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_动补结构_的类型学特征
从词汇化的角度看粘合式动补结构的性质
41
语言科学 2007 年 1 月
于隔开式和非隔开式有不同的来源 , 不能认为隔开式动补结构是非隔开式动补结构的变体形式从而认 为动补结构可以中插成分 , 因此隔开式的存在不会成为将带宾语的动补结构看作词的障碍 。
3 将动补结构看作词汇化的结果的证据
支持将动补结构的产生作词汇化理解的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 1)可以解释 带宾 语的动 补结构 在韵律 上的严 格限 制 。 带 宾语 的动 补结 构一 般必须 是双 音节 的 , 〔 4 〕 即必须符合一个音步的长度 。(董秀芳 1998)如果把动补结构看作句法结构 , 就无法解释这种 韵律上的制约 。 而如果把动补结构看作词 , 这种韵律限制就可以很自然地得到解释 。 因为根据韵律词 法学 , 语言中的词结构总是要受到一定的韵律制约 。 2)将动补结构看作词汇化的结果 , 就可以认为汉语在句法方面的古今变化比较小 。 如果说带宾语 的动补结构的形成是词汇化的结果 , 那么就可以说 , 汉语自古到今动词和宾语之间都不能插入其他成 分 , 汉语并没有在动词和宾语之间创造出一个补语的句法位置 , 汉语的句法结构框架在这一方面保持稳 定 。 显然这一结果是我们所希望的 , 动补结构的产生不带来句法结构的巨变 , 这应该是语言演变更倾向 于采取的途径 。 3)汉语中的使役概念可以反映在词法结构里 。 上古汉语中使动意义可以在一个字内实现 , 可能运 用了一些词法手段 , 如加缀( s前缀)或声母的屈折变化(通过清浊别义来区分自动和使动 ), 虽然目前 我们还不完全清楚 , 但至少可以说使动意义是在词内实现的 。 动补结构的产生使得使动意义改用能产 的复合词模式表达 , 这是词法的变化 , 而非句法的变化 。 这就是说 , 动补结构所表达的意义原先是用其 他词法手段表示的 , 动补结构的出现是将相同的词法意义(致使)用不同的词法手段来表达 。 4)通过中心词合并从而词汇化是动词性复合词形成的一条常见途径 。 如“ 听说” 一词 , 本是出现在 “ 听 X 说” 这个结构中 , “听” 和“ 说” 都处于中心词地位 。 例如 : (1)闲听说五岳 , 穷遍一根莲 。(唐 李洞《 题玉芝赵尊师院》 ) 苏轼《 东坡志林 怀古》 ) (2)涂巷中小儿薄劣 , 其家所厌苦 , 辄与钱 , 令聚坐听说古话 。(宋 听说袈裟 , 一个个冷笑 。(明 芹《 红楼梦》 第四回) 例(1)至(4)中“ 听”和“ 说” 的主语不同 , “ 说”的主语“ X ” 尽管没有直接出现 , 但从语境中可以推知 。 “ 听说” 由于经常连用而发生了词汇化 , 其中隐含的 X 的意义逐渐不明显了 , “ 听” 和“ 说” 发生了中 心词合并 。 例(5)、 (6)中的 “ 听说” 是一个表传信的成分(evident ial marker ), 可以证明已经是一个词 了 , “ 听” 和“ 说” 不再是两个独立的成分 。“ 听说”的主语是说话人 , 即言者主语 , 而不是句子主语 。 例如 : (5)不过他出身微贱 , 听说还是个“王八” , 所以没有甚人去理他 。(清 怪现状》 第十二回) (6)小玉道 : “ 你不认识么 那个胖脸儿 , 听说姓章 , 也是一个爵爷 , 从杭州来的 。 ……”(清 朴《 孽海花》 第二十二回)
汉语5种基本语法结构
汉语5种基本语法结构
汉语是一种具有高度规范性的语言,其基本语法结构有五种: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系表结构、动补结构和并列结构。
1. 主谓结构:主谓结构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语法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主语通常在句子的主位,谓语通常在句子的谓位。
例如:“小明跑了。
”
2. 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
宾语通常在句子的宾位,用来说明动作的对象。
例如:“小明吃了一个苹果。
”
3. 主系表结构:主系表结构由主语、系动词和表语构成。
系动词用来表示主语的性质、状态等。
例如:“小明很聪明。
”
4. 动补结构:动补结构由动词和补语构成,补语通常为动词的宾语或者是介词短语。
例如:“小明喜欢唱歌。
”
5. 并列结构:并列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列成分构成,相互之间并没有主谓或者动宾关系。
例如:“小明喜欢唱歌,也喜欢跳舞。
”
以上是汉语中五种基本的语法结构,掌握了这些基本结构,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 1 -。
动补结构综述
动补结构综述内容摘要:动补结构是汉语中比较特殊而且非常重要的结构。
通过对不同教材有关动补结构的论述的认真分析与比较,整理关于动补结构的一些定位,初步发现其中的某些不同并进行了浅层的探讨。
本文主要就动补结构的界定、动补结构的形式特征、汉语动补结构的起源时间、动补与动宾结构的区别及其分类情况等方面做以综述。
关键词:动补结构综述形式特征区别语义分类正文:关于动补结构,很多教材都有相关论述,但因其论述角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本篇综述基于以下教材: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1979年);朱德熙《语法讲义》(1982年);刑公畹《现代汉语教程》(1992)年;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1995年);陈昌来《现代汉语句子》(2000年);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2001年);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下册》(2002年)。
同时参考引用了杨晶《〈金匮要略〉的动补结构》(2008年)一文的相关内容。
以上教材中,赵元任本在讲述复合词和句法类型两部分时分别提到动补结构;朱德熙本,刑公畹本,邵敬敏本是在短语类型或词组部分论述;而范晓本,陈昌来本及黄廖本均是在句式或句法成分部分讲到动补结构以及补语。
虽然以上教材是从词,词组,句子三个不同层面对动补结构做了不同的研究,但基于词,词组,句子三者构造原则的基本一致性,故此其对动补结构的分析,其内部应该是一致的。
下面,将各本的观点做以下综述,意在找出其共同之处,对比其不同之处,并对相关内容做以简要分析:一.动补结构的界定:现代汉语多从意义上对动补结构进行界定。
例如: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认为:动补短语:由中心动词和补语两个成分组成,补语附加在中心语的后头,期间是补充关系。
有的补语之前有“得”。
胡裕树《现代汉语》中认为,后补词组由两个部分组成,后一部分补充说明前一部分。
二.动补结构的形式特征:赵元任本在对动补复合词进行形式特征的分析时,主要涉及到其语音特征,可扩展性,补语后带“了”等方面的论述。
什么是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
什么是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包括五种基本类型:主谓结构、动宾结构、中补结构、偏正结构和联合结构。
1. 主谓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通常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谓语则由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
例如:“阳光明媚”,阳光怎么样?阳光很明媚啊!
2. 动宾结构:干(动)什么(宾)了(动语和宾语之间是支配关系,也就是宾语是动语的支配对象)。
例如:“司机”,司的是啥?是“机”!“开车”,开的是啥?是车!
3. 中补结构:动词/形容词/名词吧啦吧啦(中)什么状况/程度/以什么方式(补)。
例如:“跑得快”,跑的怎么样?跑的很快!“很快”是跑的状况。
4. 偏正结构:啥样啥样的(定)+啥东西(中)。
例如:“灶台”,问自己:什么样的台?灶台。
啥样啥样的(状)+干啥(中)。
例如:“速去”,问自己:怎么去?快速的去!麻溜的!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十分复杂,以上只是最基本的几种类型,供您参考。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现代汉语_动补结构_的类型学考察
沈家煊: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沈家煊提要 按照T almy(2000)“核心语构架语言”和“附加语构架语言”的类型区分,论证汉语的动补结构基本上属于“附加语构架语言”类型,且在某些方面较强地表现出这种类型特征。
但是汉语核心语和附加语的区分不明显,因此汉语不是典型的“附加语构架语言”0。
关键词 动补结构 类型学 核心语构架 附加语构架一 运动事件先看一个英语例子: The bottle floated out of the cave.这个句子表达一个“运动事件”:瓶子漂出岩洞。
按照T almy(2000)的分析,一个运动事件(m otion event)由四个概念要素组成:凸像(Figure):指一个运动物体,它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背衬)而运动,如the bottle背衬(G round):指一个参照物体,另一个物体(凸像)相对它而运动,如the cave运动(M otion):指运动本身MOVE路径(Path):指凸像相对背衬而运动的路径,如out of至于句子中的谓语动词float,它代表运动(M ove)和运动的方式(Manner)。
实际上,上面句子代表的是一个宏事件,它由一个主事件和一个副事件复合而成:宏事件(Macro2event)=主事件(M otion event)+副事件(C o2event)[凸像 运动 路径 背衬]主事件 ←联系[运动事件]副事件[the bottle m oved out of the cave]主事件 ←方式[the bottle floated]副事件副事件本身也是一个运动事件,它和主事件之间的联系,除了表示主事件运动的方式外,还经常表示主事件运动的原因,例如:The napkin blew off the table.[the napkin m oved off the table]主事件 ←原因[the wind blew]副事件物体的静止存在可视为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例如:The pencil lay on the table.[the pencil be located on the table]主事件 ←方式[the pencil lay]副事件这里“运动”要素是BE Loc(存在)而不是MOVE(移动),“路径”(on)是占据空间。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生成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生成研究综述汉语动补结构,是汉语语法中的一个结构,是汉语中一种特殊而重要的句子成分。
和其他语言不同,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动补结构。
因其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补语历来受到语法学界的关注,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最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Chomsky生成语法中前沿理论“最简方案”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到语法学界的重视。
学者们广泛运用最简方案对汉语各种句法结构进行研究,给汉语语法研究和最简方案本身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简化语言学的理论;第二,探究人类语言如何以简单的操作方式运作。
这是最简方案的两个主要研究目标。
这两个目标都共同围绕一个中心思想:语言学的“经济”问题。
最简方案就是要定下一个试验性的框架,作为语法理论研究的准绳,简化现存语言学理论中复杂的部分,摒弃无端和不合理的主张。
(邓思颖)近年来,从生成语法角度对动补结构进行的研究很多,如黄正德、程工、杨寿勋、陈虎、王玲玲、何元建、张璐、熊仲儒、顾阳、Sybesma、沈阳等。
有的研究动结式,有的研究“得”字式,各家所做的研究彼此差别很大。
一、补语和动补结构的定义动补结构复杂,类型多样,吕文华(2001)就曾提出简化对外汉语教学补语系统的构想。
下面了解补语后,我们再来看看动补结构。
什么是补语?黎锦熙(1924)《新著国语文法》认为:“补足语是后附于动词或形容词的副词性附加语。
”他所说的补足语就是把不完全自动词后面的名词性成分叫做补语。
丁声树等(1961)《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认为:“动词或形容词后面可以另外加上动词形容词之类,来表示前一个成分的结果、趋向等等,这一类成分叫做补语。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用成分分析法来对补语作了明确的规定:“补语是动词、形容词的补充成分,它的作用是回答‘怎么样、多少、多久’之类的问题,指出动作的结果、动作的延续的时间、性状的程度等等。
作补语的主要是用形容词、动词、数量词、一些代词(有些补语是介词结构作的),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边。
近代汉语动补结构
一、动结式双音词
动补结构的普遍使用在唐代以后,关于这类结构 的产生年代,学者们有不同意见:
一)先秦时期: 1、譬若观火,不于荧荧之时而扑灭之,遂至延 蔓而不可救。(商书·盘庚上) 2、扰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左传·成公十 三年) 3、项王东击破之,走彭城。(史记·项羽本记)
二)汉代
《汉语史稿》认为“使成式(即动结式)产生 于汉代,逐渐扩展于南北朝,普遍应用于唐 代。”
易《答谢家最小偏怜女》)
2、病来才十日,养得已三年。(白居易《病中 哭金銮子》)
3、紫冠采采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王建 《戴胜词》)
4、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郑谷 《雪中偶题》)
三)“动+得+补语”,“得”作补语的标志
1、驱禽养得熟,和叶摘来新。(白居易《与沈 杨二舍人阁老同食》)
动补结构
朱德熙《语法讲义》将补语分为四类: 1、结果补语,看见,长大; 2、趋向补语,进来,出去; 3、状态补语,写得好,写得不好; 4、可能补语:写得好,写不好。
杨伯峻、何乐士《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 按补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将其分为结果 补语、趋向补语、程度补语、状态补语、 处所补语、时间补语、数量补语、人事 补语、原因补语共九类。
以上各句中的“得”都是动词,动词后面的 “得”作前一动词的补语。
唐代:动+得+宾的结构大量出现: 一) “得”仍是动词的补语
1、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白居 易《母别子》)
2、郑适曰:“某适思得诗一首以赠。”(《太 平广记》卷四○二)
二)“得”在下面例句中,相当“了”或“着” 1、稼得梁鸿六七年,耽书爱酒日高眠。(白居
(卷二)
3、大碗盛得多,小碗盛得少。(卷九十八) 4、若是看得有精神,自是活动有意思。(卷一一
汉语_动补结构_的类型学特征[1]
词floated。
在形态发达的语言里,哪个是核心语哪个是附加语可以用形
态来判别。汉语由于缺乏形态标记,判别起来就比较困难。
按照Talmy(2000)的观点,核心语和附加语的区分是从结构
着眼的,核心是指结构核心而不是语义核心。从结构上区分核心
词在现代汉语里仍然有致使的用法。
247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
柯理思(2002)认为汉语动补结构的补语自身也能充当谓语的
主要动词,如“漂进”的“进”,跟英语的int。纯粹是虚词不一样,因
此汉语是混合类型的语言。
用缩减法或扩展法究竟能不能检侧出动补结构的核心来?袁
统林(2000)认为马希文只是拿受事做主语的句式来检测核心语,
从语义上讲,主事件中的路径概念代表运动事件的抽象框架
(frame),如int。就代表一个抽象的运动框架:一个物体进人到另
一个物体里,具体的凸体、衬体、运动等项目可以填充到这个框架
中去,主事件因此也叫做构架事件(framingevent)。从结构上讲,
英语的float和西班牙语的sali6是谓语动词,是句子的核心语
〔thekegmovedintothestoreroom〕主事件+[1rolledthekeg〕副事件
表示运动原因的副事件“我滚动小桶”含有一个有意愿的施事
“我”。下面的事件可以看做空间运动事件的引申:
1shookhimawake.
我将他摇醒。
[Hemovedintoastateofbeingawake〕主事件+〔1shookhim〕副事件
“Thebottleexitedfromtheeave,floating."
汉语言文学结构类型
汉语言文学结构类型
现代汉语结构类型: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述)补短语、并列短语、介宾短语等等。
1、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是由两个表示被陈述与陈述关系的的词组成的短语,其中表示被陈述的对象是主语,用来陈述的是谓语。
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2、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头的起修饰作用的成分组成短语,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成分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成分是状顷手语。
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
左边的一组都是由定语合中心语组成的偏正短语,右边的一组都是由状语和中心语组成的偏正短语。
3、动宾短语。
动宾短语是由动词和后边受动词支配的成分一起组合成的短语,其中受动词支配的是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宾语主要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充当春正。
4、后(述)补短语。
后补短语是由动词、形容词和在它们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一起组成的短语。
起补充说明扒乎悔作用的的成分是补语。
左边的一组都是由动词及其补充成分的一起组成的动补短语,右边一组都是由形容词及其补充成份一起组成的形补短语,它们一起统成为后补短语。
5、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6、介宾短语。
介宾是介词和后边的宾语一起构成的短语,用来表示时间、方位、处所、对象等。
近代汉语动补结构
唐代:动+得+宾的结构大量出现: 一) “得”仍是动词的补语
1、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白居 易《母别子》)
2、郑适曰:“某适思得诗一首以赠。”(《太 平广记》卷四○二)
二)“得”在下面例句中,相当“了”或“着” 1、稼得梁鸿六七年,耽书爱酒日高眠。(白居
动补结构
朱德熙《语法讲义》将补语分为四类: 1、结果补语,看见,长大; 2、趋向补语,进来,出去; 3、状态补语,写得好,写得不好; 4、可能补语:写得好,写不好。
杨伯峻、何乐士《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 按补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将其分为结果 补语、趋向补语、程度补语、状态补语、 处所补语、时间补语、数量补语、人事 补语、原因补语共九类。
易《答谢家最小偏怜女》)
2、病来才十日,养得已三年。(白居易《病中 哭金銮子》)
3、紫冠采采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王建 《戴胜词》)
4、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郑谷 《雪中偶题》)
三)“动+得+补语”,“得”作补语的标志
1、驱禽养得熟,和叶摘来新。(白居易《与沈 杨二舍人阁老同食》)
三)六朝或唐代
志村良志、梅祖麟认为使成式产生于魏晋南 北朝时期,太田辰夫认为使成式产生于唐代。
1、见巨鱼,射杀一鱼。(史记·秦始皇本记) 2、项梁已击杀之。(史记·李斯列传) 3、减食主父,百日而饿死。(战国策·秦三) 4、推堕驸马河中溺死。(汉书·苏武传) 5、独坐堂中,夜被刺死。(朝野佥载) 6、主人欲打死之。(《太平广记》91)
二、带“得”的动补结构
《汉语史稿》将动补结构中的“得”看成词尾, 认为来自表“获得”义的动词“得”。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研究概述
现 代
汉 语 动 补 结 构 研
田 永 焕
( 南京 师范大学 文学 院 , 江 苏 南 京 2 1 0 0 9 7 )
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概 述
摘 要 : 动 补 结 构 一 直 是 现 代 汉语 语 法 学 和语 义 学 的 重 点研 究 对 象 , 本 文试 图在 前 人 研 究的 基 础 上 条 分 缕 析 . 对 长期 以 来
2 . 动 补 结 构 的 性 质
关于动补结 构的类型 . 语言学界也有 不同的看法 。各语
言 学 家 分 类 的依 据 不 同 所 得 到 的 结 果 必 然 也 有 差 异 ,就 是
对 于 动 补 结 构 的 产 生 到 底 是 汉 语 词 汇 化 的 结 果 还 是 句 法 方 面 的 变 化 造 成 的 这 一 问题 , 学 界存 在 分 歧 。 存汉 语 研究 的共时 领域 , 朱德 熙 ( 1 9 8 2 ) 认 为 现 代 汉 语
争论 比较 大的几个问题摆 明 自己的观点和 立场 。 文章认 为动补 结构的产 生是 汉语词汇化的结果 , 介绍 了 目前比较 流行 的动补 结 构的分类体 系, 同时文章着重指 出句法核 心与语 义核心是不平衡 的, 就动补结构 而言, 它的 句法核心是动词 , 语义核 心是补语 。
关键 词 : 动 补 结 构 性 质 与 类 型 句 法 核 心 与语 义核 心 不 平衡 性
一
、
动 补 结 构 的 性 质
在 汉 语 的历 时 研 究 领 域 , 已有 的 很 多 汉 语 史 方 面 的研 究 基 本 上 还 是 把 动 补 结 构 在 历 史 上 的 产 生 看 做 句 法 方 面 的变 化 , 放在 句法 部分 来考 察 。如 王力 ( 1 9 8 0 : 4 0 1 ) ; 梅祖麟 ( 1 9 9 1 ) ; 曹广顺 ( 2 0 0 0 等) 但 也 有 些 学 者 将 动 补 结 构 看做 词 , 如 石毓智 ( 2 0 0 2 ) 指出“ 动 补 结 构 形 成 的本 质 是 谓 语 巾 心 动 词 与 结 果 成 分 由 两 个 独 立 的句 法 成 分 融 合 成 一 个 单 位 的 句 法 单 位[ 4 ] ” ; 董秀 芳 ( 1 9 9 8 ) 在《 从 词 汇 化 角 度 看 粘 合 式 动 补 结 构 的 性质》 采用 “ 假设—— 论证 ” 的方 法 证 实 “ 汉 语 的 动 补 结 构 是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研究概述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研究概述作者:田永焕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29期摘要:动补结构一直是现代汉语语法学和语义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条分缕析,对长期以来争论比较大的几个问题摆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文章认为动补结构的产生是汉语词汇化的结果,介绍了目前比较流行的动补结构的分类体系,同时文章着重指出句法核心与语义核心是不平衡的,就动补结构而言,它的句法核心是动词,语义核心是补语。
关键词:动补结构性质与类型句法核心与语义核心不平衡性一、动补结构的性质1.动补结构的界定动补结构,顾名思义就是动词加上一个补充说明的词类。
张志公等《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用成分分析法对动补结构作了明确的规定:“补语是动词形容词的补充成分,它的作用是回答…怎么样、多少、多久‟之类问题,指出动作的结果、动作延续的时间、性状的程度等等。
作补语的主要是用形容词、动词、数量词、一些代词(有些补语是介词结构的),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边。
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从动补结构的构成成分来看,其中的动词可以是及物的,也可以是不及物的,补语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
值得注意的是,动补结构中的补语成分只能是谓词性的,这与动宾结构中宾语既可以是谓词性的也可以是体词性的有所不同。
动补结构是现代汉语五种基本结构之一,无论是语素组合成词、词组合成短语还是短语组合成句子,都有动补结构这种基本的构成方式。
比如:提高(词)、洗干净(短语)、他把苹果吃完了(句子)。
2.动补结构的性质对于动补结构的产生到底是汉语词汇化的结果还是句法方面的变化造成的这一问题,学界存在分歧。
在汉语研究的共时领域,朱德熙(1982)认为现代汉语中既有述补式复合词,如“革新”、“改良”、“证明”、“扩大”等,又有短语性质的述补结构,如“长大”、“变小”、“听懂”、“学会”等[1]。
赵元任(1979)虽也承认有两种结构,但认为朱德熙所举的两音节的例子都是动补式复合词,所谓的述补结构是黏着的短语补语结构或谓词性补语结构,前者指一般所谓的介词结构做补语,后者指带“得”的补语[2]。
汉语_短语的结构分类
汉语_短语的结构分类
汉语的短语结构可以分为五类:动补结构、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定
状结构和动状结构。
动补结构是由动词和补语构成的,表示动作或状态的一种句法结构。
一般可以分为动词+补语和动词+介词短语+补语两种情况。
例如:吃饭、喜欢跳舞、想要去旅游、准备读书等。
动宾结构是由动词和宾语构成的短语结构,在句子中充当谓语的成分。
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等。
例如:看书、写字、买东西、吃饭等。
主谓结构是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短语,常常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主语
是句子的主要成分,谓语是句子的核心。
例如:我喜欢读书、他去旅游了、他们正在学习、我们一起工作等。
定状结构是由定语和状语构成的短语结构,用来修饰名词、动词或形
容词。
定语起修饰作用,状语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方式或程度。
例如:大学生活、美丽的花园、冷静地思考、快乐地唱歌等。
动状结构是由动词和状语构成的短语结构,用来表示一个动作或状态。
例如:快速地奔跑、小心地走路、轻轻地闭上眼睛、开心地笑等。
总结起来,汉语的短语结构主要包括动补结构、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定状结构和动状结构等五类。
了解和掌握这些短语结构对于学习和运用汉
语语言非常重要。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现代汉语中,动补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它由动词和补语组成,表达动作或行为的结果、方式、程度等。
本文将从类型学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动补结构进行考察,通过探讨其语法功能和在不同句子中的使用情况,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结构。
动补结构根据其组成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最基本的是动词+形容词补语,例如“他唱得很好听”。
还有动词+名词补语、动词+动词补语、动词+副词补语等。
这些类型的动补结构在现代汉语中都非常常见,它们在句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补结构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对动词进行补充说明,表达动作或行为的结果、方式、程度等。
例如,“他唱得很好听”中,“很好听”是对“唱”这个动作的补充说明,表达了唱歌的效果非常好。
再比如,“他跑得很快”中,“很快”是对“跑”这个动作的补充说明,表达了跑步的速度非常快。
在不同的句子中,动补结构的运用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进行分析。
在“他哭红了眼睛”这个句子中,动词“哭”后面接的是形容词“红”作为补语,表达了哭泣导致眼睛变红的结果。
而在“他画了一个美丽的画”中,动词“画”后面接的是形容词“美丽”作为补语,表达了画的美丽程度。
通过以上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动补结构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它具有丰富的类型和广泛的运用。
不同种类的动补结构在不同的句子中都能够有效地补充和说明动词所表达的动作或行为的结果、方式、程度等。
对于未来的研究,我们建议语法学家可以从更微观的角度对动补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
比如,可以探究不同类型动补结构的认知基础、语义特征、语用功能等方面,以便更全面地揭示其本质特征。
还可以从跨语言的角度出发,对比其他语言中的类似结构,探讨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独特性和普遍性。
通过对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语法现象。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并激发他们对相关话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从古代汉语动补结构的衍化看离合词的成因
动补结构与离合词的关联
第四章
动补结构对离合词形成的影响
离合词的形成与动补结构的演变密切相关。 动补结构的发展为离合词的形成提供了语言基础。 动补结构的出现使得词语的组合更加灵活多变,促进了离合词的形成。 动补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于离合词形成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离合词在动补结构衍化中的作用
离合词的形成与动补结构的 演变密切相关
离合词的分类:根据离和合的不同 情况,可以分为可离型离合词和可 合型离合词。
离合词的成因与动补结构的关系
离合词的形成与动补结构的演变密切相关,动补结构的发展为离合词的形 成提供了基础。
动补结构中的动词和补语成分在语义上逐渐融合,形成了既具有动词性质 又具有名词性质的离合词。
离合词的成因还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有关,即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倾向于用 更简洁的表达方式。
从古代汉语动补结构 的衍化看离合词的成 因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古代汉语动补结构概述 03 离合词的成因分析 04 动补结构与离合词的关联 05 动补结构与离合词的实例分析
06 结论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添加标题
离合词:可以拆分成 两个词,如“打赢” 可以拆分为“打”和
“赢”。
添加标题
相互转换:动补结构 可以转化为离合词, 如“打赢”可以转化 为“打败了敌人”; 离合词也可以转化为 动补结构,如“唱了 一首歌”可以转化为
“唱好一首歌”。
添加标题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 分析动补结构与离合 词的相互转换关系, 如“打赢”、“打败 敌人”、“唱了一首 歌”、“唱好一首歌”
基于加的夫语法的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研究
何 伟 北京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francesweihe@
1
内容提要
• 1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研究回顾 1.1 “动补结构”的定义、产生和发展 1.2 “动补结构”与“动宾结构”的不同 1.3 “动补结构”中“补语”的分类
•
•
2 加的夫模式句法理论
3
1.1 “动补结构”的定义、产生和发展
从传统语法的角度, 通常是指由动词(包括形容词)加上一个补充说明的成分构成的。
“动补结构”
“殷代”说 “六朝”说
“汉代”说
“连动说” “兼语说”
“唐代”说
4
1.2 “动补结构”与“动宾结构”的不同
• • • 补语:只能由谓词性的成分充当 作用:说明动作的结果或状态 标志:有时可插入助词“得”
b.这本书我看了 <三天>。
(4)我高兴 <极> 了。 (5) a. 和尚动 <得>,我动 <不得>? b. 写得 <好>;写不 <好> c. 进得 <来>;进不 <来> (6)鲁迅生 <于1881年>,死 <于1936年>。 (7)a.我看得 <很认真>。
b.这姑娘生得 <皮肤很黑>。
c.好得 <很>。 d.那花儿红得 <让我心动>。
•
13
补语 • Halliday在介绍补语时指出,“补语是在剩余部分中有潜势成为主语而实际上 不是主语的一个成分,它通常由名词词组来体现”。 Fawcett在1997年的著作中阐述了对补语的测试标准,“不是主语的任何参 与者角色都是补语。” 补语在句法结构中就是补足主要动词(有时,和主要 动词延长成分一起)意义的对应及物性系统内情形中的一个参与者角色的成 分。根据这种描述,我们对小句中哪一部分是补语的界定应该比较明确。
上古汉语动补结构判别标准的讨论
上古汉语动补结构判别标准的讨论古汉语动补结构是汉语史上一种极为重要的文体构式,其内在意义及表达形式也被语言学家们认为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动补结构在各个版本文献中也有不同的分类系统,可以根据它在文本中的功能及意义进行分类。
此外,文体学家们还发现了这种文体的本质,并尝试从其变形模式、古代语言中的动补结构以及古汉文献中的动补结构进行探讨,为研究古汉语动补结构提供了保障。
首先,古汉语动补结构变形模式是古汉语动补结构的一个关键特征,也是其与其他动态变形模式的一个显著区别。
在古汉语动补结构中,穴文的变形模式繁多,其中常见的有:形容词+动词、动词+句子、形容词+句子等。
在西周本着文化中,也出现过形容词+名词+动词的变形模式。
另外,汉语史上有许多对动补结构的变形描述,如“分象”、“比象”、“反象”等。
其次,研究古汉语动补结构也要以古代语言中的动补结构为基础。
这些古汉语作品不仅包含有"动补结构"的特点,而且也能够反映出古汉语文体的精髓。
比如《晋书》、《汉书》、《左传》以及《春秋》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变形句式,而这些变形句式实际上是动补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进一步了解古汉语动补结构的基本特点。
此外,研究古汉语动补结构还应该以古汉语文献中的动补结构为依据,以评定古汉语动补结构判断标准。
古汉语动补结构在古代文献中的表现也是有相当一致性的,它们常常使用诸如:物+人+物,物+人+动词,用词上也有独特的表达,比如使用尝,改,立等字眼来表达其思考过程等。
藉由这些,可以更全面地探讨古汉语动补结构的变形模式,从而进一步界定古汉语动补结构判断标准。
综上所述,研究古汉语动补结构应采用三个主要研究方法:即通过变形模式、古代语言中的动补结构以及古汉文献中的动补结构,来界定古汉语动补结构判断标准。
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汉语动补结构的本质,形成一个准确可靠的古汉语动补结构判别标准。
汉语动补结构折射出的民族文化特征
汉语动补结构折射出的民族文化特征
庄义友;伍春红
【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9)005
【摘要】动补结构是由两个成分构成的复合性句法单位.汉语动补结构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因素:中华民族对称和谐的审美意识促进汉语词汇发展的双音化倾向,双音化促使动补融合;避繁趋简、趋同统一的民族心理又进一步促使动补融合合法化;"吃"后结果补语折射的生活状态,"喝"后结果补语折射的精神状态,以及行为之结果表达的心理状态等,无不说明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不同的语言结构具有潜在的影响,并对其发展变化产生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总页数】4页(P108-111)
【作者】庄义友;伍春红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文学院,广东韶关,512005;韶关学院文学院,广东韶
关,512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09.4
【相关文献】
1.古汉语动补结构的语义分析--兼谈驾驭动补结构的线索 [J], 李明
2.汉语语义构辞的核心位与动补结构的"补" [J], 田赟宗;萧九根
3.认知视角下的汉语动补结构研究与展望 [J], 李继燕
4.汉语动补结构后缀“了”的句法属性及其脑机制 [J], 封世文; 杨亦鸣
5.认知视角下的汉语动补结构研究与展望 [J], 李继燕[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属
、
日语 等 属 于 后 者 的有英语
,
,
、
德语 俄语
、
语等
“
汉 语 由于 缺 乏 形 态 标 记 在 判 定 动 补 结 构 的 核 心 语 和 附
, ,
“
”
加 语 时 产 生 不 小 的 困 难 有 三 种 不 同 的观 点 一 是 认 为 动 词 是 核 心 汉 语 因 此
,
。
“
”
语 动 补结 构 的 结 构 核 心
从 开 放 类 和 封 闭类 的 区 分 来 看 从 补 语 虚 化 和 弱 化
,
轻 读 的历 程 来 看 从
“
,
“
不
”
检 测 法 的检 测 结 果 来 看 汉 语 都应 该 属 于
, ,
附加 语 构 架 语 言
,
”
虽 然 汉 语 比英 语 更 多 地 使 用 动 补 结 构 但是 汉 语 补 语 的
动 补 结 构 有 的 是 动 词 为 核 心 语 有 的是 补语 为核 心 语
,
按
。
这 种 观 点 汉 语 是 附加 语 构 架 和 核 心 语 构 架 混 合 类 型 的 语 言
“
”
“
”
任鹰
考 察 主宾语 可 以 交 换 位置 的动 补 结 构
老 王 喝醉 了酒 老 师讲 烦 了课
大 家吃 腻 了 刹 莱 酒 喝醉 了老 王
,
开放程度 比较 高 核 心 语 和 附加语 的 区 分 不 太 明显 汉 语 因 此 是 不 太 典 型 的
“
附 加语 构 架 语 言
“
”
。
汉 语 和 英语 的 事 实 还 表 明 语 言 间 的 类 型 比 较 除 了 要
,
,
考 察 概 念 合并 的 方 式 还 要 考 察 概 念 结 合 的 方 式
属 于 附加 语 构架 语 言
”
二 是认 为 补 语 是 核 心 汉 语 因 此 属 于 核 心 语 构 架 语
,
, ,
“
言
”
三 是 认 为 有 的 以 动词 为 核 心 有 的 以 补 语 为 核 心 汉 语 因 此 是 混 合类 型
。
的语 言
本 文认 为 按 照 向 心 结 构 的理 论 用 缩 减 法 或 增 扩 法 无 法 检 测 出 汉
要 素 的合并 简 称 概 念 合 并
, ,
“
”
。
不 同 的语 言有 不 同 的 概 念 合 并 方
式 例如英 语 和西 班 牙 语 代 表 两 种 不 同 的合 并 方 式
“
,
英 语 运 动 和 方 式 两 个 要 素 合并 为 一 个 动 词
独由
“
“
”
“
”
“
,
“
路径 单
”
。
, ,
表示
,
。
西 班 牙 语 运 动 和 路 径 合 并 为一 个 动 词
,
构架 事 件 由 附 加 语 表 达 例 如 英 语
,
、
德语
、
俄 语
,
、
语
核 心 语 构 架 语 言
,
、
构 架 事件 由核 心 语 表 达 例 如 西 班 牙 语 法 语 日 语
、
。
三
汉 语 动 补 结 构 的类 型 归 属
。
动趋 式 瓶 子 添 出 岩 洞 动 结 式 妈 妈 摇 砚 弟弟
“
空 间 运 动事件 可 视 为空 间运 动事件 的 引 申
“
”
语 状语
,
那 么 汉 语 跟 西 班 牙 语 一 样 属 于 核 心 语 构架 语 言
,
。
“
”
。
实 际 存 在 三 种 不 同 的观 点 动补结 构 中的 动词 是 核 心 语 补 语 是 附加 语 点 汉 语 属 于 附 加 语 构 架语 言
, ,
按这 种观
。
“
”
。
其实
。
,
“
动 补 结 构 这 个名 称 已 经
爸爸 白 了
哥哥写 了
爸爸愁 了
,
缩 减 法 似 乎 证 明下 面 的 动 趋 式 是 趋 向 补 语 为核 心 语
进 来一 个 人
出去 一 个人
,
走 一 个人
跑 一 个人
,
但 是 换 一 下 动 词 情 况 就变 了
扔 上 来 一 包烟
,
上 来 一 包烟
回 去 一 包书
扔 一 包烟
寄回 去 一 包书
她 哭 香了我的 脑 袋 】 她 哭 了我 的 脑 袋
她 香 了我 的 脑 袋
无核心
因此
”
“ ”
,
。
如 果 认 为 动补结 构 漂 出 的 核 心 语 是 运 动 动 词 漂
词 出 是 它 的 附加 语 补 语
“
趋 向动
”
,
那 么 汉 语 跟 英语 一 样 属 于 附 加 语 构
“ ”
,
“
架语 言
”
反 之 如果 认 为核 心 语 是 趋 向 动 词 出
,
“
漂 是 它 的 附加
”
沈 家 煊 汉 语 动补结构 的类 型 学特 征
,
方 式 外 还 经 常 是 副事件 表 示 运 动 的 原 因 例 如
,
,
餐 巾被 风 剑 下 桌子
。
沈 家煊 汉 语 动补结构 的类 型 学 特 征
主 〕 事件
“
”
〔
”
。
〕
物体的
副事 件
副事 件 刮 风 是 主 事 件 餐 巾移 动 到 桌 子 下 的 原 因 静 止 存 在 可 视 为 运 动 的一 种 特 殊 形 式 例 如
“
注
、
意 上 面 与英 语 例 子 对 应 的汉 语 句 子 都 包 含 一 个 动 补 结 构 刮下 放在 滚进 摇 醒
、
、 。
”
漂出
二
概 念 合并 词 汇 化 的 语 言 类 型
,
底层 的概 念结 构要 体 现 为 表 层 的语 词 形 式 一 般 要 经 过 概 念
汉 语 口 语 与 书 面 语教学
,
”
“
”
。
关挂词
动补结构
类型学
核 心 语 构架
附加语 构架
一
,
“
概 念 结 构 和 概 念 分解
,
”
“
”
一 般 而 言 教 外 国 人 学 汉 语 将 汉 语 与 外 语 比较 找 出 异 同 对
, ,
汉 语 口 语 与书面 语 教学
教 学 有 帮助
,
。
但 是 来 自不 同 国家 的 人 有 不 同的母 语 分 属 不 同 的
沈 家 煊 汉 语 动补结构 的 类 型 学 特 征
“
”
汉 语 动补 结 构 的 类 型 学特征
中国社 会 科 学院 语 言研 究 所
沈 家煊
“
”
提要
”
,
根据
。 。
对 运 动事 件 诸 概 念 要 素 的 分 析 和 概 念 合
“ ” “
“
”
“
并 的 方 式 世 界 的 语 言 可 以 分 为 核 心 语 构 架 语 言 和 附 加 语 构架语 言
,
”
意 味着 动 词 是 核 心 语 补 语 是 附加语
的作用
, ,
这 也 是 大 多 数 人 的观 点
,
动 补结 构 中 的补 语 是 核 心 语 动 词 是 附 加 语 起 修 饰 补 语
“
漂 出 实 际 是 个 状 中结 构
“ ”
。
”
“
”
状语
中心 语
。
按这种观
点 汉 语 属 于 核心 语 构架语 言
。
我将他摇 醒
“
主 〕 事件
〔
〕 事件 副
“
主 事件是 他 移 动 到醒 的状 态 里 动他
”
。
”
,
运 动 的原 因是 副 事 件 我 摇
,
。
“
醒 代 表 衬 体 路 径 概 念 没 有 单 独 体 现 出来 与 衬
,
”
体 合并
、
。
这 样 的 概 念 结 构分 析 具 有 普 适 性 适 用 于 所 有 语 言
范晓
,
寄一 包 书
则 用 很 简 明 的 例 子 证 明 缩 减或 增 扩 法 无 法 解 决 动
只
词 和 补 语 谁 是 核 心 的 问题
武松 打 死 一 只 老 虎 武 松 打 一
动词是核心
他 跑丢 了一 只 鞋
老虎
武松 死 一 只 老 虎 补语是
双核
他地 了一 只 鞋 他丢 了一 只 鞋
核心
我 学会 了 两 门 外 语 我 学 了 两 门 外 语 我 会 了 两 门 外语 心
小 孩子吓哭 了
我 已 经饱 了
小 孩子哭 了
我 已 经吃 了
小孩子吓 了
我 听懂 了你 的 意 思 马希文 帽子掉 了 铅 笔折 了
头发 白 了
, 二
“
我 懂 了你 的 意思
我 听 了你 的 意 思
用 增 扩 检测 法证 明补语 是 核 心
帽子吹 了 帽 子 吹掉 了
”
铅笔写 了
铅笔写折 了