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的现状与思考_颜敏
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安全评价研究
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安全评价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越来越多的新药品被研制出来并上市。
在上市前的临床试验中,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初步验证。
然而,随着药品上市后的使用范围扩大,有些药品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可能会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出现。
因此,药品上市后的安全评价也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安全评价研究。
一、药品上市后的安全评价概述药品上市后的安全评价主要是针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进行评价。
根据药品的使用情况和疗效效果,对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进行评估,并做出风险分析。
如果发现药品安全性存在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或撤掉上市资格。
药品上市后的安全评价通常需要进行多个环节的评估和监测。
具体包括:1. 监测药品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医药部门会设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对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发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及时报告。
2. 研究药物的安全性:通过对药品的化学成分、剂量、使用频率等进行分析,评估药品的安全系数和风险性。
3. 评估药物与其他药品的相互作用:有些药品在与其他药品同时使用时会产生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估和监测。
二、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安全评价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安全评价是药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
临床试验是在药品上市前进行的,而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是在药品正式上市后的使用中进行的。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现场监测:现场监测是指对药品实际使用情况的现场观察和监测。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询问,了解药品使用的情况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2. 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是指对过去使用过某种药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评估和分析,以了解药品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3. 随机化对照研究:随机化对照研究是指将使用药品的患者与不使用药品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以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疗效和安全性。
4. 人群研究:人群研究是指对某个特定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使用某种药品的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了解该药品在不同人群中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我国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
我国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1 基本理论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等方法,对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疗效、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的用药情况及药物风险/效益比等进行监测和评价。
其中包括:药品有效性研究(疗效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安全性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经济性评价),药品质量评价。
1.1 药品有效性研究(疗效评价):鉴于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药品上市后在广大人群中应用的有效率、长期效应和新的适应证以及临床中存在的可影响药品疗效的各种因素(治疗方案、患者年龄生理状况、合并用药、食物等)的研究是上市后再评价的重要内容。
上市后的有效性再评价可以充分补充上市前研究的不足,对全面认识药物的性质、掌握应用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效性再评价的内容包括对现有临床疗效的再评价、新适应证疗效的再评价,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药品的有效性评价可借助于药效学、药代动力学、药剂学等方法及临床疗效的方法给予评价。
1.2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安全性评价):药品安全性评价是一个从实验室到临床,再从临床到实验室的多次往复过程。
药品的不良反应研究实际是对上市前研究的支持和印证。
在广大人群中考察经长期应用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停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同时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机体、药品、给药方法、药物相互作用等)是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主要内容。
可采取回顾性或前瞻性方法对药品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必要时采取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以便得出准确的评价结果,然后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必要措施。
1.3 药物经济学研究(经济性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是利用微观经济学的评价方法对药物治疗的方案进行评价,是对成本(投入)和结果(产出)进行的完整评价。
经济学评价的目的是如何合理地选择和利用药物,以高效、安全、经济、节约地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承受最小的经济负担,以最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药物资源和医疗资源。
浅谈中药注射剂上市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是起源与形成于中国的具有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等特点的医学学
科。 由“ 和“ 构成, 针灸 针” 灸 是中国的一种特别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 能够通 过对疾病部位进行针刺 , 达到“ 内病外治” 的效果 。 目前外国已经接受了中 国的针灸疗法。 本文将对针灸治疗肩周炎疾病的方法及效果进行介绍。
111 临床 资料 主 要 来源于 国家药 品监 督 管理局 公布 的 资料 , .. 以及北
京、 上海、 广东、 江苏等省市科研机构以及地方医院公布的数据及发表的论 文。 通过这些数据, 主要从两个视角研究, 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1 . 问卷资料 向这些省市地方医院和科研机构以及当地群众发放问 .2 1 卷, 调查主要以自填式问卷为主。 通过发放 l0 份问卷来收集数据来进行 0O 调 查 。 回 ̄93 其 中, 效 问卷 95 。 共 64 9, 有 5份
露针头。 具体的施针方法如下: 先用左手压住所要刺的皮肤 , 再用右手迅 速籽针送 ^所要进针的部位。 刺入后等待一会, 轻轻调整针的角度, 使之与 皮肤垂直 用针将皮下白色物质挑起。 然后用针勾起隔断纤维, 如此往复数 次即可将针头拔出。 针头拔出后 , 要立即将针孑按住。 L 第二种为经皮穴位电 4 庳 激治疗瘀滞型肩周炎技术 。 此法取穴于肩前、 肩嚣、 外关、 合谷 。 操作时选用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 两对 电极( 带有直径 为堰 米的不干胶电极板) 分别粘贴连接肩部二穴和合谷、 外关二穴, 刺激参 数为连续渡, 高频( 0 )f 0J 后转为低频(Hz 1 Hz J / 0  ̄激12  ̄ 2 ) 刺激3分钟, O 强度(o 1 42mA。 日治 疗 。 -) 隔 实践证明, 针灸治疗肩周炎可以有效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针灸治疗肩 周炎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针灸对病程较短的肩周炎疗效较好, 但对有明显的肌肉萎缩和肩关节 粘连的患者, 则应配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 , 如结合推拿按摩、 手针、 激光 、 磁 疗低频脉冲、 微波等方法。 肩周炎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同时, 还必须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 , 常见的 练习有 - 高举手臂。 可以面对墙站立, 一只手扶墙, 另一只手尽量高举, 如此 往复运 动 即可达到 锻炼 的 目的 , 体后拉手 : 手 向后 反背 , 双 由健 手拉 住患肢 腕部 , 渐 向上抬拉 , 渐 反复 进 行 ; 旋锻炼 : 部 靠墙而 立 , 手握 拳屈 肘 , 外 背 双 作上臂外旋动作 , 尽量使拳背靠近墙壁反复进行 针灸治疗肩周炎需要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患者切不切自行盲目行 针 针灸治疗肩周炎有一定的适应症, 同时行针时间和行针的穴位都要根 据患 者的 实际情 况 来决 定 。 中医学 现在 已经被 越 来越多 的人 接受 , 世界 在 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目前有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中医学的奥秘, 希望 中医能够能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病痛 , 使人更加健康 。
我国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
我国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1 基本理论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等方法,对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疗效、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的用药情况及药物风险/效益比等进行监测和评价。
其中包括:药品有效性研究(疗效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安全性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经济性评价),药品质量评价。
1.1 药品有效性研究(疗效评价):鉴于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药品上市后在广大人群中应用的有效率、长期效应和新的适应证以及临床中存在的可影响药品疗效的各种因素(治疗方案、患者年龄生理状况、合并用药、食物等)的研究是上市后再评价的重要内容。
上市后的有效性再评价可以充分补充上市前研究的不足,对全面认识药物的性质、掌握应用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效性再评价的内容包括对现有临床疗效的再评价、新适应证疗效的再评价,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药品的有效性评价可借助于药效学、药代动力学、药剂学等方法及临床疗效的方法给予评价。
1.2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安全性评价):药品安全性评价是一个从实验室到临床,再从临床到实验室的多次往复过程。
药品的不良反应研究实际是对上市前研究的支持和印证。
在广大人群中考察经长期应用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停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同时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机体、药品、给药方法、药物相互作用等)是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主要内容。
可采取回顾性或前瞻性方法对药品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必要时采取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以便得出准确的评价结果,然后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必要措施。
1.3 药物经济学研究(经济性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是利用微观经济学的评价方法对药物治疗的方案进行评价,是对成本(投入)和结果(产出)进行的完整评价。
经济学评价的目的是如何合理地选择和利用药物,以高效、安全、经济、节约地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承受最小的经济负担,以最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药物资源和医疗资源。
药品审评与审批流程的优化与改进
药品审评与审批流程的优化与改进近年来,随着药品研发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药品审评与审批流程的优化与改进已成为医药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就药品审评与审批流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优化与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推进我国药品审评与审批工作。
一、药品审评与审批流程的现状目前我国药品审评与审批流程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流程繁琐,耗时长。
当前的药品审评与审批流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初评、评审、公示、受理、核准等等,每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导致审评与审批周期较长。
2. 信息不透明,沟通不畅。
药品审评与审批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包括评估结果、申请材料要求等,对外界缺乏明确的披露,导致企业与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不畅,信息交流受限。
3. 审评标准不统一。
药品审评与审批流程中的审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审评人员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断,导致审评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影响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计划。
二、为了优化药品审评与审批流程,提高审评效率和准确性,以下是几点改进措施的建议:1. 简化流程,优化环节。
在当前的审评与审批流程中,可以考虑合并、精简某些流程环节,以减少审评时间和审评人员工作负担。
同时,合理调整各环节的顺序和时限,提高流程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2. 提高信息透明度。
建立药品评审与审批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发布审评与审批的相关信息和政策动态。
同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及时解答疑问,提供指导,增强信息交流的透明度和及时性。
3. 统一审评标准,加强培训。
制定统一的评审标准,确保不同审评人员对同一药品的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
此外,要加强内部培训机制,提高审评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减少误判和主观性。
4. 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快审评速度。
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药品审评与审批工作,以提高审评速度和结果的客观性。
第三方机构具有更多的专业技术和资源,可以为药品审评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5. 强化信息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第八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
第四节 药品召回与淘汰
一、药品召回
药品召回 指药品消费企业,包括出口药品的境外制药 厂商,依照规则顺序收回已上市销售的存在平安隐患的药 品。
假劣药不适用召回顺序。18第四节 药品召回与淘汰
一、药品召回
〔一〕药品召回的分类 1、责令召回 是指药品监视管理部门经过调查评价,以为 存在平安隐患,药品消费企业应当召回药品而未自动召回 的,应当责令药品消费企业召回药品。 2、自动召回 指在没有法律强迫性规则的状况下,由召回 企业出于自愿发起并实施的召回。
13
第三节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
三、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内容、实施与处置方式
2.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处置方式
〔1〕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处置方式 依据相关法律,依据 药品再评价结果
普通状况下,责令修正药品说明书,暂停消费、销售和运用 对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响大的应撤销药品同意证明文件 经再评价属于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响大或许其他缘由危害人体安 康的药品不予再注册。
不确切或疗效差的种类的淘汰,是药品再评价的一种结果。 〔二〕药品种类淘汰包括两种状况: 一是某一制剂种类的淘汰; 二是某终身产企业的某一制剂种类的淘汰。
23
第四节 药品召回与淘汰
三、药品种类淘汰处置方法
〔一〕药品种类淘汰方式 一是强迫淘汰,即经过修订药品规范对药品种类停止整理、复查,重新停 止审核,契合规则的给予注册注销,不契合要求的予以淘汰;
15
第四节 药品召回与淘汰
药品召回制度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被引入药品监 视管理中,2007.12.10,SFDA公布并实施«药品 召回管理方法»,确立了我国的药品召回制度,标志 着我国缺陷药品的管理末尾规范化。
16
第四节 药品召回与淘汰
浅析上市后药品再评价
各部位 的衔接 、 口 良好 ; 不得 对 皮扶黏 膜产 生 刺激 、 封 ② 过
敏, 不得对其他有损害作用 , 使用过程 中不得检 出有 害物质 ; ③产品经环氧乙烷灭菌其 残 留量 不得 超过 1 g g④ 灭 菌 0 /;
医疗的后勤保 障科 室 , 其工 作质 量直接 影响 患者 的健康 , 只
有严格工作规程 , 才能做到优质供应 。
4 小 结
产品不得检出任何微 生物和 致病 微生 物 ; 包装 符合要 求 , ⑤
无破损 、 漏气 、 异
21 00年 7月第 4卷 第 1 3期
C i dD u p lJl 0 0, o. L o 1 hnJM0 rgA p,u 1 V 14 N . 3 2
・
2 57 ・
包装及存放等处理 的区域 。进入此 区着蓝色 的衣、 鞋 , 帽、 外 来人员不准随便进 出。空气 微生 物含量 ≤50 c / 物体 0 f m , u
3 1 一次性使用 医疗用 品质量标准 : . ①外观 良好 , 医疗 符合
用 品因有性状 , 不得 有异 常气 味与异 物 , 塑料 管 的洁净度 及
理 。 中毁 形 ; 使用 用后 即将 针头 、 刺针分 离或毁 形 , 集 ② 穿 单 独存放 , 注射器 、 输液 管立 即放 入含氯 消毒 剂 ( 0 g L 100 m / ) 中浸泡 3 i 0mn后再 由专人 专车定时回收 , 二次浸泡 消毒后集 中无害化处理 ; ③抽血用注射器使用后 输血器一 律装人 黄色
在消毒供应 中心 制订 严格 、 一 的工 作质 量标 准 , 统 按标 准定期对各工作环节进行质量 考评 , 以加强医 院消 毒供应 的 环节质量管理 , 确保 无菌物品的质量 , 防医院感染 的发生 , 预
浅析药物上市后再评价
l 国 外 应 用 状 况 简 介
由 于 临 床 试 验 规 模 有 限 导 致 研 究 偏 倚 失 真 , 药 物 上
研 究 和 普 伐 他 汀 长 期 f 预 缺 血 性 疾 病 的 研 究 , 两 项 研 究
的 结 果 证 实 该 类 药 物 不 但 能 降 低 冠 心 病 的 死 亡 率 , 而 且 可 以 降低 总 死 亡 率 f 而 确 立 了 这 两 种 药 物 在 冠 心 病 防 2 1 , 治 领 域 的 重 要 地 位 。0 0年 , 过 对 肝 素 治 疗 缺 血 性 脑 卒 20 通 中 28 5例 的 Me 5 t 析 发 现 , 肝 素 对 缺 血 性 急 性 脑 卒 中 a分
究起 步较 晚, 于 2 始 0世 纪 6 0年 代 初 期 , 有 的 绝 大 多 数 的 现
临床 试 验 是 在 非 华 人 群 体 中完 成 的 , 重 要 的 医 学 文 献 多 以 英 文 发 表 , 由于 英 语 水 平 的 限 制 , 多 数 国 内 医 生 无 法 直 接 阅 读 英 文 文 献 , 即 使 经 过 了 翻 译 其 结 果 能否 直 接 搬 到 我 国
已 经 成 为 国 际 上 药 物 再 评 价 的 一 个 重 要 指 标 。 多 国 家 都 很
期 利 益 带 来 的 影 响 作 为 药 物 再 评 价 最 重 要 的 方 而 ,某 种 药 品 的 使 用 给 患 者 群 体 整 体 生 命 质 量 带 来 的 改善 是 最 重 要 的 终 点 指 标 , 国外 各 卫 生 组 织 制 定 的评 价 指 导 原 则 也 都 将 死 亡 率 和 依 赖 率 作 为 最 重 要 的 结 局 指 标 。 而 在 笔 者 对 国 内临 床 研 究 查 阅 的过 程 中 发 现 我 国 目前 的 临床 数 据 除 去 有 效 率 数 据 外 ,对 生 命 质 量 的 研 究 及 死 亡 率 和 依 赖 率 的 叙 述 均 不
浅析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体系
浅析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体系摘要】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系统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新的监管体制来有效的控制药品上市后的风险,进一步保障广大公众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法律法规制度监管体制药品在保障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药品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也常伴随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甚至相反的有害作用,它能给人类带来伤害,造成残疾,甚至死亡。
百余年来,世界上屡屡发生的药害事件引起了医药工作者的密切关注,世界各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逐渐意识到加强药品上市后监测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上市后药品监测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对上市后的药品进行再评价。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在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上既是重要环节,也是极其薄弱的环节。
与药品上市前评价相比,其更利于全面评价药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能对药品的使用进行及时监控,在发生药品安全事故时可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但从整个医药行业分析,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远远滞后于上市前评价。
但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重要性已不容置疑。
1 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体系的现状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一项不可或缺、涉及面广、环节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却极其缺乏。
近年来,国内频频出现药品不良事件,这与我国在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体系方面的欠缺不无关系。
笔者认为以下几点现象是造成我国此项体系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
1.1 概念模糊不清目前在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并没有统一的、全面的概念。
各界相关人士对此也是理解不一,从而导致我们对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范畴、主体、目的及模式的含糊不清。
此问题不仅给建立规范的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体系带来了诸多混杂因素,也对其作为一项职能工作和监管制度的落实造成了直接、有力的影响。
1.2 有效的、系统的法律法规缺失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法律法规的缺失已成为制度瓶颈。
我国有关药品上市后再评价还没有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只在《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三条和2011年7月1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并实施的新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稍有体现。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现状与发展
种类/部门
外科 妇科 内科 所有住院病人 预防用药 儿内科 儿外科 所有部门 儿科住院病人 使用万古霉素的病人 所有部门 妇科住院病人 无使用限制的抗生素 所有部门 外科预防用药 资料记载的感染
联合用药与ADR发生率
并用药数 2~5 6~10 11~15 16~20 >21
不良相互作用发生率(%) 4.2 7.4 24.2 40.0 45.0
应用人群广泛: 年龄、性别、种族、患病情况、病情、 合并用药等均有较大差异
发现ADR需统计学样本数
预计 ADR 发生率 1/100 1/200 1/1,000 1/2,000 1/10,000
观察到 ADR 所需样本数
1例
2例
3例
300
480
650
600
900
11,300
3,000 4,800 6,500
• 2002年还有发现苯甲醇(注射溶媒)由于 可能导致儿童臀肌挛缩症,经进一步评价 后决定限制其使用范围,以避免严重不良 反应的重复发生;(湖北、鹤峰 300多儿童)
• 2005年,又进一步明确规定,所有含苯甲 醇注射液,都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并 要求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
我省监测信息平台开始搭建
(三)药品上市后应用的风险
1.药品自身带来的风险
• 低发生率的ADR/重症 • 非常规受试者(老,幼,孕,乳,经,多种病……) • 连续用药、长潜伏期、撤药反应…… • 相互作用 • 注射液配伍禁忌
2. 不合理用药的风险
• 违规扩大适应症/违反禁忌症 • 非首选药/指征不明确 • 误诊(27.8%)误治 • 忽略伴随症(禁忌/慎用) • 随意加大剂量/延长疗程 • 用药差错(姓名,病人,剂量,途径) • 滥用针剂/输液 • 盲目的中西药结合 • 用药品种过多/相互作用复杂
药品上市后临床研究与再评价
药品上市后临床研究与再评价药品上市后,临床研究和再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用于验证和评估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治疗。
临床研究和再评价可以帮助发现新的药物疗效,明确用药适应症和禁忌证,并能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品上市后临床研究和再评价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内容。
1.评价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研究可以通过大规模的临床实验验证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确定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势,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2.发现新的适应症和禁忌证:临床研究可以发现药物的新适应症和禁忌证,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用药指导。
3.提供信息支持:临床研究可以获取到更多的临床实践数据,为医生和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和决策依据,增加患者治疗的成功率和药物的应用前景。
4.完善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信息:临床研究可以继续完善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信息,对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5.监测不良反应和效果:临床研究可以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疗效,及时发现和纠正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
1.监测和评估药品的不良反应:临床研究要通过监测和评估药品的不良反应,了解药品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可以通过随访、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手段进行监测。
2.评估药品的有效性:临床研究要评估药品的临床疗效,包括主要疗效、次要疗效和相对疗效等。
可以通过比较试验、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进行评估。
3.发现新的适应症和禁忌证:临床研究要研究和评估药品的适应症和禁忌证,确定药品的适用范围和用药禁忌。
可以通过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等方法进行确定。
4.评估用药方案和剂量:临床研究要评估药物的使用方案和剂量,确定药物的最佳使用方案和个体化剂量。
可以通过临床试验、实验室检测、观察等手段进行评估。
5.比较不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研究要拟定研究方案,比较不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确定药物的优劣势和应用前景。
1.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案和研究目标,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对我国药品再评价制度的认识与探讨
药物警戒ChineseJournalofPharmacovigilance2008年3月第5卷第2期(总第20期)……………………………………………………………………………………………………2007年4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完善上市后药品监管体系,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强化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责任;制定实施《药品再评价管理办法》,制订配套的技术规范与指南,对已上市药品分期分批开展再评价研究;建立并完善上市后药品监测、预警、应急、撤市、淘汰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1]。
我国药品再评价体系即将进入法制化的轨道。
为理清再评价制度的内涵,本文就再评价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利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制订。
1对药品再评价概念的理解是逐步发展的过程1.1根据药品的本身属性进行的研究工作根据维普检索,在1999年以前,再评价的提法主对我国药品再评价制度的认识与探讨宋金波1,曹秀琴2,耿桂萍3(1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200240;2上海市吴泾医院,上海200241;哈尔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0)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29(2008)02-0093-04摘要:我国对药品再评价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过程。
再评价制度应当包括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以及质量控制的评价。
药品再评价制度应规范上市后研究、信息与文献的收集管理及信息发布管理,并参考美国FDA信息管理建立完善我国药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
应将再评价与药品再注册相衔接,涵盖生产环节与使用环节,从而构成药品上市前、后的全面监管,并随着再注册的循环进行而持续,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关键词:药品再评价;药品再注册;风险管理;安全信息DiscussionoftheDrugReevaluationSysteminChinaSONGJin-bo1,CAOXiu-qin2,GENGGui-ping31ShanghaitheFirthPeople'sHospitalAffiliatedto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2ShanghaiWujingHospital(Shanghai200241,China)3CenterforADRMonitoringofHaerbin(HeilongjiangHarbin150000,China)Abstract:TherealizationofthedrugreevaluationsystemisdevelopinggraduallyinChina.Thedrugreevaluationsystemshouldincludetheevaluationofrationalandeffectiveuseofdrug,andtheevalua-tionofdrugqualitycontrol.Thepost-marketreevaluation,managementoftheinformationandliter-atureandpublicationoftheinformationshouldbestandardized.ThepublicationsystemofdrugsafetyinformationshouldbeestablishedaccordingtotheFDA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inUSA.Thedrugre-registrationsystemdependsonthewholeprocessofdrugproduction,useandreevalua-tion.Thepre-marketandpost-marketmonitoringformsacircleanditwillplayanimportantroleindrugqualitycontrol.Keywords:drugreevaluation;drugre-registration;riskmanagement;safetyinformation作者简介:宋金波(1971-),男,学士,副主任药师,药事管理及临床药学。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上市后再评价
原性物质, 它们在与别的药物相互作用后, 或在它们的代谢过 程中, 也可产生抗原性物质, 这些抗原物质与机体作用后, 能引 起变态反应。 2 . 1 . 5 药物本身所含的有效成分 有些中药注射剂由于含有 皂苷或由于物理、 化学与生物等方面的原因, 在注入血液后可 产生溶血作用。也有些注射剂中含有少量鞣质等杂质, 注入后 会引起局部胀痛, 注入血液可产生细胞凝聚, 引起血液循环机 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其中皂苷的存在是引起溶血的主要因素 之一, 且较多见。因此在使用含有皂苷的原料如人参、 三七、 甘 草等时应慎重。中药注射剂中普遍含有绿原酸成分, 已有研究
1 ] 。目前列入国家标 他中药剂型具有药效快、 疗效确切等特点 [ 2 ] 3 ] 剥脱性皮炎。如清开灵注射液 [ 、 穿琥宁注射液 [ 等均有相关
不良反应报道。 1 . 2 胃肠道反应 常见有腹胀、 腹痛、 腹泻、 恶心、 呕吐、 淤胆
4 ] 性肝炎。周小琳等 [ 报道, 4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 静脉输入
施, 以期最大限度获得药品的预期效应。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上市后再评价
叶爱琴1, 王建平2
( 1 . 浙江省温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药剂科, 3 2 5 0 0 0 ; 2 . 浙江省中医院药剂科, 杭州 3 1 0 0 0 6 )
[ 摘 要]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有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 胃肠道反应、 循环系统症状、 肝肾损害及过敏 性休克等。中药注射剂中未除尽的动植物蛋白、 鞣质等杂质极易引起变态反应, 药物本身在生产或贮存中又可能产生新 的杂质, 临床不合理配伍、 配制操作过程中污染等因素都可诱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的内 容包括安全性再评价、 有效性再评价、 药物经济学评价、 质量标准评价、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评价等。 [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 中图分类号] R 2 8 6 ; R 9 6 9 . 3 [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 1 0 0 4 0 7 8 1 ( 2 0 0 6 ) 1 2 1 3 3 8 0 3 中药注射剂(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n ei n j e c t i o n, T C M I ) 是 用现代制药方法将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提取、 精制而成, 相对其
药品上市后临床研究与再评价
文献研究 (二次研究)
ADR监测 (主动,被动) 生态学研究 横断面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RCT 大型单纯性试验
定性 定量
用于产生假设
用于验证假设
文献研究(文献评价 二次研究)
• 文献评价是系统查阅一段时期内某一专题的相当数量 的文献资料,经过全面分析,评价;提炼有关的数据、资 料和主要观点等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的综合性的报 告。 - 定性 - 定量( Meta分析或荟萃分析) 优点:⑴专题性强,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 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⑵可控性强,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 ⑶成本低,时间短。 缺点:⑴文献存在发表性偏倚; ⑵ Meta分析中样本量的多少与文献质量的高低偏倚 ⑶不同时间、地区、人群的研究存在非同质性。
说明书的基本信息和信息来源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药理毒理 不良反应 禁忌 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儿童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老年患者 I、II、III期临床试验 I、II、III期临床试验 非临床研究 上市前后临床试验、上市 后监测研究、文献研究
上市后临床试验、监测研 究、文献研究
上市前临床研究的局限性 上市前临床研究的缺失
不需要讨论,必须要讨论
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
非临床研究仅是推测
1、种属差异导致腰带动力学和药物反应差别; 2、药物对主观反应的影响是人类特有的; 3、皮肤反应和高敏影响难以在动物身市前研究的局限性
上市前临床研究的局限 1、病例数太少(Too few) 2、研究时间太短(Too short) 3、试验对象年龄范围太窄(Too medium-aged) 4、用药对象条件控制太严(Too homogeneous) 5、试验设计太单纯(Too restricted)
上市后再评价阶段总结
上市后再评价阶段总结在上市后,我们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再评价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要回顾公司上市前的策略和计划,还要评估上市后的市场反应和业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这个阶段的关键要点如下:一、市场反馈:上市后的市场反馈是我们决策的重要依据。
我们发现,投资者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为我们的业务增长提供了动力。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竞争对手的活动在增加,这可能会对我们的市场份额产生影响。
二、业绩表现:上市后的业绩表现是衡量我们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
总体来看,我们的财务状况良好,收入和利润都有所增长。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新市场的开拓进度低于预期,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市场策略。
三、战略调整:上市后的战略调整是适应市场变化的关键步骤。
我们发现,上市后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战略规划。
例如,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产品策略,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四、团队建设:上市后的团队建设是保持公司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们发现,团队成员在上市后感到压力增加,这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五、风险管理:上市后的风险管理是确保公司稳健发展的关键环节。
我们发现,上市后的市场风险、竞争风险和财务风险都在增加,这需要我们加强风险管理,确保公司的稳健发展。
针对以上要点,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市场研究,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以便及时调整我们的产品策略。
二、加快新市场的开拓进度,扩大市场份额。
三、优化战略规划,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
四、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五、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总之,上市后再评价阶段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调整战略规划,加强团队建设和风险管理,以确保公司的稳健发展。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与价值思考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与价值思考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是评估药物在治疗中的效果、安全性、质量和成本效益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在当前日益发展的医药技术和制药工艺的背景下,加强对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及其价值的思考,可以帮助医药从业者和患者更好地进行决策和选择,促进药品创新和优化,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首先,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需要考虑药物的疗效。
药物一方面需要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比如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甚至治愈疾病。
另一方面,药物需要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因此,药物的疗效评价应该以临床试验的结果为基础,结合患者的个体特征和疾病进展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
其次,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需要兼顾药品的质量和可及性。
药品质量是药物疗效的基础,只有确保药品按照严格的质量标准制造和生产,才能保证其疗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而药品的可及性则是指患者能否获得所需的药物,包括药品的价格和供给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药品的综合评价应该考虑药品的质量和可及性,以保障患者的用药需要。
第三,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成本效益。
药物作为一种医疗干预手段,其开展和应用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支出。
对于患者和医疗保健机构而言,理性地选择并使用具有较高成本效益的药物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医疗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中,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相对成本和效果,以评估其成本效益比,进而指导决策。
在加强对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思考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药品的价值。
药品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品,更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健康的象征。
药品的产品价值来自于其对患者的疾病控制和康复的作用,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延长。
同时,药品也承载着创新的精神和持续的投入。
药品的研发和创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以及长期的时间积累和风险投入。
因此,药品的价值不仅仅是由其疗效和成本效益决定的,还需要考虑到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文化意义。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中药是我国传统的宝贵瑰宝,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使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中药在上市前后的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讨论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对病患和医生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再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其中一种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表现如何。
有些中药可能在临床试验时表现出理想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不同的反应。
通过再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药的真实价值,从而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同时,医生也可以根据再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中药上市后再评价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现代生活中,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果其中一种中药在上市前经过严格的评估和试验,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那么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地购买和使用。
然而,有些中药可能在上市后暴露出一些安全性问题,或者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
通过再评价,我们可以及时掌握这些信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权益。
此外,中药上市后再评价还可以促进中药的发展和创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中药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入。
通过再评价,我们可以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治疗机制等方面的更多信息。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目标,从而为中药的研发和创新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方向。
此外,再评价结果还可以促进中药与现代药物的结合,实现中西药物的优势互补,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为了实现中药上市后的再评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一个健全的再评价制度,明确评价的标准和流程。
其次,加强药品监管,确保再评价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
第三,增加再评价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提高评价的质量和有效性。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各方的合作和沟通,包括药企、科研机构、医生和病患等,共同推动中药的再评价工作。
综上所述,中药上市后的再评价对病患、医生、消费者和中药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上市后再评价指导原则
上市后再评价指导原则在对某个事物进行评价时,我们往往需要遵循一些指导原则,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针对以上市后再评价的情况,以下是一些指导原则,供参考:1. 深入了解:在对某个产品、服务或事件进行评价之前,我们应该全面了解相关信息。
这包括对市场情况、竞争对手、用户反馈等方面的调研和分析。
只有充分了解背景信息,我们才能作出准确的评价。
2. 客观公正:评价应该客观公正,避免个人主观情感的干扰。
我们应该基于客观的事实和数据来评价,而不是凭空臆测或主观猜测。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避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片面评价。
3. 综合考量:在评价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产品的质量、价格、功能、用户体验等方面。
我们需要权衡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并综合考虑它们的影响,从而作出全面的评价。
4. 简明扼要:评价应该简明扼要,言之有物。
我们应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冗长的叙述或啰嗦的措辞。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评价。
5. 视角多样:评价应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
我们可以从用户的角度、专业人士的角度、行业的角度等不同的视角来评价。
这样可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6. 真实可信:评价应该真实可信,不得夸大事实或夸大其词。
我们应该基于真实的数据和事实来进行评价,避免虚假宣传或误导读者。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事实的准确性,避免出现错误或误导的信息。
以上市后再评价的指导原则包括深入了解、客观公正、综合考量、简明扼要、视角多样和真实可信。
我们应该在评价时遵循这些原则,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并为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情感的表达,使评价更具人情味,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人类叙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坛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的现状与思考颜敏吴晔王兰明李少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北京100061)1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概念1.1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含义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指根据医药学的最新学术水平,从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疗效、不良反应、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等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
1.2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必要性1.2.1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在药品上市前临床研究过程中,受到许多人为因素的限制(局限性):¹病例少上市前药品的临床试验病例数较少,我国5新药审批办法6规定Ñ期临床试验20~30例,Ò期临床试验病例100对,Ó临床试验病例300例以上;º研究时间短上市前药品的临床试验过程一般较短,观察期相应较短;»试验对象年龄范围窄上市前药品不具备在特殊患者人群(如老年、儿童患者)中使用的实际经验;¼用药条件控制较严有心肝肾功能异常、妊娠、精神异常、造血系统异常的患者不参加试验;½目的单纯药品上市前研究主要考察疗效,临床试验的观察指标只限于试验所规定内容,未列入试验内容的一般不予评价。
由于上述原因,一些发生频率低于1%的不良反应(ADRs)和一些需要较长时间应用才能发现或迟发的ADRs未能发现。
因此,药品在ADRs发现与管理上存在时滞现象,见表1[1]。
表1药品ADRs的发现、毒性表现及管理时滞药品毒性表现受害人/发生率上市年份警觉年份证实年份管制年份非那西丁肾损害、溶血肾损害2000余例,死亡500余例1887195319591974异丙基肾上腺素气雾剂严重心律失常、心衰死亡约3500例1961196519681968心得宁皮炎至少2257例有毒性反应1970197219741975角膜结膜炎1970197419751975硬化性腹膜炎1970197419751975已烯雌酚下代阴道腺癌少女阴道腺癌300余例1948197019711971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不仅是不良反应的脱漏,对药物有效作用资料同样存在脱漏。
这是因为受试药品在更大人群中的有效率及与其同类药品比较的有效率、药品长期使用中的长期效应、药品新的适应证以及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可影响疗效的多种因素,在上市前均缺少研究,见表2[2]。
表2药品上市后临床实践中开发的新适应证药品原适应证新适应证心得安抗心律失常降压、偏头痛、预防心肌梗死阿罗嘌呤辅助抗Ca抗痛风利多卡因局麻抗心律失常、复合麻醉三环类用于安定主要用于抗忧郁异丙嗪抗组织胺强化麻醉金刚胺抗病毒抗帕金森病1.2.2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严重性合理使用药品是以当代的系统化综合医药学、管理学知识指导用药,使药物治疗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要求。
临床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用药指证不明确、违反禁忌证、疗程过长或过短、给药途径不适宜、合并用药过多等。
不合理用药的药品主要涉及到抗生素、解热镇痛、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品种。
目前世界各国都存在着大量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见表3。
表3部分国家的教学医院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国家(年份)不合理用药(%)种类/部门加拿大(1997)42外科50妇科12内科美国(1978)41所有住院患者澳大利亚(1979)86~91预防用药加拿大(1980)30儿内科63儿外科澳大利亚(1983)48所有部门科威特(1988)39儿科住院患者澳大利亚(1990)64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泰国91所有部门南非(1991)54妇科住院患者22~100无使用限制的抗生素泰国41所有部门79.7外科预防用药40.2资料记载的感染我国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从回顾性病例分析得到的数字约为住院病例的19.6~20%,即有1/5~1/4的住院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3],造成了临)433)床上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
在临床上不合理用药有相当一部分也来自于上市前用药方案确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说上市前的用药方案并非为最佳方案,必须通过广大医药人员在长期实践中,从大量的使用经验中才能确定用药最佳方案,见表4[4]。
表4药品上市后用药方案的改变品药适应证实际实用磺酰脲素糖尿病忌并用噻嗪类药,防降效可乐宁高血压病加用利尿药,防耐药性克尿塞高血压ÑÒ级可用于高血压ÓÔ级心得安高血压中国人用量为白人量一半由于药品上市前研究局限性和上市后临床应用的不合理性,决定了每种药品的批准生产上市并不意味着对其评价的结束,而是表明已具备在社会范围内对其进行更深入研究的条件。
换而言之一个药品在生产、使用中,要对其不断地进行再评价。
1.3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目的1.3.1为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提供依据,提高我国临床药品治疗水平目前临床使用的药品存在以下4种情况:¹安全有效;º有效但毒性大;»无效且毒性大;¼安全无效。
今后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领导下,再评价机构要依靠广大专家按照再评价的有关法规标准通过对大量的药品临床使用资料的分析、评估,为我国的5国家基本药物目录6、5非处方药目录6、5淘汰品种目录6和5新药试生产期转正6等药物政策的实施提供依据,为其他药品监督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1.3.2为最佳药物疗法提供咨询,指导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而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决定着合理用药的水平。
除了在临床上要大力推行/国家基本药物0的使用外,也要用新的科学技术通过再评价的方式对一个药品的实况进行调研与分析评价,使得该药在临床上得以准确的应用,使人民在治病中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2目前国际上部分国家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状况国际上许多国家已将或逐渐将工作重点从药品的上市前审批转移到上市后的评价,WHO从60年代开始推行国际药品监测合作计划,现已有40多个国家参与,我国于1998年加入该组织成为其成员国。
英国60年代成立了药品安全委员会,建立了药品上市后监测制度(黄卡)。
80年代南安普敦大学在该国卫生和社会福利部,以及约30个药品生产企业的支持下,设立了药品调查研究中心,建立了处方)))事件监测制度(绿卡)。
瑞典60年代建立了ADRs监测制度,70年代后,鉴于医务人员报告可疑ADRs已开始形成习惯,该国的ADRs监测报告制度更改为主要收集严重的、致死的或说明书上没有列入的ADRs。
此外还建立了药品总销量登记制度和药店处方留样制度。
美国50年代由医学会建立ADRs监测报告制度,当时主要收集氯霉素引起的血液系统ADRs。
60年代初国会规定所有药品的ADRs必须报告FDA。
80年代美国法律规定生产企业必须报告本企业产品的ADRs,企业不按规定要求和时间(新药批准后前3年内每季度报一次)即被认为是违法,FDA有权予以相应处罚。
实际上使自愿报告制度变成了法定报告制度。
FDA不仅收集药品正常使用下的ADRs,而且收集药品过量情况下的ADRs,药品缺乏疗效也被认为是不良事件[1]。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以法规形式确定药品上市后监测制度的国家。
日本60年代建立ADRs报告制度,该制度由4方面组成:¹监测医院报告制度;º企业报告制度;»药房监测制度;¼加入WH O国际药物监察合作中心[5]。
日本又于70年代建立了药品再评价制度和再审查制度[5]。
日本的再审查制度规定在新药批准后4~6年间根据该药在实际医疗条件下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实际使用情况,重新确认该新药审批时承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再评价制度是用医药学的最新学术水平对已批准上市的全部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重新评估。
二者在目的、判断标准和审查程序上都十分相似,区别在于监测对象不同,见图1。
图1日本药品上市前临床试验、再审查、再评价各阶段一览日本的药品上市后监测形成再审查、再评价和ADRs报告制度三根支柱支撑的结构,使得药品上市后的监测法制化、系统化。
再审查制度自1988~1992年,共进行了16次再审查,完成了703个品种再审查,其中31个新)434 )药需修改报批时通过的安全、有效性事项外,其余新药全部重新确认了批准上市时的评价。
药品再评价自1973~1988年,共进行了28次,对98.6%的单方制剂和92.8%复方制剂作了重新再评价,总共18920个品种,占全部上市药品的98.2%。
结论是:5.7%(1079种)的药品/无证实其有用性的根据0予以撤消文号[5]。
3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现状与问题我国药品上市后评价法规体现在/药品管理法0第24条和第25条中的两句话/对已经生产的药品进行再评价0,/国务院卫生行政门对批准生产的药品应当组织调查,对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民健康的药品,应当撤消其批准文号。
0从历史上看,我国药品上市后的评价工作的开展体现在4个方面。
3.1药品的淘汰工作其方式有3种形式:¹通过修订药品标准对药品品种进行整顿、复查、重新审核,符合使用要求的给予注册登记,不符合要求的品种在整顿中予以淘汰(质量评价);º自然淘汰,医师与公众认为药品不安全,或无疗效或有更好替代药,企业因价格、销路等原因而停产,时间一久,形成自然淘汰;»根据法规对上市后的药品组织专家进行评价,决定淘汰品种,第一批淘汰品种是1982年8月由卫生部决定127种西药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1986~1992年卫生部又组织专家对已批准上市的8500品种,近30000个品种的中成药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和再评价,提出了4000多个组方合理、临床疗效确切的品种进行药学审查和制订部颁标准,同时也提出了约1000个组方不合理、临床疗效不确切的品种建议给予撤销。
在此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卫生部于1991年和1992年2次共正式宣布撤销233种中成药的批准文号。
3.2新药试生产期临床试验工作按照我国新药审批办法规定。
一、二类新药在批准试生产后必须进行试生产期临床试验,目的是进一步考察新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期在试生产期结束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作出确认性评价,为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新药的试生产转为正式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的试生产期临床试验工作,从1992年开始由有关部门统一组织进行,经过几年的指导和实践,从无到有,从无序到规范,已建立了新药试生产期临床试验管理办法等一套管理规范、制度和程序,拥有了一支科学技术队伍,6年来共对145个品种进行了临床试验。
中药的试生产期临床试验,一直由药品生产企业自行组织进行。
3.3ADRs监察工作我国1988年在北京、上海等10个医疗单位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试点工作, 1989年成立了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1998年加入了WHO国际药品监察合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