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泌尿系感染的治疗
小儿尿路感染的病例分享
分享成功治疗经验, 为同行提供参考;
尿路感染简介
•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 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腰痛 等,严重时可导致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尿路感染是临床常 见疾病之一,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而小儿尿路感染则具有一 些独特的特点。
小儿尿路感染的特点
• 血常规:白细胞13.5×10^9/L,中性粒细胞百 分比78%。
体格检查与诊断
影像学检查:暂无。
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小儿尿路感染。
03
治疗过程
初步治疗方案
01
02
03
确诊与评估
首先通过尿液分析、尿培 养等检查手段确诊尿路感 染,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 度。
初始治疗
小儿尿路感染的病例分享
汇报人:XXX 2023-11-22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病例介绍 • 治疗过程 • 病例分析与讨论 • 针对小儿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分享目的
提高对小儿尿路感染 的认识和了解,熟悉 其症状、诊断和治疗 方法;
引起更多医生关注小 儿尿路感染,推动相 关研究和诊疗水平提 升。
诊断方法改进
优化现有诊断方法,如提高尿液培养的敏感性、 特异性,降低误诊漏诊率。
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病因的小儿尿路感染,制 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提高公众对小儿尿路感染的认知与重视
普及宣教
通过各类媒体、社交平台普及小儿尿路感染的基本知识,提高公 众对该病的认知度。
增强预防意识
充足的水分摄入
鼓励孩子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 稀释尿液,减少细菌在尿道中滋生的机会。
小儿尿路感染的特点及护理
小儿尿路感染的特点及护理一般情况下,小儿尿路感染分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首先需要明确感染部位,从解剖学分界来看,上尿路感染范围包括膀胱三角以上的部位的感染,多以小儿肾盂肾炎为主;下尿路感染范围为膀胱三角以下的部位感染,多以膀胱炎、尿道炎症为主。
在尿常规检查和尿相差实验中,上尿路感染有变形的红细胞,这是下尿路感染所没有的。
小儿尿路感染与小儿长期接触的尿布质量及更换尿布时间有直接关联。
再者,由于不重视个人卫生习惯,导致机体可经粪口途径感染。
小儿尿路感染发生后,患儿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的尿路刺激症状但幼儿缺乏表达能力,一般会有哭闹,之后逐渐的会出现频繁排尿,但尿量不多。
小儿的尿路感染可以导致肾发育的障碍和肾疤痕,造成永久性肾实质损害,后果较为严重。
除常规治疗外,还需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辅助治疗,以帮助患儿更好恢复。
一、特点(一)、症表隐匿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多较为隐蔽,且不典型。
婴儿期尿路感染常常伴随发热症状,与呼吸道感染十分相似;有的还伴有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烦躁、惊厥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颅内感染等。
年龄稍大一点的患儿可以自诉尿频症状,但容易被忽略。
(二)、性别差异小儿尿路感染以男患儿多见,女患儿较为少见,男患儿发病基数是女患儿的十倍,这可能与男女生殖系统构造差异有关,男患儿的阴茎包皮容易藏纳污垢,生理弯曲致使尿路畸形多于女患儿。
(三)、尿路畸形小儿尿路感染通常合并有尿路畸形,大约为30%~60%。
一般小儿尿路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痊愈,但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四)、肾损害小儿尿路感染可造成肾发育障碍和肾瘢痕,进而导致永久性肾实质损害,后果严重。
据统计,小儿有症状的尿路感染中,约三分之一有肾瘢痕形成,多发生于五岁以前,而其中半数有膀胱输尿管返流,即便以后治愈,但这些损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可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肾盂肾炎。
成年后,可出现不规则瘢痕化的肾盂肾炎。
小儿尿路感染
小儿尿路感染小儿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UTIs)常见,发病率在青春前期女孩为3%,有报道可高达8%,青春前期男孩为1%。
主要由于 婴幼儿尿道短而宽(女婴尤短)、接近肛门、易被污染而导致上行感染等因素。
小儿输尿管的肌纤维和弹力纤维发育不全,输尿管弯曲度大,容易发生尿路梗阻,也是尿路感染容易发生的原因之一。
小儿尿路感染者中约30%~50%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VRU),也是造成尿路感染发病率高和复发率高的重要原因。
婴幼儿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可导致肾功能损害、高血压、肾功能衰竭。
新生儿尿路感染则可影响肾脏的正常发育,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可加速膀胱炎演变成为肾盂肾炎,日后肾脏形成疤痕的危险性增加。
诊断小儿尿路感染时必须考虑同时可能存在有泌尿生殖系统异常,此对小儿尿路感染的及时诊治尤为重要。
【临床表现】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尿路感染往往缺乏典型症状。
新生儿尿路感染可有发热或无发热,可仅表现为黄疸、拒食和呕吐;婴幼儿可表现为发热、高热时抽搐和胃肠道症状;年长儿可出现尿路刺激症和发热。
因此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怀疑有感染存在时,尿常规和尿培养应列为常规检测项目之一。
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尿标本留取困难,导尿取标本又易造成上行感染,故在病情需要时可考虑作耻骨上膀胱穿刺取尿,培养后有细菌生长就有诊断意义。
年长儿可按常规方法留取尿培养标本。
【诊断】需要对合格的尿标本进行培养。
仅尿常规检查发现脓尿不足以诊断尿路感染;尿袋中的尿液不推荐用于培养。
需要立即予以抗菌药物治疗者,须经耻骨上膀胱穿刺或导尿留取尿标本进行培养。
尿常规检查阴性不能除外尿路感染,但包皮环切的男婴如尿常规正常,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仅为0.1%。
耻骨上膀胱穿刺尿标本培养出细菌即有临床意义,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3×103cfu/mL者除外。
女性患儿导尿留取标本或男性包皮环切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通常≥5×104cfu/mL,但菌落计数为1~5×104cfu/mL者亦可能为感染(最常见于尿频患儿)。
八正散加减治疗小儿泌尿系统感染(膀胱湿热型)探析
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中医称为“淋证”,临床上以小便频数短、淋漓刺痛、小腹拘急隐痛为主要表现,该病在儿科为常见病、多发病。
目前对于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临床上大多采取抗生素治疗,但由于长期以来各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菌产生,给临床治疗用药带来新的困扰和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探析八正散加减治疗小儿泌尿系统感染(膀胱湿热型)的临床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资料来源以中国古代医家的著作文献作为理论溯源,结合近现代名老中医医案和教材为扩展,以《内经选读》、《金匮要略》、《儿科疾病诊疗指南》等著作将符合小儿泌尿系统感染(UTI)即中医“淋证”的条文、医案和处方用药作为论证依据。
方法理论溯源:对于“淋证”一病,中医认为其基本的病理变化是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所导致,因此对于该病病位的判断主要以肾和膀胱为主。
由于肾与膀胱相表里,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影响上存在密切联系,又因为“肾司二便,主司二阴”,所以尿液能否正常排泄受到肾、膀胱的直接影响。
除了以上两个脏腑之外,还有其他脏腑同样对人体水液代谢起重要促进作用。
《内经选读·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节选)》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1]。
”以上条文简明扼要地表明了调控和参与人体水液代谢最重要的脏腑。
同时中医也认为肺为人体水液代谢的源头,通过气化功能将水液下输于膀胱,进而储存和排泄;脾胃主要参与受纳和运化人体的水谷和水液,清者向上,浊者向下;小肠接受脾胃运化后的水谷食糜,进一步吸收和消化,进而分别轻清和浊气。
因此三焦、肺、脾、胃、小肠等脏腑对人体水液代谢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可以看出人体脏腑之间无论是生理功能上的相互作用或是病理上的互相影响,都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
所以我们在临床诊治淋证就需要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
在这两个基本特点的指导下,中医根据导致疾病病因的不同,以及病机和临床表现的差异性将淋证分为热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血淋六个证型。
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泌尿系感染72例免疫球蛋白变化观察
[]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0 8 1 ( )3 7 4 . J. 20 , 25 :4 —3 9
[ 收稿 日期 】2 1 —0 一3 02 l O [ 作者简介 】孟星星 (9 1 , 内蒙古乌海市人。副主任 1 7 一) 女。
医师 。
。
在 同等 程度 积水 的胎儿 中 , 肾皮质 厚度 >5mm
科 分会 肾脏 病学 组 泌 尿 系感 染诊 断治 疗指 南 > 。男 2 例, 4 9 女 3例 ; 龄 9个 月 ~1 年 3岁。 随 机 分 成 两 组, 实验组 4 例 , 照组 3 2 对 o例 。所入 选 患儿 3个月 内未使用过 血制 品, 激素和 免疫调 节剂 , 并除外 原发
完善 、 输尿管 的 弹性 及 顺 应性 逐 渐 成 熟有 关 。 本组 病例 观察显 示 , 侧病 变 、 水程 度分级 高往往 合并 双 积 肾动脉 RI 高 及 羊 水 过 少 。羊 水 量 及 R 是 重 要 增 I 的监 测指标 。 有效 判 断 积 水对 肾功 能 的影 响。 有 可
o s: e e t d S v n y—t h l r n wih r i a y t c n e to r a o y dv d d i o t r u s, hee e i n a wo c id e t u n r a ti f c in we er nd ml ii e nt wo g o p t xp rme t l g o p r c ie o tne te t ntpu r u e e v d r u i r a me ls Hua ihu n nd t o to r u e ev d r u i r a me to l Re iq a g a he c n r lg o p r c i e o tne te t n n y, - s is Afe r a me t t m mu o lbu is e fc e we n t r up r ifr n ;e esofI ut : t r te t n , he i n go l fe tb t e wo g o sa e dfe e t lv l gG, g bewe n n I A t e l r u sa ed fe e t lv lo g s n ifr n . n l so g o p r ifr n ;e e f l M i o d fe e t Co c u in:Hu n q u ng c n i r v mmun glb i s WO a ih a a mp o e i o o ul n
泌尿系感染的健康指导
➢定义
➢日常护理
➢危险因素 尿系感染
定义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是病原 微生物侵入泌尿道引起尿道炎、 膀胱炎、肾盂炎症。以婴幼儿 较多见,女孩多于男孩。
泌尿系感染
危险因素
1、细菌上行感染,在女性极为多见;
2、尿路畸形或功能缺陷,可导致膀胱输尿管反 流,即排尿时尿液从膀胱逆流至肾盂的反常现象
2.观察尿色,尿量遵医嘱 及时留尿标本送尿常规检 查。
3.遵医嘱用止血药物。 4. 保持会阴部清洁,便后 冲洗会阴。
泌尿系感染
日常护理
5. 遵医嘱用抗菌药物, 注意药物副作用。
6.鼓励患儿多饮水,勤排尿,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7.体温高,每天监测体温4次至 正常3天后改为每天2次,高热时 给予物理降温,出汗多时及时擦 干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尿路梗阻,是诱发尿路感染易于上行感染的重要 原因,由于结石、肿瘤、狭窄等原因,出现尿流不畅, 细菌不易由膀胱排出而大量繁殖,易发生感染。
泌尿系感染
多饮水,忌刺激性油 腻食物,如辛辣食物, 辣椒、生蒜等,多进 食富含维生素的,有 营养的清淡类食物。
饮食指导
泌尿系感染
日常护理
1. 注意休息以增加肾脏血 流量,利于血尿消退。
用药指导
泌尿系感染
早期积极采用抗生素,上 尿路感染可静脉给药,下 尿路感染可选择口服抗生 素。慢性或经常复发的尿 路感染,抗生素应足量、 疗程延长2~4周。
泌尿系感染
康复指导
1、认真作好婴儿外阴部很重要, 每次大便应清洗臀部,尿布要常 清洗, 2、婴儿所用毛巾及盆应与成人分 开,尽早不穿开裆裤等。 3、在儿童期应加强教育注意会阴 卫生,如每天洗臀部,勤换内裤, 不可用洗脚后的水洗臀部等。
小儿泌尿外科疾病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小儿泌尿外科疾病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肾积水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第二节肾母细胞瘤第三节重肾合并上半肾输尿管口异位、输尿管膨出肾部分切除术第四节严重肾积水或积脓肾造瘦术第五节外伤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断裂肾盏输尿管吻合术第六节输尿管结石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第七节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原发、继发重度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第八节先天性全长输尿管狭窄回肠代输尿管术第九节继发于下尿路梗阻不良的肾、输尿管积水输尿管皮肤造瘦术第十节下尿路梗阻第十一节膀胱结石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第十二节膀胱憩室膀胱憩室切除术第十三节膀胱肿瘤膀胱部分切除术第十四节膀胱外翻及尿道上裂骼骨截骨术内翻缝合(即修复膀胱)尿道上裂修复术第十五节前列腺囊经膀胱前列腺囊切除术第十六节尿道下裂及阴茎下弯尿道下裂修复术单纯阴茎下弯修复术第十七节阴茎阴囊转位阴茎阴囊转位矫正术第十八节后尿道损伤急诊后尿道外伤手术陈旧后尿道外伤手术(经耻骨会阴入路修复尿道)第十九节包茎包皮环切术第二十节睾丸下降不全睾丸固定术第二十一节睾丸肿瘤,睾丸扭转、坏死睾丸切除术第二十二节鞘膜积液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第二十三节睾丸扭转睾丸探查复位术第二十四节女假两性畸形阴蒂截短术第二十五节女性尿道黏膜脱垂脱垂黏膜切除术第二十六节尿道瓣膜、尿道狭窄经尿道电切尿道瓣膜术经尿道内切开尿道狭窄第二十七节膀胱输尿管反流经内镜的注射疗法第二十八节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腹腔镜在隐睾症中的应用腹腔镜在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腹腔镜在小儿肾切除术中的应用第一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肾积水离断性肾盂成形术【适应证】1.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2 .严重肾积水,肾脏功能虽差,但确有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经过检查,分肾功能在10%以上者,尤其适用于双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
【禁忌证】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并发肾发育不全,或肾发育不良。
【操作方法及程序】1.仰卧位,做上腹横切口,或侧卧位,患侧肋缘下斜切口。
小儿泌尿道感染讲课PPT课件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药物 治疗无效或病情 严重时考虑手术 治疗
手术方式:尿道 内切开术、尿道 成形术等
手术效果:大多 数患儿术后恢复 良好,症状得到 缓解或治愈
注意事项:手术 需在专业医师指 导下进行,术后 需定期复查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泌尿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需要手术治疗的患儿,可采用手术治疗。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影响家庭生活: 小儿泌尿道感染 可能需要更多的 休息和治疗,影 响家庭的生活和 日常活动
Hale Waihona Puke 对社会的影响降低儿童生活质量
增加家庭负担
增加医疗资源负担
对儿童身心发展造 成不良影响
04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针对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疗程足够。 对症治疗:解痉、止痛、镇静、利尿等。 局部用药:尿道内注入抗生素,尿道扩张术等。 联合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小儿泌尿道感染主要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其中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肾盂肾炎,而下尿 路感染则指的是膀胱炎和尿道炎。
上尿路感染多见于2岁以内的女婴,而下尿路感染则多见于男孩。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病因包括尿道口污染、免疫力低下、神经源性膀胱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细菌感染是最常 见的病因,如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等
预防复发:为了预防小儿泌尿道感染的复发,家长应保持孩子外阴部的清 洁卫生,定期更换尿布或内裤,尽量避免尿路感染的诱因。
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
注意事项: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排尿情况,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同时注意保持孩子会阴部的清 洁干燥。
银花泌炎灵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小儿急性泌尿系感染80例分析
论著Treatis银花泌炎灵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小儿急性泌尿系感染80例分析郑元胜吉化总医院儿科,吉林吉化132021【摘要】目的:观察银花泌炎灵片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小儿急性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阿莫西林和银花泌炎灵片联合给药。
阿莫西林30mg/Kg.d,3次/日口服。
银花泌炎灵片每次1 4片,每日3次口服。
对照组仅给予口服阿莫西林30mg/Kg.d,3次/日。
2周后观察疗效。
均嘱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保持外阴清洁。
结果:效果有非常显著差异。
两组患儿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银花泌炎灵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小儿急性泌尿道感染治愈率高,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泌尿系感染;银花泌炎灵片;阿莫西林;联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7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6-0020-02急性泌尿系感染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在门诊病人中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
是由细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
感染可累及上、下尿路,统称急性泌尿系感染,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一般女孩发病较多,年长儿尿急、尿频、尿痛症状明显,年龄越小全身症状越明显,局部症状较轻易被忽视。
小儿时期反复感染者,多伴有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慢性及反复感染后,可至肾损害。
因此小儿急性泌尿系感染应及早治疗,对反复感染者应查找病因,解除先天梗阻,防止肾损害及瘢痕形成。
我院于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对80例急性泌尿系感染小儿应用银花泌炎灵片,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急性泌尿系感染患儿80例,男30例,女50例,均符合急性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标准,均无尿返流及先天性尿路结构异常,无肾功能异常,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年龄2 12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护理措施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急性期卧床休息。
高热时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无发热者给予富含营养的普通饮食。
大量饮水,必要时静脉输液以增加尿量,减少细菌在尿道的停留时间,促进细菌毒素及炎性分泌物排出。
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婴幼儿勤换尿布,3%硼酸坐浴每日2次。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可用温热水擦浴,并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泡的衣被。
幼儿不穿开裆裤,便后清洗臀部,保持清洁。
女婴清洗外阴时从前向后擦,避免污染机会。
(2)体温过高的护理1)每4h测体温1次,并准确记录。
2)6个月以下患儿以物理降温为主。
体温>38.5℃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
降温30~60分钟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3)感染的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
1)呋喃坦啶剂量为每El 8~10mg/kg,分3次口服。
可引起胃肠反应,宜在饭后服用。
2)磺胺药常用制剂为复方新诺明,其剂量为每日50mg/kg,分2次口服,一般疗程1~2周。
因在尿中形成结晶故应多饮水,并注意有元血尿、尿闭、药物疹等。
3)还可选用氟哌酸、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头孢类等抗生素。
(4)采集尿标本送检,尿标本必须新鲜清洁,使用抗生素前做尿培养。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护理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全身中毒症状及有无膀胱刺激征等。
2、及时发现男孩包茎、女孩处女膜伞、蛲虫潜行尿道等情况。
3、观察注意有无血尿、少尿、尿闭等。
二、护理措施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给予足够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易消化饮食,鼓励患儿大量饮水,增加尿量,促进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全身中毒症状及有无膀胱刺激征等。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4、药物护理:遵医嘱口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针对尿路感染部位,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服用磺胺类药物时应多饮水,促进排尿。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要点,指导按时服药。
2、定期复查,防止复发与再感染。
一般急性感染在疗程结束后应每个月随访1 次,除尿常规检查外,还应做中段尿培养,连续3 个月;反复发作者每3-6 个月复查1 次,时间为2 年以
上。
四、注意事项
1、培养小儿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尽量不穿开裆裤,避免上行感染。
2、及时发现男孩包茎、女孩处女膜伞、蛲虫潜行尿道等情况,并及时处理。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是排泄体内代谢废物的重要器官,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儿童泌尿系统功能的一系列疾病。
它们可能由先天性缺陷、感染、结石、肿瘤等因素引起。
常见小儿泌尿系统疾病1. 尿道感染尿道感染是小儿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通常由大肠杆菌等细菌引起,表现为排尿时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
对于小儿,尤其是女孩,尿道感染的风险更高。
及时就医,开展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2.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
与尿道感染不同,尿路感染可以累及到肾脏,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发热、腰痛等。
对于小儿,尤其是婴儿和幼儿,尿路感染的症状难以表达。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小儿的排尿情况,特别是夜间尿床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3. 肾盂肾炎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脏疾病,表现为腰痛、发热、呕吐等。
儿童是肾盂肾炎的高风险人群,特别是6个月到6岁的婴儿和幼儿。
及时就医,开展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是关键。
4. 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是指儿童在出生前或出生后发生的泌尿系统畸形。
例如,尿道下裂、肾动脉狭窄等。
这些畸形可能影响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尿道梗阻、肾功能受损等严重病情。
早期筛查和治疗对于避免不可逆性损害至关重要。
5. 膀胱输尿管逆流膀胱输尿管逆流是一种儿童比较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它可以导致膀胱的反复感染,甚至引起肾功能损害。
膀胱输尿管逆流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的。
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是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小儿的泌尿系统状况,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同时,加强环境卫生、避免畸形因素等也对预防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大有裨益。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健康教育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健康教育小儿泌尿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为了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小儿泌尿道感染,本文将从定义、症状、原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希望对广大家长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小儿泌尿道感染?小儿泌尿道感染是指儿童泌尿系统的感染,包括尿道感染和膀胱感染。
儿童泌尿道比较短,细菌容易进入尿液,导致感染。
这种感染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而病原细菌多数来自于排便时误入尿道,进而感染泌尿道,最终导致感染的发生。
二、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症状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腹痛等。
婴幼儿由于不会表达自己的不适,常常表现为哭闹不止、食欲不振等症状。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频繁尿尿,尿尿时有灼热感、疼痛、发热等情况时,应高度警惕可能是小儿泌尿道感染。
三、小儿泌尿道感染的原因小儿泌尿道感染的引起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儿童的泌尿系统发育不成熟,尿道短且接近肛门,容易被细菌感染。
其次,婴幼儿尿布不及时更换或不规范清洁,导致细菌侵入尿道。
除此之外,饮食及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注意力不集中,触摸不干净的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四、小儿泌尿道感染的预防预防小儿泌尿道感染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
首先,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其次,培养孩子定期如厕的习惯,避免尿液在膀胱中滞留过久。
此外,儿童应当首先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
最后,提高卫生意识,勤洗手,避免接触脏物,有利于预防泌尿道感染的发生。
五、小儿泌尿道感染的治疗一旦发现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感染,医生可能会建议孩子多喝水、休息,并根据情况开具抗生素等药物。
对于复杂或重度感染,医生会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对症治疗。
六、结语小儿泌尿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可以很好地避免其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阿莫西林合用呋塞米治疗小儿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
阿莫西林合用呋塞米治疗小儿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引言:小儿尿路感染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利尿剂。
阿莫西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呋塞米则是一种常用的利尿剂。
本文旨在探讨阿莫西林合用呋塞米治疗小儿尿路感染的效果,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观察。
一、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它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从而阻断细菌的繁殖和生长。
阿莫西林对于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都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尤其对于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细菌如大肠杆菌等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二、呋塞米的药理作用呋塞米是一种袢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肾小管的粗面升支上升段,通过抑制钠-钾-氯共转运蛋白的活性,增加尿液中钠、氯和水的排泄,从而达到利尿的效果。
呋塞米对于小儿尿路感染的治疗有助于清除尿液中的细菌和炎症产物,减少尿液中的细菌负荷,降低尿路感染的复发率。
三、阿莫西林合用呋塞米治疗小儿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观察的方法,选取小儿尿路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接受阿莫西林单药治疗,观察组在阿莫西林治疗的基础上合用呋塞米。
2. 结果观察观察组治疗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率:观察组82.5% vs. 对照组65.0%,总有效率:观察组97.5% vs. 对照组82.5%)。
观察组的尿液培养阴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85.0% vs. 对照组62.5%),尿液中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3. 不良反应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但均为轻度不良反应,无需特殊处理。
四、讨论与结论阿莫西林合用呋塞米治疗小儿尿路感染的疗效明显优于阿莫西林单药治疗。
阿莫西林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而呋塞米则有助于清除尿液中的细菌和炎症产物,减少尿液中的细菌负荷。
因此,联合应用两种药物能够更好地控制和治疗小儿尿路感染,减少复发率,提高治愈率。
儿童尿路感染吃什么药效果好又管用
儿童尿路感染吃什么药效果好又管用治疗儿童尿路感染吃的药1.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多饮水,饮食易消化,含足够热能和蛋白质。
2.抗感染治疗(1)药物选择:细菌性尿感根据尿感的定位诊断及病原选药:①上尿路感染选用血和肾浓度高的药物,下尿路感染选用尿浓度高的药物。
②根据检查的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试验选药。
③尽可能用低毒的药物。
婴幼儿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如伴有呕吐、神萎者,建议静脉用药。
头孢类抗生素,特别是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有较好的效果,因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耐药菌株有增多趋势,已有被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安美汀)替代趋势。
氨基糖苷类静脉滴注要慎用,时间不可长。
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较强,但7岁以下小儿慎用。
磺胺甲噁唑(SMZ)、呋喃妥因(呋喃坦啶)适用于下尿路感染的治疗,一般用药5~7天。
对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可用抗真菌药。
(2)疗程:由于儿童膀胱炎和肾盂肾炎临床上不易区分,新生儿和小婴儿尿路感染合并畸形的比例较高,短程疗法,包括单剂量疗法和3天疗法,在儿童中均不宜推广。
采用短程疗法的急性尿路感染儿童,其复发率和重新感染的时机均大于2周左右的常规疗法。
只有年龄大于5岁,尿路没有畸形,才考虑采用短程疗法。
急性初次上尿路感染经有效抗菌治疗,多于2~3天热渐降,尿常规迅速恢复正常,常规疗程为2周。
对治疗恢复不顺利者应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及时更换抗生素,疗程需4~6周。
初次尿感痊愈后第1,2,3,6,12个月应随访中段尿培养及菌落计数至少1年。
(3)复发和再感染的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经合理抗菌治疗,多数于数天内病症消失、治愈,但有50%的患儿可有复发,多在治疗后1个月内出现。
常见的原因有:①抗菌药物选择不当:包括未选用针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和仅选用了肾组织内浓度低的药物,因而达不到有效的杀菌目的。
②出现了耐药菌株:这在初次感染的病人很少见,如初次治疗后72h病症和菌尿未消失,应及时按药敏结果更换抗生素。
③L-型细菌:占肾盂肾炎复发的20%,根据其仅能在肾髓质高渗条件下生存,可通过多饮水来降低肾髓质渗透压破坏其生存环境,同时选用红霉素和氯霉素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重新治疗。
小儿泌尿道感染误诊例
小儿泌尿道感染误诊例小儿泌尿道感染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但是容易被误诊。
这种误诊不仅会导致患儿延误治疗,也会给其身体带来一定的危害。
本文通过介绍一例小儿泌尿道感染误诊的案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一、案例介绍小明,男,4岁,最近一直感觉下腹部疼痛、尿频、尿急,伴有尿痛等症状。
于是他的母亲带他到当地医院就诊,经过体格检查和尿液检查后,被诊断为膀胱炎,开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但是小明的症状并没有完全缓解,还伴有发热、腰痛等症状。
后来,他母亲又到另外一家医院就诊,经过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终于确诊为急性肾盂肾炎,进行了相应的治疗。
二、误诊原因针对这种小儿泌尿道感染误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非典型症状。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症状可能比较复杂,而且不一定与成人一致。
如果医生缺乏对小儿泌尿道感染的认识,很容易将其误诊为其他疾病。
2.检查不全。
有些医生在诊断的时候只是通过体格检查和尿液检查来确定是否为膀胱炎,但是对于其他的检查可能并没有做全,从而导致了误诊。
3.药物选择不当。
如果医生在开药的时候没有根据具体的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药物,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加剧病情。
三、防治措施针对小儿泌尿道感染误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掌握病情特点。
医生要充分了解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病情特点,不仅要熟知成人泌尿道感染的特点,还要关注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特点。
2.全面检查。
在诊断小儿泌尿道感染的时候,医生要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腰部疼痛、发热、恶心等症状。
只有全面检查,才能准确判断病情。
3.个体化治疗。
在治疗的时候,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选择药物也要根据病情来选择。
4.加强宣传。
对于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病情、检查和治疗等方面,需要加强宣传,让家长和医生都能够了解和重视此病。
总之,小儿泌尿道感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却容易被误诊。
针对这种误诊,医生要加强对该病的了解和认识,全面检查,个体化治疗,同时也要加强对该病的宣传和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泌尿系感染的治疗
1. 治疗原则
积极控制感染,防止复发,去除诱因,纠正先天或尿路畸形,防止肾损害。
2. 一般治疗
(1)多饮水,勤排尿,保持尿路通畅和外阴清洁;
(2)如果患儿有高热、头痛、腰痛应给予解热镇痛剂。
(3)尿路刺激症状明显的患儿予以阿托品、山莨菪碱、碳酸氢钠等对症治疗。
3. 抗菌治疗
选药的原则是根据感染的部位、感染的途径、尿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肾毒性小的药物。
注意应该尽量在用药前行尿培养检查,根据药敏选用抗菌药物。
在培养结果出来前,根据近年来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菌株及耐药特征给予经验性用药治疗。
(1)磺胺药: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尿中溶解度高,不易产生耐药性,且价格便宜,对于初次感染可选择磺胺药。
临床上常用复方新诺明SMZco:50mg/kg•d,分二次口服。
为了防止尿结晶形成的副作用,服药时要多饮水。
(2)喹诺酮类: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疗效,尿排出率较高。
吡哌酸30~50mg/kg•d,分3~4次服。
氟哌酸5-10 mg/kg•d,分3次服,效果好,但小儿易引起菌群失调。
动物实验发现,其对幼儿软骨发育有影响,所以对小婴儿应慎重,多用于较大儿童。
(3)呋喃坦啶:呋喃类药物抑菌范围广,对大肠杆菌类效果较好,不易产生耐药,8~10mg/kg•d,分三次服,同时应服VitC。
有胃肠反应,因此小于1岁的患儿尽量不要用。
(4)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属广谱抗生素。
用量50~100mg/kg •d。
(5)头孢霉素类:用量50~100mg/kg•d。
(6)氨基糖苷类丁氨卡那、庆大霉素等:虽有较好疗效,但对肾、听力毒性大,应慎用。
4.经验性治疗
(1)抗生素的选择
应根据可能感染细菌的种类、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抗生素在体内的分布和在不同组织中的浓度、以及当地细菌谱的变化和耐药浓度选择抗生素。
单纯上尿路感染选择血浓度高的药物;伴有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复杂性上尿路感染选择血和组织内浓度均高的药物;下尿路感染应选择尿浓度高的药物。
泌尿系感染常用的抗生素:
氨苄青霉素、磺胺和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性50%。
呋喃妥因:较大儿童下尿路感染的首选药物,婴幼儿慎用。
庆大霉素:对UTI常见病原菌的敏感性达97%~98.1%,可作为肾功能好的较大儿童UTI 的选择用药,但需注意其耳、肾毒性。
第三代头孢菌素:为首选用药之一,比较安全。
5.疗程
急性初次感染用药后症状多在2~3天内好转,菌尿消失,如果2~3天不好转,菌尿持续存在,表明细菌耐药,应该换药。
下尿路感染的疗程,国内一般定为7~14天,肾盂肾炎10~14天,以第二次尿培养转阴作为临床治愈和停药的标准。
不经常再发的患儿,再发后按急性处理;如果反复发作再发的患儿在急性症状控制后,用抗生素中的一种小剂量每晚睡前服用1次,持续3~6个月;伴有尿路畸形的反复感染或者肾实质已有损害的病人,采用长疗程抑菌疗法:疗程可延长到1~2年,每晚睡前排尿后口服一次单剂量抗生素(二代头孢菌素、呋喃妥因6个月至2年,二者轮替用药,剂量是正常用量的1/3~1/2)。
轮替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每种药可能用2~3周轮换,用正常量的1/3~1/2。
国外研究有报道,对于儿童下尿路感染的治疗,抗生素治疗2~4天和7~14天同样有效。
4. 治疗失败的原因
(1)尿路梗阻的因素:尿流不通畅。
(2)抗生素应用不当:选药,用量,疗程方面存在问题。
(3)细菌耐药:细菌形成了耐药的酶或内生的药物拮抗物等。
(4)“L”型细菌的形成:细菌变形成原浆型细菌。
(5)感染性尿路结石的形成。
(6)感染灶疤痕形成,影响局部抗菌药物的浓度。
总而言之,小儿泌尿系感染若及时治疗预后好,因此应该定期进行尿筛查,及时发现病儿;平时儿童应养成多饮水、定时排尿的好习惯,注意外阴部卫生;一经确诊要开始合理的治疗,防止医源性感染,严格掌握插尿管、置导尿管的指征,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检查;对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患儿应进行全面检查,及时评价和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