试又是你拖了我们班的后腿,真丢人!”“我看你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我要是你,早就不活了!”以上四例均属“心灵施暴”现象。
冷漠、恐吓、贬低是学生“心灵施暴”的三种常见模式,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无视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缺乏热情和耐心。
从表面上看教师并未对学生进行诸如罚站,扯耳朵等肉体处罚,看不到外面的伤痕,可实际上它对学生成长所造成的危害,比一顿野蛮的殴打更重。
教师师德问题导致的学生心理困扰
教师师德问题导致的学生心理困扰教师辅育学生,关乎着青少年的心智成长和社会价值的传承。
然而,一些教师的师德问题却在悄悄地滋生着,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困扰。
这些师德问题可能包括对学生身心的怠慢、言传身教的偏差、以权谋私的行为等。
下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师德问题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之道。
首先,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怠慢和忽视是导致学生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之一。
师生关系是塑造学生成长的重要一环,而教师如果对学生缺乏关爱、缺乏尊重,就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孤独的感受,甚至心生逆反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求知欲、积极性会受到较大的抑制,甚至出现抑郁、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其次,一些教师言传身教的偏差也可能导致学生心理困扰。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如果教师言行不慎、偏离道德标准,甚至言传身教出现严重的虚伪、偏见,就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和迷茫。
学生很容易对教师信任产生怀疑,对道德标准产生混淆,这对学生成长的方向和品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最后,一些教师以权谋私的行为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隐患。
教师作为学生的权威,应该以身作则,做到公正、廉洁。
但是一些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出现以职权谋取私利、搞权色交易等问题,这不仅损害了学校的声誉,更让学生感到无奈和绝望。
学生看到了这些负面行为,产生了对社会的负面看法,对自己的前途和将来感到迷茫和焦虑。
综上所述,教师师德问题不仅是对教师自身的挑战,更是对学生成长和心理健康的威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从源头上加强对教师师德的培训和考核,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加强学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批判思维,提高他们对师德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精品】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理论资源教师人格及情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综述贵州路小学安路整理【摘要】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
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本文从教师的人格和情感两个方面述评教师心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教师心理;人格;情感;心理健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
这些影响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行为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倾向、人格魅力和对学生的期待评价等,同样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比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更具根本性,作用更深远,了解教师心理及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对于广大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古今中外诸多教育专家、学者对此做了论述研究。
今将自己阅读的有关论述综述于下。
一、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人格又称为个性,是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它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性倾向性。
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第二,个性心理特征。
如能力、气质、性格。
第三,个性自我调节。
如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
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着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着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因此,不可能找到两个在个性方面完全相同的人。
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不同,人就会在各种心理活动中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
例如:有的人很容易发脾气,而有的人却很少发脾气;有的人特别富有表情,而有的人却非常缺乏表情,等等。
清华附小教授苗育春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教育是多方面的。
对学生而言,起教育作用的因素也是很多的。
浅议教师的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
浅议教师的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教师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小学生的心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有些教师存在不良言行,不仅会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问题。
教师的不良言行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自尊心。
小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发展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有很强的需求。
如果教师以挖苦、嘲笑或贬低的语气对待学生,他们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
长期下去,他们可能会对自己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从而影响到学习成绩和积极参与学校生活的意愿。
教师的不良言行可能造成小学生心理的压抑和抑郁。
小学生在心理上较为脆弱,对外界的评价和态度敏感。
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恶言相向,威胁恐吓甚至体罚,他们很容易感受到恐惧和压力,产生负面情绪。
进而,他们可能出现焦虑、自闭、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教师的不良言行还可能给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带来负面影响。
教师的言行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他们会将教师的行为作为行为准则。
如果教师存在言语暴力、指责态度等不良言行,那么孩子们很有可能将其视为正常的行为方式,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以致用。
这样一来,他们可能缺乏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冲突和矛盾。
教师的不良言行会削弱小学生对学校和教育的信任。
小学生最初对学校和老师是充满信任和依赖的,他们将教师视为知识的源泉和充满爱心的人。
当教师的不良言行频繁出现时,他们可能产生对学校和教育系统的怀疑和失望。
这种怀疑和失望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教师言行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良的言行则会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注重言行的举止,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发展。
浅议教师的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
浅议教师的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摘要】教师的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
不良言行会降低小学生的自信心,影响他们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不良言行会导致小学生情绪波动,使其无法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
不良言行还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减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最重要的是,不良言行会破坏师生关系,使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受受到损害。
为了保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动力,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正面的方式与学生相处。
通过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发展。
【关键词】不良言行、小学生、心理影响、自信心、情绪波动、学习动力、师生关系1. 引言1.1 引言教师作为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其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不良的言行举止不仅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
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避免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教师的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和相处。
2. 正文2.1 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不良言行会降低小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的否定性言行或者恶意批评会让学生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从而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这种负面情绪会持续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甚至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不良言行会导致小学生情绪波动。
教师的暴躁、苛刻或者不公正的言行会让学生感到不安和压力,从而引发他们的情绪波动。
这种情绪波动会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不良言行会破坏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节,而不良言行会破坏这种关系,使师生之间的互信和互动受到影响。
学生可能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师的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重要性,并努力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师生关系。
教师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教师本人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教师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中情感成分比较重。
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报以积极的态度和反应,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并能够产生内疚和羞愧的情绪体验。
相反,他们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则报以消极的态度和反应,对教师的批评反感、不满,甚至顶撞或不理睬。
2、教师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师不良的言行和心态,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致使学生对学习态度消极,厌学、厌校、厌师甚至厌烦父母、亲人。
如果教师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的态度有很大差别。
对所谓差生(主要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冷言、冷脸,毫无耐心和爱心。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会越来越差,学习积极性也会越来越低。
3、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他语言及行为都对学生有强烈的引导和暗示作用,学生在有意无意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
尤其是学生处于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的心理健康,将通过其教学等相关行为表现出来,并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关注师源性心理伤害
关注师源性心理伤害
新钢中学纪静霞
教师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在塑造着学生的心灵。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直接的。
⑤拣零食袋子:有一次我进教室上课看到地上有一个零食袋子,我弯下腰拣起往废纸篓扔,起身时不小心头撞到了电视柜,当时我并没有去追查是谁扔的,而是叫同学们扔垃圾时要小心,不要碰到电视柜的角,第二天改作业时发现一同学作业本中夹了一张纸条,写道:因为我的一个垃圾,您的头撞到了电视柜,您不但没有批评我,还跟同学们说,扔垃圾时要小心,这令我感动。平时我上课每天用小黑板,有一次小黑板突然倒下,我生怕碰着讲台边的学生,用手去挡,手被小黑板边缘的铝片划破流血,我也不顾手在流血,而是嘱咐同学们今后小黑板要对着讲台摆,如果不小心倒下,也只是倒在讲台上,不会伤着同学,并下课用透明胶把小黑板的边缘包好,没过几天一位家长跟我说,孩子回去含着眼泪跟家长讲了这件事,她说老师手在流血,心里还在想着我们。
(三)情绪失控迁怒学生:
有人这样说:现在是一部分教育者制造学生的心理障碍,另一部分教育者再疏导之。因情绪失控而迁怒学生的情况在教师中多有表现。有些教师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良情绪不能得到合理的疏导,他们往往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
学生迟到了,不让进教室听课,作业没有按时完成,或者错误较多,或者过分潦草,罚学生重做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上课时学生说话,或者有小动作,便罚站,或者赶出教室。学生行为上有过失,有的罚扫地,擦窗户劳动,有的不让学生按时回家,学生有错误,便让叫家长,借助家长的口与手惩罚学生。学生没有考好,或者有了过失便不予理睬,甚至有意孤立。类似这样的惩治都是不科学,不足取的。违背学生心理和科学规律的惩治,只能适得其反。比如,学生本来迟到了,误课了,反而不让进教室,岂不是更误课了吗?扫地、擦窗户等劳动本来是光荣的事,但是把它当作一种惩罚的手段,就玷污了劳动的圣洁,学生会误认为劳动是不光彩的事,做作业是运用知识的一种实验活动,本来学生是乐于投入的,但是一有失误便要受到惩罚,把一种愉快的脑力劳动变成了一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学生怎么能接受呢?
浅议教师的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
浅议教师的不良言行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教师的言行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教师言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而不良的教师言行则可能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甚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教师的不良言行可能对学生的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
教师言行不当,可能会贬低学生的自尊心。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常常用批评的语言对待学生的错误答案,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能力不够,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一些教师经常使用侮辱性的言辞对待学生,比如骂人、嘲笑等,这些言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感。
教师不良的言行可能会加重学生的焦虑和压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考试和评价,一些教师过分关注学生成绩,对学生的评价过于严厉,并不断向学生施加压力,这可能让学生感到压抑和焦虑。
一些教师通过嘲笑学生的低分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但这样的做法往往只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感,进而对他们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教师的不良言行也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情绪不稳定和抑郁症状的产生。
一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使用过于严厉和威胁性的措辞,让学生感到害怕和绝望,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情绪稳定。
长时间的负面情绪积累会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的症状,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一些教师的暴力行为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是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教师的不良言行也可能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加重。
一些教师对学生过于严格,以至于言行上出现了霸道和专横的现象。
这种权威式的教师风格容易让学生感到压抑和不受尊重,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学生们可能会采取反抗的方式来应对,例如不听从教师的指令、故意迟到早退等。
逆反心理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教师的言行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教师应该关注自己的言行,尽量避免使用贬低和威胁的言辞,注重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们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健康成长。
伤害,在一言一行中——教师言行对学生心理影响的分析与思考
伤害,在一言一行中——教师言行对学生心理影响的分析与思考
教师言行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成绩。
一言一行,教师可以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能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教师的一句责骂、一个不恰当的表情,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伤害,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挫折感等负面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此,教师在言行上应该格外小心,要做到“以爱心教育学生”,以身作则,以言传身,用言语和行为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
此外,教师还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应注重学校教育中的心理伤害
应注重学校教育中的心理伤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育被视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重要途径。
在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心理伤害。
学校教育中的心理伤害包括了师生之间的暴力行为、言语伤害、学业压力过大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我们有必要重视学校教育中的心理伤害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来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教育环境。
学校教育中的心理伤害问题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的暴力行为。
在一些学校里,学生受到老师身体或言语上的暴力对待并不罕见。
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学生的尊严和自尊心,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一些老师以打骂甚至辱骂学生为手段来对付,欺凌学生。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师道尊严,也违背了教育伦理,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学生之间也存在着欺凌和暴力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对受害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也会对学校整体教育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需要学校加强监督管理,重视负面现象的曝光和解决,同时教育师生遵守行为规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校教育中的心理伤害表现为言语伤害。
在学校里,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成为校园欺凌的对象,这种欺凌方式主要表现为言语上的伤害。
一些学生用言语冷嘲热讽、歧视侮辱等方式对待其他学生,导致受害者心理上受到严重伤害。
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受害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成绩,也会对他们的人格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健康的人际关系,使校园成为一个和谐、温暖的环境。
学校教育中的心理伤害还包括学业压力过大。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业压力是十分巨大的。
由于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成绩等种种压力,他们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一些学生为了追求好成绩,不断加重自己的学业负担,导致身心俱疲。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和考试制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避免学业压力带来的心理伤害。
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伤害
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伤害
王永红;董文辉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
【年(卷),期】2008(000)009
【摘要】@@ 如果说体罚主要指向学生的身体、肉体,那么心理伤害则直指学生的精神,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与体罚相比,心理伤害具有隐敝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危害性较之体罚更大.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有意或无意、或隐或现地通过言语或其他行为暗示来打击、摧残学生的精神(心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王永红;董文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
【相关文献】
1.从教师伤害学生事件频发谈如何加强学校工会对教师心理问题的引导 [J], 曲水
2.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伤害 [J], 王永红;董文辉
3.教师批评学生时的不良心理因素探究及其对策——由学生伤害教师案引发的思考[J], 刘筱蓬
4.初中班主任教师伤害性语言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J], 王超;耿祝芳
5.教师的不良行为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及其防范研究 [J], 陈福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对于学生来说,恰恰就有某些教师在他们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产生以下几种不良的影响:言语影响:有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嘲笑贬低,各种过头话、偏激话,或者不符合事实的结论,错误的批评,都常常出自他们之口。
这些都极易使学生产生反感、抵触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就把自己放在与老师对立的位置上,顽固地反抗着老师的一切教育。
态度影响:有的老师在教育某些学生时,缺乏必要的热情,特别是对一些后进学生更缺乏热情,冷漠对待。
这些都会导致这部分学生强烈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不仅将不满与怨恨对着老师,而且还可能将不满和怨恨撒向其它学生。
行为影响: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动不动向家长告状,把学生赶出教室,动不动责令学生写检查、做检讨;发动全班同学孤立某一个人;等等。
结果却毫无疑问地将部分学生推到了集体的对立面,给这些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有的人会很快形成强烈的反抗心理,严重的还会导致个别人产生报复心理,从报复别人中去求得自己心理上的平衡。
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大或小与好或坏,则与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大有关系。
但是,必须承认,也有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以下不健康心理:求全心理。
教师总希望人人都听话,个个爱学习、守纪律,不希望也不能容忍出现与此要求不和谐的现象。
一项调查显示,希望能听到老师表扬和鼓励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9%;表示对老师的表扬很高兴,占被调查人数的73.5%。
但教育的求全心理,常常使学生轻则遭到斥责,重则受到惩罚。
独尊心理。
每个老师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尊严,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也应尊重每个学生。
如果教师形成独尊的心态,工作中就会出现偏差。
有的教师还要学校出面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其结果,往往使自己反而失去学生的理解与信任、甚至使一些学生对老师产生严重抵触心理。
注意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伤害
注意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伤害第一篇:注意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伤害注意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伤害如果说体罚主要指向学生的身体、肉体,那么心理伤害则直指学生的精神,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
与体罚相比,心理伤害具有隐敝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危害性较之体罚更大。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有意或无意、或隐或现地通过言语或其他行为暗示来打击、摧残学生的精神(心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当这种伤害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时候,可称之为心理伤害。
因此,对教育行为中的这些心理伤害进行调查、剖析并指明其危害,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一、对后进生和不听话学生的心理伤害——轻视、惩罚后进生或者不听话的学生,是最不受欢迎的一个群体,他们在教师的眼中是没有希望的。
教师对他们的轻视和蔑视往往是发自内心的,时常溢于言表,并“及时”表现在教学行为中。
伤害的表现之一是教师经常用打骂、侮辱、讽刺、挖苦、嘲笑等多种方式发泄他们对后进生的不满。
如有教师用诸如此类的语言侮辱学生:你让我失望透了、你是一只猪、我不会管你了、你再说话就缝上你的嘴等等。
这些对学生极端否定和人格侮辱的语言,不关心学生、歧视学生的行为都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这种阴影可能会持续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发展。
有些学生会模仿老师的行为,成为其今后对待他人的态度。
教师似乎忘记后进生也是有自尊的,他们的心灵同样是脆弱和稚嫩的,其内心深处充满着对鼓励和称赞的憧憬与期盼。
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
有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上小学时有一次上课,他趁老师不在时与其他同学一起大叫一声,老师发现后,勒令其放学后不准回家,必须学狗叫才行。
这位学生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
无奈之下,他哭着请求老师允许他学狗爬。
这位教师以猫玩老鼠的心态观看了学生的表演,然后在学生屁股上踢了一脚,扬长而去。
这位学生写到:“是这位老师教会了我恨,恨教师,恨这个社会,恨所有的人,使我久久不能面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伤害
如果说体罚主要指向学生的身体、肉体,那么心理伤害则直指学生的精神,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
与体罚相比,心理伤害具有隐敝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危害性较之体罚更大。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有意或无意、或隐或现地通过言语或其他行为暗示来打击、摧残学生的精神(心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当这种伤害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时候,可称之为心理伤害。
因此,对教育行为中的这些心理伤害进行调查、剖析并指明其危害,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一、对后进生和不听话学生的心理伤害——轻视、惩罚
后进生或者不听话的学生,是最不受欢迎的一个群体,他们在教师的眼中是没有希望的。
教师对他们的轻视和蔑视往往是发自内心的,时常溢于言表,并“及时”表现在教学行为中。
伤害的表现之一是教师经常用打骂、侮辱、讽刺、挖苦、嘲笑等多种方式发泄他们对后进生的不满。
如有教师用诸如此类的语言侮辱学生:你让我失望透了、你是一只猪、我不会管你了、你再说话就缝上你的嘴等等。
这些对学生极端否定和人格侮辱的语言,不关心学生、歧视学生的行为都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这种阴影可能会持续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发展。
有些学生会模仿老师的行为,成为其今后对待他人的态度。
教师似乎忘记后进生也是有自尊的,他们的心灵同样是脆弱和稚嫩的,其内心深处充满着对鼓励和称赞的憧憬与期盼。
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
有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上小学时有一次上课,他趁老师不在时与其他同学一起大叫一声,老师发现后,勒令其放学后不准回家,必须学狗叫才行。
这位学生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
无奈之下,他哭着请求老师允许他学狗爬。
这位教师以猫玩老鼠的心态观看了学生的表演,然后在学生屁股上踢了一脚,扬长而去。
这位学生写到:“是这位老师教会了我恨,恨教师,恨这个社会,恨所有的人,使我久久不能面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生活。
老师之所以单单对我实行处罚,也许是我成绩差的缘故吧。
然而,这难道不是造成我成绩更差的原因吗?”
教师带有侮辱性的行为往往发生在后进生的身上,为什么?因为教师对后进生似乎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认为后进生就理应承受侮辱与打骂。
同样的行为,后进生所为,受到惩罚的可能性会更大,而由优生所做则能轻易地得到老师的谅解,这是光环效应的作用,或称为黑圈效应。
而且,大多数教师不期望也不相信后进生在智力或学业上会有长进,甚至对他们的进步持否定和怀疑的态度。
有研究证明,“那些未被期望有智力增长的儿童,他们IQ(智商)增长愈多,都几乎在每个方面得到教师愈不利的评价。
”可见,教师对待后进生的轻视有时是根深蒂固的。
教师对后进生的低期望值甚至无期望或放弃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伤害和虐待。
它可能使后进生放弃学习,甚至造成其他方面的终生伤害。
教师对后进生的这些行为导致师生关系疏远,并进一步产生师生交往障碍,使得学生厌倦学习,逃避学校,对于学生学业无补,而且很可能造成学生人格缺陷。
来自教师不公平的待遇会促使学生形成低调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他们或因羞于与人交往而形成内向性格,或产生报复行为,危害他人和社会。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造成影响。
正像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
说:“生命即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又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是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只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
”我们不要忘记另一位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
”因此,教师应该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所有学生,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二、中间生承受的心理伤害——被忽视
中间生是远离教师的视野之外的另一群体,他们既不能以优秀的成绩得到教师的关注,也不想以自己的“不轨”行为引起教师的格外注意。
中间生因学习成绩不好不坏、安份守己、听话而默默无闻。
教师因工作繁忙也无暇顾及他们,教师对他们不打不骂,似乎没有什么伤害与虐待可言。
其实,教师对他们的最大伤害就是忽视了他们的存在,而且这种忽视常常使他们感到自己处于无人过问的孤单境地。
他们不言不语,但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学业的失望和对教师的不满。
他们对教师关注的渴望最为强烈。
曾有一篇题为《我们的悲哀——一名中间生的自白》的学生作文,文中这样写到:“调皮的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是未雕琢的玉,他们虽然不努力但很聪明,只要琢之,磨之,就能成为鲜亮的玉。
优等生是老师眼中的明珠,是充满希望的星,他们备受老师的瞩目与关怀,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恩泽与雨露,因此,越发光亮耀眼。
只有我们——中间生,好似一块块粗劣的砖头,被老师随手一放,从此不再过问。
我们感受到的除了冷落还是冷落。
我们远离老师的心,自生自灭。
这就是我们——中间生的悲哀!”学生渴望教师关注,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对学生的忽视与不管不问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这种伤害给中间生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缺乏上进心,没有竞争意识,缺乏表现欲,进而形成“疲软”性格。
他们因得不到教师及时的肯定与评价,而使自己的学习行为无法得到强化,也就不能促进后继学习的发生。
而且学生由此可能进一步怀疑自己的吸引力和人格魅力。
教师的忽视能造成学生学业成绩的下降这一现象是经过实验证明了的。
罗森塔尔、雅各布森在奥克学校实施的“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的实验结果表明:“中间儿童能得益于教师的有利期望,而优生儿童得益最少”。
换句话说,教师对他们期望的提高,会使他们在IQ和学业上取得的进步最大。
反过来说,教师原有的低期望和无期望会极大地抑制他们学业上的提高。
观察得知,中间生跟教师接触的时间与机会最少,这会大大削弱师生之间的亲合力、凝聚力。
因此,教师的鼓励和关注是中间生在学业上获得巨大进步的前提条件,他们需要来自外部的奖励。
学业成绩不良的背后,一定有教师行为的作用。
三、对优等生的“重视”造成的心理伤害——重压下的焦虑和受宠的自负心理伤害
受教师重视、被同学羡慕的优等生也同样承受着来自教师的心理伤害,只是这种伤害更为隐蔽,更不为人所知。
一般人认为,优等生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受到教师的格外关注,是得到奖励和鼓励最多的一类,其心理应该是比较健康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他们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并且容易形成自负脆弱的性格。
教师对优等生的过分重视和额外关注,也是一种变相心理伤害。
他们的一举一动似乎都受到“监视”,不自由感格外严重。
他们非常害怕学业的失败,自己从教师的心目中跌落下来。
特别是教师态度的改变,如学习好时,关切有加,学习成绩下降时,不再给予关注等,对学生的伤害最大。
他们因教师的期待而背负着无形的重压。
教师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对他们的要求也分外
严格。
这种严格要求表现在教师有意无意的行为中,比如在课堂提问时,遇到疑难问题,教师会不由自主地找尖子生回答。
遇到大考、比赛时,尖子生更是拿奖的希望所在,优等生身负重任,其神经时常处在高度紧张中,特别怕老师批评或在同学面前丢脸。
这种紧张状态有时反而不能促进学业成绩的更大提高。
而且,教师的“优待”也使他们对自己估计过高,当达不到这些目标时,他们就会出现焦虑、恐惧等症状。
研究表明,优等生往往比普通学生有更为严重的心理焦虑症,他们在教师期望和自己较高的抱负水平下承受着最大的劳动量。
据估计,优等生一天的学习时间大约为10个小时,他们学习时的心理激活水平要比普通学生高得多。
过高的心理激活水平、高亢的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均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瓦解个体的有组织的行为,并给个体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紧张,从而有可能助长学生忧郁和偏执行为的发展以及心理障碍的发生。
教师对学生的伤害行为也许不是有意为之,但却客观地存在着不利后果。
这种无意伤害对于性格内向、敏感、怯弱的学生来讲,危害尤其严重。
也正是因为教师这种行为的无意识性,才表明它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病。
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不健康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即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正确把握教育的发展目标,而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指标。
要根除这种教育病,从根本上说,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之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教师的期待要注重合理性、隐含性和公平性。
教师的期待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水平、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状况。
那种脱离实际、可望不可及或随手而行的期望,都是不可取的。
直露的、要求式的期望,或以打骂、恐吓的方式变相发出的期望,也是不可取的。
应本着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权利、基于教育的目的,做到公正合理,行使谨慎。
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加强师德教育,转变教育观念,还应大力加强执法,让民主与法治意识深入教育领域,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主、平等、法治的教育。
这也正是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