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沈阳市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演变与评价
491图1 历史沿革示意图 Fig.1 the history of city development沈阳市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演变与评价赵 辉 谭许伟 刘治国【摘要】 在沈阳市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过程中,延续前位规划主要内容是合理进行规划编制的前提,本文旨在总结沈阳市历次总体规划编制的特点和内容,理顺城市发展历程,结合城市规划编制新形势,提出本轮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
【关键词】 总体规划;沈阳;城市1 沈阳城市发展历程1.1 沈阳历史沿革沈阳城历史悠久,早在72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从事生产活动,据史料记载,沈阳城拥有2300年的建城史,西汉初年汉王朝在今沈阳市苏家屯区屯兵筑城,史称候城,在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动荡与兴衰之后,辽代时期在今沈阳市沈河区设置沈州,元朝时期将沈州改称沈阳路,明朝初期设置沈阳中卫,建立砖城,1625年,随着努尔哈赤定都沈阳,沈阳城迎来了历史最为辉煌的发展期,沈阳成为清朝在辽东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沈阳进入稳步发展时期。
1634年沈阳改称盛京,随后皇太极在盛京改国号“清”,清王朝迁都北京后,盛京作为陪都一直享有国度待遇,在盛京设奉天府。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势力进入沈阳,19世纪末沙俄在沈阳城西建设铁路,1905年,日本将关东军司令部设在沈阳,建设南满铁路附属地和商埠地,沈阳开始向半殖民地商业消费城市转化。
辛亥革命后,奉天府改名沈阳市,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沈阳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将沈阳市改为奉天市。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
1949年建国后,沈阳市进行了多次区划调整,1993年将康平、法库两县并入沈阳市,至此,沈阳市辖九区三县一市的格局形成。
1.2 沈阳城市建设主要发展阶段沈阳市作为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其经历了我国众多朝代的兴衰沉浮,沈阳城作为关外重镇,一直成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历史上的几次兴盛也源于少数民族的崛起。
这里拥有众多历史文明,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地,这里曾经历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也是“共和国的长子”,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沈阳城市建设形成自身特有的发展历程,其城市建设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封建社会时期这个时期是城市发展最为漫长的时期,同时伴随着多个少数民族的崛起与衰败。
沈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沈阳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八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3)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3)第二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6)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 (9)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2)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2)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3)第五章土地利用分区与调控 (19)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19)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2)第三节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26)第六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27)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数量减少 (27)第二节加大补充耕地力度 (29)第三节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30)第四节统筹安排其他各类农用地 (32)第七章科学利用建设用地 (34)第一节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34)第二节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34)第三节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 (36)第四节保障重大基础设施用地 (37)第五节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9)第八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42)第一节构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 (42)第二节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42)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4)第一节规模控制和规划布局 (44)第二节中心城区边界划定及空间管制 (47)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0)第一节基本农田建设工程 (50)第二节土地整治工程 (50)第三节土地修复工程 (52)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3)第一节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规划实施措施 (53)第二节强化规划实施制度建设 (54)第三节完善和创新规划实施的经济政策 (55)第四节完善规划实施的技术手段 (56)第五节建立土地规划监督保障、公众参与机制 (57)第十二章附则 (58)附表1 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附表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附表3 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面积指标表附表4 建设用地规模指标表附表5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及补充耕地指标表附表6 补充耕地规模指标表附表7 园地规模指标表附表8 林地规模指标表附表9 牧草地规模指标表附表10 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览表附图1 沈阳市地理区位图附图2 沈阳市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3 沈阳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4 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附图5 沈阳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附图6 沈阳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附图7 沈阳市土地整治规划图附图8 沈阳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附图9 沈阳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促进和保障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浅析沈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浅析沈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作者:姜文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8期摘要:文章提出了沈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4个阶段,亦即由“方城—板块拼接—圈层结构—多中心结构”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沈阳;空间结构;演变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沈阳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2300年建城史,是东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沈阳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在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也表现出不同特点,从最初的传统内城外郭的方城--双中心结构的形成--板块拼接—圈层结构—多中心的探索与形成。
这种城市空间结构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必将提高沈阳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土地资源最大优化配置,为沈阳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十字大街”到“内城外廓”加“井”字形的方城早在7200年之前,沈阳地区就出现了人类活动。
秦汉时期,开始在浑河以北建设城邑,经历辽、金、元、明等时期的不断完善和拓展,逐渐形成了以“十字大街”方城为雏形的沈阳城市空间结构。
盛京时期,沈阳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形成了“内城外郭”加“井”字形路网的传统城市空间形态。
1898 年的沈阳,作为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的中心,继续延续老城的发展,形成象征皇权,以步行五里为范围的城市。
2 双中心结构到板块拼接为了加强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和统治,沙俄修建中东铁路,并于1903年将长春至大连段转让给日本,后日本将其该段铁路更名为满洲铁路。
1927年随着沈哈、沈大、沈吉、京沈铁路的建设和沈阳站满铁附属地和部分商埠开发,给沈阳城市空间结构组团跳跃发展提供了条件,城市用地在铁路导向下跳出旧城,形成了以传统旧城中心与沈阳站中心并存的双中心城空间格局。
这时期的主要规划是1931年编制的《奉天都邑计划》(1938-1953 年),是由伪满洲国政府、日本方面和关东军三方共同编制,旨在解决城市无限扩展建设,这是沈阳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总体规划。
确定规划区面积400平方公里,规划期末人口150万,采用网状放射路网,明确功能分区,提出用环状绿带隔离建成区。
沈阳城市规划简介
09级建筑学 夏淼
城市简介
沈阳,辽宁省省会, 沈阳,辽宁省省会, 省会 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 中国 个副省级城市 之一,中国七大区域 之一,中国七大区域 中心城市之一 之一, 中心城市之一,中国 特大城市, 特大城市,东北地区 最大的国际大都市, 最大的国际大都市, 东北地区政治 金融, 政治, 东北地区政治,金融, 文化,交通,信息和 文化,交通,信息和 旅游中心 中心。 旅游中心。同时也是 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 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 基地之一 之一, 基地之一,被誉为共 和国长子,素有“ 和国长子,素有“东 方鲁尔”的美誉。 方鲁尔”的美誉。
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向东扩展到抚顺市界
在新规划中,沈阳中心城区规划结构为“一主、五副、 在新规划中,沈阳中心城区规划结构为“一主、五副、一个风景 一主是指主城,规划范围644平方公里,规划主城通过南拓 平方公里, 区”。一主是指主城,规划范围 平方公里 扩大发展空间,延续金廊服务功能跨越浑河向南拓展, 金廊服务功能跨越浑河向南拓展 扩大发展空间,延续金廊服务功能跨越浑河向南拓展,在浑南新 城区构筑城市新都心,形成浑河南北两岸均衡发展的态势。 城区构筑城市新都心,形成浑河南北两岸均衡发展的态势。 “五副”是指在主城外围建设的功能完善的五个副城,分别是 五副”是指在主城外围建设的功能完善的五个副城, 蒲河新城、铁西新城、沈抚新城、航空新城和永安新城。 蒲河新城、铁西新城、沈抚新城、航空新城和永安新城。 一个风景区是指东部的棋盘山风景区,是城市重要的生态保护、 一个风景区是指东部的棋盘山风景区,是城市重要的生态保护、 文化创意、休闲娱乐、风景旅游功能区。 文化创意、休闲娱乐、风景旅游功能区。 规划预计, 规划预计,到2020年,沈阳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将达到 年 715平方公里,而目前沈阳的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是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而目前沈阳的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是500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在记者看到的规划草图中,未来20年的沈阳中心城区向东将一直 在记者看到的规划草图中,未来 年的沈阳中心城区向东将一直 扩展到抚顺市界。 扩展到抚顺市界。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电子教案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一、规划期限和层次1.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2. 规划层次规划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为沈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市区、1个县级市和3个县,面积12881平方公里。
划定市区范围为城市规划区,面积3471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实行城乡规划建设的统一管理。
中心城区以四环路为基础,面积1545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推进东北金融中心、综合性枢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实力,把沈阳建设成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国家中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之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发展、合理布局,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强历史文脉保护和特色风貌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加快向经济开放、文化包容的东北亚国际大都市迈进。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1. 城市性质辽宁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 城市职能(1)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科技创新产业基地;(2)国家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基地;(3)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枢纽;(4)东北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5)东北地区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6)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
3. 城市规模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1130万,城镇人口99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5%左右。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7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73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3平方米。
四、区域协调发展(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指位于全国城镇体系顶端,对内引领、带动区域发展,对外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城市。
1. 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随着国家更加注重区域均衡与协调发展,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板块”格局中,东北地区需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发展。
沈阳地铁第二轮建设规划论文
沈阳地铁第二轮建设规划论文摘要:本文从客运需求分析和投资可行性分析两个方面匡算了线网的总体规模,具体的线路规模还应当结合线路覆盖范围的需要进一步确定。
一、问题的提出地下铁路具有运行速度快、运送能力大、准点、安全等诸多优点,同时施工条件困难、工期长、工期费用高等特点也限制了地铁大规模的发展。
如何选择合理的建设规模,既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交运输需要,又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是规划者们首先应当面对的课题。
本文将从客运需求分析和投资可行性分析两个方面探讨沈阳地铁第二轮建设规划总体规模的合理范围。
二、客运需求分析2.1 城市人口规模根据《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1],2020年沈阳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达73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72万人,流动人口63万人。
2.2 人均出行次数根据沈阳市综合交通规划,2020年沈阳市户籍人口人均日出行次数为2.55次/人·日,流动人口人均日出行次数为3次/人·日。
2.3 全日出行总量沈阳市中心城区2020年全日出行总量分别为:户籍人口:672×2.55=1713.60万人次/日;流动人口:63×3=189.00万人次/日;出行总量:1713.60+189.00=1902.60万人次/日2.4 客运交通结构根据沈阳市城市交通战略发展目标,2020年沈阳市公共交通比重将达到40%左右,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比例为30%左右。
2.5 公交换乘系数一般的换乘系数,大城市不应超过1.5,中、小城市不应超过1.3,本次计算中,沈阳市公交换乘系数设定为1.5。
2.6 线路负荷强度参考国内其他城市实际运营线路以及其他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中线路负荷强度的数值,在本次估算中近期线路负荷强度的指标设定为2.0-2.5万人次/公里。
根据交通基本需求匡算,2020年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在136.99-171.23km范围内较为合理,考虑到已经完成的第一轮建设规划49.76km,第二轮建设规划线路长度在87.23-121.47km范围内较为合理。
沈阳市沈北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未利用地面积67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2%;其中水域面积10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8%;滩涂沼泽面积29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0%;自然保留地面积27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4%。
3.适度开发宜耕后备资源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土地适宜性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宜耕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通过未利用地土地开发补充耕地355公顷和720公顷。
(三)
1.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严格按照市级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加强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用地审查,严禁城镇村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绿色隔离带和防护林建设;禁止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畜禽养殖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禁止临时工程用地和其他各种活动对基本农田耕作层造成永久性破坏。
(四)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二、土地利用现状和形势
(一)
2005年,沈北新区土地总面积为89275公顷,农用地面积677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5.87%,其中耕地面积501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6.17%;园地面积10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14%;林地面积100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1.30%;牧草地面积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08%;其他农用地面积64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18%。
沈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沈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沈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1年5月30日沈阳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1991年7月27日辽宁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是指中心市区和苏家屯、新城子区政府所在地及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镇。
城市中心市区是指和平、沈河、大东、铁西、皇姑区行政区域内及东陵、于洪区城区部分。
第四条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以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五条?城市规划工作必须在市、县、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实行统一管理。
市规划局是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全市城市规划工作;各县(区)规划土地管理局是县(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市规划局的指导下,负责管理本地区城市规划工作。
第六条?城市规划必须符合市情、县情、镇情。
采用各项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应与城市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坚持合理使用土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注意保护地方风貌,体现城市特色。
严格控制中心市区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第八条?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城镇体系规划。
第九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中心市区在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
(一)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4.16•【字号】•【施行日期】2021.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时期。
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定位,聚焦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深入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勠力同心,顽强拼搏,组织实施好《规划纲要》,实现我市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沈阳市人民政府2021年4月16日《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遵照《中共沈阳市委关于制定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发展战略,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领全市人民开启实现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行动纲领。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一、规划期限和层次1.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2. 规划层次规划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为沈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市区、1个县级市和3个县,面积12881平方公里。
划定市区范围为城市规划区,面积3471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实行城乡规划建设的统一管理。
中心城区以四环路为基础,面积1545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推进东北金融中心、综合性枢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实力,把沈阳建设成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国家中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之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发展、合理布局,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强历史文脉保护和特色风貌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加快向经济开放、文化包容的东北亚国际大都市迈进。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1. 城市性质辽宁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 城市职能(1)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科技创新产业基地;(2)国家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基地;(3)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枢纽;(4)东北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5)东北地区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6)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
3. 城市规模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1130万,城镇人口99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5%左右。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7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73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3平方米。
四、区域协调发展(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指位于全国城镇体系顶端,对内引领、带动区域发展,对外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城市。
1. 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随着国家更加注重区域均衡与协调发展,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板块”格局中,东北地区需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发展。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规定:“为了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依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国务院指定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华北)
备注:加粗城市为副省级市,下划线城市为历史上的直辖市。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东北)
备注:加粗城市为副省级市,下划线城市为历史上的直辖市。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华东)
备注:加粗城市为副省级市,下划线城市为历史上的直辖市。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华中)
备注:加粗城市为副省级市,下划线城市为历史上的直辖市。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86个城市(华南和华西)
备注:加粗城市为副省级市,下划线城市为历史上的直辖市。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一、规划期限和层次1.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 2020 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2.规划层次规划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为沈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市区、 1 个县级市和 3 个县,面积 12881 平方公里。
划定市区范围为城市规划区,面积3471 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实行城乡规划建设的统一管理。
中心城区以四环路为基础,面积1545 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推进东北金融中心、综合性枢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实力,把沈阳建设成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国家中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之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发展、合理布局,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强历史文脉保护和特色风貌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加快向经济开放、文化包容的东北亚国际大都市迈进。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1.城市性质辽宁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城市职能(1)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科技创新产业基地;(2)国家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基地;(3)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枢纽;(4)东北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5)东北地区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6)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
3.城市规模2020 年市域常住人口1130 万,城镇人口990 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5%左右。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735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730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3 平方米。
四、区域协调发展(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指位于全国城镇体系顶端,对内引领、带动区域发展,对外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城市。
1.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随着国家更加注重区域均衡与协调发展,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板块”格局中,东北地区需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发展。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第二节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第三节发展基础第四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节总体环境第二章发展构想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空间布局第一节优化开发区域第二节重点开发区域第三节限制开发区域第四节禁止开发区域第四章重点任务第一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二节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第三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第四节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第五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第六节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第七节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第八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第九节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第十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五章保障措施第一节法治保障第二节人才保障第三节实施保障前言“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创新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沈阳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期。
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坚持问题导向和标本兼治,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愿景目标,对于我市适应发展新常态、实施创新新举措、开创改革新局面,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沈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战略意图,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十二五”《规划纲要》共提出22项主要规划指标,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新兴和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进出口总额、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在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耕地保有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单位GDP 能源消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17项指标完成规划目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项指标低于规划目标。
沈阳城市总体规划方案2011-2020
沈阳城市总体规划方案(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在加强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2000年经国务院批复实施以来,对于指导城市发展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7年1月16日,建设部批复《关于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同意沈阳市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按照国家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相关要求,我市正式全面展开了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主要内容简介(一)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近期到201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二)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落实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总体要求,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沈阳经济区和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推动沈阳老工业基地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全面振兴。
(三)发展目标进一步强化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地位,增强对东北地区的引领、辐射和集散能力,建设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的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之都、带动示范作用明显的国家创新型城市、传统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加快向经济开放、文化包容的东北亚国际性城市迈进。
(四)城市性质辽宁省省会及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
(五)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1060万,城镇人口92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 。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680万。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10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710平方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一、规划期限和层次1.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2. 规划层次规划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为沈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市区、1个县级市和3个县,面积12881平方公里。
划定市区范围为城市规划区,面积3471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实行城乡规划建设的统一管理。
中心城区以四环路为基础,面积1545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推进东北金融中心、综合性枢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实力,把沈阳建设成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国家中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之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发展、合理布局,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强历史文脉保护和特色风貌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加快向经济开放、文化包容的东北亚国际大都市迈进。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1. 城市性质辽宁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 城市职能(1)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科技创新产业基地;(2)国家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基地;(3)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枢纽;(4)东北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5)东北地区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6)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
3. 城市规模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1130万,城镇人口99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5%左右。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7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73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3平方米。
四、区域协调发展(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指位于全国城镇体系顶端,对内引领、带动区域发展,对外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城市。
1. 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随着国家更加注重区域均衡与协调发展,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板块”格局中,东北地区需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发展。
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东北亚中心区位、工业经济发达、金融辐射力强、综合交通网络便捷、文化影响力大等优势,最具条件成为东北板块上的国家中心城市。
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培育新增长极的必然选择;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机制体制创新的内在要求;是面向东北亚、引领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需要。
2. 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路径一是拓展国家中心城市核心职能。
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全面提升并加强先进装备制造职能,提高国际竞争力;发挥金融中心作用,强化商务会展、区域物流等服务功能;提升区域商贸中心职能;增强高端知识要素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科技研发和文化创新能力,发挥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聚集、辐射作用;提高国际综合门户地位,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进多边经贸合作和国际交流,引领区域协调发展。
二是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优势。
深化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充分发挥沈阳的核心带动作用,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构建统筹兼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大都市区发展格局,推动沈阳经济区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增长极与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实现区域共同繁荣,合力众推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二)沈阳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沈阳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深化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加快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构建大沈阳都市区,推动沈阳经济区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增长极与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1. 大沈阳都市区规划在沈阳经济区范围内,以沈阳为核心,依托沈抚、沈本、沈辽鞍营、沈铁、沈阜五条城际连接带,采取同城式、珠链式和区域组团式的布局模式建设新城、新市镇,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沈阳都市区新格局。
2. 交通一体化建设加强机场、高铁车站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强化沈阳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带动区域交通的一体化发展。
加强以沈阳为中心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省干道的建设,形成七条复合交通走廊,实现沈阳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
打通沈阳至主要海港的出海通道,强化出海物流运输体系。
3. 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从流域治理和生态安全的角度统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通过实施污染源头治理、河流综合整治及生态恢复、农村环境治理三大工程,对辽河流域、大浑太流域进行集中治理,从根本上改善区域河流水质;推进三北防护林带等生态敏感区的共同治理,构筑区域大型绿色生态屏障。
五、城镇体系规划(一)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立足于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引导人口、土地、产业等资源的合理布局,优化市域发展空间,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从“二元”到“一体”的统筹发展新格局。
(二)城镇空间布局与结构辽河以北以生态保护为主,辽河以南以城镇发展为主。
强化中心城区、新城及复合交通走廊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形成“一城、六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一城”指中心城区。
“六轴”指沈山、沈大、沈抚、沈本、沈阜和沈铁(康法)六条城镇发展轴。
规划形成中心城区、新城、新市镇、一般镇四个等级的城镇体系结构。
1. 中心城区重点强化国家中心城市核心职能,全面提升先进装备制造、金融中心、商务会展、区域物流、科技研发和文化创新等功能,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进多边经贸合作和国际交流,形成辐射、带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枢纽与中心。
规划人口735万人,建设用地730平方公里。
2. 新城加强区域内产业、人口和城市服务功能的集聚发展,成为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性区域中心。
规划8个新城,总人口187万。
沈抚新城。
是沈阳经济区同城化发展的先导突破区和示范区,是以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商务物流及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滨水生态新城。
规划用地规模45平方公里,人口40万。
沈北新城。
是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通航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型新城。
规划用地规模12平方公里,人口10万。
佟沟新城。
是城市南部临空产业、会议展览和旅游休闲新城。
规划用地规模12平方公里,人口10万。
胡台新城。
是以包装印刷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型新城。
规划用地规模12平方公里,人口10万。
辽中(近海)新城。
是区域性保税物流中心、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和生态宜居新城。
规划用地规模33平方公里,人口30万。
新民新城。
是沈阳西部以医药、食品、石化及纸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新城。
规划用地规模33平方公里,人口30万。
法库新城。
是沈阳北部的新兴产业基地、区域中心市场和现代田园城市。
规划用地规模33平方公里,人口30万。
康平新城。
是沈阳北部滨湖生态新城,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
规划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人口27万。
3. 新市镇采取规模化发展策略,将新市镇建设成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节点,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和规模化产业。
依托建制镇和涉农街道,规划建设10个新市镇,平均人口规模3-5万。
包括大民屯、兴隆堡、清水台、兴隆台、茨榆坨、姚千户、前当堡、光辉、细河、沙河。
4. 一般镇重点发展旅游观光、加工制造、农业服务等产业,形成各自产业特色。
规划一般镇人口规模达到1万人左右。
依托建制镇及涉农街道,规划建设50个左右一般镇,包括红菱堡、陈相、王纲堡、永乐、白清寨、十里河、李相、大沟、马刚、黄家、祝家、望滨、石佛寺、九龙河、于家房、朱家房、冷子堡、刘二堡、满都户、杨士岗、四方台、长滩、肖寨门、养士堡、老大房、罗家房、大红旗、公主屯、兴隆、法哈牛、柳河沟、梁山、大柳屯、依牛堡子、包家屯、孟家、大孤家子、秀水河子、叶茂台、三面船、登仕堡子、柏家沟、丁家房、冯贝堡、北三家子、小城子、二牛所口、张强、方家屯、郝官屯。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屯布局方面,结合城镇化建设,集聚发展规模大、基础好、潜力强的村庄;逐步撤并受自然生态及安全条件限制、规模小、布局分散的村庄。
产业发展方面,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农业经济区建设步伐,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重新布局。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加强对城镇与农村地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和服务水平基本均等的要求。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结合中心城区和新城的空间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统筹规划村镇市政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享。
改善供水水质,提高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能力,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善村镇市政基础设施系统。
(四)规划区统筹规划1. 城镇建设规划区内实行城乡规划建设的统一管理。
规划区内城镇建设包括中心城区,沈抚、沈北、佟沟3个新城,姚千户、清水台、兴隆台、光辉、沙河5个新市镇,石佛寺、望滨、财落、祝家、李相、白清寨、姚千户、十里河、大沟、红菱、永乐、黄家、马刚、王纲堡、九龙河等14个一般镇,总人口约830万,建设用地总规模820平方公里。
2.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东部山区及河流水域等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
重点保护好棋盘山风景名胜区、怪坡风景区、白清寨及陨石山自然保护区等自然生态资源。
棋盘山风景名胜区是以山林、湖泊等自然景观和地域人文资源为特色,兼有游览、休闲度假、健康科技、文化娱乐多种功能的低山丘陵风景名胜区。
规划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充分利用景区的自然和地域人文资源,提升服务功能品质,建设成为沈阳的绿肺和面向全国的休闲旅游胜地。
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要求,划定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区。
景区内结合村屯改造以风情小镇开发建设为主,严格控制风景名胜区的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
六、中心城区规划(一)空间结构以“金廊、银带”为骨架,构建“一主、四副”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主”指城市主城,包括三环内用地及浑南新城。
“四副”是主城综合服务职能拓展和城市核心生产职能发展的主要区域,包括铁西产业新城、蒲河新城、浑河新城和永安新城。
加强主城及各副城间城市功能与交通组织的紧密联系和生态空间的隔离,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三环内相对集中发展,三环外采取分散组团式发展,构建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主城。
是以东北金融中心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展示区,以金廊、银带为骨架,构筑大十字发展格局。
铁西产业新城。
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是主城西部以装备制造、现代建筑为主导的综合性新城。
蒲河新城。
是主城北部功能完善的综合性新城,是以高新农业、光电信息产业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和现代生态新区。
浑河新城。
是主城西南部以商贸、会展、物流功能为主导的综合性新城。
永安新城。
是主城西北部重要的现代服务业示范新城,是区域性物流商贸基地和装备制造业配套产业基地。
(二)公共中心以金廊、银带为骨架,建立“市级中心、市级次中心、地区中心、片区中心”四级公共中心体系,形成梯度覆盖、便捷可达的“多中心”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